1、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微课4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概述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第四节 全面教育的组成部分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什么是教育目的什么是教育目的一 所谓教育目的,就是一个国家对教育活动结果规定的总要求,是国家为培养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教育目的反映着社会对教育总的要求,它是人们在观念上、思想上对教育活动结果的设计。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二、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区别与联系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区别与联系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区别与联系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目标
2、的区别与联系二 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二、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区别与联系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区别与联系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区别与联系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区别与联系二教育方针包括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的性质和指导思想;教育的性质和指导思想;教育工作的方向,主要指特定时期教育工作方针;教育工作的方向,主要指特定时期教育工作方针;教育目的,即培养人的质量和规格要求;教育目的,即培养人的质量和规格要求
3、;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和基本原则。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和基本原则。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中核核心和基本内容心和基本内容。正确的教育目的观有助于制定有效的指有效的指导导教育实践的教育方针。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二、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区别与联系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区别与联系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区别与联系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区别与联系二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既有一致性一致性,又有区别区别。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总的规格要求是不同级别、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教育的具体目标
4、,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二、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区别与联系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区别与联系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区别与联系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区别与联系二 教学目标是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的进一步具体化。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类型,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最基本的途径。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反映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接受教育目的的规约。同时,教育目的则以教学目标为中介而从观念设想转化为行动追求。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历史回顾(
5、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历史回顾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一(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历史回顾 1.1.原始人对原始人对“完整完整”的人的朦胧向往的人的朦胧向往 2.2.古希腊人对古希腊人对“和谐发展的追求和谐发展的追求”3.3.文艺复兴的理想:塑造完善全面的人文艺复兴的理想:塑造完善全面的人 4.4.近代资产阶级的信念:和谐、全面地发展人的一近代资产阶级的信念:和谐、全面地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和能力切天赋和能力 5.5.空想社会主义的最高目标:空想社会主义的最高目标:“全面发展的人全面发展的人”6.6.马克思关于人的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学说学说 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基础一、人的
6、全面发展理论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一(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 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人的素质的多方面、多层次和多样化的发展。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一(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 1.智能、体能2.活动能力3.道德品质4.情感、意志、性格人的素质的四个基本要素是人的素质结构中的生理、心理基础,是人的潜在力量是人的素质结构中的社会关系方面的品,调节着人的活动的社会方向和行为规
7、范是人的素质结构中的核心,是人的实际能力是人的素质结构中的能量基础,控制着人的活动的发动和停止,调节着活动的强度、速度与节奏 这四个基本要素相互依存、有机结合,大致构成了人的完整素质的框架。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二、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二、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一)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一)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二(一)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 所谓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大体上说,就是主张所谓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大体上说,就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需要为根本或出发点,强调以个人自教育目的应以个人需要为根本
8、或出发点,强调以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目的理论。动的一种教育目的理论。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二、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二、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二)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二)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二(二)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 所谓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大体上说,就是主张所谓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大体上说,就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需要为根本或出发点,强调以社会发教育目的应以社会需要为根本或出发点,强调以社会发展的需
9、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的一种教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目的理论。育目的理论。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二、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二、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二)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二)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二(三)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对立的 根源以及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二者的对立的社会的现实理论根源 必须指出,没有哪一个时代的教育是可以完必须指出,没有哪一个时代的教育是可以完全超脱社会而纯自然地存在的。全超脱社会而纯自然地存在的。第三节 我国教育目的建国以来教
10、育目的的演变建国以来教育目的的演变 一1958年年1982年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提出:“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并肯定了“培养新宪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1985年年1986年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所培养的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11、,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1993年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综观建国以来我国教育目的的演变,不难看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时期,存在着对人才培养的不同要求;同时,不同时期的教育目的,又存在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体现着我国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基本精神。这种基本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二是坚持培养劳动者;三是坚持培养全面发展
12、的人。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二、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区别与联系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区别与联系当前我国教育目的的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我国教育目的的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 在我国教育目的的实践中,多年来一直存在在我国教育目的的实践中,多年来一直存在着中小学着中小学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严重背离了教,严重背离了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育目的的基本精神。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是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是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目的相背离的,因而必须尽力克服这种的教育目的相背离的,因而必须尽力克服这种消极现象。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消
13、极现象。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二、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区别与联系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区别与联系当前我国教育目的的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我国教育目的的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首先,这有赖于整个社会的发展。首先,这有赖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其次,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其次,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要积极推进高考制度的改革,为中小学教育正确要积极推进高考制度的改革,为中小学教育正确导向导向 第四节 全面教育的组成部分一、什么是教育目的一、什么是教育目的 我国现行的中小学实施的全面发展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美育体育智育德育第四节 全面教育的组成部分一、什么是教育目的一、什么是教育目的“五育五育”的基本要求的基本要求 一(一)德育(五)劳动技术教育(二)智育(三)体育(四)美育我国的德育体现了整个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对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起着定向的作用第四节 全面教育的组成部分一、什么是教育目的一、什么是教育目的“五育五育”之间的关系之间的关系 二(一)(一)“五育五育”各有其相对独立性各有其相对独立性(二)(二)“五育五育”之间具有内在联系之间具有内在联系(三)(三)“五育五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存在不平衡性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存在不平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