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胸部有很好的自然对比,X线检查是首选的方法 CT也是重要的检查方法,它密度分辨率高,对小病变的发现、显示病变的细节优于胸片。增强扫描增强扫描有利于血管病变的诊断、区别肺门增大的原因以及纵隔病变与心脏大血管的关系。HRCT扫描对弥漫性肺间质病变及支气管扩张有突出效果。三维重建三维重建还可获得支气管内镜类似的效果 MRI对纵隔肿瘤的定位、定性价值较大,根据流空效应有利于了解肿瘤与心脏大血管的关系 介入放射:支气管动脉栓塞和灌注术支气管动脉栓塞和灌注术对控制肺部大出血、治疗肿瘤有重要作用。CT引导下穿剌活检术引导下穿剌活检术已广泛应用正常正常X线表现线表现胸胸 膜膜只有走向与X线平行时才能显示 水
2、平裂 斜裂 侧位胸片上可见。从T4、5斜向前 下方,终止于前肋膈角或后方23cm肺肺肺肺 野野肺肺 门门 由肺动脉、静脉、支气管、淋巴结、神经及周围结缔组织构成 右肺门 上叶后静脉或下后干静脉与右下肺动脉构成肺门角,右下肺动脉内为中间段支气管,可测量其宽度。正常成人不大于15mm 左肺门 上有肺动脉弓,呈逗点状。左肺门比右肺门高 肺门增大:血管增粗、肿块、淋巴结增大 肺门缩小:血管变细。肺门移位:肺不张、大块纤维化牵拉。肺门密度增高:炎症、水肿、肺门前后肿块肺纹理肺纹理主要由肺动脉分支构成气管、支气管气管、支气管 气管和肺门区的主支气管、叶支气管在高千伏胸片上可以显示 肺段以下支气管不能显示,
3、只有在支气管走向与X线平行时呈小圆圈状,支气管造影时能清晰看见其形态和分支 支气管分支与肺叶、肺段解剖一致。正常分级为1523级肺实质和肺间质肺实质和肺间质 肺实质:具有气体交换功能的含气间隙和结构 肺间质:肺的支架组织网。位于支气管、血管周围(支气管血管鞘,又称轴位间质),小叶间隔和胸膜下(又称周围间质),两者之间的间质网,包括肺泡间隔,又称实质性间质纵纵 隔隔 位于两肺之间,包括心脏、大血管、气管、食道、淋巴组织、胸腺、神经组织等病变之基本病变之基本X线表现线表现支气管阻塞支气管阻塞肺过度充气(肺过度充气(hyperinflation)与肺气肿之间的区别在于后者有肺泡壁破坏。局限性肺过度充
4、气局限性肺过度充气 为支气管不完全性阻塞所致的活瓣作用。可因腔内异物、肿瘤、肉芽肿、分泌物或周围淋巴结、肿瘤等压迫所致 X线表现为:局部透明度增加,尤以呼气时为著。大气道不完全阻塞可引起纵隔摆动,吸气时纵隔位中,呼气时纵隔向患侧移位代偿性肺过度充气代偿性肺过度充气弥漫性阻塞性肺气肿弥漫性阻塞性肺气肿 表现为肺透明度增加,肺纹理稀疏,肋间隙增宽,肋骨呈水平位,胸廓前后径增大。膈低平,活动度下降,可呈波浪膈阻塞性肺不张阻塞性肺不张 肺不张最多见为支气管阻塞所致。表现为体积缩小,密度增高,周围代偿性改变(代偿性肺气肿、肺门移位、纵隔偏移、膈上抬、肋间隙变窄等)肺肺 实实 变变肺泡内气体被渗出的液体、
5、蛋白质及细胞所代替,肺组织发生实变。X线表现:不同范围的斑片状阴影,中央密度较高,边缘密度较淡。边缘模糊。有融合倾向。含气支气管在周围实变对比下可以显示,又称支气管气像(air bronchogram)结结 节节 状状 阴阴 影影 腺泡性结节影腺泡性结节影 直径15mm,肺门部10mm)外围型肺癌外围型肺癌 早期表现为轮廓模糊的结节状病灶 空泡征:为残留肺泡或粘液 分叶征象:生长不均衡,周围血管和支气管的限制 毛剌征象:肿瘤沿血管及间质浸润有关 胸膜凹陷征:肿瘤的成纤维反应 空洞形成:偏心性,内壁不规则或呈结 节状CT表现 对肿瘤边缘、形态、瘤周表现、内部结构及密度变化显示更为清澈。对小肿瘤可
6、显示空泡征及含气支气管征、分叶、毛剌和胸膜凹陷。增强扫描时CT值增加可大于20HU。外围型肺癌外围型肺癌细支气管肺泡癌细支气管肺泡癌 孤立肿块:其中可见小泡征、含气支气管征 肺炎型:如炎性浸润 弥漫型:两肺弥漫性,大小不等结节、斑片影。融合成大片癌性实变CT表现 对小泡征、含气支气管征、毛剌及胸膜凹陷征等显示更为清楚。因含有较多粘液,癌性浸润及实变常密度较低,其中可见血管影,有一定特征性纵隔原发性肿瘤纵隔原发性肿瘤胸内甲状腺肿:气管旁,密度高,可有钙化胸腺瘤:大血管根部。恶性表现为包膜不完整,累及周围组织,胸膜和肺,淋巴结增大畸胎瘤:其中有钙化,脂肪 中纵隔常见肿瘤 后纵隔常见肿瘤纵隔原发性肿瘤 前纵隔常见肿瘤:中纵隔常见肿瘤:恶性淋巴瘤:常累及多组淋巴结,并可融合成块支气管囊肿:境界清楚,水密度 后纵隔常见肿瘤纵隔原发性肿瘤 前纵隔常见肿瘤:中纵隔常见肿瘤:后纵隔常见肿瘤神经源性肿瘤:与脊柱,肋骨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