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忧与游 短歌行归园田居 曹操和陶渊明,一个是结束一方战乱,为新朝代建立奠定基业的政治家;一个是厌弃官场生活,向往田园风光的隐逸之士。他们二人在自己的诗作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便有了他们自己鲜明的烙印。任务情境任务情境 古体诗,是与近体诗(唐代的格律诗)相对而言的诗体,有“歌”、“行”、“吟”等载体。古体诗格律自由,不要求对仗、平仄,押韵较自由,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四言诗,指每句话有四个字,全篇由四字句构成的诗歌样式。盛行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四言诗是古代产生最早的一种诗体。诗经以四言诗为基本体裁。五言诗,指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大约起源于西汉,而
2、在东汉末年趋于成熟,汉魏六朝时期的诗作以五言为主。五言诗,能够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也更富于音乐美。陶渊明的诗和汉乐府诗以五言诗为基本体裁。文体知识文体知识文体知识文体知识歌行:古代诗歌体裁,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的名称,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分。长歌比较热烈奔放,慷慨激昂;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微吟低徊,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短歌行既有短歌微吟低徊的特色,又有曹操独自的“慷慨悲凉”的风格。文体知识文体知识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百姓、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是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诗歌创作的诗人。曹操曹操 曹操(
3、155220),字孟德,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作为政治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知人察举,唯才是举;作为军事家,他指挥了“官渡之战”,逐步统一了中国北方;作为文学家,他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开创了一代文风。他的诗歌语言质朴、感情深沉、格调苍凉悲壮,被誉为“建安风骨”。作品: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历史留影:曹操历史留影:曹操建安风骨建安风骨 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
4、骨”或“汉魏风骨”。代表人物:三曹:曹操、曹丕、曹植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短歌行写作背景短歌行写作背景 短歌行共两首,是东汉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两首诗。第一首诗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第二首诗借礼赞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坚守臣节的史事,申明自己只有扶佐汉室之志,决无代汉自立之心。课文选的是第一首。关于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学术界大致有五种说法。一是在苏轼赤壁赋中“横槊赋诗”言语的基础上,三国演义称曹操在赤壁大战前吟诵这首对酒当歌,时间定
5、在建安十三年(208)末。二是求贤说,出自张可礼三曹年谱:“抒发延揽人才之激切愿望,盖与求贤令作于同时。”时间在建安十五年(210)。三是宾主唱和说,此主张发自万绳楠,他认为此诗作于汉建安元年(196),曹操迁汉献帝于许都之际,曹操与手下心腹如荀彧等人的唱和之作。四是及时行乐说,但没有考证具体时间。此说由沈德潜发之,古诗源卷五:“短歌行,言当及时为乐也。”五是王青的作于招待乌丸行单于普富卢的宴会上的说法,时间在建安二十一年(216)五月。青史留名:曹操青史留名:曹操 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鲁迅鲁迅 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
6、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毛泽东毛泽东 他是拨正乱世的英雄,所以表现在文学上,悲凉慷慨,气魄雄豪。范文澜范文澜 陶渊明,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作品: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陶渊明陶渊明历史留影:陶渊明历史留影:陶渊明归园田居写作背景归园田居写作背景 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义
7、熙元年(405年)四十一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从此他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
8、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归去来兮辞 归园田居共五首。第一首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农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第二首诗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以朴实无华的语言不加雕饰地描绘出一个宁静纯美的天地,表现了乡村的幽静和作者心境的恬淡。第三首诗细腻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对农田劳动生活的体验,风格清淡而又不失典雅,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对归隐的自豪。第四首写作者亲自参加劳动和对劳动的热爱,表明他不但没有因早出晚归地辛苦劳动而减少对劳动的兴趣,反而加深了他对劳动的感情,坚定了他终生归耕的决心。第五首诗讲述了作者耕种归
9、来的活动,表达其欣然自得之情,内蕴醇厚,情感真挚。课文选择的是第一首。青史留名:陶渊明青史留名:陶渊明 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鲁迅题未定草(七)渊明在情感生活上经过极端的苦闷,达到极端的和谐肃穆。朱光潜诗论 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梁启超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任务导引任务导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忧短歌行的“诗眼”慨当以慷,忧思难忘。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钟嵘诗品诗人为何而忧?一忧:人生短暂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二忧:贤才难得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三忧:功业未就 月
10、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蒿里行归园田居(其一)的“诗眼”归归从何而归尘网、樊笼归向何处园田为何而归本性:无俗韵、爱丘山误落尘网归去如何见方宅、草屋、榆柳、桃李远村、炊烟闻狗吠、鸡鸣感安逸喜悦任务导引任务导引 “心怀天下之忧”和“山野田间之归”是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你从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中,各看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鲁迅先生评价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评价陶渊明,“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静穆,所以他伟大。”你如何理解?请根据曹操和陶渊明的作品客观评价一下。曹操名作有蒿
11、里行观沧海和龟虽寿等,这些作品风格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从这些作品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在乱世中有顽强进取精神的人,称之为“英雄”也是实至名归。而陶渊明因为自己的性格与世俗官场生活不适应,不适应仕途中繁文缛节的限制和尔虞我诈的权势之争,尽管反复多次出仕,但是最终归隐田园。正是因为他并未完全脱离现实,却有这样的精神气节,“并非浑身静穆”,他才如此伟大。志士之慨:曹操的政治生涯 曹操祖父曹腾,是东汉地位显赫的宦官。父曹嵩,官至太尉。曹操自幼机警,既长,喜结交名士。20岁时,受州郡举荐,以“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在任期间,造五色棒悬于尉廨门上,有犯禁者,不论地位高低,皆棒杀之。后迁顿丘令,征拜议
12、郎。灵帝光和7年(184),改任骑都尉,随皇甫嵩镇压颖州黄巾军,迁为济南相。中平6年(189),曹操与袁绍讨伐董卓兵败。后镇压黄巾军,队伍日益壮大,于建安元年(196),迎汉献帝都许县(许昌),封为大将军、武平侯。从此,曹操大权在握,号令四方,灭吕布、破袁绍,征乌桓,统一了中国北方。隐士之逸:陶渊明的游宦生涯 陶渊明曾祖父曾官至大司马,祖父做过太守,父亲是个“寄迹风云,寘兹愠喜”的人,具体事迹已不可考。八岁时父亲去世,家境逐渐没落,二十岁时尤其贫困。渊明“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他的身上,同时具有道家和儒家两种修养。二十岁时,渊明开始了他的游宦生涯
13、,以谋生路。二十九岁时,他出任州祭酒,不久便不堪吏职,辞官归家。直到四十岁,陶渊明怀着“四十无闻,斯不足畏”的观念再度出仕,出任镇军将军刘裕参军。此时他的心情是矛盾的,既想为官一展宏图,可在出仕后却仍然眷念田园。公元405年八月,渊明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令。十一月作归去来兮辞,解印辞官,正式开始了他的归隐生活,直至生命结束。此时的陶渊明思想上入于成熟期,不同于之前的躬耕生活,这时的他是有意识的,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性格耿直,喜爱田园。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汉末军阀,曹魏政权的缔造者,是创造历史的英雄人物。请分析曹操和陶渊明二人不同的人生态度产生的原因。有胆识,权谋极高,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一
14、般官宦家庭,家境一般,无法与黑暗现实抗衡。曹操和陶渊明,一个是一世之雄,一个是隐逸之宗;一个具有一统天下的宏大气魄,一个则有崇尚自由的隐逸情怀。假如他们穿越时空相遇,会对对方说些什么呢?请发挥想象,编写一个名为“志士与隐士”的剧本。对话要得体,符合人物的身份和阅历。傍晚,树林,一条古道蜿蜒伸展向树林深处。林边,陶渊明左手背在身后,手里握一把菊花,右手拈须,望着远方的山影。【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曹操】(骑马从林间古道而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陶渊明】(作揖相让路边)此诗悲歌慷慨,气韵沉雄,乃曹公名作也。【曹操】(下马)哈哈,正是孤的陋作。【陶渊明】(暗暗吃惊,仍
15、不卑不亢)偶遇曹公,实乃三生有幸。【曹操】孤也有幸得见先生。不知先生高姓大名?【陶渊明】在下姓陶,名潜,字渊明。【曹操】陶先生,刚刚听闻先生的吟作,也委实不世之材。现如今天下大乱,所谓“乱世之中出枭雄”,先生可否出山,助孤一臂之力?【陶渊明】于今乱世,曹公还能有何理想?【曹操】先生可以帮孤出谋划策,助孤立下赫赫威名,先生亦可功名在身,扬名天下。【陶渊明】功名利禄于我如浮云。吾身处乱世中,自当斩破红尘,既然不能提剑安天下,也应留清白之名于后世。【曹操】天下不幸,有才学之人理应奋起拯救万民于水火,知其不可而为之,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这才是一个志士的理想。【陶渊明】在下不这样认为,乱世之中,
16、做一个隐士才能以平和的心情去独守自己的本分。(深深一揖)道不同,不相为谋,我还是回到我的桃花源去吧。(飘然离去)【曹操】(高声吟诵)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扬鞭奋蹄而去)任务导引任务导引 “莫道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尽解诗。”从艺术手法角度分析诗歌是如何表现曹操的抱负情怀的。设问设问,自问自答,突出心中的苦闷。借代借代,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指代酒,以美酒来消愁,寄托忧思。比喻比喻,把人生比作朝露,抒发了对年华易逝的感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郑风子衿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
17、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管子形解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史记鲁周公世家用典 在古诗词中直接或间接地引用前人诗文名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典故,含蓄地表达自己的内容和思想。比兴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连用。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陶渊明选择远离黑暗官场,回归
18、自然,他的“回归”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与选择?诗人是如何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白描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白描白描工笔工笔写意写意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张岱湖心亭看雪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以动衬静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两首诗中出现了“明月”“乌鹊”“尘网”“羁鸟”“池鱼”“樊笼”等
19、意象,它们分别比喻什么?蕴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从物象的象征意义角度思考。“鸟”是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常被用来表达复杂的感情。无论曹操笔下的“乌鹊”还是陶渊明笔下的“羁鸟”,内涵是因人因时因地因情而变化着的。请分别用四个字概括下列诗句中相关“鸟”的内涵。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赵嘏寒塘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文天祥金陵驿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思乡怀亲爱情相思忠贞不渝离愁别绪羁旅愁苦1.借酒怡情:一声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辞倒。2.解愁忘忧:何以解忧,唯有杜康。3.送友饯行:劝君更进一杯酒
20、,西出阳关无故人。4.书写人生,感叹现实:悠悠往事杯中物,赫赫时名扇外尘。“酒酒”意象意象1.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的情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2.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3.渲染凄清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4.蕴含时空的永恒: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月月”意象意象入世与出世入世与出世比较志士之慨与隐士之情比较志士之慨与隐士之情 两首诗歌都是有志之人对生命的高歌。一个选择世俗多数人认可的、也是那个时代多数人只能选择的方式,通过仕途建功立业,成就生命的精彩;一个在深思熟虑,多次往返后终于决然离开,同样保持自我的高洁之身。并非
21、无志之人,也非佛系而为。性格使然,人生境遇使然。一个是外显,兼济天下;一个是内隐,独善其身:都是在保持自我的高远志向。出世与入世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两大选择,或如曹操,积极入世;或如渊明,归隐田园。假如你是一个处于曹操和陶渊明时代的读书人,你将如何选择?说明理由。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身处崭新的时代,应该如何选择?谈谈你的看法。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朱光潜人,应当以出世的心态立身,而以入世的心态做事。星云大师寄语寄语愿你知世故而不世故愿你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勇往直前 请替曹操或者陶渊明给对方写一封信,劝说对方改变原有出世或入世的观点。穿越时空,只是一种处世态度的碰撞,不存在孰是孰非,但想象要合情合理。作业布置作业布置陶兄:久仰你大名了,与您鸿雁往来,真是人生一大乐事啊!曾为您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孤高所震撼,拜读大作,更深深地羡慕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闲。您的大作无不表现出您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田园生活和隐居生活的向往。您是位隐士,如菊一般,遗世独立,高洁雅致,气韵超逸;但是这样与世何益?何不如菊一般,不畏严寒迎风斗霜,与那污浊的社会一搏呢?企望陶兄您能勇敢地面对现实,成为浊世中的一枝独秀的菊花。不过人各有志,只要您认为自己所为没有违背自己的原则,也就此生无憾了。曹操顿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