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五年级美术下(重组单元一)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微能力2.0认证-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目 录作业设计方案撰写:TFCF优秀获奖作品3一、教材版本: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第十册二、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美 术五年级第二学期人美版中国画单元 组织方式重 组 单 元课 时 信 息序 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1.人民艺术家-齐 白石齐白石的艺术成就、艺术生涯、艺术特色 等。,213.花鸟画 ( 一)中国花鸟花儿的相关知识及其托物抒情、 托物言志的特点,学习菊花画法,学会运用中 锋、侧锋等笔墨技巧314.花鸟画 (二)花鸟画的相关知识,在尝试体验过程中, 进一步学
2、习、感受和体验水墨花鸟画用笔、 用 墨的特点与趣味。提高观察能力和水墨表现能 力。415.山水画了解山水画水墨淋漓的艺术特点。学习中 国山水画简单的用笔、用墨、用色方法,516.有特点的人 脸了解人物脸型、五官的基本特点,从人物 脸型、五官、表情三方面来表现人物肖象,利 用三庭五眼的传统方法准确抓住人物面部特 征。学习运用中锋、侧锋等笔墨技巧三、单元分析( 一) 课标要求本单元第 1 课人民艺术家-齐白石内容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 年版) 中属于“欣赏 评述”学习领域的内容。第 13 课花鸟画(一) 、第 14 课花鸟画 (二) 、第 15 课山水画、第 16 课有特 点的人脸属于“
3、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结合特定的文化情境欣赏 理解中国画艺术,通过著名中国画艺术家了解中国画的造型手段、艺术语言、 技能技法等基础知识,感受中国画魅力。尝试运用毛笔、宣纸等绘画工具和 材料,体验笔法 (中锋、侧锋) 、墨法 (焦、浓、重、淡、清) 的特点。了 解中国传统绘画技法是由我国历代画家不断探索、总结而成。课程内容坚持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讲好中国故事。 (以上关于课标要求的描述 参考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中相关内容: (1) 课程基本 理念:坚持以美育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落 实核心素养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艺术活动,感受
4、美、欣赏美、表 现美、创造美,丰富审美体验,学习和体会中华民族艺术精髓,增强中华民 族自信心与 自豪感,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开阔艺术视野,充分发挥艺术 课程,在培育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中的重要作用。 (2) 课程设计思路:聚焦 核心素养,组织课程内容,聚焦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核心 素养,围绕欣赏 ( “欣赏 评述”) 、表现 ( “造型 表现”) ,创造 (设 计 应用) 和联系融合 (综合探索) 4 类艺术实践活动,以任务驱动的方式 遴选和组织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讲好中国 故事,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文化成果,追求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 值相
5、统一 (3) 课程目标中关于 核心素养内涵的文化理解内容描述。 (4)课程内容中第二学段 (3-5 年级) 关于美术学习活动建议、评价要点的内容描述。)(二) 单元教材分析1.人民艺术家-齐白石为欣赏.评述课。齐白石是我国现代美术史中最负盛名的艺术大师之一,也是一位诗、书、画、印无所不精的全能艺术家。他 早年出身贫寒,少年时期以木工为生,青年时开始学画,60 岁到北京卖画谋生, 1953 年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称号。本科教材主要以齐白石最受人称道的绘画题材 花、鸟、鱼、虫,最令人折服的艺术修养诗、书、画、印,最使人着迷的 气运品格画简意深、笔墨率真为切入点,展现齐白石一生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生 活的热
6、爱。同时引导学生从艺术作品入手,认识和了解齐白石的艺术成就及人 格魅力。2.花鸟画 (一)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里的教学内容,在本册教材 中主要介绍了中国花鸟画的特点与风格,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方法的讲 解与练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关系,以及独特的笔墨情趣。 本课以美术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 采用多种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中国花鸟画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 过笔墨抒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本套教材是中国画系列中的一课,本套教材从三年级下册的彩墨游戏 (一) 、彩墨游戏 (二) 到四年级下册的用彩墨画鱼、动物的脸, 都是按照美术课程标准
7、的要求,让学生用毛笔、宣纸、中国画颜料等尝试中国 画表现方法,体验笔墨趣味,了解这些工具材料的基本特性及使用方法。在本 册教材中本课与花鸟画 (二) 山水画有特点的人脸形成一个知识 单元,特别是与花鸟画 (二) 一课在表现内容和形式上有着递进的关系。本科的突出特点是由过去体验笔墨乐趣过度到正式的中国画学习,了解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并进行中国画小品的创作,体验笔墨之美,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花鸟画的独特内涵,从而渗透传统文化教育3.花鸟画 (二) :本课是在花鸟画 (一) 的学习成果之上,继续深入学习花鸟画中的鸟的表现方法的中国画课程。中国花鸟画的描绘对象不仅 是花卉、竹石和禽鸟,广义上讲还包括走兽、水
8、族等。画家在表现物象的同时, 更重视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以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花鸟画是我国传统绘画 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以极高的艺术价 值享誉世界画坛。人们对花鸟画中花卉的要求是活色生香,对禽鸟的要求是活 泼灵动,花要求是活色生香,花鸟画要形神兼备。在本册教材中,主要介绍了 中国花鸟画的特点与风格,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方法讲解和练习,学生可 以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中国画独特的笔墨情趣。4.山水画: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中国画系列中的一课。中 国山水画从东晋以后经历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发展,涌现出许多伟大画家, 创造了难以计数的辉煌灿
9、烂的艺术珍品,积累了无比丰富的创作理论和技法值 得我们认真地研究和继承。本课山水画是为学习和传承祖国传统文化而设置的 重要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传统山水画的主要表现内容和艺术特色,并引导 学生学习用笔墨表现树、石、山的基本方法。本册的花鸟画与山水画并肩,为 学生初步了解花鸟、山水这两大画科奠定基础。而进行循序渐进的学习,不仅 一步步促使学生深入掌握中国画技巧,而且也在探究中积累创新表现方法,获 得对中国画学习的持久兴趣。5.有特点的人脸: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国画教学是本套教 材系列课的重要组成。本课编写的意图是使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每张面孔的共性与个性。在实践中感受水墨色在生宣纸上的变化
10、,体会运用中国画工具产生的浓淡干湿的笔墨情趣。本课内容与前面几课的中国画学习内容形成知识体系,教材结构更趋完整与合理。本课综合了中国画学习和人物画学习两方面的知识,因此可以从两条脉络看他在这套教材体系中的位置。一条脉络是抓住人物肖象的特征学会科学的观 察表现人物的方法。在教材中,猜猜我是谁、肖像艺术、画人像 等课程由易到难的构建了人物表现知识体系。本课从人物脸型、五官、表情三 方面来表现人物肖象,利用“三庭五眼”的传统方法指导学生准确抓住人物面 部特征,这些都为学生学习使用中国画技法表现人物铺平了道路。第二条脉络 是中国画学习,通过彩墨游戏有趣的汉字动物的脸花鸟画山 水画等课的学习,从而掌握中
11、国画技法、感受笔墨情趣到画出丰富艳丽的动 植物,都为了中国画人物的学习提供了基础和借鉴。(三)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欣赏评述能力,但他们对运用简单的美术语言表 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还有待提高。学生在此之前已学习了彩墨游 戏 (一) 、彩墨游戏 (二) 、娇艳的花、用彩墨画鱼、动物的 脸等课。在以彩墨形式进行创作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用笔、用墨、用色 技巧,为正式学习中国画奠定了基础。但对于正式的中国画创作,如观物误取 像、用笔、用墨、落款等方面的综合性创作与表达还不够成熟。通过学习能够 基本掌握中锋、侧锋、用笔和墨分五色等笔墨技巧。在教学中,要运用学生已 有的知识、技能进行迁
12、移,抓住重点问题,解决创作中的困难。四、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齐白石的生平和艺术成就;学习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的相关知识,体会中国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运用中国画的笔墨技巧体验,临摹、创作简单的中国画作品。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观察示范、艺术实践等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基本 用笔、用墨、用色知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国文化精神。培养学生关注自然、 热爱自然的情感,感悟绘画与自然之美。(二) 单元作业整体设计思路中国画简称国画,他是在中华民族土壤中孕育、发展、成熟起来的画种, 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也是自成一体
13、,别具 一格,放射出灿烂的光芒。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中国的传统 艺术一定要从小培养,通过中国画的学习提高孩子们的艺术欣赏能力、丰富想 象力、创造力,并在一定程度上运用笔墨语言传情达意,为日后传承中国优秀 传统文化打好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上,美术老师更应在美术课堂 上重点指导学生认识中国画的艺术魅力及独特技法,传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提升文化自信。通过对小学美术教材分析,我们发现人美版 (2013 年审 定) 教材在整个小学阶段就开始安排了中国画内容。从三年级下册的彩墨游 戏开始到六年级下册的戏曲人物,基本概括了中国画的基本知识和技法。 而五年级下册国画课更加集中,
14、人民艺术家-齐白石、花鸟画一,花 鸟画,二、山水画、有特点的人脸也囊括了中国画中的笔墨特点和 表现种类,因此我们把五年级下册所有国画教学内容的课作为一个单元进行作业设计。力求通过作业设计使学生对传统中国画有一定的系统了解,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激发学生对中国画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中国画技法与造型的关系,掌握一定的中国画技巧,通过笔墨抒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从而提高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情感。五、单元作业整体设计目标1.引导学生从艺术作品入手,认识和了解齐白石的艺术成就及人格魅力。 体会齐白石一生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采用多种
15、手段开展教学 活动,激发学生对中国花鸟画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笔墨抒发对自然的热 爱之情。3.为学生初步了解花鸟、山水这两大画科奠定基础,进行循序渐进的学习, 促使学生深入掌握中国画技巧,在探究中积累创新表现方法,获得对中国画学 习的持久兴趣。4.掌握中国画技法、感受笔墨情趣到画出丰富艳丽的动植物,为了中国画 人物的学习提供了基础和借鉴。1 人民的艺术家齐白石作业设计目标1.了解齐白石的生平与艺术成就,知道他是一位诗、书、画、印全能型的艺术家。2. 能够用简单的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对齐白石作品的感受。3.激励学生学习齐白石老人热爱生活、对艺术不懈追求的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艺术的热 爱之情。作 业
16、 类 别作业内容要求和时间作业表现形 式作业设计意图展示方式评价 方式评价标准课 前 作 业1. 通过网 络、书籍收 集关于齐 白石生平 简介或者 与其相关 的文字、图 片,准备一 幅你喜欢 的齐白石 作品图片。2. 约 15 分 钟。文字、图片通过课前收集 资料的过程,培养学 生通过多种途径学 习相关知识的能力, 并初步了解齐白石, 调动学生对本课学 习的兴趣,为课堂教 学做准备。也让学生 感受到通过网络、书籍也是学习美术、提 高审美素养的途径 之一。课堂提问 展示教师随堂评价合格:能简单了 解齐白石是我国 著名的国画大 师。 良好:能了 解齐白石的生平 与艺术成就。优秀:能了解齐 白石的艺
17、术成 就、艺术生涯、 艺术特色等,课 堂 作 业1. 能运用 艺术语言 描述课前 准备的齐 白石作品 图片 (或一 幅自己喜 欢的齐白 石作品) , 并表达自 己的独特 感受。2. 约 15 分 钟。填空式短文 ;我喜欢 齐白石的这 幅画题目 是 ,这 是一幅 画 (填工笔或写意) 。 表现的题材 是 ,画 面意境 ; 我感觉这幅 画 。通过对作品细 致的欣赏、分析,体 会齐白石内心的艺 术表现情感。培养学生分析画面的能力, 提高学生用文字描 述美术作品的能力。以 “小小解 说员”的 形式,请 学生上台 解说自己 课前准备 的齐白石 作品图片(或一幅 自己喜欢 的齐白石 作品) 。生生互评教师
18、评价合格:能填写前 三个空。 良好;能填写前 三个空,并能简 单表达画面意境 和自己对这幅画 的感受。优秀:能用自己 的语言从意境、 表现方法、画面 效果、感受等方 面表达自己独特 的感受。课 后 拓 展1. 通过网 络、书籍收 集一个关 于齐白石 老人画画 的小故事。 2. 约 15 分 钟。文字或图片通过故事激励 学生学习齐白石老 人热爱生活、对艺术 不懈追求的精神,培 养学生对中国艺术 的热爱之情。课外学生 自行交流学生互评收集一至两篇, 并能说给同学听13 花鸟画 ( 一)作业设计目标1.通过完成一幅秋菊作品,初步了解中国花鸟花儿的相关知识及其托物抒情、托物 言志的特点,学习菊花画法,
19、学会运用中锋、侧锋等笔墨技巧创作一幅简单的花鸟画作品。2.通过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引导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国文化精神,培养学生 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感悟绘画与自然之美。作 业 类 别作业内容要求和时间作业表 现形式作业设计意图展示方式评价 方式评价标准课 前 作 业1. 回忆三 年级下册 学习的 17 课娇艳的 花,用所 学的中国 画技法表 现一幅娇 艳的花2. 约 20 分钟。一幅娇 艳的花 作品通过复习运用 中国画材料工具完 成一幅娇艳的花 作品,使学生再次 熟悉中国画材料 笔、墨、宣纸的特 性和毛笔的中锋、侧锋用笔方法,为 本课的学习打好基 础。课前展 示,教学中 复习时展
20、示。教师随堂评价合格:能用基本的笔 法和墨法画一朵花。良好:能用基本的笔 法和墨法画一组花。优秀:能画一幅具有 笔墨情趣的完整作 品。课 堂 作 业1. 运用中 国画的基 本笔法、墨 法 (没骨 法、勾染 法)临摹一 幅秋菊 图。2. 约 20 分钟。一幅完 整的秋 菊图作 品通过完成作品, 培养学生学会运用 中锋、侧锋等笔墨 技巧,完成一幅具 有浓、淡、干、湿 变化的秋菊图。 初步了解中国花鸟花儿的相关知识及 其托物抒情、托物 言志的特点。举行 “金秋赏 菊会”活 动。学生展 示作品在 黑板上,师 生共赏。朗 诵关于菊 花的诗句,体会古人 托物抒情 的文化精 神。生生互评教师评价合格:能用基
21、本的笔 法和墨法画一支菊 花。良好:能用基本的笔 法和墨法临摹出和 范画相近的秋菊 图。优秀:优秀:学会中 锋用笔和侧锋用笔 的方法,作品画面构 图完美,花朵、花叶 和枝干的疏密穿插 关系处理得好。课 后 拓 展1. 运用中 国画的基 本笔法、墨 法,临摹一 幅梅花 2. 约 20 分钟。一幅完 整的梅 花作品通过梅花作品 的练习,复习巩固 中国画的笔法和墨 法。体会古人借梅 花表达坚韧不拔、 谦虚、无畏、傲骨 的高贵品质。引导 学生热爱我国传统 文化,传承中国文 化精神,培养学生 关注自然、热爱自 然的情感,感悟绘 画与自然之美。优秀 作品展示 在班级的 学习园地 展板上。配 上关于梅 花的
22、诗句。 引导学生 热爱我国 传统文化, 传承中国 文化精神, 并学习梅 花精神。教师随堂评价合格:能用基本的笔 法和墨法临摹出和 范画相近的梅。良好:能画一幅具有 浓、淡、干、湿变化 的梅花的完整作 品。优秀:学会中锋用笔 和侧锋用笔的方法, 作品画面构图完美, 花朵、花叶和枝干的 疏密穿插关系处理 得好。14 花鸟画 (二)作业设计目标1. 通过完成一幅猫头鹰作品,了解花鸟画的相关知识,在尝试体验过程中, 进一 步学习、感受和体验水墨花鸟画用笔、 用墨的特点与趣味。提高观察能力和水墨表现能力。2. 通过作业练习激发学生关注自然、 热爱生活的情感,进一步感受到水墨画的意趣, 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
23、艺术的热爱。作 业 类 别作业内容要求和时间作业表 现形式作业目的展示方式评价方式评价标准课 前 作 业1. 通过网 络、书籍查 找猫头鹰 的习性及 外形特征。 2.将猫头 鹰的外形 特征用线 的方式简 单表现出 来3.约 15 分 钟。一幅简笔猫头 鹰作品通过课前自主 学习的过程,培养 学生通过多种途 径学习相关知识的能力,了解并简 单表现猫头鹰外 形特征,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为本课 的学习打好坚实 基础。课前展 示,教学中 复习时展 示。教师随堂评价合格:能了解猫头 鹰生活习性,能表 现出猫头鹰基本特 征优秀:能深入了解 猫头鹰生活习性, 准确画出猫头鹰 头、身、翅、爪等 部位特征课 堂
24、作 业1. 运用中 国画的基 本笔法、墨 法 (浓破 淡、墨破 色)临摹一 幅猫头 鹰2. 约 20 分 钟。一幅完 整的猫 头鹰作品通过完成作 品,培养学生学会 运用浓破淡、墨破 色等笔墨技巧,完 成一幅形象生动 活泼,墨色浓淡相 互渗透掩映、滋润鲜活的猫头鹰 作品。进一步了解 中国花鸟画中鸟 类的相关知识及 其托物抒情、托物 言志的特点。学生展 示作品在黑 板上,师生 共赏“百鹰 图。了解猫 头鹰在中国 画中的寓意 的变迁,体会国画托物 抒情的文化 精神。培养 学生关注自 然,热爱生 活的情感生生互评教师评价合格:能用基本的 笔法和墨法画出一 只猫头鹰。良好:能用基本的 笔法和墨法临摹出
25、和范画相近的猫 头鹰。优秀:能画形神兼 备、活泼灵动,具 有浓淡干湿变化的 猫头鹰的完整 作品。课 后 拓 展1. 运用中 国画的基 本笔法、墨 法,临摹一 幅芙蓉翠 鸟2. 约 20 分 钟。一幅完 整的芙 蓉翠鸟 作品通过芙蓉翠 鸟的练习,复习 巩固中国画的笔 墨之法。达到学以 致用的效果。体会 国画托物言志、借 物抒怀的人文内 涵。引导学生热爱 我国传统文化,热 爱自然。培养学生 通过笔墨抒发对 大自然热爱的能 力。优秀作 品展示在班 级的学习园 地展板上。 引导学生热 爱传承我国 传统文化。 引导学生关 注自然、热 爱自然、保 护自然。教师随堂评价合格:能用基本的 笔法和墨法画出翠 鸟
26、。良好:能用基本的 笔法和墨法临摹出 和范画相近的芙 蓉翠鸟优秀:能画形神兼 备、活泼灵动,具 有浓淡干湿变化的 的完整作品。15 山水画作业设计目标1.通过课前和课堂作业初步了解山水画水墨淋漓的艺术特点。学习中国山水画简单的用 笔、用墨、用色方法,能用生宣纸并运用笔墨的浓淡、干湿、繁简技法画一幅表现近景、中 景和远景的中国山水画小景。2.通过作业练习,能体会山水画的远近层次并初步感受墨分五色墨色的变化趣味。提高 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情感。作 业 类 别作业内容要求和时间作业 表现 形式作业目的评价标准评价 方式展示方式课 前 作 业1. 在一 张生宣纸 上画出三块浓
27、、淡不 一的“山” 形墨块,做 到浓在前, 淡在后,有 层次。2. 约 10 分钟。一幅有浓 淡不 同墨 色的 作品练习用水调出浓淡 不同的墨色,为本课做准 备合格:墨色有基 本浓淡变化良好:墨色有基 本浓淡变化,墨 块具有山的基 本形状。优秀:墨色有 浓、淡、干、湿 变化。教师随堂评价教学中讲授墨色变化时展示课 堂 作 业1.大胆 运 用近 浓 远 淡 的 墨 色,在老师 给 大 家 准 备 的 统 一 规 格 的 宣 纸 上 创 作 一 幅 具 有近 景 、 中 景、远景的 长 江 沿 岸 景 色 的 山 水画(横构 图)2. 约 20 分钟。一幅 横构 图的 长江沿 岸 图通过课堂作业要
28、求初 步了解山水画水墨淋漓 的艺术特点。学习中国山 水画简单的用笔、用墨、 用色方法,学会用生宣纸 并运用笔墨的浓淡、干湿、繁简技法画一幅表现 近景、中景和远景的长江 沿岸的小景,感受家乡长 江段的美。培养学生热爱 家乡,热爱长江的情感。合格:有基本的 近景、中景和远 景良好:有基本的 近景、中景和远 景,墨色有浓淡 变化。优秀:有基本的 近景、中景和远 景,墨色有浓淡 变化。有铜陵长 江沿岸景色。生生互评教师评价请学生把 自己的作品 相连接 (学生 宣纸大小宽 度一至) ,组 成一幅长卷 “千里长江 图”。使每位 学生的作品都成为这幅 长卷的一部 分,让学生感 受到集体创 作的乐趣。培 养学
29、生热爱 家乡,热爱长 江的情感。课 后 拓 展1.请同 学们根据 诗词创作 山水画,向 “山水画” 这座艺术 高山出发。 要求:大胆 的用中国 山水画笔 墨技法,表 现出近景、 中景和远 景。2.约 30 分钟一幅 诗配 画作 品山水画是画家寄情于 山水,通过一山一水、一 草一木来抒发自己的情 怀,通过山水的意境来寄 托自己的情感。同学们也 要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 并且要学会观察生活,热 爱生活,热爱祖国的大好 河山。通过作业练习,进 一步体会山水画的远近 层次和诗画统一的意境 之美,感受墨分五色墨色 的变化趣味。提高学生审 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祖 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情 感。合格:有基本的 近
30、景、中景和远 景良好:有基本的 近景、中景和远 景,墨色有浓淡 变化。优秀:有基本的 近景、中景和远 景,墨色有浓淡 变化。符合诗句 的意境。教师随堂评价优秀作 品展示在班 级的学习园 地展板上。引 导学生热爱 我国传统文 化,体会中国 画的意境之 美,传承中国 文化精神。16 有特点的人脸作业设计目标1. 了解人物脸型、五官的基本特点,从人物脸型、五官、表情三方面来表现人物肖象, 利用三庭五眼的传统方法准确抓住人物面部特征。2. 学习运用中锋、侧锋等笔墨技巧创作一幅有特点的人脸中国画作品。3.通过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引导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国文化精神,培养学生 善于观察、乐于创作的美好
31、品质。作 业 类 别作业内容要求和时间作业表 现形式作业目的评价标准评价方式展示方式课 前 作 业1. 回忆五年 级上册学习 的第 2 课画 人像,用中 国画工具试 着在宣纸上 画出人物脸 型和“三庭五 眼”的人脸比 例关系。2.约 15 分钟一幅人像 作品通过复习运 用中国画材料 工具完成人像 作品,使学生再 次熟悉中国画 材料笔、墨、宣纸的特性和毛 笔的中锋、侧锋 用笔方法。使学 生再次了解人 物脸型和“三庭 五眼”的人脸比 例关系。合格;能用基本 的线条表现出人 脸。良好:能根据“三庭五眼”用基本 的线条画出人脸 优秀: “三庭五 眼”比例准确, 线条流畅,笔墨 有变化。教师随堂评价复习
32、中展示课 堂 作 业1. 运用中国 画的基本笔 法 (中锋、侧 锋) 墨法 (浓 淡干湿) 临摹 一幅你喜欢 书中作品。2. 运用中国 画的基本笔 法创作一幅, 能突出表现 人物神情特 点。3.约 20 分钟一幅完整 的“有特 点的人 脸”作品通过了解 人物的脸型、五 官特点,培养学 生学会运用中 锋、侧锋等笔墨 技巧,完成一幅具有浓淡干湿 变化的有特点 的人物作品。合格:有基本的 人物脸型、五官 特点。 良好;有基本的 人物脸型、五官 特点,墨色有浓 淡干湿变化。优秀:有基本的 人物脸型、五官 特点,墨色有浓 淡干湿变化,突 出表现人物神情 的特点生生互评教师评价举行“猜 猜他是谁”活 动,
33、学生展示 作品在黑板 上,师生共 赏。师生同猜 黑板上的人 物是谁,让学生感受到创作的乐趣和成功并带来的喜悦。课 后 拓 展1. 试着用课 堂上掌握的 方法画一张 爸爸或妈妈 的脸。 2.2.约 20 分 钟一幅 爸爸或妈 妈头像作 品。通过描绘自 己最亲近的人, 激励学生的创 作热情和对艺 术不懈追求的 精神,融洽亲子 关系,培养学生 对中国传统艺 术的热爱之情。1. 作品是否运用 中国画笔墨技 法,画面是否有 浓淡干湿变化。 2. 作品是否具有 爸爸或妈妈的形 象特征。父母评价教师随堂课外学生亲子交流单元质量检测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 人民艺术家-齐白石老人是一位精通 ( ) 的全能艺术家
34、。 A.油画 B.诗、书、画、印C.雕塑 D.版画2. 下面不是中国画笔法的是( )A.中锋 B.侧锋C.顺锋D.逆锋3.中国画中的“四君子画”是(A.梅、兰、牡丹、玫瑰C.宋、柏、竹、柳)B.梅、兰、竹、菊D.杜鹃、竹、菊、茉莉4.中国画墨色的基本变化是 ( )A.浓、淡 、干、湿 B.黑、 白、干、湿C.颜色、淡、浓、干 D.黑、灰、 白、颜色5.一幅山水画的三景是 ( )A.山景、树景 、水景 B.近景、树景、石景C.地景、山景、天景 D.近景、中景、远景二、简答题6. 欣赏齐白石人物作品采菊图,说说他运用了哪些笔法和墨色,并简单说说画中蕴含的寓意。三、操作题 (选做题)7.运用中国画的
35、笔法和墨法画一幅中国画 (花鸟、山水、人物任选)序号类型了 解理 解应 用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对应学习水平难度对应单元作业目标来源完成时间1234567选择题选择题选择题选择题选择题简答题操作题122 一般 一般 中等2.3中等3中等2.3.4较难1.2.3.4 较难原创 原创 原创原创原创原创原创约40 分钟表现性评价理论是与整体教育理论的内在精神是一致的新型教育评价理论,是支撑教育评价改革的基本依据。加涅指出“学习过程,得到教学条件的支持,就导致在学习者心里形成多多少少是持久的状态。这些状态当然是从观察他的作业而推论出来的,因为这些状态是在许多场合下的具体情境里表现出来的。” 加涅认为学
36、生的内在能力是能够通过外在的行为表现出来的,因此通过分析外在表现便可对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推断。美国教育评定技术处将表现性评价界定为“通过学习者自己给出的问题答案和展示的作品来判断学习者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麦格劳-希尔认为“应该让学生觉得他的努力的结果不需要符合教师的意见,或其他权威而且有相当大的活动自由包括选择表现的材料与其他要素的自由选择 。美术表现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美术学习的重要载体,从结果上而言,美术表现主要内容是“视觉造物”,在层次性上个体的美术表现能力应该是有不同的层次与发展水平的,但是又有阶段性的群体特征。从功能性上而言,美术表现的功能应该能解决不同场景中的不同问题。美术表现性评
37、价的内容上来看是指在美术测评中为学生设置的能够展示学生审美素养和视觉艺术表达能力的综合性、实践性的任务,是对学生美术表现素养进行评价的重要路径,能够真正体现出学生美术综合能力。表现性评价强调目的素养化、真实化、能力化,淡化单纯的知识本位和技能本位,不仅评价学生知道什么还评价学生能做什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表现性评价应有的价值理念和追求。最后就评价的价值取向而言,美术表现素养的表现性评价与应试教育和追求比赛的教育有本质的区别,表现性评价的手段更灵活,但不是完全摆脱基础知识与技能,而是就评价效果而言,评价不是为了排名。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评价,需要综合的能体现核心素养所对应的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为
38、我们构建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测评模型提供了重要指引。对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进行测评离不开对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价值追求的追问,也就离不开价值观,而价值观是以哲学观为指导的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价值观是开展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测评首先要明晰的问题。价值是一种客观存在物,是一种可被认知、被评价的客观存在。美术表现素养是内隐、复杂的精神层面的素养,一般来说结果不容易量化评定,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小学生在美术表现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思维表现的外显以及美术表现与学习的关系来进行有效的价值判断。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测评应秉持什么样的价值观,其根本目的何在,这是小学生美术表现素
39、养测评实践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毫无疑问,“为了更好的学习”这一国际教育评价新理念是当下主流认同的理念。但是,当下关于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中存在着诸多功利主义倾向、管理主义倾向、简单化倾向,从本质上来说,这是因为对于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测评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缺乏深度的沉思和追求。对学习主题“人”“美术”与“学习”内涵的理解把握是价值观的关键。笔者认为基于整体教育观的视阈,明晰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的内涵,借鉴整体教育的价值论来审视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测评模型构建,是建构“为了更好的学习”为核心价值理念的小学生美术素养测评模型的必然逻辑。斯马茨在整体论与进化说,“即使累积了某部分,也决不能达到整体。这是因为
40、,整体远比部分之和大。” 整体不能分割为部分,部分相加也不等于整体,分割了的整体总会丧失一些东西。整体教育指向的是完整的人,以及生命的完整性,强调整体的不可分割性,关注学习者之间的关系、年轻人与成人之间的关系,寻求学习者在智力、创造力、精神、社交、生理和情感等诸方面潜能的发展思维。而整体教育和模糊美学都意识到人类的活动涉及到身心、情感、物质等方方面面的关联与影响,艺术学习被认为是艺术经验获取的过程,是信息加工的过程。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时代的追求,美术教育是学生本真的彰显,基础美术教育的测评应该以人的整体性、全面性为价值根基。但是,对于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将学生看作无生命的、割裂的存在物,纯粹概念化的测评,偏向考察学生对书本已有知识、信息的单纯记忆和掌握,以及单一的技能考核,割裂了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意义追求,削弱了学生的整体需求,进而导致了艺术学科的边缘化危机,还导致了艺术素养测评的“妖魔化”现象,由于价值取向的单一还导致了基础美术教育者乃至全社会都以“画得像不像”“题做得对不对”为标准,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