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八年级美术下(变废为宝)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微能力2.0认证-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目 录作业设计方案撰写:TFCF优秀获奖作品3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美术八年级第二学期湘美版变废为宝单元 组织方式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变废为宝第一 课时变废为宝 废弃物的 平面拼贴2变废为宝第二 课时变废为宝 废弃物 的立体组构二、单元分析(一)课标要求本单元内容是湘教版美术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内容,单元标题是“变废 为宝”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如下:课程内容:了解废弃物涉及人类生活各个方面,包括衣、食
2、、住、行; 知道废弃物的含义,知道废弃物能够为艺术家使用的视觉元素,包括质感、 形状、色彩、肌理等;知道创作废弃物平面拼贴的基本造型手段,如粘贴、 揉搓、撕剥、上色等; 了解世界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美术作品创作背景, 体味美术作品背后蕴含的寓意;运用基本材料尝试用点、线、面简单制作拼 贴作品;根据欣赏美术作品,理解三维、立体化的艺术作品需要考虑物品的 形状、质感、肌理等特性;简述不同类型的材质适合表达的内容;运用收集 到的废弃材料,创作一幅立体作品。教学策略建议:设计单元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习美术家观察、思考和表 现的方法;帮助学生发现想要表现的题材,提炼主题,注重引导学生理解“美 术可以表达
3、思想与情感,并发展创意能力”。3情境素材建议: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形象 直观的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围绕学习任务,发现与学生生活经验 相关或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学习活动建议: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能力,围绕与学生日常生活经 验、社会经验相关的美术学习活动及综合化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 学习、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 例的学习和社区服务学习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访问美术家、设 计师和工艺师,进行实地考察。(二)教材分析单元内容叙述:本单元通过文字介绍和图片欣赏世界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美术 作品的方式引导学生
4、发现、体味废旧材料的另一面,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在生活 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理念。通过了解废旧材料的特征,知道废旧材料改造 制作平面、立体美术作品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本课 针对学生培养创新意识、设计思维、动手制作的能力教育活动,能促进和提高学生 动手能力,使之心灵手巧;能激发学生创造力和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加强环境 保护教育。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内容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参考图片,引导学生感悟每幅作品 所赋予的寓意,同时观察作品发现总结废旧材料制作需要注重的特征以及创作手法。 引导学生知道在“丑的身旁”只要善于发现,开拓思维,就能变废为宝。变废为宝 的过程,也是智力发
5、展的过程。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较为贴近,利于教师灵活使 用教材,也利于学生学习和创作实践时更好地开展想象力表达个性,有利于学生思 维灵活性的提高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学习重点:利用废旧材料进行平面拼贴和立体组构。学习难点:根据不同废旧材料进行分类制作,制作方法与制作步骤较为复杂。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他们自我意识强,对美术有自己的理解,但同时存在着友好合作精 神不够,需要组织加强同学之间的小组交流与互动,鼓励他们在合作中完成作品。4学生动手能力参差不齐,故本节课分为两课时,通过平面拼贴、立体组构由简 到难、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完成活动内容及要求。在完成活动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 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6、创作与创新能力等,树立环保意识,共同守护我们的地球大 家庭。三、单元学习目标与单元作业目标序号单元学习目标单元作业目标水平层级1明确废弃物的含义,对 废弃物进行分类。了解废弃物的含义 、分类。了解2在学习过程中,观察废弃 物归纳总结废弃物特征质感、 肌理、色彩等。归纳总结废弃物创作美术作品的方法。总结废弃物的特征, 分析创作手法。了解3感悟废弃物造型艺术的 神奇之处,体验创作的乐趣 、陶冶生活情趣,树立环保 意识。欣赏废弃物创作的作品,分析其内容,理解作 品的寓意。理解4通过对废弃物的观察, 引发学生联想,培养学生在 生活中发现美、创作美的能 力。结合具体物象,灵活 利用废弃物的特征适时造 型
7、,进行设计。运用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一) 设计多层次的美术作业班级学生美术理解、动手能力参差不齐,课堂作业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层布置。 在保留一些简单可操作性强的题目,在设计一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创 新能力的题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课堂作业控制在20分钟左右。结 合美术学科课时所占学校周课时比例,本单元作业总用时在40分钟左右,按2个课时作 业进行设计。(二) 设计生活化的美术作业本单元以生活中的废旧材料改造为主题,所用物品都是学生生活中处处可见的, 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物体作为作业主题,拉进距离感。学生也可结合自身实际,去发5现生活与课堂知识相联系的废旧材料,引导学生
8、去思考、发现、实践。引导学生关注 生活、关注环境,通过对各种废旧材料进行造型,培养学生初步对艺术作品的造型 表现能力,大胆创作的创新精神和与人合作的能力。五、课时作业第一课时 变废为宝废弃物的平面拼贴课时作业目标1、了解废弃物含义,分析归纳废弃物形状、质感、肌理、色彩等特点。2、掌握废弃物改造的基本方法,粘贴、揉搓、撕剥、上色等。3、根据废弃物特点利用学习到的方法独立完成一幅具有审美价值的平面拼贴画。1.作业内容课前准备:收集生活中多种废弃物品,每人不少于三种。2.时间要求:课余时间不限3.评价设计作业评价量表评 价 指 标完成水平准备三种废旧材料。合格准备四种废旧材料。良好准备五种废旧材料。
9、优秀1.作业内容属性比拼 (小游戏) ,请一位同学上讲台展示,其他同学在智慧课堂学生端 进行操作。2.时间要求:约 2 分钟3.评价设计作业评价量表6评 价 指 标完成水平选对三个废旧材料改造属性。合格选对四个废旧材料改造属性。良好选对五个废旧材料改造属性。优秀1.作业内容根据作品欣赏,分析、总结废旧材料改造时运用的手法,归纳改造时运用的 工具。2.时间要求:约 3分钟3.评价设计作业评价量表评 价 指 标完成水平说出四种改造手法,以及运用的工具。合格说出五种改造手法,以及运用的工具。良好说出六种及以上改造手法,分析运用的工具,并能准确对比 其他方法的优劣势。优秀1.作业内容魔法变身。根据废旧
10、材料的基本特点,通过揉搓、粘贴、上色等手法创作一 幅拼贴作品。2.时间要求:约 15分钟3.评价设计作业评价量表评 价 指 标完成水平利用废旧材料,设计一幅拼贴美术作品,有一定的寓意。合格设计一幅美术作品能清晰的表达寓意,作品完整且具有美 感。良好作品寓意表达清晰,废旧材料运用巧妙,具有明确的风 格特征。优秀7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课时作业以课前自主搜集、口头表述和动手实践的形式呈现,作业1学生收集废 弃物的时候,会有意识的对废弃物进行筛选,引发思考。作业2通过小游戏的形式,增 添了趣味性,在引导学生思考总结的同时能让学生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在玩中学习、 在玩中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作业3学生
11、通过视觉、触觉等感官通过揉搓、撕剥等 方法感受废弃物的变化,制作多种肌理效果,感受每种效果适用表达的情感。作业4在 感受过不同质感、颜色、形状等所表现的情感之后,联想自己身边美的物体作为参考, 再利用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制作一幅完整的作品,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联系生活,制作 出源自生活、贴近生活的美术作品,可以更加促进学生发现生活中美的能力。锻炼学 生的动手能力、创作能力。第二课时 变废为宝废弃物的立体组构课时作业目标了解梅花结构及其寓意,独立完成梅花朵的绘制。通过废弃物改造的基本方法独立制作立体梅花朵。小组合作完成一枝具有审美价值的梅花作品。1.作业内容课前准备。收集颜色鲜艳的彩色废纸、枯树枝 (
12、形状美观) 、剪刀、双面胶。 2.时间要求:课余时间不限3.评价设计作业评价量表评 价 指 标完成水平准备材料达到三种。合格准备材料达到四种。良好准备材料达到五种。优秀1.作业内容8寒梅初绽放。在学生端根据摹本描绘梅花朵。2.时间要求:约 4分钟3.评价设计作业评价量表评 价 指 标完成水平能够根据提供的图案,基本描绘出梅花朵的轮廓。合格熟练描绘出梅花朵的轮廓,线条流畅。良好用刘长健联动线条描绘出轮廓,且具有美感。优秀1.作业内容数梅齐争放。观看微课视频立体梅花的制作过程 , 自主选择制作材料及 工具,独立完成立体梅花朵的制作。2.时间要求:约 8 分钟3.评价设计作业评价量表评 价 指 标完
13、成水平选择材料恰当,能够完成一朵立体梅花的制作。合格根据所选材料制作出立体梅花朵,且材料运用合适、花 朵完整美观,良好材料运用恰当丰富,梅花大小适中,具有观赏性。优秀1.作业内容小组活动:数梅齐争放。六位同学分工合作完成整枝梅花作品的制作。 2.时间要求:约 10分钟93.评价设计作业评价量表评 价 指 标完成水平完成一枝立体梅花的制作,梅花朵在树枝的分布合理。合格制作较完整的作品,且花朵大小不一,造型美观,具有 美感。良好运用废旧材料,制作出一幅具有观赏性的作品,能表 现出梅花自身气节。优秀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课时作业以课前准备、动手实践的形式呈现, 作业 1 为课堂作品的制作储 备材料。作
14、业 2 梅花作为生活中耳熟能详的花卉,但其实学生对它的了解并没有 一个清晰的认知。通过观察梅花图片,在通过学生端的摹本进行绘制,加强了学 生对梅花的具体认知,为下一环节立体的梅花制作铺垫。作业 3 学生虽然初步了 解梅花的结构,但是从平面思维转换为立体立体思维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有些吃 力。通过学生端观看微课视频可以更加仔细清晰的了解制作方法,有助于学生思 维的转换。给学生留一些时间思考让其自己选择材料,发挥自己的想象。学生根 据学生端边观看视频边完成立体梅花朵的制作,提升了动手实践能力,也为下一 环节的小组合作做准备。作业 4 设置小组合作模式,每组 6 名同学,将制作的梅 花朵合作粘贴在树枝
15、上,完成之后利用学生端拍照上传,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审 美能力、团队协作以及团队分工的能力。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一)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不属于可回收垃圾( )A. 废铁丝、废铁 B. 用过的餐巾纸、茶叶渣C. 玻璃瓶、费塑 D. 旧衣服、旧报纸2.下列关于废弃物的特征,全部正确的是( )10形状 肌理 质感 重量 色彩A. B. C. D. 二、简答题3. 这幅作品的使用了什么材料和创作手法,并写出其代表的寓意。三、操作题(选做题)4. 结合本单元学习内容,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设计制作一件完整作品。(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序号类型对应单元 作业目标对应学习水平难度
16、来源完成时间了 解理 解应 用1选择题1一般原创约 25分钟2选择题2中等原创3简答题3中等原创4操作题4较难原创11表现性评价理论是与整体教育理论的内在精神是一致的新型教育评价理论,是支撑教育评价改革的基本依据。加涅指出“学习过程,得到教学条件的支持,就导致在学习者心里形成多多少少是持久的状态。这些状态当然是从观察他的作业而推论出来的,因为这些状态是在许多场合下的具体情境里表现出来的。” 加涅认为学生的内在能力是能够通过外在的行为表现出来的,因此通过分析外在表现便可对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推断。美国教育评定技术处将表现性评价界定为“通过学习者自己给出的问题答案和展示的作品来判断学习者所获得的知识
17、和技能”。麦格劳-希尔认为“应该让学生觉得他的努力的结果不需要符合教师的意见,或其他权威而且有相当大的活动自由包括选择表现的材料与其他要素的自由选择 。美术表现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美术学习的重要载体,从结果上而言,美术表现主要内容是“视觉造物”,在层次性上个体的美术表现能力应该是有不同的层次与发展水平的,但是又有阶段性的群体特征。从功能性上而言,美术表现的功能应该能解决不同场景中的不同问题。美术表现性评价的内容上来看是指在美术测评中为学生设置的能够展示学生审美素养和视觉艺术表达能力的综合性、实践性的任务,是对学生美术表现素养进行评价的重要路径,能够真正体现出学生美术综合能力。表现性评价强调目的素
18、养化、真实化、能力化,淡化单纯的知识本位和技能本位,不仅评价学生知道什么还评价学生能做什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表现性评价应有的价值理念和追求。最后就评价的价值取向而言,美术表现素养的表现性评价与应试教育和追求比赛的教育有本质的区别,表现性评价的手段更灵活,但不是完全摆脱基础知识与技能,而是就评价效果而言,评价不是为了排名。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评价,需要综合的能体现核心素养所对应的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为我们构建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测评模型提供了重要指引。对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进行测评离不开对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价值追求的追问,也就离不开价值观,而价值观是以哲学观为指导的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作出的认知
19、、理解、判断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价值观是开展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测评首先要明晰的问题。价值是一种客观存在物,是一种可被认知、被评价的客观存在。美术表现素养是内隐、复杂的精神层面的素养,一般来说结果不容易量化评定,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小学生在美术表现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思维表现的外显以及美术表现与学习的关系来进行有效的价值判断。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测评应秉持什么样的价值观,其根本目的何在,这是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测评实践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毫无疑问,“为了更好的学习”这一国际教育评价新理念是当下主流认同的理念。但是,当下关于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中存在着诸多功利主义倾向、管理主义倾向、简单化倾向,从本质上来说,
20、这是因为对于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测评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缺乏深度的沉思和追求。对学习主题“人”“美术”与“学习”内涵的理解把握是价值观的关键。笔者认为基于整体教育观的视阈,明晰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的内涵,借鉴整体教育的价值论来审视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测评模型构建,是建构“为了更好的学习”为核心价值理念的小学生美术素养测评模型的必然逻辑。斯马茨在整体论与进化说,“即使累积了某部分,也决不能达到整体。这是因为,整体远比部分之和大。” 整体不能分割为部分,部分相加也不等于整体,分割了的整体总会丧失一些东西。整体教育指向的是完整的人,以及生命的完整性,强调整体的不可分割性,关注学习者之间的关系、年轻人与成
21、人之间的关系,寻求学习者在智力、创造力、精神、社交、生理和情感等诸方面潜能的发展思维。而整体教育和模糊美学都意识到人类的活动涉及到身心、情感、物质等方方面面的关联与影响,艺术学习被认为是艺术经验获取的过程,是信息加工的过程。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时代的追求,美术教育是学生本真的彰显,基础美术教育的测评应该以人的整体性、全面性为价值根基。但是,对于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将学生看作无生命的、割裂的存在物,纯粹概念化的测评,偏向考察学生对书本已有知识、信息的单纯记忆和掌握,以及单一的技能考核,割裂了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意义追求,削弱了学生的整体需求,进而导致了艺术学科的边缘化危机,还导致了艺术素养测评的“妖魔
22、化”现象,由于价值取向的单一还导致了基础美术教育者乃至全社会都以“画得像不像”“题做得对不对”为标准,从根本上忽略了“学生是具有完整生命意义的人”的整体教育价值取向。整体教育主张“联结”,强调人不是机械的部分相加,而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克拉克认为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通过某种方式与其他事物相联 。人生而就处在各种关系与联结中,学习要联系到自我、身体、家庭、环境等,知识诞生于一定的文化背景并且知识间是相互关联的,因此学习应是整体的,包含了线性思维与直觉的联系、身心的联系、跨知识群的联系、个人与社会的联系、人与自然的命运共同体。整体教育主张“转变”,其以永恒主义哲学为基础,认为世间万物是以和谐的状态存在
23、、变化。整体教育视教育为转变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接收式地学习,教育和学生是一个不断融合、互相依存的共同创造的过程整体教育还强调教育是“灵性”的努力,创造美好世界的教育要从探寻灵性开始,并非强迫接受的社会规范,灵性是生命互为联结的完美状态,不仅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感通,也包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教育的目标就是要重塑人的精神纽带,通过“慢学习”的形式建立学生的共情、同感、欢乐与希望等潜能,体验万物互通,敬畏宇宙。通过灵性知识的学习,人们充满了对生活的希望,成为人类精神的最高追求。美术表现是一种审美创造活动,也是一种复杂的审美认识、表现活动,美术表现作为一种视觉传达艺术行为,是绘画者运
24、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通过美术表现的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下创造一定视觉艺术形象的实践活动 。所有艺术努力的核心是表达和体验作为人的意义 ,人们一直以来有一种共识,美术表现是一种敬畏和安慰的体验,认为美术表现是快乐和批判的重要源泉。科尔曼提出,“我们转向艺术,不仅是为了了解生活,而且是为了成为一个完全的人” 全面发展的人不仅要会独立思考,更要会整合所有感官和能力,这也印证了美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在美术中,学生可以自由提出问题和讨论思考宏观问题,学生所面对的现实生活与自我想象,都是学生在美术表现经验的组成部分。在整体教育中,学生的心灵、身体和精神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构思的过程,表现的探索、反思、批判、想象等都为探索心灵、身体与精神提供了更深刻、更真实的洞见。美术教育的包容性,让学生学会接受、拥抱,并最终同情他人,使共同点成为焦点,同时尊重每个人的独特差异。简言之,整体教育视阈中的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测评模型构建以“完整的人”为基本价值追求,更注重心灵、身体和精神共同作用的感性的个体“人”,更重视完整的“人”的意义与价值。知识备份(根据实际情况删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