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目录录作业设计方案作业设计方案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美术六年级第一学期人美版我们的家乡单元组织方式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第 1 课时家乡的小吃了解家乡的小吃及其口味、外观、特色并通过美术作品进行呈现第 2 课时家乡的老房子探究家乡的老房子历史与故事第 3 课时家乡的艺术了解家乡的艺术,通过多种手法呈现出美术作品1、课标要求依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美术教材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本单元内容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属于造型表现、综合 探索领域的内容。家乡的小吃家乡的老房子属于
2、“造型 表现”,家 乡的艺术属于综合探索,整个单元结合特定的情境欣赏美术作品,探索生活意 境。结合美术色彩、造型、民俗风情着重培养学生的美术造型基础。美术课程没 有具体的单元整合,美术教研组通过整合单元将家乡的小吃家乡的老房子家乡的艺术整合成一个系列单元“我们的家乡”,由浅入深、由简到难,层 层剥开了去探究。针对同一知识点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让学生在巩固知识技能 的同时发现美术的多样性,启发性。培养学生审美情趣。2、教材分析本单元为系列单元课程我们的家乡,包含:家乡的小吃、家乡的艺术、家乡的老房子。在本单元中,我们通过欣赏、学习、实践、综合探索等方法获取新知,采用多种多样的手法进行作业呈现。寿
3、县自古被称为寿春、寿阳、寿州,是我们国家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楚文化 重要的积淀地,豆腐的发祥地,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的古战场。寿县文化底蕴 充沛,人才荟萃,寿县自然资源丰富,特色小吃众多。传统名品八公山豆腐、八 公山酥梨、大救驾、银鱼、瓦虾。古老建筑保存完好,寿州古城墙更是我们探究 楚文化的重要之地。艺术种类繁多,民间智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3、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于生活中的事物有着自己的了解和认知,乡村学校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略有缺乏,我们针对这一学情,将本单元美术作业形式化繁为简,以画、拼贴、剪为主,绘画材料也以常见、易得、便利的材料为主(油画棒、水彩笔、废旧材料等),让学生可以最大程度地参与美术
4、学习。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切 入点,让学生领悟: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学生的理解能力是逐步增强的,本单元的课程上层层递进,掌握孩子们爱吃的天性,从美味的小吃开始,到每天居住的熟悉的房子再升华到家乡的艺术,课 程的层层深入也带学生更全面更深刻了解我们的家乡。通过欣赏、分析图片及资料,了解家乡小吃的特色、家乡民居建筑的一些特点与变化以及家乡的艺术。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对 家乡有 更深入 的 了解,熟悉家乡的 小吃特色、建筑特 色和艺术特色,采 用多 种 形 式进 行 作品表现。例如:中国画、超轻粘 土、炫彩棒、剪纸、手工等手法,促进 学生加强家乡情 感的同时学会各 种美术作业 表 现 方式
5、。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地方小吃的特色、房子的特点以及各个地域的家乡艺术。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探究能力,研究艺术与我们作 业 的 形 式以实践活动为主,沉浸体验式教学,渗透 到生活 中 去生活的关系与影响,使学生多角度多维度地感受我们的家乡和家乡劳动人民的智慧。感受,鼓励学生学中做、做中学。深入 到 家 乡的 细 节中寻找乡味。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现家乡的小吃,绘画、剪纸、手工等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去探究家乡的小吃、家乡的老房子和家乡的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通 过 完 成 美 术作业,注重学生的左右脑开发,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
6、精神。本单元为系列课程我们的家乡,本单元分为三课:家乡的小吃 家 乡的老房子家乡的艺术,根据小学生的心里特点,他们对于美食、建筑和 形形色色的艺术有浓厚的兴趣,我们采取活动实践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生活中去 了解课本所学的知识,了解我们的家乡,尝一尝地道的小吃,说说他们的味道、他们的色彩、他们的造型,看一看特色的古建筑,追寻下他的历史,动手学习家 乡的传统艺术并灵活运用工具呈现出来。在作业设计中坚持整体性和主体性、开放性和活动性、探究性和综合性。着力组织开放包容的教学活动,充分体 现学生的主体性,努力寻求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在作业布置和设计中,不仅 要立足本单元的教材,也要注意采用多种方法,链接教材
7、以外的丰富材料,例如:剪纸、超轻粘土、国画等等,在创作中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生活,加强趣味性、应用性,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课时作业目标:认识、了解家乡的特色小吃,观察各式各样家乡小吃的造型、色彩、独特的 制作工艺和食材以及不同小吃背后隐藏的历史文化背景故事,学会使用不同媒材 制作一种家乡的小吃并介绍它。1.作业内容:通过网络查阅、询问、亲身走访售卖小吃的场所,认识至少三种家乡特色小吃,分别写出它们的名称、特点及制作过程。2.时间要求:约 10 分钟3.评价设计:作业评价量表:小吃的名称种类1.以小组为单位,从形色以及制作方法等方面拍摄记录自己喜欢的三种小吃,对自己喜欢的小
8、吃进行认识和了解;2.说出三种小吃的名称。(如:淮南牛肉汤、大救驾、八公山豆腐、瓦埠湖银鱼等)小吃的特点1.展示小组拍摄记录的资料,引导学生能够认识了解三种不同小吃的外形、色彩等方面的特点;2.学生通过走访、调查、网络查询等方式能够用语言大致的描述出至少三种小吃的特点;3.学生根据小吃的种类自主选择主题内容、表现形式、制作材料等(如:手绘、彩泥、折纸、泥塑、剪贴彩纸)小吃的制作过程1.学生能知道三种自己喜欢的小吃的制作材料是什么;2.学生能知道三种自己喜欢的小吃的制作步骤方法是什么。A能够正确的使用拍摄设备,清楚的拍摄出三种小吃的形色以及制作过程,并说出三种自己喜爱小吃的名称、特点、制作 材料
9、以及制作过程。B拍摄少于三种小吃的形色以及制作过程,并说出少于三种自己喜爱小吃的名称、特点以及制作过程。C拍摄出喜爱小吃的形色以及制作过程,并说出自己喜爱小吃的名称、特点、制作过程其中之一。D大致拍摄出小吃的外观,说出小吃的名称。1.作业内容:详细了解一种家乡特色小吃(如:大救驾、八公山豆腐、瓦埠湖银鱼等)的 色彩、造型、创意和历史故事等,向老师和同学介绍。2.时间要求:约 15 分钟3.评价设计:作业评价量表:小吃的色彩1.能够说出小吃的颜色,说出的色彩和谐、美观、多样;2.口头表述的小吃能够激发人的食欲。小吃的造型1.能够说出小吃的外形精美独特之处;2.说出小吃寄托的美好愿望。小吃的历史文
10、化1.说一说小吃背后的历史故事;2.知道了解小吃的地域文化寓意。A能够说出三种及以上特色小吃的口味、外观特色以及介绍其历史故事。B能从色彩、造型、历史三个方面简述家乡的特色小吃。C能从色彩、造型、历史其中两个方面简述家乡的特色小吃。D能认出特色小吃,或者能简述色彩、造型、历史其中一个。1.作业内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小吃的特点选择制作的媒材,并为小吃制作一张名片,写明小吃的情况,全班同学共同举办介绍家乡小吃的汇报展。2.时间要求:约 20 分钟3.评价设计:作业评价量表:小吃的制作1.选用合适的材料制作自己喜欢的小吃;2.制作的小吃造型精美独特,与现实中的小吃造型相符合;3.制作的小
11、吃色彩和谐,能够激发人们的食欲。小吃的名片制作1.名片内的文字介绍可从小吃的制作材料、制作方法、味道、造型等方面详细介绍;2.配上相对应的小吃插图,体现小吃的特性;3.名片文字和插图排版有序合理,体现图文并茂。小吃的介绍1.介绍小吃的由来及历史故事;2.介绍小吃的味道、色彩及外形特点;3.介绍小吃的地域文化寓意。A能够选用合适的材料制作出造型精美独特,色彩和谐多样的小吃,制作出相对应的图文并茂的小吃名片,能清楚的向大家介绍出小吃的特点、由来和历史文化。B能够选用合适的材料制作出小吃,制作出相对应的小吃名片,能向大家介绍出小吃的特点、由来和历史文化。C能够制作出小吃,制作出相对应的小吃名片,能向
12、大家介绍出小吃的由来和历史文化。D能够制作出小吃,制作出小吃名片,能大致的向大家介绍小吃的特点。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课的内容贴合学生的生活,设计的作业 1 增强学生对家乡特色小吃的详细 了解。作业 2 是给学生搜集的资料总体反馈,让学生了解其他组搜集的内容,自 己小组可以取长补短,加强学生对家乡小吃的感知。作业 3 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选 择,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自根据自己的认知自主的制作家乡的小吃并介绍它,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育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意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对食物来之不易的珍惜之情。课时作业目标认识、了解家乡的特色建筑,观察各式各样家乡建筑的
13、造型、色彩、独特的 形状以及不同建筑背后隐藏的历史文化背景故事,学会使用不同表现形式描绘一 种家乡的建筑并介绍它。1.作业内容走访老房子的主人,请他讲关于寿县老房子建筑的故事。最后,请将对新老 房子的建筑风格,造型特点等方面的感受进行同学感受分享交流讨论会。2.时间要求:约 10 分钟3.评价设计:作业评价量表:家乡老房子的名称1.以小组为单位,从建筑的材质,建筑的特点以及风格等方面说说家乡的老房子;2.说出三种不同风格的家乡老房子名称。家乡老房子的材质1.说出三种不同材质的老房子;2.说出不同材质的老房子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家乡老房子的特点1.说说老房子的结构,具有怎样的结构美;2.说说老房
14、子的造型独特与功能之间的关系;3.说说老房子的细节美和实用价值。A能够详细清楚的从建筑的材质,建筑的特点以及风格等方面说说家乡的老房子。B能够大概的从建筑的材质,建筑的特点以及风格等方面说说家乡的老房子。C能够大概的从建筑的材质,建筑的特点以及风格等其中两方面说说家乡的老房子。D能够大概的从建筑的材质,建筑的特点以及风格等其中之一说说家乡的老房子。1.作业内容结合照片,发挥学生特长特点,不拘泥绘画限制,可采用线描、版画、淡彩、中国画、剪纸等进行手工实践。2.时间要求:约 20 分钟3.评价设计:作业评价量表:家乡老房子的表现形式1.根据老房子的建筑特点选择合适老房子的表现形式。家乡老房子的历史
15、故事1.了解家乡老房子的建筑时间、原主人是什么人;2.讨论汇报家乡的老房子有什么故事和传说;3.写出自己对老房子的感受。家乡老房子的呈现1.用合适的表现形式呈现出一种家乡的老房子;2.准确的呈现出家乡老房子的建筑特点。A能够根据老房子的建筑特点选择合适老房子的表现形式,详细的说出家乡老房子的历史故事,用合适的表现形式准确的呈现出老房子的特点和独特的美感。B能够大概的从建筑的材质,建筑的特点以及风格等方面说说家乡的老房子。C能够大概的从建筑的材质,建筑的特点以及风格等其中两方面说说家乡的老房子。D能够大概的从建筑的材质,建筑的特点以及风格等其中之一说说家乡的老房子。1.作业内容(拍一拍)学生运用
16、相机或手机走访拍一些建筑物照片。感受寿县经济发展迅速,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很多建筑都充满着豪华现代的气息,但有的仍保留着古典建筑的精美!(图片选景:淮南市寿县恒大阳光半岛)2.时间要求:约 20 分钟3.评价设计:作业评价量表:拍摄老房子的照片1.能基本认识拍摄装备的基本功能(如调整光圈、焦距和感光度等参数,拍摄出清晰的画面);2.能利用简单的拍摄手法(如:微距、光影对比、构图、局部特写等)拍摄照片;3.拍摄出老房子的建筑特色以及用途。拍摄现代建筑的照片1.能基本认识拍摄装备的基本功能(如调整光圈、焦距和感光度等参数,拍摄出清晰的画面);2.能利用简单的拍摄手法(如:微距、光影对比、构图、局
17、部特写等)拍摄照片;3.拍摄出现代建筑的时代特征及意义。现代建筑与老房子的对比1.建筑材质对比;2.建筑造型对比;3.建筑的功能用途对比。A能够熟练的使用拍摄工具,正确的拍摄方法拍摄出老房子和现代建筑的材质、造型、特点以及不同。B能够使用拍摄工具,拍摄出老房子和现代建筑的材质、造型、特点以及不同。C能够拍摄出老房子和现代建筑完整的照片。D会使用拍摄设备拍摄出老房子和现代建筑。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实际,让学生在课前对家乡老房子进行了解。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作业 1 让学生了解老房子的独特之处和它的意义,作业 2 在作业 1 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思维表现老房子独特的美,作
18、业 3 的设 计让学生体会古老建筑和现代建筑的不同以及各自所具有的意义,提高学生对 不同时代美的认识和对家乡变化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时代精神。课时作业目标:调查、了解家乡有哪些特别出名的乡土民间艺术,研究其民间特色,制作一 件家乡的乡土艺术作品。1.作业内容:(说一说)家乡的艺术多是一些民间艺术,通过观察、分析作品,知道一至两种家乡艺 术作品的特色和工艺制作方法。2.时间要求:约 15 分钟3.评价设计:作业评价量表:艺术的种类名称1.说出一至两种家乡艺术的种类名称;2.从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功能特点、工艺制作和民俗内涵等方面说出一至两种家乡艺术作品的特色。艺术作品的特点1.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分
19、析家乡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能够了 解一至两种家乡艺术作品(如:寿州锣鼓、的外形、功能、内涵等特点;2.学生通过走访、调查、网络查询等方式能够用语言大致的描述出至少两种家乡艺术作品特点;3.感受家乡的艺术魅力,调查、分析家乡艺术特色,了解与 之相关的社会文化。艺术作品的制作过程1.学生能知道 1 至 2 种家乡艺术作品的制作材料和表现形式;2.学生能知道 1 至 2 种家乡艺术作品制作步骤方法是什么以 及艺术活动的呈现形式。A从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功能特点、工艺制作和民俗内涵等方面说出 1 至 2 种家乡艺术作品的特色,了解 1 至 2 种家乡 艺术作品的制作材料、制作方法及艺术活动的呈现形式。B
20、说出 1 至 2 种家乡艺术作品的特色,了解 1 至 2 种家乡艺术 作品的制作方法。C在模仿制作一件家乡艺术作品的基础上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现。D模仿制作一件家乡艺术作品。1.作业内容:(做一做)仿照家乡的乡土艺术设计制作一件作品(如果寻找制作材料有困难,可用绘画完成),并写出它的艺术特色。2.时间要求:约 20 分钟3.评价设计:作业评价量表:艺术作品材料的准备1、选用合适的材料制作艺术作品;(如:画笔、卡纸、彩泥、剪刀、胶水等)材料表现形式不限。2、制作的家乡艺术作品精美独特,与现实中的艺术造型相符合;3、制作的艺术作品功能完整、实用、外形美观。艺术作品的制作1、小组讨论实践,从艺术作品的制
21、作材料、制作方法、外观造型、艺术内涵等方面详细介绍;2、运用剪纸、泥塑、雕刻、面人、绘画等形式完整的制 作出一件艺术作品,体现艺术作品的特性;3、艺术作品美观和谐、构图合理。艺术作品的介绍1、艺术作品的由来及历史背景;2、介绍艺术作品的构造、色彩、功能、使用等特点;3、介绍家乡艺术的地域文化寓意。(豆腐、花鼓灯、火老虎、紫金砚等);4、小组作品展示,相互点评学习。A能够选用合适的材料制作出造型精美独特,色彩和谐多样的艺术作品,制作出相对应艺术表演的艺术作品或道具。能清楚的向大家介绍出艺术作品的特点、由来和历史文化内涵。B能够选用合适的材料制作出艺术作品,能向大家介绍出小吃的特点、由来和历史文化
22、内涵。C能够制作出艺术作品,并初步掌握艺术作品的制作方法。D能制作出艺术作品,能大致的向大家介绍自己制作的作品的功能、特点。1.作业内容:(演一演)教师给出家乡艺术作品寿州锣鼓图例,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尝试从工艺制作、功能特点、民俗内涵等方面,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采用表演的形式展现家乡的 艺术特色。2.时间要求:约 20 分钟3.评价设计:作业评价量表:艺术活动的道具准备1、每一组至少准备一种艺术道具(如:凤台花鼓灯、火 老虎、寿州锣鼓、紫金砚)。2、“演员”的服装、造型、妆容等符合民俗艺术特色。艺术活动的表演秀1、活动的音乐、编排、表演形式的完整性。2、能形象生动的展示出艺术活动的角色特征,弘
23、扬家乡艺术的魅力。艺术活动的民俗内涵1、通过艺术活动的表演,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 弘扬传承民间传统文化的决心。2、感受家乡的艺术魅力,通过表演了解与之相关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A小组成员能形象生动的通过协作,用一种及以上艺术道具完整的进行表演且音乐、服装、道具、妆容合宜,表演具 有感染性。B能形象生动的通过协作,用一种及以上艺术道具进行表演且服装、道具、妆容合宜。C能认识艺术活动的道具,并会使用其中一种完整的表演出一种艺术活动。D能简单的进行简短的艺术表演。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课时作业以口头表述和动手实践的形式呈现,作业 1 主要是体现学生对家 乡艺术作品的特色和工艺制作方法的了解。作
24、业 2 是将了解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物 体上进行制作。作业 3 是在前两个作业的基础上亲身实践进行表演,作业 1、2、3存在层层递进的关系,让学生逐步感受家乡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的家乡自豪感 和热爱家乡的感情。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课业繁重,在为推动“双减”政策、“五项管理 工作”和“课后延时服务”落实落地,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优化作业设计,促进 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深刻感受丰富寿县这座国 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丰富孩子们精神文化内涵,让学生在悠长街巷青石板上那深 深的车辙强烈地感受到这座城市历史的厚重,从父辈们举手投足中感受到处世立 人的勤奋、沉稳和低调。以后及至成人,对这
25、个城市感情积淀也日渐厚实起来,寿县这里淳朴民风、聪明干练而又不事张扬的个性也日益鲜明地占据着学生的认知,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一)单项填空题1、下列属于“寿州家乡的特色小吃”是(B)A、云南米线B、淮南枕头馍B、大救驾D、长寿面2、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 目,素有“会说话的锣鼓”之誉的是(C)A、凤阳腰鼓B、拨浪鼓C、寿州锣鼓D、唢呐3、下面这个建筑物是哪个地区的特色建筑(B)A、杭州西湖 雷峰塔B、寿县古城墙B、西安大雁塔D、武汉黄鹤楼4、物体的明暗、光影是由于什么样的变化而产生变幻的(C)A、亮度的变化B、深浅的变化B、光线的变化D、角度的变化5、泥塑的基本手
26、法有揉、搓、捏、盘、刻、粘、切、挖。6、简答题手机拍摄家乡的老房子,开办摄影展,并从摄影的建筑物历史、取材、构 图等方面进行解说。7、操作题(选做题)收集资料,班级将开展一次“我们的家乡”演讲比赛,将我们的家乡特色通过语言的方式呈现出来。1(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序号类型对应单元作业目标对应学习水平难度来源完成时间了解理解应用1选择题1一般原创约 60分钟2选择题2中等原创3选择题3一般原创4选择题2中等原创5填空题3中等6简答题2较难7操作题1、2、3较难2知识备份(根据实际情况删减)表现性评价理论是与整体教育理论的内在精神是一致的新型教育评价理论,是支撑教育评价改革的基本依据。加涅指出
27、“学习过程,得到教学条件的支持,就导致在学习者心里形成多多少少是持久的状态。这些状态当然是从观察他的作业而推论出来的,因为这些状态是在许多场合下的具体情境里表现出来的。”加涅认为学生的内在能力是能够通过外在的行为表现出来的,因此通过分析外在表现便可对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推断。美国教育评定技术处将表现性评价界定为“通过学习者自己给出的问题答案和展示的作品来判断学习者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麦格劳-希尔认为“应该让学生觉得他的努力的结果不需要符合教师的意见,或其他权威而且有相当大的活动自由包括选择表现的材料与其他要素的自由选择。美术表现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美术学习的重要载体,从结果上而言,美术表现主要内
28、容是“视觉造物”,在层次性上个体的美术表现能力应该是有不同的层次与发展水平的,但是又有阶段性的群体特征。从功能性上而言,美术表现的功能应该能解决不同场景中的不同问题。美术表现性评价的内容上来看是指在美术测评中为学生设置的能够展示学生审美素养和视觉艺术表达能力的综合性、实践性的任务,是对学生美术表现素养进行评价的重要路径,能够真正体现出学生美术综合能力。表现性评价强调目的素养化、真实化、能力化,淡化单纯的知识本位和技能本位,不仅评价学生知道什么还评价学生能做什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表现性评价应有的价值理念和追求。最后就评价的价值取向而言,美术表现素养的表现性评价与应试教育和追求比赛的教育有本质的
29、区别,表现性评价的手段更灵活,但不是完全摆脱基础知识与技能,而是就评价效果而言,评价不是为了排名。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评价,需要综合的能体现核心素养所对应的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为我们构建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测评模型提供了重要指引。对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进行测评离不开对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价值追求的追问,也就离不开价值观,而价值观是以哲学观为指导的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价值观是开展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测评首先要明晰的问题。价值是一种客观存在物,是一种可被认知、被评价的客观存在。美术表现素养是内隐、复杂的精神层面的素养,一般来说结果不容易量化评定,但是,我们可以
30、通过小学生在美术表现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思维表现的外显以及美术表现与学习的关系来进行有效的价值判断。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测评应秉持什么样的价值观,其根本目的何在,这是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测评实践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毫无疑问,“为了更好的学习”这一国际教育评价新理念是当下主流认同的理念。但是,当下关于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中存在着诸多功利主义倾向、管理主义倾向、简单化倾向,从本质上来说,这是因为对于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测评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缺乏深度的沉思和追求。对学习主题“人”“美术”与“学习”内涵的理解把握是价值观的关键。笔者认为基于整体教育观的视阈,明晰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的内涵,借鉴整体教育的价值论来审
31、视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测评模型构建,是建构“为了更好的学习”为核心价值理念的小学生美术素养测评模型的必然逻辑。斯马茨在整体论与进化说,“即使累积了某部分,也决不能达到整体。这是因为,整体远比部分之和大。”整体不能分割为部分,部分相加也不等于整体,分割了的整体总会丧失一些东西。整体教育指向的是完整的人,以及生命的完整性,强调整体的不可分割性,关注学习者之间的关系、年轻人与成人之间的关系,寻求学习者在智力、创造力、精神、社交、生理和情感等诸方面潜能的发展思维。而整体教育和模糊美学都意识到人类的活动涉及到身心、情感、物质等方方面面的关联与影响,艺术学习被认为是艺术经验获取的过程,是信息加工的过程。学生
32、的全面发展是时代的追求,美术教育是学生本真的彰显,基础美术教育的测评应该以人的整体性、全面性为价值根基。但是,对于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将学生看作无生命的、割裂的存在物,纯粹概念化的测评,偏向考察学生对书本已有知识、信息的单纯记忆和掌握,以及单一的技能考核,割裂了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意义追求,削弱了学生的整体需求,进而导致了艺术学科的边缘化危机,还导致了艺术素养测评的“妖魔化”现象,由于价值取向的单一还导致了基础美术教育者乃至全社会都以“画得像不像”“题做得对不对”为标准,从根本上忽略了“学生是具有完整生命意义的人”的整体教育价值取向。整体教育主张“联结”,强调人不是机械的部分相加,而是不可分割的
33、整体。克拉克认为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通过某种方式与其他事物相联。人生而就处在各种关系与联结中,学习要联系到自我、身体、家庭、环境等,知识诞生于一定的文化背景并且知识间是相互关联的,因此学习应是整体的,包含了线性思维与直觉的联系、身心的联系、跨知识群的联系、个人与社会的联系、人与自然的命运共同体。整体教育主张“转变”,其以永恒主义哲学为基础,认为世间万物是以和谐的状态存在、变化。整体教育视教育为转变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接收式地学习,教育和学生是一个不断融合、互相依存的共同创造的过程整体教育还强调教育是“灵性”的努力,创造美好世界的教育要从探寻灵性开始,并非强迫接受的社会规范,灵性是生命互为联结
34、的完美状态,不仅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感通,也包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教育的目标就是要重塑人的精神纽带,通过“慢学习”的形式建立学生的共情、同感、欢乐与希望等潜能,体验万物互通,敬畏宇宙。通过灵性知识的学习,人们充满了对生活的希望,成为人类精神的最高追求。美术表现是一种审美创造活动,也是一种复杂的审美认识、表现活动,美术表现作为一种视觉传达艺术行为,是绘画者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通过美术表现的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下创造一定视觉艺术形象的实践活动。所有艺术努力的核心是表达和体验作为人的意义,人们一直以来有一种共识,美术表现是一种敬畏和安慰的体验,认为美术表现是
35、快乐和批判的重要源泉。科尔曼提出,“我们转向艺术,不仅是为了了解生活,而且是为了成为一个完全的人”全面发展的人不仅要会独立思考,更要会整合所有感官和能力,这也印证了美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在美术中,学生可以自由提出问题和讨论思考宏观问题,学生所面对的现实生活与自我想象,都是学生在美术表现经验的组成部分。在整体教育中,学生的心灵、身体和精神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构思的过程,表现的探索、反思、批判、想象等都为探索心灵、身体与精神提供了更深刻、更真实的洞见。美术教育的包容性,让学生学会接受、拥抱,并最终同情他人,使共同点成为焦点,同时尊重每个人的独特差异。简言之,整体教育视阈中的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测评模型构建以“完整的人”为基本价值追求,更注重心灵、身体和精神共同作用的感性的个体“人”,更重视完整的“人”的意义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