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主题辩论会历史的真实与虚假导入烛之武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化解了一场迫在眉睫的战争;刘邦仅凭一文一武两个助手,在鸿门宴上全身而退。当我们读到这样传奇的故事,总忍不住要追问一句:这一切都是真的吗?是历史的真相还是作者的杜撰?今天我们将以辩论会的形式为几千年前的历史逐一求证。学习活动一:辩论会准备1.辩题(1)烛之武凭一己之力劝退秦军是真的吗?(2)刘邦凭一文一武两个助手从鸿门宴上全身而退是真的吗?学习活动一:辩论会准备2.辩论规则(1)正反方设4位固定辩手,每位同学都可以参与辩论,当堂撰写辩词,陈述观点与理由,不少于200字。(2)评分:理由充分详实60分,表达清晰流畅40分。(3
2、)学生分成A,B两个阵营,举手决定两个辩题的正反方。学习活动二:撰写辩词请同学们根据所提供的参考资料,当堂撰写200字左右的辩词。参考资料一:春秋时期的地图参考资料二:史记晋世家(节选)七年,晋文公、秦缪公共围郑,以其无礼於文公亡过时,及城濮时郑助楚也。围郑,欲得叔瞻。叔瞻闻之,自杀。郑持叔瞻告晋。晋曰:“必得郑君而甘心焉。”郑恐,乃间令使谓秦缪公曰:“亡郑厚晋,於晋得矣,而秦未为利。君何不解郑,得为东道交?”秦伯说,罢兵。晋亦罢兵。九年冬,晋文公卒,子襄公欢立。是岁郑伯亦卒。郑人或卖其国於秦,秦缪公发兵往袭郑。十二月,秦兵过我郊。襄公元年春,秦师过周,无礼,王孙满讥之。兵至滑,郑贾人弦高将市
3、于周,遇之,以十二牛劳秦师。秦师惊而还,灭滑而去。参考资料二:史记晋世家(节选)在城濮大战中,晋国击败楚国,晋文公成为继齐桓公之后的第二位霸主,各个诸侯国纷纷臣服,连一向归附楚国的郑国也不例外。但因为地理因素,郑国害怕楚国报复,因此又偷偷投靠楚国,晋文公知道这件事后,决定出兵教训这个三心二意的小弟。当时秦国想要东扩,参与到中原的事务中,所以秦穆公亲自带兵协助晋文公攻打郑国。此时晋国军队驻扎在西边,秦国军队驻扎在东边,声势十分壮大,郑文公慌了神,派出使者烛之武游说秦穆公退兵。秦国和晋国是当时一流强国,如果联手攻打郑国,郑国必然灭亡。但从地缘政治来说,这场战争对秦国毫无好处,因为相隔太远,郑国灭亡
4、后,土地和人口都全被晋国吞并。如此一来,晋国的实力会进一步增强,这对于西边的秦国来说不仅没有益处,反而还是潜在的威胁。秦穆公也明白这个道理,权衡利弊后独自与郑国讲和,并且派了三名将军带两千人替郑国守护北门,自己率主力退回秦国。参考资料二:史记晋世家(节选)消息传到晋军军营,将士们都很生气,有的主张出兵追击秦军,有的建议继续攻打郑国,晋文公审时度势,还是选择主动撤军。战事平息之后,郑文公为了缓和与晋国的关系,再次派使者向晋国示好。留守在郑国的三位秦军将领听说此事后非常生气,于是偷偷派人回秦国汇报,建议秦穆公再次征讨郑国。如果秦国发兵偷偷进攻郑国,在里应外合的情况下,极有可能获得成功,但当时正处于
5、秦晋甜蜜期,秦穆公只得暂时隐忍。公元前628年,晋文公去世,晋襄公即位,在晋国权力交接的关键时期,有人再次建议秦国偷袭郑国。老臣子百里奚和蹇叔都反对这次远征,他们认为行军线路太长,不容易瞒得住世人。史记有记载,缪公问蹇叔、百里傒,对曰:“径数国千里而袭人,希有得利者。且人卖郑,庸知我国人不有以我情告郑者乎?不可。”缪公曰:“子不知也,吾已决矣。”(秦穆公又称秦缪公)参考资料二:史记晋世家(节选)可是秦穆公被攻入郑国的美好前景所诱惑,没有听从两人的劝谏,令孟明视为主将,西乞术和白乙丙为副将,率领300辆兵车偷偷攻打郑国。秦国大军小心翼翼地行军,运气也相当不错,一路上都没被人发现,原本很有机会攻陷
6、郑国,却被郑国商人弦高破坏了计划。当时弦高带着十二头牛准备去洛阳贩卖,在滑国发现了秦国大军的行踪,经过一番打探后知道他们准备偷袭郑国。弦高十分担忧,一面派人通知郑国,一面想办法拖住秦军。弦高来到秦国军营,自称是郑国使者,不卑不亢地面见秦国诸将。他说,郑国国君已经知道秦军不远千里来征伐,所以送来十二头牛慰劳秦国士兵,虽然本国地小人少,但还是做好了防守和抵御的准备。参考资料二:史记晋世家(节选)孟明视等三位秦军将领一听,心中疑惑不定,秦国这一次远征郑国,最大的希望放在驻守郑国北门的秦国将士身上。因此也是一次偷袭,如果被人发现,计划便会泡汤,战争的主动权就会转到郑国手中,这样一来,秦军只能无功而返了
7、。郑穆公得到弦高传来的讯息后,立即厉兵秣马,做好一切防御手段,并且将秦国三位将领逐出郑国。孟明视三人得知消息后,知道再也没机会攻下郑国,不得不改变计划。于是收下弦高的十二牛,并对他说秦国的目标并非是郑国,而是滑国。随后,孟明视等人率军灭掉滑国,之后回国了。史记有记载,穆公元年春,秦穆公使三将将兵欲袭郑,至滑,逢郑贾人弦高诈以十二牛劳军,故秦兵不至而还。就这样,一介商人弦高凭借自己过人的智慧和胆识,仅仅用了十二头牛劝退秦军,将郑国从亡国的危机中解救了出来。参考资料三:鸿门宴座位图参考资料四:进攻路线图参考资料五: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信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
8、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彊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噁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参考资料四: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 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於威,彊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彊
9、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参考资料五: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 至新安,项王诈阬秦降卒二十余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彊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大王之入武关,秋豪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於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於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参考资料六:史记高祖本纪节选 高祖置酒雒阳南宫。高祖曰
10、:“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参考资料六:史记高祖本纪节选 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参考资料七:浮想秦汉于朝阳在刘邦进咸阳,到鸿门宴,再到戏水分封
11、,是刘邦整个沛县集团的一个重要的跃升点,同时又是危机时期。在刘邦进咸阳之前,可以比喻为,刘邦只是依附项家的雇佣军。刘邦做沛公,却失去了沛县的丰邑,这个沛公如果不拿回丰邑,可以说连进秦末大赌局起码的入场筹码和资格都不够。完整的沛县服从于刘邦,就是刘邦能够举起一支小小的诸侯旗帜,自封为沛公的合法性所在。可是雍齿把丰邑给带走了。那也是他的采邑,是后勤。在史料中一贯表现出举重若轻的刘邦,居然在这次被气急生病了。本来试图独立向山东扩张的沛公,最后不得不承认一个现实:独木难支,尤其是沛县这样一个小地方的小诸侯,他必须傍大腿。于是,他接连联系景驹、项梁这些楚国超级封建贵族,凭楚系,尤其是项楚的支援,最后拿回
12、丰邑。从此,他也跟定项家,编入项家军,追随项梁。到这个时候,其实整个天下,如果谁提起刘邦,恐怕老百姓们都要打一脸问号:“谁啊?”项家的一支从属小雇佣军,一员别将,能有什么存在感?鸿门宴的时间点上,项羽为什么恨刘邦?因为刘邦站在了楚怀王那边,项梁一死就不再当项家的跟班。楚怀王也最器重刘邦这位宽厚的“长者”,定下竞速灭秦的战略,并做出“先入咸阳者王之”的政治许诺。刘邦走函谷,从河南收编陈王与项梁的散兵残部,壮大实力,直捣秦廷。而让项羽走河北,到巨鹿救赵,正面扛秦军主力,其实意在消耗项家军。楚怀王明显是搞偏心,给刘邦更容易的任务。怀王诸老将皆曰:“项羽为人僄悍猾贼。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阬之,
13、诸所过无不残灭。且楚数进取,前陈王、项梁皆败。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告谕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项羽僄悍,今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卒不许项羽,而遣沛公西略地,收陈王、项梁散卒。刘邦西进后,在政治资源上,刘邦已经得到了一次巨大提升。郦食其、灌婴等第一批能臣相继加入投效。因为这时候刘邦拿到的是和项羽同样的灭秦资格。而且,刘邦是扩充部队灭秦廷,项羽是消耗部队灭秦军。楚怀王只是没想到项羽很果断的,杀宋义,夺军权,而且奇迹般的完胜秦军。这个时候,如果老百姓听说到沛公俩字,估计有人就知道他了,会说:“就是和项将军侄儿一起西进的那位?”这是楚怀王给予的政治资源。
14、这个时候,楚怀王在内政外交上,仰仗宋义,在军政兵权上,仰仗刘邦。利用项梁身死,共主身份,死压项羽。刘邦这人会交朋友,有一票非项家军,估计都是杂牌雇佣部队的“怀王诸老将”,以刘邦马首是瞻,向怀王极力推荐刘邦。这是刘邦的能力体现。刘邦争取到的这次扛起天下政治大旗的领导入秦的机会,绝对是巨大的政治资源赌博。谁灭秦,谁就会拥有至高的诸侯声望,这个诱惑太大了,容不得别人过来分羹。秦末战争,进行是非常迅速的,贵族血统观念也已经很大程度上崩塌,全靠拳头硬来称王称霸,所以根本不是比拼腹地基本盘的国战,而是游走在华夏大地的各支军阀的军团大战。对于这么三四年的有限时间,处在那样资讯不发达的时代,谁灭了秦,谁就拥有
15、了令其他诸侯难以匹敌的声望。而这声望,可以迅速转化为民心,转化为高效的治理资源,进而转化为稳定的军事后勤供给能力。刘邦做到了,他听从张良的战略,放弃正面路线,从武关道侧路挺进,最后进了咸阳。他成为了名正言顺,独自灭亡秦朝的那个人。这个时候,如果老百姓听到沛公俩字,估计会说:“沛公就是灭秦的那位大英雄刘邦,就是楚怀王许约即将封下的秦王或关中王。”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药苦口利於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刘邦是个贪
16、好酒色财气的人。到了咸阳就忍不住要享受这花花咸阳温柔乡。为什么不是萧何,而是樊哙先出面谏沛公离开?第一,萧何,是沛县吏党的头领,是“以客从”刘邦起事,是刘邦交的关系,而不是自己的舍人、涓人。他和刘邦亲密程度要低一点。樊哙是舍人,是刘邦在沛县的帮会手下,关系更近更私人。可以理解为,樊哙是刘邦帮会的二把手。第二,樊哙是将领,亲信将领。将领是带兵的。樊哙劝刘邦离开咸阳,恐怕不是因为嫌刘邦搞奢侈,而是上行下效,如果刘邦仍驻军咸阳,而且起个在咸阳宫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负面带头作用,刘邦长期以来对樊哙等人强调的军纪也就难守住了。樊哙快管不住眼红的士兵了。樊哙的压力应该是在这里。但刘邦不听。直到张良来。史书是
17、高度浓缩人物对话。我相信,张良对刘邦真正点出的,不是儒家王道德行的大道理,而是最简单的:灭秦的声望,不等同于秦地的人望。如果要收复秦地的民望,让秦人支持刘邦做这个秦王,就必须离开花花咸阳,驻军在灞上,才能做到不扰民。刘邦这才照做了,约法三章,还军霸上,善待降虏.加上后来项羽在秦地的摧毁行径,分化式分封,从民望意愿的角度说,可以说是秦人请回刘邦还定三秦。而且,刘邦封存府库,还军霸上还有一个奇效,就是后来鸿门宴时那样,刘邦可以说这些都是为了项王。也算是如果项羽没有被消耗甚至赢了秦军时,给自己加了一道政治保险。刘邦被项羽破了关,兵力又少,战力也不如项羽。鸿门宴,实际上是刘邦对项羽的妥协与低头认怂。这
18、是拳头不如人,在政治上也落了下风,携灭秦之声望,至少诸侯排名也该仅在项羽之后的刘邦,竟主动屈从,心甘情愿的把自己的果实让出来给别人瓜分态度。所以,项羽把刘邦近乎发配式的分封,是在这次鸿门宴就定了调的。如果刘邦硬刚,项羽也硬要打掉刘邦,不仅是刘邦,连项羽都要消耗自己的军力,也是要牺牲一些政治资源,背上屠戮第一功臣的负面影响。这等于是刚灭了秦,项羽就主动搞内讧,天下怎么看?这是双输的局面。刘邦认怂,实际上也给项羽一个台阶,各退一步。所以,本来应是关中王,就算不是,也至少是仅次于项羽的第二大诸侯,居然乖乖就范,任由项羽发配。鸿门宴,是一个很精彩的故事,但从政治角度上讲,除了范增这个既懂刘邦又爱硬来的
19、倔驴想要暗杀刘邦,其实并没有那么千钧一发的凶险。刘邦赴宴主动妥协让步,对项羽是既定策略,只有范增是个不稳定因素。范增要暗杀刘邦,反而成了刘邦无礼离席,项羽不去追究的原因。刘邦是逃回军营,张良才说刘邦已经走了。看鸿门宴,其实在刘邦赴宴后,是刘邦在表达:我心向项家,心向项王,我一直都是和项家并肩作战,是兄弟,我的功劳是为项王准备的,项王说什么就是什么。此时二人都是铁板钉钉的诸侯,现在又同是最具声望的两大诸侯,可这是在表示称臣啊。而且项羽从头到尾也没有一句对刘邦的责难,反而是颇有请刘邦老哥体谅的意思。实际上,刘邦之前说服了项伯,军事冲突的风险问题就已经基本解决了。项伯与张良是在谈判,后来见刘邦也是谈
20、判。前期的谈判谈定了,刘邦去鸿门,只是明面上表态,就像订单谈好了领导人才出访签约一样,是表示拥立项羽为诸侯之首,自己仍然是听从于项家的跟班。鸿门宴上,范增是攻刘派,项伯、项羽是放刘派。他们需要刘邦表示对项羽表示臣服。所以项羽一上来,听到刘邦的解释后,立马卖掉曹无伤,实际也是给刘邦吃定心丸。两军的大问题,如果不是提前就通过一定的沟通管道定案解决,难道只凭刘邦中途逃跑没被杀死,项羽没当面对刘邦说“我要灭你”,过后项羽就会放弃对刘邦军团进行军事打击?所以,大问题解决是在先的,项伯那边和项羽沟通后,就已经定了。刘邦驻军霸上,在今天的西安白鹿原,在项羽西边面对项羽是居高临下,扼守咸阳的东部门户。项羽要入
21、咸阳,需要刘邦让道。鸿门宴之后,紧接着就是“项羽遂西,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刘邦在驻军位置上是守着咸阳的。所以,项羽此时必须给占得先机但力量偏弱的刘邦施压,刘邦也面临着如果对待项羽施压索要咸阳之要求的抉择。刘邦表明妥协之后,就是正式把咸阳让给了项羽,项羽才进而能继续向西挺进,杀子婴,毁咸阳.鸿门宴的本质,就是刘邦的战略妥协决策,把自己的灭秦之功让给项羽。看鸿门宴,其实在刘邦赴宴后,是刘邦在表达:我心向项家,心向项王,我一直都是和项家并肩作战,是兄弟,我的功劳是为项王准备的,项王说什么就是什么。此时二人都是铁板钉钉的诸侯,现在又同是最具声望的两大
22、诸侯,可这是在表示称臣啊。而且项羽从头到尾也没有一句对刘邦的责难,反而是颇有请刘邦老哥体谅的意思。实际上,刘邦之前说服了项伯,军事冲突的风险问题就已经基本解决了。项伯与张良是在谈判,后来见刘邦也是谈判。前期的谈判谈定了,刘邦去鸿门,只是明面上表态,就像订单谈好了领导人才出访签约一样,是表示拥立项羽为诸侯之首,自己仍然是听从于项家的跟班。鸿门宴上,范增是攻刘派,项伯、项羽是放刘派。他们需要刘邦表示对项羽表示臣服。所以项羽一上来,听到刘邦的解释后,立马卖掉曹无伤,实际也是给刘邦吃定心丸。学习活动三:当堂辩论请同学们根据之前决定的正反方,逐一对辩题进行自由辩论。辩题一正方:烛之武凭一己之力劝退秦军可
23、能是真的。反方:烛之武凭一己之力劝退秦军不可能是真的。正方:刘邦凭借一文一武两个助手从鸿门宴上全身而退可能是真的。反方:刘邦凭借一文一武两个助手从鸿门宴上全身而退不可能是真的。辩题二学习活动四:总结与反思决出获胜组+分析辩题关于辩题一 在先秦时期,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还没有如后世封建社会那么鲜明,个体登上政治舞台张扬自我、倾尽才华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因此像曹刿、烛之武、弦高,包括后世的张仪,苏秦等有才华者在乱世中完全可能大放异彩。当然,秦穆公的退兵绝不仅仅是因为烛之武的口才好,而是因为烛之武抓住了秦晋两国的利害关系来大做文章,正好切中了秦穆公的要害。正所谓“春秋无义战”,因利可出兵,自然也可能因利
24、而退兵。作者为了凸显烛之武的形象,也为了明确地剖析秦晋的关系,故而对历史事件做了艺术加工,个别细节禁不住推敲也是正常的。关于辩题二 项羽的败亡原因从古至今有很多的分析和讨论,主要集中在当时项羽所采用的错误策略以及项羽的人格缺陷方面。鸿门宴上项羽纵虎归山的原因亦可归结为这两个方面:一方面项羽没有必杀刘邦的理由,在他眼中刘邦和他实力相差悬殊,还不构成威胁;另一方面,项羽也考虑到杀了刘邦可能在各路诸侯军中造成不良影响;此外,项羽为人重感情、讲义气,吃软不吃硬,刘邦一味地伏低做小,项羽的杀心便渐渐消去了。至于项伯告密后的安然无恙、刘邦的宴会脱逃,固然有其不合常理之处,但也是司马迁为了烘托人物、制造矛盾冲突而进行的艺术创作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