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ppt课件36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

上传人(卖家):Q123 文档编号:3485068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PPTX 页数:36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ppt课件36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ppt课件36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ppt课件36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ppt课件36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ppt课件36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单元导语历史上与中国文化若后若先之古历史上与中国文化若后若先之古代文化,或已夭折,或已转易,或代文化,或已夭折,或已转易,或失其独立自主之民族生命。惟中国失其独立自主之民族生命。惟中国能以其自创之文化绵永其独立之民能以其自创之文化绵永其独立之民族生命,至于今日岿然独存。族生命,至于今日岿然独存。梁漱溟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中国文化要义学习目标1.借助课下注释,疏通字词,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句。训练翻译浅近文言文的能力。一2.分析文意,把握文中的人物形象,更好地理解孔子“礼治”的思想。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称季路。曾皙:姓曾,名点,字皙。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

2、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文化常识姓、名、字、号中国古人的姓名包括姓、名、字、号四项。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种族称号。它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那时,婚姻只在不同的母系氏族之间进行,一个氏族内部不能通婚。因此,为了“别婚姻”、“明世系”、“别种族”,就出现了姓的概念。后来,由于子孙繁衍,原来的氏族分为若干分支散居各地,每支有一个特殊的称号作为标志,这便是氏。在奴隶社会,只有贵族男子才可称氏,而女子和贫贱者不得称氏。战国以后,姓氏融合为一,平民百姓都有了姓氏。文化常识姓、名、字、号名是代表一个人的符号,古人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命名,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结发加冠)时取字;女子十五岁许婚举行笄礼

3、(结发加笄)时取字,因而有“幼名冠字”的说法。字由名演化而来,且与名的意思有机相联。命字方法有同义反复(如屈原,名平、字原)、与义相反(如公孙黑,字子皙)、连义推想(如朱张,字子弓)、以物连类(如孔鲤,字伯鱼)等。文化常识姓、名、字、号古代有地位的人除了有名有字外,还有号。号有人号和自号之别。人号,是由他人对己的称呼。但要值得别人称号,必须具备受人特别尊敬的条件。先秦时男子的尊称常用伯仲或公、翁、子、父、甫等等。称伯仲是有区别的:二十称伯仲是敬而不尊;五十称伯仲,既表示恭敬,又表示尊重。公、翁、父是对尊老的敬称。子是对男子的美称。甫即傅,犹如今天的师傅、先生。自号,多以各人的性情、志趣、爱好和

4、处境而定,可以随时随地增加。文化常识孔子孔子,春秋末期鲁国人(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到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文化常识论语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

5、;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文化常识冠礼冠礼在古代礼仪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冠礼也叫“成丁礼”或者“成人礼”,是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的一项重大典礼,属于“五礼”中的嘉礼,被称为“礼之始也”。冠礼之所以被称为“礼之始”是因为其表示青年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大人而存在,其表现为具有了可以继承父业,拥有婚丧嫁娶、掌管家族的资格,言行举止都需要以“礼”为准则,正式作为真正意义上的成人步入礼制社会之中。所以冠礼是青年进入社会的标识,是“成人之道”,被称

6、为“礼之始”。加冠的年龄一般在二十岁。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所以以弱冠代称20岁。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两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语句。思考:文章的思路是怎样的?孔子问志弟子述志孔子评志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冉有:“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公西华:“宗庙之事,如会同”,“愿为小相”曾皙:“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哂之(其言不让)吾与点也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侍坐。子曰:子

7、曰:“以以吾吾一日长一日长乎乎尔,尔,毋毋吾吾以以也。也。居居则则曰曰:不吾不吾知知也!也!如如或或知尔,知尔,则何则何以以哉?哉?”侍坐:在尊长近旁侍坐:在尊长近旁陪坐陪坐。以吾一日长乎尔:以,因为;一日:指很短的时间以吾一日长乎尔:以,因为;一日:指很短的时间;长,年长长,年长;乎,于。;乎,于。毋吾以也:毋吾以也:毋,不要;毋,不要;吾,作吾,作“以以”的宾语,在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以,用。的宾语,在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以,用。居则曰:居,居则曰:居,平日、平时;平日、平时;则,就则,就。不吾知:不知吾。知,了解。不吾知:不知吾。知,了解。如或如或:如果有人。如:假如。或:如果有人。

8、如:假如。或:无定代词无定代词,有人,有人则:连词,那么,就则:连词,那么,就何以:用什么(去实现自己的抱负)。以,动词,用何以:用什么(去实现自己的抱负)。以,动词,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坐在孔子近旁侍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坐在孔子近旁侍奉。孔子说: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些,人家不用我了。(你们)平日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些,人家不用我了。(你们)平日说:没有人了解我啊!没有人了解我啊!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子路率率尔而尔而对对曰:曰:“千乘千乘之国,之国,摄摄乎乎大国之间,大国之间,加加之以之以师旅师

9、旅,因因之以之以饥馑饥馑;由也;由也为为之之,比及比及三年,可使三年,可使有勇有勇,且且知方知方也。也。”率尔:急遽而不加考虑的样子。尔,相当于率尔:急遽而不加考虑的样子。尔,相当于“然然”。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春秋后期,千乘之国是中等国家。乘:古时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春秋后期,千乘之国是中等国家。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 3人,步卒人,步卒7272人。人。摄乎大国之间:摄,夹处。乎:于,在。夹在(几个)大国的中间。摄乎大国之间:摄,夹处。乎:于,在。夹在(几个)大国的中间。加之以师旅:有军队来攻打它。加

10、,加在上面。师旅,指军队。古时两千五百人加之以师旅:有军队来攻打它。加,加在上面。师旅,指军队。古时两千五百人为一师,五百人为一旅。为一师,五百人为一旅。因之以饥馑:接下来(国内)又有饥荒。因,动词,接续。饥馑,泛指饥荒。因之以饥馑:接下来(国内)又有饥荒。因,动词,接续。饥馑,泛指饥荒。由也为之,比及三年:为,治。比及:等到。由也为之,比及三年:为,治。比及:等到。且:连词,并且。且:连词,并且。知方:知道为人的正道。方,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知方:知道为人的正道。方,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中等)诸侯国,夹在(几

11、个)中等)诸侯国,夹在(几个)大国的中间,有(别国)军队来攻打它,接下来(国内)又有饥荒;如果让我治大国的中间,有(别国)军队来攻打它,接下来(国内)又有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就可以使人人都有勇气,而且知道义理。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就可以使人人都有勇气,而且知道义理。”夫子夫子哂哂之。之。“求!尔何如?求!尔何如?”对曰:对曰:“方方六七十,六七十,如如五六十,求也五六十,求也为为之,之,比及比及三年,可使三年,可使足民足民。如其如其礼乐,以礼乐,以俟俟君子。君子。”哂(哂(shn)shn):微笑,这里略带讥讽。:微笑,这里略带讥讽。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纵横

12、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如,或者。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如,或者。方圆方圆,纵横。,纵横。求也为之求也为之:为,治。为,治。比及三年,可使足民:比及,等到。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比及三年,可使足民:比及,等到。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富足。富足。如如其礼乐其礼乐:如,如,连词,表提起另一话题,作连词,表提起另一话题,作“至于至于”讲讲。其,那。其,那。俟:等待。俟:等待。孔子对他示以微笑。孔子对他示以微笑。“冉有,你怎么样冉有,你怎么样?”(冉有)回答说(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如如果让我去治理果让我去治

13、理,等到三年等到三年,可以使人民富足可以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自己的至于礼乐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要等待君子(来推行了)能力是不够的,)要等待君子(来推行了)。”“赤!尔何如?赤!尔何如?”对曰:对曰:“非曰非曰能能之,愿学之,愿学焉焉。宗庙之事,。宗庙之事,如如会同会同,端章甫端章甫,愿愿为小为小相相焉。焉。”能:动词,胜任、能做到。能:动词,胜任、能做到。焉:这里作指示代词,也可理解为语气词,指代下文焉:这里作指示代词,也可理解为语气词,指代下文“小相小相”这种工作。这种工作。如:连词,或者。如:连词,或者。会: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会: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同:诸侯

14、一起朝见天子。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端:古代的一种礼服。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这里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端:古代的一种礼服。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这里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穿着礼服,戴着礼帽穿着礼服,戴着礼帽”。愿:愿意;愿:愿意;相:诸侯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的司仪官。相:诸侯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的司仪官。“公西华,你怎么样?(有什么打算)公西华,你怎么样?(有什么打算)”(公西华)回答说:(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但愿意学着做些东西。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但愿意学着做些东西。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宗庙祭祀的工

15、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点!尔何如?点!尔何如?”鼓鼓瑟希,瑟希,铿铿尔,尔,舍瑟舍瑟而而作作,对曰:,对曰:“异异乎乎三子者之三子者之撰撰。”子曰:子曰:“何伤何伤乎乎?亦各言其志也。?亦各言其志也。”鼓瑟希:鼓,弹奏。瑟,古乐器。希,同鼓瑟希:鼓,弹奏。瑟,古乐器。希,同“稀稀”,稀疏,这里指鼓瑟的声音已接,稀疏,这里指鼓瑟的声音已接近尾声。近尾声。铿尔:铿的一声,指止瑟声。铿尔:铿的一声,指止瑟声。舍瑟而作:舍,放下。作,起身,站起来。舍瑟而作:舍,放下。作,起身,站起来。异乎三子者之撰:乎,于。撰,

16、才能,这里指为政的才能。异乎三子者之撰:乎,于。撰,才能,这里指为政的才能。何伤乎:伤,妨害。乎:语气词,呢。何伤乎:伤,妨害。乎:语气词,呢。“曾皙,你怎么样?”(曾皙)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为政的才能不一样。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曰:曰:“莫莫春者,春服春者,春服既既成,成,冠者冠者五六人,五六人,童子童子六七人,浴六七人,浴乎乎沂,沂,风风乎乎舞雩,舞雩,咏咏而而归。归。”夫子夫子喟喟然然叹曰:叹曰:“吾吾与与点也。点也。”莫春:即暮春,指农历三月。莫,同莫春:即暮春,指农历三月。莫,同“暮暮”。既:副词,已经。

17、既:副词,已经。冠者:成年人。古代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冠者:成年人。古代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童子:少年。指未成年的男子。童子:少年。指未成年的男子。浴乎沂,风乎舞雩:乎,相当于浴乎沂,风乎舞雩:乎,相当于“于于”。风,吹风。风,吹风。咏:唱歌。咏:唱歌。喟然:叹息的样子。喟,叹息。喟然:叹息的样子。喟,叹息。与:赞成。与:赞成。(曾皙)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成年人五六个,少年六七个,到沂水去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回家。”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呀!”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夫三子者之言

18、何如?”子曰:子曰:“亦各言其志亦各言其志也已矣也已矣!”曰:曰:“夫子夫子何何哂由也?哂由也?”曰:曰:“为为国国以以礼,其言不礼,其言不让让,是故哂之。,是故哂之。”也已矣:语气助词连用,相当于也已矣:语气助词连用,相当于“罢了罢了”。夫子何哂由也:何,为什么。夫子何哂由也:何,为什么。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治理国家要用礼,(可是)他的话毫不谦让。以:介词,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治理国家要用礼,(可是)他的话毫不谦让。以:介词,靠,用。让,礼让,谦逊。靠,用。让,礼让,谦逊。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位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19、罢了!”(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孔子说):“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笑笑他。”“唯唯求则非求则非邦邦也与?安见也与?安见方方六七十,六七十,如如五六十而非五六十而非邦邦也者?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为之之小小,孰孰能能为为之之大大?”唯求则非邦也与:唯,语气助词,用于句首,无实义。邦,国家,这是指国家大唯求则非邦也与:唯,语气助词,用于句首,无实义。邦,国家,这是指国家大事。也与,语气助词,表示疑问。与,同事。也与,语气助词,表示疑问。与,同“欤欤”,疑问语气词。,疑问语气词。“难道冉有

20、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怎么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就不是国家呢?”“难道公西华讲的不是国家的事吗?”宗庙祭祀,朝见天子,不是诸侯国(的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替诸侯)做一个小司仪,那么谁能做大司仪呢?”小组合作,深入研习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这句话如何解读?2.从子路、冉有、公西华的言谈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志向是什么?分别体现了怎样的人物性格?3.孔子为何哂子路?又为何与点呢?4.请结合全文内容,具体分析孔子在教学上的态度。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这句话如何解读?用温和自谦的话首先解除了

21、学生的思想顾虑,给学生创造了说真话的条件,创造了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从而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大胆地谈个人的理想。引用学生日常好说的牢骚话,指出他的学生平时认为人们不了解自己,所以感到无所作为,表明对学生的了解。而后假设了一种情况,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怎么办?从而水到渠成地启发 学生谈出自己的想法。(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循循善诱)2.从子路、冉有、公西华的言谈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志向是什么?分别体现了怎样的人物性格?(1)子路形象赏析孔子问志,话音刚落,子路便在没有深入思考的情况下抢先发言,反映出他鲁莽、轻率的一面。(率尔对曰)子路所要治理的国家是“千乘之国”,千乘之国的兵力是有750

22、00士兵,在当时有这样兵力的中等国家,即使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只需要三年就可以治理得很出色。言谈之中,子路语气十分肯定,由此可见他自信不疑,并且确实有这样的能力。夫子的评价:哂之其言不让,在这里并未直接批评,只是笑了一下。原因:其一,孔子不怀疑子路的能力,他确实能做到;其二,孔子批评的仅仅是子路“率尔对日”的不谦让,子路性格当中确实有鲁莽的一面,所以夫子“哂之”,稍稍打压一下子路的鲁莽劲。(2)冉有形象赏析在孔子指名发问后才开口。(有礼)子路刚说自己可以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冉有则说他只能治理一个小国,这说明他很谦虚。在形容国家时先说“方六七十”,又说“如五六十”,说明他对 自己能力的估计十分谨慎

23、小心。他还认为,三年之后,他所能取得 的政绩仅限于“足民”一点,至于礼乐教化,则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可见冉有的谦虚。夫子的评价:用两个反问句肯定冉有,表示赞同(3)公西华形象赏析公西华也是在孔子点名提问后才述志。(有礼)有志于礼乐教化的事,但因冉有刚刚说到“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为避免以君子自居,他先谦虚一番,说“非曰能之,愿学焉”,然后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志向,“愿为小相焉”,在“相”前加了个“小”字,给人感觉是他只想做个赞礼和司仪的小官,实际上,最低一级的“相”的地位也不低。从他简短的言辞中,尤其是两个“愿”字,一个“学”字,一个“小”字,就可以看出他重视以礼治国,具有娴熟礼仪,善于应对,善

24、于辞令的专长。夫子的评价:用三个反问句肯定他能得国而治,并且肯定他具有这种才能。(4)曾皙形象赏析“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说明在侍坐的过程中有音乐的伴同(礼乐教化),也可看出曾皙的淡定和高雅。表面上看曾皙不讲从政、治理国家,而是刻画一个发生在祭坛的场景,实际上他是从富有诗意的情景描写中,委婉展现了自己出世为政的理想,即所治理的国家安定自主、百姓自由幸福。曾皙描绘了一种超然的世外桃源,可看出曾皙的从容和洒脱。对此,我们既可理解为政治上的理想寄托,也可引申为道德上的修养追求。夫子的评价:夫子喟然叹日:“吾与点也。”一种认为曾皙设想的因施行仁政而出现的太平盛世的图景,是孔子“为国以礼”的最终目标,

25、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一种认为这是曾皙所设想的不问政治、悠闲自在的安适生活,与孔子在政治上失意后的隐退避世的思想相吻合,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还有人认为应该是二者的结合。3.孔子为何哂子路?又为何与点呢?(1)孔子所哂是子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孔子在乎的是“礼”。礼记曲礼上说:“侍于君子(长者),不顾而对,非礼也。”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也说:“四子以子路为年长,自当先对,但亦当顾望,不得急遽先三人也。”孔子自己说,“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季氏)。和长者打交道所忌有三:不该你说却说了叫急躁,该你说却不说叫隐匿,不看长者脸色而率性

26、直说叫做睁眼瞎。子路错不在欲治理“千乘之国”,错在“躁”与“瞽”,因而被孔子“哂”了。3.孔子为何哂子路?又为何与点呢?(2)李惇在群经识小中说,“三字承知尔之间,兵、农、礼乐,言志之正也。点之志却是别调,夫子独许之者,亦以见眼前真乐,在己者可凭;事业功名,在人者难必;喟然一叹,正不胜身世之感也。”曾皙所描绘的沂水春风、眼前乐事与孔子“舍之则藏”的志趣相合。孔子身处春秋变乱纷争之世,极想拨乱反正,行道救民,但周游列国,终不得志,而他又不想放弃自己的理想和主张,以求取功名利禄,所谓“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而曾皙能够“即其所居之位,乐其日用之常”,与自伤不遇的孔子同调,因此被孔子赞同。(1)

27、循循善诱。一开始,孔子以诚恳的态度自我表白,显示了一个大宗师的气度,营造了一种轻松、亲切、活跃的谈话氛围,很值得我们学习。(2)尊重学生。让学生“各言其志”,但不轻易加以褒贬,尊重学生的志向和选择。(3)春风化雨。诲人不倦又讲究方法。面对曾暂的提问,一一加以解答,但又点到为止,更多的让他自己揣摩。(4)爱而不溺。孔子立场鲜明,明确表明了自己的理想,但对子路的鲁莽,又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不满。4.请结合全文内容,具体分析孔子在教学上的态度。课堂巩固,夯实基础情景默写情景默写:(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表现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的句子是“_

28、,_。”(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笑子路是因为“_,_。”(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用“_”表达了对曾皙志向的高度赞赏。(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等方面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子路的性格直率,从“_”可以看出。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_,_”中可以看出。公西华更谦虚,从“_,_”中可以看出。曾皙从容洒脱而又谦恭,从“_,_”的动作中可以看出。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吾与点也率尔而对如其礼乐,以俟君子非曰能之,愿学焉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全篇。2.完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后练习题。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部编版 > 必修 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ppt课件36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