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1.1课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第一部分n 知人论世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他的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先世为宋国贵族。年青时贫贱,勤奋好学,多才多艺。五十岁时担任过鲁国司寇,代理相事,弃官后,在动乱的春秋时期,为实现他辅国治邦安天下的抱负,带着自己的弟子,拉着几大车书籍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政治思想。晚年致力于教育、设坛授学,广收门徒,相传先后有弟子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二人。整理诗、书、删修春秋,使之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现存论
2、语一书,记有孔子的谈话及其与门人的问答,成为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了解孔子n 仁治 “仁治”是孔子“四治”思想的核心。在论语一书中讲到“仁”有104处,君子107处。人与仁的概念,使用频率是相当高的。孔子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意思是说所谓仁,就是人,亲爱亲人是最大的仁。n 德治 就是主张用“德治爱民”的思想治理国家。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意思是奉行德政者,人民就像群星环绕北极星那样,心悦诚服的接受统治。孔子的“德治”思想:一是要求统治者必须减轻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削减苛捐杂税,使人民得到宽和惠。二是注重犯罪的经济原因,认为盗窃的发生在于统治者的贪得无厌,百姓得
3、不到好处而为,主张富民、裕民,先富后教,反对“不教而杀”。了解孔子的思想n 礼治 就是主张用“礼”的方式治理国家。孔子认为立身治国非有礼不可,孔子说“为国以礼,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也”,意思是礼是治理国家的法则,就像秤、绳墨、规矩一样的重要;不以“礼”治国就如没有耜(古代的农具,用于锄地)而要耕地一样。n 人治 在治国的问题上,孔子很重视统治者个人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提出为政在人。孔子认为,在“礼治”下,各级贵族都有相对独立的统治权,个人的作用比较突出;而要实行“德治”,又必须以有德者能居高位为前提,否则便不能发挥道德感化的效果。因此,孔子特别强调统治者以身作则的重要性。了解孔子的思想作家作
4、品作家作品请你来介绍请你来介绍孔子孔子 孔子,名孔子,名 ,字,字 ,家学派创始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开人,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开私人讲学之风。相传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私人讲学之风。相传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人。他的思想核心是 ,政治上主张,政治上主张_ 鼓励人们入仕,即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出来做事”。在教育上,提倡。在教育上,提倡“有教无类有教无类”,注重,注重_。汉代以后,其学说。汉代以后,其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丘丘仲尼仲尼儒儒仁仁礼治礼治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相关知
5、识相关知识 论语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是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是孔子的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反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教育思想,是关于念及教育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宋儒把论语论语大学大学中庸中庸和和孟子孟子全全称为称为“四书四书”。五经:五经:诗诗书书礼礼易易 春秋春秋。了解论语了解论语相关知识相关知识 论语论语一共一共2020篇篇 学而篇第一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里仁篇第四
6、 公冶长篇第五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子张篇第十九 尧曰篇第二十尧曰篇第二十朗读课文朗读课文 听朗读,熟悉课文内容,扫清文字障碍,听朗读,熟悉课文内容,扫清文字障碍,做到准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做到准确、流利地诵读课文。人物介绍人物介绍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子路、曾皙、冉有、
7、公西华侍坐侍坐 子路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字季路,小孔子姓仲,名由,字子路,又字季路,小孔子9 9岁岁。二十四孝二十四孝 之一,之一,孔门七十二贤孔门七十二贤 之一,受儒家祭祀之一,受儒家祭祀。仲由性情刚直,好勇尚武,曾陵暴过孔子,孔子对仲由性情刚直,好勇尚武,曾陵暴过孔子,孔子对他启发诱导,设礼以教,子路接受孔子的劝导,请为弟他启发诱导,设礼以教,子路接受孔子的劝导,请为弟子,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做孔子的侍卫。后做卫国大夫子,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做孔子的侍卫。后做卫国大夫孔悝的蒲邑宰,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好勇力,任内孔悝的蒲邑宰,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好勇力,任内开挖沟渠,救穷济贫,政绩
8、突出,辖域大治。开挖沟渠,救穷济贫,政绩突出,辖域大治。子路子路人物介绍人物介绍 曾皙曾皙:姓曾,名点,字子皙。曾参的父亲姓曾,名点,字子皙。曾参的父亲,约小孔子,约小孔子2020多岁。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多岁。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孔子早期弟子,七十二贤之一。笃信孔子。孔子早期弟子,七十二贤之一。笃信孔子学说。学说。鲁国大夫季武子死,曾点吊唁鲁国大夫季武子死,曾点吊唁 倚其门而倚其门而歌歌,被称为鲁之狂士。,被称为鲁之狂士。739739年年(唐开元二十七唐开元二十七年年)追封追封 宿伯宿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侍坐曾皙曾皙人物介绍人物介绍 冉有冉有:姓冉,名求
9、,字子有,尊称姓冉,名求,字子有,尊称“冉子冉子”,小孔子,小孔子2929岁。周文王第十子冉季载的嫡裔。春秋末年著名学者、孔岁。周文王第十子冉季载的嫡裔。春秋末年著名学者、孔子门徒。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受儒教祭祀。以政事见称。子门徒。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受儒教祭祀。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前前484484年率左师抵抗入侵齐军,并身先士卒,以步兵执年率左师抵抗入侵齐军,并身先士卒,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取得胜利,又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长矛的突击战术取得胜利,又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流亡1414年的孔子。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
10、敛财富,受年的孔子。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冉求是孔子的最得意的门生之一,在到孔子的严厉批评。冉求是孔子的最得意的门生之一,在孔子的教导下逐渐向仁德靠拢,其性情也因此而逐渐完善孔子的教导下逐渐向仁德靠拢,其性情也因此而逐渐完善。冉有冉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侍坐人物介绍人物介绍 公西华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孔子弟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人之一,小孔子子,七十二贤人之一,小孔子4242岁。岁。在孔子弟子中,公西赤以长于祭祀之礼在孔子弟子中,公西赤以长于祭祀之礼、宾客之礼著称,且善于交际,曾、宾客之礼著称,且善于交际
11、,曾 乘肥马,乘肥马,衣轻裘衣轻裘,到齐国活动。,到齐国活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侍坐解题解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是孔子的学生,年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是孔子的学生,年龄分别是分别是5151、3939、3131、1818,孔子当时,孔子当时6060岁。岁。侍坐侍坐:卑者在尊者身旁陪伴叫卑者在尊者身旁陪伴叫“侍侍”。单用。单用“侍侍”是陪是陪伴者站着。用伴者站着。用“侍坐侍坐”指双方都坐着指双方都坐着;陪侍长者闲坐。陪侍长者闲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侍坐 子路 名()曾皙 名()冉有 名()公西华 名()由由 点点求求赤赤
12、写作背景面对春秋战国那样的乱世,知识分子大都很不满意,于是纷纷思考救国救民、解决社会矛盾的方针路线。各自的想法大不相同,于是形成不同的学说流派。在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之外,先后出现了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流派。于是有所谓“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春秋战国之交的“百家争鸣”,是一个思想大爆炸的时代,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黄金时期。中国传统中很多光辉的思想主张,都产生于那个时代。第二部分n 初读课文2022-9-6问问“志志”言言“志志”评评“志志”n初读课文任务:划分文章层次明确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则何以哉”):孔子问志。第二部分(从“子路率尔对曰”到“吾与点也”)弟子述志。第三部分(从“三子者出”到
13、结束):孔子评志。四位弟子四位弟子“志向志向”怎样?怎样?试从说话方式中体会其性格。试从说话方式中体会其性格。第三部分n 文本研读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于)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1.侍:在尊长近旁侍奉2.以:因为3.一日:指很短的时间4.乎:于,比5.尔:你。长乎尔,状语后置句,比你们年长6.毋:不,不要7.以:同“已”,是“止”的意思8.居:平日,平常9.不吾知也:宾语前置句,不了解我10.或:有人11.何以:宾语前置句,即“以何”,做什么n 问 题 探 究 孔子说:孔子说:“因为因为我年纪我年纪比比你你们们大一点,不要大一点,
14、不要认为认为我年纪大我年纪大一点(你们就不说了)。你们一点(你们就不说了)。你们平日平日就就说:说:没有人了解我呀没有人了解我呀!如果如果有人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打算怎么怎么做做呢?呢?”一、孔子向学生问一、孔子向学生问“志志”n 问 题 探 究1.这两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这一部分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性格特点?孔子问志。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循循善诱。n 问 题 探 究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用)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1.率尔:轻率、毫不思索的样子。尔,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3.摄:迫近。此处作“
15、夹”讲。4.乎:于,在。5.师旅:指军队。6.因:接续。7.饥馑:五谷收成不好为“饥”,蔬菜和野菜吃不上叫“馑”,泛指饥荒。8.为之:为,治。之,指千乘之国。9.比及:等到。10.方:道,指是非准则。子路轻率急忙地回答说:子路轻率急忙地回答说:“拥拥有千辆有千辆兵车兵车的国家的国家,夹夹在在大国中大国中间,有别国的军队来犯,间,有别国的军队来犯,接着接着又又遇饥荒,如果让我治理,遇饥荒,如果让我治理,等到等到三三年的功夫,我就可以使国人勇敢年的功夫,我就可以使国人勇敢善战,善战,而且而且懂得懂得是非正道是非正道。”孔子听了,微微一孔子听了,微微一笑笑。2022-9-6治理一个受大国侵略而且遭治
16、理一个受大国侵略而且遭受饥荒的千乘之国,并保证三年受饥荒的千乘之国,并保证三年内使人民勇于作战并懂得义理。内使人民勇于作战并懂得义理。子路(仲由)子路(仲由)有抱负,自信,有抱负,自信,却失之鲁莽、轻率。却失之鲁莽、轻率。志志:性格性格:v侧重强国子路之志是什么?侧重点是什么?他的性格特点又是怎样的?n 问 题 探 究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家。方,计量面积用语;2.如:或者,连词,表示选择关系。3.可使民足: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足,使动用法。4.如:至于5.俟:
17、等待 孔子又问:孔子又问:“冉求,你冉求,你怎么怎么样样?”冉求回答说:冉求回答说:“纵横纵横六七十里,六七十里,或者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治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治理,等到三年,可以理,等到三年,可以使使老百姓老百姓富足富足起来。起来。至于至于那那修明礼乐,只好修明礼乐,只好来来等等待待君子了。君子了。”2022-9-6治理一个小国,三年内治理一个小国,三年内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还难办到。还难办到。冉有(求)冉有(求)谨慎小心谨慎小心,谦虚退让谦虚退让 志志:性格性格:侧重富民冉有之志是什么?侧重点是什么?他的性格特点又是怎样的?n 问 题 探 究 “
18、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语气词)。宗庙之事,如会同,端(名作动)章甫(名作动),愿为小相焉(语气词)。”1.能之:能做事2.焉:兼词,在这方面。3.宗庙之事:指诸侯的祭祀活动4.如会同:如,或者,连词,表示选择关系。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统称。5.端章甫:端,礼服;章甫,礼帽。此处为名词活用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6.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孔子又问:孔子又问:“公西赤,你怎么公西赤,你怎么样?样?”公西赤回答说: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我不敢说能胜任胜任,只是愿意学习。或者,只是愿意学习。或者诸侯宗诸侯宗庙祭祀庙祭祀的事务,的事务,或者诸侯
19、会盟朝见或者诸侯会盟朝见天子天子,我愿意,我愿意穿着礼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官啊。做一个小小的赞礼官啊。”2022-9-6能在诸侯举行祭祀或会能在诸侯举行祭祀或会盟时担任一个盟时担任一个“小相小相”。公西华(赤)公西华(赤)谦恭有礼,谦恭有礼,娴于辞令。娴于辞令。志志:性格性格:v侧重以礼治邦 公西华之志是什么?侧重点是什么?他的性格特点又是怎样的?2022-9-6子路:侧重强国冉有:侧重富民公西华:侧重以礼治邦但都愿意在仕途上创一番事业,都是参加政治。志向虽各有侧重n 问 题 探 究“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表顺承)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
20、伤乎?亦各言其志也。”1.希:通“稀”。指弹瑟的速度放慢,节奏逐渐稀疏。2.铿尔:铿的一声,琴瑟声止住了。铿,象声词,指弹瑟完毕时最后一声高音。尔,“铿”的词尾3.作:起身、站起来。4.撰:才能,这里指为政的才能5.伤:妨害6.亦:表语气的减弱,“不过”“只是”。孔子又问: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曾点,你怎么样?”曾点将弹瑟的声音逐渐变曾点将弹瑟的声音逐渐变稀疏稀疏,接着接着铿的一声铿的一声,放下瑟,放下瑟直起直起身子回身子回答说:答说:“我我和和他们三位的他们三位的才干不同才干不同呀。呀。”孔子说:孔子说:“那有什么那有什么妨害妨害呢?不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过是各自谈谈自己
21、的志向罢了。”n 问 题 探 究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1.莫春:指农历三月。莫,同“暮”2.既:已经3.冠者:成年人。周代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4.童子:未加冠以前的少年。5.浴乎沂:状语后置句,“乎沂浴”,到沂河里去洗洗澡。乎,介词,用法同“于”。6.风乎舞雩:状语后置句,“乎舞雩风”,到舞雩台上吹吹风。风:吹风,乘凉。名词活用作动词。舞雩。鲁国祭天求雨的地方,设有坛,在今山东曲阜县南。7.喟然:长叹的样子8.与:赞许,同意、四个学生分别讲自己的志向四个学生分别讲自己的志向 曾点说:曾点说:“暮暮
22、春时节,春天的春时节,春天的衣服衣服已经穿上已经穿上。我和五六位。我和五六位成年成年人人,六七个少年,六七个少年,过沂河过沂河,在舞,在舞雩台上雩台上唱祭歌唱祭歌,献祭品,祭天求,献祭品,祭天求雨。雨。”孔子长叹一声说: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我赞成赞成曾点的想法啊。曾点的想法啊。”2022-9-6暮春时节,脱下冬衣,穿上春暮春时节,脱下冬衣,穿上春衣,和五六个岁的成年人,带衣,和五六个岁的成年人,带着六、七个少年,在沂水边洗洗澡,着六、七个少年,在沂水边洗洗澡,在舞雩台上祭天求雨。在舞雩台上祭天求雨。曾曾皙(点)(点)洒脱高雅洒脱高雅从容淡定从容淡定志志:性格性格:v春游图曾晳之志是什么?侧重点
23、是什么?n 问 题 探 究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1.已矣:罢了。2.让:谦让。3.是故:因此。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都出去了,曾点留在后面。曾点问:“他们三位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点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孔子说:“用礼治理国家,他说话却不谦让,所以我笑他。n 问 题 探 究“唯(句首语气词句首语气词)求则非邦也与与(欤欤)?“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1.唯:句首语
24、气词,表反问,无实义2.邦:国。3.安见:怎见得。4.为:做。5.之:指诸侯。难道冉求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吗?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呢?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赤只能做个小小的赞礼官,那么谁能做大事呢?”孔子在听完弟子言志后,孔子在听完弟子言志后,分别给予了怎样的反应?请分别给予了怎样的反应?请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学而不思则罔合作探究合作探究2022-9-6(仲由)(点)(求)(赤)哂与赞惜2022-9-6 一、文脉梳理2022-9-6为何为何“哂哂”子路?子路?赞赏坦率发言赞赏坦率发言
25、,委婉批评委婉批评 2022-9-6 孔子所哂是子路孔子所哂是子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为国以礼,其言不让”。孔子在乎的。孔子在乎的是是“礼礼”。礼记礼记曲礼曲礼上说:上说:“侍于君子(长者),不顾而侍于君子(长者),不顾而对,非礼也。对,非礼也。”清代刘宝楠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论语正义也说:也说:“四子以子路四子以子路为年长,自当先对,但亦当顾望,不得急遽先三人也。为年长,自当先对,但亦当顾望,不得急遽先三人也。”孔子孔子自己说,自己说,“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
26、语论语季氏季氏)。)。和长者打交道所忌有三:不该你说却说了叫急躁,该你说却不和长者打交道所忌有三:不该你说却说了叫急躁,该你说却不说叫隐匿,不看长者脸色而率性直说叫做睁眼瞎。子路错不在说叫隐匿,不看长者脸色而率性直说叫做睁眼瞎。子路错不在欲治理欲治理“千乘之国千乘之国”,错在,错在 “躁躁”与与“瞽瞽”,因而被孔子,因而被孔子“哂哂”了。了。孔子为什么“哂由”呢?2022-9-6孔子为何与点呢?2022-9-6为何为何“与与”曾点?曾点?2022-9-6 这种生活理想勾勒了一幅这种生活理想勾勒了一幅“太平盛世图太平盛世图”民风民风淳朴,民德归厚,天下太平淳朴,民德归厚,天下太平。它与儒家以。它
27、与儒家以“礼乐礼乐(yuyu)”治理天下的理想相吻合。也可把它理解为超治理天下的理想相吻合。也可把它理解为超脱现实、逍遥闲适、回归自然的人生图景脱现实、逍遥闲适、回归自然的人生图景它远离尘它远离尘世喧嚣,世喧嚣,与自然冥合为一,追求一种精神的清洁和灵魂与自然冥合为一,追求一种精神的清洁和灵魂的自由的自由。请你谈谈曾晳这种生活理想的魅力在哪里。2022-9-6 孔子孔子“与点与点”,历来有争议。从积极方面理解,孔,历来有争议。从积极方面理解,孔子主张以礼治国,而曾皙说的是礼治下的太平盛世的图子主张以礼治国,而曾皙说的是礼治下的太平盛世的图景。从消极方面理解,曾皙有避乱世而洁身自好的想法。景。从消
28、极方面理解,曾皙有避乱世而洁身自好的想法。孔子周游列国,到处碰壁,便说孔子周游列国,到处碰壁,便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用之则行,去之则藏用之则行,去之则藏”,曾皙的说法与他的想法相,曾皙的说法与他的想法相合拍。其实,曾皙的处世态度,是孔子礼治于国的积极合拍。其实,曾皙的处世态度,是孔子礼治于国的积极反映,并非一味消极。因此孔子说反映,并非一味消极。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吾与点也”。孔子为什么“与点”呢?n 问 题 探 究【思考8】你更喜欢哪种性格,你认为什么样的性格更能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呢?试着说一说。角度一:我更喜欢子路的性格,虽然子路的性格中有不足的地方,他轻率、冒进,
29、但是也有其正面的作用,他直率、大胆、有远大理想、敢作敢为,我认为这样的人更能适应当下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具有这样性格的人适合做一些富有挑战性、创新性和变革性的工作,这能大大满足他们的成就感。n 问 题 探 究【思考8】你更喜欢哪种性格,你认为什么样的性格更能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呢?试着说一说。角度二:我更喜欢公西华的性格,他足够的谦逊,又知不足而后勇,不断的求知,不断地上进。在当下这个以“终身学习”为理念的社会里,他能够紧紧的跟着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汲取时代发展所产生的新的元素,丰富自己。他适合做执行岗位,既有一定的管理权,有能够接触到最实际的应用层面,谦虚的姿态会让他的管理游刃有余,广博的学识
30、会让他的威信倍增。2022-9-6孔子的孔子的“志志”是什么?是什么?“宁为太平犬,莫作乱世民。宁为太平犬,莫作乱世民。”春秋春秋之末,天下大乱,身为万世宗师,他不能之末,天下大乱,身为万世宗师,他不能不去思考百姓的疾苦。否则,他以不去思考百姓的疾苦。否则,他以“仁仁”为本的思想就无从得以体现。为本的思想就无从得以体现。而曾皙讲的这个境界,就应是而曾皙讲的这个境界,就应是社会安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这就是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这就是孔子的自由民主孔子的自由民主一个大同世界的理一个大同世界的理想想。其实
31、现在孔子看来,。其实现在孔子看来,就是礼治就是礼治。孔子要求弟子“各言其志”,他自己并没有“言其志”,但我们可以从他对弟子们“言志”的态度及评论中了解他的志向。2022-9-6 文章还写出了作为师长的孔子文章还写出了作为师长的孔子 “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因材因材施教施教”的教育思想,和的教育思想,和“循循善诱循循善诱”“”“春风化雨春风化雨”的教的教育方式。育方式。当时,弟子们一旁侍坐,孔子提出话题,要求学生当时,弟子们一旁侍坐,孔子提出话题,要求学生言志,选择的是人生的重大课题,这是对学生的最大的言志,选择的是人生的重大课题,这是对学生的最大的关心与教育。师生在谈话,曾皙却在一旁鼓瑟,可
32、见师关心与教育。师生在谈话,曾皙却在一旁鼓瑟,可见师生关系的融洽,谈话气氛的和谐。生关系的融洽,谈话气氛的和谐。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方法。2022-9-6 他先扫除弟子因年龄带来的心理障碍;接着引导出青他先扫除弟子因年龄带来的心理障碍;接着引导出青年怕不为人知而壮志难酬的心病;随后假设年怕不为人知而壮志难酬的心病;随后假设“如或知尔如或知尔”的情境,启发弟子各言其志。子路志在强国,冉有志在足的情境,启发弟子各言其志。子路志在强国,冉有志在足民,公西华志在司仪,都多少阐发了儒家的理想;但他们民,公西华志在司仪,都多少阐发了儒家的理想;但他们的回答似乎都还少了点什么。孔子并不即刻指正,只是微的回答
33、似乎都还少了点什么。孔子并不即刻指正,只是微笑。曾点初有顾虑,孔子亲切引导:笑。曾点初有顾虑,孔子亲切引导:“何伤乎?亦各言其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志也。”激励曾点说出不同意见。最后一一评析,指出儒激励曾点说出不同意见。最后一一评析,指出儒家的核心是礼乐教化。曾皙提出疑问,孔子又耐心给以解家的核心是礼乐教化。曾皙提出疑问,孔子又耐心给以解答。答。由此可以看出,孔子并不是可畏由此可以看出,孔子并不是可畏的圣人,而是一位可敬、可亲的的圣人,而是一位可敬、可亲的师长。师长。n 问 题 探 究【思考】写作特点 本文的突出特色是能扣紧每个人的性格特点来记述,五个人的发言都合乎各自的个性、身份、志趣、教养
34、,显得深刻而生动。全篇以“言志”为中心组织材料,思路清晰,极有层次,不枝不蔓,文意明晰。表现力较强。成功地运用对话和人物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孔子师生间的对话,将人物的心情语态,精神气质,都传神地表现出来,写得简练含蓄,生动感人。“东鲁春风吾与点,南华秋水我知鱼”是中国文化两大公案,孔子为什么“哂由”“与点”,众说纷纭,我们的认识只不过是众多说法中的一种,可是,就像博尔赫斯的小径分叉的花园,小径分叉,花园方显神秘;无穷解读,经典更添魅力。论语常读常新:今天的同学们,是18岁的公西华,雍容谦虚,对自己的志向还有所保留;50岁的我,希望自己到了60岁还能像子路一样“猛志固常在”;而更希望我们到了60
35、岁,仍与文化经典相伴,走向夫子“老者安之,少者怀之”的大同理想。三人行必有我师总结提升总结提升第四部分n 拓展阅读孔子与崇尚天籁的道家和主张非乐的墨家相比是资深的高雅音乐爱好者,歌唱是作为春秋文化的代表的孔子日常生活的常态,即使困厄如在陈绝粮,孔子也依然弦歌不绝。音乐不仅是他情感的宣泄,还意味着一种信念和坚守。作为歌者的孔子,常常借音乐表达他内心的情怀。音乐使孔子用感性的方式认知世界,用审美的方式思考人生,用艺术的方式表达思想。n 拓 展 阅 读孔子对周礼的倾心追慕和深入钻研,使他对音乐的社会文化功能有着深刻的认识。歌诗、鼓琴、击磬,丰富的艺术实践和深厚的品德学养,使得三代以来的音乐艺术发展成
36、果能够在他那里得以升华。n 拓 展 阅 读“礼崩乐坏”之所谓“乐坏”,一方面表现为周代典章制度中用以昭示“以仪辨等”的用乐秩序的混乱;另一方面则表现为贵族群体审美倾向的转移,即厌古乐而喜新乐。二者的实质,都是乐与礼的分离,即雅乐精神的失落。孔子适逢这段文化裂变期的时空中心,对行将失落的周代雅乐进行修复、改造和传播,是他必须面对的、不容回避的文化使命。n 拓 展 阅 读孔子的正乐是对诗的乐章和音律的规范整理,使之符合周礼对雅乐的要求,也是对乐器使用制度的维护。乐音和乐器在孔子那里,不仅是供人欣赏、上下和合的表演艺术,也是载礼之器、行礼之仪,因此孔子正乐的实质在于为乱世正礼。一提到正礼,总会有人把
37、它与简单机械的复古联系起来,仿佛孔子总在想以一己之力,紧紧握住历史前进的车轮,使其倒退到西周时代。其实不然。孔子对抱残守缺、泥古不化也是持批评态度的。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一方面礼崩乐坏,另一方面复兴礼制的呼声四起,特别是理性主义、辩证思想的集中出现,为春秋士人对西周礼乐制度的反思和超越提供了历史依据。n 拓 展 阅 读在孔子看来,揖让周旋、羽龠钟鼓都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非内在的文化精神。礼乐的精神实质不是强加于人的外在规定,而是主体在践习礼乐的过程中,所得到的人格提升和审美愉悦。礼是知行合一的个人践履,乐是行有所得的内在愉悦。由此而来,乐不再仅仅是礼之用,而且是发展成为礼的内在精神。因而,孔子
38、复礼必重正乐,两者同样不可或缺。n 拓 展 阅 读孔子是第一个指出音乐美学功能的人,他说,如果没有音乐,礼的仪式就会显得质朴无文。孔子所说的文,是包含了审美的,没有文,也就没有审美,没有音乐参与的礼是素的,是不文的,也就是不美的。美是音乐非常重要的功能,所以无论是评价武乐的尽美,还是韶乐的尽善尽美,美始终是孔子关注音乐的重要视角。乐之于礼的功能,是礼在形态世界中美的呈现。(摘编自赵玉敏孔子与音乐)n 拓 展 阅 读n 素材积累 论语名句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2礼之用,和为贵。(学而)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政)4.德不孤,必有邻。(里仁)5.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冶长)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