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5 地地 下下 水水5.1地下水的基本概念地下水的基本概念5.1.1 5.1.1 岩土中的空隙岩土中的空隙岩土中的空隙既是地下水的储存场所,又是地下水的岩土中的空隙既是地下水的储存场所,又是地下水的运移通道,空隙的多少、大小、形状、连通情况及其分布运移通道,空隙的多少、大小、形状、连通情况及其分布规律,决定着地下水的分布与渗透的特点。规律,决定着地下水的分布与渗透的特点。根据岩石空隙的成因不同,可把空隙分为孔隙、裂隙根据岩石空隙的成因不同,可把空隙分为孔隙、裂隙和溶隙三大类。和溶隙三大类。5.1地下水的基本概念地下水的基本概念 (1)(1)孔隙:松散岩石(如粘土、砂土、砾石等)之孔隙:松散
2、岩石(如粘土、砂土、砾石等)之中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存在的空隙。孔隙发育程度用中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存在的空隙。孔隙发育程度用孔隙度或孔隙率(孔隙度或孔隙率(n n)表示。所谓孔隙度是孔隙体积()表示。所谓孔隙度是孔隙体积(VnVn)与包括孔隙在内的岩石总体积(与包括孔隙在内的岩石总体积(V V)的比值,孔隙度的)的比值,孔隙度的数量可以用分数或百分比表示。数量可以用分数或百分比表示。VVnn100nnVV(2)(2)裂隙:坚硬岩石受地壳运动及其它内外地质营力作裂隙:坚硬岩石受地壳运动及其它内外地质营力作用的影响产生的空隙。裂隙发育的程度用裂隙率(用的影响产生的空隙。裂隙发育的程度用裂隙率(K
3、tKt)表示,)表示,所谓裂隙率是裂隙体积(所谓裂隙率是裂隙体积(VtVt)与包括裂隙体积在内的岩石总)与包括裂隙体积在内的岩石总体积的比值,即:体积的比值,即:5.1地下水的基本概念地下水的基本概念VVKtt(3)(3)溶隙:可溶岩溶隙:可溶岩(如岩盐、石膏、石灰岩和白云岩等如岩盐、石膏、石灰岩和白云岩等)中的裂隙经地下水流长期溶蚀而形成的空隙。溶隙的发育中的裂隙经地下水流长期溶蚀而形成的空隙。溶隙的发育程度用溶隙率(程度用溶隙率(KkKk)表示)表示,所谓溶隙率是溶隙的体积(所谓溶隙率是溶隙的体积(VkVk)与包括溶隙在内的岩石总体积的比值,即:与包括溶隙在内的岩石总体积的比值,即:VVK
4、kk5.1地下水的基本概念地下水的基本概念(1)含水层:能够给出并透过相当数量重力水的岩层。构成含水层的条件,一是岩石中要有空隙存在,并充满足够数量的重力水;二是这些重力水能够在岩石空隙中自由运动。(2)隔水层:不能给出并透过水的岩层。隔水层有的可以含水,但是不具有允许相当数量的水透过自己的性能。例如粘土,它可以储存大量的水,但是不具备给出和透过水的能力,故粘土常被作为隔水层。5.1地下水的基本概念地下水的基本概念5.1.2 含水层与隔水层含水层与隔水层表表5-3 常态下岩石的透水程度常态下岩石的透水程度5.1地下水的基本概念地下水的基本概念5.1.2 含水层与隔水层含水层与隔水层5.2 地下
5、水的类型及其特征地下水的类型及其特征地下水的综合分类地下水的综合分类5.2 地下水的类型地下水的类型5.2.1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类及其特征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类及其特征1.包气带水土壤水带中间带毛细水带地下水面包气带饱水带局部隔水层上层滞水地下水面以上至地表面的岩土层称为包气带或非饱和带;地下水面以下岩土层称为饱水带。包气带水受当地气候因素影响较大,一般为暂时性水,水量不大,呈季节性变化。主要为渗入成因,局部为凝结成因,水力特征为无压,补给与分布区具有一致性,极易受污染。5.2 地下水的类型地下水的类型5.2.1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类及其特征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类及其特征2.潜水(1)潜水的基本
6、特征DM12345678饱水带中第一个较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称为潜水。5.2 地下水的类型地下水的类型5.2.1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类及其特征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类及其特征 2.潜水(2)潜水面的形态特征潜水具有自由水面,为无压水,它只能在重力作用下流动。潜水面的平面形态主要受到地形控制,潜水面的起伏与地形接近一致,但潜水面的坡度一般小于地形坡度。此外,潜水面的剖面形态也和含水层的透水性、厚度及隔水层底板形状有一定的关系。在潜水流动的方向上,当含水层的透水性由弱增强或含水层厚度由小变大的地方,潜水面就由陡变平缓;反之由缓变陡。5.2 地下水的类型地下水的类型5.2.1
7、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类及其特征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类及其特征 2.潜水(3)潜水面的表示方法和意义潜水面的形态和特征通常可以用等水位线图和水文地质剖面图来表示。潜水等水位线图就是潜水面上标高相等各点的连线图,绘制时将研究地区的潜水人工露头和天然露头的水位等高的各点即为等水位线图。它有以下用途:确定潜水流向:在等水位线图上,垂直于等水位线的方向就是潜水的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计算潜水的水力梯(坡)度:在潜水流向上取两点的水位差与两点间的水平距离的比值。图上A、B两点潜水面的水力梯度:确定潜水与地表水之间的关系:如果潜水流向指向河流,则潜水补给河水;反之,则河水补给潜水。5.2 地下水的类型地下水
8、的类型确定潜水的埋藏深度:某一点的地形等高线标高与潜水等水位线标高之差。确定泉或沼泽的位置:在潜水等水位线与地形等高线高程相等处,潜水出露,这里即是泉或沼泽的位置。推断含水层的岩性或厚度的变化:在地形坡度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若等水位线由密变疏,表明含水层透水层变厚。相反,则说明含水层透水性变差或厚度变小。确定给水和排水工程的位置:水井布置在地下水流汇集的地方,排水沟应布置在垂直水流的方向上。潜水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施工均有影响。建筑物的地基最好选出潜水位深的地带或使地基浅埋,尽量避免水下施工。若潜水对施工有危害,宜用排水、降低水位、隔离等措施处理。5.2 地下水的类型地下水的类型5.2 地下水的类
9、型地下水的类型5.2.1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类及其特征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类及其特征 3.承压水(1)承压水的基本特征承压水是充满于两个隔水层(弱透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承压含水层上部的隔水层(弱透水层)称作隔水顶板,下部的隔水层(弱透水层)称作隔水底板。隔水顶底板之间的距离为承压含水层厚度M。5.2 地下水的类型地下水的类型5.2.1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类及其特征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类及其特征 3.承压水(2)承压水的形成承压区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地质构造。最适合形成承压水的地质构造是向斜构造(构造盆地)(如右图所示)和单斜构造(构造斜地),前者称为承压盆地,后者称为承压斜地。5.2 地下水
10、的类型地下水的类型5.2.1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类及其特征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类及其特征 3.承压水(2)承压水的形成单斜构造(构造斜地):是一个断块构造形成的承压斜地。这种承压斜地的含水层上部出露地表,称为补给区,下部为断层所切。如断层不导水,则承压水无独立的排泄通道,当补给水量超过含水层所能容纳的水量时,含水层中的水通过补给区较低部位进行排泄,补给区与排泄区相邻或一致。如断层导水,则含水层中的水可通过断层排泄,承压区仍位于补给区和排泄区之间。5.2 地下水的类型地下水的类型5.2.1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类及其特征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类及其特征 3.承压水(3)承压水的表示方法和意义承压水面特征
11、通常用等水压线图来表示。等水压线图是将某一承压含水层的测压水位相等各个点连线而成的,也称为承压水测压等水位线图。5.2 地下水的类型地下水的类型5.2.2 地下水按含水介质类型分类及其特征地下水按含水介质类型分类及其特征 1.孔隙水 孔隙水存在于松散岩层的孔隙中,这些松散岩层包括第四系和坚硬基岩的风化壳。它多呈均匀而连续的层状分布。孔隙水的存在条件和特征取决于岩石的孔隙情况,因为岩石孔隙的大小和多少,不仅关系到岩石透水性的好坏,而且也直接影响到岩石中地下水量的多少,以及地下水在岩石中的运动条件和地下水的水质。一般情况下,颗粒大而均匀,则含水层孔隙也大、透水性也好,地下水水量大、运动快、水质好;
12、反之,则含水层孔隙小、透水性差,地下水运动慢、水质差、水量小。成岩裂隙水:赋存在成岩裂隙中的地下水称为成岩裂隙水。构造裂隙水:由于岩石受构造运动应力作用所形成的,而赋存于其中的地下水就称为构造裂隙水。风化裂隙水:赋存在风化裂隙中的水为风化裂隙水。在基岩裂隙中存储和运动的地下水称为裂隙水。5.2 地下水的类型地下水的类型5.2.2 地下水按含水介质类型分类及其特征地下水按含水介质类型分类及其特征 2.裂隙水5.2 地下水的类型地下水的类型5.2.2 地下水按含水介质类型分类及其特征地下水按含水介质类型分类及其特征 2.裂隙水构造裂隙按其力学性质分为张性裂隙、扭性裂隙和压性裂隙三种类型。张性裂隙:
13、是岩石在张应力作用下产生的裂隙,包括张节理和张性断层张性断层多为正断层,一般开裂程度大,比张节理导水性和富水性强,是良好的导水通道。扭性裂隙:是岩石在剪应力作用下产生的裂隙,包括扭节理和扭性断层。扭性断层多为平移断层,断裂面比较平直光滑,裂隙闭合。扭性断层的富水性介于张性断层与压性断层之间。压性裂隙:是在压应力和剪应力作用下产生的裂隙,包括劈理、板理、片理等细微裂隙及压性断层。压性断层多为逆断层和逆掩断层,断裂面上受压应力和剪应力较大,裂隙多呈闭合状态,导水能力和含水性较低。压性断层常是阻水断层,但在断层两侧的影响带中常有导水裂隙分布。赋存并运移于各种岩溶空隙中的地下水称为岩溶水(喀斯特水)。
14、岩溶水,可以是潜水也可以是承压水。一般来说,在裸露的石灰岩分布区的岩溶水主要是潜水;当岩溶化岩层被其他岩层所覆盖时,岩溶潜水可能转变为岩溶承压水。在土木工程建筑地基内有岩溶水活动,不但在施工中会有突然涌水事故发生,而且对建筑物的稳定性也有很大影响。因此,在建筑场地和地基选择时应进行工程地质勘察,针对岩溶水的情况,用排除、截源、改道等方法处理,如挖排水沟,筑挡水坝,开凿输水隧洞改道等等。5.2 地下水的类型地下水的类型5.2.2 地下水按含水介质类型分类及其特征地下水按含水介质类型分类及其特征 2.裂隙水5.3.1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地下水的物理性质有温度、颜色、透明度、气味、味道
15、、导电性及放射性等。纯净的地下水是无色、无味、无臭、透明的,当含有某些化学成分、悬浮物等时其物理化学性质就会发生变化。(1)地下水的温度。(2)地下水的颜色。(3)透明度。(4)气味。(5)味道。(6)导电性。5.3 地下水的性质地下水的性质5.3.2 地下水的化学性质地下水的化学性质5.3 地下水的性质地下水的性质5.3.2 地下水的化学性质地下水的化学性质2.地下水的化学性质地下水的化学性质 (1)地下水的酸碱性5.3 地下水的性质地下水的性质地下水类型地下水类型强酸性水强酸性水弱酸性水弱酸性水中性水中性水弱碱性水弱碱性水强碱性水强碱性水pH值值5577799(2)地下水的总矿化度地下水所
16、含各种离子、分子及化合物的总量称为总矿化度,以g/L表示。地下水类型地下水类型淡水淡水微咸水微咸水咸水咸水盐水盐水卤水卤水总矿化度(总矿化度(g/L)1133101050505.3.2 地下水的化学性质地下水的化学性质2.地下水的化学性质地下水的化学性质5.3 地下水的性质地下水的性质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过程是地下水的循环。地下水以大气降水、地表水、人工补给等各种形式获得补给,在含水层中流过一段路程,然后又以泉、蒸发等形式排除地表,如此周而复始的过程便形成了地下水的循环。5.4.1 地下水的补给地下水的补给含水层自外界获得水量的过程称做补给(1)大气降水补给: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最主要补给来
17、源。(2)地表水补给:地表水体指的是河流、湖泊、水库与海洋等,地表水体可能补给地下水,也可能排泄地下水,这主要取决于地下水水位与地下水水位之间的关系。(3)含水层之间的补给:深部与浅部含水层之间的可以通过各种通道如构造带、“天窗”或“越流”进行互为补给。(4)人工补给:包括灌溉水,工业与生活废水排入地下,以及专门为增加地下水量的人工方法补给。5.4 地下水的补给、排泄与径流地下水的补给、排泄与径流含水层失去水量的过程称做排泄。地下水排泄的方式有:蒸发、泉水溢出、向地表水体排泄、含水层之间的排泄和人工排泄等。(1)蒸发:通过土壤蒸发与植物蒸发的形式而消耗地下水的过程叫蒸发排泄。(2)泉水:泉是地
18、下水天然露头,是地下水排泄的主要方式之一。(3)向地表水排泄:当地下水位高于河水位时,若河床下面没有不透水岩层阻隔,那么地下水可以直接流向河流补给河水。(4)含水层之间的排泄:一个含水层通过“天窗”、导水断层、越流等方式补给,而对前一个含水层来说是排泄。(5)人工排泄:抽取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和基坑抽水降低地下水位等,都是地下水的人工排泄方式。层来说是排泄。5.4.2 地下水的排泄地下水的排泄5.4 地下水的补给、排泄与径流地下水的补给、排泄与径流5.4.2 地下水的排泄地下水的排泄5.4 地下水的补给、排泄与径流地下水的补给、排泄与径流5.4.3 地下水的径流地下水的径流地下水由补给区向排泄区
19、流动的过程称为径流。除某些构造封闭的自流盆地及地势很平坦区的潜水外,地下水都是处在不断的径流中。径流的强弱影响着含水层水量与水质的形成过程。因而,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是地下水形成过程中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循环过程。研究地下水径流包括径流方向、径流强度、径流量及影响径流的各种因素。5.4 地下水的补给、排泄与径流地下水的补给、排泄与径流5.4.1 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的腐蚀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的腐蚀 1.腐蚀类型腐蚀类型 (1)结晶类腐蚀:如果地下水中SO42-离子的含量超过规定值,那么SO42-离子将与混凝土中的Ca(OH)2起反应,生成二水石膏结晶体CaSO42H2O,这种石膏再与水化铝酸钙
20、CaOAl2O36H2O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水化硫铝酸钙,这是一种铝和钙的复合硫酸盐,习惯上称为水泥杆菌。由于水泥杆菌结合了许多结晶水,因而其体积比化合前增大很多,约为原体积的221.86,于是在混凝土中产生很大的内应力,使混凝土的结构遭受破坏。(2)分解类腐蚀:地下水中含有CO2和HCO3-,CO2与混凝土中的Ca(OH)2作用,生成CaCO3沉淀。(3)结晶分解复合类腐蚀:当地下水中NH4+,NO3-,Cl-和Mg2+离子的含量超过一定数量时,将与混凝土中的Ca(OH)2发生反应。5.4 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影响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影响2.腐蚀性评价标准腐蚀性评价标准根据各种化学腐蚀所引起的破坏
21、作用,将SO42-离子的含量归纳为结晶类腐蚀性的评价指标;将侵蚀性CO2,HCO3-离子和pH值归纳为分解类腐蚀性的评价指标;而将Mg2+、NH4+、Cl-、SO42-、NO3-离子的含量作为结晶分解类腐蚀性的评价指标。同时,在评价地下水对建筑结构材料的腐蚀性时必须结合建筑场地所属的环境类别。建筑场地根据气候区、土层透水性、干湿交替和冻融交替情况区分为三类环境。地下水对混凝土建筑物的腐蚀是一项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在一定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下,对建筑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很大。为了评价地下水对建筑结构的腐蚀性,必须在现场同时采两个水样,一个样重1 kg,另一个样重0.30.5 kg,并加CaCO3
22、粉35 g。两个样在现场立即密封后送实验室分析。分析项目有:pH值、游离CO2、侵蚀性CO2、Ca2+、Mg2+、K+、Na+、NH4+、Fe3+、Fe2+、Cl-、SO42-、HCO3-、NO3-、总硬度和有机质。根据水样的化学分析结果,对照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进行地下水侵蚀性评价,评价时应该考虑建筑物场地的环境类别和含水层的透水性。5.4 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影响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影响5.4.2 潜水位上升引起的岩土工程问题潜水位上升引起的岩土工程问题(1)潜水位上升后,由于毛细水作用可能导致土壤次生沼泽化、盐渍化,改变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增强岩土和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
23、蚀。在寒冷地区,可助长岩土体的冻胀破坏;(2)潜水位上升,原来干燥的岩土被水饱和、软化,降低岩土抗剪强度,可能诱发斜坡、岸边岩土体产生变形、滑移、崩塌失稳等不良地质现象;(3)崩解性岩土、湿陷性黄土、盐渍岩土等遇水后,可能产生崩解、湿陷、软化,其岩土结构破坏,强度降低,压缩性增大。而膨胀性岩土遇水后则产生膨胀破坏;(4)潜水位上升,可能使洞室淹没,还可能使建筑物基础上浮,危及安全。5.4 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影响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影响5.4.3 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问题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问题地下水位下降往往会引起地表塌陷、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地裂缝的产生和复活以及地下水源枯竭、水质
24、恶化等一系列不良现象。(1)地表塌陷:岩溶发育地区,由于地下水位下降时改变了水动力条件,在断裂带、褶皱轴部、溶蚀洼地、河床两侧以及一些土层较薄而土颗粒较粗的地段,产生塌陷。(2)地面沉降:地下水位下降诱发地面沉降的现象可以用有效应力原理加以解释。地下水位的下降减小了土中的孔隙水压力,从而增加了土颗粒间的有效应力,有效应力的增加要引起土的压缩。(3)海(咸)水入侵:天然状态下,陆地的地下淡水向海洋排泄,含水层保持较高的水头,淡水与海水保持某种动态平衡,因而陆地淡水含水层能阻止海水入侵。如果大量开发陆地地下淡水,引起大面积地下水位下降,可能导致海水向地下水含水层入侵,使淡水水质变坏。(4)地裂缝的
25、产生与复活:近年来,在我国很多地区发现地裂缝,西安是地裂缝发育最严重的城市。据分析这是地下水位大面积大幅度下降而诱发的。(5)地下水源枯竭、水质恶化:盲目开采地下水,当开采量大于补给量时,地下水资源会逐渐减少,以致枯竭,造成泉水断流、井水枯干、地下水中有害离子量增多、矿化度增高。5.4 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影响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影响5.4.4 地下水的渗透破坏地下水的渗透破坏1.渗透力渗透力水流动时,水对单位体积土的骨架作用的力,称为动水力(kN/m3)。动水力是水流对土体施加的体积力,与水流受到土骨架的阻力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土体所受的渗透力是由动水头转化而得到的。渗透力则是一个积极的破坏力,
26、它与渗透破坏的程度成直接的比例关系。当此力达到一定值时,岩土中的一些颗粒甚至整体发生移动而被渗流带走,从而引起岩土的结构松散,孔隙率增大,强度降低,形成空洞,甚至导致地面沉降或塌陷,最后影响地基和基坑边坡的稳定。这种工程动力作用或现象,称为渗透变形或渗透破坏。5.4 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影响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影响 2.渗透变形渗透变形土的渗透变形类型主要有流土和管涌两种基本型式。流土是指在向上的渗透水流作用下,表层土局部范围内的土体或颗粒群同时发生悬浮、移动的现象。管涌是指在渗透水流作用下,土中的细颗粒在粗颗粒形成的孔隙中移动、以至流失,最终导致土体内形成贯通的渗流管道,造成土体塌陷的现象称为管
27、涌。管涌破坏一般有段时间发展过程,是一种渐进性质的破坏,也称之为潜蚀现象。流土是土的整体遭受破坏,而管涌则是单个土粒在土体中移动和带出。5.4 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影响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影响5.4.4 地下水的渗透破坏地下水的渗透破坏 当建筑物基础底面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时,地下水对基础底面产生静水压力,即产生浮托力。如果基础位于粉土、砂土、碎石土和节理裂隙发育的岩石地基上,则按地下水位100计算浮托力;如果基础位于节理裂隙不发育的岩石地基上,则按地下水位50计算浮托力;如果基础位于粘性土地基上,其浮托力较难确切地确定,应结合地区的实际经验考虑。地下水不仅对建筑物基础产生浮托力,同样对其水位以下的岩
28、石、土体产生浮托力。所以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规定:确定地基承载力设计值时,无论是基础地面以下土的天然重度或是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一律取有效重度。5.4 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影响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影响5.4.5 地下水的浮托作用地下水的浮托作用5.4.6 承压水对基坑的作用承压水对基坑的作用当基坑下伏有承压含水层时,开挖基坑会减小含水层上覆隔水层的厚度,在隔水层厚度减小到一定程度时,承压水的水头压力能顶裂或冲毁基坑底板,造成突涌现象。基坑突涌将会破坏地基强度,并给施工带来很大困难。所以,在进行基坑施工时,必须分析承压水头是否会冲毁基坑底板。HWM W、分别为粘性土的重度和地下水的重度;H含水层顶板之上承压含水层的水头值;M基坑开挖后粘土层的厚度。5.4 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影响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影响HW M 基坑底部粘土层的厚度必须满足下式,如图5-11。(5.10)5.4 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影响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影响如果HW M 为防止基坑突涌,则必须对承压含水层进行预先排水。使其承压水头下降至基坑底能够承受的水头压力(如图5-12),而且,相对于含水层顶板的承压水头Hw必须满足下式:MW Hw(5.11)5.4 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影响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影响本章小结本章小结本章小结本章小结本章小结本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