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差与测量技术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测量技术基础第三章极限配合及尺寸检测第四章几何公差及检测第五章公 差 原 则第六章表面粗糙度及检测第七章圆锥公差配合及检测第八章螺纹联接的公差及检测第一章绪论1.理解互换性的概念,了解互换性在机械制造中的重要作用。2.了解几何量误差和公差的概念及制定公差标准的目的。3.明确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互换性第二节误差、公差、标准化及检测第三节了解本课程第一节互换性1.互换性的定义2.互换性的分类3.互换性的作用1)在设计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采用标准件、通用件和标准部件,大大简化了绘图和计算工作,缩短了设计周期,并有利于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产品的多样化。2)在制
2、造方面,有利于组织专业化生产,便于采用先进工艺和高效率的专用设备,有利于计算机辅助制造,以及实现加工过程和装配过程机械化、自动化。3)在使用维修方面,可以减少机器使用和维修的时间并降低成本,提高机器的使用价值。第二节误差、公差、标准化及检测1.误差2.公差3.标准和标准化4.几何量的检测(1)确定被检测项目认真审阅被测件图样及有关的技术资料,了解被测件的用途,熟悉各项技术要求,明确需要检测的项目。(2)设计检测方案根据检测项目的性质、具体要求、结构特点、批量大小、检测设备状况、检测环境及检测人员的能力等多种因素,设计一个能满足检测精度要求,且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检测预案。第二节误差、公差、标准
3、化及检测(3)选择检测器具按照规范要求选择适当的检测器具,设计、制作专用的检测器具和辅助工具,并进行必要的误差分析。(4)检测前准备清理检测环境并检查是否满足检测要求,清洗标准器、被测件及辅助工具,对检测器具进行调整使之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5)采集数据安装被测件,按照设计预案采集测量数据并规范地作好原始记录。(6)数据处理对检测数据进行计算和处理,获得检测结果。第二节误差、公差、标准化及检测(7)填报检测结果将检测结果填写在检测报告单及有关的原始记录中,并根据技术要求作出合格性的判定。第三节了解本课程一、课程的性质和内容二、课程的课题和要求1)了解互换性相关知识。2)掌握极限与配合方面的基本
4、计算方法、查表方法及代号的标注和识读。3)掌握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会正确选择和使用常用计量器具及量仪检测工件尺寸、几何误差、表面粗糙度值等。4)熟悉常用零件的公差标注含义及检测方法。思考与练习B1.eps思考与练习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在横线上)1.互换性是指制成的的一批零件或部件,不需作任何、或,就能进行装配,并能满足机械产品的的一种特性。2.互换性可分为两大类,即和。3.零件的几何量误差主要包含、和。4.制定和贯彻是实现互换性的基础,对零件的是保证互换性生产的重要手段。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括号内填“”或“”)1.互换性要求零件具有一定的加工精度。2.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误差是不可避
5、免的。3.具有互换性的零件应该是形状和尺寸完全相同的零件。思考与练习4.测量只是为了判定加工后的零件是否合格。三、简答题1.互换性原则对机械制造有何意义?2.具有互换性的零件的几何参数是否必须加工成完全一致?为什么?思考与练习第二章测量技术基础1.了解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解测量方法的分类。2.了解计量器具的基本参数,掌握量块的使用方法。3.了解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基本的数据处理方法。第二章测量技术基础第一节测量的基本知识第二节量块第三节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第四节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第五节计量器具的选择与维护保养第一节测量的基本知识1.测量与检验的概念(1)被测对象本课程的被测对象主要是几何量,即长度
6、、角度、形状、相对位置、表面粗糙度以及螺纹等零件的几何参数等。(2)计量单位计量单位(简称单位)是以定量表示同种量的量值而约定采用的特定量。(3)测量方法测量方法是根据一定的测量原理,在实施测量过程中对测量原理的运用及其实际操作。(4)测量精度测量精度是指测量结果与测量对象真实值的一致程度。2.测量基准与尺寸传递第一节测量的基本知识(1)长度基准与尺寸传递为了进行长度的测量,必须建立统一可靠的长度单位基准。(2)角度基准和角度量值传递系统角度计量也属于长度计量范畴,但角度基准和长度基准有着本质的区别。图2-1长度量值传递系统第一节测量的基本知识图2-2角度量值传递系统第二节量块一、量块的结构1
7、.量块的材料2.量块的形状和尺寸图2-3量块的形状及尺寸第二节量块二、量块的精度三、量块的应用表2-1成套量块尺寸表第二节量块表2-1成套量块尺寸表第二节量块四、量块的使用注意事项1)量块必须在使用有效期内,否则应及时送专业部门检定。2)所选量块应先放入航空汽油中清洗,并用洁净绸布将其擦干,待量块温度与环境湿度相同后方可使用。3)使用环境良好,防止各种腐蚀性物质对量块的损伤及因工作面上的灰尘而划伤工作面,影响其研合性。4)轻拿、轻放量块,杜绝磕碰、跌落等情况的发生。5)不得用手直接接触量块,以免造成汗液对量块的腐蚀及手温对测量精确度的影响。第二节量块6)使用完毕,应先用航空汽油清洗所用量块,并
8、擦干后涂上防锈脂放入专用盒内妥善保管。第三节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一、计量器具(一)计量器具的种类1.按用途分类(1)标准计量器具指测量时体现标准量的计量器具。(2)通用计量器具指通用性大、可用来测量某一范围内各种尺寸(或其他几何量),并能获得具体读数值的计量器具。(3)专用计量器具指用于专门测量某种或某个特定几何量的计量器具。2.按结构和工作原理分类第三节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1)机械式计量器具指通过机械结构实现对被测量的感应、传递和放大的计量器具。(2)光学式计量器具指用光学方法实现对被测量的转换和放大的计量器具。(3)气动式计量器具指靠压缩空气通过气动系统的状态(流量或压力)变化来实现对被测量
9、的转换的计量器具。(4)电动式计量器具指将被测量通过传感器转变为电量,再经变换而获得读数的计量器具。第三节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5)光电式计量器具指利用光学方法放大或瞄准,通过光电组件再转换为电量进行检测,以实现几何量的测量的计量器具。(二)常用计量器具介绍1.游标类量具图2-4游标量具a)数显卡尺b)带表卡尺c)游标卡尺第三节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2.螺旋测微类量具图2-5外径千分尺3.机械量仪(1)指示表指示表是应用最广的机械量仪,如图2-6所示。第三节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图2-6指示表a)指示表b)双面指示表c)深度指示表d)大量程指示表第三节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2)内径指示表内径指示表是一种用
10、相对测量法测量孔径的常用量仪,特别适合于测量深孔的孔径,如图2-7所示。图2-7内径指示表(内径百分表和内径千分表)第三节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3)杠杆指示表(图2-8)。(4)扭簧比较仪扭簧比较仪是利用扭簧作为传动放大机构,将测杆的直线位移转变为指针的角位移,如图2-9所示。图2-8杠杆指示表第三节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图2-10立式光学计第三节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4.光学量仪(1)立式光学计立式光学计是利用光学杠杆放大作用将测杆的直线位移转换为反射镜的偏转,使反射光线也发生偏转,从而得到标尺影像的一种光学量仪,如图2-10所示。(2)万能测长仪万能测长仪是一种精密量仪,它是光学系统和电气部分相结合
11、的长度测量仪器,如图2-11所示。5.电动量仪第三节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图2-11万能测长仪(三)其他计量器具1.塞尺第三节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2.直角尺图2-13塞尺第三节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图2-14直角尺第三节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图2-15检验平尺3.检验平尺4.水平仪第三节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图2-16水平仪a)条式水平仪b)框式水平仪c)合像水平仪第三节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图2-17检验平板5.检验平板第三节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6.正弦规图2-18正弦规第三节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7.三坐标测量机1)校准探针。2)建立工件坐标系。3)工件检测。4)结果换算或形位误差评定。(四)计量器具的技术参数指标(
12、1)标尺间距标尺间距是指计量器具的刻度尺或刻度盘上相邻两刻度线中心之间的距离。(2)分度值分度值是指计量器具的刻度尺或刻度盘上每一标尺间距所代表的量值。第三节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3)示值范围示值范围是指计量器具所指示的最小值(起始值)到最大值(终止值)的范围。(4)测量范围测量范围是指计量器具在允许的误差极限内,所能测出的最小值到最大值的范围。(5)灵敏度灵敏度是指计量器具对被测几何量微小变化的反应能力。(6)示值误差示值误差是指计量器具上的指示值与被测几何量真值之间的代数差,可用修正值(负的系统误差)修正。第三节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7)不确定度不确定度是指对被测量值不能肯定的程度,是综合指标
13、,包括示值误差、回程误差(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等,不能修正。例2-1用标称长度为10mm的量块对指示表调零,用此指示表测量工件,读数为15m。若量块的实际长度为10.0005mm,试求被测零件的实际尺寸。解:1)零件的示值误差(调零误差):10mm-10.0005mm=-0.0005mm2)修正值:+0.0005mm第三节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3)工件的实际尺寸:10mm+0.015mm+0.0005mm=10.0155mm二、测量方法(1)按实测几何量与被测几何量的关系分类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1)直接测量:指直接从计量器具获得被测几何量的量值的测量方法。2)间接测量:指先测量出与被测几何量有已
14、知函数关系的几何量,然后通过函数关系计算出被测几何量的测量方法。第三节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图2-19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举例a)直接测量b)间接测量(2)按指示值是否为被测几何量的整个数值分类分为第三节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1)绝对测量:指能够从计量器具上直接读出被测几何量的整个量值的测量方法。2)相对测量:计量器具的指示值仅表示被测几何量相对已知标准量的偏差,而被测几何量的量值为计量器具的指示值与标准量的代数和的测量方法。(3)按被测表面与计量器具的测头是否接触分类分为接触测量和非接触测量。1)接触测量:指计量器具在测量时测头与零件被测表面直接接触,即有测量力存在的测量方法。第三
15、节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2)非接触测量:指测量时计量器具的测头与零件被测表面不接触,即无测量力存在的测量方法。(4)按可同时测量的被测几何量的数量分类分为单项测量和综合测量。1)单项测量:指分别测量同一工件上的各单项几何量的测量方法。2)综合测量:指同时测量工件上几个相关几何量,以判断工件的综合结果是否合格的测量方法。(5)按测量在制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分类分为主动测量和被动测量。1)主动测量:在加工过程中进行的测量。第三节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2)被动测量:加工完成后进行的测量。(6)按被测工件在测量时所处状态分类分为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1)静态测量:测量时被测件表面与计量器具的测头处于静止状态。2)
16、动态测量:测量时被测零件表面与计量器具的测头处于相对运动状态,或测量过程是模拟零件在工作或加工时的运动状态,它能反映生产过程中被测参数的变化过程。第四节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一、测量误差1.测量误差的概念(1)绝对误差(2)相对误差2.测量误差的来源(1)计量器具误差指计量器具本身在设计、制造和使用过程中造成的各项误差。(2)测量方法误差指由于测量方法不完善所引起的误差,包括计算公式不精确,测量方法选择不当,测量过程中工件装夹和定位不合理等。第四节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3)测量环境误差指测量时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气压、振动、灰尘及电磁场等)不符合标准条件所引起的误差。(4)测量人员误差指测量
17、人员的操作技术和主观因素所引起的误差。3.测量误差的分类(1)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是指在相同的测量条件下,对同一几何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时,误差的大小和正负均保持不变,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的测量误差。第四节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2)随机误差随机误差是指在一定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其数值大小和正负以不可预定的方式变化的误差。1)单峰性:绝对值小的随机误差出现的概率比绝对值大的随机误差出现的概率大。2)对称性: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的随机误差出现的概率相等。3)有界性: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随机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出一定界限。4)抵偿性: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多次重复进行测量,各次随机误差的代数和趋近于零
18、。第四节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3)粗大误差粗大误差是指明显超出规定条件下预期的误差。4.测量精度(1)正确度正确度是指在规定的测量条件下,测量结果与真值的接近程度。(2)精密度精密度是指在规定的测量条件下连续多次测量时,所得到的各测量结果彼此之间符合的程度。(3)准确度准确度是指连续多次测量所得的测量值与真值的接近程度。第四节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图2-20正确度、精密度和准确度示意图a)精密度高正确度低b)正确度高精密度低c)准确度高精密度正确度都高d)准确度低精密度正确度都低二、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1.系统误差的处理第四节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1)发现系统误差的方法发现系统误差的方法有多种,直观的方
19、法是“残差观察法”。(2)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主要有三种。1)从误差根源上消除系统误差。2)用加修正值的方法消除系统误差。3)用抵消法消除系统误差。2.随机误差的处理(1)计算测量序列的算术平均值第四节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2)计算残余误差(3)计算测量序列中单次测得值的标准偏差标准偏差是对同一被测几何量进行n次测量所得值的分散程度的参数。第四节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4)计算测量序列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平均值决定曲线的位置,标准偏差决定曲线的形状,表明随机误差的分散程度。3.粗大误差的处理例2-2对某一轴的直径进行15次等精度测量,按测量顺序将各测量值依次列于表2-2中,试求测量结
20、果。第四节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表2-2测量数据计算结果表表2-2测量数据计算结果表第四节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解:1)求测量序列的算术平均值2)计算残差和判定系统误差。3)计算测量序列中单次测得值的标准偏差4)判断粗大误差第四节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5)计算测量序列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6)计算测量序列算术平均值的测量极限误差7)确定测量结果三、基本测量原则(1)阿贝原则即要求在测量过程中被测长度与基准长度应在同一直线上的原则。第四节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2)基准统一原则即要求测量基准要与加工基准和使用基准统一。(3)最短链原则在间接测量中,测量结果与被测量存在着一定的函数关系,其间形成测量链的环节越多,被
21、测结果的不确定度越大。(4)最小变形原则即尽可能减少计量器具与被测零件因实际温度偏离标准温度而产生的测量误差,以及因受力(重力和测量力)而产生变形而产生的测量误差。第五节计量器具的选择与维护保养一、普通计量器具的选择1.测量的标准温度2.误收与误废3.验收极限(1)内缩的验收极限验收极限从规定的最大实体尺寸(MMS)和最小实体尺寸(LMS)分别向工件公差带内移动一个安全裕度(A)来确定,如图2-21所示。图2-21验收极限示意图第五节计量器具的选择与维护保养1)此时,孔尺寸的验收极限如下:2)轴尺寸的验收极限如下:(2)不内缩的验收极限验收极限等于规定的最大实体尺寸(MMS)和最小实体尺寸(L
22、MS)。4.计量器具的选择1)应与被测工件的形状、位置、尺寸的大小及被测参数特性相适应,使所选计量器具的测量范围能满足工件的要求。2)应考虑工件的尺寸公差,使所选计量器具的不确定度值既要保证测量精度要求,又要符合经济性要求。二、计量器具的维护保养第五节计量器具的选择与维护保养1)计量器具应处于清洁(不用时盖上防尘布或罩)、安全(避免碰撞、振动、潮湿等)的环境。2)对量具、量仪的精密金属工作表面(如量块、仪器工作台、顶尖等)使用后都必须先用汽油擦洗干净后均匀涂上防锈油。3)对于光学仪器的光学元件必须避免磕碰,擦拭镜面必须使用干净的鹿皮等,避免划伤。4)在接通量仪电源时,要特别注意仪器要求的电压等
23、。B2.eps思考与练习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在横线上)1.量块是没有的平行端面量具,利用量块的性,就可将尺寸的量块组合成所需的各种尺寸。思考与练习2.使用量块时,为了减少量块的误差,应尽量减少使用的块数,一般要求不超过块。3.测量方法的分类,按测量时实测的几何量与被测几何量的关系分为测量和测量;按指示值是否为被测几何量的整个数值分为测量和测量;按可同时测量的被测几何量的数量分为测量和测量。4.单项测量和综合测量:一般来说,结果便于工艺分析;适用于只要求判断合格与否的场合。思考与练习5.在实际测量中,对于同一被测量往往可以采用多种测量方法。6.测量精度是指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括号
24、内填“”或“”)1.量块是一种精密量具,因而可以单独利用它直接测量精度要求较高的工件尺寸。2.为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应尽量选用高等级量块作为基准进行测量。3.使用的量块数越多,组合出的尺寸越准确。4.使用相同精度的计量器具,采用直接测量法比采用间接测量法精度高。思考与练习5.根据测量方法分类的定义可知:绝对测量一般也同时为直接测量;相对测量一般也同时为间接测量。6.直接测量必为绝对测量。7.为减少测量误差,一般不采用间接测量。8.用游标卡尺测量两孔的中心距属于相对测量法。三、选择题(将下面题目中所有正确的论述选择出来)1.量块是一种精密量具,应用较为广泛,但它不能用于。2.关于量块的特性,下列说
25、法中正确的是。3.关于量块的使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4.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有。5.关于间接测量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思考与练习6.关于相对测量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7.用游标卡尺测量工件的轴颈尺寸属于。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测量方法误差的是。9.从高测量精度的目的出发,应选用的测量方法有。10.下列测量中属于间接测量的有。11.下列测量中属于相对测量的有。四、综合题1.试用块一套的量块组合出尺寸51.985mm和27.355mm。2.简述量块的用途。思考与练习第三章极限配合及尺寸检测1.理解孔和轴的概念。2.理解和掌握尺寸要素、公称尺寸、实际(组成)要素、极限尺寸的概念及其关系。3.理解和掌
26、握偏差、公差的概念及与极限尺寸的关系。4.理解和掌握尺寸公差带及其画法。5.理解配合、间隙、过盈的概念及相关计算。6.理解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掌握标准公差数值表和基本偏差数值表的查表方法。7.理解尺寸公差带代号,掌握极限偏差的查表方法。8.理解基准制,配合代号。9.了解公差带与配合的选用原则和方法。10.掌握游标卡尺和千分尺测量零件。第三章极限配合及尺寸检测第一节孔、轴及尺寸第二节偏差和公差第三节配合第四节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第五节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第六节选用极限与配合第七节使用游标卡尺测量零件第八节使用千分尺测量零件图3-1极限与配合国标内容第三章极限配合及尺寸检测图3-2孔和轴的尺寸标注第三
27、章极限配合及尺寸检测第一节孔、轴及尺寸一、孔、轴的术语和定义(1)孔孔指工件的圆柱形内尺寸要素,也包括非圆柱形的内尺寸要素(由两平行平面或切面形成的包容面),如图3-3a所示。(2)基准孔在基孔制配合中选作基准的孔称为基准孔。(3)轴轴指工件的圆柱形外尺寸要素,也包括非圆柱形的外尺寸要素(由两平行平面或切面形成的被包容面),如图3-3b所示。(4)基准轴在基轴制配合中选作基准的轴称为基准轴。第一节孔、轴及尺寸图3-3孔、轴的定义二、尺寸的术语和定义1.尺寸第一节孔、轴及尺寸2.公称尺寸(D、d)3.实际(组成)要素4.提取组成要素5.拟合组成要素6.提取组成要素的局部尺寸(Da、da)7.极限
28、尺寸(Dmax、Dmin、dmax、dmin)图3-4极限尺寸第一节孔、轴及尺寸例3-1求孔?30+0033mm、轴?30-0020mm的公称尺寸和极限尺寸,车削某孔和轴,测得的孔尺寸为30.01mm,测得的轴尺寸为30mm,问该孔和轴尺寸是否合格?解:(1)D=30mm(2)Dmax=30.033mm(3)孔的合格条件为DmaxDaDmin,轴的合格条件为dmaxdadmin。1)由于30.033mm30.01mm30mm,所以该孔合格。2)由于29.980mm30mm,所以该轴不合格。第二节偏差和公差一、偏差的相关概念1.偏差2.极限偏差1)孔的上、下极限偏差2)轴的上、下极限偏差图3-5
29、尺寸、偏差与公差第二节偏差和公差3.基本偏差二、极限偏差的标注形式1.极限偏差的基本形式2.极限偏差的其他形式(1)?50-0025(2)?50+0025(3)?500(4)?50+0015(5)?500.023三、公差的相关概念1.尺寸公差(T)第二节偏差和公差2.标准公差四、尺寸公差带图3-6公差带图第二节偏差和公差例3-2已知一对公称尺寸为50mm的孔与轴,孔的上极限尺寸Dmax=50.03mm,下极限尺寸Dmin=50mm,轴的上极限尺寸dmax=49.99mm,下极限尺寸dmin=49.971mm,求孔与轴的极限偏差及公差,并画出尺寸公差带图。解:图3-7例题3-2的尺寸公差带图第三
30、节配合一、配合的相关概念(1)间隙孔的尺寸减去与其相配合的轴的尺寸所得之差为正时称为间隙,用符号X表示。(2)过盈孔的尺寸减去与其相配合的轴的尺寸所得之差为负时称为过盈,用符号Y表示。(3)配合公称尺寸相同的并且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称为配合。二、配合的种类1.间隙配合第三节配合图3-8间隙配合公差带图(1)最大间隙(Xmax)孔的上极限尺寸减去轴的下极限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第三节配合(2)最小间隙(Xmin)孔的下极限尺寸减去轴的上极限尺寸所得的代数差。2.过盈配合图3-9过盈配合公差带图(1)最大过盈(Ymax)孔的下极限尺寸减去轴的上极限尺第三节配合寸所得的代数差。(2)最小过盈
31、(Ymin)孔的上极限尺寸减去轴的下极限尺寸所得的代数差。3.过渡配合图3-10过渡配合公差带图4.配合公差(Tf)第三节配合例3-3计算?25+0033mm孔与?25-0020mm轴配合的极限间隙及配合公差,并画出公差带图。解:图3-11例题3-3的公差带图第三节配合例3-4计算?30+0021mm的孔与?30+0015mm的轴配合的最大间隙、最大过盈及配合公差,并画出公差带图。解:图3-12例题3-4的公差带图第三节配合例3-5某配合的公称尺寸为?70mm,孔的公差Th=30m,轴的下极限偏差ei=,孔与轴的配合公差Tf=49m,最大间隙Xmax=19m,试画出孔和轴的公差带图,并说明配合
32、类别。解:图3-13例题3-5的公差带图第四节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一、标准公差系列1.标准公差等级zz1.TIF2.标准公差数值第四节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表3-1公称尺寸不大于3150mm的标准公差数值表第四节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表3-1公称尺寸不大于3150mm的标准公差数值表2.公称尺寸小于或等于1mm时,无IT14IT18。1)同一公称尺寸,公差等级不同所对应的公差数值就不同,公差等级越高,对应的标准公差数值就越小。第四节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2)同一公差等级,公称尺寸不同所对应的公差数值也不同,但国标规定,公差等级相同,认为具有相同的精度,加工的难易程度也相同。二、基本偏差系列图3-14基本偏差
33、示意图第四节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1.基本偏差的代号图3-15孔和轴的基本偏差系列a)孔b)轴第四节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2.基本偏差系列的特点1)基本偏差中H的基本偏差为下极限偏差且等于零,h的基本偏差为上极限偏差且等于零。2)孔的基本偏差从A到H为下极限偏差EI,从J到ZC为上极限偏差ES。3)JS和js形成的公差带在各个公差等级中,完全对称于零线,上极限偏差+IT/2或下极限偏差-IT/2均可作为基本偏差。4)J和j的公差带与JS和js的公差带很相近,但其公差带不以零线对称,一般在基本偏差系列图中,将J和j分别与JS和js的基本偏差代号放在同一位置。第四节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3.轴和孔的基本偏差数
34、值1)基本偏差代号有大、小写之分,大写代号查孔的基本偏差数值表,小写代号查轴的基本偏差数值表。2)查公称尺寸时,对于处于公称尺寸段界限位置上的公称尺寸该属于哪个尺寸段,不要弄错。3)分清基本偏差是上极限偏差还是下极限偏差。4)代号j、k、J、K、M、N、PZC的基本偏差数值与公差等级有关,查表时应根据基本偏差代号和公差等级查表中相应的列。第四节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4.另一极限偏差的确定三、极限与配合在图样上的标注1.公称尺寸与公差带代号表示2.公称尺寸与极限偏差表示3.公称尺寸与公差带代号、极限偏差共同表示4.在零件图上的标注方法1)在公称尺寸后标注所要求的公差带,如图3-16a所示。第四节标准
35、公差与基本偏差图3-16孔、轴公差带在零件图上的标注方法a)方法一b)方法二c)方法三第四节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2)在公称尺寸后标注所要求的公差带对应的偏差值,如图3-16b所示。3)在公称尺寸后标注所要求的公差带和对应的偏差值,如图3-16c所示。5.在装配图上的标注方法图3-17孔、轴公差带在装配图上的标注方法第四节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例3-6根据标准公差数据表(见表3-1)和轴的基本偏差数值表(见表3-2),确定?50n7的极限偏差。解:例3-7确定?25H7/f6及?25F7/h6配合中孔与轴的极限偏差。解:第五节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一、配合制1.基孔制2.基轴制图3-18基孔制配合第五节极
36、限与配合国家标准例3-8试用查表法确定?30H7/p6和?30P7/h6孔和轴的基本偏差,计算孔、轴的极限偏差及两种配合的最大过盈Ymax和最小过盈Ymin,并画出公差带图。解:(1)孔和轴的标准公差(2)孔和轴的基本偏差(3)计算孔和轴的另一个极限偏差(4)求最大过盈Ymax和最小过盈Ymin(5)画出公差带图第五节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图3-20例题3-8的公差带图第五节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二、国标推荐选用的孔、轴公差带与配合1.公称尺寸至500mm的孔公差带图3-21公称尺寸至500mm的孔公差带2.公称尺寸大于5003150mm的孔公差带第五节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图3-22公称尺寸大于5003
37、150mm的孔公差带3.公称尺寸至500mm的轴公差带第五节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图3-23公称尺寸至500mm的轴公差带4.公称尺寸大于5003150mm的轴公差带第五节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图3-24公称尺寸大于5003150mm的轴公差带5.基孔制优先配合与常用配合第五节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表3-4基孔制优先配合与常用配合标注的配合为优先配合。第五节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6.基轴制优先配合与常用配合表3-5基轴制优先配合与常用配合第五节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表3-5基轴制优先配合与常用配合三、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1.一般公差的概念及应用2.一般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及标注方法第五节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表3-6 线
38、性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摘自GB/T 18042000)(单位:mm)表3-7倒圆半径和倒角高度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摘自GB/T 18042000)(单位:mm)例3-9按GB/T 1804m查出齿轮轴长度尺寸135mm、键槽长度16mm和齿轮轴倒角尺寸C2的极限偏差数值。解:第五节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1)查表3-6,齿轮轴长度尺寸135mm的极限偏差数值为0.5mm。2)查表3-6,键槽长度16mm的极限偏差数值为0.2mm。3)查表3-7,齿轮轴倒角尺寸C2的极限偏差数值为0.2mm。第六节选用极限与配合一、选择配合制1.优先选择基孔制2.与标准件配合时依标准件而定图3-25与滚动轴承配合的基
39、准制的选择第六节选用极限与配合3.应选用基轴制的情况1)当在机械制造中采用具有一定公差等级的冷拉钢材,其外径不经切削加工即能满足使用要求,此时就应选择基轴制。2)由于结构上的特点,宜采用基轴制。图3-26基准制选择第六节选用极限与配合4.允许采用任一孔、轴公差带组成的非配合制配合的情况图3-27非配合制配合应用二、选择公差等级1.类比法第六节选用极限与配合(1)各个标准公差等级的应用范围(2)选择公差等级时应考虑的问题1)工艺等价性。2)配合性质。3)相互配合零件精度的一致性。4)考虑各种加工方法可能达到的公差等级以及加工成本。2.计算法3.试验法三、选择配合1.类比法第六节选用极限与配合(1
40、)配合件的工作情况与使用要求考虑配合件间有无相对运动、定心精度高低、配合件受力情况、装配情况等(见表3-8)。表3-8配合类别选择表(2)各类配合的特性和应用间隙配合有AH(ah)共11种,其特点是利用间隙储存润滑油及补偿温度变形、安装误差、弹性变形等所引起的误差。第六节选用极限与配合(3)配合件的生产情况按大批量生产时,加工后所得的尺寸通常呈正态分布。2.计算法3.试验法例3-10某孔与轴配合的公称尺寸为?55mm,要求间隙在0.030.08mm之间,试确定孔和轴的公差等级和配合种类。解:1)选择基准制:因为没有特殊要求,所以选用基孔制配合,基孔制配合EI=0第六节选用极限与配合2)选择孔、
41、轴公差等级:因为Tf=Th+Ts=,根据使用要求,配合公差为3)确定孔、轴公差带代号:因为是基孔制配合,且孔的标准公差为IT7,所以孔的公差带为?55H7。4)验证结果图3-28例3-10的公差带图第七节使用游标卡尺测量零件一、认识游标卡尺表3-9常用游标卡尺第七节使用游标卡尺测量零件1.游标卡尺的结构2.游标卡尺的刻线原理3.游标量具的读数方法(1)先读整数部分游标零刻线是读数的基准。(2)再读小数部分判断游标零刻线右边是哪一根游标刻线与尺身刻线重合,将该线的序号乘游标分度值之后,所得的积即为读数的小数部分。(3)求和将读数的整数部分与读出的小数部分相加即为所求的读数。第七节使用游标卡尺测量
42、零件图3-290.1mm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示例4.使用游标卡尺的注意事项(1)使用前注意事项1)先把游标卡尺量爪和被测零件表面擦干净。2)检查各部件的作用,如尺框和微动装置移动是否灵活,制动螺钉能否起作用。第七节使用游标卡尺测量零件3)校对零位,使卡尺两量爪紧密贴合,应无明显的光隙,尺身零线与游标尺零线应对齐。(2)使用时的注意事项1)测量时的温度应在允许范围内。2)使用卡尺测量外径时,应先使卡尺两量爪间距略大于被测工件的尺寸,再使量爪逐渐靠近被测工件表面,保持适当的测量力,并使尺身与测量工件表面垂直或相切,找出最小尺寸。第七节使用游标卡尺测量零件3)测量内径时,应先使卡尺两量爪间距略小于被测
43、工件的尺寸,再使量爪接触被测孔表面,保持适当的测量力,并使尺身与测量工件表面垂直或相切,并找出最大尺寸。4)用游标卡尺测量深度尺寸时,卡尺的深度尺应垂直于被测部位,不要前后、左右倾斜,深度尺的削角边靠近槽壁,卡尺端面与被测零件的顶面贴合,测深尺与被测底面接触。第七节使用游标卡尺测量零件图3-30游标卡尺量爪错误的测量位置5)测量时量爪的位置避免出现图3-31所示的错误。6)读数时,卡尺应尽量朝着亮光的方向,视线目光应垂直尺面,与标尺刻线方向一致,以免造成视差。(3)使用后注意事项5.游标卡尺的维护与保养第七节使用游标卡尺测量零件1)不得用游标卡尺测量运动着的被测件。2)不得用游标卡尺测量表面粗
44、糙的被测件。3)不得将游标卡尺当作工具使用。4)不得将游标卡尺的游框用制动螺钉紧固后当作卡规使用。5)使用过程中要轻拿轻放,不要与锤子、扳手等工具放在一起,以防受压和磕碰造成的损伤。6)使用完毕应用干净棉丝擦净,装入盒内固定位置后放在干燥、无腐蚀物质、无振动和无强磁力的地方保管。第七节使用游标卡尺测量零件7)不得用砂纸等硬物擦卡尺的任何部位,非专业修理量具人员不得进行拆卸和调修。8)按使用合格证的要求进行周期检定。二、游标卡尺的读数练习三、实训使用游标卡尺检测零件1.实训目的1)认识测量中常用术语和基本概念。2)正确使用游标卡尺。3)认识测量误差。2.检具与零件第七节使用游标卡尺测量零件1)检
45、具:游标卡尺,测量范围0125mm,分度值0.02mm。2)零件:轴套类零件每组各2件(包括内径、外径和深度尺寸的测量)。3.注意事项1)使用前须校对零位。2)测量力约为零。3)在正前方读数,以减少视差。4)减少阿贝误差的影响。5)使用微调装置进行测量。4.开始检测第七节使用游标卡尺测量零件1)步骤1:使用前,将游标卡尺和轴套擦干净,并拉动游标,检查游标沿尺身滑动是否灵活、平稳。2)步骤2:校准零位。3)步骤3:测量时,先使量爪张开尺寸略大于被测外径或略小于被测内径,再慢慢推动游标,使两量爪轻轻地与被测表面接触,然后轻轻晃动游标卡尺,使其接触良好,并保持尺身与轴的测量表面垂直,读出尺寸数值。5
46、.评定结果6.填写实训报告第八节使用千分尺测量零件一、认识千分尺1.千分尺的结构1)结构设计符合阿贝原则。2)丝杆螺距作为测量的基准量,丝杆和螺母的配合精密,配合间隙可调整。3)固定套管和微分筒作为示数装置,用刻度线进行读数。4)有保证一定测力的棘轮棘爪机构。第八节使用千分尺测量零件图3-31千分尺的内外结构第八节使用千分尺测量零件2.千分尺的读数原理3.千分尺的读数方法1)测量前,应对好零位。2)测量时利用测力装置使两量面与被测工件接触。图3-32千分尺的读数示例3)从固定套管上露出的刻线读出被测工件毫米整数和半第八节使用千分尺测量零件毫米数,再从微分筒上由固定套管纵刻线所对准的刻线读出被测
47、工件的小数部分(百分之几毫米)。4.千分尺的使用注意事项1)使用前必须用校准杆校准“零”位。2)不能测量超出测量范围的被测尺寸。3)手应握在隔热垫处,计量器具与被测件必须等温,以减少温度对测量精度的影响。4)要注意减少测量力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当测量面与被件表面将要接触时,就必须使用测量力装置。5)测量读数时要特别注意半毫米刻度的读取,可估计读数到0.001mm。第八节使用千分尺测量零件5.千分尺的维护与保养1)不得用千分尺测量运动着的被测件。2)不得用千分尺测量表面粗糙的被测件。3)不得将千分尺当作工具使用。4)不得将千分尺的测量杆用制动螺钉紧固后当作卡规使用。5)使用过程中要轻拿轻放,不要与
48、锤子、扳手等工具放在一起,以防受压和磕碰造成的损伤。6)使用完毕应用干净棉丝擦净测砧和微分筒,避免切屑粉末、灰尘影响。第八节使用千分尺测量零件7)将测砧与测微螺杆分开,避免时间长而生锈,再装入保管盒内放在干燥、无腐蚀物质、无振动和无强磁力的地方保管。8)非专业修理量具人员不得对千分尺进行拆卸和调修。9)按使用合格证的要求进行周期检定。二、千分尺的读数练习三、实训使用千分尺测量零件(测量轴的实际偏差)1.实训目的1)认识测量中常用术语和基本概念。2)正确使用千分尺。3)认识测量误差。第八节使用千分尺测量零件2.检具及零件1)检具:外径千分尺,测量范围2550mm,分度值0.01mm。2)零件:轴
49、零件(轴的公称尺寸大于25mm)每组各两件。3.注意事项1)使用前应把千分尺擦干净,检查千分尺的测杆是否有磨损。2)测量前须校准零位。3)测量时,零件必须在千分尺的测量面中心测量。4)测量要使用棘轮装置。第八节使用千分尺测量零件5)测量零件时,零件上不能有异物,并保持在常温下测量。6)读数时,注意半毫米的读数值。7)使用后要放在包装盒内保管。4.开始检测1)步骤1:根据零件尺寸选择合适的外径千分尺(由于本次测量轴的公称尺寸大于25mm,因此采用2550mm的外径千分尺测量)2)步骤2:使用前,将外径千分尺和轴擦干净,然后转动微分筒,检查其是否灵活、平稳。3)步骤3:校准零位。第八节使用千分尺测
50、量零件4)步骤4:测量时,测量时用力要均匀,先转动微分筒,使测微螺杆端面逐渐接近工件被测表面,再轻轻转动棘轮,直到棘轮打滑并发出“嗒嗒”声,以响三声为旋转限度,表明两测量端面与工件刚好贴合,然后旋紧锁紧装置(防止移动千分尺时螺杆转动),零件保持掉不下来的状态时即可读出测量值。5.评定检测结果6.填写实训报告思考与练习B1.eps思考与练习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在横线上)1.以加工形成的结果区分孔和轴:在切削过程中尺寸由大变小的为,尺寸由小变大的为。2.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界限分别是和。3.零件的尺寸合格时,其提取组成要素的局部尺寸应在和之间。4.孔的上极限偏差用表示,孔的下极限偏差用表示;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