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六国论六国论一二三疏通文意,明白作者的观点和论据。疏通文意,明白作者的观点和论据。学习目标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的含义,总结通假字、词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的含义,总结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了解作者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为文意图,了解作者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为文意图,体察作者的爱国之情。体察作者的爱国之情。宋朝建国以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五代军人乱政,采用中央宋朝建国以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五代军人乱政,采用中央专制集权政策,军权、财权、人权均归中央,将帅不得专兵,甚专制集权政策,军权、财权、人权均归中央,将帅不得专兵,甚至外出作战也必须按皇帝颁
2、发的阵图行事;将官经常轮换,将不至外出作战也必须按皇帝颁发的阵图行事;将官经常轮换,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军队没有凝聚力。这样的措施虽然杜绝了军阀识兵,兵不识将,军队没有凝聚力。这样的措施虽然杜绝了军阀拥兵作乱的现象,但是也造成了军事上的衰颓。自宋朝开国到苏拥兵作乱的现象,但是也造成了军事上的衰颓。自宋朝开国到苏洵去世,宋军和辽军、西夏军大小洵去世,宋军和辽军、西夏军大小6060余战,败多胜少。军事上的余战,败多胜少。军事上的无作为,带来政治、外交上的软弱,只能靠割地赔款以求和平。无作为,带来政治、外交上的软弱,只能靠割地赔款以求和平。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此文的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此
3、文的。历史背景 论,是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是散文的一种,以论证为主,其特点是善于说理。分为两种:(1)政论: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时政的见解和主张。(2)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统治者提供治国借鉴。本文属于史论文。“六国论”是一个省略式短语,实际上应是“六国破灭之论”。文体知识朗读的意义:一是深化对文章的理解。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只有反复诵读,才能找到句子表达的重点,弄清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感受到句子描绘的情境,领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情感。久之,便耳熟能详,目闭可诵,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历其境的艺术感受,不知不觉间就和作者心意相通了。二是增强语感,提高表达能力。
4、文本给我们的不仅是文字及其读音,它还负载着巨大的感情容量。这些需要通过课文的情境领会到,然后通过声音将他们表达出来,从而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六国论六国论六国论六国论的朗读指导六国论六国论1.重音。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第1句重音在“有限有限”上,第2句重音在“无厌无厌”上。二者对比,突出秦的贪婪和突出秦的贪婪和六国以地事秦的错误性六国以地事秦的错误性。2.停连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前两句前两句之间应该紧连,以表示六国割地之频繁;之间应该紧连,以表示六国割地之频繁;“然后”之前应该有一个较长的停顿,以表示后世子孙割地之后的坦然子孙割地之后的
5、坦然。3.语气 语气主要是指声音的高低变化。(1)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2)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第(1)句声音应逐渐升高渐升高上扬上扬,读出祖先创业的艰辛,与对先祖父的钦佩之情读出祖先创业的艰辛,与对先祖父的钦佩之情。第第(2 2)句声音句声音应应逐渐逐渐低沉低沉下降下降,读出对子孙割城的不屑之情,和对其苟且偷安行为,读出对子孙割城的不屑之情,和对其苟且偷安行为的讽刺。的讽刺。4.节奏 节奏主要是指快慢的变化。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前前4 4个分句是个分句是对六国错误做法的一种反面假
6、设对六国错误做法的一种反面假设,节奏要逐渐加快,表现,节奏要逐渐加快,表现作者对六国作者对六国命运的一种美好希冀命运的一种美好希冀。后后4 4句句声音应逐渐声音应逐渐放低放缓放低放缓,表现作者对六国有良策而不用以致,表现作者对六国有良策而不用以致灭亡的惋惜之情灭亡的惋惜之情。六国论六国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ll)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sngsng),率,率(shuishui)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者丧,盖失强援,不
7、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六国论六国论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yy),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juju)先祖父,暴先祖父,暴(pp)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jiji)。今日割五城,。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
8、至矣。然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m)繁,侵之愈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此言得之。六国论六国论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yy)嬴而不助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
9、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者再,李牧连却之。洎(jj)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didi)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客不行,良将犹在,则
10、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未易量。六国论六国论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xuxu)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
11、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六国论 六国论六国论一二三疏通文意,明白作者的观点和论据。疏通文意,明白作者的观点和论据。学习目标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的含义,总结通假字、词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的含义,总结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了解作者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为文意图,了解作者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为文意图,体察作者的爱国之情。体察作者的爱国之情。六国破灭,非六国破灭,非兵兵(武器)(武器)不利,战不善,弊在不利,战不善,弊在赂赂秦秦(这里指向秦割地求和)(这里指向秦割地求和)。赂秦而力亏,破灭之。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道(原因)
12、(原因)也。也。或或(有人)(有人)曰:六国曰:六国互丧互丧(相继灭亡)(相继灭亡),率率(全都,一概)(全都,一概)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盖(承接上文,表原因,有(承接上文,表原因,有“因为因为”的意思)的意思)失强援,失强援,不能独不能独完完(保全)保全)。故曰:弊在赂秦也。故曰:弊在赂秦也。六国论 秦秦以以(用)(用)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其实(它实际上)(它实际上)百倍;百倍;诸侯之所诸侯之所亡亡(丢失)(丢失),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与战败而亡者,其
13、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患(忧患)(忧患),固不在战矣。,固不在战矣。六国论 思思厥厥(相当于(相当于“其其”)先先(对死去的长辈的敬称)(对死去的长辈的敬称)祖父祖父(泛指祖辈、父辈)(泛指祖辈、父辈),暴暴(同(同“曝曝”,暴露,意,暴露,意为为“冒着冒着”)霜露,斩荆棘,霜露,斩荆棘,以以(才)(才)有尺寸之地。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举(拿)(拿)(省略(省略“之之”)以予人,)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
14、矣。六国论 然则然则(既然这样,那么既然这样,那么)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欲无厌厌(满足满足),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胜负已判判(决定,确定)(决定,确定)矣。至于矣。至于颠覆颠覆(灭亡灭亡),理固理固宜然宜然(按道理本来就应该这样按道理本来就应该这样)。古人云:。古人云:“以地以地事事(侍奉)(侍奉)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此言得之得之(这句话说对了)(这句话说对了)。六国论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迁灭(灭亡)(灭亡),何哉?,何哉?与与(亲附、亲近
15、亲附、亲近)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免矣。燕赵之君,始始(起初)(起初)有有远略远略(长远的谋略)(长远的谋略),能守其土,能守其土,义义(坚持正义)(坚持正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始(才才)速速(招招致致)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再(两次两次),李牧连,李牧连却却(使使退却,打退退却,打退)之。之。洎洎(及,等及,等到到)牧牧以以(因为)(因为)谗诛(被动句),邯郸为郡,惜其用谗
16、诛(被动句),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武而不终也。六国论且燕赵处秦革灭且燕赵处秦革灭殆殆(将要,几乎将要,几乎)尽之际,可谓尽之际,可谓智力智力(智谋智谋和力量和力量)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向使(假如假如)三国各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不行(不去行刺)(不去行刺),良将,良将犹在,则胜负之犹在,则胜负之数数(天数、命运)(天数、命运),存亡之理,存亡之理,当当(倘若,倘若,如果如果)与秦相与秦相较较(较量)(较量),或未易量。,或未易量。六国论六国论谢谢大家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