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高尔基p 我心里一直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我心里一直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阿根廷阿根廷)博尔赫斯关于天赐的诗博尔赫斯关于天赐的诗p 在人类使用的各种工具中,最令人惊叹的无疑是书籍。其他工具都是在人类使用的各种工具中,最令人惊叹的无疑是书籍。其他工具都是人体的延伸。显微镜、望远镜是眼睛的延伸;电话是嗓音的延伸;我人体的延伸。显微镜、望远镜是眼睛的延伸;电话是嗓音的延伸;我们又有犁和剑,它们是手臂的延伸。但书籍是另一回事:书籍是记忆们又有犁和剑,它们是手臂的延伸。但书籍是另一回事:书籍是记忆和想象的延伸。和想象的延伸
2、。博尔赫斯博尔赫斯读书:目的和前提读书:目的和前提 1.1.了解作者了解作者 赫尔曼赫尔曼黑塞黑塞 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18771877年年7 7月月2 2日出生在德国,日出生在德国,德国德国作家、诗人。作家、诗人。19191919年迁居瑞士,年迁居瑞士,19231923年年4646岁入瑞士岁入瑞士籍。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籍。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1946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奖。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1962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85岁。
3、岁。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为题材,表现对过去时代的留恋,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为题材,表现对过去时代的留恋,也反映了同时期人们的一些绝望心情。主要作品有彼也反映了同时期人们的一些绝望心情。主要作品有彼得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等。等。一、知人论世一、知人论世2.2.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19121912年黑塞定居瑞士后不久,年黑塞定居瑞士后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便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便爆发了。了。战争无疑是毁灭人性的。这使得黑塞深深地陷入了战争无疑是毁灭人性的。这使得黑塞深深地陷入了对人性的思对人性的思考和探讨考和探讨中,他试图从中,他试图从教育和修养教育和修养两个方面来
4、探索两个方面来探索如何如何提高修提高修养,达到心灵和个性的自我完善,因此他写下了一系列养,达到心灵和个性的自我完善,因此他写下了一系列探讨人探讨人性的作品性的作品,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杰作。,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杰作。3.3.文体知识文体知识随笔随笔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随笔是散文的一种。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结构
5、自由而不失严谨失严谨,因此,富有,因此,富有“理趣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是它们的突出特色。随笔的形式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感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以观景抒感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随笔也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随笔也不受字数的不受字数的限制,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二、文本研读二、文本研读1.1.梳理文本思路梳理文本思路读书:目的和前提读书:目的和前提部分
6、部分段落段落概括内容概括内容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三部分二、文本研读二、文本研读1.1.梳理文本思路梳理文本思路读书:目的和前提读书:目的和前提部分部分段落段落概括内容概括内容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第1-2段 读书的目的:获得真正的修养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第3-7段读书的前提:以个人的阅读兴趣为前提,同时还必须要以个性或人格作为前提第三部分第三部分第8段针对现实,提出读书建议2.研读课文第一部分:(1)作者认为什么是“真正的修养”?它的目的是什么?“真正的修养”即“精神和心灵完善”。修养的目的是“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2)黑塞认为获得“
7、真正的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什么?为什么?研读世界文学。因为我们可以通过熟悉和掌握各国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获得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和理想的财富。且这种获得的不是僵死的知识,而是有鲜活意识和理解的,使我们与整个人类建立起联系,使我们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3.研读第二部分:(1)黑塞倡导什么样的读书观?为什么提出获得教养必须以个性或人格的追求为前提?读书观:爱和生命的阅读,敬重知识,心的教养,读书者以个性或人格的追求为前提。原因:现实状况不容乐观。生活中存在着许多诱惑,存在着轻视读书的现象,而即使是热爱学习的人,对读书的作用也会有误解。一些人对阅读杰作不愿意花力
8、气,下功夫。以个性或人格的追求为前提获得教养是解决现实状况的一条有效途径。读书人自己必须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的追求。如果人没有人格,没有个性,那么他的阅读也未必能获得教养。作者的这一见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2)请根据文本内容梳理一下作者不同阶段的阅读经历和感受,以及读书启示。人人物物阅读经历阅读经历感受感受启示启示 黑黑 塞塞 读读书书选选择择 鲁滨逊漂流记一千零一夜灰色的大海里也可以捞到珍珠。巴尔扎克的作品读前:期待读后:大失所望、厌烦再读:重新发现老子论语道德经等中国经典著作和中国抒情诗及通俗小说满足、惊异、心驰神往 在图书的海洋中,只要我们去寻找,就一定会发现我们钟
9、爱的作品或能吸引我们的内容。面对巨大的“藏书室”,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阅读。阅读中会有很多意外的发现,这些发现会不断开拓我们的阅读视野,引领我们渐渐痴迷读书。4.研读第三部分:(1)作者对读书提出了怎样的建议?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基础阅读)开始阅读。要提高阅读的层次,读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养,要读杰作。要认真阅读杰作,花力气、下功夫。不愿意花力气、下功夫,是因为没能正确认识读书的目的,没有认识到自我修养的追求,也不会发现杰作的价值。(2)你怎样理解“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为生活的竞争对手”这句话?如
10、果读书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只获得了僵死的知识,没有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那么就不能接近真正的生活,反而与读书的目的背道而驰,成了死读书读死书,这样的读书是有害的,例如孔乙己、范进等。(3)最后一句“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现杰作的真正价值”有什么样的深刻含义?这句话阐述的是阅读的态度。阅读杰作,特别是读那些有久远影响、有世界声誉的杰作,要有崇敬之心、庄重之感。如果没有一种敬重之心,是难以体会杰作的伟大的。读书:目的和前提一、(1.2)读书的目的二、(37)读书的前提三、(8)针对现实
11、,提出读书建议:阅读杰作段1:什么是“真正的修养”段2:获得途径之一 研读世界文学段3:认识自己,凭爱好读书段4:读书前提:个体的个性或 人格追求段57:自己读书经历为例证明获得真正的修养个体的个性或人格追求主旨归纳主旨归纳 文章文章阐述阐述了读书目的和前提,了读书目的和前提,赞美赞美了读书的作了读书的作用,用,劝说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本文作者提倡读书要本文作者提倡读书要“重复阅读重复阅读”,可以说是主张,可以说是主张“精精”读,而也有人强调读,而也有人强调开卷有益,也就是所谓的开卷有益,也就
12、是所谓的“博博”读,二者是否矛盾?读,二者是否矛盾?(观点一)读书求知要求既要“精”又要“博”。如果没有“精”的质疑精神,读得再多,也只能是“仓库型的学生”。学习需要“博”,“开卷”是好事,但是如果不加选择,则未必有益。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博览群书,又要有所侧重,对一些与我们的学习、生活有益的书籍作深入研究。(观点二)作者所主张的“精”读,是指对待经典的作品而言,这样的作品往往历久弥新。但经典是需要筛选的,书海茫茫,不是每一本书都适合自己的品位和个性需求,只有读过了才能明确它的价值,才能确定它是否对自己修养的提升有所裨益。所以,“博”读还是很重要的。三、质疑思辨三、质疑思辨1.1.读书
13、:目的和前提的写作特点读书:目的和前提的写作特点。(1 1)构思精巧,条理清晰。)构思精巧,条理清晰。作者从真正的修养谈起,指出研读世界文学是获得真正的教养作者从真正的修养谈起,指出研读世界文学是获得真正的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进而以自身的阅读经历为例,论述应以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进而以自身的阅读经历为例,论述应以个性或人格为前提进行获得教养的阅读,最后针对当今出现的个性或人格为前提进行获得教养的阅读,最后针对当今出现的轻视阅读的现象,提出阅读杰作的建议。论述层层推进,脉络轻视阅读的现象,提出阅读杰作的建议。论述层层推进,脉络清晰。清晰。(2 2)方法灵活,论证有力。)方法灵活,论证有力。举
14、例论证。举例论证。文中,作者以自身的阅读经历为例,将论述的道文中,作者以自身的阅读经历为例,将论述的道理寓于故事之中,形象易懂。理寓于故事之中,形象易懂。四、写法赏析四、写法赏析对比论证。对比论证。文章多处运用对比论证。如文章多处运用对比论证。如第二段中的第二段中的“读书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散心消遣,倒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倒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是正好相反”作者连续使用两次作者连续使用两次“不是要不是要是是”来论来论述读书的作用,增强了语言的
15、严密性和说服力。述读书的作用,增强了语言的严密性和说服力。比喻论证。比喻论证。如第一段中的如第一段中的“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同时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又从不停歇,永远既是完成同时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又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与宇宙共振,于永恒中生存都在半道上,与宇宙共振,于永恒中生存”,以以“体育体育”为喻,为喻,把抽象的道理阐释得很具体,指出真正的修养的形式是把抽象的道理阐释得很具体,指出真正的修养的形式是“永远都永远都在半道上在半道上”,即获得修养是一个不断完善自我的动态过程,而不,即获得修养是一个不断完善自我的动态过程,而不是一个短
16、暂的功利性行为。是一个短暂的功利性行为。(3 3)谈话方式亲切自然,语言富有哲理。)谈话方式亲切自然,语言富有哲理。随笔抒写的是作者对生活的某种感受,捕捉的是那种瞬间的随笔抒写的是作者对生活的某种感受,捕捉的是那种瞬间的思想火花,抓拍的是那些一闪而过的场景。作者真实地表现自己思想火花,抓拍的是那些一闪而过的场景。作者真实地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花费大量的笔墨,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娓娓道的所思所想,花费大量的笔墨,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娓娓道来,强调读书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来,强调读书需要注意的问题,如“在它数以千计的卷帙里面,在它数以千计的卷帙里面,绝大多数我一点不感兴趣,也永远不会再感兴趣。可
17、是就在这故绝大多数我一点不感兴趣,也永远不会再感兴趣。可是就在这故书堆中,渐渐地,我也发现了另一类东西书堆中,渐渐地,我也发现了另一类东西”。语言亲切自然、富语言亲切自然、富有哲理。有哲理。黑塞的中国情结黑塞的中国情结黑塞的藏书室里,有一个专门存放中国书籍的角落。黑塞的藏书室里,有一个专门存放中国书籍的角落。我曾经在一本书里见过黑塞藏书室的照片,满墙到顶的书架,书我曾经在一本书里见过黑塞藏书室的照片,满墙到顶的书架,书籍竖立,光线柔和,书房连着餐厅,连着窗外的风景。籍竖立,光线柔和,书房连着餐厅,连着窗外的风景。在另一张书房在另一张书房“中国角中国角”的特写照片中,我仔细欣赏着黑塞的中的特写照
18、片中,我仔细欣赏着黑塞的中国藏书国藏书整整一架德译中国书,按书脊上的拼音,能看出有整整一架德译中国书,按书脊上的拼音,能看出有道道德经德经论语论语礼记礼记庄子庄子等等。最令我惊讶的是,其中居等等。最令我惊讶的是,其中居然有一本然有一本碧岩录碧岩录此书乃宋代著名禅僧圆悟克勤所著,素有此书乃宋代著名禅僧圆悟克勤所著,素有“禅门第一书禅门第一书”之称,可见书的主人对中国文化涉猎之广、浸淫之之称,可见书的主人对中国文化涉猎之广、浸淫之深。深。五:作者延读五:作者延读“我踱至书库的一角,这儿站立着许多中国人我踱至书库的一角,这儿站立着许多中国人一个雅致、宁一个雅致、宁静和愉快的角落。这些古老的书本里,写
19、着那么多优秀又非常奇特静和愉快的角落。这些古老的书本里,写着那么多优秀又非常奇特的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在可怕的战争年代里,我曾多少次在这里的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在可怕的战争年代里,我曾多少次在这里寻得藉以自慰、使我振作的思想啊!寻得藉以自慰、使我振作的思想啊!”在在19211921年发表的我观中国年发表的我观中国一文中,黑塞曾这样描述。一文中,黑塞曾这样描述。从从2727岁起,黑塞就追踪和评论几乎一切可以搜集到的、欧洲人不岁起,黑塞就追踪和评论几乎一切可以搜集到的、欧洲人不熟悉的东方图书的译著。他一生研究中国文化达熟悉的东方图书的译著。他一生研究中国文化达6060年之久,读了近年之久,读了近1
20、60160本中国书籍本中国书籍上至深奥晦涩的宗教、哲学经典,下到怡情悦上至深奥晦涩的宗教、哲学经典,下到怡情悦性的诗歌小说、神话传说。他还写过性的诗歌小说、神话传说。他还写过4040多篇关于中国书的文章。多篇关于中国书的文章。甚至可以说,黑塞所读的中国古籍,比大多数中国人还多。甚至可以说,黑塞所读的中国古籍,比大多数中国人还多。18771877年,黑塞出生于德国许瓦本地区小城卡尔夫一个虔诚的传教年,黑塞出生于德国许瓦本地区小城卡尔夫一个虔诚的传教士家庭,其父亲及外祖父均在印度传教多年,母亲也出生于印度士家庭,其父亲及外祖父均在印度传教多年,母亲也出生于印度因自幼耳濡目染,黑塞对古老绚烂的东方文
21、明充满向往。因自幼耳濡目染,黑塞对古老绚烂的东方文明充满向往。1313岁时,黑塞就立志成为一位诗人。诗人的宿命,乃身心漂泊,岁时,黑塞就立志成为一位诗人。诗人的宿命,乃身心漂泊,从成年开始,黑塞就在欧洲游历。从成年开始,黑塞就在欧洲游历。19111911年,年,3434岁的黑塞与一位画家岁的黑塞与一位画家结伴,启程赴印度,寻觅遥远心灵的故乡结伴,启程赴印度,寻觅遥远心灵的故乡这年的这年的9 9月至月至1212月,月,他游历了印度、锡兰、新加坡和苏门答腊等地,由于当时中国正爆他游历了印度、锡兰、新加坡和苏门答腊等地,由于当时中国正爆发辛亥革命,他未能进入中国发辛亥革命,他未能进入中国此次远行,黑
22、塞对印度人没有留此次远行,黑塞对印度人没有留下什么印象,令他感到强大而富有朝气的倒是中国人。下什么印象,令他感到强大而富有朝气的倒是中国人。回到欧洲以后,他便全身心地投入对中国文化的探索。回到欧洲以后,他便全身心地投入对中国文化的探索。其实,早在其实,早在19071907年,黑塞的父亲约翰年,黑塞的父亲约翰黑塞便把老子介绍给了他。黑塞便把老子介绍给了他。同年,黑塞还得到德译中国诗集中国牧笛,他如获至宝,读后同年,黑塞还得到德译中国诗集中国牧笛,他如获至宝,读后感叹不已:感叹不已:“读着这些优美的诗篇,我们仿佛徜徉在异域盛开读着这些优美的诗篇,我们仿佛徜徉在异域盛开的莲花丛中,感受到一种与古希腊
23、、古罗马相媲美的古老文明的馨的莲花丛中,感受到一种与古希腊、古罗马相媲美的古老文明的馨香。香。”19121912年,黑塞离开德国,定居瑞士。两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年,黑塞离开德国,定居瑞士。两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火纷飞,在迷惘与苦闷中,黑塞开始离开曾一度迷恋的印度发,战火纷飞,在迷惘与苦闷中,黑塞开始离开曾一度迷恋的印度哲学,离开它的忍受和认命思想,转向中国哲学。哲学,离开它的忍受和认命思想,转向中国哲学。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黑塞认为只有中国的圣贤能够拯救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黑塞认为只有中国的圣贤能够拯救欧洲的灵魂,他把传播中国思想,特别是道家思想,视为自己的重要使的灵魂,他
24、把传播中国思想,特别是道家思想,视为自己的重要使命命在给友人罗曼在给友人罗曼罗兰的信中,黑塞写道:罗兰的信中,黑塞写道:“老子多年来带给老子多年来带给我极大的智慧和安慰,我极大的智慧和安慰,道道这个字对我意味着全部的生活真谛。这个字对我意味着全部的生活真谛。”对于庄子,黑塞也推崇至极,他认为整个西方文化史上还没有一部对于庄子,黑塞也推崇至极,他认为整个西方文化史上还没有一部能与庄子相媲美的著作。能与庄子相媲美的著作。接触老庄哲学后,黑塞对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开始沉潜于内心之接触老庄哲学后,黑塞对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开始沉潜于内心之路路在内心流亡中,道家学说中在内心流亡中,道家学说中“矛盾的两极相互
25、依存、互为前矛盾的两极相互依存、互为前提,既对立又相融提,既对立又相融”的思想,对黑塞影响极大。的思想,对黑塞影响极大。黑塞小说的最大特点就是道家的对立统一思想。他所有小说的主黑塞小说的最大特点就是道家的对立统一思想。他所有小说的主人公,几乎都面临着生活的两极分裂人公,几乎都面临着生活的两极分裂而这种分裂,有时体现在而这种分裂,有时体现在一篇小说的两个人身上,有时又聚焦于一人之身一篇小说的两个人身上,有时又聚焦于一人之身人们往往在道人们往往在道德与人性、理智与感情、禁欲与纵欲、社会与个人、约束与自由间德与人性、理智与感情、禁欲与纵欲、社会与个人、约束与自由间徘徊,为寻找内心最终的和谐统一而苦苦
26、探求。徘徊,为寻找内心最终的和谐统一而苦苦探求。晚年黑塞对中国的兴趣,逐渐从老庄哲学转向儒家学说、佛教禅晚年黑塞对中国的兴趣,逐渐从老庄哲学转向儒家学说、佛教禅宗宗就在作家生命之灯即将熄灭时,他的思想仍停留在东方,仍就在作家生命之灯即将熄灭时,他的思想仍停留在东方,仍徜徉在遥远的中国,他仍在研读易经。徜徉在遥远的中国,他仍在研读易经。19591959年,年,8282岁的黑塞还岁的黑塞还写下了寓意深刻的中国式传奇写下了寓意深刻的中国式传奇孟夏的故事,三年后,黑塞孟夏的故事,三年后,黑塞离开人世。离开人世。在整个德语文学界,黑塞对中国文化的迷恋与理解,远远超过其在整个德语文学界,黑塞对中国文化的迷恋与理解,远远超过其他德语大作家,如歌德、席勒、卡夫卡、里尔克等等,在整个欧美他德语大作家,如歌德、席勒、卡夫卡、里尔克等等,在整个欧美作家中也属罕见。作家中也属罕见。【点评点评】一个外国人能够如此热爱中国文化,研究中国一个外国人能够如此热爱中国文化,研究中国文化,无疑表明了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魅力和生命力。这文化,无疑表明了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魅力和生命力。这提醒我们不要妄自菲薄,要热爱自己祖国的文化,要增强提醒我们不要妄自菲薄,要热爱自己祖国的文化,要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心。我们的文化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