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鸿门宴鸿门宴司马迁司马迁【自主学习】1.字词注音 飨士族(xin)鲰生(zu)卮酒(zh )芷阳(zh)杯杓(sho )樊哙(kui )玉玦(ju)交戟(j )瞋目(chn )目眦尽裂(z )按剑而跽(j )参乘(shn)彘肩(zh)啖(dn )刀俎(z )旦日飨士卒 鲰生足以当项王乎 奉卮酒为寿因言曰然不自意若属皆且为所虏 戮力而攻秦籍吏民翼蔽沛公从百余骑(率领、带领)(用酒食款待宾客,这里是“犒劳”的意思)(浅陋无知的小人)(对待,比得上)(酒器)趁着(机会)(料想)(你们这些人)(合力)(造册登记)(遮护)2.字词解释2.字词解释其意常在沛公嗔目视项王樊哙覆其盾于地而听细说如今人方为刀俎
2、竖子不足与谋(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意图)(瞪大眼睛)(把翻转过来)(小人的谗言)(刀和砧板)3.通假释义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皆为龙虎,成五采距关,毋内诸侯张良出,要项伯(同“邀”,邀请)(同“背”,背叛)(同“早”,早些)(同“座”,座位)(同“彩”,彩色)(同“拒”,据守;同“纳”,接纳)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杀人如不能举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谢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乃令张良留谢 以举具以告事 常以身翼蔽沛公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樊哙侧其盾以撞 (动词,感谢)(动词,道歉)(动词,辞谢)(举起,抬起)(尽)(发
3、动,举行)(介词,把)(介词,用)(连词,表目的,来)(连词,表顺承)妇女无所幸 故幸来告良 不幸短命死矣 辞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大礼不辞小让 幸因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因人之力而敝之 因其固然 (动词,宠幸)(副词,幸亏,幸而)(形容词,幸运)(推辞,拒绝)(告别)(回避)(介词,趁着(机会)(连词,就,于是)(动词,依靠)(动词,顺着)欲与亚父 竖子不足与谋 失其所与,不知 吾与点也 胜 刑人如恐不胜 沛公不胜杯杓 予观夫巴陵胜状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与 (形容词,尽)(动词,承受 )(形容词,优美,美好)(超过,胜过)(动词,给)(介词,和
4、、跟、同)(动词,结交、同盟)(动词,赞成)古:的原因。今:连词,表结果。约为婚姻而听细说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秦时与臣游所以遣将守关者4.古今异义古: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今: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的解说。古:意外的变故。今:常用作副词,意思是“十分、极”。古:交往,交际。今:游玩,游览。5.词类活用沛公军霸上 素善留侯张良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吾得兄事之沛公欲王关中 范增数目项王 项伯杀人,臣活之常以身翼蔽沛公 项伯乃夜迟之沛公军 此其志不在小(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名词用作动词,驻军)(形容词用作动词,友善,交好)(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止)(名词作
5、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名词用作动词,称王)(名词用作动词,递眼色)(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命)(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名词作状语,连夜)6.特殊句式此天子气也 毋从俱死也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客何为者 亚父者,范增也若属皆且为所虏大王来何操具告以事贪于财务则与一生彘肩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孰与君少长军中无以为乐沛公军霸上(省略句,省略引进处所的介“于”)(判断句,“也”表判断)(省略句,省略介词宾语“其”)(判断句。为,表判断)(宾语前置句,即“为何”)(判断句,者,也,表判断)(被动句,“为所”表被动)(宾语前置句,即“操何”)(状语后置句,即“以事具告”)(状语后置句,即“于财务贪”
6、)(省略句,省略介词宾语“之”)(固定句式,没有的)(固定句式,和相比,哪一个)(固定句式,没有用来的)【自主探究】宴会上的情节总体可概括为三起三落,那么有哪三起三落呢?三起:范增“数目”“举玦”,一起;召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二起;樊哙闯帐,项羽“按剑而跽”,三起。三落:项王默然不应,一落;项伯翼蔽沛公,二落;项王款待,三落。1.请在表中标注人物的性格,尽量使用四字短语,并在文中划出文本依据。人物性格描写方法刘邦项羽张良范增项伯樊哙圆滑机变、能屈能伸、果决狠辣、善于纳谏刚愎自用、冲动鲁莽、优柔寡断忠心耿耿、机敏果断、善于劝谏老谋深算、张扬跋扈偏听偏信、立场不清勇猛无畏、粗中有细语言、神态描写语
7、言、动作、神态描写语言描写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语言、动作描写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2.范增和张良都是非常出色的谋士,为什么一个劝谏失败而另一个成功?原因何在?简单来说,与双方的人物性格有关系。范增年已老迈,为项羽亚父,处处以长辈自居,张扬跋扈,言辞间很不客气,因此,他的劝谏基本上都是直接粗暴的结论,有时候会令项羽难以接受。而项羽为人刚愎自用,久而久之就会对范增的耳提面命不满。而从另一阵营来看,张良计谋不输范增,且善于劝谏,讲究方式方法,刘邦也善于虚心纳谏,二者配合默契,所以才能相得益彰。【合作探究】项羽不杀刘邦仅仅是因为“为人不忍”吗?观点一:这是因为项羽存在比较严重的性格缺陷,一方面残暴倨傲
8、,逞匹夫 之勇;另一方面又优柔寡断,好沽名钓誉。观点二:这是因为项羽虽然勇冠三军,但是在政治上稍显稚嫩,先后被刘邦、樊哙的话所迷惑,于是放走刘邦。观点三:项羽不杀刘邦,一是不必,二是不能。一方面,刘邦已经示弱,并表示愿意让出占领的咸阳城,项羽气平,且项羽虽然兵力胜于刘邦较多,但两军相战必有损伤,因此“不必杀”;另一方面,项羽的大军是“联军”,如果杀了道义上占据优势的刘邦(怀王信约“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其他诸侯可能会有所不满,对自己的名声不利,因此“不能杀”。1.司马迁对鸿门宴的记载有没有“不合常理”的地方?项伯的做法令人匪夷所思。无论从亲疏远近还是立场站位,他都应该站在项羽一方,他的半夜报
9、信和立场转变令人不解。项羽的反应令人难以理解。项伯为刘邦说情,项羽竟不生疑?项庄拔剑起舞,项伯舍身救刘邦,项羽竟然无动于衷?刘邦等人遁走良久,项羽、范增居然都没有发觉?军帐外竟然没有守卫?2.如果史记中的描述与真实历史有出入,那么我们学习史书的意义是什么?参考:任何一部史书都是由人创作的,那么就必然带有作者自身的立场和一定的主观性。在史书创作中,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如三国志就明显带有扬刘抑曹的倾向。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否定史书存在的价值。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史料的相互参照来尽量还原历史原貌,但必须要明白,绝对的历史真实是不存在的;其次,我们在阅读史书的过程中也可以领略作者的文学才华和个性风格,如司马迁在史记中融人了自己非常鲜明的价值观,如“士为知己死”“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等,他把自己的热情与理想、痛苦与挣扎都融入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描述中,产生了巨大的震撼人心的力量。这样的历史著作不仅是了解历史的重要参考,而且具有流传千古的文学价值。【巩固练习】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之所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