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 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 必修 音乐鉴赏教学目标:1、聆听阳关三叠和扬州慢,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认识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2、初步掌握有关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基础知识。教学重点与难点:聆听阳关三叠和扬州慢,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认识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收集或整理古代艺术歌曲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电脑网络、图书馆、杂志等方式查阅音响和书本资料。2、相关教学用具:CD机、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
2、:课间播放歌曲菩萨蛮,引导学生发现歌词与目前流行歌曲之间的不同。二、听赏部分:(一)中国古代歌曲1、形式:诗词+曲调2、形成时间:原始社会3、作用:劳动人民用来表达情感的方式4、阶段:诗经,楚辞,绝律诗,词,曲等意义:为唐宋之后的曲艺、戏剧艺术奠定良好的基础。(二)阳关三叠赏析1、教师击鼓独唱阳关三叠2、创作背景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诗人送友人元二远赴安西都护府,从长安一带送到渭城客舍,到了最后分手之地,作这首七绝送别。诗意: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空气清新,旅舍和柳树更加青翠。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
3、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3、聆听并思考聆听并思考:何为三叠?每层含义又有怎样的变化?4、欣赏合唱阳关三叠,思考何为三叠?学生回答,教师补充三叠:将诗词诵三遍,或者唱三遍,用一个曲调做三次变化,达到情感层次上的递进、变化。与梅花三弄中的三弄是相同的意思5、拓展:配乐吟唱阳关三叠静夜思 a.注意汉字的咬字,平仄清晰(讲述古诗词平仄)b.速度不宜太快,配合诗词的主题和配乐感受诵读。(配乐吟唱的节奏如何与背景音乐契合)c.整体把握诗词的情感变化,前紧后松。(起承转合的情绪变化)(二)扬州慢教师提问:姜夔创作此诗的历史背景?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96)冬至日,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1、请学生朗诵诗词(感受其中意境)2、听赏扬州慢3、完成书本 174页:对歌曲的内容、音调、情绪、结构等内容做简要的评论三、教师演示楚辞越人歌四、课堂小结:a.了解中国古代音乐形式。b.欣赏阳关三叠和扬州慢,体验中国古代音乐中的诗词与曲调完美的契合。五、总结下课: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分析断句、重音以及情感变化,以诗配乐的形式形成音频作品。下节课一起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