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入微识水-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上传人(卖家):ZLPDX 文档编号:3545052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1.8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入微识水-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入微识水-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入微识水-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入微识水-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入微识水-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学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入微识水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微能力2.0认证-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目 录作业设计方案撰写:TFCF优秀获奖作品3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人教版“水”能告诉我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 组织方式自然单元 团重组单元课题信息序号课题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管”中窥水3.1 (第 48 页-第 49 页)2入微识水3.1 (第 50 页) ;3.2 (第 53 页-第 56 页) ;4.3 (第 80 页)3见微知水3.1 (第 50 页) ;3.3 (第 59 页-第 63 页)二、单元分析(一) 课标要求知道物质是由分子、

2、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某些变化或现象;认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也可以转变为离子;能说明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和联系;能根据原子的核电荷数判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认识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知道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能对元素进行简单分类;能识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查到该元素的名称、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认识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及其应用;初步形成基于元素和分子、原子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视角,建立认识物质的宏观和微观 视角之间的关联。(二) 教材分析物质构成

3、的奥秘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由分子和原子原 子的结构元素三个课题组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应用的一 门基础学科,其特征是从分子层次认识物质,通过化学变化创造物质。分子由原子构成,原 子是如何结合成分子的?不同的原子有什么区别?只有进一步研究原子的结构,才能解释这 些问题。当我们从分子和原子这一微观层次看待物质世界时,纷繁复杂的变化就变得有据可 依、有律可循。从宏观和微观结合的角度来研究物质时,元素可以在宏观和微观之间建立起1桥梁,以符号形式描述物质,可以更加直观地表征物质的不同层面,同时便于信息的交流和 传递。因此,以宏观、微观和符号相结合的方式来研究物质是

4、化学特有的视角。分子、原子、离子及元素这些基本概念都会在本单元出现,而这些基本概念正是学生形 成化学观念、发展科学思维的起点。科学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更是经历了漫长的历程,无数的思想家和科学家为此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设计出的巧妙实验神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最好的素材。所以,本单元内容是建构化学知识体系、落实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实践能力最好的情境,他们追求真理的求实精神和潜心研究的奉献精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最关键的节点,在化学学习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图 1 第三单元内容分析(三)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对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观察和前面两个单元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学习,认识了不 少奇妙

5、变化,对简单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了判断能力,并具备了 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很多学生对化学产生了好奇心:为什么会闻到花香?给气球打气为什 么会鼓起?木炭燃烧为什么会生成二氧化碳?物质世界的千变万化究竟是怎么发生的?这些 问题正是本单元的切入点,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内驱力。初中生习惯用形象思维理解所学知识。分子和原子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对这些微观粒 子的特征难以理解,在他们眼里微观世界仿佛只是缩小了的宏观世界。有的学生通过死记硬 背记住了一些知识点,但不能从微观视角认识宏观表象的本质,也不能够将微观本质和宏观 表象建立联系,更难以形成从宏观、微观、符号相结合的视角认识物质的科学

6、思维。长此以2往,不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升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会对他们后期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及元 素化合物等相关知识造成障碍。因此,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分水岭”。(四) 重组单元设计思路为了适应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有效突破难点,笔者将教材内容进行了重组设计,重组 单元的主题为 “水”能告诉我物质构成的奥秘,具体规划框架如图 2 所示。图 2 重组单元规划框架重组单元设计调整了教材顺序,将电解水实验提前至课题 2 第 1 课时,为学生理解“分 子可以分为原子”提供真实的实验依据,从而为分子、原子概念的提出作铺垫;将分子和原 子的概念推后到课题 3 第 2 课时,便于学生在认识到“原子可

7、以继续分割”之后,理解“原 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重组后教学内容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环环相扣。教学流程以学生熟悉的水为主线,创设真实情境,将陌生、复杂的知识点串连为一个整 体。利用玻璃管探究几个水的相关实验,引导学生从宏观的水出发初步进入微观世界,认识 构成水的微粒及其特征 “管”中窥水;逐步构建微观视角加深对水的认识入 微识水;用符号联接宏微观,再从微观回归到宏观,理解宏观的水和其他物质是如何形成 的以及物质变化的本质,最终实现对水乃至物质世界的认知进阶见微知水。重组之 后主线明确、层层递进、进阶有效。3三、单元作业分析(一) 单元作业学习目标(1) 以“水”为例

8、,结合实验探究,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能总结分子、原子之间的区别 和联系,能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解释物质及其变化,初步形成微粒观;(2) 知道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结合元素概念的形成过程,初步建立元素观和分类观;(3) 能够使用元素符号对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进行表征,初步构建宏-微-符三重 表征的思维模式;(4) 结合化学史,能够意识到科学探索的不易,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物质的微观构成。(二) 单元作业设计思路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师生沟通交流的纽带,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环节。依 照重组单元的课时安排和学习目标,单元作业分为三个课题,包含五个课时,每课时的作业 框架规划如图 3 所示。其中实线

9、部分为必做内容,虚线部分为选做内容。图 3 单元作业框架规划整个课时作业分为课前、课中、课后、课外四个模块,作业中包含不同类型的题目以满 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4课前作业:本作业分为必做和选做两部分。“课前我知道”以问题的形式先明确本节课 的知识点,引导学生自主预习、把握重点,提高听课效率; “课前我动手 (调查) ”是针对 难点设计的实践作业, 旨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帮助学生突破课堂难点。课中作业:学生从画出印象中的水开始,课上在教学内容完成后,根据每个课时学习的 内容依次画出对“水”的新认知,引导学生用模型的方法对微粒进行表征。学生通过有趣的 “画水”活动将新知识同化到自身的认知结构中,在自

10、评、互评的过程里也能更大程度地参 与进课堂。同时,教师还可以据此评价学生的认知水平所达到的层次,以便开展针对指导。课后作业: “课后我掌握”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设计相对应的作业,包含的题目类型有识 记型、方法型、价值型,体现了作业设计的分层思想。其中,价值型题目开放性较强,注重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对知识的理解从碎片化、点状式走 向了整体化和结构化。“课后我困惑”对学生学完本课之后还有哪些困惑进行调查,可以对 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诊断,了解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以便后期制定教学计划;最主要的是, 能够培养学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的能力,发扬质疑精神,发展创新意识。课外作

11、业: “课外我拓展”根据不同课时的内容进行相关科普, 以学生喜爱的漫画形式 呈现,引起学生的兴趣,再针对漫画内容设置新颖多样的实践作业,从而提高学生的活动参 与度。作为对课堂内容的补充和再学习,本作业不再拘泥于纸上作答的方式,拓宽了学生的 视野和思维,深化了学科素养的发展。整个作业设计层层递进,与课堂内容环环相扣,具有科学性、高效性和趣味性,其中还 包含了丰富多彩的特色作业,如图4 所示。图 4 特色作业形式比如:在学完原子的结构之后,对“量子”进行科普,并鼓励学生走进安徽科技馆量子 科学展区参观主题展览,学生从中能感受到量子世界的神奇以及我国科学家在量子领域所作5出的巨大贡献,从而提升民族自

12、信心,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社会进步而勤奋 学习的责任感;学完元素这一课后,对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者门捷列夫的事迹进行科普, 并布置课外作业观看科普片门捷列夫很忙并和老师同学分享收获,学生从中能体会 到科学家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科学探究的不易。不拘一格的特色作业能够吸引学生主 动参与到化学学习中,激发学生的自我提高内驱力,由“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 ,是其 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最好体现。6四、课时作业课题 1 “管”中窥水课时目标:能够认识物质是由分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能够通过宏观现象推测分子具有的特 征;能够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课前作业课前我知道课前作业 1:

13、预习本节课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水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能不能看到分子呢?分子是静止不动还是不停运动的呢?分子之间有间隔吗?课时作业属性表时间5min评价设计 (学生自评)评价内容自评了解程度 (1-5 )预习后了解的内容水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能不能看到分子呢? 分子是静止不动还是不停运动的呢? 分子之间有间隔吗? 预习后发现的问题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课前我知道”以问题的形式先明确本节课需要知道的知识点,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预 习,能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在课堂上集中精力把握重点。一方面提高 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我动手课前作业 2:生活中,水无处不见。你

14、印象中的水是什么样的呢?你能在下方空白处把它画 出来吗?课时作业属性表时间2min评价设计 (教师评价)7学生说明知道液态是水最常见的状态学生说明知道水有不同状态学生说明知道水可以分成小水滴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课前以画水的形式了解学生对“水”的认识,把握学生的认知程度,作为学情分析以 及教学设计的依据,使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课前作业 3: 自制温度计准备一个带有橡胶塞的小药瓶,并插入吸管装满水,滴几滴红墨水并搅拌均匀塞上橡胶塞,注意不要漏气把小药瓶放入热水里,观察吸管内水柱高度的变化课时作业属性表时间5min评价设计 (学生自评、互评)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观察到液柱变化说明实验成功

15、无法观察到液柱变化,分析原因并对实验进行调整后成功观察 到相应现象说明能发现实验过程中出 现的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水的宏观体积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一方面,锻炼 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为课堂上学习温度对分子间间隔的影响奠定基础。8课中作业课上我会画课中作业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觉得水还可以是什么样的?结合新知识,请大胆发挥想 象,画出你心目中的水。课时作业属性表时间2min评价设计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学生说明不清楚宏观的水是由无数个 水分子构成的,也不清楚水分子 非常小学生说明不清楚构成水的水分子之间 有间隔学生说明知道水分子在不断运动

16、,且 知道分子之间有间隔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课上以画水的形式了解学生对物质微粒性的掌握情况,同时引导学生用模型的方法来 描述分子的特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为教师即时评价学生的认知水平所达到的层次, 以便开展针对指导。9课后作业课后我掌握1827 年英国植物学家 R.布朗观察到花粉在水中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进一步实验证实, 不仅是花粉颗粒,其他悬浮在流体中的微粒也表现出这种无规则运动,如悬浮在空气中的尘 埃。后人把这种小颗粒的运动称之为布朗运动。人们通过“布朗运动”架起“宏观”与“微 观”之间的桥梁,证实了分子的存在。分子间有间隔、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分子的间隔和 运动受温度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17、我们不仅可以根据分子的特征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还可 以通过改变外界条件来改变分子的间隔或运动,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如加压储存气体。人们 甚至在想,能否可以操控单个分子进行定向运动?2007 年科学家“组装”出了一个特殊的生 物分子,它能像机器人一样根据人们的指令做出规定动作,人们把它叫做“分子机器人” 。 分子机器人是人类征服自然的整个宏伟蓝图中最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部分,它具有不可限 量的应用前景。如在医疗方面,可以清除病毒、癌细胞,定点输送药物,提高药效,减少副 作用;甚至还可以利用分子存储信息,进而制造出“分子电脑”等。1.我们看到的花粉运动_ (填“是”或“不是”) 分子的运动。 2.

18、分子的性质有_、_、_。 3.我们周围的很多物质都是由它们的分子构成的,比如水由水分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以下两个问题,请各举一个例子说明。(1) 能说明分子运动的例子:_; (2) 能说明温度对分子间隔有影响的例子:_。 4.发挥你的想象,如果你能制造出分子机器人,你会将它应用到哪些领域?解决什么样的问 题?课时作业属性表时间6min参考答案1.不是; 2.分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3. (1) 湿衣服晾干 (2) 烧水将烧水壶壶盖顶开 (合理即可) ; 4.捕捉并消灭特定病毒 (合理即可) 。评价设计 (教师评价)1.错写成“是” ,说明无法区分

19、花粉颗粒与分子的不同;2.错写或少写,说明对分子的性质不清楚;3.举例不当,说明不清楚生活中的宏观现象与分子特征的联系;4.空白不写,说明缺乏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1无 意 义 或 空 白 答案知道花粉 在运动知道花粉和分 子都在不停地 运动知道花粉运 动 和 分 子 运 动的区别知道构成物质 的微观粒子在 运动着2无 意 义知道分子知道分子的部认 识物 质的运用微粒的观1034或 空 白 答案的个别性 质分性质多种性质点解释常见现 象运用微粒的观 点解释各种现 象能 发 挥 想 象 将 分子机器人应 用到多个领域无 意 义 或 空 白 答案知道分子 的个

20、别性 质知道生活中常 见的物质运动 的例子知道影响分 子 性 质的 因 素无 意 义 或 空 白 答案知道分子 机器人了解分子机器 人知道分子机 器人及其个 别应用领域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紧扣材料设置相关问题,突出重点。引导学生从生活经历入手,根据已有的知识去发 现生活中与之相关的事例。题目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给思维留下空间,让学生发挥想象,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通过情境资料再学习了分子的 发现史和前沿科技中分子的应用,一方面能对课堂内容进行巩固和拓展,另一方面还能拓 宽学科视野、发展学科素养。家庭小实验 (选做)准备材料:紫甘蓝叶子一片、 白醋、透明的一次性杯子

21、五个、餐巾纸、细线 1.请你按照下列表格中的操作动手实验,并完成表格:操作现象结论I:向一个杯子中倒入半杯白醋, 将紫甘蓝叶子捣碎,并将汁液滴 加到白醋中(1) 白醋能使紫甘蓝汁变 成 (4) 色II:如图,将两个一次性杯子倒 扣在一起,向下方的杯子中倒入 半杯白醋,将蘸取紫甘蓝汁的餐 巾纸放至距离白醋液面 1cm 处(2) 请 从 微 观 角 度 解 释 II、III 中的紫甘蓝 汁也能变色的原因: (5) III:如图,参照操作 II,将蘸 取紫甘蓝汁的餐巾纸放至距离 白醋液面 3cm 处(3) 2.不改变餐巾纸的位置,有什么方法可以使 III 中的紫甘蓝汁变色更快?请把你的方法和实 际观

22、察到的现象写下来分享给老师和同学。(1) 你设计的方法是:_;(2) 你实际观察到的现象是:_;(3) 你的收获或反思是:_。11课时作业属性表时间6min参考答案1. (1) 变红 (2) 变红较快 (3) 变红较慢 (4) 红 (5) 分子在不断运动;2. (1) 将装置放入热水中 (2) 变红速率更快 (3)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合理 即可) 。评价设计 (展示互评)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动手能力没 有 看 到 实 验 现 象 或 不 会 操 作看 到 部 分 实验现象, 不会分析实验操作成 功 , 不能得 出结论实 验 操 作 成 功,可以得出 结论实验操

23、作成功, 并从多个方面综 合得出结论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为实践题,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后,回答相关问题,突出化学作业的生活化、个性 化特征,增强了趣味性。问题的设置高度体现化学核心素养,开放性较强,既有给出的实 验,又有需要学生结合已有知识自行设计的实验。学生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动手操作能 力、问题分析能力、应用拓展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课后我困惑通过学习,你对本课内容还有什么困惑吗?课时作业属性表评价设计 (学生自评)课时目标自评认知程度 (1-5 )识记了解应用能够认识物质是由分子等微小 粒子构成的 能够通过宏观现象推测分子具 有的特征 能够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 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我还发现了

24、新的问题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对学生学完本课之后还有哪些困惑进行调查,教师能够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有 所了解,分析课时目标的达成情况,可以对课堂教学进行诊断,以便后期调整教学计划,12查遗补漏;也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新问题,在此过程中了解学生新的思维点。学生在自我评 价时,再次回顾本课时的重点和难点,内省学习情况,同时向教师反映自己发现的新问题, 养成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的学习习惯,发展对物质世界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究欲。13盖- 吕萨克是原子论的拥护者,对气体实验颇有研究。 他发现:同温同压下,参加同一反应的各种气体,体积 互成简单整数比。氧气 氢气 水蒸气1 : 2 : 2氢气 氯气 氯化氢

25、1 : 1 : 2盖- 吕萨克觉得这是对原子论的支持:物质由原子构成, 原子按比例反应,所以气体当然也是按比例来啦。道哥,人家一不 小心支持了你的 原子论呢!离 原 子 论 远 一 点!为什么明明是支持道尔顿,他却不买账呢?原来,如果 按照盖- 吕萨克的说法,气体按比例反应,就会出现这 样的结果。当我们是缝合怪吗?!这触及了道尔顿原子论的一条底线: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绝对不可再分。听道哥的话,别让我受伤!不劈了你,哪来的我!所以,盖吕萨克的实验结果完全就是在打脸原子论,道 尔顿当然要跟他 battle 啦!狗咬吕萨克宾,不识好人心!走开,你是 黑装粉!课外我拓展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诞生现在

26、大家都知道,小到鸡毛蒜皮,大到宇宙星辰,都由 微观粒子构成。甭管你是喜羊羊还是灰太狼,成分都一样实际上,这个理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只是哲学家的一 种猜想。随便猜猜啦直到 18 世纪末,化学家道尔顿通过实验发现,参加反 应的各物质都成一定的整数比,比如 1g 氢气和8g 氧气 化合成9g 水,如果不按照这个比例,多余的氢或氧就 不会参加反应。1 克1 克8 克10 克9 克我的体重没增加耶!9 克道尔顿根据这些定律提出了原子论:物质是由非常微 小、不可再分的粒子原子构成的。原子论 聚是一团火 散是满天星1808 年英国 道尔顿 (1766-1844)这个创造性的设想可以解释很多问题,获得了众多科

27、学 家的支持。原 子 论 就 俩字,好使! 法国 盖- 吕萨克 (1778-1850)14阿伏伽德罗连发了几篇论文,想制止这场争吵,却根本 没人理睬。我不信真相只有一个!一边去那时候流行的观点是:原子都带电,同种原子带相同电 荷, 同性相斥。所以同种原子是不可能在一起的。你谁啊?看着就讨厌 切,我还不想看见你呢著名的大化学家贝采尼乌斯对分子假说嗤之以鼻,所以 大家也都不相信阿伏伽德罗的言论。之后的五十年,化 学界遇到了更多只用原子论无法解释的问题,人们不得 不承认分子的存在。此时,阿伏伽德罗已经去世四年了。他好像是对的耶我谢谢你!分子原子论是认识和分析化学现象及其本质的基础,从 此以后,有了理

28、论基础的化学真正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 学科,并逐渐在能源、材料、医药、信息、环境和生命 科学等研究领域以及工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其他学科所 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于是两人以及各自背后的英国和欧洲大陆学术圈爆发 了长达数年的争吵。大家吵来吵去,有个人实在看不下去了。意大利 阿伏伽德罗 (1776-1856)阿伏伽德罗仔细研究了两人的观点,提出了一个新的设 想:原子应该是组团反应的。终于有 CP 啦!这样一来,气体既能按比例反应,原子也不用再切,完 美 !他给这种原子组团命名为:分子我们组团甜蜜蜜阿伏伽德罗虽然生前无人欣赏,但他的分子学说和道尔顿的原子论一起奠定了近代化 学的基础,化学自此作为一门独立的学

29、科开始蓬勃发展。阿伏伽德罗不但被写进了教科书, 而且很多化学人每年庆祝的“化学日”也和他有关哦,每年的“化学日”还有个性化的主题活动呢!如果你对“化学日”感兴趣,不妨查阅相关资料,以手抄报的形式向老师和同学们介绍介绍它,也可以为今年的“化学日”设计一个主题。15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作业为选做的实践作业, 以漫画的形式对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提出原子论和分子学 说的化学史实进行科普,生动有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为化学日设计 主题”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设计手抄报能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个性化十足。 学生在阅读漫画、查阅资料和交流分享的过程中,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及分析、判断的 能

30、力得到了锻炼,既拓宽了学科视野,又收获了学习化学的乐趣。16课题 2 入微识水 (第 1 课时)课时目标:能够认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能够认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课前作业课前我知道课前作业 1:预习本节课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电解水的现象是什么?构成水分子的微粒是什么?原子是最小的微粒吗?课时作业属性表时间5min评价设计 (学生自评)评价内容自评了解程度 (1-5 )预习后了解的内容电解水的现象是什么? 构成水分子的微粒是什么? 原子是最小的微粒吗? 预习后发现的问题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课前我知道”以问题的形式先明确本节课需要知道的知识点,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预 习,能够对将要学习

31、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在课堂上集中精力把握重点。一方面提高 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17课中作业课上我会画课中作业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挥想象,画出你心目中的水分子。课时作业属性表时间2min评价设计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学生说明知道水分子由氢、氧原子构 成,且不同原子大小可能不同学生说明知道水分子由氢、氧原子构 成,但不清楚不同原子大小可能 不同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课上以画水分子的形式了解学生对水的认知程度,同时引导学生用模型的方法来描述 水分子的构成,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为教师即时评价学生的认知水平所达到的层次, 以便开展针对指导。18课后作业课后我掌握“

32、一尺之棰, 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庄子认为物质无限可分,德谟克利特却认为万物 都是由不可再分的原子构成的。1808 年,道尔顿根据实验结果提出原子论,成功解释了许多 现象。那么,原子是否“永恒不变” 、“不可分割”呢?19 世纪末,X 射线和电子的发现才 使人们认识到,原子也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的原子核。很 快,质子和中子被发现,说明原子核也不是“不可分割”的。之后,科学家陆续发现了数百 种亚原子粒子。1964 年,盖尔曼和茨威格分别独立提出夸克模型,认为所有包括质子、 中子 在内的强子都由夸克构成。不久,夸克模型预言的粒子被发现,证明了夸克的存在。但理 论认为,夸克

33、被囚禁在强子内部,实验根本无法观察到单个夸克,也无法将其分离。从哲学思辨到实验验证,2000 多年来,一方面,人们可以将周围的物质分割为分子、原子,将原子分割为原子核和电子,将原子核分割为质子、 中子似乎物质可以这样永无止 境地分割下去;另一方面,目前确实无法把夸克从强子中分离出来,这又使人们不得不怀疑: 物质是否无限可分?夸克模型的提出距今仅仅数十年,现在就说物质不再可分,似乎为时尚 早。也许,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科学家对物质的认识仍将重复“可分不可分”的循环,人 们还会为此而争论不休。1.结合材料,请你将图中空白处补充完整:_2.在实验室中,我们可以用通电的方法证明水能再分,装置如图,请回答

34、下列问题:(1) 试管 2 的电极与电源的_极相连,其中产生的气体是_; (2) 当试管 1 中产生 10mL 气体时,试管 2 中产生气体的体积约为_mL。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是不可分割的 B.夸克就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C.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有吸引力 D.对于物质是否无限可分, 目前尚未有定论4.如果组织一场论题为“物质是否无限可分”的辩论赛,邀请你作为任意一方的辩手参加:(1) 你的观点是_;(2) 你的论据是_;(3) 你的阐述是_。19课时作业属性表时间7min参考答案1.氧原子、原子核、8;2. (1) 负、氢气 (2) 20mL;3.ACD;4.略 (

35、合理即可) 。评价设计 (教师评价)1.错写,说明对构成水分子的微粒以及原子的内部结构不熟悉;2.错写,说明对电解水实验的现象不熟悉;3.错选或少选,说明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的能力有所欠缺;4 空白不写,说明缺乏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1无 意 义 或 空 白 答案知 道 水 由 水 分子构成知道水的微观 构成知道水分子、氢氧原 子及原子内部结构 及其之间的关系知道分子 、原 子 、原子内部 结构之间的联 系与区别2无 意 义 或 空 白 答案知 道 水 在 通 电 的 条 件 下 可以分解知道电解水实 验能够根据电解水实 验分析水的组成能够类比电

36、解 水实验思考探 究其他物质组 成的方法3无 意 义 或 空 白 答案能 够 从 材 料 中 获 取 个 别 信息能够从材料中 获取多方面信 息能够根据从材料中 获取的信息判断相 关说法是否正确能够对材料进 行正确的分析 并进行相关内 容的拓展4无 意 义 或 空 白 答案能 够 给 出 自 己 单 方 面 的 见解能够列举出支 持相应观点的 多个论据能够理清多个论点 之间的联系能够联系多方 面的知识充实 论据 ,支持相 应的观点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紧扣材料设置相关问题,突出重点。题目具有层次性、开放性和趣味性,可以拓宽学 生的学科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而发展学科素养。学生在完成作业的

37、过程中, 通过情境资料再学习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史,一方面能对课堂内容进行巩固和拓展, 另一方面还能基于事实与逻辑进行独立思考与判断,以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形成严谨求 实的科学态度和开拓进取的科学精神。20课后我困惑通过学习,你对本课内容还有什么困惑吗?课时作业属性表评价设计 (学生自评)课时目标自评认知程度 (1-5 )识记了解应用能够认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能够认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 外电子构成的 我还发现了新的问题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对学生学完本课之后还有哪些困惑进行调查,教师能够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有 所了解,分析课时目标的达成情况,可以对课堂教学进行诊断,以便后期调整教学计划,

38、查遗补漏;也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新问题,在此过程中了解学生新的思维点。学生在自我评 价时,再次回顾本课时的重点和难点,内省学习情况,同时向教师反映自己发现的新问题, 养成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的学习习惯,发展对物质世界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究欲。2122课外我拓展漫话你知道墨子号吗? 它是由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上首颗 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多项世界 第一的成就。量子计算、量子力学、量子通讯.你可能听说过很 多关于“量子”的名词,那么“量子”到底是什么呢?这啥呀这是这要从普朗克说起。1900 年,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的 能量问题时,发现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份地在传 输,于是他提出了

39、“能量子”的概念,就是一份能量的 最小单位。德国 普朗克(1858-1947)1905 年,爱因斯坦解释光的传播时,认为光的传输也是 一份份的。 因此,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的概念,即光能量传输的最小单位。 普哥说的没毛病美国 爱因斯坦 (1879-1955)1913 年,卢瑟福的学生玻尔将“量子”引入对原子结构 的研究中,他认为不同能量的电子在原子核外是分层排 布的。电子分层排布丹麦 玻尔 (1885-1962)“量子”到了 1926 年,量子力学成功诞生, 它就是为了研究微 观世界的特性而生,现在仍在逐步发展和完善中。一个物理量如果存在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单位,则这 个物理量是量子化的,

40、并把最小单位称为量子。氢 氧原子可以理解水分子可以理解为水的“量子”、为水分子的“量子”说回“墨子号”,从项目首席科学家潘建伟院士在 2003 年首次提出卫星量子通信这一国际上没有先例的设想, 到 2016 年成功发射,历经了十几年。作为“量子追梦 人” ,潘建伟院士之后又和团队成功研制了“九章”和 “祖冲之号”量子计算原型机,使我国跻身量子科技领 域第一梯队。依托兴趣而非功利去探索科学,追求真理敢于质疑去自 由研究,包容失败坚守初心去不断前行。科学精神代代 相传,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同学们,不忘初心,砥砺前 行,未来可期!“量子力学”诞生至今已有 100 多年,从芯片到显示器,从新能源到生物工程,几乎 都有它的身影。你知道吗?近年来,我国量子领域的科学技术发展迅猛,我们合肥作为全 国四大科技城市之一,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等领域都取得重大突破,一些科研项目频频站在世界科技舞台的C 位。如果你对“量子”感兴趣,可以走进安徽科技馆量子科学展区,近距离感受量子世界的神奇,记得向老师和同学们分享收获哦!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作业为选做的实践作业,以漫画的形式对量子相关知识进行科普,通俗易懂、生动 有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科学视野,更激发了学生的 科学兴趣,在思维和探索中启迪智慧的头脑。学生在阅读漫画、参观科技馆和交流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化学 > 其它版本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入微识水-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为本站会员(ZLPDX)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