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目录录作业设计方案作业设计方案2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地理七年级第一学期人教版地球和地图单元组织方式自然单元重组单元课 时 信 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 1 课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2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 2 课时纬线和纬度3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 3 课时经线和经度利用经纬网定位4第二节地球运动第 1 课时地球的自转5第二节地球运动第 2 课时地球的公转6第三节地图的阅读第 1 课时学会阅读地图7第三节地图的阅读第 2 课时选择适用的地图8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第 1 课时等高线地形图9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第 2 课时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
2、剖面图3二、单元分析(一)课标要求根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要求,本章内容属于“认识 全球”和“地理工具与地理实践”两个部分(见图 1),课标具体要求见表 1。主题一地球的宇宙环境【内容要求】1.地球在宇宙中结合科学故事、史实材料邓,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适用数据、类比邓方式描述地球的大小。运用图片、影视资料以及数字技术邓手段,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认识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2.太空探索结合图片、影视资料邓,描述探月工程、火星探测以及空间站建设等人类太空探索的进展与意义。收集中国航天及太空观测发展的相关材料,举例说出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4认识全球【
3、学业要求】1.学习本主题后,学生能够借助相关资料以及教具、学 具等,描述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领悟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2.能够说出地球在宇宙环境中的位置、地球的大小,初步建议科学的宇宙观;3.能够说出中国太空探索取得的成就等,认识人类太空给探索的意义和价值,保持对位置世界的好奇心,形成科学探究的兴趣与情怀,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教学提示】本主题包括地球在宇宙中、太空探索等内容,旨在 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科学的宇宙观,增强科学兴趣,提升 科学探究意识与科学精神。本主题内容在教学情境创设上要突出直观性,便于学生理解。重视适用与主题相关的图像、视频等,如人 类探月、火星探测、载人航天雨极空
4、间站建设等素材。重视实践教学资源的利用,如天文馆、天文台、搞笑及 科研院所等科普基地或科研机构,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听报告等,拓展学生的认知渠道。本主题内容教学要重视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好奇心,从生活中的日月星辰现象出发,让学生产生疑问、提出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主动学习。充分利 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包括遥感影像、视频素材、数据 可视化图以及软件平台等,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宇宙环 境、太阳系的组成等;使用模型等直观教具、学具,让 学生模拟演示太阳系的组成、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培 养学生的空间感,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主题二地球的运动【内容要求】1.地球自转运动地球仪或软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
5、动,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结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2.地球公转运用模型或软件,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说出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5【学业要求】1.学习本主题后,学生能够自主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归纳地球的运动规律,并用现实世界中的事例证明地球运动的存在;2.能够举例说明地球运动所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人们顺应自然规律进行社会活动所展现出的智慧,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观念。【教学提示】本主题包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等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科学
6、地认识地球运动规律及其对人类地球家园地意义,形成尊重、敬畏、顺应自 然规律,以及科学认识自然现象地意义。地球运动产生的很多自然现象是学生十分熟悉的,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感受设计教学情境。例如,利用表现太阳东升西落、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等现象的示意图、视频素材、数据可视化图等,启发学生思考这些 现象产生的可能原因。还可以结合地球运动影响人们生 产生活的实例设计教学情境,例如:时差对世界各地收 看国际体育赛事的影响;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以及 其中反映的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等。本主题教学中要注重使用直观教具和其他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国感知地球自转、公转的基本状态和运动规律。引导学生根据已
7、有的生活经验思考问题,如“怎么证明地球是运动的?”“地球运动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等,培养学生科学实证的理性思维,以及对身边事物和现象的观察、解释能力。【内容要求】1.地理工具(1)地球仪观察地球仪,并用建议材料制作地球仪模型。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和纬线,说出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用经纬度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所在地的位置。在地球仪上识别两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等,说出划分南北半球、东西 半球的依据。(2)地图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断经度和纬度,量算距离,识别图例所表示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并描述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空间分布特征。6地理工具与地理实践结合地形观察,说出等高线地形
8、图、分层设色地形图表示的方法;在地形图上识别一些基本地形。根据需要选择适用的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适用地图的习惯。结合生活实例,描述数字地图和卫星导航系统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捷。结合实例,描述数字地图在城市管理、资源调查、灾害监测等方面的应用。2.地理实践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利用模拟、虚拟等方式开展地理实验。设计简单的调查方案,利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社会调查。设计简单的考察方案,利用工具进行观察、观测等野外考察。【学业要求】1.学习本部分后,学生能够通过设计、制作简易地球仪 模型,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和纬线,说明经度和纬度 的分布特征,并利用经纬网对现实中的地理事物和现 象进行定位,描
9、述地理事物和现象所在地的经纬度位 置和相对位置等;2.能够在地形图上判别和描述基本的地形特征;3.能够阅读和提取地图上的地理信息,并利用地理信息说明和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4.能够养成在生活中适用数字地图的习惯,感悟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生活带来的便利;5.能偶恰当地适用地理工具和方法进行地理实验、社会调查和野外考察。【教学提示】本部分由地理工具和地理实践两个方面内容组成。地理工具包含地球仪、地图等内容,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地理工具,并提高适用地理工具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地能力,逐步养成读图、用图地习惯,学会熟练地适用地图,掌握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地基本数字化生存技能。地理实践包含地理实验、社会调查和野外考察等
10、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这些方法,提高他们的地理实践力。地球仪和地图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内容,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创设活动场景。例如:组织学生设计与制作地球仪模型,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辨识经线和纬线;组7织学生绘制学校平面图,学生同各国绘图掌握地图三要素。在“做”地同时也要强调“用”。例如:利用地球仪 和地图上地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到一个陌生 地方,会用地图作向导到达目的地;利用数字地图规划 出行路线;等等。地理工具地内容可以独立教学,也可 以与其他主题内容结合起来学习。地理实践的内容可以 结合“内容要求”和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要求加以实施。(二)教材分析1.知识框架2.内在逻辑地理学是研
11、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具有综合性、区域性等特点。要认识地理环境,认识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就 必须了解有关地球的基础知识和帮助学习的地理工具。地理课程从给空间尺度的视角对课程内容进行组织,按照“宇宙地球地表世界 中国”的顺序,引导学生认识人类的地球家园。因此,本章“地球 和地图”作为初中地理课程的第一章,包含了地理课程内容结构中第一大部分“认 识全球”中的前两项内容,是学生开始系统学习地理学科知识的入门章节。本章将地球整体作为学习对象,从宏观角度带领学生认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等主要内容。同时,为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内容,初步掌握地理学习
12、方法,课程将两个重要的地理工具地球仪和地图的学习专 门放入首章。并将地理实践活动和地理工具地运用贯穿整个地理学习中,形成将 学科知识与学科活动融为一体的课程内容结构,注重学生人地协调、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能力等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基于小学科学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的积累,对于地理常识有着初步的认知,且因为初入初中,学习兴趣普遍比较浓厚。但由于地理内容有的问题很8抽象,尤其本单元作为初中地理第一部分,空间性强,难点较多,因此,在教学 中需要运用大量图文影像资料,并结合身边实际开展教学活动,努力培养学生掌 握地理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依据课标,制
13、定的本单元作业目标如下:1.能够借助相关资料以及教具、学具等,描述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用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领悟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2.能够通过设计、制作简易地球仪模型,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和纬线,说 明经度和纬度的分布特征,并利用经纬网对现实中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进 行定位,描述地理事物和现象所在地的经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等。3.能够自主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归纳地球的运动规律,并用现实世界中的事例证明地球运动的存在,形成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4.能够举例说明地球运动所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人民顺应自然规律进行社会活动所展现出的智慧,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
14、观念。5.能够在地形图上判别和描述基本的地形特征。6.能够阅读和提取地图上的地理信息,并利用地理信息说明和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7.能够养成在生活中使用数字地图的习惯,感悟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生活带来的便利。8.能够恰当地使用地理工具和方法进行地理实践活动。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本章学习内容属于地理课程结构中“认识全球”和“地理工具和地理实践”两大类。因此在作业内容设计上既要安排地球基本知识内容的巩固,还要将地理 学习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以及地理实践贯穿其中,题目难度要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 学生有所分阶。基于“双减”背景,题量设置也不宜过多,作业类型需灵活多样,既包含书面作业,也要有实践活动,要能体现学科核
15、心素养的培养,便于综合评 定学生学业质量。本章单元作业由课时作业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组成。本单元课时作业按照每节内容实际的上课课时制定,一共四节共 9 个课时作业。其中,根据课时内容及 课时难易程度,安排有书面作业(如选择、画图、填空、简答等)或综合实践活 动作业。每课时总共不超过 6 组题,部分包含提高难度的选做题。单元质量检测 由9 题组成,创新地使用平时课时作业中学生自主设计的题目。其中选择题和综 合题多以题组形式呈现,重在考察知识的整体关联,对知识的应用迁移能力,学 生的学科核心素养。9课时作业单元质量检测作业题量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 1 课时4 组9 组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 2 课时3
16、 组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 3 课时5 组第二节地球运动第 1 课时1 组第二节地球运动第 2 课时4 组+1 组选作题第三节地图的阅读第 1 课时1 组第三节地图的阅读第 2 课时2 组+1 组选做题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第 1 课时2 组题任选一组完成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第 2 课时6 组题型书面作业、综合实践活动作业填图、绘图、选择题、综合题、实践活动等时间10 15 分钟30 分钟10五、课时作业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 1 课时)一、作业内容1.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_。2.说说生活中有哪些实例可以反映地球是一个球体?_3.填写下图,描述地球的大小:4.实践活动:制作简易的地球仪。材料准
17、备:乒乓球、铁丝、胶布、橡皮泥等制作步骤:(1)见上图中所示,在乒乓求的中部用红笔画上一个圆圈,作为赤道;在a、b 两点各钻一个小孔,使小孔到赤道上个点的距离相等。(2)把铁丝弯成图中所示的形状,注意倾斜的铁丝要与水平面成66.5角,同时所弯的半圆要比乒乓球略大一些。(3)把乒乓球用倾斜的铁丝穿起来。(4)在图钟的倾斜铁丝两头,即 a 和 b 处,用胶布裹几圈,这样可把乒乓球固定在倾斜铁丝的中间,同时又可以自由转动。(5)在图中 c 的部位,报上一些橡皮泥,使做好的小地球仪不会翻到。活动总结:(1)人们仿照地球的_,按照一定的_把它缩小,制作乐地球 的模型。11(2)拨动地球仪,可以看到它是绕
18、着一根轴转动的,这根轴代表_,它是(假想/真实存在)的。地轴与地球表面有两个交点,叫_。其中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 a 叫_,它是地球上的最_点。与之 相对应的点 b 叫_,是地球上的最_点。二、时间要求:15 分钟三、评价设计评价指标水平优秀良好合格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能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了解地球仪的组成,能够识别经线和纬线、极点、地轴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课时作业通过知识填空,让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基础知识得到巩固。通过设置实践活动制作简易的地球仪,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地理重要工具的 构成,为后面的学习和应用打下基础,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
19、践操作能力。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 2 课时)一、作业内容1.回顾纬线知识,填空:项目纬线示意图定义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形状长度_最长,向_逐渐缩短指示方向特点有无数条;相互_;南、北纬度数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如_和南纬 30长度相等.12特殊经纬线纬线:赤道,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最长的纬线纬线:_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纬线:_中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2.回顾纬度知识,填空:项目纬度起始线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始线,定为_。度数的划分以赤道为界,向南、向北各分作_表示方法赤道以北称北纬,用“_”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_”表示度数的变化由赤道向_逐渐增大至 90半球的界线南北半球以_为界;中
20、国位于_半球3.实践活动:在你制作的地球仪上,画出南北纬 30和南北纬 60纬线,并 指出低中高纬度的范围;画出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二、时间要求:15 分钟三、评价设计评价指标水平优秀良好合格运用地球仪,说出纬线和纬度的特点能够在地球仪上找出一些特殊的纬线,并说出它的地理意义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课时作业通过知识填空,让学生对纬线和纬度方面的知识得到巩固。通过设置实践活动,继续完成地球仪上主要纬线的绘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到本课时的主要内容,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 3 课时)一、作业内容1.回顾经线知识,填空:项目经线13示意图定义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
21、极半圆形的弧线,又称子午线形状长度指示方向特点有无数条;相交于南北极点;长度都_;任何两条 相对的经线组成一对经线圈(度数相加为 180,符号相反),将地球平分为相等的两个半球,如 30E 和_是一对经线圈.特殊经纬线_经线和_经线:东西经度的分界线;_经线和_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回顾经度知识,填空:项目经度起始线把 通 过 英 国 伦 敦 格 林 尼 治 天 文 台 旧 址 的 经 线为_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度数的划分以 0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作_。表示方法0经线以东至 180经线称东经,用“_”表示0经线以西至 180经线称西经,用“_”表示度数的变化由 0经线向_、向_逐渐增大
22、至 180半球的界线东西半球以_为界;中国位于_半球3.实践活动:在你制作的地球仪上,确定一条经线为 0经线,然后画出 180、西经 20和东经 160经线,指出东西经度的范围和东西半球的范围。4.经纬网的主要作用是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A.地理位置B.海拔C.资源分布D.人口数量2021 年 4 月 29 日,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天和”,从海南文昌发射基地成功升空。下图为海南岛示意图,读图完成第 5 题。5.文昌航天发射基地的经纬度位置大致为()A.110.9E、19.7SB.110.9E、19.7NC.110.9W、19.7SD.110.9W、19.7N二、时间要求:15 分钟三、评价设
23、计评价指标水平优秀良好合格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和经度的特点能够在地球仪上找出一些特殊的经线,并说出它的地理意义熟知经纬网的构成,能够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课时作业通过知识填空,让学生对经线和经度方面的知识得到巩固。通过设置实践活动,继续完成地球仪上主要经线的绘制,让学生在实践中完成经纬网的学习,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对知识工具的应用能力。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 1 课时)一、作业内容1.填空:(1)自转的方向:_;自转的周期:_(约_小时)。(2)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说出自转的绕转中心:_。观察北极上空俯视,_时针选择;南极上空俯视,
24、_时针旋转。并在方框里画出不 同视角下地球自转方向的示意图。(侧视图,两极俯视图)绘图区域1415(3)简答:联系实际说说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和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_二、时间要求:10 分钟三、评价设计评价指标水平优秀良好合格运用示意图,简要描述地球的自转解释昼夜更替、时差等地理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课时自转内容比较抽象,但与公转比起来不算太难,因此设置了简单的基础知识填空,通过地球仪演示和绘图让学生能够形象记忆和理解,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思维,最后设计一道简答题,帮助学生自主梳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用地 理的头脑思考和简单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 2 课时
25、)一、作业内容1.填空(1)公转的方向:_;周期:_;绕转中心:_。(2)简答:联系实际说说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_观察实验:用打开的手电筒模拟“太阳”,将地球仪放置在手电筒前方,拨 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据此完成 23 题2.关于实验过程,叙述正确的是()A.自东向西拨动地球仪B.摆放地球仪时,北极圈是地球的最北方C.灯光能照亮地球的大部分D.此时,光线直射南回归线3.此实验能较好地演示()A.四季变化B.五带的形成C.昼夜交替D.影子长短的变化4.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6(1)在地球运动轨道线上补绘箭头,以正确表示地球此种运动的方向。地球在此轨道上运
26、动一周所需的时间是_。(2)当地球运动到_位置时,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最多,这一天为北半球的_(节气)。这一天南温带地区是_季节。(3)9 月 23 日前后,地球公转到_位置,此时,太阳直射_(纬度)。这一天为北半球的_(节气)。(4)右侧甲、乙两图是某两日北京市某教室中午时分的太阳光照示意图。甲、乙两图中,属于地球公转至图中 B 所在的位置附近的是_图。本学期期末考试期间中午时分太阳光照情况比较接近的是_图。5.(选作题)只要善于观察和发现,生活处处有地理。我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 4 月初某日探究了当天从清晨到正午学校操场旗杆的影子变化。下图为同学们记 录的从清晨到正午的旗杆影长。据此完成(
27、1)(3)题。(1)造成一天中旗杆影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地球的形状B.地球的大小C.地球的自转D.地球的公转(2)当旗杆影子朝向如图所示时,则太阳位于()A.东北B.东南C.西北D.西南(3)测量活动开展之日起一个月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新西兰正值夏季B.每天日出渐早,日落渐晚C.教室内正午日照面积扩大D.校园里银杏叶开始飘落二、时间要求:15 分钟三、评价设计评价指标水平优秀良好合格运用示意图,简要描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解释昼夜更替、时差等地理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17说明四季更替、五带等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的关系比较不同季节正午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季节昼夜长
28、短的差异举例说明地球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三、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课时内容在初中阶段为较难内容,因此基础填空题减少,设计了主要考察理解和应用能力的选择题和综合分析题,内容上也与前一课时地球自转相联系,形成完整的地球运动体系,并且有设计带有提高难度的选做题供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拓展使用。第三节地图的阅读(第 1 课时)一、作业内容1.实践活动:分小组绘制一幅你所在的班级室内地图。要求:选择 8K 或 16K 画纸步骤:安排小组人员分工,测量教室长宽后选择合适的比例尺,设计作为、讲台、门窗等功能区的图例,选定方向进行绘制。绘图区域二、时间要求:实践活动视情况自行确定三、评价设计评价指标水平优秀良好合格
29、绘制的教室图上有地图三要素通过实践画图和小组地图作品的展示介绍让学生了解地图三要素18本课时评价包含组内评定和组间互评两个方面。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课时通过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地图三要素的基本知识。由于该实践活动完成时间预计较长,故不设置传统的书面作业,以减轻学生作业负担,重点 在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第三节地图的阅读(第 2 课时)一、作业内容1.读经纬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所示各点的纬度是_(南纬/北纬),经度是_(东经/西经)。(2)A 点在 E 点的_方向,B 点在 E 点的_方向,B 点在 A 点的 _方向。2.今年暑假 7 月,陈老师利用手机上的高德地图导航驾车从
30、马鞍山去西安,下图是利用高德地图导航进行的截图。请你根据导航地图上的信息完成下列各题。(1)从马鞍山到西安的行驶方向是向_方(按图中马鞍山与西安之间的直线判断)。19(2)从马鞍山到西安的图上距离为 6 厘米,直线实地距离大约 1200 千米,则该 图比例尺为_。(3)行驶中要看更详细的路线,将原地图扩大 4 倍,比例尺_(扩大或缩小)。(4)陈老师在作旅游攻略的时候想看看陕西省西安市可以游玩的景点如何安排行程线路,需要参考以下哪种地图?()A.陕西省政区图B.西安市政区图C.陕西省地形图D.西安市交通图(5)手机上的这种高德地图属于()A.遥感图像B.电子地图C.地形图D.自然地图(6)当陈
31、老师不认识路,打开车上的导航地图,选择路线,边看图边行驶,可 以省时省力,准确到达目的地。车载导航地图属于()A.地形图B.农业图C.政区图D.交通图(7)当陈老师到达西安后,西安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3.(选做题)实践活动:记录一次你的周末出游,选择合适的地图并记录使用 过程,出一道综合题。要求:在地图上标注出发地、目的地和行进路线,说出二者相对位置和行进 方向,根据比例尺量算二者间的实地直线距离。并根据所获得的材料出一套综合 题给班级同学们做。(如果使用电子地图可以截图打印标注)二、时间要求:15 分钟。选做题不计入其中。三、评价设计评价指标水平优秀良好合格通过阅读和总结,掌握地图三个要素的
32、概念能够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者指向标、“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等确定方向能够熟练掌握比例尺的换算,以及比例尺大小、表示范围、表示内容详或略三者之间的关系正确识别常见图例会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了解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本课时选做题为实践活动给,评价为同学互评。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课时内容主要通过综合题组考察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并且设计带有提高难度的选做题供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拓展使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学生自主设计出题可以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对于设计比较好的题目可以放入单元质量检测中,以资鼓励。20第四节地形图的判
33、读(第 1 课时)一、作业内容实践活动:制作地形模型,认识不同地形部位的等高线特征。(以下两个活动任选一个完成)1.参照课本 26 页活动题图 1.38 和图 1.39,用橡皮泥制作一个等高线地形模 型,并回答下列问题。(1)该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是_米。(2)对照橡皮泥模型,比较一下是从 B 点爬到山顶 A 容易,还是从 C 点爬到山 顶A 容易?为什么?(3)对等高线地形图和橡皮泥模型,BA 线路坡度_(陡/缓),等高线_(稀 疏/密集);CA 线路坡度_,等高线_。(4)在所做的模型中找到山峰、山脊,看看它们的等高线特征。2.自选一幅等高线地形图,用橡皮泥制作一个等高线地形模型,并完成下
34、列 问题。(1)该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是_米。(2)在所做模型中找到山峰、山脊等主要地形,说说它们的等高线特征。(3)在所做模型中找到陡坡和缓坡,对照等高线地形图,比较二者等高线的疏 密差异。(4)以此图为基础,自行设计出一组选择题,给班级同学做,并进行讲解。二、时间要求:实践活动时间视个人情况而定。三、评价设计评价指标水平优秀良好合格通过实践活动制作地形模型,掌握海拔高度的读数、估算,等高距、相对高度的测算可以通过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几种山体部位本课时评价包自我评定和学生互评两个方面。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课时通过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
35、熟知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知识。由于该实21践活动时间要求预计较长,故不设置传统的书面作业,以减轻学生作业负担,重 点在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力。学生自主设计出题可以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对于设计比较好的题目可以放入单元质量检测中,进行鼓励。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第 2 课时)一、作业内容读马鞍山市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 15 小题。1.丙地所在的山体部位是()A.陡崖B.山谷C.鞍部D.山脊2.关于该区域的判断,正确的是()A.甲位于乙的西北方向B.乙的海拔高度小于 400 米C.丁的坡度比丙的坡度陡D.地势西北高,东南低3.从图中可知该区域的地势是()A.东北高,西南低B.东南高,西北低C.西南高
36、,东北低D.中部高,四周低4.在、四条直线经过的地区中,坡度最缓的是()A.B.C.D.5.若量得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 3 厘米,则两地的实地距离是()A.1500 米B.3000 米C.4500 米D.6000 米6.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为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扬州某学校组织学生到图中区域开展研学活动,团队共分为两组人员,下图为学生绘制的研学点等高线地形图。22(1)图中所示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是_,学生绘制的河流支流和中,与实际相符的是_(填序号),因为其所在的地形部位是_。(2)图中山峰位于研学集中点的_方向,研学集合点到山峰的图上距离约 4 厘米,则实际直线距离约为_千米。(3)此
37、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距为_米,甲地海拔是_米,如 果从甲地爬到山峰处,需要登高_米。(4)两组人员从研学集合点出发到乙地汇合乙地所在地形部位是_;行进过程中上坡较轻松的是第_组(填“一”或“二”)。二、时间要求:15 分钟三、评价设计评价指标水平优秀良好合格熟练掌握海拔高度的读数、估算,等高距、相 对高度的测算可以通过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几种山体部位根据等高线了解等深线的意义了解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五种地形 的基本概念和区分会在地形图中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课时内容主要通过选择题和综合题考察学生对于所学知识
38、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一)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第一单元质量检测作业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地球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的表面积约 5.1 亿平方米B.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6357 千米C.地球赤道周长约 4 万千米D.地球赤道半径为 6371 千米2.下列有关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纬度从南向北逐渐增大B.纬度从两极向赤道逐渐递减C.经度从东向西逐渐增大23D.经度和纬度的标度范围都是 0到 1803.读图,我国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 C919 于 2017 年 5 月 5 日 14 时许 首飞成功,此时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的大致位置
39、是()A.B.C.D.4.智利发生大地震,小明想知道智利在哪,他选用了 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图,北京真大啊,小玲想知道故宫的位置,她选用了北京城市图,小聪想去新疆 旅游,选用了新疆地形图;小丽想去黄山风景区旅游,她选用了黄山风景 区导游图哪位同学选择的地图不适用()A.小明B.小玲C.小聪D.小丽5.(从课时作业中学生自己出的选择题中选取较为优秀的一组题加入本次单元质量检测。)二、综合题6.枣庄二十九中七年级部分学生到某地区进行了一次地理研学活动。请结合该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的地形部位名称依次是:_(2)图中河流 AB 段的流向是自 _向 _流;若测得 A、B 两点间 的图上距
40、离为 2 厘米,则两地实际距离是 _千米。(3)图中 B、C 两点的相对高度是 _米;甲村大部分地区的海拔在_米以下。24(4)某小组两名学生在研学途中不慎迷路,当他们发现一条小溪时,果断沿着小溪向下游前进,从而摆脱困境。请解释这种做法的合理性 _。7.读如图所示两幅图,完成填空。(1)C 点位于地球上五带中的 _带,一年中有 _次太阳直射现象。(2)一天中 A、B 两点先看到太阳的是 _点。(3)当太阳直射 C 点时,地球可能位于公转轨道上的 _和 _(甲、乙、丙、丁)处。(4)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丙处时,太阳直射 _线,此时南半球处 在_季。(5)地球由公转轨道的丙处向丁处运动过程中,我
41、们马鞍山市的白昼将变_(填“长”或“短”),获得的太阳光热也将逐渐 _(填“增加”或“减少”)。(6)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甲处时,北京的白昼时间为一年中最 _(填“长”或“短”)。8.根据下面的经纬网地图,完成下列各题。(10 分)(1)写出图中甲点的经纬度:甲(_,_)。(2)图所示的区域,是由图中的阴影区域 _(甲、乙、丙、丁)经纬线拉伸成直线并放大得来的。1(3)图中 A 地位于 B 地的 _方向,C 地位于 B 地的 _方向。假 设有两位同学分别沿 A、D 所在经线不改变方向一直向南走,最终他们将在 _会合。(4)图中 A、B、C、D 四点,位于东半球的有 _点和 _点,位 于低纬度
42、的是 _点。(5)图中 A、C 两点所在纬线的长度比较,哪条更长?_(A 纬线或 C 纬线)。9.(从课时作业中学生自己出的综合题中选取较为优秀的一组题加入本次单元 质量检测。)(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序号类型对应单元作业 目标对应学习水平难度来源完成时间了解理解应用1选择1易真题30 分钟2选择2中真题3选择3、4中真题4选择6中真题5选择123456中学生原创6综合5难真题7综合3难真题8综合2难真题9综合123456中学生原创2知识备份(根据实际情况删减)三级指标“家国情怀”在课程标准中的描述,包括地理国情和地理乡情两方面。地理国情的描述主要体现在: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邻国、临
43、海、人口、地形、地势、气候、河流、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以及台湾省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几方面。地理乡情的描述主要体现在:家乡的地理位置、发展规划等。三级指标“家国情怀”在课程标准中的描述,比较全面的反映了我国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具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例如: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邻国和濒临的海洋、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这些描述充分说明了我国的领土面积和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是世界上很多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例如:我国的地形地势、气候特征、河流水文特征等自然因素综合作用,形成了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体现了我国的资源优势。例如:通过我国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等产业分布及特点的学习,可以充分理
44、解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增加民族自豪感。例如:关于台湾省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的位量和范围,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蕴含着我国对祖国统一大业具有坚定不移的信念。这些内容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国际理解教育的涵义之一,是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理解他国、他人,首先要理解自己,只有理解自己,才能更好的理解和尊重他人,这就是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关系,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是国际主义的前提。三级指标“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课程标准中的描述,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人类共同生存的地球基本状况的认识,二个是对国家之间关系的认识。“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地球表面海、陆
45、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这些描述,是对人类共同生存的地球基本状况的认识。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每一个人都是“地球村”的一员,只有对地球整体状况的深刻认识,才能更好的理解不同国家、不同人之间,只有通力合作,才能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三级指标“区域经济差异”在课程标准中的描述,主要体现在:不同地域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特定国家根据自然条件的特点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区域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特点。这些描述,从不同的方面表示了区域经济差异。由于国及各国内部各区域间发展经济的自然和人文条件的区别,导致全球经济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46、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经济差异明显,经济的差异导致了不同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不同地位。经济差异的存在,更需要各国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进行优势互补,逐步缩小世界经济的差异。国际理解教育在这方面,对树立尊重差异、理解差异的观念,具有积极的作用。三级指标“全球经济一体化”在课程标准中的描述,主要体现在: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区际联系对经济发展的意义,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外向型经济对某区域发展的影响。全球化的缘起,就是经济在外。加强世界各地的经济合作、加强区际联系、发展外向型经济可以促进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三级指标“尊重文化多样性”在课程标准中的描述,主要体现在
47、:描述某地区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说明某国家自然环境对民俗的影响,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从地理学的角度看,“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尊重和理解不同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地域文化是在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地域文化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服饰、饮食、民居等民俗文化,是其中的一个表现,只有了解各民族的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才能形成尊重文化多样性的理念。三级指标“珍视人类文化遗产”在课程标准中的描述仅有 2 条: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人类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轨迹,是全人类的共同财
48、富,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都是人类在不同发展阶段形成的文化遗产,而世界文化遗产更具有特殊的意义。1972 年11月16日,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明确了世界遗产包括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作为人类的共同遗产加以保护。以上的研究,是基于本研究设计的“中学地理学科国际理解教育内容指标体系”,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这 100 条描述,体现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描述进行了数量统计。统计的结果显示,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这 100 条描述中,体现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描述共计有59条。而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包括“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四大部分,下面对
49、这四大部分中出现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比例关系进行分析,以把握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各部分内容对国际理解教育的体现程度。世界地理部分。各三级指标出现的条数大小数值排序:世界各民族平等、全球资源分布不均、人类命运共同体 4区域经济差异 3世界人口增长、全球气候变化、全球环境污染、尊重文化多样性、珍视人类文化遗产 2世界粮食安全、全球经济一体化 1移民和难民、全球资源短缺、维持生物多样性、全球自然灾害、家国情怀 0。中国地理部分。各三级指标出现的条数大小数值排序:家国情怀 10全球资源分布不均 5全球经济一体化 3全球资源短缺、全球自然灾害、尊重文化多样性 2世界各民族平等、世界人口增长、区域经济差
50、异 1移民和难民、维持生物多样性、全球气候变化、全球环境污染、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粮食安全、珍视人类文化遗产 0。乡土地理部分。家国情怀 2世界人口增长、全球自然灾害 1,其余皆为 0。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四大部分中,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占比,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四部分在“内容标准”中的总占比分别是:地球与地图(1.70%,11.00%),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占比少于课程标准占比 9.30%;世界地理(45.76%,43.00%),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占比多于课程标准占比2.76%;中国地理(45.76%,40.00%),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占比多于课程标准占比5.76%;乡土地理(6.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