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8福建,9,3分)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组 20152019年福建中考题组,答案 D A项,活泼金属与盐酸反应也产生气泡;B项,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不能使 酚酞变色;C项,检验氧气已收集满,不能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而应放在集气瓶口;D项,将内壁沾有 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若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可知蜡烛中含有碳元素。,2.(2018福建,10,3分)氧烛是一种便携式供氧设备(如下图)。产氧药块由氯酸钠(分解时吸收热量为Q kJg-1)、 金属粉末(燃烧时提供氯酸钠分解所需的热量)和少量
2、催化剂组成。某兴趣小组拟自制氧烛,为确定每100 g 氯酸钠需要添加金属粉末的质量m(金属),查得下表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m(金属)只能采用不同比例的金属和氯酸钠在空气中实验获得 B.m(金属)只能通过氯酸钠分解吸收热量与金属燃烧放出热量进行理论计算确定 C.m(金属)过小将使氧烛中反应无法持续进行,过大将减小产氧量 D.不用催化剂时,分别使用铁、铝、镁作燃料,m(Fe)最小,答案 C 确定金属粉末的质量m(金属)既可通过实验获得,也可通过理论计算获得,故A、B不正确。m (金属)过小,金属燃烧放出热量过少,使氯酸钠不能完全分解;m(金属)过大,金属会消耗产生的氧气,进而减小
3、 产氧量,故C正确。由表中数据可知,相同质量的金属燃烧,铁放出的热量最少,则分别使用铁、铝、镁作燃 料,放出相同热量,需要的m(Fe)最大,故D不正确。,3.(2016福建三明,10,3分)设计对比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答案 C 碘在汽油中的溶解大于水,故通过实验现象的不同可以说明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A 可达到实验目的;将分别盛有浓氨水和酚酞溶液的烧杯放入倒扣的大烧杯中,一会儿可观察到酚酞溶液变 红,说明氨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盛有酚酞溶液的烧杯中,B可达到实验目的;铁生锈需要跟水、氧气同时接 触,而C实验中在干燥空气和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两支试
4、管内的铁钉都不生锈,只能说明铁只跟水或只跟 氧气接触都不容易生锈,并不能证明水和氧气同时存在时铁会生锈,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二氧化碳和水、 氢氧化钠都能反应,但通过实验对比塑料瓶变瘪的程度可以说明二氧化碳能够和氢氧化钠反应,D可达到实 验目的。,图3 图4 (4)结合你的学习经验,若要寻找红磷或铁粉除氧剂的替代物,用图1或图2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该替代物应满足的条件是 (写两点)。,答案 (15分)(1)产生大量白烟(或“黄色火焰”“放热”等合理答案) 氧气被消耗,集气瓶内气体压强小 于大气压 (2)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或“红磷和铁粉除氧剂足量”等其他合理答案) (3)实验2 反应后
5、,实验1集气瓶中剩余氧气的体积分数为8.6%,而实验2集气瓶中氧气几乎耗尽 (4)能够和氧气反应;生成物不影响测定结果(或其他合理答案),解析 (1)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有黄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红磷熄灭冷却至室温后,集气 瓶中的氧气被消耗,使集气瓶中的气体减少,集气瓶内气体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所以打开K,水会倒吸入集 气瓶中。(2)两个实验都跟气体有关,所以装置的气密性必须良好,为了让集气瓶中的氧气能充分反应,红磷 和铁粉除氧剂的量必须充足。(3)由图3、图4可知,实验2的测定方法更准确,因为实验2集气瓶中的氧气几 乎反应完,而实验1还有较多氧气残留。(4)要寻找红磷或铁粉除氧
6、剂的替代物,应该满足的条件有:只跟氧 气反应;生成物最好是固体,不影响测定结果等。,B组 20152019年全国中考题组 考点一 实验方案的设计 1.(2019天津,12,2分)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双选) ( ),答案 BC 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会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鉴别,故A不正确;硫酸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 钡沉淀和氯化氢,盐酸不能和氯化钡反应,反应后过滤除掉生成的硫酸钡沉淀,即可除去杂质,故B正确;碳酸 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不反应,故C正确;碳酸钠能和氯化钙反应生成 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钠和氯化钙不反应,过滤除去沉淀,蒸发得到氯化钠固体,即加入适量
7、氯化钙溶液 能将碳酸钠除去,但不能将碳酸钠和氯化钠分离,故D不正确。 易错警示 分离是将物质分开,还要恢复到原状态;除杂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而得 到纯物质。,2.(2019广东,13,2分)下列实验操作、现象或变化、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答案 A 往井水中加入适量肥皂水后,振荡,产生大量浮渣,则井水为硬水,故A正确;镁条燃烧后产生的白 烟扩散到空气中,导致质量减少,但反应仍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B错误;NaOH与空气中的CO2反应后生成 Na2CO3,Na2CO3溶液呈碱性,不能通过无色酚酞溶液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故C错误;除H2外,CO也能还原 CuO,使黑色
8、的CuO变为红色的Cu,故D错误。,3.(2018天津,13,2分)下列有关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 ),答案 A NaOH与稀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Na2CO3与稀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故A正确;鉴别纯棉线和羊毛 线,应用燃烧闻气味的方法,故B错误;Na2SO4+Ba(NO3)2 BaSO4+2NaNO3,引入了新杂质NaNO3,故C错 误;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含有的少量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故D错误。,4.(2017广东,7,2分)下图的实验设计不能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 ),答案 A 木炭燃烧生成CO2气体,集气瓶中压强变化不明显,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A不能达 到目的
9、。将试管靠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气体不纯;若听到轻微的声音,则说 明气体较纯,故B能达到目的。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对照可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铜片上 的白磷和红磷对照可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C能达到目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证明二氧化 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D能达到目的。,知识归纳 利用A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利用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又不生成气体,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水倒流入集气瓶内,倒流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等于瓶内氧气的体积。,5.(2017陕西A,14,2分)下列图示
10、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答案 A A项中温度相同,溶质种类和质量相同,溶剂质量相同,但溶剂种类不同,可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 溶解性的影响,故A正确;木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导致最终装置内压强变化不大,故B错误;氯化铵和 硝酸铵都含有铵根离子,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都会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无法鉴别二者,故C错误;探究二氧 化锰的催化作用,应保证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相同,故D错误。,易错警示 在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可燃物不能选择木炭、硫粉(生成物是气体),也不能选择铁 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6.(2017河北,6,2分)某同学根据铜绿的成分Cu2(OH)2CO3作出猜想:金属铜锈蚀的
11、条件除有氧气和水外,还必 须有二氧化碳。为证明“必须有二氧化碳”,需要进行下图所示实验中的 ( ) A.甲和乙 B.甲和丁 C.乙和丁 D.丙和丁,答案 B 验证铜生锈的条件除有水和氧气外,还必须有二氧化碳,必须通过控制变量法设计对比实验,要 求一个是铜能同时接触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另一个是铜只接触水和氧气。,7.(2017广东广州,29,8分)过碳酸钠(化学式为2Na2CO33H2O2)俗名固体双氧水,溶于水可看作是Na2CO3溶液 和H2O2溶液混合。为了方便保存,过碳酸钠样品可能添加少量的MgSO4和硅酸镁中的一种或两种作为稳定 剂。已知双氧水可用于供氧、消毒和漂白;硅酸镁不溶于水。 (
12、1)过碳酸钠的用途不合理的是 。 A.鱼池供氧剂 B.消毒剂 C.干燥剂 D.漂白剂 (2)取少量过碳酸钠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有不溶于水的固体产生。判断样品中 有硅酸 镁。(填写“可能”或“一定”) (3)利用实验室限选试剂,设计实验确定该样品中是否添加少量的MgSO4。 限选试剂:稀盐酸、稀H2SO4、BaCl2溶液、蒸馏水、AgNO3溶液,答案 (1)C (2)可能 (3)步骤2:过量稀盐酸 现象:有气泡产生 步骤3:加入少量BaCl2溶液,振荡后静置 现象:生成白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解析 (1)过碳酸钠溶于水可看作是Na2CO3溶液和H2O2溶液混合,双氧水可用于供氧、消毒和漂
13、白,不能用 作干燥剂,故选C。(2)过碳酸钠样品可能添加了少量的MgSO4,MgSO4能与Na2CO3反应生成微溶物MgCO3, 故不溶物不一定为硅酸镁。(3)先加入过量稀盐酸,除去碳酸钠,排除对MgSO4检验的干扰,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Na2CO3+2HCl 2NaCl+H2O+CO2;再滴加少量氯化钡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样品中有MgSO4,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MgSO4 MgCl2+BaSO4;若无明显现象,说明样品中无MgSO4。,8.(2015陕西,20,4分)工业上用纯碱和石灰石为原料制备烧碱的简要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均能与下
14、列 (填字母)发生化学反应。 A.水 B.盐酸 C.二氧化碳 (2)步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想检验上述工艺中的烧碱溶液里是否含有纯碱,甲同学选择了一种酸溶液,乙 同学选择了一种碱溶液,丙同学也选择了一种溶液,该溶液中溶质与甲、乙同学所用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类 别不同,他们都能达到检验目的。你认为丙同学所选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 (填一种物质的化 学式)。,答案 (1)B (2)Ca(OH)2+Na2CO3 CaCO3+2NaOH(未配平或无“”符号扣1分,化学式错误扣2分) (3)CaCl2或Ca(NO3)2或BaCl2或 Ba(NO3)2,解析 (1)石灰石、生
15、石灰、熟石灰都能与盐酸反应,故选B。(2)由流程图可知,步骤中发生的反应是 Ca(OH)2+Na2CO3 CaCO3+2NaOH。(3)丙同学所选溶液是盐溶液,由于碳酸钠能与可溶性的钙盐、钡盐 反应产生沉淀,故其所选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CaCl2或Ca(NO3)2或BaCl2或Ba(NO3)2。,考点二 实验方案的评价 1.(2017广东深圳,8,1.5分)为了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下列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 ),A.分离H2O2和MnO2制O2后的固液混合物 B.除去CO中的CO2气体 C.区分NaCl、NH4NO3、NaOH三种固体 D.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答案 B 分离固体和液体采用过滤的
16、方法,故A正确。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会将CO 转化为CO2,不能除去CO2,故B错误。氯化钠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基本不变,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后溶液的 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降低,故C正确。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 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D正确。,2.(2017新疆乌鲁木齐,10,2分)如图所示,将液体X加入到集气瓶中与固体Y作用,观察到气球逐渐变大。下 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 ),A. B. C. D.,答案 C 二氧化锰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会使气球变大;碳酸氢
17、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 碳,会使气球变大;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使瓶内压强增大,气球变大;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 瓶内压强减小,气球不变大;铁粉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会使气球变大,故应选C。,思路分析 要使图示中的气球变大,就要使瓶内压强增大,通过升温或放出气体可以实现。,知识总结 遇水放热的物质主要有氢氧化钠、氧化钙、浓硫酸等;溶于水吸热的物质主要有硝酸铵等。,3.(2017新疆,10,2分)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过程,不合理的是 ( ),答案 D 碳粉在空气中灼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氧化铜在空气中灼烧无现象,可以鉴别,故A合理;硝酸 钾溶液显中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碳酸钾溶
18、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可以鉴别,故B合理;氯化钠易溶 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以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除去氯化钠固体中混有的泥沙,故C合理;CO能 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CO2不能,故D不合理。,4.(2016江苏南京,15,2分)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 ) A.NaCl溶液(MgCl2)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滤液中加稀盐酸至中性 B.氧气(水蒸气)通过装有足量无水氯化钙的干燥管 C.CaO固体(CaCO3)高温充分煅烧 D.氢气(氯化氢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NaHCO3溶液和浓硫酸,答案 D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除去氯
19、化镁,多余的氢氧化钠用适量的盐酸除去,A项方案可行;氯 化钙具有吸水性,用足量无水氯化钙可以除去氧气中的水蒸气,B项方案可行;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 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可以除去CaO固体中的CaCO3,C项方案可行;氯化氢气体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会生成 二氧化碳气体,引入了新的杂质,D项方案不可行,故选D。,5.(2019云南昆明,27,8分)小晨同学从课外读物中得知:在加热条件下,钠与CO2反应的产物可能有C、CO、 Na2CO3、Na2O。于是设计实验对产物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BaCl2溶液呈中性 4Na+O2 2Na2O Na2O+H2O 2NaOH 2Na+2H2O 2NaO
20、H+H2 CO通入PdCl2溶液中有黑色沉淀生成 【提出问题】在加热条件下,钠与CO2反应的产物有哪些? 【猜想假设】猜想一:产物中一定有C 猜想二:产物中一定有CO 猜想三:产物中一定有Na2CO3 猜想四:产物中一定有Na2O,【实验验证】用下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探究。 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C的作用是 。,【反思与评价】小晨同学向实验(2)所得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于是得出结论:在加热条 件下,钠与CO2反应一定产生Na2O。该结论是否严谨? (填“是”或“否”),理由是 。,答案 【实验验证】CaCO3+2HCl CaCl2+CO2+H2O
21、 吸收水蒸气(合理即可) (1)一 (2)产生白色 沉淀 (3)E中产生黑色沉淀 【反思与评价】否 实验装置中可能存在空气,Na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也生成Na2O(合理即可),解析 【实验验证】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干燥CO2;(1)猜想中的Na2CO3和Na2O均能溶于水,C为不 溶于水的黑色固体,故猜想一正确;(2)猜想三正确,即产物中有碳酸钠,氯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白 色沉淀;(3)根据题目信息,CO能与PdCl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沉淀,因实验结论为猜想二正确,即产物中有CO, 可知实验现象为E中产生黑色沉淀。【反思与评价】该实验装置未排尽空气,空气中的O2能与Na反应生成 Na
22、2O,故无法确定Na2O的来源。,审题技巧 实验(3)中掌握题目信息“CO通入PdCl2溶液中有黑色沉淀生成”是理解题目的关键。 试题分析 使用题中装置进行实验前,没有排尽装置中的空气,故空气中的部分成分会参与反应。,6.(2015湖南郴州,28,8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实验台上一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标签如图)。他们提 出可能是Na2SO4、NaHCO3、Na2CO3溶液中的一种,于是决定对这瓶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三种物质溶液在常温下的pH 如下表,(1)小新同学认为该溶液不可能是 ,理由是 。 (2)标签破损的原因是 。 (3)为确定其成分,小新同学设计如下方案进行探究。,(
23、4)小芳认为可以设计更简单的实验方案,该方案是: (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答案 (1)NaHCO3 因为化学式中Na的右下方没有2 (2)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或标签腐蚀,撕破等合理即可) (3)产生白色沉淀 有气泡产生 (4)用试管取少量无色溶液,加入无色酚酞,若溶液变红,则原溶液是碳酸钠溶液(用pH试纸、酸溶液、紫色 石蕊等试剂检验,答案合理均可),解析 (1)由破损标签可看出Na的右下角有数字2,故不可能是NaHCO3。 (2)标签破损可能是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试剂腐蚀了标签,也可能是标签被撕破了。 (3)BaCl2与Na2CO3反应,会生成BaCO3沉淀,BaC
24、O3沉淀能与盐酸反应生成CO2气体。 (4)可取少量溶液加酸,通过生成CO2气体判定是Na2CO3,或利用Na2CO3溶液显碱性,通过加无色酚酞、紫色 石蕊溶液或测定pH判定是Na2CO3。,C组 教师专用题组 考点一 实验方案的设计 1.(2018河南,7,1分)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 ),答案 C C项,碳酸钠与盐酸在烧杯中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会逸散到空气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2.(2017广西南宁,19,2分)下列实验方案中,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答案 B A项,向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表明NaOH过量,无色表明盐 酸
25、过量或恰好完全反应,故不能鉴别是否恰好完全反应。B项,四种溶液两两混合,既能产生白色沉淀又能 生成气体的是碳酸钾,与碳酸钾反应生成沉淀的是氯化钡,生成气泡的是稀盐酸,能达到实验目的。C项,含 有CaCO3的CaO中加入足量的水后,水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过滤后得到的是Ca(OH)2溶液,故该方法 不能用于除去CaO中的CaCO3。D项,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石灰水若变 浑浊,只能证明气体中有碳元素,气体中可能有CO,还可能有CH4等,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3.(2017内蒙古呼和浩特,7,2分)下列四个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 ),答案 D A项,在空气中充分
26、灼烧,木炭粉会和氧气发生反应,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B项,会引入新的杂 质MnO2,错误。C项,氯化铵和硫酸铵分别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均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无法鉴别,错 误。D项正确。,4.(2019四川成都,19,13分)某学习小组对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稀盐酸的反应进行了探究。 (1)分别在盛有少量碳酸钠(俗称 )、碳酸氢钠固体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都剧烈反 应且产生大量气泡。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提出问题】 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快慢是否相同?,【设计与实验】 (2)甲设计的实验如图1所示。实验时,两注射器中的稀盐酸应 (填操作),观察到图2
27、所 示现象。于是他得出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较快的结论。 (3)乙对甲的实验提出了质疑:碳酸钠、碳酸氢钠固体和稀盐酸反应都很强烈,通过观察很难判断产生气 体的快慢; 。 他认为,应取含碳元素质量相同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若碳酸钠的质量仍为0.318 g,应称取 g碳酸氢 钠。 (4)小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设计了图3所示的实验。,图3 连通管的作用是 。 分别取等体积、含碳元素质量相同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稀溶液(各滴2滴酚酞溶液),以及相同体积、相 同浓度的足量稀盐酸进行实验。实验时,溶液颜色变化记录如表1,广口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如图4所示。,图4,表1,【实验结论】 (5)分析图4所示的实
28、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相同条件下, 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较快,理由是 。 【反思与应用】 (6)小组同学分析表1实验现象和图4数据,得出另一种物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较慢的原因是 (请用必要的文字和化学方程式说明)。 (7)通过以上探究与分析,小组同学设计了只用试管和胶头滴管鉴别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的实验。,答案 (1)纯碱、苏打 NaHCO3+HCl NaCl+H2O+CO2 (2)同时全部注入试管中 (3)相等质量的碳酸钠、碳酸氢钠分别和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时,碳酸氢钠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多 0.252 (4)保持压强平衡,使稀盐酸能顺利流下 (5)碳酸氢钠 压强越大,二氧化碳越多,产生
29、相同量的二氧化碳时,碳酸氢钠反应需要的时间短(答案合理即 可) (6)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HCl NaCl+NaHCO3;然 后碳酸氢钠再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HCO3+HCl NaCl+H2O +CO2 (7)如果立即产生气泡,则a是稀盐酸,b是碳酸钠溶液;如果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则a是碳酸钠溶液,b是稀盐酸,解析 (1)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2)甲设计的实验如题图1所示,为了使两支试管中的实验现象更明显,实验时,两注射器中的稀盐酸应同时 全部注入试管
30、中。 (3)根据质量关系:Na2CO3CO2;NaHCO3CO2 106 44 84 44 相等质量的碳酸钠、碳酸氢钠分别与稀盐酸反应时,碳酸氢钠生成二氧化碳多。若需取含碳元素质量相同 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当碳酸钠的质量为0.318 g时,碳酸氢钠质量应为0.318 g =0.252 g。 (4)连通管的作用是平衡装置内外压强,使稀盐酸顺利流下。 (5)观察题图4所示的实验数据,压强相同(未完全反应前)即产生二氧化碳的量相同时,碳酸氢钠生成二氧化 碳所需的时间小于碳酸钠生成二氧化碳所需的时间,因此可得到的结论:相同条件下,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 应产生的二氧化碳较快。 (6)分析表1实验现象和图4
31、实验数据可知,碳酸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稀盐酸,颜色变化是红色浅红色,无色,产生二氧化碳先慢后快;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稀盐酸,颜色变化是浅红色无色,产生二 氧化碳先快后慢。以上事实可以说明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时,碳酸钠先和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 化钠,所以颜色变化出现红色浅红色;然后生成的碳酸氢钠再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所以颜色变化出现浅红色无色。 (7)根据上一题中得出的结论: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然后碳酸氢钠再和稀盐酸反 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如果是将稀盐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碳酸钠要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 钠和氯化钠,这一过程中没有
32、二氧化碳气体生成,所以刚开始滴入稀盐酸时,无明显现象,随着不断滴入稀盐 酸,稀盐酸才与生成的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 水和二氧化碳,出现气泡;若是将碳酸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但在较短 时间内,较多量的稀盐酸会迅速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氯化钠和水,所以会立即产生气泡。 所以如果立即产生气泡,则a是稀盐酸,b是碳酸钠溶液;如果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则a是碳酸钠溶液,b是稀盐 酸。,5.(2017河南,24,3分)为除去粗盐中CaCl2、MgCl2、Na2SO4等可溶性杂质,需进行如下操作:溶解;依次加 过量的BaCl2、NaOH、Na2CO3溶液;过滤;加适
33、量盐酸;蒸发、结晶。 【提示:Mg(OH)2、BaSO4、BaCO3难溶于水;微溶物不形成沉淀;Na2CO3溶液呈碱性】 (1)以上操作中所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共有 个。 (2)操作、要用到同一种玻璃仪器,该仪器在操作中的作用是什么? (3)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操作所得溶液中含有NaOH。(写出实验步骤和现象),答案 (1)6(1分) (2)不断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1分) (3)取少量溶液,加入足量的CaCl2(或BaCl2等)溶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1分),解析 (1)加入除杂试剂BaCl2、NaOH、Na2CO3溶液时,发生的反应为Na2SO4+B
34、aCl2 BaSO4+2NaCl, 2NaOH+MgCl2 Mg(OH)2+2NaCl,Na2CO3+CaCl2 CaCO3+2NaCl,Na2CO3+BaCl2 BaCO3+ 2NaCl;加入盐酸时发生的反应为NaOH+HCl NaCl+H2O,Na2CO3+2HCl 2NaCl+CO2+H2O,上述反 应均属于复分解反应。(2)在溶解、过滤、蒸发时都要用到玻璃棒,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不断搅拌,防止 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3)过滤后所得滤液中含有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欲证明其中含有 氢氧化钠,需先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或氯化钡等)溶液将Na2CO3除去,静置后,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
35、酚酞溶 液。,考点二 实验方案的评价 1.(2016山东济宁,6,2分)根据下面实验内容和实验现象推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答案 A 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pH7,但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 液,A项实验结论错误;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显酸性,pH7,B项正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C项正确;滴加氯化钡试剂,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中可能含有C 或S 等离子,D项正确。,2.(2016广西南宁,19,2分)下列实验方案,实验设计达不到实验目的的是 ( ),答案 C 插入空气样品中的木条正常燃烧,插入呼出气体样品中的木条熄灭,可以比较人体吸
36、入的空气和 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A项正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 碳与氧化铜不反应,可以鉴别,B项正确;酒精可以燃烧,水不能燃烧,验证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C项错误; 盐酸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通过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D项正确。,3.(2015陕西,15,2分)下列实验进行中的现象或实验原理正确的是 ( ),答案 C 热水的温度是80 ,已经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白磷又与氧气接触,可以燃烧,故A错误;氢氧化钠与 二氧化碳反应使瓶内的压强变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小气球膨胀变大,故B错误;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 瓶内压强减小,U形管两端
37、的液面左高右低,故C正确;铜和银都不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只能验证铁的金 属活动性最强,不能验证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故D错误。,4.(2019北京,24,6分)如图“黑面包”实验中,蔗糖(C12H22O11)变黑,体积膨胀,变成疏松的炭,放出有刺激性气 味的气体。 【提出问题】改变糖的种类、浓硫酸的体积、水的滴数和温度是否会影响实验效果呢? 【进行实验】分别取5 g糖粉进行实验,根据前2 min的现象对实验效果进行评分,记录如下:,表1 实验记录,【处理数据】分析表1,计算效果得分均值,结果如下:,表2 效果得分均值,依据均值推断最佳实验方案,均值越高,效果越好。 【解释与结论】 (1)蔗
38、糖变成黑色的炭,发生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推测放出的气体含SO2,从元素守恒角度说明理由: 。,(3)实验6中,a为 mL。 (4)根据表2推断,“黑面包”实验最好选择5 g冰糖、5 mL浓硫酸、 滴水和50 。 【反思与评价】 (5)表2中,22 对应的均值为51.0,计算该值所依据的3个数据分别是 。 (6)综合分析,使实验3的效果得分高于实验4的因素有 。,答案 (1)化学 (2)反应物中含硫元素、氧元素 (3)6 (4)15 (5)65、88、0 (6)浓硫酸的体积、水的滴数,解析 (1)蔗糖变成黑色的炭,有新物质生成,故属于化学变化。 (2)从元素守恒角度分析反应
39、物的组成元素,浓硫酸中含有硫、氧、氢元素,蔗糖中含有碳、氢、氧元素,发 生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生成物中也会有含硫、氧元素的物质,SO2气体含有硫、氧两种元素,故 可推测产生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含SO2。 (3)实验6中浓硫酸体积要与其他组实验形成对比,结合表2的数据知,a应为6。 (4)由题中信息可知,依据均值推断最佳实验方案,均值越高,效果越好。根据表2推断,水的滴数为15时对应 均值最高。 (5)从表1记录的实验数据中找出温度为22 时对应的数据:,表2中,22 对应的效果得分均值为51.0,则计算该值依据的是65、88、0这三个数据。 (6)对比实验3、实验4:,可知糖的种类、
40、浓硫酸的体积、水的滴数不同,温度相同;再结合表2 中冰糖对应均值高于蔗糖,所以使实 验3的效果得分高于实验4的因素有浓硫酸的体积、水的滴数。 思路分析 首先理解实验要研究的问题,再调用已有的知识,运用对比的方法将问题解决,系统分析科学推 理中的假设、实验、证据之间的关系,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5.(2017江西,22,9分)为了解甲酸的分解产物,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甲酸(HCOOH)的熔点为8.6 ,能分解生成两种物质。 【提出猜想】实验小组对甲酸的分解产物提出了猜想: 猜想1.H2和CO2;猜想2.CO和H2O。 【设计实验】20 时,甲酸的状态为 ;从图一
41、装置中选择合适的装置 (填序号)对甲酸进 行加热。为了加快分解速率,实验小组加入了催化剂,反应后将分解产物通入图二装置进行实验。,答案 (9分)【设计实验】液态(1分) A(1分) 【实验预测】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1分) 【进行实验】红色固体变成黑色(2分) HCOOH CO+H2O(2分) 【交流拓展】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或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相等、化学方程式无法配平等)(2分),解析 【设计实验】由资料知,甲酸的熔点为8.6 ,故20 时,甲酸的状态为液态,因此选择装置A对甲酸 进行加热。 【实验预测】若猜想1成立,则生成的气体为H2和CO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
42、 红,因此D中的现象为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观察到C处瓶内出现大量水珠,则说明猜想2正确,甲酸分解产生了CO和H2O;E装 置中的浓硫酸用于干燥通入F装置中的气体,F处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因此观察到 的现象为红色固体变为黑色,则甲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HCOOH CO+H2O。 【交流拓展】HCOOH分子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122,但猜想3和猜想4的生成物中,化学方程式无论怎么配,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均不可能为122,因此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猜想3、4错误。,6.(2017北京,37,4分)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两支玻璃管内径相同)。实
43、验前K1、K2、K3均已关闭。,(1)实验1: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使反应停止,中 的操作是 。 (2)实验2:打开K2,右管中液面下降,原因是 ;计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表达 式为 (用h0、h1表示)。,答案 (1)Zn+H2SO4 ZnSO4+H2 关闭K1(或关闭K2,打开K3) (2)白磷燃烧消耗氧气,使左管中压强变小 100%,解析 (1)实验1中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Zn+H2SO4 ZnSO4 + H2;若要使反应停止,让固体锌 和液体分离开,可关闭K1,左管内不断产生气体,使管内压强变大,液体被压向右管中,反应停止。 (2)实验2用白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44、,左管内白磷燃烧消耗氧气,使左管内压强减小,右管中水受外界 大气压作用进入左管;进入左管中的水的体积即为消耗氧气的体积,所以最终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 数为 100%。,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20分钟 30分,1.(2019福建南平一检,9)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答案 C 硬水和蒸馏水可以用肥皂水鉴别,泡沫丰富的是蒸馏水,泡沫很少或者起浮渣的是硬水,A正确; 棉纱线和羊毛线点燃时,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线,B正确;稀盐酸和稀硫酸都有酸性,滴加石蕊试液都会 变红,C错误;固体NaOH溶于水放热升温、固体NH4NO3溶于水吸热降温、固体NaCl溶于水温度没有
45、明显变 化,D正确。,2.(2018福建三明一检,5)为检验敞口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下列实验方法中不合理的是 ( ),答案 D 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碳酸钠。将稀盐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中,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无明显 现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CO2气体,若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变质,若无气泡产生,说明未变质, 故A方法合理;氢氧化钙与氢氧化钠不反应,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故B方法合理;氯化钙与氢 氧化钠不反应,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故C方法合理;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用 酚酞无法鉴别,故D方法不合理。,3.(2018福建龙岩一检,9)下列四个实验方案
46、,无法实现实验目的的是 ( ),答案 D 稀盐酸和硝酸钡不反应,稀硫酸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A实验可实现;将粗盐研碎、溶 解、过滤可以除去难溶性杂质,再通过蒸发得到精盐,故B实验可实现;高温加热混合固体,碳酸钙分解生成 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而氧化钙不反应,故C实验可实现;将铁丝分别伸入硫酸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铁能把 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也能把硝酸银溶液中的银置换出来,说明铁比铜和银都活泼,但无法比较铜和 银的活动性,故D实验无法实现。,二、非选择题(共21分) 4.(2019福建龙岩期末,17)(9分)某研究小组利用注射器将空气压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中(如下图),以 检验空气中
47、二氧化碳的存在,实验过程中,有的同学三四分钟就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有的同学过了十 分钟才观察到变浑浊的现象,而有的同学则没有观察到变浑浊的现象。 【提出问题】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间的长短与什么因素有关? 【提出猜想】1.与澄清石灰水的浓度有关。,2.与澄清石灰水的量有关。 【进行实验】 实验一:配制澄清石灰水,用饱和澄清石灰水兑水配制不同浓度的澄清石灰水。 提示饱和澄清石灰水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浓度最大的澄清石灰水。,实验二:,(1)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是 。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实验一中澄清石灰水浓度最大的是 (填序号)。 (4)实验一的目的是 。 (5)从实验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6)针对实验一和实验二,你对“空气中二氧化碳检验”的实验中澄清石灰水的用量和浓度有什么建议? 答:,答案 (1)0.03 % (2) Ca(OH)2+ CO2 CaCO3 + H2O (3)1 (4)探究不同浓度澄清石灰水通入等量的空气后,出现浑浊现象的时间长短 (5)相同浓度的澄清石灰水,体积越小,通入空气后出现浑浊现象的时间越短 (6)取1 mL饱和澄清石灰水,解析 (2)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Ca(OH)2+ CO2 CaCO3 + H2O。 (3)实验一中实验1的蒸馏水体积为0 mL,相当于没用蒸馏水稀释,而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