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组 20152019年河北中考题组,1.(2019河北,14,2分)下图所示实验中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甲:下方燃着的小木条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B.乙:抽掉玻璃板后,两瓶内气体颜色发生变化,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丙: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D.丁:不再蹬地,沿水平方向运动的滑板车会停下来,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答案 D 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因此下方燃着的小木条先熄灭,A正确;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抽掉中间的 玻璃片,最终两个集气瓶内的气体颜色相同,B正确;蜡烛燃烧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刚熄灭的蜡烛 顺着白烟能
2、点燃,原因是白烟是石蜡蒸气遇冷凝华产生的石蜡小颗粒,C正确;摩擦力是滑板车停下来的原 因,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D错误。,2.(2018河北,13,2分)下列应用与原理对应不正确的是 ( ) A.防毒面具活性炭吸附有毒物质 B.利用声呐探知海洋深度回声定位 C.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 D.船闸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答案 D 活性炭能吸附有毒物质,可用于制防毒面具,A正确;利用回声定位原理,用声呐探知海洋深度,B 正确;油锅着火时盖上锅盖可隔绝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C正确。,3.(2015河北,5,2分)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 A.用Na2SO4除去Na
3、Cl中的BaCl2 B.用点燃的方法鉴别涤纶和羊毛线 C.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的CO D.用水鉴别NH4NO3和NaOH固体,答案 C 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氯化钠中的氯化钡,A能达到实验目的;羊 毛线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涤纶没有,B能达到实验目的;杂质CO含量较少,CO2不支持燃烧,不能用点燃 的方法除去CO2中的CO,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溶液 温度升高,用水可以鉴别,D能达到实验目的。,易错警示 除去CO2中的CO的正确方法是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将CO转化为CO2;因为一般情况下杂 质CO含量较少,C
4、O2不支持燃烧,所以不能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的CO。,4.(2019河北,29,节选)理化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3)冰箱中放入活性炭除异味,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答案 (3)吸附,解析 (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5.(2017河北,29,5分)理化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生活中可以用 来区别硬水和软水。 (2)锰钢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 ,可用于制作钢轨。 (3)活性炭由于具有很强的 性,可以清除冰箱内的异味。 (4)用来制作食品保鲜膜的材料是 (选填“聚乙烯”或“聚氯乙烯”)。 (5)用下列物质除去油污时,利用乳化作用的是 (选填序号)。 A
5、.汽油 B.洗洁精 C.氢氧化钠溶液,答案 (1)肥皂水 (2)大 (3)吸附 (4)聚乙烯 (5)B,解析 (1)生活中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肥皂水,泡沫多、浮渣少的为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为硬水;(2)合金 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大;(3)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可用于吸附色素和异味; (4)聚乙烯无毒,可以用来制作食品包装材料;(5)洗洁精洗去油污利用了乳化作用。,6.(2016河北,29,节选)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现有维生素、金刚石和碳酸氢钠,其中可用来切割玻璃的是 ,常用作发酵粉的是 ,蔬菜和 水果中含有的营养物质是 。,答案 金刚石 碳酸氢钠
6、维生素,解析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来切割玻璃;碳酸氢钠与酸反应或受热分解均能产生二氧化 碳,常用作发酵粉;水果、蔬菜中富含维生素。,解题关键 准确记忆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即可。,B组 20152019年全国中考题组 考点一 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1.(2019江西,1,2分)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墨”的主要成分是 ( ) A.碳 B.硅 C.磷 D.碘,答案 A 墨汁又称“碳素墨水”,其主要成分是炭黑,属于碳单质,故选A。,2.(2018广东广州,6,2分)下列有关金刚石、石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都是由碳元素组成 B.都是黑色固体 C.都能导电 D.硬度都很大,答案 A
7、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是碳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单质,故A正确;石墨是深灰色固 体,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固体,故B错误;石墨能导电,金刚石不能导电,故C错误;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 的物质,石墨质软,故D错误。,3.(2017贵州贵阳,3,2分)在“一带一路”伟大战略实施中,代表中国智造的高铁走在了前列。高铁动车与电 路连接的石墨电刷没有用到石墨的性质是 ( ) A.稳定性 B.滑腻感 C.还原性 D.导电性,答案 C 根据材料可知石墨电刷应用于高铁动车与电路的连接,利用了石墨的稳定性、滑腻感以及导电 性,没有用到石墨的还原性,故选C。,4.(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1,2分)下列碳单质
8、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 A.用石墨制作干电池的电极 B.用碳素笔书写档案文件 C.用活性炭作饮水机的净水剂 D.用铅笔芯粉末使生锈的锁头容易开启,答案 B A项,用石墨制作干电池的电极利用了石墨的导电性,与化学性质无关;B项,用碳素笔书写档案文 件,是因为碳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使书写的档案文件保存较长时间;C项,用活性炭作饮水机的净水剂利用了 活性炭的吸附性,与化学性质无关;D项,用铅笔芯粉末使生锈的锁头容易开启,是因为铅笔芯粉末中所含的 石墨具有润滑作用,与化学性质无关。,5.(2016天津,8,2分)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其原因是 ( ) A.
9、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B.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C.金刚石、石墨和C60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D.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答案 D 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它们的物理性质存在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 列方式不同。,6.(2019广东广州,26,4分)实验室有如图所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连接装置时,需根据导管的高度调节 处的高度,再确定 处的高度。(填“甲”或“乙”) (2)结束实验的操作是:先 ,再 。,答案 (1)乙 甲 (2)移出导管 熄灭酒精灯,解析 (1)连接装置时,应先根据导管的高度调节试管的高度,再根据试管底部的位置调节酒精灯的高度。
10、 (2)结束实验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澄清石灰水,避免因熄灭酒精灯后试管内气压降低而导致溶液倒吸入试管 内炸裂试管。,7.(2018北京,24,6分)为探究碳还原氧化铜的最佳实验条件,用木炭粉和氧化铜的干燥混合物12.5 g进行系 列实验。 【查阅资料】 氧化铜(CuO)为黑色固体。 碳还原氧化铜得到的铜中可能含有少量的氧化亚铜;氧化亚铜为红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Cu2O+H2SO4 CuSO4+Cu+H2O 【进行实验】 实验1:取质量比为111的木炭粉和氧化铜混合物1.3 g,进行实验。,实验2:取一定质量的混合物,用1-2装置进行实验。,【解释与结论】 (1)配平化学方程式:1C+ CuO
11、 Cu+ CO2,(2)实验1-2中,证明产生了CO2的现象是 。 (3)实验1的目的是 。 (4)实验2的结论是 。 【反思与评价】 (5)实验2没有进行质量比为114的实验,理由是 。 (6)为检验2-4的红色固体中是否含Cu2O,所需试剂是 。,答案 (1)1C+2CuO 2Cu+1CO2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探究最佳的加热方式 (4)在加热方式相同时,木炭粉与CuO的最佳质量比为112 (5)质量比为113时,已有较多黑色固体 (6)稀硫酸,解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配平化学方程式:C+2CuO 2Cu+ CO2。 (2)CO2与Ca(O
12、H)2反应生成 CaCO3沉淀和H2O,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实验1-2中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3)实验1-1和1-2中加热方式不同,所得物质的颜色、状态不同,因此实验1的目的是探究最佳的加热方式。 (4)分析实验2中的五组数据及对应反应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可知,在加热方式相同时,木炭粉与氧化铜的最 佳质量比为112。 (5)当木炭粉与氧化铜的质量比为113时,已经有较多黑色物质剩余,氧化铜的质量再增加会导致有更多黑 色物质剩余,因此不需要进行质量比为114的实验。 (6)依据所给资料可知,Cu2O能与稀硫酸反应:Cu2O+H2SO4 CuSO4+Cu+H2O,CuSO4溶液呈蓝色。2-4实 验
13、中只得到红色固体,其成分可能是铜或铜与氧化亚铜的混合物,铜与稀硫酸不反应,若向固体中加入稀硫 酸后,过滤,所得溶液呈蓝色,则说明固体中含有Cu2O;若溶液为无色,则说明红色固体中只有铜。,知识拓展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反应为C+2CuO 2Cu+CO2,实验中有任一黑色反应物剩余,都会混在生 成的红色固体中,理论上木炭粉与氧化铜恰好反应的质量比为12160=340。但考虑到在实验中随温度 升高会有部分木炭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故木炭粉与氧化铜的最佳质量比应大于340。,1.(2019湖南长沙,7,3分)小明在学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后,对有关知识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其中合理 的是 ( ) A.C
14、O2和CO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CO2和CO都有毒 C.CO2和CO都有可燃性 D.CO2和CO都能用于冶炼金属,考点二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答案 A 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式可以看出,两种物质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A合理;二 氧化碳没有毒性,故B不合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因此没有可燃性,故C不合理;二氧化碳不能用于冶炼金属, 一氧化碳有还原性,可以用于冶炼金属,故D不合理。,知识归纳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与水反应,与碱溶液反应,高温时与碳反应。一氧 化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规律总结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如:二氧化碳不能燃烧
15、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故可用于灭火;二氧 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一 氧化碳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2.(2019河南,11,1分)下图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开始时应先预热玻璃管,后通入一氧化碳 B.实验中玻璃管里粉末由黑色逐渐变成红棕色 C.参加反应的氧化铁和一氧化碳质量比为407,D.将尾气点燃或收集,可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答案 D A项,开始时应先通入一氧化碳气体,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后再预热玻璃管,防止一氧化碳与空气混 合,气体受热时发生爆炸,错误;B项,实验中玻璃管里粉末
16、由红棕色变为黑色,错误;C项,根据炼铁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3CO+Fe2O3 2Fe+3CO2可知,参加反应的氧化铁和一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6084=4021,错误;D 项,一氧化碳有毒,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则把尾气点燃或收集可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正确。,3.(2016广西南宁,4,2分)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 A.供给呼吸 B.用于灭火 C.用作气体肥料 D.生产碳酸饮料,答案 A A项,供给呼吸属于氧气的用途,不属于二氧化碳的用途;B项,二氧化碳一般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 燃烧,因此二氧化碳能够灭火;C项,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可用作气体肥料;D项,二氧化 碳与水反应生
17、成碳酸,可用于生产碳酸饮料。,4.(2015山东临沂,12,2分)通过实验探究可获得较多的化学知识,对如图所示的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 A.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D.二氧化碳支持燃烧,答案 D 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时,燃烧的蜡烛下层先熄灭,上层后熄灭,即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 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故D说法错误。,5.(2018湖南长沙,7,3分)燃气热水器中燃气不充分燃烧易产生CO气体。下列有关C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CO气体有毒,可危害人体健康 B.CO可用于冶炼金属 C.CO可以燃烧,可作燃料 D
18、.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CO中毒,答案 D CO气体有毒,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窒息,A正确;CO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B正确; CO可以燃烧,可作燃料,C正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CO中毒,D错误。,知识归纳 初中常见的3种还原剂为CO、H2、C,工业上常用CO来冶炼金属。,6.(2018陕西A,13,2分)分析下列化学反应,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 ) 2C+O2 2CO C+O2 CO2 2CO+O2 2CO2 A.反应物相同,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不同时,生成物不同 B.碳、一氧化碳和天然气一样都可用作燃料 C.上述反应都是化合反应,且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D.C
19、COCO2的转化都只能通过与O2反应来实现,答案 D 碳在氧气中燃烧,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氧气不足时生成一氧化碳,A正确。碳、一氧化碳和 天然气都具有可燃性且燃烧可放出大量的热,都可以作燃料,B正确。题给反应都是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 一种物质,特点是“多变一”,都属于化合反应,且生成物都是氧化物,C正确。CO还原氧化铜或氧化铁会生 成二氧化碳,D错误。,7.(2019重庆A,20,4分)我国科学家研发出由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的新技术。 (1)若该技术广泛应用,可把排放的CO2转化为甲醇,则能缓解 (填序号)。 A.酸雨 B.温室效应 C.白色污染 (2)甲醇可被氧气氧化,其
20、反应为:2CH3OH+O2 2X+2H2O,则X的化学式为 。类比乙醇的燃 烧,写出甲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若44 g CO2全部转化为CH3OH,且反应中其他物质均不含碳元素,可生成CH3OH的质量为 g。,答案 (4分)(1)B(1分) (2)CH2O(原子位置可变,1分) 2CH3OH+3O2 2CO2+4H2O(1分) (3)32(1分),解析 (1)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会加剧温室效应,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能减缓温室效应。(2)由质量守 恒定律可知,X的化学式为CH2O;甲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据此写出化学方程式。(3)根据 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
21、前后碳元素质量不变,44 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2 g,则生成的CH3OH中碳元 素的质量也是12 g,则CH3OH的质量为12 g =32 g。,8.(2018河南,24,3分)下图装置可以做CO还原Fe2O3的实验并检验该反应的气体生成物。已知由一氧化碳发 生装置得到的CO中混有杂质CO2和H2O。 (1)写出B装置玻璃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从环保角度考虑,请写出一种尾气处理方法。 (3)若没有A装置,则该实验不能达到检验气体生成物的目的,请说明原因。,答案 (1)Fe2O3+3CO 2Fe+3CO2(1分) (2)将尾气点燃(或进行收集等)。(1分) (3)因为A装置能吸收
22、CO2,若没有A装置,则杂质中的CO2也能使Ca(OH)2溶液变浑浊,对检验气体生成物造成 干扰。(1分),解析 (1)B装置中发生的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 2Fe+3CO2;(2)尾气 可以点燃或用气囊收集起来集中处理;(3)A装置能够吸收水和二氧化碳,若没有A装置,则通入玻璃管的气 体中含有的杂质二氧化碳也会使Ca(OH)2溶液变浑浊,会对生成的二氧化碳的检验产生干扰,不能达到检验 气体生成物的目的。,思路点拨 A装置是U形管,其中足量的碱石灰既可吸收二氧化碳,也可以吸收水。要验证B装置中是否生 成二氧化碳气体,则进入B装置的气体中一定不能含有二氧化碳,
23、否则会对后续验证产生干扰。,1.(2019江苏苏州,18,2分)下列有关CO2实验的图示正确的是( ),考点三 二氧化碳的制取,答案 D 制取二氧化碳时,长颈漏斗要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下端逸出,故A错误;用 题给装置无法收集二氧化碳,正确操作是导管短进气长出水,才能收集到气体,故B错误;验满时要把燃着的 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而不是伸入集气瓶内,故C错误;通过观察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就可以验证二氧化碳能 和水反应,故D正确。,2.(2016重庆B,8,2分)实验室制取干燥的CO2气体,不会用到的装置是 ( ),答案 A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反应不需加
24、热,因此应选用的发生装置 是C而不是A;又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能溶于水,可选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浓硫酸具有吸水 性,可用浓硫酸对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干燥,故选A。,解题关键 本题考查常见气体的制取原理、发生装置、收集方法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关键是明确 制取的原理及发生装置、收集方法的选择依据。,3.(2018北京,21,2分)实验室用下图装置制取CO2。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的原因是 。,答案 (1)CaCO3+2HCl CaCl2+H2O+CO2 (2)CO2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解析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
25、。(2)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所以可用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4.(2018安徽,12,7分)下图是实验室中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常温下,CO2难溶于饱和NaHCO3溶液。 (1)仪器X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属于 (填反应类型)。 (3)常温下,下列收集CO2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填字母序号)。,a.向上排空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排饱和NaHCO3溶液法 (4)某同学进行图D所示的操作时,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 。,答案 (7分)(1)长颈漏斗(1分) (2)A(1分) CaCO3+
26、2HCl CaCl2 + H2 O + CO2(2分) 复分解反应(1分) (3)b(1分) (4)二氧化碳倾倒过快,先使高蜡烛火焰附近氧气浓度减少(1分),解析 (1)仪器X为长颈漏斗。(2)实验室利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CO2,固体和液体反应,且不 需要加热,故选A作为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 CaCl2+H2O+CO2,该反应属于复分 解反应。(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在常温下难溶于饱和NaHCO3溶 液,所以可以采用排饱和NaHCO3溶液的方法收集。(4)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若二氧化碳倾倒 过快,会使高的蜡
27、烛火焰附近氧气浓度减少而先熄灭。,解题关键 能记住实验室常见仪器的名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及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是解答本 题的关键。,易错警示 长颈漏斗的“颈”易错写为“劲”;选择制取CO2的发生装置时易错选B,用长颈漏斗制取 气体时,要注意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伸入液面以下,以防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故不能选B。,C组 教师专用题组 考点一 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1.(2019新疆,2,2分)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B.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 D.食品包装中充氮气用于防腐,答案 A A项,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硬度
28、大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B项,小苏打用于治疗胃 酸过多,是利用碳酸氢钠能与胃酸发生化学反应,属于化学性质;C项,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利用了一氧化 碳的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D项,氮气用于防腐,利用了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故选A。,2.(2018四川成都,6,3分)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答案 B 活性炭用作除味剂是利用其吸附性,石墨用作电刷是利用其导电性,干冰用于食品保鲜是利用其 升华吸热的性质,这些性质都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液氧用于火箭发射是利用 其助燃性,是化学性质,故选B。,3.(2017江西,5,2分)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29、( ) A.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原子大小不同 C.原子种类不同 D.原子数目不同,答案 A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但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因此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异很 大,故选A。,4.(2017湖南长沙,8,3分)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石墨充分燃烧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 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书写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硬度最大的物质,答案 D 金刚石、石墨都是碳的单质,充分燃烧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故A正确;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 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0、,故B正确;书写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 质不活泼,故C正确;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但石墨是硬度很小的物质,故D错误。,5.(2016广西南宁,18,2分)下图是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给酒精灯加网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B.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碳在反应中发生了氧化反应,表现出还原性 D.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将导气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答案 D 给酒精灯加网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A项正确;实验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生成,可观察 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项正确;碳在反应中与氧结合,发生了氧
31、化反应,表现出还原性,C项正确;实验结束后, 应先将导气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再停止加热,防止液体倒吸引起试管炸裂,D项错误。,6.(2018江苏南京,19,12分)碳及其氧化物性质的应用。 (1)如图所示,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小块烘烤过的木炭,红棕色消失,说明木炭具有 能力,其原因是木炭具有 的结构。 (2)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应使用碳素墨水,原因是 。 (3)将一定质量的金刚石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固体全部消失,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将生成的产物用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充分吸收并测定其质量,当金刚石的质量恰好等于 时,则可证明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32、(4)在实验室里,检验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石灰水,而吸收二氧化碳常用氢氧化钠溶液,理由是 。 (5)写出碳在高温时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并计算要使80 g氧化铜完全还原,需要碳的质量至少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答案 (1)吸附 疏松多孔 (2)碳素墨水中含有碳,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3)C+O2 CO2 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 (4)答题要点: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现象不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解性的 不同,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分别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不同 (5)解:设要使80 g氧化铜完全还原,需要碳的质量至少为x。 2CuO+C 2Cu+CO2
33、 280 12 80 g x = x=6 g 答:要使80 g氧化铜完全还原,需要碳的质量至少为6 g。,解析 (1)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小块烘烤过的木炭,红棕色消失,说明木炭具有吸 附能力,其原因是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2)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应使用碳素墨水,原因 是碳素墨水中含有碳,在常温下,其化学性质不活泼。(3)将一定质量的金刚石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固 体全部消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CO2;将生成的产物用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吸收并测定其 质量,当金刚石的质量恰好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时,则可证明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 质。
34、(4)检验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石灰水,而吸收二氧化碳常用氢氧化钠溶液,理由是澄清石灰水浓度小,但 与二氧化碳反应能产生明显的沉淀现象;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可以很大,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吸收较多二氧化 碳,但是该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7.(2017重庆A,20,4分)下图为干电池的结构示意图,请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干电池中含有较多的碳粉和石墨,依据碳元素组成的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序号)。 A.石墨具有导电性 B.碳纳米管是化合物 C.金刚石与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冬天用木炭烤火容易产生 (填化学式)使人中毒。 (2)把NH4Cl配制成溶液,并结合下表填空。,通过观
35、察上表可知,NH4Cl溶液的pH (填“”“”或者“=”)7。 上表中属于碱性氮肥的是 。,答案 (4分)(1)B(1分) CO(1分) (2)(1分) 氨水(1分),解析 (1)石墨具有导电性,碳纳米管属于碳单质,金刚石和C60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当氧气不充足 时,木炭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气体,一氧化碳气体有毒,如果室内通风不良,容易使人中毒。(2)由表格 中信息可知,NH4Cl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该溶液显酸性,则其pH7;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 液变蓝,因此呈碱性的氮肥是氨水。,8.(2017湖南长沙,47,12分)某同学为了探究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的
36、成分,提出了 如下猜想: a.可能是二氧化碳; b.可能是一氧化碳。 并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预期的实验现象及结论如下: .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为二氧化碳; .若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则气体为一氧化碳。,请你分析并回答: (1)该同学的猜想是否严谨?请你说明理由。 ; 。 (2)设计一个实验,验证(1)中你的理由。请简述你的实验方案 。 (3)该实验装置存在的缺陷是 。 (4)反应结束时,停止实验的操作步骤是 。 (5)实验后发现试管内壁上附着不易用试管刷洗净的固体生成物,清洗试管的方法是 。,答案 (1)不严谨 气体产物可能是CO和CO2的混合物 (2)先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
37、水变浑浊,证明气体中有CO2;然后将剩余气体通过足量NaOH溶液和浓 H2SO4,再通过灼热的CuO固体,最后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固体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CO (3)没有尾气处理装置;若产生的气体为CO和CO2,没有验证CO的装置 (4)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5)先用足量稀盐酸清洗,再用水洗,解析 (1)木炭在高温条件下与氧化铜反应可能生成CO2,也可能生成CO,还可能生成CO2和CO的混合气 体。(2)在CO2和CO同时存在的情况下要对这两种气体进行检验,一般先检验CO2,然后利用CO的还原性检 验CO。实验时为防止CO2对CO的检验造成干扰,应检验CO2后将其除去,再
38、进行CO的检验。(3)CO有毒,故 应该在装置的最后加一个尾气处理装置;若产生的气体为CO和CO2,按照题图所示的装置,只能验证气体产 物中是否有CO2,不能验证CO是否存在。(4)实验结束时应先将导管从澄清石灰水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防 止液体倒吸,使试管炸裂。(5)实验后装澄清石灰水的试管内壁上附着的是不溶于水的CaCO3,可先用足量 稀盐酸清洗,再用水洗。,1.(2019山东潍坊,15,2分)如图是CO与CuO反应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 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 CO被还原为CO2 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
39、A. B. C. D.,考点二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答案 B 一氧化碳还原黑色的氧化铜生成红色的铜,故正确;一氧化碳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故错误; 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错误;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点燃给试管 加热,既防止了污染空气,又充分利用了能源,故正确。,2.(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5,2分)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通常甲为 固态单质,乙、丙为两种气体,且所含元素种类相同,乙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丙能产生温室效应 B.三个转化的反应中有一种相同的反应物 C.的转化只能通过和氧
40、气反应来实现 D.乙和丙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其分子构成不同,答案 C 乙为气体,且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所以乙为CO;乙可由固态单质甲生成,所以甲为碳; 乙、丙为两种气体,且所含元素种类相同,所以丙为CO2。CO2能产生温室效应,故A正确;三个转化的 反应中,相同的反应物为碳,故B正确;的转化也可以通过CO与氧化铁的反应来实现,故C不正确;CO和CO2 的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其分子构成不同,故D正确。,3.(2017北京,15,1分)用“W”型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a处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 B.a处的反应为CO+Fe2O3 2Fe+CO2 C.b处澄清石
41、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生成 D.可利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答案 B CO还原Fe2O3的反应是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的,书写化学方程式时需标明反应条件、需配平,故选 B。,4.(2017辽宁沈阳,10,1分)能证明某无色无味气体是CO2的操作及现象是 ( ),答案 C 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的气体为氧气,A错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为氧气,B错误;二 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正确;任何难溶于 水的气体通入蒸馏水中都有气泡逸出,D错误。,5.(2017湖北武汉,6,3分)木炭还原氧化铜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
42、确的是 ( ) A.木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B.两个实验的相关反应中,只有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C.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D.两个实验的操作中都要防止液体倒吸,答案 D 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A说法错误;两个实验的相关反应中铜元素的化合价 都由+2价变为0价,B说法错误;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黑色粉末变成红色,C说法错误;两个实验的操作中都 要防止液体倒吸,D说法正确。,6.(2016陕西,11,2分)对比分析不同物质的共性与差异性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下列关于CO2和CO的各 项对比,有错误的是 ( ),答案 C 二氧化碳与水化合生成碳酸,一氧
43、化碳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故C错误。,7.(2015江西南昌,9,1分)下列有关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失火原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隔绝空气 B.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C.清除可燃物 D.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吸热降低了温度,答案 C 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且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所 以A、B、D均正确,C错误。,8.(2018福建,16,5分)一种新型“人造树叶”可吸收二氧化碳并转化为乙醇(C2H5OH)燃料,化学方程式为: 2CO2+3H2O C2H5OH+3O2 研究显示,一升“人造树叶”每天可从空气中吸收968 g CO2。 (1)一升“人
44、造树叶”工作一天可得到乙醇的质量是多少? (2)若每天一棵树平均可吸收48.4 g CO2,则一升“人造树叶”吸收的CO2相当于 棵树吸收的CO2。,答案 (1)解:设得到乙醇的质量为x。 2CO2+3H2O C2H5OH+3O2 88 46 968 g x = x=506 g 答:得到乙醇的质量为506 g。 (2)20,解析 (1)利用一升“人造树叶”每天吸收CO2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即可求出得到乙醇的质量。 (2)每天一棵树平均可吸收48.4 g二氧化碳,一升“人造树叶”可吸收968 g CO2,则968 g48.4 g=20,故一升 “人造树叶”吸收的二氧化碳相当于20棵树吸收的二氧
45、化碳。,9.(2015辽宁沈阳,19,8分)某化学小组初步设计了“收集不同体积比例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混合气体” 的实验方案。 方案一:如图所示 (1)请写出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该实验能获得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混合气体,其原因是 。 方案二:如图所示,请写出该气体与炭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方案三:如图所示,(提示: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HCl气体,部分夹持装置及导管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O气体应由 (填“a”或“b”)通入。 (3)写出装置C中浓硫酸的两点主要作用: ; 。,答案 方案一:(1
46、)Fe2O3+3CO 2Fe+3CO2(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反应生成CO2且CO过量(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方案二:C+CO2 2CO(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方案三:(1)CaCO3+2HCl CaCl2+H2O+CO2 (2)b (3)气体通过浓硫酸会产生气泡,依据气泡冒出情况可判断混合气体中两种气体的比例 干燥气体(其他合理答案均可),解析 方案一:(1)CO具有还原性,将Fe2O3还原,生成Fe和CO2。(2)CO与Fe2O3反应生成了CO2,且CO过量,则 可获得CO2和CO的混合气体。 方案二:炭粉具有还原性,将CO2还原为CO,且CO2过量,则也可获得CO2和CO的混合气体。 方
47、案三:(1)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2)为了观察气体进入瓶中情况,应从b管进 入,可通过气泡冒出情况判断气体进入瓶中的量。(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干燥气体,同时气体进入浓硫酸 时有气泡冒出,便于观察两种气体的比例。,1.(2019广东广州,27,7分)下图是实验室制取CO2及进行性质实验的部分装置。 (1)CaCO3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检验装置气密性:按图连接装置,先 ,再加水至A下端形成一段水柱,静置,若观 察到 ,说明气密性良好。 (3)加入药品。添加块状CaCO3固体时,为避免打破锥形瓶,应将锥形瓶 ,再放入固体。添加盐酸时, 将稀盐酸从 (填仪器A的名称)倒入锥形瓶至 。,考点三 二氧化碳的制取,(4)如图所示,向放置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倒入CO2,观察到的现象是 。,答案 (1)CaCO3+2HCl CaCl2 +H2O+CO2 (2)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长颈漏斗内水柱不下降 (3)横 放 长颈漏斗 浸没长颈漏斗下端口 (4)蜡烛一开始持续燃烧,之后熄灭,解析 (2)用液差法检查装置气密性,应先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再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至没过长颈漏斗下端 口,使A下端形成一段水柱,静置,液面不再下降,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3)加入块状固体药品的操作为“一 横二放三慢立”;为避免产生的CO2从长颈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