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章章四四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了解老子生平及思想主张了解老子生平及思想主张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分析本文使用的论证方法,分析本文使用的论证方法,概括本文的艺术特色概括本文的艺术特色思考老子的处世哲学及现实意义思考老子的处世哲学及现实意义新课导入新课导入“李母怀胎八十一载,逍遥李树下,乃割左腋而生李母怀胎八十一载,逍遥李树下,乃割左腋而生”玄妙内篇玄妙内篇新课导入新课导入老子在周王室担任过守藏室史,后来看到周王朝越来老子在周王室担任过守藏室史,后来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就离开故土,准备出函谷关四处云游,骑青越衰败,就离开故土,准备出函谷关四处云游,骑青牛过函谷关时,留下洋洋五千言
2、道德经,我们今牛过函谷关时,留下洋洋五千言道德经,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便出自此书。天学习的内容便出自此书。壹文学常识走进老子走进老子老子(生卒年不详),即老聃,相传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末期人。出生于楚国苦县。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奉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老子思想老子思想上善若水,水善利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人法地,地法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生一
3、,一生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思想老子思想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他认为“道”生万物,宇宙是一个自然产生及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都依照自然规律发生变化。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和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老子思想老子思想在立身处世方面,老子强调“谦虚”“不争”“知足”,主张把自己放在弱者地位,相信“柔弱胜刚强”。在政治思想方面,主张无为而治。无为就是不妄为。万事万物顺着自然之性萌生发展,人们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最终达到相安无事的状态。其理想的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作品简介作品简介老子又称道
4、德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被誊为“万经之王”。道德经分上篇德经和下篇道经该书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主题思想为“道法自然”,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贰文本研读 三十辐共一三十辐共一,当其无,有车之用。,当其无,有车之用。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凿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故。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隙,才有房屋
5、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揉和,黏土车轮中心部位门窗有给人便利,无也发挥了作用。怎样理解有和无,对我们有何启示?怎样理解有和无,对我们有何启示?有无相生,有和无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器物中空的无是其发挥作用的关键理解内容理解内容分析本章论说特点。分析本章论说特点。从世俗经验展开思辨,用车毂等生活实例,直接论说道理。理解内容理解内容者不立,者不立,者不行;者不行;不明;不明;者不彰;者不彰;者无功;自矜者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物。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或恶之,故有道者不。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
6、快,反而不能远行。自逞已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从道的角度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只能说是剩饭赘瘤。因为它们是令人厌恶的东西,所以有道的人决不这样做。跨大步踮起脚自我显露自以为是自我夸耀多余的形体、赘瘤做本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本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顺道而行,不妄为。急躁冒进、自我炫耀的行为会导致失败。,不符合自然规律的政策不能取得相应的效果。老子告诫人们应谦恭谨慎,为政应温和柔顺,只有脚踏实地,以一颗平常心应对,方能长久。理解内容理解内容分析本章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分析本章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将自以
7、为是的做法比作“物或恶之”的“余食赘肉”,点明这是有道之人不愿去做的事,形象生动。理解内容理解内容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自胜者。知足者富,。知足者富,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身虽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刚强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本章蕴含的哲理。本章蕴含的哲理。应做到自知、自胜、强行。知晓别人的长处、短处,更要了
8、解自己,不狂妄自负。同时坚定生活信念,与正道复归。理解内容理解内容分析本章论说特点。分析本章论说特点。理解内容理解内容 其安易持,其未其安易持,其未易易;其脆易;其脆易,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乱。合抱之木,生于;九层之;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下。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
9、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解决显露迹象同判细微的事物败之,败之,失之。是以圣人失之。是以圣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常于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败事。是以圣人欲不贵难得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辅万物之自然而 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
10、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有所把持的动手去做的顺应自然接近成功常人不想要的弥补不加以干预划分层次划分层次善于把握先兆善于把握先兆积累的重要性积累的重要性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慎始慎终慎始慎终不妄为不妄为本章蕴含的哲理。本章蕴含的哲理。大的事物总是从小的发展起来。“合抱之木”“九层高台”“千里之行”都是以“生于毫末”“起于累土”“始于足下”为开端的。这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必须要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理解内容理解内容分析本章论说特点。分析本章论说特点。理解内容理解内容老子第十一章指出老子第十一章指出“有有”给人便利,无也发给人
11、便利,无也发挥作用的句子是挥作用的句子是 ,。老子第二十四章指出自夸和自大害处的两老子第二十四章指出自夸和自大害处的两句是句是 ,。划分层次划分层次老子第三十三章指出能了解别人叫智慧,能老子第三十三章指出能了解别人叫智慧,能认识自己才算聪明的两句认识自己才算聪明的两句是是 ,。老子第三十三章指出能战胜别人和克制自己老子第三十三章指出能战胜别人和克制自己弱点重要性的两句是弱点重要性的两句是 ,。老子第六十四章以树为喻指强大的事物都是老子第六十四章以树为喻指强大的事物都是从微小的开始萌发的是从微小的开始萌发的是 ,。划分层次划分层次老子第三十三章指出做事始终如一就不会失老子第三十三章指出做事始终如
12、一就不会失败的两句是败的两句是 ,。叁深入探究写作特色写作特色以生活现象举例说理,概括抽象道理。如用“毂”“器”“室”说明世间万物都存在“有”和“无”的对立统一。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儒道互补体现在何处?儒道互补体现在何处?我心中的完人是君子我主张有为,有德,有仁,克己复礼我心中的完人是有道之人我主张无为,无欲,无争,顺应自然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偏重社会伦理,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道德完善和人格提升,注重积极进取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儒道互补体现在何处?儒道互补体现在何处?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儒道互补体现在何处?儒道互补体现在何处?子曰:子曰:“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子曰
13、: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儒道互补体现在何处?儒道互补体现在何处?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普。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儒道互补体现在何处?儒道互补体现在何处?宝钗为蘅芜君,她事事小心,恭敬谨慎,近乎宝钗为蘅芜君,她事事小心,恭敬谨慎,近乎“完人完人”她身上便体现着儒家积极入世的一面她身上便体现着儒家积极入世的一面黛玉为潇湘妃子,她自然率真、灵动飘逸的性格与顺应黛玉为潇湘妃子,她自然率真、灵动飘逸的性格与顺应自然的道家思想不谋而合。自然的道家思想不谋而合。中国古代士大夫总是希望能“学而优则仕”,当理想受挫时,便思退隐,寄情山水。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儒道互补?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儒道互补?有所为有所不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