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 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 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 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 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 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
2、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 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 甚幸爱/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一、 1.答案 C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能 力,体现把握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的学科素养,培养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A项,“吴廷尉”作“为河南守”的主语,排除。B项,“门下”作“召置”的宾语,排除。D项, “于郡
3、中”是“闻”的后置状语,排除。 断句突破 三抓法准确断句 (1)抓主语,句中涉及主语有二,“贾生”“吴廷尉”; (2)抓谓语,如“召置”; (3)抓句式,如“闻于郡中”。 2.答案 A 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涉及典籍、古代文体、礼乐、封爵等古代文 化知识,体现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学科素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A项,“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错,应该是“以道、法、儒三家影响最深远”。 3.答案 C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言阅读材料内容要点的能力,体现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与鉴赏品位的学科素养,培养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的价值观念。,C项,情节顺序错误,文帝任命贾谊做梁怀王的太傅这
4、一情节在文帝“表示”“自己也比不上 贾谊”之后。 4.答案 (1)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 乱。” (2)贾生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词句的相关知识,着重考查文言文的翻译能力,体现语言建构与运用的 学科素养,弘扬中华文化的价值观念。 (1)“短”,说人的坏话。“擅权”,独揽大权。“纷乱”,扰乱、搅乱。 (2)“或”,有的。“制”,制度、规章。“稍”,逐渐。 解题方法 翻译句子三关注 (1)关注实词,包括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等。 (2)关注句式,如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 (
5、3)关注需要意译的词,平时留心不能直译的词如何依照句意进行灵活翻译。,参考译文 贾生名谊,是洛阳人。十八岁时,因为博通诗书会写文章而在郡中闻名。吴廷尉做河南太守时, 听说他才能优异,就召请他到自己的门下,非常宠幸喜爱(他)。孝文皇帝刚刚即位时,听说河南 太守吴公的政绩是天下第一,以前还和李斯是同乡,并曾经向李斯学习,就调任他做廷尉。廷尉 于是(向文帝推荐贾生,)说贾生年纪很轻,但对诸子百家的典籍非常精通。孝文帝征召贾生为 博士。当时贾生年仅二十多岁,是博士中最年轻的。每当诏令交下来讨论时,各位老先生都不 能说什么,贾生却一一对答,每个人都感到他说出了他们想说的话。博士们于是认为(自己的) 才能
6、比不上贾生。孝文帝很喜欢他,越级提拔,一年之内贾生就做到了太中大夫。贾生认为从 汉朝建立到孝文帝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和平融洽,就应该改定历法,改变车马服饰的颜色,制定 法令制度,确立官职名称,振兴礼乐,于是详细起草准备上述各项仪式法度的草案,色彩崇尚黄 色,官印字数采用五,确定官职名称,全都改变了秦朝的旧制。孝文帝刚刚即位,谦虚礼让,没来 得及实行。各项法令修改审定,让列侯都住到自己的封国去,这些主张都是由贾生提出来的。 因此天子提议想让贾生任公卿的职位。绛、灌、东阳侯、冯敬等人都忌恨他,于是说贾谊坏 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大权,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因此天子后来也疏远 了他,不
7、采用他的建议,便让贾生做长沙王太傅。贾生已经辞别京城前往长沙,等到渡过湘江,时,写了一篇赋来悼念屈原。任长沙王太傅三年。一年多以后,贾生被皇帝召见。孝文帝正在 接受神的赐福,坐在宣室里接见贾生。孝文帝因为对鬼神的事有所感触,就向贾生询问鬼神的 原本。贾生因此详细说明了这里面的道理。一直谈到深夜,孝文帝(听得入神),在座席上不知 不觉移近了贾生。接见之后,文帝说:“我很久没有见到贾生了,自以为超过了他,现在才知道 还是不如他。”过了不久,任命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孝文帝的小儿子,很受宠爱,又 喜欢读书,所以(孝文帝)让贾生做他的老师。孝文帝又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为列侯。贾生 进谏,认为国家
8、的祸患从此兴起了。贾生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合古代制度, 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文帝没有听从。过了几年,怀王骑马,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没有后代。 贾生感伤自己做太傅不称职,哭了一年多,也死了。,二、(2018课标全国,10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氾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 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 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 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
9、,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 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 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 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 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 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 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阼,转镇东将军,升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10、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 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 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 而起为并州刺史/ 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 而起为并州刺史/ C
11、.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 而起为并州刺史/ 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 而起为并州刺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3.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鲁芝自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他家本为豪族,但幼年失去父亲后,即流离失所;入仕后受到 郭淮器重,后又随从曹真出督关右,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 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 市,恢复旧境;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 C.鲁芝审时度势,进言劝谏曹爽。曹爽辅政时,他在曹手下任司马,曹受到讨伐,他率部下驰援, 并提出应对策略,劝曹挟天子以号令四方,然而未被采纳。 D.鲁芝洁身自好,深受羊祜推重。羊祜任车骑将军时辞让说,鲁芝为人清心寡欲,与人和睦又不 苟同,任职到老,以礼
13、始终,自己愿意将车骑将军礼让鲁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二、 1.答案 C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芝坐爽下狱”,“坐爽”是“下狱”的状语,表 示下狱的原因,中间不能断开,由此可排除A、D项。“口不讼直”“志不苟免”为对称句,应 在“直”后断开,排除B项。 解题步骤 文言断句三步法 解答文言断句类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 意各字词在句中充当的成分;再次,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
14、反, 如果是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注意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2.答案 C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坟籍”指古代典籍;“坟典”是三 坟五典的并称,后转为古代典籍的通称。三坟即伏羲、神农、黄帝之书,五典 即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B.阙:本指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借指朝廷。C.“又 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错。践阼,指帝王即位。晋武帝是由魏元帝禅让而 登上帝位的。D.逊位,也称退位,是指君主或其他统治者(通常特指世袭产生的统治者)放弃自 己的职务和地位的行为。,考点归纳 文化常识的考查范围 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有古代的官职名称、建筑的名称
15、、年号、谥号、庙号、文书名称、官 场礼节、朝廷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下注释的相关内容。 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 3.答案 B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天水郡和蜀国相邻,常被蜀军侵 犯掠夺。由文意可知该项中“蜀地饱受侵扰”弄错对象。 方法归纳 概括分析题设误点及答题角度 此类题在拟制时,首先将阅读材料的内容分为若干个方面,然后选择较为重要的四个方面作为 切入点,用四个选项来进行概括和分析。一般情况下,不会对概括人物性格方面的内容设误,只 会在具体分析时对细节内容设误。答题时注意仔细比对选项和原文,重点关注时间、地点、 人物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 4.
16、答案 (1)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2)皇上因为鲁 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以:凭借。以为:把作为。先驱:先锋。,(2)以:因为。素:向来。 方法技巧 翻译句子的方法 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 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都要保留。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变单音节词为双音节词,补 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17、。“调”,就是调整。 把古代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文言 字词。 参考译文 鲁芝,字世英,扶风郡郿县人。(鲁家)世代有名望德行,是西州的大户人家。鲁芝的父亲被郭氾 所害,鲁芝从小流离失所,十七岁时迁居雍州,潜心研究古代典籍。被郡里举荐为上计吏,后被 州里征召为别驾。魏国的车骑将军郭淮是雍州刺史,非常敬重鲁芝。于是举荐他为孝廉,又任 命他为郎中。后鲁芝被授为骑都尉、参军事,代理安南太守,后来又升任尚书郎。曹真到关西 督察时,又任命鲁芝参大司马军事。曹真去世后,宣帝代职,于是任命鲁芝参骠骑军事,后调任,天水太守。天水郡和蜀国相邻,常被蜀军侵犯掠夺,人
18、口减少,盗贼四起,鲁芝竭力镇守防卫,改 造城市,几年的时间,被掠夺的土地都被收复了。又调任广平太守。天水各族百姓都非常仰慕 他的美德,老人和小孩到朝廷上书,请求留下鲁芝。魏明帝答应了这一请求。曹爽辅政的时候, 鲁芝被授任司马。鲁芝多次提出正直的言论和绝妙的计策,曹爽却不采纳。等到宣帝起兵要 杀曹爽的时候,鲁芝率领他的手下攻门闯关,赶赴曹爽处,劝诫曹爽说:“先生您处在伊尹、周 公的高位,一旦因为获罪被罢免,(就像李斯一样)即使想牵黄犬,也不可能再做到了。如果挟制 天子保住许昌,依仗帝王的威势,发文书征调四方兵马,谁敢不听从您呢?如果放弃这些离去,(那 就是)想要前往东市被杀头,难道不令人痛惜吗?
19、”曹爽懦弱又糊涂,没有听取鲁芝的意见,于是 束手就擒被杀。鲁芝因曹爽而被捕入狱,论罪当死,但他不争辩曲直,不苟且求取赦免。宣帝赞 许他,于是赦免而不杀他。不久被起用为并州刺史。诸葛诞凭借寿春起兵反叛,魏帝出征,鲁芝 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诸葛诞叛乱被平定以后,鲁芝升任大尚书,掌管刑狱审理。武帝 登基后,鲁芝调任镇东将军,升爵为侯。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 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鲁芝因年已七十,告老退休,章表上奏了十多次,于是被征召为光禄大 夫,加官特进,配给吏卒,门前像官署一样设置木栅。羊祜为车骑将军,于是要把自己的位置让,给鲁芝,说:“光禄大夫鲁芝洁身自好、清心寡
20、欲,为人谦和而不盲目苟同,做官至头生白发,始 终守礼,未曾被任选此官职,我反而超越了他,怎么能满足天下人的愿望呢!”皇帝没有听取。 鲁芝就是如此被人敬重。泰始九年去世,时年八十四岁。武帝为他哀悼,赐谥号贞,并赐墓地百 亩。,三、(2017课标全国,10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 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 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 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
21、、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 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义熙八年, 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 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 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 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 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 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
22、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 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 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 有子如此/足矣/ 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
23、成佳器/ 有子如此/足矣/ 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 有子如此/足矣/ 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 有子如此/足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
24、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 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 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 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 腥。东乡
25、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三、 1.答案 D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语句的大致意思,二是四个选 项不同的点断之处。比如“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与“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 人”,从后文看,“混”是专有名词,即“谢混”,“所继叔父”是谢弘微和他的关系,用来修饰 “混”。由此分析,“所继叔父/混名知人”的断法有误。据此排除B、C两项。再如“此儿 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与“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
26、如此”,“有子如此”前省 略主语“你”,即谢弘微的父亲谢思,其前应断开。据此可排除A项。 2.答案 B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 中的一部分”错。“姻亲”与“血亲”不同,“姻亲”指由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血亲”指 有血统关系的亲属。 3.答案 B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及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常 与子弟们诗文唱和”张冠李戴,原文中是说谢混“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 会”。 疑难突破 概括分析题疑难突破:,(1)选项落实。即将选项中涉及的内容,落实到原文中的相关区域。 (2)比较鉴别。即拿选项的内容与原文中相关信息仔细
27、比照,寻找差别,要特别注意人物、时 间、地点、事件的过程与结果。 (3)对比排除。即根据前两步的分析结果,对比选项,用排除法筛选出答案。 4.答案 (1)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侍奉过继家的亲族,恭敬谨慎过于常礼。 (2)而谢曜喜爱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注意单音节词要翻译成双音节词,如“严 正”翻译为“严肃正直”,“恭谨”翻译为“恭敬谨慎”,“过常”翻译为“过于常礼”。(2) “臧否”翻译为“褒贬”;“言论”用作动词,翻译为“发表议论”;“乱”翻译为“岔开”。 参考译文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父亲谢思,是
28、武昌太守。堂叔谢峻,是司空谢琰的第二个儿子。谢峻自己 无子,就以谢弘微为嗣子。谢弘微本名为密,因为触犯了嗣母的名讳,所以就用字来代替名。谢 弘微孩童时代,风采充溢、端庄谨慎,遇到适当的时机才说话,他嗣父的弟弟谢混有知人之名, 见到谢弘微,认为他不同于寻常之人,对谢思说:“这个孩子深沉早慧,将成为才行出众的人,有,这样的儿子就足够了。”谢弘微自己家里一向贫穷俭约,但嗣父产业很丰盈,他只接受了嗣父 的数千卷书,遗产俸禄,一概不加过问。谢混风格高尚峻洁,很少同人交往,只和同族兄弟的儿 子谢灵运、谢瞻、谢曜、谢弘微等人因为赏析文义而聚会。曾经一起宴饮,住在乌衣巷,所以 称之为乌衣之游。谢瞻等人富有才华
29、,能言善辩,谢弘微常常用简要的话使他们信服,谢混特别 敬重和珍视他,称他为微子。义熙八年,谢混因为是刘毅的同党而被处死,谢混的妻子晋陵公主 把谢混的家事委托给谢弘微。谢弘微经营产业,办事如同处理公务,一枚钱一尺帛的出入,都有 文簿记录。高祖做了皇帝,晋陵公主降封为东乡君。从谢混死到此时已经九年了,而房舍整齐, 仓库充盈,仆人听从使唤,各有所业,和平常没有什么不同,田地的开垦种植,比旧时有所增加。 本族外姓的亲戚,出家的和世俗的朋友故旧,进门见到这么齐整的家况,没有谁不感慨叹息,甚 至有人为之流泪,深为谢弘微的义行所感动。(谢弘微)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 侍奉过继家的亲族,恭敬谨慎
30、过于常礼。太祖镇守江陵,以谢弘微为文学。谢弘微因为母亲去 世而离职。守丧以孝顺著称,服丧期满超过一年后,谢弘微仍然吃素食。谢弘微的哥哥谢曜历 任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去世。谢弘微为哥哥长期吃素食,哀痛超过礼法,丧服虽然脱去,仍不吃 鱼和肉。谢弘微少年丧父,侍奉兄长如同父亲,兄弟之间极其友爱和睦,当时没有人能比得上。,谢弘微口中不说别人的好坏,而谢曜喜爱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说其他的事岔开 话头。元嘉九年,东乡君去世,遗留资财巨万,园宅十几所,奴仆还有数百人。谢弘微一概不要, 用自己的俸禄营办丧事。谢弘微说:“亲戚之间争夺财产,算得上最为鄙贱的事情。现在财产 多就分用,少就共用,不至于穷
31、困就可以了,身死以后,哪里还去管它。”元嘉十年去世,享年四 十二岁。皇上极为痛惜,让左右二卫一千人营办丧葬事务,一直到丧事完毕。朝廷追赠谢弘微 为太常。,四、(2016课标全国,4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 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 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 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 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
32、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 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 “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 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 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 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 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 殖货至巨万
33、。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 与之者。尝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 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 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
34、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 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 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35、的一项是(3分) ( ) 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 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 B.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 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 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 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D.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 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 4.把文中画横线的
36、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四、 1.答案 B “盗悉窜他境”指盗贼全逃窜到别的州境,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两项。“移 书诘盗”意为下发公文追究盗贼,语意完整,排除A项。 方法点拨 本题以给文言文断句的方式来考查考生对文言文语句的理解能力。对于断句题, 答题时应坚持据意断句,并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适当运用排除法。 2.答案 C “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错,“有司”应该指有具体职务、做 具体工作的官吏,并不是指各级官员。 备考策略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37、。古代文化常识题是课标全国卷从201 5年开始命制的一种题型,即在阅读材料中选取四个具有古代传统文化内涵的词语,对其相关 内容进行解说,要求考生选择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针对这种题型,备考时可对与人物传记 内容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并加强识记。 3.答案 C “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曲解原文,原文“使(之)谕以指意”的意思是: 派他前去告谕旨意。 易错点拨 本题是对阅读材料相关文意的综合考查,着重于对文意的概括和分析。本题在拟,制时,首先将阅读材料的内容分为若干方面,然后选择较为重要并能贯穿全文的四个方面作为 切入点,用四个选项的表述来对原文进行概括和分析。错误类型往往有曲
38、解原文、无中生 有、张冠李戴等,例如本题C项就是利用“使”的多义性来曲解文意。答题时要带着选项去 细读原文,认真比对辨析,找到与文意不符的地方即可判断该项错误。 4.答案 (1)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 能心安吗? (2)苏轼曾从容地责备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 解析 (1)锡:通“赐”,赐予。是:代词,这。虔:恭敬。 (2)救正:纠正弊病。持禄:保持禄位。固宠:加固宠幸。 易错点拨 文言文翻译常见的八种错误类型:不需要翻译的强行翻译;实词的翻译不够准 确;把今义当作古义翻译;翻译中虚词没有体现出来;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
39、省略成 分没有翻译出来;翻译句式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习惯;应该意译的却直译。 参考译文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考中进士甲科,任会稽县知县。百姓在镜湖旁边耕种农田,常常,担心湖水泛滥。曾公亮建立闸门,将水排到曹娥江,百姓在这件事情上得到益处。(曾公亮)以 端明殿学士的身份任郑州知州,为政有能干的名声,盗贼都流窜到外地,以至于夜不闭户。曾经 有使者丢失了口袋中的东西,下公文追究盗贼,曾公亮上报:“我们境内没有窝藏盗贼,大概随 从之人偷藏而已。”搜查使者的随从,果然如此。曾公亮明达详熟公文法令,任职时间长,熟悉 懂得朝廷台阁的规章,首相韩琦经常咨询访问他。仁宗末年,韩琦请求立储,与曾公亮等共同商
40、 定大计。密州民田产银,有人盗取民田产银,大理寺把他们当作强盗论处。曾公亮说:“这是禁 物,盗取民田产银虽然是强盗行为,与从百姓家中盗取财物有区别。”坚持争论,于是朝廷就下 达给有关部门讨论,比照抢劫盗窃禁物的法律,盗取民田产银不判死刑。契丹纵容百姓在界河 捕鱼,又多次通行盐船,官吏不敢禁止,都说:和他们计较,将要生出事端。曾公亮说:“刚开始时 不禁止,以后将怎么办呢?雄州赵滋勇敢有计谋,能够胜任。”派他前去告谕旨意,边境的祸害 终于平息了。英宗即位,加封曾公亮为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不久加户部尚书。皇帝身体不适, 辽国使者到来不能接见,让曾公亮在馆中设宴,使者不赴宴。曾公亮质问使者道:“赐宴不
41、到 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使者于 是赴宴。熙宁三年,被任命为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第二年,起用他判永兴军。过了,一年,返回京城。不久以太傅的身份退休。元丰元年去世,享年八十岁。皇帝亲临哭悼,停止上 朝三天。曾公亮端方庄重,深沉周密,平时谨守法律,循规蹈矩;但天性吝啬,家产增加到巨万。 当初推荐王安石,等到和他一起辅政,知道皇上正偏向他,暗中为子孙考虑,凡是改革各事,一概 听从,而表面上装作不同意。曾经派儿子曾孝宽参与他的谋划,在皇上面前几乎没有异议,于是 皇帝更信任王安石。王安石感谢他帮助自己,因而引见提拔曾孝宽到枢密院来报答他。苏
42、轼 曾从容地责备曾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五、(2015课标全国,4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 不然必败。翛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 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 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 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 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
43、密院。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 前,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 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 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 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 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 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 一可济。”遂从太子出。
44、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翛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 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将首 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C.孙傅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后,从效用角度
45、高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 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谥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 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五、 1.答案 A 欲断句,先明其意。“高丽入贡使者”句意不通,排除C、D;由于主语承前省略, 可知“(宰相)被贬至蕲州安置”的表述错误,排除B。 2.答案 D 太子只能有一个,所以“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不正确。 3.答
46、案 B “杀二宦者”不正确,原文为“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 4.答案 (1)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已,如果另立异姓,我将为此而死。(译出大意 给2分;“帝”“苟”“死”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 可能。(译出大意给2分;“不吾索”“面责”“庶或”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解析 (1)帝:名词用作动词,称帝。苟:连词,表假设,如果。死:为之死,“死”的为动用法。 (2)不吾索:不索吾。面责:当面指责。面,名词作状语,当面。庶或:大概,或许。 方法归纳 文言文句子翻译首先确定采分点,采分点一般为实词、
47、重点虚词、句式。实词包 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句式包括固定句式和特殊句 式,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等。翻译,时要注意字字落实,直译为主。同时注意上下文,关注语境,在基本明确大意的前提下,正确翻 译。 参考译文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考中进士,担任礼部员外郎一职。当时蔡翛任尚书,孙傅向他陈述天下 政事,劝他早点做些更改,否则一定会失败。蔡翛不听。孙傅升任中书舍人。宣和末年,高丽人 入朝进贡,使者所过之处,调发民夫修船,引起骚动,用度又颇多。孙傅说:“滥用民力妨碍农事, 而对于中国没有丝毫好处。”宰相认为他的言论与苏轼
48、相同,上奏贬谪他安置在蕲州。给事 中许翰认为孙傅的论议虽然偶尔与苏轼相同,但没有他意,以职论事而受到指责实在过分,许翰 也被罢黜。靖康元年,孙傅受召入京任给事中,升任兵部尚书。呈上奏章请求恢复祖宗法度,钦 宗问他原因,孙傅说:“祖宗的法度有利于百姓,熙宁、元丰年间的法度有利于国家,崇宁、大 观年间的法度有利于奸臣。”当时的人认为他说的是名言。十一月,授任尚书右丞,不久改任 同知枢密院。金人围攻都城,孙傅日夜亲自督战。金兵分从四面鼓噪而攻,军队败退,士兵们掉 进护龙河中,尸体把护龙河都填满了,城门急忙关闭了。当天,金兵攻进城里。靖康二年正月, 钦宗到金兵元帅营中,任命孙傅辅助太子留守京城,仍然兼
49、任少傅。钦宗二十多天还不回来,孙,傅多次寄信给金营乞请放回钦宗。等到废立皇帝的檄书传来,孙傅大哭道:“我只知道我的君 王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已,如果另立异姓,我将为此而死。”金人来索要太上皇、皇后、诸王、 妃子公主,孙傅留住太子不遣送。秘密谋划把太子藏在民间,另外找了两个像宦官的人杀死,并 杀死十几个死囚,把他们的首级送给金人,欺骗金人说:“宦官打算把太子秘密送出,京城人争 斗杀宦官,误伤了太子。于是太子率兵讨伐平定,杀死作乱的人献过来。如果不停止索求,太子 就会自杀。”过了五天,没有人肯承担这件事。孙傅说:“我是太子的师傅,应当与太子同生 死。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 可能。”于是跟从太子出城。守城门的金兵说:“金人想要的是太子,留守何必参与?”孙傅 说:“我是宋朝大臣,而且是太子傅,应当拼死跟从。”当晚,住在城门下;第二天,金人召他前 去。第二年二月,死在北方金人朝廷。绍兴年间,被追赠为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忠定”。,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 邑,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