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总复习-记叙文阅读巩固练习.doc

上传人(卖家):一斤白开水 文档编号:359791 上传时间:2020-03-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总复习-记叙文阅读巩固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考总复习-记叙文阅读巩固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考总复习-记叙文阅读巩固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考总复习-记叙文阅读巩固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考总复习-记叙文阅读巩固练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考总复习记叙文阅读巩固练习一、(2012 吉林长春)敬爱的“号兵”琦君求学时代,对负责学生事务的老师,多少总有点畏惧与反感。我中学的训导主任姓沈名咸曾。我们就在“曾”字的边上加一个竖心旁,变成“咸憎”,人人都不喜欢的意思。沈先生兼任我们公民课。在普遍重视语数外主科的心理之下,对于教公民课的老师,自然又是“另眼相看”。可是因为他是训导主任,大家都有所顾忌。第一天上课,我们屏声息气地注视他走进课堂,一个个正襟危坐,作出很专心听讲的样子。他穿的是藏青色毛料中山装,线条笔挺。皮鞋擦得锃亮,走在地板上发出“咔咔”的清脆响声。比起穿长袍布底鞋的语文老师来,要神气也洋派得多了。他开口说话前先点名,点一个名

2、字抬头看一眼,仿佛看这一眼就把你牢牢记住似的。他点完名,开始说话了:“我的名字你们一定都知道了,我还有另外一个名字,”他转身在黑板上写下“沈浩滨”三个字,接着说,“浩瀚的浩,海滨的滨。是我大学老师给我起的,广大辽阔的意思。我很喜欢这个名字。”我扭头看同桌的沈琪,她把“浩滨”二字端端正正地写在笔记本上,却在下面加写了“号兵”两个字,又很快地画了一个大兵吹号的草图。沈先生打开课本又合上,和气地说:“今天是第一天上课,大家随便谈谈。你们经过一星期的新生辅导,对学校的各项规则,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看来很民主的样子。沈琪马上就举起手来说:“我有问题。”沈先生点点头,沈琪站起来大声地说:“请问沈先生,

3、为什么住校的同学可以不穿制服,而走读的同学一定要穿,这不是不公平吗?”沈先生却微笑地说:“我来解释一下。本来,穿制服是为了整齐划一,当然最好是全体同学一律穿制服。但学校为了体谅住校同学自己洗制服、烫制服忙不过来;不勤洗的话,穿在身上反而不整洁,所以才通融,除了周一、周五有周会的日子以外,可以不穿制服。走读的同学,在校外要表现学校精神,一定要穿制服,好在穿脏了可有家里人洗。”沈先生说得很有道理,我们想不出话来反驳了。可是沈琪又说话了:“在一个课堂里上课,有的穿制服,有的不穿,就是不整齐嘛。”“如果住校同学愿意天天穿制服,当然再好没有,只要能保持整洁。沈琪,因为你是走读的,才会这样想。如果你是住校

4、的话,一定会觉得这样的通融是很合理的。”沈先生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就博得同学们的好感,后来和沈先生接触久了,我们对他也就佩服起来。他在周会上向大家作报告时,常常喜欢把一只手圈成一个圈,放在嘴边,好像可以把声音扩大似的。我们顿时觉得他很是名副其实的“号兵”。有一次他带我们远足,教我们唱进行曲,我们就告诉他把他的名字“浩滨”改写为“号兵”的事,他听了拍手大笑说:“好极了,以后你们更得听我的号声,行动要迅速一致啰。”他说:“号兵是行军时吹进行曲的前哨兵,要勇敢、机智,要以全副精神投注入号声之中;吹出来的调子即使单调,却有振奋人心,鼓舞你勇往直前的效果。就连学校里吹起床、升旗、作息号的工友,都要负责、

5、守时,全校师生都得听他的号声。你看他吹号时全神贯注,挺身而立的神情,是不是像一只报晓的公鸡,多么自信和威武啊!”沈先生的一席话,使我们对原来是开开玩笑的“号兵”的名称,也领略到一层新的意义。初三时,沈先生不再教我们课了,但因他是训导主任,我们仍常常和他接触,那就是犯了过错被请进去“吃大菜”(受训斥的意思),可是沈先生的“大菜”是可口而富于营养的。他并不板起面孔训话,而是先讲个笑话或故事,让我们自己想想,错在哪里?比方说,有一次我们住校生三五个人在一个周日的晚上,请外出假去看一场马上要下片的电影。学校批准我们八时半以前一定要返校。电影散场不到八点,回校时间是绰绰有余的。可是当我们经过一间饺子店时

6、,那股香味实在太引诱人。原可以买回来吃,但总觉得坐在店里正式吃,有一派做大人的味道,于是就进去围坐一桌,大吃了一顿。又在水果摊上买了甘蔗菱角,心满意足地回校。到了校门口,大门已关上,才知已过八点半,快九点了。幸得好心的老工友悄悄开边门放我们进去,舍监已经把眼睛瞪得铜铃似的了,站在宿舍门口等着我们被“一网打尽”了。大名被记下来,直接送到校长室。我们并不怕训导主任的“大菜”,怕的是校长。我们走进校长室,沈先生也在座。校长还没开口呢,他先说话了。他说有一个孩子,总是不听父母的话,每回外出时叫他早点回家,他总是晚归来。有一天,他又要出去了,父亲厉声地说:“这次出去就别回来了!”孩子在外却越玩越没劲,心

7、里有一种无依的感觉,反而提早回家了。看见父母正在门口张望,母亲又高兴又意外地问他为什么这么快回来了。孩子一向倔强,不愿把真心话说出来,他说,因为爸爸叫我不要回来嘛,所以我回来了。母亲“扑哧”一声笑了。从那以后,他再也不迟归了。讲完故事,沈先生笑眯眯的,校长也笑了,气氛立刻缓和下来,大家心里也就放松了。幸得沈先生率先开口“定调”。沈先生后来要去英伦留学了,我们真的好舍不得他走。沈先生古书读得多,英文又好,他是应该出国深造的。临别之前,我们全班合作,由我执笔写了一首送别沈先生的诗。还记得那首诗的结尾是这样的:我们敬爱的号兵/有如我们的父亲/我们圈起手/吹起离别的号声/祝敬爱的老师/此去万里鹏程(选

8、自母亲的金手表,有删改)1.给下列词语中加红的字注音。(1)正襟危坐( ) (2)浩瀚( ) (3)通融( ) (4)绰绰有余( )2.琦君以“敬爱的号兵”为题目,回忆了自己与沈先生共处时一段耐人寻味的日子。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与沈先生有关的两件事。3.琦君文章的风格平和温婉、亲切自然,刻画人物独到细腻、呼之欲出。请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任选其一即可)(1)第一天上课,我们屏声息气地注视他走进课堂,一个个正襟危坐,作出很专心听讲的样子。(2)他穿的是藏青色毛料中山装,线条笔挺。皮鞋擦得锃亮,走在地板上发出“咔咔”的清脆响声。比起穿长袍布底鞋的语文老师来,要神气也洋派得多了。4.凡

9、是学生,对任教老师的第一堂课往往印象深刻些。“沈先生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就博得同学们的好感,后来和沈先生接触久了,我们对他也就佩服起来”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5.“号兵”是沈琪听课分心时,信笔拈来安给沈先生的绰号,她运用谐音的创意带给我们别样的乐趣。文中沈先生的一席话又让我们对“号兵”的名称领略到新的意义,通过他的引导,我们有了哪些新的认识?6.在琦君笔下,沈先生的人格魅力于平实的小事中得以凸显。阅读文章,谈一谈沈先生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深刻印象?(答出两点即可)7.一个人物点亮一段岁月,更何况是师者;一首小诗承载无限深情,更何况先生将一去万里。文章以送给沈先生的诗作结,请你说一说结尾有何用

10、意?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谈谈你的理解。二、(2012 广东肇庆)寻觅记忆的声音柳萌我一直固执地认为,每个地方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声音。这些有特点的声音,即使在黑夜里听到,都会让你准确地判断,你此刻在什么地方。比方,我家乡宁河青青稻田里,夏日那一片清脆的蛙声;比方,漫步音乐之都维也纳,无处不闻的优美琴声等等,都成了我记忆中的声音,只要一想起这些地方,那声音就会自然而然地,在我的耳边轻轻地回响。仿佛在跟我诉说他们的往事,以及现在的更为新鲜的故事。这次来到广州番禺,眼前看到的一切,都是那么充满现代感。城市充沛的活力,犹如南方的阳光,灼开了我昏花老眼,我真想看看,早年芭蕉树丛的景色;然而,触目可见的只

11、是零散芭树,倒是有众多新鲜花木,不时拥到我的眼前。旧景不再,旧情依然。在参观空闲小憩时,在一家茶厅饮茶赏乐,听着优美的广东音乐,立刻让我不由得想起,第一次听到的这南国的声音。那声音比之现在听到的,好像更悦耳、更美妙、更抓心。更充满化不开的韵味儿。是呵,那伴过轻盈舞姿的步步高还在吗?那让人遐想的饿马摇铃去哪里了?那平湖秋月的旋律还那么优美吗?我在询问更想寻觅。我询问的是广东音乐,我寻觅的是我的生活。我第一次到广州,是上世纪50年代的一个10月。火车到达的时间是在晚上,走出灯火辉煌的火车站,像到每个陌生城市一样,我想捕捉异样的景色,然而,我看到的却别无二致,在失望中忽然听到,那唯有广州才有的声音悠

12、扬舒展的广东音乐,还有那噼噼啪啪的木屐声。于是我兴奋地跟同伴说:“广州这座城市太有意思了,用独特的美妙声音,向远方客人问候!”这声音是生活的交响,这声音是远古的足音。这声音中的景色,如同一小幅油画,保存在我记忆的相册里。后来我又多次来过广州,广州的高楼多了,广州显得洋气了。然而,那噼噼啪啪的木屐声,几乎已经完全消失了,木屐被柔软塑料鞋代替;悠扬舒展的广东音乐,只在餐厅里会偶尔听到,街头响起的大都是流行乐曲。我只是遗憾,却并不惆怅。这次来到广州番禺,那噼噼啪啪的木屐声,同样在任何地方都未听到,原以为,那悠扬舒展的广东音乐,大概也不会再飘出来了,谁知在那个休憩的茶厅,却举办了一次广东音乐演奏专场,

13、而且还有醇厚的女声伴唱,着实让我过了把广东音乐欣赏瘾,当然,比这更欣慰的是让我知道,早年记忆中的广州的声音,并没有在这块土地完全消失。除了这古老的广东音乐,在番禺,我还寻找到了另一种乐音,它比之柔美的广东音乐,更有着震撼心魄的巨大力量,这就是番禺人冼星海的乐音。被称为“人民音乐家”的冼星海,出生于番禺榄核镇一个渔民之家。可能是这块土地的乐音,滋养了他的音乐天赋,闯荡过的纷繁的大千世界,开阔了他的眼界和心胸,他用跟乡贤们同样的音符,谱写出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我曾经在晚霞落尽的壶口,借助微弱的光亮欣赏瀑布,那壮阔的阵列,那震撼的响声,仿佛是从天而降的兵马,挟带着锐不可当的气势,扑面而来而后又渐渐远去

14、。此时我分明清晰地听到了,黄河的吼声,太行的号声,让一个不肯屈辱的民族,昂首站立在这个世界上。星海是可敬的,番禺应自豪。每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都有自己的表述声音。我发现当代的番禺人,更喜欢用新的声音,倾诉对新生活的感受。这新的番禺的声音是大夫山公园的潺潺流水声,是沙湾活动中心的击乐声,是建设工地搅拌机的轰鸣声这声音寄托番禺人的无限向往,这声音滋润着番禺人的心田。 (选文有删改)8.阅读全文,请简要回答作者寻觅的声音有哪些。9.第段中加红语句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作用是什么?10.请简要分析第段中加红语句的含义。11.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题目“寻觅记忆的声音”的含义。三、(2012 湖南

15、常德)教诲崔鹤同巨象集团总部位于纽约曼哈顿,一天下午,大厦楼下的花园里,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在聚精会神地修剪低矮的灌木。突然,一团卫生纸抛落在刚剪过的灌木上。白花花的卫生纸在青翠的灌木上显得特别刺眼。老人抬眼望去,是坐在花园边一张长椅上的一位中年妇女扔过来的。中年女人一边嘴里对身边的孩子说着什么,一边满不在乎地看着老人。老人什么也没说,捡起那团纸丢进了旁边的垃圾筒。这时,又一团纸飞了过来。“妈妈,你要干什么?”儿子奇怪地问。中年女人只朝老人摆了摆手,示意他不要吱声。这次,老人仍然没说什么,走过去将那团纸放进了垃圾桶。可是,老人刚拿起剪刀,第三团纸又落在了他眼前的灌木上。如此这般,老人一连捡起了

16、中年女人扔的六团纸,但他始终没有流露出不满和厌烦的神色。“我希望你明白,如果你现在不努力学习,将来只能跟这老园工一样没有出息,只能干低贱、卑微的工作!”中年女人指着老人在教育儿子。这时,老人才明白,中年女人生气是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她要让孩子明白学习的重要性,而自己则成了她“现身说法”的“活教材”。老人听到中年女人的话,放下剪刀走过去说:“夫人,这是巨象集团的私家花园,按规定,只有巨象集团员工才能进来。”中年女人掏出一张证件朝老人晃了晃,趾高气扬地说:“我是巨象集团的部门经理,就在这座大厦里工作!”“我能借你的手机用一下吗?”老人沉思了一会儿说。中年女人极不情愿地把手机递给老人。老人拔了一

17、个号码,简单地说了几句话。中年女人又乘机教育儿子:“你看这些穷人,这么大年纪了,连个手机也买不起。你今后千万要努力啊!”这时,中年女人突然看到巨象集团人力资源部的负责人急匆匆地走过来,满脸堆笑地迎向老人,毕恭毕敬地站好。老人指着中年女人对来人说:“我现在提议免去这位女士在巨象集团的职务!”“是!总裁先生,我立刻按您的指示去办!”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应声答道。老人走到男孩面前,抚摸着他的头,意味深长地说:“孩子,我希望你明白,虽然你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但你首先要学会尊重每一个人。” (摘自2008年第9期科学大众,有删改)12以下是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对老人心理活动的

18、描写,是老人对中年女人教子意图和方式方法的觉察。B.“现身说法”是指中年女人的教子方式,她以自己为例证对儿子进行了教育。C.“活教材”是指老人,中年女人认为这老人是不努力学习因而没有出息的典型。D.作者有意在“现身说法”“活教材”上加引号,使它们带有了明显的否定意味。13.你认为,这位母亲在教育儿子时有哪些失误?14.文中的巨象集团总裁给你怎样的印象?15.综观全文,对标题“教诲”应作怎样的理解?四、(2012 广西柳州)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顾晓蕊(1)那个深秋,我来到大山深处的一所中学支教。(2)看到四面漏风的校舍,我心里一阵酸楚,决意留下来,把梦想的种子播到孩子的心田。但是,事实远没有想象的

19、那么简单,有个叫李想的孩子,就让我头疼。(3)我在讲台上念课文,抬头见他双目游离,明显是在走神。我的火气“腾”地冒上来,大声说:“李想,我刚才读到哪了?”(4)同桌用胳膊捅了捅他,他这才醒觉过来,挠挠头说:“读的什么?没听到啊。”班上学生哄堂大笑。(5)除了不认真听课,他还和别人打架,黝黑的脸上经常挂彩,问他怎么回事,他却始终不肯说。(6)有一回,我看到几个孩子围着他挥拳乱打,边打边说:“不信你不哭。”他昂着头,泪水在眼眶里晃,愣是不让它落下来。我大喝道:“为什么打人?”孩子们一哄而散,转眼没了踪影。(7)我走上前,想问他为什么挨打。他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转过身,歪歪跌跌地走了。我觉得心里很难过

20、,他到底是怎么了?他的童真哪里去了?(8)一个周末,我到他家走访。一进门,鼻子就酸了。破旧的土坯房,屋内光线昏沉。原来,他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他和爷爷。(9)“他父母出去多久了?经常回来吗?”我问。(10)老人叹着气说:“他爹娘走了五年,很少回来。刚开始那会儿,他想起来就哭,躺地上打滚儿,谁也哄不住。连哭了几个月,眼泪都流干了”(11)他仍旧上课走神,我却不敢与他的目光对视。那目光望也望不到底,透着阵阵寒气,充满稚气的脸上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忧郁和漠然。(12)又过了几个月。一天,听说他的父母回来了,还受了伤。(13)原来,他的父母坐车回家,赶上下雨,山路湿滑,车翻进了沟里。幸好只是些外伤,他

21、们在医院住了几天,便回了家。(14)我想去他家看看,路上,听见村民在议论:“爹娘出去这么久,回来伤成那样,这孩子跟没事人似的。”作为老师,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15)走到院子里,爷爷正冲他发脾气:“你这孩子,心咋就那么硬呢?看到爹娘遭了罪,你一滴眼泪都没有?”(16)李想倚着门框站着,默不作声。父亲接过话说:“我们出去这些年,他感觉生疏了,这也怨不得孩子。”(17)母亲搂着他的肩说:“这次出事后,我和你爹也想了,年后包片果园,不出去打工了。”他低下头,一颗亮晶晶的泪珠滚落下来,刚开始是小声啜泣,后来变成了嚎啕大哭。(18)我忽然明白过来,这些年来他有多孤单,多悲伤!

22、所谓坚强,是因为没有一个能让他依靠着哭泣的肩膀。(19)第二天语文课上,他坐得直直的,听得很认真。下午是体育课,他跟别的孩子在草地上嘻嘻哈哈地玩闹。金色的阳光倾洒下来,他的脸上焕发着光彩,整个人都明亮了起来。(20)他沿着操场奔跑,轻盈得像一阵风。有同学喊:“李想,你的衣服脏了,后面好几道黑印子。”他头也不回地说:“俺娘会洗的。”“娘”这个字拖得老长,喊得格外响。(21)我不知道一滴泪掉下来之前,在他心里奔涌了多久。但我明白从现在开始,一个美丽的生命,如含苞待放的花蕾,又变得鲜活生动起来。(摘自博爱)16.本文的题目“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结合全文,请你概括李想的这一滴眼泪掉下来,经历了怎样一

23、个过程?17.文章第(2)段“头疼”的意思是 ,李想让作者头疼的事情是指 , 。18.第(7)段中“他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转过身,歪歪跌跌的走了”一句,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表现了李想怎样的心理?19.根据文章内容,请你补充完整下面一段关于本文主旨点评的文字。李想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形象,父母为生计外出打工,导致 严重缺失,使他心理变得 ,而一旦这种缺失得到弥补,他便很快恢复儿童 的天性,就像花蕾得到阳光的普照和雨露的滋养,瞬间便可以绽放它美丽。文章启示我们: 。五、(2012 浙江温州)打阎连科(1)我每每想起我父亲,都是从他对我的痛打开始的。(2)我记得的第一次痛打是我七八岁的当儿。那时

24、候,每年的春节之前,父亲都会千方百计存下几块钱,换成一沓儿簇新的一角的毛票,放在他的苇席下,待到了初一那天,发给他的儿女和正月来走亲戚的孩娃们。可是那一年,父亲要给大家发钱时,那几十上百张一毛的票儿却没有几张了。那一年,我很早就发现那苇席下藏有新的毛票儿。每天上学时,我总是从那席下偷偷地抽走一张,在路上买一个烧饼吃。(3)从初一到初五,父亲没有给我脸色看,更没有打我和骂我,他待我如往年无二,让我高高兴兴过完了一个春节。可到了初六,父亲问我偷钱没有。我说没有,父亲便厉声让我跪下了。反复问我偷没有,我都说没有,父亲便狠力地朝我脸上掴起耳光来。我的脸又热又痛,到了实在不能忍了,我才说那钱确是我偷的,

25、全都买了烧饼吃掉了。然后,父亲就不再说啥儿,把他的头扭到一边去。不看我,可等他再扭头回来时,我看见他眼里含着的泪。【批注:一个“扭”,是父亲下意识的掩饰,但“眼里含着的泪”让我们窥见他严厉外表下的内心世界,那时对儿子的心疼,也有一个父亲无奈的辛酸。】(4)第二次,仍是在我十岁之前,我和几个同学到人家地里偷黄瓜。仅仅因为偷黄瓜,父亲也许不会打我的。主要是因为我们其中还有人偷了人家那一季卖黄瓜的钱。那钱是人家一年的口粮,不把钱还给人家,人家一家就无法度过那年的日子。(5)父亲知道后,也许认定那钱是我偷的,毕竟我有前科。他让我跪在院落的石板地上,先噼里啪啦把我痛打一顿后,才问我偷了人家的钱没有。我说

26、没有,父亲就又噼里啪啦地朝我脸上打,直打得他没有力气了,才坐下直盯盯地望着我。那一次,我的脸肿了。因为心里委屈,夜饭没吃,我便早早地上了床去。睡到半夜父亲却把我摇醒,好像求我一样问:“你真的没拿人家的钱?”我朝父亲点了一下头。然后父亲就拿手去我脸上轻轻摸了摸,又把他的脸扭到一边,看着窗外的夜色和月光。一会儿他就出去了,坐在院落里,孤零零地坐在我跪过的石板地上的一张凳子上,望着天空,让夜露潮润着,直到我又睡了一觉起床小解,父亲还在那儿静静地坐着没有动。(6)第三次,父亲是最最应该打我的,应该把我打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的,可是父亲没打我。那时我已经十几岁。到乡公所里去玩耍,看见一个乡干部屋里的窗台

27、上,放着一个精美铝盒的刮脸刀,我便把手从窗缝伸进去,把那刮脸刀盒偷出来,回去对我父亲说,我在路上拾了一个刮脸刀。(7)父亲不是一个刨根问底的人,我也不再是一个单纯素洁的乡村孩子了。到后来,那个刮脸刀,父亲就长长久久地用将下来了。每隔三朝两日,我看见父亲对着刮脸刀里的小镜刮脸时,心里就特别温暖和舒展,好像那是我买给父亲的礼物一样。多年后,我当兵回家休假时,看见病中的父亲还在用着那个刮脸刀架在刮脸,心里才有一丝说不清的酸楚升上来。我对父亲说:“这刮脸刀你用了多年了,下次回来我给你捎一个新的吧。”父亲说:“不用,还好哩,结实呢,我死了这刀架也还用不坏。”(8)听到这儿,我有些想掉泪,也和当年打我的父

28、亲一样,把脸扭到了一边去。【批注:】(9)两年后,我的父亲病故了。回家安葬完父亲,收拾他用过的东西时,我看见那个铝盒刮脸刀静静地放在我家的窗台上,黄漆脱得一点都没了,铝盒的白色在锃光发亮地闪耀着。(10)算到现在,父亲离开我二十四五年了。我不停地想念他。而每次想念父亲,又似乎都是从他对我的痛打开始的。我没想到,活到今天,父亲对我的痛打,竟使我那样感到安慰和幸福。可惜的是,父亲最最该痛打、暴打我的那一次,却被我遮掩过去了。而且是时至今日,我都还没有为那次正本真切的偷盗而懊悔。只是觉得,父亲要是在那次我真正的偷盗之后,能再对我有一次痛打就好了。在父亲的一生中,要能再对我痛打十次八次就好了。觉得父亲

29、如果今天还能如往日一样打我骂我,我该有何样的安慰、幸福啊。(节选自我与父辈,有删改)20.文中写了三次“打”,为什么作者说第三次是“最最应该打我的”?21.参考第(3)段的批注示例,对第(8)段的加红句加以品析,完成批注。22.结合语境,说说第(9)段加红句详细描写刮脸刀的作用。23.读书交流时,同学们对父亲的“打”有以下不同的认识。请你也发表看法,并结合文章内容作适当的阐述。同学A:这个父亲有些粗暴,他教育孩子主要靠“打”。同学B:“打是亲,骂是爱”,父亲的“打”,其实就是爱的表现。同学C:只有经过多年,作者才能明白父亲的“打”是一种安慰和幸福。我的看法和阐述:参考答案:一、1.(1)jn

30、(2)hn (3)rng (4)chu2.解答有关穿制服的问题;为我们解读“号兵”的含义;晚归时为我们解围;第一堂课上(点名)作自我介绍;带我们远足;教我们唱进行曲;我们为先生作诗送别。(写出任意两件,意思对即可)3.(1)运用神态描写(或“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我们紧张的样子(或“写出我们假装用心听课的样子”;或“表现出我们对沈先生的畏惧”;或“表现出我们的率真、天真”)。(2)运用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沈先生的神气、洋派(或“表达出学生对沈先生着装的欣赏、喜爱之情”;或“表现出学生新奇的感受”;或“表现出沈先生注重仪表、着装干净整洁的特点”;或“表现出沈先生对课

31、堂的重视,工作态度严谨”)。4.承上启下;或“过渡”;或“引起下文”;或“承接上文沈先生为我们上第一堂课的情形”;或“为下文写与沈先生交往的事做铺垫”;或“为下文表达对沈先生的情感做铺垫”。(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5.围绕“号兵要勇敢、机智、全神贯注、能振奋人心、鼓舞人勇往直前、负责、守时、自信;沈先生引导我们做具有号兵精神的人;号声就是一种命令,使我们明白了号兵的职责和精神”回答。6.围绕“民主;教学有方、教学得法;和气、宽容、体谅人、平易近人、理解学生;责任心强;博学;洋派新潮;幽默”回答。7.(1)内容上:围绕“表达了敬爱(不舍、留恋、祝愿、感激、怀念)的情感;丰富文章内容”回答。(

32、2)结构上:围绕“总结(收束)全文;点明中心(主旨);升华情感;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点明文题(扣题)”回答。二、8.噼噼啪啪的木屐声、悠扬舒展的广东音乐、冼星海的乐音。 解析:9.插叙,交代了作者寻觅记忆的声音的原因,使文章跌宕有致。10. “遗憾”是因为作者“记忆的声音”几乎完全消失。“不惆怅”是因为作者以宽容的态度对待时代的进步、生活的变化。11.一方面通过现实写记忆,写出作者对美好记忆的怀念之情;另一方面通过记忆写现实,表达了作者对新的声音、新的生活的赞美之情。三、12.B13.要点:(1)把孩子的学习成绩看得过于重要;(2)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不正确;(3)轻视体力劳动,轻视普通劳动者;

33、(4)不尊重别人。14.要点:(1)身为总裁,财富及地位显赫,但深藏不露,平凡而大气;(2)遇事沉稳老练,善于思考、决断;(3)刚柔(严慈)相济,情理兼顾。(意对即可)15.要点:(1)指文中母亲对儿子的“教诲”;(2)指老人对孩子及其母亲的教诲;(3)指这一故事对读者的教育。(能说出前两层意思即可)四、16.父母外出打工,他哭干眼泪;挨别的孩子打,昂着头(或倔),不让眼泪落下来;父母打工回家受伤,他像没事人一样,不哭;父母决定不再外出打工,他获得了父母的温暖(爱),终于掉下眼泪。17.烦恼、苦恼上课不认真课(或上课走神)和别人打架性情冷漠,不愿意和老师沟通。18.描写方法:神态描写或动作描写

34、;心理:冷漠、倔强对人不信任。19.父母关爱(或“关爱”或“母爱”) 忧郁和漠然(“漠然”给分,单写“忧郁”不给分)活泼(或“快乐”“阳光”“开朗”)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或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爱)。 五、20.这是一次正本真切的偷盗,而且“我”欺骗(隐瞒)了父亲。21.示例:这里的“扭”也是一种掩饰,“我”想掉泪,是因为父亲的话触动了“我”的内心,“我”为父亲的老去感伤,也为自己欺骗了父亲感到自责和愧疚。22.睹物思人,传递出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也表明父亲非常珍惜儿子送给他的刮脸刀。23.示例一:父亲的“打”,的确是爱的表现。父亲打“我”,都是因为“我”确实犯了错误。从“半夜

35、把我摇醒”这一细节中可以读出,父亲是多么希望“我”没有偷窃;从父亲“眼里含着的泪”“轻摸我的脸”等细节中,可以感受到父亲对“我”的怜爱和他的自责。所以,这是迫不得已的“打”,是让“我”好好反省的“打”,是充满父爱的“打”。示例二:父亲的“打”对作者而言是一种安慰和幸福,但需要时间的沉淀才能懂得。年少的“我”并不能理解父亲的“打”,只有“活到今天”,“我”才明白这是对“我”的爱和教育,能消除“我”内心的不安和自责,能给“我”带来心灵的安慰,人生的幸福。所以,作者在文章末尾反复强调父亲能“再对我有一次痛打就好了”。示例三:我认为“打在儿子的身上,痛在父亲的心里”。父亲痛打儿子后眼里的泪水,半夜里独自坐在院子里的身影,都表现了他对儿子的疼爱,作为父亲所承受的重压。所以,父亲打“我”,对他自己何尝不是一种残忍呢。第8页 共8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中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中考总复习-记叙文阅读巩固练习.doc)为本站会员(一斤白开水)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