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内耳面神经解剖课件.pptx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3717442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PPTX 页数:47 大小:6.7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CT内耳面神经解剖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CT内耳面神经解剖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CT内耳面神经解剖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CT内耳面神经解剖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CT内耳面神经解剖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耳)外耳道外耳道外耳道是一条自外耳门至鼓膜的弯曲管道,全长约2.12.5cm。外1/3为软骨部,内2/3为骨性部。外耳道内表面覆有一层皮肤,与下方的软骨膜或骨膜紧贴,不易移动。中耳中耳位于外耳和内耳之间。由鼓室、咽鼓管、乳突窦和乳突小房组成,为颞骨内一系列含气的不规则腔道,内衬粘膜,且相互延续。鼓室鼓室(tympanic cavity)居颞骨岩部内,前方借咽鼓管与鼻咽相通,后方借乳突窦与乳突小房通连。鼓室可分为上、下、前、后、外侧、内侧6壁,内有听小骨、韧带、肌、血管和神经等。上壁(盖壁):为一薄层骨板,由颞骨岩部的鼓室盖构成,分隔鼓室与颅中窝。下壁(颈静脉壁):分隔鼓室与颈内静脉起始部。

2、前壁(颈动脉壁):即颈动脉管后壁。前壁下部以极薄的骨板与颈内动脉相隔。后壁(乳突壁):上部有乳突窦的开口,鼓室由此经乳突窦与乳突小房相通。乳突窦开口的内侧有外半规管凸,下方有一小的骨性突起,称为锥隆起,内藏镫骨肌。外侧壁(鼓膜壁):大部分由鼓膜构成。鼓室鼓膜以上的空间为鼓室上隐窝,此部外侧壁为骨性部。prussak间隙:蒲氏间隙,鼓室上隐窝,为盾板与听小骨之间的间隙。内侧壁(迷路壁):是内耳的外侧壁,壁中部有圆形隆起,称岬。岬的后下方有一圆形小孔,称蜗窗或圆窗(fenestra cochleae),在活体为第二鼓膜封闭。在鼓膜穿孔时,此膜可以直接受到声波的振动。岬的后上方有一卵圆形小孔,称前庭

3、窗或卵圆窗(fenestra vestibuli),连于前庭,在活体由镫骨底及其周缘的韧带将前庭窗封闭。精选ppt鼓膜鼓膜耳膜,距外耳道口约25厘米一35厘米,厚0.1毫米三层结构,穿孔后可再生;其构造比较复杂,其上有锤骨柄、血液循环、神经等。听骨听骨(ossicle)为人体中最小的骨,又称为听小骨,左右耳各三块。由锤骨、砧骨及镫骨组成,大部分居于上鼓室内,借韧带及关节相连接组成听骨链。排列方式:锤骨相连砧骨,砧骨相连镫骨,镫骨足板为环韧带连接于卵圆窗。内耳内耳(internal ear)埋于颞骨岩部骨质内,介于鼓室与内耳道底之间,由骨骨迷路迷路和膜迷路膜迷路构成。骨迷路骨迷路由致密骨质围成,

4、是位于颞骨岩部内曲折而不规则的骨性隧道。膜迷路膜迷路是套在骨迷路内的一封闭的膜性囊。内充满内淋巴液,骨迷路和膜迷路之间的腔隙内被外淋巴液填充,且内、外淋巴液互不相通。一、骨迷路一、骨迷路(bony labyrinth):沿颞骨岩部长轴排列,由后外上至前内下共分为三部即:骨半规管、前庭和耳蜗骨半规管、前庭和耳蜗。1、骨半规管骨半规管(bony semicircular canals):为三个c字形的骨性管道,分前骨半规管(上)、后骨半规管和外骨半规管(水平),三者互相垂直排列。每个骨半规管有两个骨脚,较细的一端为单骨脚,粗的为壶腹骨脚。前、后骨半规管的单骨脚合为总骨脚,故三个骨半规管以五个孔开口

5、于前庭。2、前庭前庭(vestibule):位于骨迷路中部,是一不规则、扩大的腔隙,其前下方有一大孔与耳蜗相通,后上方以五个小孔接骨半规管。前庭内侧壁邻接内耳道底,有神经穿过。前庭外侧壁构成鼓室的内侧壁,此壁中部的隆起称为岬,岬的后上方有卵圆形的前庭窗,被镫骨底封闭;岬的后下方有圆形的蜗窗,被第二鼓膜封闭。3、耳蜗耳蜗(cochlea):位于前庭的前内下方,形似蜗牛壳,由骨螺旋管围绕其中心骨轴(蜗轴)构成。耳蜗尖端称为蜗顶,朝向前外侧;耳蜗底部称为蜗底,对向内耳道底。蜗顶至蜗底之间锥形的部分称为蜗轴,由骨松质构成。二、膜迷路二、膜迷路(membranous labyrinth):是套在骨迷路内

6、的封闭的膜性管道,被内淋巴液填充。根据其与骨迷路的对应关系依次分为:膜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蜗管。膜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蜗管。1、膜半规管膜半规管(semicircular ducts):位于骨半规管内骨半规管内,其形态类似于相应骨半规管,也有三个,分别称为前膜半规管、后膜半规管和外膜半规管。各自的膨大称为膜壶腹,其内壁的隆起称为壶腹嵴壶腹嵴,是位置觉感受器。2、椭圆囊椭圆囊(utricle)和球囊球囊(saccule):位于前庭内前庭内,为互相通连的两个膜性囊。椭圆囊在后上方,球囊在前下方。椭圆囊与膜半规管椭圆囊与膜半规管相通,球囊与蜗管球囊与蜗管相通,囊内壁分别有椭圆囊斑和球囊斑,是位置

7、觉感受器。壶腹嵴、椭圆囊斑和球囊斑统称为前庭器或位置觉感受器,其中壶腹嵴能感受旋转运动;椭圆囊斑和球囊斑能感受直线变速运动。此感受器病变时,导致眩晕症眩晕症(以旋转为主),临床上称为美尼尔氏综合征美尼尔氏综合征。精选ppt3、蜗管蜗管(cochlear duct):是位于耳蜗内的膜性管,附着于骨螺旋板的游离缘,分隔前庭阶和鼓阶,断面呈三角形,上壁为前庭膜,下壁为基底膜,基底膜上有高低不等的毛细胞,称为螺旋器(Corti器),是听觉感受器。精选ppt 骨迷路与膜迷路对应关系骨迷路与膜迷路对应关系半规管半规管 前庭前庭 耳蜗耳蜗 膜半规管膜半规管 椭圆囊、球囊椭圆囊、球囊 蜗管蜗管精选ppt 三个

8、半规管三个半规管 维持姿势平衡 前庭平衡器前庭平衡器 椭圆囊、球囊椭圆囊、球囊 控制直线平衡 内耳的功能内耳的功能(1)维持机体平衡。(2)对声音接受后分析加工将声音转变为神经冲动,将信息传 入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耳蜗耳蜗 听觉器听觉器 前庭前庭 平衡器平衡器精选ppt声波传入内耳兴奋听觉末梢感受器的途径有两种:一是空气传导、二是骨传导,正常情况下,以空气传导为主。1.空气传导:声波经外耳-鼓膜-听骨链-前庭窗2.骨传导 主要途径是颅骨振动直接传入内耳。声音传入的途径声音传入的途径 内耳道内耳道(internal acoustic meatus):位于颞骨岩部后面中部,自内耳门到内耳道底,长约

9、10mm,内有前庭蜗神经、面神经和迷走神经穿行。内听道、迷路、听小骨及面神经三维融合像 骨迷路CT三维像精选ppt精选ppt精选ppt左耳冠状位精选ppt左耳冠状位精选ppt精选ppt左耳冠状位精选ppt左耳冠状位精选ppt精选ppt右耳轴位精选ppt精选ppt精选ppt左耳冠状位精选ppt右耳轴位精选ppt 第七对脑神经,为含有运动,副交感与感觉性纤维的混合神经。以运动纤维神经为主。有较大的运动根和混合根(感觉和副交感),两根进入内耳门合成一干。面神经是人体穿过骨管中最长的颅神经,长约3.5cm。运动神经核上段运动神经核上段:面神经皮质中枢-面神经运动核运动神经核段:运动神经核段:面神经核-

10、脑桥下缘小脑脑桥角段:小脑脑桥角段:脑桥下缘-内耳门内耳道段:内耳道段:内耳门-内耳道底迷路段:迷路段:内耳道底-膝状神经节鼓室段:鼓室段:膝状神经节-锥隆起平面乳突段:乳突段:锥隆起-茎乳孔颞骨外端:颞骨外端:茎乳孔-腮腺外分支自上而下分支有:自上而下分支有:1.岩浅大神经:岩浅大神经:膝状神经节前方分出2.蹬骨肌神经:蹬骨肌神经:锥隆起后方分出3.鼓索神经:鼓索神经:垂直段分出4.终末支:终末支:上下两支,上为颞面支,下为颈面支。两支又分5支。颞支和颧支颞支和颧支 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内耳道段:内耳道段:内耳门-内耳道底迷路段:迷路段:内耳道底-膝状神经节鼓室段:鼓室段:膝状神经节-锥隆起平面乳突段:乳突段:锥隆起-茎乳孔面神经出迷路段后有一膨大区,为膝状神经节,由此向前有一分支为面神经出迷路段后有一膨大区,为膝状神经节,由此向前有一分支为岩浅大神经,向后为面神经鼓室段,迷路岩浅大神经,向后为面神经鼓室段,迷路-岩大神经岩大神经-鼓室段,呈鼓室段,呈“T”型结构。型结构。精选ppt左耳冠状位精选ppt精选ppt精选ppt精选ppt精选ppt精选ppt精选pp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医疗、心理类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CT内耳面神经解剖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