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应答性质 固有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免疫):固有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免疫):是生物体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是生物体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防御机制。在对付病原体入侵、清除损伤或畸变细胞在对付病原体入侵、清除损伤或畸变细胞中发挥作用,同时也在适应性免疫中发挥重中发挥作用,同时也在适应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要作用。组织屏障组织屏障:固有免疫细胞固有免疫细胞:固有免疫分子固有免疫分子:血胎屏障血胎屏障皮肤粘膜皮肤粘膜血脑屏障血脑屏障吞噬细胞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自然杀伤细胞TT细胞细胞NKTNKT细胞细胞B1B1细胞细胞补体系统补体系统细胞因子细胞因子防御
2、素防御素溶菌酶溶菌酶乙型溶素乙型溶素树突状细胞树突状细胞其他固有免疫细胞其他固有免疫细胞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第一节第一节 组织屏障及其作用组织屏障及其作用1.1.物理屏障:致密上皮细胞组成的皮肤、粘膜组织具物理屏障:致密上皮细胞组成的皮肤、粘膜组织具有机械屏障作用。有机械屏障作用。2.2.化学屏障:皮脂腺分泌的不饱和脂肪酸,汗液中乳化学屏障:皮脂腺分泌的不饱和脂肪酸,汗液中乳酸,胃液中的胃酸,唾液、泪液、呼吸道、消化道、酸,胃液中的胃酸,唾液、泪液、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粘液中的溶菌酶及抗菌肽和乳铁蛋白等。泌尿生殖道粘液中的溶菌酶及抗菌肽和乳铁蛋白等。3.3.微生物屏障:皮
3、肤粘膜表面的正常菌群微生物屏障:皮肤粘膜表面的正常菌群(一)皮肤粘膜及其附属成分的屏障作用一)皮肤粘膜及其附属成分的屏障作用1.1.血血-脑屏障:能阻挡血液中的病原体和其他大分子物脑屏障:能阻挡血液中的病原体和其他大分子物质进入脑组织及脑室。婴幼儿不完整。质进入脑组织及脑室。婴幼儿不完整。2.2.血血-胎屏障: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脱膜和胎儿绒毛膜滋胎屏障: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脱膜和胎儿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共同构成。正常不影响营养物质交换,但养层细胞共同构成。正常不影响营养物质交换,但阻止母体内病原体及有害物质进入。阻止母体内病原体及有害物质进入。33个月不完整。个月不完整。(二)体内屏障(二)体内屏障第二
4、节第二节 固有免疫细胞固有免疫细胞单核吞噬细胞单核吞噬细胞 血液中的单核细胞(血液中的单核细胞(monocytemonocyte)组织中的巨噬细胞(组织中的巨噬细胞(macrophagemacrophage,M M)一、吞噬细胞一、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Mononuclear phagocytes)(neutrophils)(一)(一)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 白 细 胞 中 数 量 最 多白 细 胞 中 数 量 最 多(60%60%70%70%)分叶核(分叶核(2 25 5叶,常见叶,常见3 3叶)叶)胞质中含有两种颗粒:胞质中含有两种颗粒:初级颗粒和次级颗粒初级颗粒和次级颗粒 是机体
5、抵抗化脓性细菌是机体抵抗化脓性细菌和真菌感染的主要效应和真菌感染的主要效应细胞细胞二、单核巨噬细胞二、单核巨噬细胞 单核细胞体积较大,蹄状核(左)。透射电镜显示其高尔基体单核细胞体积较大,蹄状核(左)。透射电镜显示其高尔基体发达、线粒体丰富、胞浆颗粒明显发达、线粒体丰富、胞浆颗粒明显(中)。扫描电镜显示腹腔巨中)。扫描电镜显示腹腔巨噬细胞粘附于玻璃表面(右)。噬细胞粘附于玻璃表面(右)。骨骨 髓髓 血血 液液 组组 织织多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髓样干细胞髓样干细胞单核母细胞单核母细胞前单核细胞前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巨噬细胞 结缔组织:组织细胞结缔组织:组织细胞 肺:
6、肺泡巨噬细胞肺:肺泡巨噬细胞 肝:枯否细胞肝:枯否细胞 脾与淋巴结:游走与固定巨噬细胞脾与淋巴结:游走与固定巨噬细胞 浆膜腔:胸、腹腔巨噬细胞浆膜腔:胸、腹腔巨噬细胞 神经组织:小胶质细胞神经组织:小胶质细胞 骨:破骨细胞骨:破骨细胞 关节:滑膜关节:滑膜A A型细胞型细胞 皮肤:郎格汉斯细胞皮肤:郎格汉斯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细胞的分化和分布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细胞的分化和分布清道夫受体清道夫受体粘附分子(粘附分子(LFA-LFA-1,ICAM-1)1,ICAM-1)共刺激分子(共刺激分子(B7B7、CD40CD40)细胞因子受体细胞因子受体(CD25CD25)FcRFcR补体受体补体受体(CR1
7、/3CR1/3)MHC-I/IIMHC-I/II分子分子甘露糖受体甘露糖受体TollToll样受体样受体1 1、M M表面重要的膜分子表面重要的膜分子 识别、清除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的受体识别、清除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的受体 又称模式识别受体又称模式识别受体 (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提呈抗原和协同刺激提呈抗原和协同刺激T T细胞活化的分子细胞活化的分子细胞因子受体细胞因子受体 IFN-IFN-受体、受体、GM-CSFGM-CSF受体、受体、IL-2IL-2受体等受体等 IgGFcRIgG
8、FcR和和C3bR/C4bRC3bR/C4bR非调理性受体非调理性受体调理性受体调理性受体 MHC-/MHC-/分子、分子、B7B7分子(分子(CD80CD80、CD86CD86)Toll like receptorToll样受体样受体巨噬细胞表面非调理性受体巨噬细胞表面非调理性受体模式识别受体模式识别受体(PRRPRR)M M调理性受体调理性受体病原相关分子模式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PAMP PAMP)LPSLPS、磷壁酸、磷壁酸、肽聚糖等肽聚糖等 病原体病原体 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丝氨酸 甘露糖受体甘露糖受体清道夫受体清道夫受体TollToll样受体样受体PAMP:pathogen assoc
9、iated molecular patternPRR: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胞外的富含半胱氨酸区域胞外的富含半胱氨酸区域型纤连蛋白重复区域型纤连蛋白重复区域甘露糖受体甘露糖受体C C型凝集素样区域型凝集素样区域(C-type lectinlike domain)胶原样结构域胶原样结构域螺旋区螺旋区SRCR,scavenger receptor cysteine rich domain 清道夫受体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C C末端富含半胱氨酸末端富含半胱氨酸参与胞外信号识别;胶
10、参与胞外信号识别;胶原样结构域包含配基的原样结构域包含配基的结合位点;结合位点;螺旋区与螺旋区与功能性三聚体有关。功能性三聚体有关。TLR家族家族模式识别受体及其相应病原相关模式分子模式识别受体及其相应病原相关模式分子模式识别受体(模式识别受体(PRRPRR)病原相关模式分子(病原相关模式分子(PAMPPAMP)膜型膜型PRRPRR分泌型分泌型PRRPRRTLR2TLR2与与TLR6/TLR1TLR6/TLR1CD14CD14与与TLR4TLR4TLR3TLR3TLR5TLR5TLR9TLR9TLR7/TLR8TLR7/TLR8甘露糖受体(甘露糖受体(MRMR)清道夫受体(清道夫受体(SRSR
11、)C C反应蛋白(反应蛋白(CRPCRP)甘露糖结合凝集素(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MBL)脂多糖结合蛋白(脂多糖结合蛋白(LBPLBP)G G+肽聚糖、磷壁酸、酵母多糖等肽聚糖、磷壁酸、酵母多糖等G G-脂多糖、热休克蛋白脂多糖、热休克蛋白病毒双股病毒双股RNARNAG G-细菌的鞭毛蛋白细菌的鞭毛蛋白病毒或非病毒性单股病毒或非病毒性单股RNARNA细菌或病毒非甲基化细菌或病毒非甲基化CpGDNACpGDNA细菌甘露糖、岩藻糖细菌甘露糖、岩藻糖G G+磷壁酸、磷壁酸、G-G-脂多糖脂多糖G-G-脂多糖脂多糖病原体表面的甘露糖、岩藻糖病原体表面的甘露糖、岩藻糖细菌细胞壁磷酰胆碱细菌细胞壁磷酰胆
12、碱的主要的主要生物学功能生物学功能 杀伤靶细胞杀伤靶细胞 加工提呈抗原加工提呈抗原免疫调节免疫调节参与和促进炎症反应参与和促进炎症反应清除、杀伤病原体清除、杀伤病原体吞噬细胞吞噬杀伤过程吞噬细胞吞噬杀伤过程杀伤途径杀伤途径细胞内杀伤细胞内杀伤氧依赖系统氧依赖系统氧非依赖系统氧非依赖系统反应性氧中间物反应性氧中间物反应性氮中间物反应性氮中间物髓过氧化物酶髓过氧化物酶依赖依赖髓过氧化物酶非依赖髓过氧化物酶非依赖氧依赖性杀菌系统氧依赖性杀菌系统杀伤机制杀伤机制呼吸爆发(需分子氧参加)呼吸爆发(需分子氧参加)摄入细菌后,吞噬细胞摄入细菌后,吞噬细胞糖的分解糖的分解酶活性酶活性膜磷酸化膜磷酸化蛋白质合成
13、蛋白质合成均加强均加强分子氧被还分子氧被还原为多种原为多种反应性氧中间物反应性氧中间物 :H2O2、O2-、OH-、1O2等等反应性氮中间物反应性氮中间物 :NO、NO2-、NO3-等等 对细菌均有直接毒性作用对细菌均有直接毒性作用(破坏细菌的(破坏细菌的DNADNA、蛋白质和膜脂类)、蛋白质和膜脂类)髓过氧化物酶(髓过氧化物酶(MPOMPO):与):与H H2 2O O2 2及氯化物共同组成及氯化物共同组成MPOMPO杀菌杀菌系统,巨噬细胞不具备此系统。系统,巨噬细胞不具备此系统。(ROIROI)(RNIRNI)氧非依赖杀菌系统氧非依赖杀菌系统酸性酸性PHPH:糖分解产酸而导致:糖分解产酸而
14、导致pHpH下降,下降,抑制细菌生长而杀菌。抑制细菌生长而杀菌。溶菌酶:破坏溶菌酶:破坏G G+菌胞壁肽聚糖而杀菌。菌胞壁肽聚糖而杀菌。防御素:防御素:通过改变膜通透性、诱导产生通过改变膜通透性、诱导产生自溶酶等作用杀菌。自溶酶等作用杀菌。A.Respiratory burst:Oxygen-dependent,myeloperoxidase-independent reactionsB.Respiratory burst:Oxygen-dependent,myeloperoxidase-dependent reactionsNitric oxide-dependent killing二、树突
15、状细胞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dendritic cells,DC)根据来源分为髓样根据来源分为髓样DCDC和淋巴样和淋巴样DCDC。分布于表皮和胃肠上皮中的分布于表皮和胃肠上皮中的DCDC称朗格汉斯细胞,称朗格汉斯细胞,器官结缔组织的间质性器官结缔组织的间质性DCDC,胸腺的并指,胸腺的并指DCDC(IDCIDC),外周免疫器官的滤泡样),外周免疫器官的滤泡样DCDC(FDCFDC)。)。主要功能:摄取、加工处理、提呈抗原。主要功能:摄取、加工处理、提呈抗原。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调节免疫应答,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调节免疫应答,并参与并参与T T细胞免疫耐受的形成。
16、细胞免疫耐受的形成。树突状细胞重要的表面分子树突状细胞重要的表面分子成熟成熟DCDC的分群的分群髓样树突状细胞(髓样树突状细胞(mDCmDC)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 pDC)在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刺激下,分泌在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刺激下,分泌IL-12IL-12和和IL-2IL-2为为主的细胞因子,诱导或促进主的细胞因子,诱导或促进Th0Th0细胞分化为细胞分化为Th1Th1细胞,细胞,引发和增强细胞免疫应答。引发和增强细胞免疫应答。在病毒感染刺激下,产生以在病毒感染刺激下,产生以IFN-IFN-为主的细胞因子,为主的细胞因子,发挥抗病毒作用;在发挥抗病毒作用;在IL-3I
17、L-3和和CD40LCD40L联合刺激下,分联合刺激下,分泌以泌以IL-4IL-4和和IL-5IL-5为主的细胞因子,诱导或促进为主的细胞因子,诱导或促进Th0Th0细胞分化为细胞分化为Th2Th2细胞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natural killer,NK)NK)是一类独立是一类独立的淋巴细胞群,其不同于的淋巴细胞群,其不同于T T细胞和细胞和B B细胞,不表达细胞,不表达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来源:骨髓中的淋巴样干细胞来源:骨髓中的淋巴样干细胞 生物学特征:目前将生物学特征:目前将TCR-TCR-、mIg-mIg-、CD56+CD5
18、6+、CD16+CD16+淋巴样细胞鉴定为淋巴样细胞鉴定为NKNK细胞。细胞。第三节第三节 自然杀伤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NK细胞杀伤作用机制细胞杀伤作用机制穿孔素穿孔素/颗粒酶系统颗粒酶系统Fas/FasL Fas/FasL 途径途径TNFTNFR-1 TNFTNFR-1 途径途径特点:非特异杀伤作用特点:非特异杀伤作用 ;无;无MHCMHC分子的限制性;分子的限制性;无需抗原预先致敏无需抗原预先致敏 直接细胞毒作用直接细胞毒作用 诱导靶细胞凋亡诱导靶细胞凋亡ADCCADCC作用作用 杀伤细胞抑制受体杀伤细胞抑制受体杀伤细胞活化受体杀伤细胞活化受体NKNK细胞表面与其杀伤活化和杀伤抑制有关的受
19、体细胞表面与其杀伤活化和杀伤抑制有关的受体按功能分类:按功能分类:(killer activatary recepter,KAR)胞浆区均具有胞浆区均具有ITAMITAM结构,结构,可转导活化信号,使可转导活化信号,使NKNK细细胞活化产生杀伤作用胞活化产生杀伤作用 胞浆区均具有胞浆区均具有ITIMITIM结构,结构,介导抑制信号的产生,抑介导抑制信号的产生,抑制制NKNK细胞的杀伤活性细胞的杀伤活性(killer inhibitory recepter,KIR)识别自身识别自身HLAIHLAI类分子类分子识别识别非非HLAIHLAI类分子类分子按配体是否为按配体是否为HLA-IHLA-I类分
20、子分类:类分子分类:两种受体对两种受体对NKNK细胞杀伤作用的调节细胞杀伤作用的调节四、四、NKTNKT细胞细胞 1 1、表面分子:分子、表面分子:分子、TCR-CD3TCR-CD3复合体复合体 2 2、分布:骨髓、肝和胸腺、分布:骨髓、肝和胸腺 3 3、组成:、组成:CD4CD4-CD8CD8-T T细胞(多数),细胞(多数),CD4CD4+T T细胞(少数)细胞(少数)4 4、识别抗原特点:识别由、识别抗原特点:识别由CD1CD1分子递呈的脂类和糖脂类分子递呈的脂类和糖脂类 抗原,不受抗原,不受MHCMHC限制。限制。5 5、生物学功能:、生物学功能:分泌分泌Th0 Th1Th0 Th2参
21、与体液免疫应答参与体液免疫应答IgE类转换类转换趋化因子:趋化因子:MCP-1,MIP-1免疫调节作用免疫调节作用非特异杀伤肿瘤、病毒或胞内菌感染非特异杀伤肿瘤、病毒或胞内菌感染靶细胞靶细胞五、五、T T细胞:细胞:主要分布于粘膜、上皮组织。表面受体缺主要分布于粘膜、上皮组织。表面受体缺乏多样性,主要识别病原微生物或感染乏多样性,主要识别病原微生物或感染/突变突变细胞表达共同抗原。细胞表达共同抗原。功能:功能:a a皮肤粘膜局部早期抗感染免疫的皮肤粘膜局部早期抗感染免疫的重要效应细胞;重要效应细胞;b b抗肿瘤作用抗肿瘤作用(非特异性杀伤非特异性杀伤);c c分泌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分泌细胞
22、因子参与免疫调节。六、六、B1B1细胞:细胞:主要存在于腹腔、胸腔和肠壁固有层。个体发育主要存在于腹腔、胸腔和肠壁固有层。个体发育过程中出现较早(胚胎期),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过程中出现较早(胚胎期),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的的CD5CD5+mIgMmIgM+B B细胞,主要识别细菌表面共有多糖类抗细胞,主要识别细菌表面共有多糖类抗原和某些变性的自身抗原。原和某些变性的自身抗原。在机体早期抗感染免疫和维持自稳中具有重要作在机体早期抗感染免疫和维持自稳中具有重要作用。用。七、其他固有免疫细胞七、其他固有免疫细胞 (一一)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1.1.表达分子表达分子 (1
23、1)高亲和性)高亲和性FcR FcR (2 2)细胞因子受体)细胞因子受体 IL-5-5、趋化因子受体、趋化因子受体 2.2.嗜酸粒细胞活化产物嗜酸粒细胞活化产物 (1 1)释放毒性颗粒蛋白)释放毒性颗粒蛋白 主要碱性蛋白主要碱性蛋白 (2 2)生物活性介质)生物活性介质 白三烯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白三烯和血小板活化因子 (3 3)细胞因子)细胞因子 IL-3IL-3和和IL-5IL-5等等 3.3.生物学功能生物学功能 (1 1)杀伤寄生虫和微生物)杀伤寄生虫和微生物 (2 2)引起变态反应性炎症损伤)引起变态反应性炎症损伤,与肥大细胞和嗜碱与肥大细胞和嗜碱 粒细胞相互作用扩大炎症性免疫应答。粒
24、细胞相互作用扩大炎症性免疫应答。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Giemsa Giemsa 染色的血涂片,染色的血涂片,嗜酸性粒细胞胞核为双叶状,胞浆中含有大量深嗜酸性粒细胞胞核为双叶状,胞浆中含有大量深 红色细胞颗粒。透射电镜下其胞浆颗粒呈结晶状。红色细胞颗粒。透射电镜下其胞浆颗粒呈结晶状。形态学特点形态学特点 含有嗜碱性颗粒含有嗜碱性颗粒 分布分布 嗜碱粒细胞嗜碱粒细胞血液血液 肥大细胞肥大细胞呼吸道、泌尿生殖道和胃肠道的呼吸道、泌尿生殖道和胃肠道的 上皮下及皮肤下的结缔组织内靠近血管处上皮下及皮肤下的结缔组织内靠近血管处 膜分子膜分子 RR 2.C3
25、aR 2.C3aR 和和 C5aRC5aR 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活化方式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活化方式 1.IgE-Ag 1.IgE-Ag 同同FcRFcR交叉连接交叉连接 2.2.同过敏毒素同过敏毒素C3aC3a和和C5aC5a结合结合(二)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二)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basophil)1.1.细胞活化产物细胞活化产物 (1)释放生物活性介质:组胺、白三烯)释放生物活性介质:组胺、白三烯C4、前、前列腺素列腺素D2 (2)分泌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分泌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IL-8和血小板活化因子(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等。)等
26、。2.2.生物学功能生物学功能 (1)阻止穿过上皮组织屏障的病原体的感染)阻止穿过上皮组织屏障的病原体的感染 (2)对)对IgE抗体结合的抗原迅速发生应答,引抗体结合的抗原迅速发生应答,引起起I型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 (3)抗寄生虫感染)抗寄生虫感染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GiemsaGiemsa染色的血涂片,染色的血涂片,嗜碱性粒细胞胞浆中布满深蓝色细胞颗粒。透射嗜碱性粒细胞胞浆中布满深蓝色细胞颗粒。透射电镜下胞浆颗粒中充满致密物质。电镜下胞浆颗粒中充满致密物质。肥大细胞肥大细胞肥大细胞形态大肥大细胞形态大,胞质胞质内充满大量粗大而具有内充满大量粗大
27、而具有异染性的圆形嗜碱性颗异染性的圆形嗜碱性颗粒;这种颗粒被伊红染粒;这种颗粒被伊红染成红色。成红色。组织中的肥大细胞含组织中的肥大细胞含有大量致密细胞颗粒有大量致密细胞颗粒三、固有免疫效应分子及其主要作用三、固有免疫效应分子及其主要作用(三)防御素(三)防御素(defensindefensin):为一组耐受蛋白酶的一):为一组耐受蛋白酶的一类富含精氨酸的小分子多肽,对细菌、真菌和某些有类富含精氨酸的小分子多肽,对细菌、真菌和某些有包膜病毒具有直接杀伤作用。如包膜病毒具有直接杀伤作用。如-防御素通过改变防御素通过改变膜通透性、诱导产生自溶酶、致炎和趋化作用。膜通透性、诱导产生自溶酶、致炎和趋化
28、作用。(五)乙型溶素:存在于血清中,为对热较稳定的碱(五)乙型溶素:存在于血清中,为对热较稳定的碱性多肽。作用于性多肽。作用于 G G+菌细胞膜。菌细胞膜。(一)补体系统:(一)补体系统:MBLMBL、替代途径、替代途径(四)溶菌酶:一种不耐热的碱性蛋白,可裂解(四)溶菌酶:一种不耐热的碱性蛋白,可裂解G G+菌菌 细胞壁。细胞壁。(二)细胞因子:(二)细胞因子:a a抗病毒作用(干扰素);抗病毒作用(干扰素);b b诱导诱导促进炎症;促进炎症;c c诱导和增强抗肿瘤作用。诱导和增强抗肿瘤作用。是指体内固有免疫细胞和固有免疫分是指体内固有免疫细胞和固有免疫分子,识别、结合病原体及其产物或其他抗
29、子,识别、结合病原体及其产物或其他抗原性异物后,被迅速活化,并产生相应生原性异物后,被迅速活化,并产生相应生物学效应,从而将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杀物学效应,从而将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杀伤、清除的过程。伤、清除的过程。第四节第四节 固有免疫应答固有免疫应答 瞬时固有免疫应答阶段:(瞬时固有免疫应答阶段:(0 04 4小时)小时)组织屏障:阻止病原微生物的粘附。组织屏障:阻止病原微生物的粘附。吞噬细胞:吞噬清除。吞噬细胞:吞噬清除。激活补体旁路途径。激活补体旁路途径。早期固有免疫应答阶段:(早期固有免疫应答阶段:(4 49696小时)小时)吞噬细胞活化吞噬细胞活化 吞噬功能增强。吞噬功能增强。分泌细胞
30、因子分泌细胞因子引起炎症反应。引起炎症反应。免疫效应分子进入感染部位免疫效应分子进入感染部位 吸引招募吞噬细胞吸引招募吞噬细胞 激活激活NKNK细胞、细胞、TCRTTCRT细胞。细胞。适应性免疫应答诱导阶段:适应性免疫应答诱导阶段:9696小时之后小时之后 吞噬细胞作为专职抗原提呈细胞,诱导产生特吞噬细胞作为专职抗原提呈细胞,诱导产生特 异性免疫应答。异性免疫应答。一、固有免疫应答作用时相一、固有免疫应答作用时相二、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二、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 2.2.模式识别受体(模式识别受体(Toll受体)介导的信受体)介导的信 号转到途径号转到途径(一)固有免疫细胞的识别特点(一)固有免疫细
31、胞的识别特点1.1.模式识别受体(模式识别受体(PRRPRR)和病原相关分子模)和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式(PAMPPAMP)(二)固有免疫细胞的应答特点:(二)固有免疫细胞的应答特点:PRRPRR识别识别PAMPPAMP无无cloneclone性扩增性扩增迅速产生效应迅速产生效应无免疫耐受、无免疫记忆无免疫耐受、无免疫记忆三、与适应性免疫应答关系三、与适应性免疫应答关系(一)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一)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加工、提呈抗原加工、提呈抗原 *双信号双信号(三)协助适应性免疫应答产物发挥免疫效应(三)协助适应性免疫应答产物发挥免疫效应 *AbAb产生后,在补体、吞噬细胞参与下,产生后,在补体、吞噬细胞参与下,发挥:免疫调理发挥:免疫调理 ADCCADCC *Th1产生产生IL-2、IFN-介导细胞免疫,介导细胞免疫,通过活化通过活化M 和和NK细胞细胞等发挥作用。等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