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介绍内容u乙肝病毒特点(流行病学,生物学)u乙肝病毒结构(病毒结构,基因结构)u乙肝病毒生活史(复制过程,致病机制)u乙肝五项指标u乙肝病毒的防治2乙型肝炎病毒乙肝流行病学乙肝流行病学3乙型肝炎病毒【CHB全球流行趋势】1965-2013年间数据系统性回顾 2006 年全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 159 岁一般人群 HBsAg 携带率为 7.18%。2014年CDC调查表明,129岁人群HBsAg携带率为5.64%。2015慢性乙肝防治指南4乙型肝炎病毒中国乙肝流行病学调查卫生部公布全国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卫生部网站2008)199220061.2
2、亿2000万9300万3000万HBV携带者慢性乙肝HBV携带者慢性乙肝5乙型肝炎病毒乙肝病毒生物学特点乙肝病毒生物学特点6乙型肝炎病毒乙肝病毒生物学特点1.HBv具有顽强的抵抗力。它对热、对低温、对干燥、对紫外线、对一般浓度的化学消毒剂,都能够耐受;在零下20度也冻不死它,能活20年!在3037度可存活6个月,在超过37度时可活7天,在55度时可活6小时。大家平日里常用的消毒剂,如酒精、来苏儿、碘酒等对它根本不起作用,不能杀死它们。但HBV怕高热,如加热到100度,只要10分钟就可使其失去传染性。可以用0.5%过氧乙酸、3%漂白粉、0.2%新洁尔灭来杀灭HBV。7乙型肝炎病毒2.HBV有明显
3、的嗜肝性。HBV也叫嗜肝病毒,在肝细胞表面有一种HBV的“受体”。大量HBV集中在肝细胞内,不断地繁殖、复制,最终诱发了肝细胞的免疫损伤。乙肝病毒生物学特点8乙型肝炎病毒3.HBV还有轻度的“泛嗜性”。所谓“泛嗜性”,就是HBV偶尔也会侵犯除了肝脏之外的器官和组织,比如胆管上皮细胞、肾小管的细胞、胰腺的细胞、胃粘膜细胞、血液中的单核细胞等等,因而,HBV有时也可以引起上述部位的疾病。但是这些“泛嗜性”侵害并不是必然发生,大多数感染HBV的人不发生“泛嗜性”损害。乙肝病毒生物学特点9乙型肝炎病毒4.HBV的严格种属特性。HBV主要是侵犯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到目前为止,只有人类、黑猩猩、长臂猿、
4、狒狒对HBV易于感染,其他动物不会感染HBV。乙肝病毒生物学特点10乙型肝炎病毒5.HBV感染的慢性化特点。我国现有HBV携带者9300万人,他们都是HBV的慢性感染者。研究发现,这些人的感染几乎都是在胎儿期或幼儿期感染HBV的,经过了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感染历程,HBV仍然在他们体内不消失,但也不发病。乙肝病毒生物学特点11乙型肝炎病毒6.HBV的变异性。HBV是最容易变异的病毒之一。变异,就是HBV的基因突变。如果有强有力的抗HBV药物进人人体内,为了抵抗药物的作用,它们就使自己发生“变异。HBV变异的特性给诊断和治疗带来许多麻烦。乙肝病毒生物学特点12乙型肝炎病毒7.HBV本身对肝脏的非致
5、病性。HBV是非溶细胞性的,对肝脏没有直接的毒性作用。我国大量的HBV携带者,体内虽有很多HBV,但并没有发生肝炎。乙肝的发病,是由于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参与导致发生肝损伤。乙肝病毒生物学特点13乙型肝炎病毒8.HBV的致癌性。HBV是致肝癌的重要因子,约80%90%的肝癌都有HBV背景。癌变的原因是HBV的X基因整合到肝细胞基因上,发生了突变,导致肝癌。大多数肝癌都是在慢性肝病、特别是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的。乙肝病毒生物学特点14乙型肝炎病毒乙肝病毒结构特征乙肝病毒结构特征15乙型肝炎病毒乙肝病毒的三种形态 感染乙肝病毒的病人血清中三种不同形态颗粒。形态形态直径直径组成组成传染性传染性小球形颗粒
6、小球形颗粒22nm病毒包膜,无核酸病毒包膜,无核酸亚病毒颗粒亚病毒颗粒无感染性无感染性管形颗粒管形颗粒22nm小球形颗粒连接而成小球形颗粒连接而成亚病毒颗粒亚病毒颗粒无感染性无感染性大球形颗粒大球形颗粒42nm包膜和核衣壳包膜和核衣壳病毒颗粒病毒颗粒有感染性有感染性16乙型肝炎病毒 Dane Dane 颗粒颗粒 HBV的小球形颗粒的小球形颗粒 HBV的管形颗粒的管形颗粒17乙型肝炎病毒大球形颗粒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颗粒)管形颗粒管形颗粒小球形颗粒小球形颗粒电镜下的乙肝病毒电镜下的乙肝病毒18乙型肝炎病毒乙肝病毒结构19乙型肝炎病毒 乙肝病毒乙肝病毒Dane颗粒结构模式图颗粒结构模式图 D
7、NADNA多聚酶多聚酶双股双股DNADNA核心核心HBcAgHBcAgHBeAgHBeAg内衣壳内衣壳外外衣衣壳壳脂质双层脂质双层外壳外壳蛋白蛋白SHBsAgSHBsAgL LHBsAgHBsAg有逆转录酶活性有逆转录酶活性有合成有合成DNADNA功能功能MHBsAgMHBsAg20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结构S SC CP PX XSS+preS2S+preS2+preS1SHBsMHBsLHBsHBeAgHBcAgPloymeraseX-Protein21乙型肝炎病毒23乙型肝炎病毒乙肝病毒致病机制乙肝病毒致病机制24乙型肝炎病毒 单纯的病毒复制并不损伤肝脏。慢性乙肝的单纯的病毒复制并不损伤
8、肝脏。慢性乙肝的本质是由病毒引发的免疫清除给肝细胞带来的损本质是由病毒引发的免疫清除给肝细胞带来的损伤。伤。HBVHBV致病机制致病机制25乙型肝炎病毒 体液免疫 病毒复制的乙肝表面抗原、乙肝病毒复制的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和乙肝核心抗原抗原和乙肝核心抗原都释放在肝细胞膜上,激发人体的免疫系统来辨认,并发生反应。都释放在肝细胞膜上,激发人体的免疫系统来辨认,并发生反应。细胞免疫 T细胞,它会对感染乙肝病毒的肝细胞(靶细胞)进行攻击细胞,它会对感染乙肝病毒的肝细胞(靶细胞)进行攻击。自身免疫 肝细胞膜特异性抗原(肝细胞膜特异性抗原(LSP)、杀伤细胞()、杀伤细胞(K细胞)。细胞)。HBVHB
9、V致病机制致病机制26乙型肝炎病毒乙肝五项临床意义乙肝五项临床意义27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标志物临床意义临床意义HBsAgHBV急性感染及慢性感染(6月)的标志物。主要适用于HBV的诊断和筛查。HBsAbHBsAg的特异性抗体,患者表现临床症状的1-4个月之后出现,代表病情进入恢复期。Anti-HBs可中和抗原,对HBV感染具备免疫保护作用。HBeAgHBeAg出现3-6周,标志患者处在急性感染期;HBeAg出现超过10周,标志患者处在慢性感染期;HBV在体内复制活跃,传染性强。HBeAbHBeAg的特异性抗体,HBeAg转化为Anti-HBe标志患者感染程度减弱。4,5阳性,标志患者处在恢复期
10、,传染性弱。HBcAbHBcAg的特异性抗体,分别为IgG和IgM型,无法中和抗原。IgM型Anti-HBc标志患者处在急性感染期。IgG型Anti-HBc标志患者处在慢性感染期。28乙型肝炎病毒乙肝五项与病情变化乙肝五项与病情变化29乙型肝炎病毒30乙型肝炎病毒血液当中无法直接检测HBV核心蛋白(HBcAg)u 病毒外衣壳包裹u较强的免疫原性。其抗体具有很强的亲和力,能迅速地与血清中的HBcAg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因而难以在血清中测得游离的HBcAg。31乙型肝炎病毒乙肝的防治乙肝的防治32乙型肝炎病毒关于乙肝病毒携带者u 所有乙肝病毒携带者目前都不建议治疗,这主要基于以下所有乙肝病毒携带
11、者目前都不建议治疗,这主要基于以下原因:原因:1.目前的抗乙肝病毒药物不能彻底治愈乙肝;目前的抗乙肝病毒药物不能彻底治愈乙肝;2.乙肝病毒携带者对抗病毒药物反应很差;乙肝病毒携带者对抗病毒药物反应很差;3.乙肝病毒携带者即便不予治疗,预后依然很好。乙肝病毒携带者即便不予治疗,预后依然很好。u 但必须听从专科医师建议定期复查(生化、但必须听从专科医师建议定期复查(生化、AFP、B超等)超等)33乙型肝炎病毒34乙型肝炎病毒什么样的乙肝需要治疗什么样的乙肝需要治疗大三阳,转氨酶升高,大三阳,转氨酶升高,HBV DNA阳性阳性小三阳,转氨酶升高,小三阳,转氨酶升高,HBV DNA阳性阳性转氨酶正常,
12、但肝穿提示炎症活动,转氨酶正常,但肝穿提示炎症活动,HBV DNA阳性阳性肝硬化倾向或已有肝硬化肝硬化倾向或已有肝硬化35乙型肝炎病毒慢性乙肝的治疗慢性乙肝的治疗u 慢性乙型肝炎目前难以治愈慢性乙型肝炎目前难以治愈u 治疗目标是: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HBV,减轻肝细,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u 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干扰素:-干
13、扰素(抗病毒和免疫调节)核苷酸类似物:拉米夫定(抑制病毒复制)36乙型肝炎病毒母婴母婴是我国是我国HBV传染的主要模式传染的主要模式HBVHBV传播途径传播途径37乙型肝炎病毒乙肝的免疫预防 未感染未感染HBVHBV的人接种乙肝疫苗能预防的人接种乙肝疫苗能预防HBVHBV感染,但对已感染,但对已感染感染HBVHBV的人无效的人无效 出生时、出生后出生时、出生后1 1月、月、6 6月共注射月共注射3 3次次(0(0、1 1、6 6方案方案)儿童接种疫苗后有效率达儿童接种疫苗后有效率达90%90%以上以上 从从20022002年起,我国已将乙肝疫苗接种列入新生婴儿计年起,我国已将乙肝疫苗接种列入新生婴儿计划免疫划免疫 新生儿以外人群接种乙肝疫苗新生儿以外人群接种乙肝疫苗38乙型肝炎病毒谢谢!39乙型肝炎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