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2课课 祖父的园子优质教案祖父的园子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积累本课词语,掌握多音字“晃”。 2.了解作者在祖父的园子中的生活及园子的特别之处。 3.交流重点语句,体会“我”的内心感受。 4.读“阅读链接”中的片段,与课文内容进行比较,产生新的体会,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 11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积累本课词语,掌握多音字“晃”。2.了解作者在祖父的园子中的生活及园 子的特别之处。3.交流重点语句,体会“我”的内心感受。 突破方法 (A 案)通过师生对话,多种形式朗读,抓关键句段理解感悟。(B 案)通过比较
2、阅读,联系生活实际进 行比较与感悟;采取小组合作形式,互助共进。 难点 读“阅读链接”中的片段,与课文内容进行比较,产生新的体会,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突破方法 (A 案)通过比较课文与阅读链接中的文段在内容与表达情感上的异同来体会。(B 案)通过挖掘阅读链 接文段中的关键词来体会作者想表达的感情。 教法与学法教法与学法 教法 (A 案)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谈话法、点拨法、问题导读法。(B 案)比较阅读法、体验法、主题阅 读法。 学法 (A 案)读悟结合、读写结合。(B 案)自读自悟、合作探究、比较分析。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A 案)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作者与创作背景的资料。(B 案
3、)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鼓 励学生提前阅读呼兰河传,分享最喜欢的 片段。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建议 2 课时。 A案 案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课时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积累本课词语,掌握多音字“晃”。 2.了解作者在祖父的园子中的生活,感受“我”与祖父的心情与“我们”之间的亲情。 一、介绍作者,引出课题一、介绍作者,引出课题 1.介绍作者,引发兴趣。 师:有这样一位作家,她是中国著名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 世纪 30 年代的文学洛神”。她是 谁?她就是萧红,黑龙江呼兰区人。l940 年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2.引出课题,猜测内
4、容。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祖父的园子就选自呼兰河传。 板书课题、作者,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用自己的方式自学生字词; (2)读通句子,遇到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认读生字词。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并组词,利用形声字构字方法纠正难词发音。 特别注意指导学生根据词语意思辨别多音字“晃”: hung摇动;摆动:摇头晃脑。 hung(光芒)闪耀:明晃晃。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吗?(日光明晃晃) 识记所有生字并开火车检测。 3.学写生字。 学生自主练习写生字并组词,同桌互阅,教师指导难字书写。 预设:
5、 “蝴、蝶、蚂、蚱”都是什么偏旁的字?为什么?(它们都是虫字旁的字,因为蝴蝶、蚂蚱都是昆虫) “拔”可以用什么办法记住?(朋友拔萝卜,出了一点汗) “承”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中间是“了”,不要多加一点;注意笔顺先写中间,再写两边) 4.小组读课文。 分小组读课文,比比哪个小组读得最流利,小组互评。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板书:园子里的生活) (二)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我”跟随祖父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认谷穗;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浇菜泼水;歇凉睡觉 等)
6、2.其中详写的是哪件事? (“铲地认谷穗”) 3.自由读这一部分,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伏在”“乱勾”,说明“我”的举止天真可爱;把“韭菜”割掉,把“狗尾草”留着,这样的举止让我想起自 己小时候干的傻事。从祖父拔锄头杆给“我”铲地,可以看出祖父对“我”的疼爱,鼓励“我”尝试,让“我”享 受劳动带来的乐趣;从“我”把韭菜当野草割掉而“祖父”也不生气,可以看出祖父对“我”的宽容;从祖父耐心地 笑着教“我”区别谷穗和狗尾草,可以看出祖父的慈祥与独特的教育方式,把知识寓于生活,用实践与体验教“我” 生活常识,即使“我并不细看”,也无心“学习”,祖父也不急不躁,安心等待“我”成长) (板书:祖父
7、 慈祥、宽容,教育方式独特) 4.分角色读这一部分,体会祖父与“我”浓浓的亲情。(板书:祖孙情) 5.除了这件事,你还觉得“我”在祖父园子里做的哪一件事情最有趣?说说你的感受。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我”爱模仿祖父的行为,举止天真、幼稚、可爱等。 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于是丢下黄瓜又去追蜻蜓了。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我”“见异思迁”,对园子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非常喜爱园中的一切;“我”在园子里 的生活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我”很天真、顽皮;祖父对
8、“我”十分宽容、喜爱和呵护;“我”在园子里十分自由快乐等。 (板书:“我” 自由快乐、天真好奇) 6.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有趣? 在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过程中相机归纳:作者把“我”一个小孩子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了下来,写出了 “我”的天真、顽皮,写出了真情实感。 四、发挥想象,写话训练四、发挥想象,写话训练 如果你也生活在这样的园子里,你想和“祖父”一起做什么?请写下来吧!注意把动作、语言写具体。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2 祖父的园子 萧 红 祖父:慈祥、宽容,教育方式独特 园子里的生活 祖孙情 “我”:自由快乐、天真好奇 课时作业课时作业 一、看拼音,写词语。 hdiqng tngm zha
9、yng taoysh ( 蝴 蝶 )( 蜻 蜓 )( 蚂 蚱 )( 樱 桃 )( 榆 树 ) 二、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祖父的内心感受。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从祖父的笑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 我”把韭菜当野草割掉,祖父没有生气地批评“我”,反而大笑,而且笑了很长时间,祖父一定觉得“我”这一举 动十分有趣可爱,可见他对“我”的宽容与疼爱。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课时目标 1.了解祖父的园子的特别之处。 2.交流重点语句,体会“我”的内心感受。 3.读“阅读链接”中的片段,与课文内容进行比较,产生新的体会,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拓展阅读呼兰河传整 本
10、书。 一、复习巩固,了解学情一、复习巩固,了解学情 听写生字词,学生互阅,讲解易错词。 二、畅游园子,体会感受二、畅游园子,体会感受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生活。课文除了描写人的活动,还花大量笔墨写了什么?(园中景物)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句话不仅适用于诗歌,也适用于这样的文章。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从中我们能体会 到“我”什么样的内心感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畅游祖父的园子,一起从景物描写中去感受作者的感情吧!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提到的句段相机指导: (一)第13 自然段 1.读第13 自然段,找找园子里有什么特别之处。 (园子里的昆虫很特别,种类繁多,可爱有趣,新鲜漂
11、亮;园子里的树木种类不多,但非常奇特) (板书:昆虫 种类繁多,可爱有趣) 2.哪些昆虫写得最详细?读句子,谈体会。 (蝴蝶、蜜蜂写得最详细,蝴蝶好看,蜜蜂可爱) 3.哪种树木写得最详细?读句子,谈体会。 (榆树有声“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榆树有形“来了雨,榆树先冒烟”,榆树有色“太阳一出来,榆 树的叶子就发光了”;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榆树叶子比作蚌壳) (板书:植物 有声、有形、有色) 4.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对它们非常喜爱;作者的描写这么细致,说明祖父的园子给 了“我”一个美好的童年,让“我”对那里的一切都难以忘怀) 5.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12、把自己的喜爱之情读出来。 (二)第1519 自然段 读 1519 自然段,说说你认为园子里哪些事物最特别,体会“我”的内心感受。 1.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两个“特别”,直接写出园子的特别) 太阳到底有多大?作者用什么方法表现出来的? (通过写“人”“蚯蚓”“蝙蝠”的行为动作表现出来。这种表现手法叫衬托) 只有这里的太阳特别大,这里的天空特别高吗? (显然不是,正因为“我”的心情愉快而自由,才有这样的感觉。这叫“境由心生”。) 2.凡是在太阳下的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大树真的会发出声响吗?土墙真的会回答吗? (不是,文中用了“仿佛”“好像
13、”。土墙的“回答”可能是回声,更有可能是作者的想象,这是拟人的写法) 想象一下,大树会发出怎样的声响? (可能是树叶在抖动,仿佛人一拍手,它也拍手;可能是树叶发出的沙沙沙的声响,像在唱歌) 想象一下,如果土墙会回答,“我”和土墙之间会有一番怎样的对话? 3.重点品读第16自然段。 (1)你在第16 自然段中能找到概括主要内容的关键句吗?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抓住关键词“自由”。(板书:自由) 小组合作朗读第16自然段,找找哪些描写让你感觉到了“自由”,再找找其中反复出现的句子形式,体会这样写的表 达效果。 句式 1:“就像似的”“睡醒”“逛
14、”“说话”是人的动作,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它们像人一样自由自在。 句式 2:“要就”“愿意就”“愿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它们像人 一样随心所欲。 句式 3:“一会儿一会儿”,表示时间上的随意性。 (2)它们为什么能这么自由? (事物的自由源于人的自由,从“没有人问它”“没有人管”可以看出来。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 “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的心情;“我”内心充满了快乐和自由,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一切 都是自由、快乐的,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3)读写迁移。 祖父的园子里的景物还有可能是什么样的?选择一个句式,照样子写句子。 4.有感情地读课文的
15、第 1519 自然段,把“我”自由快乐的心情读出来。 三、阅读链接,读有“新”得三、阅读链接,读有“新”得 1.阅读课后“阅读链接”中的语段,比较它与课文在内容上、情感上的异同。 内容上:都是写祖父的园子。不同之处在于课文写的是童年记忆里生机勃勃、快乐无忧的园子,“阅读链接”中的语 段写的是离开家乡后想象中的园子荒凉的现状。 情感上:都表现了“我”对园子的喜爱。课文更多地表现了祖父的园子带给“我”童年生活的快乐与美好;“阅读链 接”中的语段更多地表现了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园子的怀念之情。 2.再读课文,说说你对课文有什么新的体会。 “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的确,祖父的园子里并没有
16、珍贵的动植物,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只有平 常生活中的草虫花鸟树木,只有“我”与祖父再平常不过的劳动与嬉戏,但它之所以深深留在“我”的记忆里,正是 因为“它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寄托着“我”自由、快乐的情感,所以才弥足珍贵。 3.学法总结。 好书不厌百回读,每次读都会有新的体会。 四、阅读拓展,从篇到本四、阅读拓展,从篇到本 1.提炼写法。 你觉得萧红的文字与别的作家相比,有什么特点? (语句自然纯朴,想象奇特,修辞丰富等) 有人把萧红的语言风格称为“萧红体”。著名作家茅盾赞誉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 凄婉的歌谣”。 2.推荐整本书。 呼兰河传是中国女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长篇
17、小说,以萧红自己的童年生活为线索,形象地重现呼兰这座小城当年 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像课文中这样的美好故事还有很多,但书中还描写了一些小人物的悲惨故事,无情地揭露和 鞭挞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这些陋习在社会上形成了毒瘤,溃烂漫浸,造成了瘟疫般的灾难。 同学们课后可以找呼兰河传这本书读一读,遇到自己喜欢的部分可以和同学们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举办读书会。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2 祖父的园子 萧 红 昆虫:种类繁多,可爱有趣 园子的特别之处 “自由” 植物:有声、有形、有色 课时作业课时作业 一、下列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比喻
18、) 2.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拟人)(排比)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是(自由、快乐)的。 三、照样子,写句子。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树绿了,就像换了新衣似的。蝉叫了,就像吹起了小喇叭似的。蝴蝶飞来,就像在跳舞似的。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面对这样的名篇,如何才能引导学生读懂作品内容,真正领悟字里行间的感情,课后能静下心来读呼兰河传呢? 我采取半扶半放的形式,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品读。在课堂中始终都是我抛出问题,让学 生在读中解决问题、发
19、现问题。如在感悟祖孙情时,主要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最能体现祖父对“我”的爱的语句,在学 生充分阅读、圈画后进行交流,并拓展了“你们想做什么”的语言训练,加深理解,引起共鸣。我还试图通过本文的 学习,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户,以此走进中国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内心世界,走进她的作品呼兰河传,更深层次 地领悟她和祖父之间的亲情,同时将学生领进课外阅读的乐园,让他们走进原著、走近作者,将课内与课外学习有效 地衔接起来。 B案 案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环节学案教案设计意图 导入课题一、预习清单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懂意思,说说内容。 3.读出感情,体会感受。 一、播放视频,了解呼兰河传 1.播放“5 分钟看
20、完一本书之呼兰河传”视频,用 “视频讲解”的方式,粗略了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2.引出课文,板书课题,学生齐读思考:你有什么想知 道的吗? 预设:这是个怎样的园子?祖父会在园子里做什么? 网络上有许多有 价值的资源,加 以甄别可以辅助 教学,恰当运用 事半功倍。 独立学习二、探究新知 1.我会读。 蝴蝶 蜻蜓 蚂蚱 圆滚滚 明晃晃 樱桃 瞎闹 锄头 承认 随意 2.我会写。 蝴 蚂 蚱 嗡 樱 拔 瞎 铲 锄 割 承 拴 瓢 逛 二、检查预习,扫清阅读障碍 1.小组合作读课文,互相纠正生字难词发音。 2.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学生开火车读生字并理解 难词意思。 3.指名当小老师,教写生字并组
21、词。 五年级学生已经 有相当不错的生 字学习基础,应 放手让学生自主 学习。 合作探究三、探究思考 默读课文,说说文中祖父的 园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简要说明理由。 三、整体感知,畅谈大体印象 学生默读课文,汇报所得,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 1.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好玩的地方。 2.祖父的园子里充满了快乐。 3.祖父的园子非常美丽。 4.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很自由的地方。 教学中要尊重学 生的理解和体验 只要能从课文中 找出有关的词句 言之有理,都应 该鼓励。 实践应用四、课后作业 你喜欢文中祖父的园子吗? 你生活中的园子是怎样的? 四、设置悬念,布置作业 比较生活中的园子和文中祖父的园子的不同之处
22、,体 会文中祖父的园子的独特。下节课汇报交流所得。 在唤起情感的基 础上,激发学生 的探究欲望,为 课后熟读课文,再观察身边 的园子,两相比较,体会文 中祖父的园子的特别之处。 深入理解课文作 准备。 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的问题是: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萧红的祖父的园子,体会到了 在这个园子中寄托着的浓浓祖孙情。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环节学案教案设计意图 复习巩固一、复习旧知 1.看拼音,写汉字。 xun b chng rn ( ) ( ) xi no h di ( ) ( ) 2.从课文中找出 ABB 式的词 语写下来,如“胖乎乎”。 参考答案: 1.选拔 承认 瞎
23、闹 蝴蝶 2.圆滚滚 明晃晃 毛嘟嘟 蓝悠悠 一、复习旧知,引发讨论 完成练习题,小组互阅并订正。 温故知新,复习 是对知识的再次 梳理。 合作探究二、探究思考 默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 找出关键句,并说说文中祖 父的园子与我们生活中的园 子相比,有哪些“特别”之 处。 分组研讨: “眼中园”园中景 “心中园”园中事 “梦中园”阅读链接 二、联系实际,比较阅读 小组探究,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一)眼中园 1.你身边的园子是什么样子的?(修剪整齐的植物,几 乎很少看到动物) 2.祖父的园子中的景物和我们生活中的有什么不一样? (1)昆虫。 朗读第 1、2 自然段,想象课文中描写的情景。 用一个
24、词概括园子里的昆虫给你留下的印象。(种 类丰富、充满生机、热闹非凡、颜色美丽、外形可爱 ) 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园中的热闹和生机勃勃。 (2)植物。 朗读第 3自然段,想象课文中描写的情景。 作者印象最深的是哪棵树?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一 下它给你的印象吗?(榆树,神奇、有趣、美丽等) 这一环节仍采用 比较阅读法,将 生活中的园子与 祖父的园子进行 比较,唤醒了学 生的主观体验, 使学生在思维和 情感的碰撞中能 更辩证地看待园 子在“我”心目 中的地位和留给 “我”的美好回 忆,唤醒学生对 大自然的热爱与 对亲情的感念。 反复朗读这句话,读出这种趣味。 (3)其他。 除了动植物,还写到了什么景物?
25、(太阳、天空、 白云等) 默读第 1519 自然段,抓住关键词,找找它们的特 点。(太阳“光芒四射”,天空“又高又远”,白云 “一大团一大团”的) 在这样的太阳下,事物又是怎样的呢?找出关键句。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找出这句话中的关联词,体会其表达效果。(“ 凡是都”,表示所有事物都有共同的特点) 太阳底下有哪些事物呢?请圈出来,说说它们的特 点。(大树、土墙、花、鸟、虫子、倭瓜、黄瓜、玉 米、蝴蝶。它们都是自由的) 指名读第 16 自然段,找出最能体现“自由”的词语 重读,其他同学点评。 (二)心中园 1.说到自由,你觉得城市的园子里动植物能如此自由吗? 为什么?(
26、不能,因为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去栽种、 修剪植物;人太多,昆虫们会受到惊扰,甚至人们会 驱赶消灭某些昆虫) 2.是谁给了祖父的园子里动植物自由?你从哪里看出来 的?(祖父和“我”。如第 16 自然段,“没有人问 它”“没有人管”) 3.在“我”心中,园子是自由的,它不仅给了动植物自 由,也给了“我”自由。找找“我”和祖父在园中所 做的事,体会这份“自由”。 (1)默读课文第 414 自然段,画出印象深刻的句子, 细细地读一读,关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2)“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 到了什么?(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 了欢乐) (3)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有感
27、情地朗读,读 出“我”的自由快乐。 (三)梦中园 1.阅读“阅读链接”中的文段,想想这里对园子的描写 是“我”的亲眼所见吗。(不是,根据“也许”“是 不是”“想象”等词可知,这只是作者所想) 2.在作者的“想象”中,现在的园子是怎样的?(荒 凉) 3.这些文字里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感情?(难忘、怀念) 4.读了这个文段,你对课文又有哪些新的体会?(课文 中描写的一切,如今都已经物是人非,但童年美好的 记忆历久弥新。再读课文,我们更能体会出作者对园 子的 珍爱) 实践应用三、课后作业 读父亲的菜园,并与课 文比较,找一找两个园子及 其主人的异同。 三、延伸阅读,分享好书 指名朗读呼兰河传中自己最喜爱
28、的段落,学生简 要交流阅读体会,推荐阅读整本书。 从节选课文拓展 到整本书,从课 文扩展到与课文 内容相似或写法 相近的其他文章 使阅读走向立体 化、综合化。 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的问题是: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欣赏了美丽的园中景, 也感受到了园中情。在我们的身边有没有一些事物也 体现了浓浓的亲情呢?大家回去思考。 资料链接资料链接 呼兰河传简介 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的童年生活为线索,把一个个童年故事串起来, 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从而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 呼兰河传共七章,
29、写的是20世纪20年代北方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城呼兰,以及普普通通的人们的普普通通的生活。 第一、二章是对呼兰河城风情的描绘。十字街、东二道街、西二道街、若干小胡同,将呼兰固定在了寒冷而荒凉的东 北大地上。小城人的生活空间局促、逼仄、简陋,人们对生活抱着麻木不仁、听天由命的态度,对生、老、病、死抱 着让人难以置信的漠然态度,而在对鬼神的精神依附上他们却又保持着极大的热情也许正因为对现实世界的无奈 和无知,才促使他们把最大的希望投注在对遥遥无期的来世的关怀上。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 八娘娘庙大会,呼兰河人也就在这些信仰风俗中找到他们的一点卑微的生存的理由和乐趣。 第三、四章是对“我
30、”童年的回忆。展现了“我”在呼兰河城度过的童年时光。其中第三章是整部小说的重彩油画的 聚焦点,描绘了“我家”的后花园,课文即是其中选段(有改动)。第四章写“我”家,紧扣“荒凉”一词展开,逐 一点出几户人家:养猪的、漏粉的、拉磨的、赶车的。 第五、六、七章则是由景物转到人物,写出了团圆媳妇、冯歪嘴子、有二伯等人一系列悲惨的故事。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课我采用了比较阅读的方法。一是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的比较,唤醒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比较中体会“我”在园中的自由快乐的生活以及对园子的喜爱与怀念之情;二是课文与整本书的比较,放手让学生 根据自己的喜好推荐片段,共读共议,更有利于形成榜样效应,激发全体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欲望;三是让学生将课文 与同主题其他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将课堂上的学习方法延伸到课外阅读中去,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比较阅读对于拓 展学生视野、培养思辨能力很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