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散文阅读汇编(含答案和解析).pdf

上传人(卖家):随风2020 文档编号:376092 上传时间:2020-03-16 格式:PDF 页数:77 大小:1.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1998-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散文阅读汇编(含答案和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1998-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散文阅读汇编(含答案和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1998-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散文阅读汇编(含答案和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1998-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散文阅读汇编(含答案和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1998-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散文阅读汇编(含答案和解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亲,该文档总共7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9982017 年高考语文真题散文阅读 (1998 年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730 题。 报秋 宗璞 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 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 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 这花的生命力极强,随便种种,总会活的。不挑地方,不拣土壤,而且特别喜欢背阴处,把阳光让给别人,很是 谦让。据说花瓣可以入药。还有人来讨那叶子,要捣烂了治脚气。我说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得一

2、种 玉簪花精神罢。 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草花种种。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 不了,开时五色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不成功。 “连死不了都种死了。 ”我们常这样自嘲。 玉簪花却不同,从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往后院月洞门小径的两旁,随便移栽了几个嫩芽,次年便有绿 叶白花,点缀着夏未秋初的景致。我的房门外有一小块地,原有两行花,现已形成一片,绿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 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有些植物的繁茂枝叶中,会藏着 一些小活物,吓人一跳。玉簪花下却总是干净的。可能因气味的原故,不容虫豸

3、近身。 花开有十几朵,满院便飘着芳香。不是丁香的幽香,不是桂花的甜香,也不是荷花的那种清香。它的香比较强, 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采几朵放在养石子的水盆中,房间里便也飘散着香气,让人减少几分懒洋洋,让人心里警惕着: 秋来了。 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是两手空空。一年、二年过去了,总是在不安和焦虑中。怪谁呢,很难回答。 久居异乡的兄长,业余喜好诗词。前天寄来南宋词人朱敦儒的西江月: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消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我把“领取而今现在”一句反复吟哦,觉得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其实不必深杯酒满,不必小圃花开,只在 心

4、中领取,便得逍遥。 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 27.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写到看见玉簪花开, “先是一惊,随即怅然” 。 (1)作者为什么吃惊?(2 分) 答:因为(不超过 8 个字) (2)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怅然?(3 分) 答:因为(不超过 10 个字) 28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写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 分) 答:(不超过 12 个字) 29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分别使用了 6 个“便”字和 5 个“领取” ,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8 分) (1)反复使用“便”字的好处是:(不超过 26 个

5、字) (2)反复使用“领取”的好处是:(不超过 26 个字) 30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三项是(3 分) () A玉簪花的芳香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可以提醒人们秋的到来,让人减少一些惰性。 B本文的主旨可以概括为主要赞美那种“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的玉簪花精神。 C作者对“领取而今现在”一句的吟哦让人体味到一种悠然自得、面对现实的人生态度。 D “领取自己那一份” ,是劝慰人们要及时把握自己应得的那一份,而不要有非分之想。 E作者借助比较的手法,巧妙地写出了玉簪花所散发出的与其他几种花不同的芳香。 F作者把玉簪花的绿叶描写为“绿波” ,使人联想到生活的长河,有广阔的空间感和深邃的时

6、间感。 27、 (1)没几天便是立秋。 (2)收获季节却两手空空。意思对即可。 (2)如只答案“时光飞逝” 、 “秋是收获的季节” 、 “真真的怎么得了”之类,得 1 分;只答“两手空空”得 2 分。每超出 3 个字扣 1 分。 28、反衬玉簪花生命力之强,意思对即可。 “反衬” (或“衬托” 、 “对比” )2 分, “玉簪花生命力强”2 分。每超出 3 个 字扣 1 分。 29、 (1)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强调时光的飞逝。意思对即可。 “紧凑地衔接”2 分, “强调时光飞逝”2 分。 每超出 3 个字扣 1 分。 (2)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本文主旨起到强化作用。意思对即可。

7、“铺开扩大”2 分, “强化主旨”2 分。每超 出 3 个字扣 1 分。 30、A C E (1999 年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4 题。 创造宣言(节录) 陶行知注 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让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 宗教家创造出神来供自己崇拜。省事者把别人创造的现成之神来崇拜。恋爱无上主义者造出爱人来崇拜。美术家 如罗丹,是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 美的活人。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 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

8、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 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倘若创造出丑恶的活人,不但是所塑之像失败,亦是合作塑像者之失败。倘若活人之塑 像是由于集体的创造,而不是个人的创造,那么这成功失败也是属于集体,而不是仅仅属于个人。在一个集体当中, 每一个活人之塑像,是这个人来一刀,那个人来一刀,有时是万刀齐发,倘使刀法不合于交响曲之节奏,那便处处是 伤痕,而难以成为真善美之活塑像。 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 对,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 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

9、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平 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米开朗基罗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 气歌 。单调又无过于沙漠了,而雷赛布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伊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贯通起来。可见平凡单调,只 是懒惰者之遁辞。既已不平凡不单调了,又何须乎创造。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 有人说:年纪太小,不能创造,见着幼年研究生之名而哈哈大笑。但是当你把莫扎特、爱迪生及冲破父亲数学层 层封锁之帕斯卡的幼年研究生活翻给他看,他又只好哑口无言了。 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可

10、是鲁钝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不识字的惠能传了黄梅的教义。惠能说: “下下人有上上智。 ”我们岂可以自暴自弃呢!可见,无能也是借口。 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 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 。绝望是懦夫的幻 想。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这只是一半真理;当英雄无用 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 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 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

11、,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 创造之神,你回来呀!只要你肯回来,我们愿意把一切-我们的汗,我们的血,我们的心,我们的生命-都献 给你。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 森林。 注:陶行知(18911946) ,中国现代教育家。 21文中批评了哪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4 分) 五种错误的观点:_ _(不超过 20 个字) 作者得出的结论:_(不超过 12 个字) 22第四自然段中说“刀法如果用得不好,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 。 这里所用的 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4) 23这篇创

12、造宣言认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为获得这一成功,教育者要注意哪些问题?(6 分) 2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 () A “合于交响曲之节奏” ,是说集体创造活人之塑像应遵循相互合作与协调原理。 B作者引用歌德的话“没有勇气,一切都完” ,着重证明惟有大无畏精神才是创造取得成功的关键。 C “走两步退一步”隐含着创造之路虽有曲折坎坷,但还是要不断前进的意思。 D “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意指创造之神往往钟情于勤奋而勇于奉献的人。 E本文的主旨可以概括为主要论述教育者需要探索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 F作者善于用排比的手法来增强文章的气势、说理效果和感染力。 21、 (4 分

13、) 环境平凡。生活单调。年纪大小。太无能了。 陷入绝境(或“山穷水尽” 、 “走投无路” 。答“等 死而已”不算对 。 (意思对即可。答对四个得 1 分,五个全对得 2 分)处处天天人人都能创造。 (意思对即可。 “处处 天天人人”1 分, “都能创造”1 分,每超过 3 个字扣 1 分) 22.(4 分) “刀法”比喻教育方法。 (1 分) “万像”比喻众多教育对象。 (1 分) “万龙点睛”比喻使众多教育对 象成才。 (2 分) 全句的意思是: ”教育方法不当,可能使众多受教育者被毁,教育方法得当,可以使众多受教育者成 才” 。 (考生只说出比喻,没有对比喻作出解释或解释不当的不得分;表述

14、方法不限,意思对即可:可以不对全句的 意思作出解释) 23、 (6 分) 教育的最大成功: 师生合作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2 分) (只答“教师”或“先生”一面的得 1 分) 教育者要注意的问题:要敢于创造。要有献身创造的精神。要明确教育的创造目际。要探索创造理论和创造 技术。要鼓励学生创造。要注意师生合作创造。要注意集体创造的特点。 (4 分) (以上各点意思对即可。答出一 点得 1 分,答出两点得 2 分,答出三点得 3 分。答出四点即可得满分。句子不通顺或有错别字,酌情扣分) 24. B、E. (文章指出, “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

15、。这只是一 半真理:当英雄无用武之地,它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 ”而 B 项 却说,引用歌德的话是证明创造取得成功的关键唯有大无畏精神,丢掉了“智慧之剑” 、 “金刚之信念与意志” ,由此判 定 B 项是错的。E 是对全文的理解和赏析, E 项的错误是以偏概全,文章的主旨是说教育者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 人,当然, “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 ,该项把次要方面说成“主旨” ,当然不正确了。 ) (2000 年春考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4 题。 兽人鬼 闻一多 刽子手们这次杰作,我们不忍再描述了,其残酷的程度,我们无以名

16、之,只好名之曰兽行,或超兽行。但既已认清了 是兽行,似乎也就不必再用人类的道理和它费口舌了。 甚至用人类的义愤和它生气,也是多余的。 反正我们要记得, 人兽是不两立的,而我们也深信,最后胜利必属于人! 胜利的道路自然是曲折的,不过有时也实在曲折得可笑。下面的寓言正代表着目前一部分人所走的道路。 村子附近发现了虎,孩子们凭着一股锐气,和虎搏斗了一场,结果遭牺牲了,于是成人们之间便发生了一串纷歧的 议论: 立即发动全村的人手去打虎。 在打虎的方法没有布置周密时,劝孩子们暂勿离村,以免受害。 已经劝阻过了,他们不听,死了活该。 咱们自己赶紧别提了,免得鼓励孩子们去冒险。 虎在深山中,你不惹它,它怎么

17、会惹你? 是呀!虎本无罪,祸是喊打虎的人闯的。 虎是越打越凶的,谁愿意打谁打好了,反正我是不去的。 议论发展下去是没完的,而且有的离奇到不可想像。当然这里只限于人善良的人的议论。至于那“为虎作伥” 的鬼的想法,就不必去揣测了。但愿世上真没有鬼,然而我真担心,人既是这样的善良,万一有鬼,是多么容易受愚弄啊! (原载 1945 年 12 月 9 日时代评论第 6 期) 【背景资料】 抗战刚刚胜利,渴望和平民主的人们对国共之间的谈判还抱有希望。但是,战后国民党政府种种丧失民心的政策, 特别是蒋介石派数十万军队进攻解放区、挑起内战的事实,激起了人民普遍的不满。于是,国统区人民掀起了反内 战运动,反内战

18、呼声迅速传遍了各大城市。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云南大学等校学生、教职工 6000 余人于 11 月 25 日 在西南联大校园内举行反内战时事晚会。 国民党云南当局竟采取野蛮手段,派特务混进校内捣乱,派军警包围学校, 并鸣放枪炮进行威胁。从 26 日起,昆明大中学校学生开始罢课。12 月 1 日上午,国民党云南当局指派大批军警、特务分 头闯入西南联大、云大等校,大打出手,并向校内投掷手榴弹。罢课师生被炸死和打死的有 4 人,被殴打成重伤的有 25 人。这就是震惊全国的“一二一”惨案。惨案发生后,昆明各界人士继续以悼念死者、送挽联、安葬四烈士等方式表 达了他们对反动派的抗议和争取和平民主的意愿。

19、时任西南联大教授的闻一多先生十分悲愤,坚决主张罢教声援学生运 动,对有些教授瞻前顾后的态度极为不满,于是作人兽鬼一文。收入闻一多全集时改作人兽鬼 。 21第一自然段中的“杰作”指的是什么?这样说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 分) 22文中“兽”,“人”,“鬼”分别指什么?(4 分) 23 文中成人们的议论大体上反映了哪几种态度?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每种态度的概括限用 4-6 个字)。 (6 分) 24闻一多先生说“胜利的道路有时也实在曲折得可笑”,这“可笑”指的是什么?(4 分) 21(1)“杰作”指反动派镇压学生的兽行。(2)使悲愤的感情表达得更为强烈。 ((1)1 分。 (2)答出“悲愤”的,

20、给 1 分;指出“更强烈”的表达效果的,给 2 分。意思对即可。句子不通顺酌扣) 22兽反动派;人人民群众;鬼反动派的帮凶。 (答出一点得 1 分,全对得 4 分。意思对即可) 23大体上有四种态度:(1)起来斗争 (2)明哲保身 (3)是非不分 (4)是非颠倒。 (概括的意思对即可。(1)(2)各 2 分, 答出(3)或(4)再得 2 分。混淆了“鬼”和“人”的界限的,扣 3 分。概括不准确,酌扣;完全照抄原文,不给分) 24本来是非常清楚的事,有些人偏偏是非不分,发一些莫名其妙的议论。 (能结合“寓言”的寓意回答,得 2 分;意思 大体正确,得满分。句子不通顺酌扣) (2000 年全国卷)

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4 题。 长城 鲍昌 因为深秋的季节已至,下山的时候已晚,我看见落日熔金,照得你如火嫣红。在猎猎西风扑刺下,砖缝间的野草 开始黄枯,基石下的酸枣变了颜色。这时,听不见秋虫之低吟,却在仰天一瞥时,看到了黄云间的归鸿。 那是沿循昭君出塞的老路吗?那是飞向苏武牧羊的北海吗?在伫立的凝思中, 我想象那飞鸿乃是悠悠岁月的见证。 曾几何,黑云掩没了月色,雨雪纷纷地袭来,胡马长嘶,(上咸下角)篥(音 bili,汉代从西域传入的一种管乐器):汉 代从西域传入的一种管乐器。)哀鸣,狼烟在山头升起,矢刃在石间摧折;当将军战死、燕姬自刎、旌旗横倒、死尸相 撑,战场上的一切声音沉寂之后,

22、只有红了眼睛的野犬在吞噬谁家的“春闺梦里人”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长城! 于是,在人们的一种执拗的幻想里,你被建造出来。那是自我保护、自我心理平衡的幻想。墙高六七米,墙厚四 五米,随山就坡,险峻万状,自渤海之滨, 绝荒漠,蜿蜒竟达六千七百公里。戌楼高耸,斥堠(注:斥堠(hou):瞭望 敌情的土堡)连绵。你用一座座雄关,卡住咽喉古道,构成北门锁钥。这使得互市的商旅,为之蹙眉;却又使历代的皇 帝心中安泰,他们自以为统治下的“中央之国”固若金汤,无求于人,万寿无疆。 所以我说,你又是民族封闭的象征,长城! 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闭终不能封闭。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带着环佩的响声在月夜中归来

23、了。几多寒霜冻硬的 弓弦,射出了断喉的利箭。蓟门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啸着风声的宝剑,掀翻了太液秋波。由是人们发现:边墙不 再是屏障,紫塞(注:指长城)不再是 奇。它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间的嘲弄。在风沙剥蚀下,它过早地衰老 了。(最后两句划线) 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 正因为如此吧,现在你敞开胸襟了。你毫不羞怯地迎来了四面八方的亿万游人。他们之中有总统,有商人,有教 师,有学生,有开心的演员与体育明星。照相机咔嚓咔嚓响着,但响声又被哗哗地笑声淹没。我不知道他们各自的目 的,但是他们来了,来了。他们的来,使你显得十分开放,而又充满自信。我看到一位风姿潇洒的外宾,踏上烽火

24、台 的顶端,向什么人频频飞吻,接着高举双臂,做成一 V 字,仿佛向着美好的未来,发出爽朗的笑声。 哦,长城!我不知你对此作何感想。你那虽然古老但仍坚固的躯体,愿意接待异域殊方的杂色人流吗?你能承受 住历史的再冲荡和新世纪的胎动吗? 你不语。你扎根的纠墨(注:绳索。这里形容俯瞰群山像粗大的绳索)。群山不语,并晴洁气爽的长天也不语。 但人们告诉我: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痕迹,就是你呵,长城! 21.这篇散文中,(1)作者对历史上的长城的评价是什么?(2)又是如何看待长城的现实的?(6 分) 22.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第六段的结尾改用了第三

25、人称“它” ,原 因是什么?(4 分) 23.最后一段写道: “但人们告诉我: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惟一的人工痕迹,就是你呵,长城! ”(1)这段文字与倒数 第三段的关系是什么?(2)联系全文看,这段文字表达的意思是什么?(4 分) 2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 分) () () A.作者从“黄云间的归鸿”联想到“昭君出塞的老路”和“苏武牧羊的北海” ,借飞鸿作为悠悠岁月的见证,从描 写眼前的实景转向对历史的回顾。 B.作者借“谁家的春闺梦里人 ”代指阵亡的将士,更加重了回顾历史时的凄婉的色彩。 C.“却又使历代的皇帝心中安泰万寿无疆” ,这里作者用的是反语,是对闭关锁国政策辛辣

26、讽刺。 D.“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归来了” ,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历代封建王朝和亲政策每每遭受失败的痛惜和 反思。 E.文中描写一位风姿潇洒的外宾登上烽火台后喜不自禁的细节,主要是为了表达作者自己内心的喜悦。 21.(1)评价历史:凄婉的历史。民族封闭的象征。文化愚钝的标志。 (答出一点不得分,答出两点得 1 分,答出 三点得 2 分)(2)看待现实:开放。自信。 (答出一点得 2 分,答出两点得 4 分。意思对即可。语句不通顺,扣 1 分) 22.(1)(2 分)将长城拟人化;便于与长城对话;便于抒发感情;答出一点得 1 分。 (2)(2 分)因为这句话承接“由 是人们发现”而来,写的是“

27、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 (意思对即可。语句不通顺,扣 1 分) 23.(1)(2 分)是对倒数第三段所提问题的回答。(2)(2 分)显示出中华民族的伟大、自豪和自信。能承受改革开放 的冲荡。 (答出一点得 1 分。意思对即可。语句不通顺,扣 1 分) 24.(4 分)A B(答出一个得 2 分,答出两个得 4 分。答案超过两个的,本题不得分) (2001 年春考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4 题。 黄土 邹志安 我的父亲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民,劳动一生,默默死去,像一把黄土。黄土长了庄稼,却并不为太多的人注意。全 中国老一辈的大多数农民都是这样。 他死于肺心病、这是严重威胁劳

28、动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中国农民在平时,是不大主动去医院检查身体的,即有 病躺倒,还要拖磨。我父亲民国十八年遭年馑时去南山背粮,走冰溜子,回来时冻掉了十个脚指甲,并且扎下了病根。 以后一直半声咳嗽,而从不看病吃药。直到死前几个月,在我强迫下才去医院作了平生第一次心电图。医生打比方说: “机器运转一生,主机已经磨损,太缺少修复和保养了!”为了挽救,吃“心脉宁”一类比较贵的药。他问: ”一瓶多 少钱?”听说有三元多,半天沉默不语,后来就说: “不要买药了,我不要紧。 ”当我不在时,就偷偷停止服药。他一定 计算过:一瓶药的价值要买近二十斤盐,要让儿媳们劳动好多天。 他平生也就只知道劳动。繁重的劳动使他

29、累弯了腰。不知创造了多少财富,自己却舍不得乱花一分钱。有一次我 给了他两元零用钱让他买点好吃的,半年后他还在身上装看。在重病期间他出现了谵语,净念叨“把猪喂了没有” 、 “把 锄头安好” 、 “麦黄了就快收”之类。临死时他默默流泪,留恋这个世界他为之洒尽汗水然而仍不富裕的世界。 父亲从来无是无非,关心而弄不明白各种国家大事,可以说在精神上是贫困的。富有者被给与,贫困者被剥夺, 那么他是被剥夺了:从前因为贫因而没有机会接受文化教育,后来倒是不断地接受各种政治教育,而终于都没有弄明 白。但他显然没有遗憾过,因为他有劳动,因此而填补了一切缺憾。巧者劳矣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但他还有所 求祈求世事不乱,

30、有安稳的日子。 他现在去了!黄土上劳动一生,最后回到黄土里去。黄土是博大宽容的,无论善与恶,最终收容了所有的人。 那时我跪在泥水里为他送行。我曾经想到过:他活了七十七岁,已很不易;而我们周围能活七八十岁的老人又实 在太少。不是老人们不想活,也决非儿女们不孝顺,实在是因为生活水平太差、那么,尽快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 则是儿女们挽留老人多驻一时的最符孝道的方法了。哭也徒然,哀也无助。死者长已矣,生者当勉力。 将军和领导人死了,会有无数悼文,因为他们功勋昭著,一个普通劳动者死了,我们撒下这一把黄土,并期望世 人能够容纳。 21.这篇散文题为黄土 ,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黄土”的象征意义。(4

31、 分) 22.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文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8 分) 23.请用一、两句话概括文中所反映的当时中国农村的状况。(2 分) 2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 () A.文中通过医生所打的比方,形象地描写出父亲积劳成疾、病入膏肓的身体状况。 B.父亲偷偷停止服药,主要是舍不得花钱,同时也说明当时缺乏起码的医药卫生条件。 C.父亲关心而弄不明白各种国家大事,既反映了他的爱国情结,也表现了他的愚昧无知。 D.文章开头说“我的父亲像一把黄土” ,结尾说“我就撒下这一把黄土” ,首尾呼应,深化了“黄土”的象征 意义。 E.作者文笔朴实.但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地

32、刻画出父亲的形象,表达了对父亲真挚的情感。 F.作者笔下的父亲同朱德笔下的母亲一样,虽然极其平凡,但都具有感人的人格力量。 21.象征了“我”的父亲(2 分)。象征了辛勤一生、默默无闻的中国老一辈的农民(1 分)。象征了博大宽容(1 分)。 22.父亲是中国老一辈农民的代表。勤劳,直到临终念念不忘的还是锄头、庄稼、收割。节俭,对自己十分悭吝, 舍不得乱花一分钱。善良,与世无争,惟一的祈求是过上安稳的日子。精神上的贫困,关心却弄不明白国家大事。 23.广大农村还很落后,生活水平很差,人们精神贫困。 24.B C。 (2001 年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4 题。 门 开门和关门是人生

33、中含意最深的动作,在一扇扇门内,隐藏着何等样的奥秘! 没有人知道,当他打开一扇门一时,有什么在等待着他,即使那是最熟悉的屋子。时钟滴答响着,天已傍晚,炉 火正旺,也可能隐藏着今人惊讶的事情。也许是修管子的工人就在你外出之时已经来过,把漏水的龙头修好了。也许 是女厨的忧郁症突然发作,向你要求得到保障。聪明的人总是怀着谦逊和容忍的精神来打开他的前门。 门有各种各样。有旅馆、商店和公共建筑的转门,它们是喧闹的现代生活方式的象征。还有古怪的吱吱作响的小 门,它们依然在变相的酒吧间外面晃动,只有从肩膀到膝盖那样高低。更有活板门、滑门、双层门、后台门、监狱门、 玻璃门然而一扇门的象征和奥秘在于它那隐秘的性

34、质。玻璃门根本不是门,而是一扇窗户。门的意义就是把隐藏 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儿造成悬念。 开门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当侍者用托盘端给你晚餐时,他欢快地用肘推开厨房的门。当你面对上门推销的书 商或者小贩时,你把门打开了,但又带着猜疑和犹豫退回了门内。彬彬有利、小心翼翼的仆投向后退着,敞开了属于 大人物的壁垒般的橡木门。牙医的那位富于同情心然而深深沉默的女助手,打开通往手术室的门,不说一句话,只是 暗示你医生已为你作好了准备。一大清早,一扇门猛然打开,护士走了进来: “是个男孩! ” 门是隐秘、回避的象征,是心灵躲进极乐的静谧或悲伤的秘密搏斗的象征。没有门的屋子不是屋子,而是走廊。 无论一

35、个人在哪儿,只要他在一扇关着的门的后面,他就能使自己不受拘束。在关着的门内,头脑的工作最为有效。 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 开门是一个神秘的动作:它包容着某种未知的情趣,某种进入新的时刻的感知和人类烦琐仪式的一种新的形式。 它包含着人间至乐的最高闪现:重聚,和解,久别的恋人们的极大喜悦。即使在悲饬之际,一扇门的开启也许会带来 安慰:它改变并重新分配人类的力量。然而,门的关闭要可怕得多,它是最终判决的表白。每一扇门的关闭就意味着 一个结束。在门的关闭中有着不同程度的悲伤。一扇门猛然关上是一种软弱的自白。一扇门轻轻地关上常常是生活中 最具悲剧性的动作。每一个人都知道把门关上之后接往而来的揪心之痛,

36、尤其是一当所爱的人音容犹在,而人已远去 之时。 开门和关门是生命之严峻流动的一部分。生命不会静止不动并听任我们孤寂无为。我们总是不断地怀着希望开门, 又绝望地把门关上。 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回的,至于另一扇门是不存在的。门一关上,就永远关上了,通往消逝了的时间脉搏的另 一个入口是不存在的。 21作者开头说: “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 ”请根据文意写出“开门”和“关门”的含意。(4 分) 答: “开门”的含意是:_, “关门”的含意是:_。 22第三段中,作者说: “玻璃门根本不是门。 ”请联系“门”在文中的主要含意,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4 分) 23请分别说明以下三句话在文中的

37、意思。(6 分) (1)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 (2)开门和关门是生命之严峻流动的一部分。 (3)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回的。 2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 分) () () A作者通过对各种各样的门的描写,赋予“门”以象征意义,写出了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既表现出积极乐观向 上的人生态度,也表现出某些消极的不可知的神秘色彩。 B作者笔下的门,有的实实在在,有的则赋予象征意义:实在的“门” ,是读者最熟悉的,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 距离;象征意义的“门” ,蕴涵深刻的哲理,给读者以极大的启迪。 C作者笔法自然,轻巧而又严密,看似信笔所至,实则前后多有内在联系。如第二段说“聪明的人总是怀

38、着谦逊 和容忍的精神来打开他的前门” ,就与上文工人修水龙头和女厨突发忧郁症有一定内在联系。 D第四段对开门方式的描写,作者精选了五个各具特色的生活场景,生动细致地表现出不同社会层面的人的不同 心态,紧扣文章主题,具有典型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意义。 E第六段中“一扇门猛然关上是一种软弱的自白” ,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最终判决”的畏惧和对“一个结束” 的悲伤,是作者深刻人生体验的形象化表达。 21 “开门”的含意是: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发现。(2 分) “关门”的含意是:意味着一个结束。(2 分(意 思对即可。语句不通顺,扣 1 分) 22 “因为门的意义就是能把隐藏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

39、给心儿造成悬念而玻璃门是透明的做不到这些。 ”或“因 为玻璃门是透明的,毫无隐秘可言,而一扇门的象征和奥秘在于它那隐秘的性质。 ” (前一点 2 分,后一点 2 分。意思 对即可。语句不通顺,扣 1 分) 23(1)“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需要有自己独立的天地”或“人是有隐秘需求的” 。(2 分)只答出“人有思想感情” 的给 1 分,答出“人需要有独立天地”或“人有隐秘需求”的即可给 2 分 (2)人生包含着一个个重要阶段的开始和结 束。(2 分) (3)当一个过程终结之后,再想让它重现是不可能的。(2 分)(以上意思对即可。语句不通顺,扣 1 分) 24BC。 (2002 年全国春)阅读下面

40、的文字,完成 2124 题(18 分) 让香格里拉发现自己 第一次接触香格里拉(Shangri-la)这个词还是八十年代中期,在一本简易英语课外读物中,“香格里拉“即世外 桃源。但事实上,香格里拉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地方,它就在中国滇西北一带。纳西话叫香格里;拉,只是词的后缀, 中旬一带康巴藏民称它香巴拉。它开始被世人关注,是缘于一位俄国导演 1937 年拍的电影被遗忘的王国 。影片中 这个叫香格里拉的地方,有高原雪山、蓝月亮峡谷、森林牧场牛羊,还有与自然和谐依存的民风。它激起了世人寻梦 的热情,人们这才发现了一个名字:美籍奥地利学者约瑟夫洛克。 洛克 1884 年出生于维也纳,1905 年去美国

41、求学。1922 年他以植物学教授的身份到云南丽江采集植物标本。这一 方水土立刻迷住了他,从此他把灵魂融入了这方水土,一住就是二十年,从事纳西族民风、民俗、文化、宗教研究。 和以往一些西方探险家不同,洛克对他的考察对象不只是充满好奇,更没有白种人的偏见和野心,而是充满感情。他 有过“与我的纳西族朋友共存亡“的诺言,并带着偏爱称纳西人是“纯朴的大自然之子“。 洛克无疑是可敬的。但是香格里拉是一个客观自然的存在,洛克到来之前,纳西就有了自己的学者和文化人。换 一个角度讲,正是香格里拉的一方水土,改变了一个西方学者的命运,塑造了一个全新的洛克,为什么不能说香格里 拉发现了洛克呢?我看就像他评价他的纳西

42、兄弟一样,称他是“大自然之子“更平等一些,更合适一些。由此,我们得 到一种启示:香格里拉发现了洛克,也同时发现自己。 “让香格里拉发现自己“, 这是套用了一个现成句式。 拉美的乌拉圭作家加莱亚诺写过一篇散文 让美洲发现自己 , 他是有感于西方世界数百年的偏见而写的。在哥伦布的船队到达美洲之前,那片大陆就自然地存在着,后来者占有了“ 发现“的专利权。“从此以后,印第安人就一直被判为终身有罪“,遭到灭绝性的杀掠。所以他说“1492 年,美洲被入侵, 而不是被发现“。而美洲的希望则是在它“自己发现自己的时候“。同样,“让香格里拉发现自己“,也是把香格里拉当成 主体,而不是被动面对世界的客体。因而,对

43、于香格里拉来说,问题关键就在于,它是不是真是一个美好的真实的存 在,这也许是“自己发现自己“的含意。 人们通常把美好的地方都比做世外桃源,可见人类对自己居住的地方抱有怀疑。人们说世外桃源,就是说世上没 有,这说法本身就意味着对现实的批判。“世外“,可以理解成人类还没有实现的理想,若说哪里是世外桃源,就是说 哪里已接近或实现了理想的蓝图,那它其实就是世上的桃源了。一旦回到世上,就是人类的势力范围了。那么世上桃 源还可以叫做世外桃源吗?或者说世上可能有真正的世外桃源吗? 如今的香格里拉是行进在通往理想境界的路上。什么时候,人们的精神世界能够做到和那里的自然风光一样美丽, “恢复人和大自然之间和谐一

44、致的关系“了,什么时候可以说它真是,或接近香格里拉了。 到那时香格里拉的词义应该发生变化,无论英语还是汉语,都可以把它译做世上桃源。 2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 分) () () A.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为了证明香格里拉就在云南丽江。 B洛克是为了“把灵魂融入这方水土“而来到丽江的。 C对“美洲被入侵,而不是被发现“的观点,本文作者是赞同的。 D本文认为,“香格里拉发现了洛克“,但香格里拉的确又是被洛克第一个发现的。 E香格里拉在汉语中的意思并非是“世外桃源“。 22、作者说:“香格里拉发现了洛克,也同时发现自己。“请根据文意回答下面问题(4 分) “香格里拉发现了洛克“的含意是什么

45、? 香格里拉“发现自己“的含意是什么? 23、作者认为加莱亚诺的散文让美洲发现自己 ,是有感于西方世界数百年的偏见而写的。请根据文意写出“偏见“的 含意(4 分) 24、这篇散文中,为什么作者认为“世外桃源“的说法意味着对现实的批判?什么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境界?(6 分) 21C E。A 项理解错误,本文的写作目的不是为了证明香格里拉在哪里,而是像文末点示的那样,恢复人和大自然和 谐一致的关系;B 项之错显然,洛克来到丽江,最初是为了“采集植物标本” ;D 项之错在“但”以后的判断,香格里 拉不是“被洛克第一个发现的” ,文中说, “香格里拉是一个客观自然的存在” ,洛克来到之前,纳西就有了自

46、己的学者 和文化人。 22 (1)香格里拉改变了洛克的命运。或:香格里拉塑造了全新的洛克。 (2)认清自已是否真是一个美好的真实的 存在。把香格里拉当成主体。 23把对美洲的占领看成“发现” 。把印第安人视为罪人。 24 (1) (3 分)世外桃源的美好引发了人类对自己居住的地主的怀疑。或:世外桃源的存在映射出现实的缺陷。 (2)人和大自然之间具有和谐一致的关系。 (2002 年北京卷)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922 题。 一片树叶 无论何时,偶遇美景只会有一次。因为自然是活生生的,它在不断地变化。而且,眼望着风景的我们,也在天天 变化着。如果樱花常开,我们的生命常在,那么两相邂逅就不会动人情怀

47、了。人和花的生存,在世界上都是短暂的, 可他们萍水相逢了,不知不觉中我们会感到无限的欣喜。这不只限于樱花,即使路旁一棵无名小草,不是也同样如此 吗? 现代文明的急速发展,破坏了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平衡。人类的妄自尊大给这个世界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危险性。世 界有必要恢复和谐的感觉。自然和我们都连接在一条根上,应当珍视清澄的自然和素朴的人类,要制止人类着了魔一 般的贸然的行为。人应当谦虚地看待自然和风景,体会自然给我们的启示。就在我们住地周围,哪怕是庭前的一棵树, 一片叶子,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也会从中深刻地领悟出生命的涵义。 我注视着院子里的树木,更准确地说,是在凝望枝头上的一片树叶。而今,它泛着美丽的

48、绿色,在仲夏的阳光里 闪耀着光辉。我想起当它还是幼芽的时候,我所看到的情景。那是去年初冬,就在这片新叶尚未吐露的地方,吊着一 片干枯的黄叶,不久就脱离了枝条飘落到地上。就在原来的枝丫上,你那幼小的坚强的嫩芽,生机勃勃地诞生了。 任凭寒风猛吹,任凭大雪纷纷,你默默等待着春天,慢慢地在体内积攒着力量。一日清晨,微雨乍晴,我看到树 枝上 缀满粒粒珍珠,这是枚枚新生的幼芽凝聚着雨水闪闪发光。于是我感到百草都在催芽,春天已经临近了。 春天终于来了,万木高高兴兴地吐翠了。然而,散落在地面上的陈叶,早已腐烂化作泥土了。 你迅速长成一片嫩叶,在初夏的太阳下浮绿泛金。对于柔弱的绿叶来说,初夏,既是生机旺盛的季节,也是最易 遭受害虫侵蚀的季节。幸好,你平安地迎来了暑天,而今正同伙伴们织成浓密的青阴,遮蔽着枝头,任鸣蝉在你的浓 阴下长啸。 我预测着你的未来。等一场台风袭过,天气也随之凉爽起来。蝉声一断,代之而来的是树根深处秋虫的合唱,这 唧唧虫声,确也能为静寂的秋夜增添不少雅趣。你的绿意,不知不觉黯然失色了,终于变成了一片黄叶,在冷雨里垂 挂着。夜来,秋风敲窗,第二天早晨起来,树枝上已消失了你的踪影。等到新的幼芽绽放绿意的时候,你早已零落地 下,埋在泥土之中了。 这就是自然,不光是一片树叶,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真题分类汇编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1998-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散文阅读汇编(含答案和解析).pdf)为本站会员(随风2020)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