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免疫细胞表面有着各种各样的膜分子,免疫细胞表面有着各种各样的膜分子,包括受体(或配体)、酶、信号转导分包括受体(或配体)、酶、信号转导分子等,统称子等,统称为细胞表面标记细胞表面标记。不同的细胞常有不同的细胞膜分子。对不同的细胞常有不同的细胞膜分子。对同一类细胞而言,膜分子往往伴随着细同一类细胞而言,膜分子往往伴随着细胞的发育、分化和活化而出现或消失。胞的发育、分化和活化而出现或消失。CDCD分子和粘附分子都属于细胞膜分子。分子和粘附分子都属于细胞膜分子。第一节第一节 CD分子分子 成单核细胞成髓细胞,原(始)粒细胞白细胞分化抗原大都是跨膜的蛋白或糖蛋白细胞分化抗原大都是跨膜的蛋白或糖蛋白,含
2、胞膜外区、跨膜区和胞浆区;有些白,含胞膜外区、跨膜区和胞浆区;有些白细胞分化抗原是以糖基磷脂酰肌醇白细胞分化抗原是以糖基磷脂酰肌醇(GPIGPI)链接方式,锚定在细胞膜上。少)链接方式,锚定在细胞膜上。少数白细胞分化抗原是碳水化合物。数白细胞分化抗原是碳水化合物。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来自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白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白细胞分化抗原归为同一分化群细胞分化抗原归为同一分化群(cluster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of differentiation,CDCD),即用),即用CDCD
3、加同加同一阿拉伯数字表示。称为一阿拉伯数字表示。称为CDCD分子或分子或CDCD抗原。抗原。CDCD分子指的是与人类细胞发育、分化、活分子指的是与人类细胞发育、分化、活化有关的膜抗原。化有关的膜抗原。二、常用的CD分子(一)T T细胞表面的细胞表面的CDCD分子分子CD3,CD4CD3,CD4和和CD8,CD2,CD28CD8,CD2,CD28和和CTLA-4CTLA-4(二)(二)B B细胞表面的细胞表面的CDCD分子分子CD79a/CD79bCD79a/CD79b;CD19CD19和和CD21CD21,CD40CD40(三)其他(三)其他CDCD分子分子1.1.CD95(CD95(FasF
4、as或或Apo-1)Apo-1)与程序性细胞死亡(与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programmed cell deathdeath,PCDPCD)密切相关。)密切相关。FasFas广泛表达于体内许多类型细胞表面。广泛表达于体内许多类型细胞表面。主要以膜受体形式存在,也可形成可溶主要以膜受体形式存在,也可形成可溶性性FasFas分子。分子。2.CD178 2.CD178 即即FasFas配体(配体(Fas ligand Fas ligand,FasLFasL)主要分布于活化的主要分布于活化的T T细胞表面。细胞表面。FasLFasL亦可分泌或脱落至细胞外,成为可溶亦可分泌或
5、脱落至细胞外,成为可溶性活性分子。性活性分子。FasFas结合结合FasFas抗体或抗体或FasL FasL 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免疫杀伤细胞的效应机理之一,与多种是免疫杀伤细胞的效应机理之一,与多种免疫现象有关。免疫现象有关。3.CD163.CD16和和CD56CD56分子分子CD16CD16是是IgG FcIgG Fc段的低亲和力受体,段的低亲和力受体,主要结合主要结合IgG1IgG1、IgG3IgG3。CD56CD56是是NKNK的特异性标志。的特异性标志。v特点特点:位于细胞表面或细胞基质中的:位于细胞表面或细胞基质中的糖蛋白;以配体糖蛋白;以配体-受体结合的形式发挥作受体结合的形式发挥
6、作用;参与细胞的识别、活化和信号转导用;参与细胞的识别、活化和信号转导等等以功能命名以功能命名:如细胞间黏附分子:如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血管细胞黏附分子(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LFA-1(淋巴细胞功能抗原(淋巴细胞功能抗原1),VLA(迟现(迟现抗原)等抗原)等 表达在内皮细胞上能与整合素结合的细表达在内皮细胞上能与整合素结合的细胞粘附分子。胞粘附分子。包括:包括:ICAM13、VCAM1和粘膜地和粘膜地址素细胞粘附分子(址素细胞粘附分子(MadCAM-1)。可表达或诱导性表达在血管内皮细胞上。可表达或诱导性表达在血管内皮细胞上。根据根据 链,分为三个主要的家族:链,分为三
7、个主要的家族:1 1整合素涉及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结合整合素涉及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结合VLAVLA;2 2整合素涉及白细胞与内皮细胞或其他免整合素涉及白细胞与内皮细胞或其他免疫细胞粘附疫细胞粘附白细胞整合素白细胞整合素;3 3整合素(细胞粘附素)涉及在炎症部位整合素(细胞粘附素)涉及在炎症部位或血管损伤部位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的相或血管损伤部位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的相互作用。互作用。举例:举例:LFA-1(lymphocyte function associated antigen-1)分子组成:分子组成:分布:分布:thymocyte,T cell,macrophage配体:配体:ICAM-1、2、3
8、(表达于(表达于APC)功能:参与功能:参与T细胞与细胞与APC或靶细胞的相互作或靶细胞的相互作用用家族各成员胞膜外结构域相似,均由家族各成员胞膜外结构域相似,均由C C型凝集型凝集素(素(CLCL)结构域、)结构域、EGFEGF结构域和补体调控蛋结构域和补体调控蛋白结构域组成。其中白结构域组成。其中CLCL结构域是选择素结合结构域是选择素结合配体部位。配体部位。包括包括L L、P P和和E E选择素三个成员。选择素三个成员。L-L-选择素是选择素是淋巴细胞归巢受体淋巴细胞归巢受体P P、E-E-选择素介导中性粒细胞的移动选择素介导中性粒细胞的移动L-L-选择素是选择素是淋巴细胞归巢受体淋巴细
9、胞归巢受体P P、E-E-选择素介导中性粒细胞的移动选择素介导中性粒细胞的移动功能:介导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结合,参功能:介导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结合,参与炎症及淋巴细胞归巢和再循环等过程。与炎症及淋巴细胞归巢和再循环等过程。与免疫学关系密切的有与免疫学关系密切的有E-钙粘蛋白、钙粘蛋白、N-钙钙粘蛋白和粘蛋白和P-钙粘蛋白,分别主要分布于上钙粘蛋白,分别主要分布于上皮细胞、神经细胞和胎盘组织。皮细胞、神经细胞和胎盘组织。配体:自身同型细胞的钙粘蛋白配体:自身同型细胞的钙粘蛋白功能:介导同型细胞间的粘附作用,对组功能:介导同型细胞间的粘附作用,对组织和器官的发育及完整组织结构的维持起织和器官的发育及完
10、整组织结构的维持起重要作用重要作用。外周淋巴结地址素(外周淋巴结地址素(PNAd)皮肤淋巴细胞相关抗原(皮肤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LA)CD44:可表达于多种细胞,包括胸腺细胞、可表达于多种细胞,包括胸腺细胞、B 细胞、粒细胞、巨噬细胞、红细胞、神经细胞、细胞、粒细胞、巨噬细胞、红细胞、神经细胞、上皮及纤维母细胞等。上皮及纤维母细胞等。CD44 分子可使淋巴细胞分子可使淋巴细胞与高内皮微静脉(与高内皮微静脉(HEV)结合,移行于血管、)结合,移行于血管、组织和淋巴细胞间,与淋巴细胞再循环密切相关,组织和淋巴细胞间,与淋巴细胞再循环密切相关,可视为一种归巢受体可视为一种归巢受体(homing re
11、ceptor,HR),有的),有的 T 细胞比未受抗原刺激的天然细胞比未受抗原刺激的天然 T 细细胞可表达高水平胞可表达高水平 CD44 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l成熟的淋巴细胞的不同亚群从中枢免疫器官进成熟的淋巴细胞的不同亚群从中枢免疫器官进入外周淋巴组织后,可分布在各自特定的区域,入外周淋巴组织后,可分布在各自特定的区域,称为称为淋巴细胞归巢淋巴细胞归巢。l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和淋巴器官之间反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和淋巴器官之间反复循环称为复循环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再循环。l与淋巴细胞的归巢和再循环有关的粘附与淋巴细胞的归巢和再循环有关的粘附分子又称淋巴细胞的分子又称
12、淋巴细胞的归巢受体归巢受体(如如L-选择选择素、素、CD44等),可同高内皮小静脉等),可同高内皮小静脉(HEVs)上的相应配体结合。)上的相应配体结合。淋巴细胞定向迁移,分布于淋巴器官和组织的不同部位淋巴细胞定向迁移,分布于淋巴器官和组织的不同部位胸导管引流输出淋巴管血液携带的淋巴细胞经淋巴结中后微静脉内皮细血液携带的淋巴细胞经淋巴结中后微静脉内皮细胞(胞(HEVs)间的)间的狭缝狭缝进入组织,该过程称作进入组织,该过程称作白白细胞渗出细胞渗出。一旦进入组织,淋巴细胞可能定居。一旦进入组织,淋巴细胞可能定居或通过淋巴管内皮进入或通过淋巴管内皮进入淋巴循环淋巴循环,淋巴管内的淋,淋巴管内的淋巴
13、细胞或经巴细胞或经输入淋巴输入淋巴进入引流淋巴结,或经进入引流淋巴结,或经胸导胸导管管返回到血液。返回到血液。淋巴细胞循环使血液、淋巴液、抗原进入的淋巴细胞循环使血液、淋巴液、抗原进入的外围外围部位与产生免疫应答的淋巴组织间部位与产生免疫应答的淋巴组织间进行充分的细进行充分的细胞信息传递。胞信息传递。血液携带的淋巴细胞经淋巴结中后微静脉内皮细胞(血液携带的淋巴细胞经淋巴结中后微静脉内皮细胞(HEVs)间的间的狭缝狭缝进入组织,该过程称作进入组织,该过程称作白细胞渗出白细胞渗出。一旦进入组织,淋巴细胞可能定居或通过淋巴管内皮进入。一旦进入组织,淋巴细胞可能定居或通过淋巴管内皮进入淋巴循环淋巴循环
14、,淋巴管内的,淋巴管内的淋巴细胞或经淋巴细胞或经输入淋巴输入淋巴进入引流淋巴结,或经进入引流淋巴结,或经胸导管胸导管返回到血液。返回到血液。淋巴细胞循环使血液、淋巴液、抗原进入的淋巴细胞循环使血液、淋巴液、抗原进入的外围部位与产生免疫应答的淋巴组织间外围部位与产生免疫应答的淋巴组织间进行充分的进行充分的细胞信息传递。细胞信息传递。1 1、细胞迁移(、细胞迁移(归巢)归巢)基本机制基本机制(1 1)粘附)粘附q白细胞通过小静脉后被减速,继而在内皮细胞表面滚动直至被遏制,这主要是由粘附分子选择素与糖蛋白分子上的糖基的相互作用所介导。q被减速的白细胞有机会对内皮细胞表面的信号分子发生应答。尤其重要的
15、是一大群称为趋化性细胞因子的蛋白质,它们可激活一群带有相应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的白细胞。q激活可上调白细胞整合素白细胞整合素的亲和力,然后整合素使得内皮细胞上的粘附分子粘附分子参与牢固粘附和启动迁移程序。(2 2)迁移)迁移q穿过内皮细胞的迁移是一主动过程,发生在内皮在内皮细胞之间的连接处细胞之间的连接处附近。q淋巴细胞以液泡形式迁移性穿过内皮细胞,其连接处并未分离。q迁移的细胞以伪足伸向基底膜下方和凭借新表达的粘附分子移向内皮细胞下方,与此同时还释放酶,消化胶原和基底膜其他成分,让细胞迁移到组织。q一旦到位,白细胞就能对一组新的趋化性刺激物产生应答,使细胞停留在相应的组织。第一步:选择素与糖类
16、结合使循环中的白细胞减速第一步:选择素与糖类结合使循环中的白细胞减速q选择素(E,P,L)的糖类配体可以是相关的几种不同蛋白。如:在淋巴结淋巴结高内皮小静脉高内皮小静脉HEV上的Sgp-200,它拥有众多和O相连的糖类,能与淋巴细胞上的L选择素结合,直接使这些细胞进入淋巴结。q炎症部位,激活的内皮细胞表达E选择素和P选择素,能与CD15相关联的唾液西化路易斯X寡糖相结合,存在于许多白细胞。q选择素相应配体结合循环的细胞在小静脉中流动减慢以接收足够的信号以激活迁移。(若未被激活,则与内皮细胞分开,并重回静脉循环)第二步:趋化性细胞因子和其他趋化分子激发被拴住第二步:趋化性细胞因子和其他趋化分子激
17、发被拴住的白细胞的白细胞q趋化性细胞因子(Chemokine)是一组小分子细胞因子,约40种,参与细胞迁移、激活和趋化。q结合位点:针对特异性受体针对硫酸乙酰肝素一类糖蛋白的糖基q附在内皮细胞血管腔的内壁,准备激发被拴住的白细胞。q内皮细胞本身也可产生趋化性细胞因子因素:组织,炎性细胞因子,血液动力。q组织中细胞也产生趋化性细胞因子并转运到内皮细胞的管腔一侧。qCXC趋化细胞因子受体CXCR1、CXCR2qCC趋化细胞因子受体CCR1、CCR2。q受体选择性表达在特定的白细胞上,由此决定哪一种细胞对来自组织的信号发生应答。q细胞一旦穿过内皮细胞,就能对一组新的趋化性细胞因子进行应答,这些因子引
18、导细胞越过组织进行迁移。第三步:白细胞上的整合素与内皮细胞上的细胞第三步:白细胞上的整合素与内皮细胞上的细胞粘附分子结合粘附分子结合q体内许多白细胞通过整合素对内皮细胞实施牢固粘附。q方式(1)使胞内储存的整合素释放出来;(2)让整合素在细胞表面成簇后形成高亲高亲和力和力斑块。(正常情况下,整合素与粘附分子(CAM)亲和力较弱)向炎症部位移行中起作用向炎症部位移行中起作用三、粘附分子与临床三、粘附分子与临床 黏附分子异常表现时常导致某些临床疾病黏附分子异常表现时常导致某些临床疾病的发生。的发生。1.1.黏附分子与自身免疫缺陷病黏附分子与自身免疫缺陷病 2.2.黏附分子与自身免疫病黏附分子与自身免疫病 3.3.黏附分子与移植排斥黏附分子与移植排斥 4.4.黏附分子与肿瘤黏附分子与肿瘤 要求要求n掌握白细胞分化抗原、掌握白细胞分化抗原、CD分子的概念分子的概念n掌握黏附分子的概念、分类掌握黏附分子的概念、分类n掌握黏附分子的生物学功能掌握黏附分子的生物学功能、淋巴细淋巴细胞胞n 归巢、归巢、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概念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