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肝炎病毒基概(优选)肝炎病毒基概肝肝 炎炎 病病 毒毒一一 甲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病人病人v免疫性主要为体液免疫,预后良好。主要为体液免疫,预后良好。无论显性感染还是隐性感染无论显性感染还是隐性感染 均能产生抗均能产生抗-HAV-HAV(IgMIgM和和IgGIgG抗体)抗体)抗抗-HAV-HAV的的IgMIgM在急性期和恢复早期出现在急性期和恢复早期出现 阳性可作为甲肝的确诊依据阳性可作为甲肝的确诊依据 抗抗-HAV-HAV的的IgGIgG在恢复后期出现在恢复后期出现 有保护作用,维持终身有保护作用,维持终身 v隐性感染多;无慢性病例和隐性感染多;
2、无慢性病例和病毒携带者,与肝癌无关;病毒携带者,与肝癌无关;99%99%预后良好。预后良好。常见症状:常见症状:感冒加胃炎,感冒加胃炎,警惕是肝炎。警惕是肝炎。不不 只能感染HBsAg阳性的病人靶细胞MHC-抗原表达低下对低温、干燥、紫外线耐受HBcAg、HBeAg切断传播途径:严防病从口入与病毒体、DNA多聚酶成正比我国丙肝病毒携带者的比例在2%-5%细胞免疫及其介导的免疫病理反应PreS2抗原有多聚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位点6%-5%,西南地区感染率高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隔离治疗急性期病人.均能产生抗-HAV(IgM和IgG抗体)过度的细胞免疫反应引起大面积的肝细胞肝细胞损伤,导致重
3、症肝炎。乙 型 肝 炎 病 毒乙肝病由“大三阳”转为“小三阳”即指由HBeAg阳性转为抗-HBe阳性甲甲 肝肝 的的 防防 治治v控制传染源控制传染源 隔离治疗急性期病人隔离治疗急性期病人.v切断传播途径:严防病从口入切断传播途径:严防病从口入 养成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水产品不宜生吃水产品不宜生吃;水果蔬菜水果蔬菜 要洗干净要洗干净.v保护易感人群保护易感人群:未感染者,主要为儿童及病人接触者未感染者,主要为儿童及病人接触者 (1)被动免疫可用丙种球蛋白被动免疫可用丙种球蛋白 (2)减毒活疫苗或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或灭活疫苗v治疗以休息、饮食为主,适当用护肝药物治疗以休息、
4、饮食为主,适当用护肝药物毛蚶毛蚶概述概述大球形颗粒(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颗粒)管形颗粒管形颗粒小球形颗粒小球形颗粒电镜下的乙肝病毒切断传播途径:严防病从口入乙肝患者容易重叠HCV感染HBeAg、抗-HBe3、乙肝病毒抗原抗体系统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我国规定,检测抗HCV作为筛选献血员的必须步骤病毒装配过剩的表面蛋白乙 型 肝 炎 病 毒3、乙肝病毒抗原抗体系统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HDV是一种缺陷病毒,必须在HBV或其他嗜肝DNA病毒辅助下才能复制。乙型肝炎恢复期 D.已型肝炎病毒(HFV)无症状HBsAg携带者是指肝功能正常,无明显自觉症状,但HbsAg持续阳性6个月以上者。80%90%
5、。3、乙肝病毒抗原抗体系统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HBxAg可反式激活细胞的癌基因及某些病毒基因HBsAg乙肝患者容易重叠HCV感染易感人群感染HCV后,慢性化的比例高达50%以上胎儿期、围生期、哺乳传播。病毒装配过剩的表面蛋白病毒装配过剩的表面蛋白及少量的前及少量的前S S蛋白蛋白由小球形颗粒串联聚合而成由小球形颗粒串联聚合而成乙肝病毒乙肝病毒Dane颗粒结构模式图颗粒结构模式图 短正股短正股长负股长负股 S区区HBsAg、PreS1、PreS2C区区HBcAg、HBeAgP区区DNA多聚酶多聚酶X区区HBxAg黑猩猩动物模型、鸭动物模型黑猩猩动物模型、鸭动物模型组织细胞培养尚未成功,目前采用组
6、织细胞培养尚未成功,目前采用DNADNA转染的细胞培养系统转染的细胞培养系统不被不被70%70%乙醇灭活。乙醇灭活。对低温、干燥、紫外线耐受对低温、干燥、紫外线耐受高压蒸汽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1001010010minmin和环氧乙烷等均可灭活和环氧乙烷等均可灭活(一)传染源(一)传染源 :患者、患者、HBsAgHBsAg(+)携带者)携带者(二)传播途径:(二)传播途径:1.1.血或血制品传播血或血制品传播 微量污染血经皮肤黏膜微量污染血经皮肤黏膜 微小伤口进入即可感染。微小伤口进入即可感染。2.2.母母婴传播婴传播胎儿期、围生期、哺乳传播。胎儿期、围生期、哺乳传播。3 3.性传播性传播肝细
7、胞表面的表达引起病毒特异性抗原乙肝病由“大三阳”转为“小三阳”即指由HBeAg阳性转为抗-HBe阳性疫苗(血源性、基因工程)无症状HBsAg携带者是指肝功能正常,无明显自觉症状,但HbsAg持续阳性6个月以上者。病毒对肝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次要作用HBsAg、抗-HBs胎儿期、围生期、哺乳传播。1970年Dane在电镜下观察到了完整病毒。急性乙型肝炎早期(传染性强,俗称“大三阳”)(1)被动免疫可用丙种球蛋白我国丙肝病毒携带者的比例在2%-5%病 毒 学 检 查甲型肝炎病毒与戊型肝炎病毒由消化道传播,引起急性肝炎,不转为慢性肝炎或慢性携带者。一旦乙肝患者感染了HDV,尤其是在慢性乙肝的基础上感
8、染,容易发展成为重度慢性乙肝、重型肝炎,甚至肝硬化。Hepatitis A virus,HAV病原学检查为HDAg、抗HD及HDV-RNA。乙 型 肝 炎 病 毒丁 型 肝 炎 病 毒在水中,泥沙和毛蚶等水生贝类中可存活较长时间HDV定位于肝细胞核内,在血液中由HBsAg包被,形成35-40nm球形颗粒。体液免疫及其介导的免疫病理反应(伤口渗出液)(伤口渗出液)(精液)(精液)阴道分泌液阴道分泌液唾液唾液非传播方式病毒对肝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次要作用病毒对肝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次要作用免疫病理损伤作用:主要作用免疫病理损伤作用:主要作用(三)致病机理(三)致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尚未完全清楚1.
9、免疫耐受与慢性肝炎免疫耐受与慢性肝炎 免疫应答低下免疫应答低下诱生诱生IFNIFN下降下降靶细胞靶细胞MHC-MHC-抗原表达低下抗原表达低下IL-2IL-2产生低下产生低下2.细胞免疫及其介导的免疫病理反应细胞免疫及其介导的免疫病理反应机体免疫以杀伤性机体免疫以杀伤性T细胞(细胞(CTL)为主)为主 过度的细胞免疫反应引起大面积的肝细胞肝细胞损过度的细胞免疫反应引起大面积的肝细胞肝细胞损伤,导致重症肝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不能有效清除伤,导致重症肝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不能有效清除病毒,导致慢性感染。病毒,导致慢性感染。肝细胞表面的表达引起病毒特异性抗原肝细胞表面的表达引起病毒特异性抗原 暴
10、露出自身抗原暴露出自身抗原LSP(liver specific protein)。3.体液免疫及其介导的免疫病理反应体液免疫及其介导的免疫病理反应HBsAgHBsAg机体机体B B抗抗-HBs-HBsAg-AbAg-Ab复合物复合物沉积沉积肾小球基底膜肾小球基底膜关节滑液囊等关节滑液囊等肝毛细管栓塞肝毛细管栓塞肝肝C C缺血缺血急性肝坏死急性肝坏死超敏反应超敏反应肾小球炎肾小球炎关节炎关节炎沉积沉积激活补体激活补体5.HBV 与原发性肝癌有关与原发性肝癌有关HBxAg可激活癌基因,是致癌的启动因子。可激活癌基因,是致癌的启动因子。证据证据动物模型动物模型HBsAgHBsAg携带者癌变率比正常人
11、高携带者癌变率比正常人高217217倍倍肝癌组织检测发现有肝癌组织检测发现有HBVHBV的的DNADNA整合整合PreCPreC基因变异基因变异HBeAgHBeAg不能转译不能转译HBVHBV逃逸免疫作用逃逸免疫作用4.病毒变异逃避免疫监视,急性感染慢性化病毒变异逃避免疫监视,急性感染慢性化。三、微生物学检查三、微生物学检查HBV-DNAHBV-DNA检测检测:诊断乙肝及疗效参考指标。诊断乙肝及疗效参考指标。HBV-DNAHBV-DNA多聚酶的检测:活动性肝炎指标。多聚酶的检测:活动性肝炎指标。两对半检测两对半检测HBsAgHBsAg、抗、抗-HBs-HBs抗抗HBcHBcHBeAgHBeAg
12、、抗、抗-HBe-HBe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是检测血清标志物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是检测血清标志物 HBsAg+是是HBV感染的指标之一感染的指标之一,急性肝炎恢复后,一般在,急性肝炎恢复后,一般在14个月个月HBsAg即消失。若持续即消失。若持续6个月以上则认为已向慢性个月以上则认为已向慢性肝炎转化。无症状肝炎转化。无症状HBsAg携带者是指肝功能正常,无明显自携带者是指肝功能正常,无明显自觉症状,但觉症状,但HbsAg持续阳性持续阳性6个月以上者。个月以上者。抗抗-Hbs为主要保护性抗体,为主要保护性抗体,抗抗-HBs的出现常显示患者已恢的出现常显示患者已恢复或痊愈。复或痊愈。HBeAg阳性提示
13、体内阳性提示体内HBV在复制在复制,如转为阴性表示病毒停止,如转为阴性表示病毒停止复制。抗复制。抗-HBe阳性,表示阳性,表示HBV复制能力减弱,传染性降低。复制能力减弱,传染性降低。乙肝病由乙肝病由“大三阳大三阳”转为转为“小三阳小三阳”即指由即指由HBeAg阳性转为阳性转为抗抗-HBe阳性阳性 抗抗-HBc IgM阳性,提示阳性,提示HBV处于复制状态,具有强的传染性处于复制状态,具有强的传染性 抗抗HBc HBsAg HBeAg IgMIgG抗抗-HBe抗抗-HBs 结果分析结果分析+-急性乙型肝炎潜伏期急性乙型肝炎潜伏期+-急性乙型肝炎早期(传急性乙型肝炎早期(传染 性 强,俗 称染
14、性 强,俗 称“大 三大 三阳阳”)+-/+-慢性乙型肝炎、有慢性乙型肝炎、有HBV复制复制+-+-慢性乙型肝炎、无或低慢性乙型肝炎、无或低度度HBV复制(俗称复制(俗称“小小三阳三阳”-+乙型肝炎恢复期乙型肝炎恢复期-+-/+既往既往HBV感染,已恢复感染,已恢复-+接种过乙肝疫苗接种过乙肝疫苗检验项目检验项目结果结果测定值测定值参考范围参考范围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原-0.1050.105 11乙肝表面抗体乙肝表面抗体+60.860.8 3030乙肝乙肝e e抗原抗原-0.000 0.000 11乙肝乙肝e e抗体抗体-0.6440.644 22乙肝核心抗体乙肝核心抗体+392.4392.
15、4 6060不符合血清不符合血清HBsAg(+)、)、HBeAg(+)和抗)和抗-HBc(+)的解的解释是()释是()A.急性乙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 B.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 C.乙型肝炎恢复期乙型肝炎恢复期 D.无症状抗原携带者无症状抗原携带者 E.血清有传染性血清有传染性牛刀小试牛刀小试曾被命名为肠道外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曾被命名为肠道外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PT-NANB HCV主要经主要经血或血制品传播血或血制品传播,目前占,目前占输血后肝炎输血后肝炎的的 80%90%。在我国丙型肝炎流行率为在我国丙型肝炎流行率为2.1%。其临床和流行病学。其临床和流行病学 特点类似乙型肝炎,
16、但症状较轻,特点类似乙型肝炎,但症状较轻,感染易于慢性化,感染易于慢性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HCVHCV呈球形呈球形单股正链单股正链RNARNA病毒,病毒,有包膜有包膜有刺突有刺突一、病毒结构一、病毒结构HCV的致病性与免疫性的致病性与免疫性v传播途径似传播途径似HBVv是引起输血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主要原因是引起输血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主要原因v潜伏期:潜伏期:4-8周,周,75发展为慢性肝炎,有些发发展为慢性肝炎,有些发展为肝硬化展为肝硬化v无症状无症状HCV携带者和慢性丙肝者多见携带者和慢性丙肝者多见v诱发肝外损伤:肾小球肾炎诱发肝外损伤:肾小球
17、肾炎 v细胞免疫异常可能是丙肝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细胞免疫异常可能是丙肝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免疫力不牢固;免疫力不牢固丙型肝炎的特点丙型肝炎的特点v我国丙肝病毒携带者的比例在我国丙肝病毒携带者的比例在2%-5%v随着年龄的增长,丙肝病毒携带率亦增高随着年龄的增长,丙肝病毒携带率亦增高v易感人群感染易感人群感染HCV后,慢性化的比例高达后,慢性化的比例高达50%以上以上v乙肝患者容易重叠乙肝患者容易重叠HCV感染感染HCV的诊断及预防的诊断及预防v检查病毒检查病毒RNAv检测抗检测抗HCV:ELISA或或Western blotv我国规定,检测抗我国规定,检测抗HCV作为筛选献血员作为筛选献血员的
18、必须步骤的必须步骤v对血制品亦需检测以防止被对血制品亦需检测以防止被HCV污染污染v因因HCV免疫原性不强及变异,目前尚无免疫原性不强及变异,目前尚无可用疫苗可用疫苗阻止HBV与肝细胞结合,说明病情好转保护易感人群:未感染者,主要为儿童及病人接触者2、传染源、传播方式、临床类型。无症状HBsAg携带者是指肝功能正常,无明显自觉症状,但HbsAg持续阳性6个月以上者。性传播相对重要。1963年Blumberg首先发现了HAA。HBxAg可激活癌基因,是致癌的启动因子。肾小球基底膜关节滑液囊等2Kb不完全双链环状DNA,含4个ORFHBV正在复制,有强传染性由HBsAg构成其外壳。HBsAg、Pr
19、eS1、PreS2(一)传染源:患者、HBsAg(+)携带者不符合血清HBsAg(+)、HBeAg(+)和抗-HBc(+)的解释是()肝癌组织检测发现有HBV的DNA整合病原学检查为HDAg、抗HD及HDV-RNA。黑猩猩动物模型、鸭动物模型1991年将乙肝病毒列入嗜肝DNA病毒科。丁 型 肝 炎 病 毒病原学检查为HDAg、抗HD及HDV-RNA。v单负链环状单负链环状RNAvHDVHDV是一种缺陷病毒,必须在是一种缺陷病毒,必须在HBVHBV或其他嗜肝或其他嗜肝DNADNA病毒辅助病毒辅助下才能复制。下才能复制。v由由HBsAgHBsAg构成其外壳。构成其外壳。vHDVHDV定位于肝细胞核
20、内,在血定位于肝细胞核内,在血液中由液中由HBsAgHBsAg包被,形成包被,形成35-35-40nm40nm球形颗粒。球形颗粒。丁型肝炎的特点丁型肝炎的特点v只能感染只能感染HBsAg阳性的病人阳性的病人v我国丁肝感染率在我国丁肝感染率在1.6%-5%西南地区感染率高西南地区感染率高v患者可不定期隔离,或隔离至肝功能正常,或患者可不定期隔离,或隔离至肝功能正常,或HBsAg阴转。阴转。v病原学检查为病原学检查为HDAg、抗、抗HD及及HDV-RNA。持续高滴。持续高滴度度IgG型抗型抗HD是慢性是慢性HDV感染的主要血清学标志。一感染的主要血清学标志。一旦乙肝患者感染了旦乙肝患者感染了HDV
21、,尤其是在慢性乙肝的基础上,尤其是在慢性乙肝的基础上感染,容易发展成为重度慢性乙肝、重型肝炎,甚至感染,容易发展成为重度慢性乙肝、重型肝炎,甚至肝硬化。肝硬化。PreS2抗原有多聚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位点2、传染源、传播方式、临床类型。HBsAgHBeAg可溶性蛋白,游离于血清中,其消长通过胆汁随粪便排出体外病 毒 学 检 查HBeAg阳性提示体内HBV在复制,如转为阴性表示病毒停止复制。传 染 源:HDV感染的病人和携带者在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上再感染HDV乙肝病由“大三阳”转为“小三阳”即指由HBeAg阳性转为抗-HBe阳性只能感染HBsAg阳性的病人80%90%。亚型特异性,两组互为排斥。黑
22、猩猩动物模型、鸭动物模型负股DNA核酸序列分区主要为体液免疫,预后良好。抗-HAV的IgG在恢复后期出现HCV的致病性与免疫性HBV 与原发性肝癌有关乙 型 肝 炎 病 毒抗原决定簇d/y 抗原决定簇w/r微小伤口进入即可感染。抗-HAV的IgM在急性期和恢复早期出现(一)传染源:患者、HBsAg(+)携带者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肠道与局部淋巴结中大量增殖阻止HBV与肝细胞结合,说明病情好转TT型肝炎病毒(TTV)乙型肝炎恢复期 D.乙 型 肝 炎 病 毒无症状HBsAg携带者是指肝功能正常,无明显自觉症状,但HbsAg持续阳性6个月以上者。乙肝病毒Dane颗粒结构模式图抗-HAV的IgM
23、在急性期和恢复早期出现防 治 原 则肝细胞表面的表达引起病毒特异性抗原病原学检查为HDAg、抗HD及HDV-RNA。联合感染 Coinfection80%90%。丁型肝炎病毒为一种缺陷病毒由HBsAg构成其外壳。致致 病病 性性传播方式:传播方式:与乙肝基本相同,主要经输血或注射传与乙肝基本相同,主要经输血或注射传 播。与乙肝相比,播。与乙肝相比,HDVHDV母婴传播少见母婴传播少见,而而 性传播相对重要。性传播相对重要。传传 染染 源源:HDVHDV感染的病人和携带者感染的病人和携带者临床特征临床特征联合感染联合感染 HDVHDV与与HBVHBV同时或间隔时间不长感染同一病人同时或间隔时间不长感染同一病人自限性的良性过程,一般不转为慢性自限性的良性过程,一般不转为慢性血清转氨酶有两次升高血清转氨酶有两次升高重叠感染重叠感染在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上再感染在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上再感染HDVHDV常表现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突然恶化常表现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突然恶化HDV致病作用主要是病毒对肝细胞的直接损伤致病作用主要是病毒对肝细胞的直接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