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胃炎是指任何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炎症。按临床发病的缓急,一般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型。慢性胃炎一般无粘膜糜烂,故常称为慢性非糜烂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主要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溃疡是指粘膜缺损超过粘膜肌层者而言。一.定义中医学相关病证:胃痛,又称胃脘痛,以上腹胃脘部近歧骨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痞满,胸腹间痞闷满胀不舒的一种自觉症状,一般按之柔软,压之无痛。按病位分有胸痞、心下痞等。心下即胃脘部,故心下痞又可称胃痞。呕吐,胃中之物从口吐出的一种病证。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一)六版教材证型分类 1.胃寒型 2.胃热型 3.气郁型 4.湿阻型 5.瘀滞型 6.阴
2、虚型 7.脾胃亏虚型 8.阳虚型二.医案证型分类 例1(王任之案):曾某(慢性萎缩性胃炎),女,47岁。中医辨证治法:胃阳不展,腑失通降,故以通阳和腑。处方:薤白6g 漂苍术6g 全瓜蒌9g 佛手柑3g 炒川芎3g 制香附10g 炒神曲10g 吴茱萸2.5g 黄连1.5g 炒枳壳4.5g 法半夏4.5g 九香虫4.5g 玄明粉(冲服)4.5g。1.胃寒型 例2(徐景藩案):患者王某(慢性浅表性胃炎),女,44岁。主诉:1年来脘腹均胀,胀甚则痛。病史:病起1年有余。食后上腹发胀,继而脐下亦胀,脘腹均胀,胀甚则隐痛,晨起稍舒,进食后即觉胀,午后加重,晚餐后尤甚,。处方:苏梗10g,炒枳壳10g,制
3、香附10g,炒陈皮6g,广木香 6g,乌药10g,槟榔10g,降香5g,炒白芍15g,炙甘草3g,佛手片10g,石见穿15g。评析:评析:从处方用药,未能体现“胃寒”例1(徐景藩案):梁某(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青皮6g 陈皮6g 牡丹皮10g 山栀10g 炒白芍15g 象贝母10g 白杏仁10g 刀豆壳20g 麦冬15g 鹅管石15g 泽泻 15g 甘草3g2.胃热型 例2(傅仲翰案):于(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青木香5克 蒲公英6克 四季青9克 川黄连2克 玫瑰花3克 索罗子6克 佛手片3克 杭白芍10克 粉甘草2克 鸡内金5克 石斛10克 例3(张镜人案):王XX(慢性糜烂性胃炎)苏梗
4、5克 制香附9克 生白术9克 铁树叶30克 平地木15克 芙蓉叶15克 蛇舌草30克 九香虫6克 炒香扁豆9克 炒黄芩6克 佛手片5克 清炙草3克 丹参12克 炒谷芽12克 赤白芍(各)12克 例4(董建华案):梁XX(慢性萎缩性胃炎)黄芩10克 黄连3克 酒军3克 全瓜蒌16克 枳壳10克 竹茹5克 石斛10克 香橼皮10克 佛手6克 白芍10克 甘草6克 四人医案特点:病机胃中积热,肝郁化火,证属肝胃郁热为主。临床用药特点:以山栀、蒲公英、川黄连、黄芩、大黄以及草药四季青、铁树叶、平地木、芙蓉叶、蛇舌草多用。评析 例1(谢昌仁案):王某(浅表萎缩性胃炎),以黄连温胆汤加味法治此病。例2(盛
5、国荣案):卢某(慢性胃炎),临证重视行气疏通之法,尝自拟五壳饮一方,由枳壳、菜豆壳(即豇豆衣)、白蔻衣、凤凰衣、扁豆衣组成。3.气郁型 例3(何承志案):刘,于某医院摄片示胃窦炎。软柴胡5克 杭白芍10克 江枳实10克 制半夏10克 广陈皮10克 云茯苓15克 炙甘草5克 天花粉30克 海螵蛸15克 板蓝根20克 平地木20克 焦楂曲各10克 川断肉10克 例4(潘澄濂案):郑XX(胃小弯溃疡),旋复花9克 川芎4.5克 生白术9克 香附9克 丁香1.2克 绿萼梅4.5克 枳壳6克 炙甘草4.5克 解郁是治疗胃病重要原则,医案中解郁药物,以枳壳、青陈皮、白芍、柴胡、佛手片、川楝子、延胡索、合欢
6、花使用频率高。评析 例1(董建华案):唐XX,女,46岁,经钡餐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苏梗10克 香附10克 陈皮10克 黄连2.5克 黄芩10克 大黄6克 砂仁5克 枳壳10克 大腹皮10克 桑枝15克 神曲10克 例2(步玉如案):王(慢性萎缩性胃炎)柴胡l0克 黄芩10克 法夏10克 生姜l0克 太子参15克 炙草10克 陈皮10克 茯苓16 竹茹20克 枳壳10克 元胡10克 川楝子l0克 炒山栀10克 白芍12克4.湿阻型 例3(赵绍琴案):陈某某(浅表性胃炎),女,39岁 旋复花10克 代赭石10克(先煎)青陈皮各10克 蝉衣6克 僵蚕10克 片姜黄6克 炒枳壳6克 白芷6克 防风
7、6克 茅芦根各10克 例4(丁光迪案):何某(慢性胃炎),男,35岁。柴胡5克 川芎7克 藁本10克 苍术10克 炙甘草4克 炒麦芽15克 焦神曲10克 陈皮5克 广藿香10克 桂枝10克 茯苓10克 泽泻10克(5帖)根据董建华长期的临床体会,湿热积滞中阻,胃失和降所致之胃脘痛,治此病以香苏饮(苏梗、香附)为最佳。本方不温不燥,不寒不凉,既无芳香太过之弊,且有流畅气机之功。评析 例1(赵绍琴案):韩某(十二指肠溃疡),男,39岁。川楝子10 元胡6克 生蒲黄10克 炒五灵脂10克 青陈皮各6克 炒枳壳6克 焦三仙各10克 水红花子10克 例2(姜春华案):邬左(胃溃疡及胃粘膜脱垂症),46岁
8、,教师。丹参、当归、桃仁、三棱、莪术、九香虫、刺猬皮、五灵脂、生大黄各9克 红花6克 乳香、没药各4.5克 全瓜蒌12克5.瘀滞型 例3(董建华案):郭XX(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男性,38岁。炙刺猬皮、九香虫、佛手、元胡粉(冲)、甘草各4.5克 马尾连6克 煅瓦楞12克 白芍、金铃子、香橼皮各9克 吴萸1.5克 生蒲黄、炒五灵脂、九香虫、刺猬皮等,是常用药。评析 例1(陈伯勤案):钟某(慢性萎缩性胃炎),男,45岁。例2(徐景藩案):患者李某(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例3(姜春华案):徐左(慢性萎缩性胃炎),50岁,干部。6.阴虚型 慢性萎缩性胃炎,多有胃酸分泌不足之病机,与中医所说之胃阴虚有相似
9、之处。中医辨证为阴虚型多。常用药:沙参、麦门冬、白芍药、玉竹、百合、乌梅、石斛评析 例1(严苍山案):何寒孙,男,62岁。例2(何炎燊案):李某(慢性萎缩性胃炎),男,42岁,例3(朱良春案):冯xx(胃小弯溃疡),男,39岁7.脾胃亏虚型 长期工作劳累,劳倦伤脾,脾之气阴俱伤,乃病之根源。脾气既虚,则易中运失健,气机郁滞,而疼痛以作。阴虚既久,又易生热,胃热感则消谷善饥。脾胃亏虚,辨证上属于脾虚气滞、阴虚胃热之候,既不同于单纯性脾胃虚寒的黄芪建中汤证,又不同于阴虚胃热的一贯煎证,是两者兼而有之的综合型,相似于巢源之“饥疝候”,所以在治疗上,既用参、芪来补气健中,又用玉、精、斛以养阴缓中,再伍
10、以行气活血的延胡,因其不仅能入肺脾,走气分而行气,又能入肝经,走气分而活血,气行血活,通则不痛,故善止痛,同时,延胡与瓦楞、甘草并用,又能制酸护膜,促进溃疡之愈合。(朱良春语)评析 例1(何任案):项某,女,47岁。例2(施今墨案):时(消化性溃疡),男,52岁。例3(丁光迪案):俞某(胃下垂),男,58岁,8.阳虚型 何任案用药为制川乌9克 炒白术15克 川椒9克 高良姜9克 干姜12克 制附子9克 炙甘草9克 党参15克 煅瓦楞子30克 赤石脂30克 治疗阳虚(寒)型胃病好方。即金匮乌头赤石脂丸加参、术、甘草、瓦楞子。金匮原方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方意是附子、乌头温中散寒止痛,协同川
11、椒、姜、脂以除其沉痼。评析 1.夹瘀证 (1)肝胃不和夹瘀(2)脾胃虚寒夹瘀(3)中虚湿阻夹瘀(4)阴虚腑实夹瘀(5)痰瘀交阻2.肝肾亏虚型胃病3.组方独特(二)疑难病案及特殊医案例1(张镜人案):冯(慢性萎缩性胃炎),女,59岁。胃窦粘膜略粗糙,呈细颗粒状增生,胃体粘膜较薄,见粘膜下网状血管和静脉显现。久病入络而瘀阻,证属肝胃不和,兼挟瘀热,拟调肝和胃,清化瘀热。处方:软柴胡5克 炒黄芩9克 生白术9克 赤白芍各9克 清炙草3克 铁树叶16克 平地木15克 八月札15克 旋覆花9克 代赭石15克 制香附9克 佛手片6克 炒枳壳6克 半枝莲30克 炙乌梅5克 香谷芽12克 白花蛇舌草30克(1
12、)肝胃不和夹瘀(王德光案):汪某(完全性幽门梗阻),男,42岁。患消化性溃疡病八年,三天前参加宴会后,前症转重,呕吐频频,吐物为大量清水,上腹胀满,腹中雷鸣,痛如刀割,阵阵加剧,痛处固定不移,拒按,疼痛攻筑右侧胁肋、腰背部,口干,不能食,大便四日未通,小便量少而黄。经线钡餐透视,诊断为完全性幽门梗阻,准备手术治疗。因家属不同意手术而邀王老往诊。大便潜血阳性。诊查:见其形体消瘦,颜面苍白,神疲气短,四肢不温,六脉沉弦虚细,舌淡,苔白厚腻。(2)脾胃虚寒夹瘀 辨证:乃脾胃虚寒为主,兼有气滞、血瘀、肝旺之象。治法:拟健脾舒肝,理气化瘀,降逆和胃。用黄芪健中汤、柴胡疏肝饮、小半夏汤三方出入加减。处方:
13、黄芪35克 白芍40克 桂枝20克 生姜20克 甘草20克 柴胡16克 陈皮15克 五灵脂16克 郁金15克 生半夏20克 玄胡索15克 良姜15克 浓煎,分多次频频饮之。服药前先用胃管吸尽胃内液体。二诊:11月11日。服药两剂后,饮水不吐,腹痛大减,仍感脘闷,不思食,舌苔脉象无明显变化。原方加白蔻1O克,以醒脾快气。三诊:11月13日。腹痛完全缓解,能饮少量牛乳,舌苔转薄。原方去生姜,减柴胡、半夏量(各为10克),以防耗阴。停止输液。四诊:11月15日。腹痛明显减轻,十余日之便秘,今日始通下;胃纳转佳,惟感全身乏力。舌苔薄白,脉象较前有力,仍有弦象。原方加党参30克,莱菔子10克,以扶正益气
14、,消食导滞。五诊:11月22日。前方药连服一周,饮食正常,二便通畅,胃脘已无任何不适。按:张介宾认为:胃脘痛“因寒者十居八九,因热者十惟一二”笔者之经验,亦以寒者为多。用黄芪健中汤温养中焦,以振脾阳,即以治其本。伍用疏肝、理气,化瘀之品,小半夏汤降逆止呕、温化痰饮,本方中用之以治其标。生半夏之功优于制半夏,用胃管吸尽胃中积液者,亦为治疗痰饮方法之一。使痰饮速消,以免重伤脾胃,并可避免其稀释药液。(史道生案):汪(胃溃疡合并出血),男,51岁。1958年11月22日初诊。患者一月来上腹部疼痛,剧时病痛难忍,放射肩背,近半月来病情进展,痛厥三次而于1958年11月22日入本院内科病房。X线钡透:(
15、1)胃小弯溃疡。(2)溃疡恶性变?西医诊断为胃溃疡合并出血,恶性变。患者入院后输液、输血、内服颠茄合剂、氢氧化铝等治疗月余,请中医会诊。诊查:患者面色苍白,唇淡尤剧(血色素6克),苔白腻中薄黄质淡,脉关弦寸尺偏沉细,声低息短,胃脘胀痛频作拒按,有时波及两胁,泛酸,腹不和,纳谷极弱,全身浮肿以下肢为著,大便潜血强阳性。(3)中虚湿阻夹瘀辨证:脾虚湿滞,脘痛瘀血为患。治法:清热利湿,祛瘀生新。一号方:凤凰衣30克 三七参24克 乌贼骨18克 浙贝母12克 黄连15克 元胡15克 制乳没各1.5克 生甘草10克 以上共为细末,作散服。二号方:赤白芍各12克 生薏米24克 丹参18克 佩兰叶15克 野
16、于术6克 冬瓜子30克 鲜茅根60克 草决明10克 茯苓24克 三诊:温阳行气,小便得通,温润下焦,大便亦行。这是肾阳来复,腑气得通,升降复常,诸症亦随之平安,病员甚喜,既不愿手术,但又怕再有反复,要求调理巩固,老年能够过得舒坦些,即用天真丹原方(沉香、巴戟、茴香、萆粟、胡芦巴、破故纸、杜仲、牵牛、琥珀、肉桂)去萆粟;加茯苓、苁蓉为丸服。坚持二年余,病未复发,1990年尚健在。三号方:杭白芍12克 内金炭10克 制乳没各1.5克 丹参15克 香附10克 酒元胡6克 鲜茅根60克 生甘草10克 二三号方药水煎服。按 本例患者是以粉剂治疗为主,配合汤剂。治疗中每次服一号方粉剂2克,白开水送服,每日
17、3次,持续服用。与此同时每日服二号方药一剂,连续服三剂后再进3号方药三剂,二方药交替服用。截止1959年1月22日,除药粉每日坚持服用三次外,二号方药已服九剂,三号方药已服十五剂,上述诸症迅速缓解,病情基本稳定。1959年1月18日钡餐复查,胃小弯溃疡已基本愈合。又据二号方及三号方意化裁,加重缓肝和胃之品,继进药十余剂,2月20日经钡餐透视复查,胃及十二指肠未见器质病损,于是出院。半年后信访,患者除消化力稍弱外,其它均正常。凤凰衣,因其为雏出之蛋膜,内含胚血有情之物,性味甘平,清肺而护胃膜,尤为增强体质控制胃膜恶变的价廉功贵之品;三七参对胃出血后之血瘀肿痛,有止血散瘀止痛之独特功效,故一号粉剂
18、方即以此二味为方中主药。(丁光迪案)魏某(慢性萎缩性胃炎)男,64岁。慢性萎缩性胃炎已四年,近年又患慢性结肠炎。时常胃脘作痛,脘腹痞胀,大便艰行;惟得大便后,则脘腹痛胀均减。前医用养阴和胃止痛方法,药后胃痛见轻,但脘腹痛胀依然,大便难。舌质嫩红,无苔;脉见细滑。证属胃气郁滞,脾约津伤,虚中有实,升降失调的变化。(4)阴虚腑实夹瘀 治以通降法,行气顾阴,取六腑以通为补之义。方从脾约、麻子仁丸加味,改丸为汤,荡涤中焦。火麻仁泥10克 桃仁泥10克 白芍15克 制大黄5克 川朴5克 焦枳实10克 北沙参15克 麦冬15克 陈皮5克 炒川楝子10克 醋炒五灵脂10克 炙蜣螂虫10克(5帖)药后平平,又
19、服5帖,嗳与矢气畅行,脘腹胀减,又进5帖,其间得大便顺下,甚畅,胃痛大减,纳谷转香,自感一身轻松。舌布薄白苔,口中亦和,效议出入。原方去大黄、川朴、陈皮,枳实减5克;加炙甘草4克,全瓜蒌(杵)15克,炒青皮5克。(5帖)服完上药,自觉平善,停药数天,又加小劳,旧病复发,胃痛腹胀又至,大便不行。再服第一方,连用一周,诸症均解,并得熟寐,痛胀全除,再为调理巩固,康复出院。胃痛一经检查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常用养阴和胃止痛方药,有效有不效;不效的,大多是套用成方,欠于过细的辨证选药;而养阴又多取甘凉和酸甘之药,反而遏抑胃气,病情亦见复杂。即使宜用养阴之药,余每先虑阴柔凝重之嫌,多伍以辛通和降之药
20、,取阴凝非阳不化;胃气非降不通之义,较为妥当。总之,治疗胃痛,要考虑以通为补,胃气以下行为顺的大原则。评析(朱良春案):李(胃溃疡),男,26岁,工人,1976年5月10日初诊。胃小弯溃疡病史二年,经常疼痛,以往西医用解痉制酸药后,能迅速止痛,但此次胃痛月余,服西药效不佳,大便隐血试验(+),脘痛拒按,时泛酸水。舌质淡红,右手关脉滑,尺脉弦。久痛入络,瘀血内阻,脉右关弦滑,则是痰浊阻于胃络之征,治当化瘀消痰,以冀速效。(5)痰瘀交阻 炒延胡、竹沥半夏、象贝母各12克 五灵脂、化橘红各9克 三七粉2克(冲服)血余炭3克(冲服)凤凰衣1.5克 生瓦楞18克 徐长卿15克 4剂 服完后,胃痛已止,大
21、便颜色转黄,隐血试验阴性。按:朱师说:“胃痛久治不愈,应考虑痰瘀并病,痰瘀同冶,每收奇功”。推求师意,盖胃痛初病在经,久痛入络,而痰瘀互阻,则是久痛之症结所在,故亟宜消痰行瘀,通则不痛矣。(施今墨案):齐(消化性溃疡),男,42岁。十三岁起即患胃酸过多之病,中间曾一度好转,约有十余年未犯,近几年来病势又渐发展,腹痛,胃病,大便燥结,劳累过度大便检查即有潜血,曾经医院诊断为消化性溃疡。舌淡苔白,脉沉弦而细。2.肝肾亏虚型胃病 经云:“肾主二便,大便难者,取足少阴”。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痛。泛酸责在肝,肾为肝之母,标在胃肠而本在肾虚。故因证用药,益肝肾为法。鹿角胶(另烊化兑服)6克 陈阿胶(另烊化
22、兑服)10克 黑升麻5克 山萸肉12克 火麻仁15克 黑芥穗5克 川杜仲10克 生地炭15克 鸡血藤15克 炒续断10克 熟地炭15克 杭白芍18克 酒当归10克 炒枳壳6克 淡苁蓉10克 炙甘草10克按:历诊方药青娥丸,治腰疼;二仙胶通督任;甘枸杞补冲督之精血;山萸肉,固阴补精。并化裁养血润肠丸以通便润燥,芪、术、炙草益气补中,此案本属消化性溃疡病,而施师立法用药着重于肾,诸症逐渐缓解。胃病治肾而愈,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之特点。(章次公案):李某,男。胃病已年,多作于食后三小时许,得食可稍缓,曾有黑粪史。辨证:其为溃疡病。殆无疑义。处方:凤凰衣30克 玉蝴蝶30克 轻马勃20克 象贝母20克
23、血余炭15克 琥珀粉15克 共研细末,每服2克,一日三次,食前服。患者经钡餐造影确诊为复合溃疡,共服上方药两料,复查龛影消失而告痊愈。3.组方独特 凤凰衣有养阴清肺之功,除善治久咳、咽痛失音外,还可用于颌淋巴结结核溃疡不敛。它是先生治疗溃疡病的常用药。玉蝴蝶功擅润肺舒肝、和胃、生肌,除治咳嗽、音哑外,又善治肝胃气痛、疮口不敛,还有补虚、宽中、促进食欲之功。其与凤凰衣同用,起协同作用。马勃长于清肺利咽、解毒止血,又可疗疮。象贝母具有清热泄降、医疮散结之功,对于溃疡病之胃痛吞酸者尤为适宜。琥珀不仅为镇惊安神药,而且有化瘀止血、疗疮散痈作用。血余主要有消瘀止血作用,与琥珀同用,治溃疡病出血极佳。本方
24、虽药仅六味,但从辨证与辩病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可谓老药新用,而又丝丝入扣,颇能启发后人。1.肝脾相关理论指导胃病诊治2.广东名医经验3.注意胃病并发症及其处理 体会1.肝脾相关理论指导胃病诊治 步玉如案:李(萎缩性胃炎),女,66岁。病四十余年,胃脘疼痛,发无定时,烧心泛酸颇甚,每遇食酸味甜食则加剧;嗳气频作,纳物极少;平素性情烦急;大便l2日一行,时可成形。诊断:脾虚肝郁;治则:健脾和胃,舒肝理气。处方:台党参10克 白术10克 茯苓皮30克 甘草10克 陈皮10克 焦六曲12克 炒内金6 荷梗3克 尾连6 吴萸8克 百合30克 乌药15克 覆花10克 生赭石10克 冬瓜皮30克2.广东名医经
25、验 梁乃津梁乃津 梁老认为,萎缩性胃炎之胃脘疼痛,多为瘀滞所致,故治法上宗辛香理气,辛柔和血之法,常用自拟加味金佛止痛方,以郁金、佛手、延胡索、五灵脂、蒲黄、三七、血竭等行气活血药。梁老治疗本病胃痛之症的常用基本方(沙参、麦冬、白芍、党参、黄芪、郁金、佛手、延胡索),就反映出其辨本病为虚实挟杂,治以通补兼施、行气活血、益气养阴的学术观点。何炎燊:何炎燊:治一胃镜示:胃粘膜稍粗,呈花斑状。色泽灰暗,血管透见,胃酸分泌功能降低。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度)。症见形瘦憔悴,夜寝不宁,纳食不香,脘闷,时有肠鸣,大便先硬后溏,舌淡,苔薄而干,脉濡细略数患者。处方:太子参、百合各20克,山药25克,北沙参、石斛、玉竹、麦冬各15克,半夏、乌药各10克,陈皮、炙甘草各5克。并随症加味;纳差加谷芽、鸡内金,腹痛加郁金、佛手,便溏加锐蓄、木瓜,内热加竹茹、旱莲草。另用新开河参3克,三七1克,切片,每日晨起含服。患者坚持治疗1年,诸症递减。1994年1月全面复查,病理报告:慢性浅表性胃炎(轻度)。3.注意胃病并发症及其处理 并出血 并梗阻 并穿孔 并恶性病变球部溃疡S2慢性萎缩性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