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艺术学概论(上下编)复习提纲上编 艺术总论广义的艺术包括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狭义的艺术专制文学以外的其他艺术门类,将文学与艺术并列起来,合称“文艺”。广义上的艺术包括: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现代设计)、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影、书法)、表情艺术(音乐,舞蹈)、综合艺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民族民间艺术(杂技、曲艺、木偶、皮影)。19世纪末德国的康德拉费德勒极力主张将艺术与美学区分开来,成为相互交叉而独立的学科,这标志着艺术学的独立,费德勒因此被称为“艺术学之父”。艺术学的内容包括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艺术史。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节 艺术的本
2、质一 、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客观精神说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现实世界是理式世界的摹本,艺术是现实世界的摹本,艺术是摹本的摹本,是影子的影子。(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二者辩证统一。(南北朝)刘勰(xi)在文心雕龙里提出原道认为“文以载道”。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主观精神说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代表人物:(德国古典美学开山鼻祖)康德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强调创作主体(人
3、)的重要性,把自由活动看作是艺术与审美活动的精髓。(德国哲学家)尼采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在其代表作悲剧的诞生中把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看做艺术的两种根源,把“梦”和“醉”看做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模仿说/再现说西方思想史上影响力很大的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肯定了现实与艺术的真实性,认为艺术比所模仿的现实更加真实,认为艺术家不应当“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模仿”,而是“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子去模仿”。(俄国革命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
4、另外还有形象说、形式说、情感说、表现说二、艺术本质问题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分为“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构成了人类灿烂的艺术文化宝库。“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提供的启示:1、 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艺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 艺术一方面是对客观社会的反映,另一方面又凝聚着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2、 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艺术的发展脱离不了社会的物质生产条件。一定时代的艺术发展,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 在社会发展历史的某
5、些阶段上,艺术的繁荣与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呈现出某种不平衡现象。 艺术生产必然受到物质生产的制约,不包括个别特殊现象。3、 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艺术生产理论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研究,从而揭示出艺术作品与欣赏者、对象与主体、生产与消费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第二节 艺术的本质(特征)艺术的形象性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 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管的统一。 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艺术形象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成功的艺术形象,无不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丰富而广泛的社会概括性。艺术典型:艺术家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具
6、有栩栩如生的鲜明个性并体现出普遍意义的典型形象。艺术典型比起艺术形象来具有更强烈的个性与更广泛的共性,是艺术形象的凝练与升华。艺术的主体性体现在艺术创作的全过程(艺术创作、艺术成品、艺术欣赏)。 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艺术家个人风格) 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艺术家个人烙印) 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艺术的审美性艺术品具有审美价值。 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体现人类的审美意识) 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将生活中的真、善、美凝聚在作品中) 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二者有机结合,辩证统一) 第二章 艺术的起源第一节 关于艺术
7、起源的几种观点模仿说是关于艺术起源的最古老的说法,在欧洲占统治地位2000多年。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模仿”是人类的本能,所有的文艺都是“模仿”, 模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用的方式不同,所有的艺术都起源于对自然界和社会现实的模仿。(春秋时代)管子音乐是模仿动物的声音而来的。模仿说肯定了艺术来源于客观的自然界和社会现实,包含着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但只是触及了事物的表面没有揭示本质。游戏说流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由于人有过剩的精力,人们将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
8、实际效用,没用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代表人物:(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审美书简人的“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必须通过“游戏冲动”才能有机地协调起来。(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人类是高等动物,比低等动物有更多的过剩精力,艺术和游戏就是人的过剩精力的发泄。(德国学者)布鲁斯游戏是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在为将来的实际生活做准备或练习。游戏说肯定了游戏的艺术活动和审美活动,将游戏和艺术联系在一起,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艺术的部分特殊性,但仅仅从生物学或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仍然未能揭示艺术产生的最终原因。补充:游戏与艺术的相同点1 都只有在满足了衣食住行的功利需要之后才有可以用
9、过剩的精力从事这些活动2 它们都是超功利的,不能满足实际物质需要,都能让人产生愉悦的情感3 游戏中强烈的感情和欢快的节奏和艺术有关联游戏与艺术的不同点1 游戏的目的是发泄过剩的精力或是某种活动的练习,艺术却不同2 游戏是短暂的,而艺术的生命力是长久的3 游戏是个人的自娱,艺术是情感的交流,必须有观众。所以游戏没有科学地、全面地揭示艺术发生的根源。表现说在东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19世纪后在西方文艺界有较大影响,是西方现代文艺思潮的主要理论基础,即强调艺术应当“表现自我”。代表人物:(东汉)毛诗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歌咏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10、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直觉即表现”,艺术的本质是直觉,直觉的来源是情感,直觉即表现,因而,艺术归根结底是情感的表现。(英国史学家)科林伍德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才是所谓“真正的艺术”,艺术就是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表现。(俄国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艺术起源于传达感情的需要。(美国当代美学家)苏珊朗格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艺术品就是人类情感的表现形式。表现说,把艺术的起源归结为“表现”脱离开人类的社会实践,仍然是把现象当做本质,把结果当做原因,依然是片面的。巫术说出现于20世纪,是西方在艺术起源上影响最大的一种理论。代表人物:(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中最早提出“
11、万物有灵”的巫术的理论主张。有顺势巫术,模拟巫术,接触巫术(英国文化人类学家)弗雷泽金枝认为原始部落的一切风俗信仰,都源自交感巫术。巫术是原始人面对自然的一种手段,目的是作用于社会实践,所以艺术的起源最终应该归结于社会实践活动。劳动说19世界末叶出现,马克思主义的艺术起源说,在我国文艺界占据主导地位。原始社会音乐和舞蹈的特征是节奏,而音乐和舞蹈的节奏又来源于劳动的节奏,特别是集体劳动中产生的节奏代表人物:(俄国共产主义革命家)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系统的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和发展的问题,并且得出了艺术发生于“劳动”的观点。生产劳动是艺术起源的根本原因,但艺术的起源是多原因的,并非单原因的,是多元
12、的,不是单一的。艺术是人类创造的特定精神文化现象,我们应当从多方面考虑。第二节 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化决定论 (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把列维施特劳斯的结构主义观点用于说明社会的发展,认为社会的发展是多元决定的,并且进而提出了多元决定的辩证法/结构辩证法。 (法国艺术史学家)希尔恩艺术的起源艺术本身是一种综合现象,研究艺术的起源必须从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角度采取综合研究的方法,才能揭示艺术起源的奥秘。艺术产生于非艺术,使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艺术起源于人类社会实践的历史发展中。 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
13、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艺术的起源从根本上讲,最终归结于人类的实践活动。补充: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生产劳动实践 艺术的发生动力不是单一的,劳动、情感、巫术、幻想等原始社会的一切,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构成了一个系统,组成一个合力。但不是每个动力因素都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其中人类的生产劳动实践决定其他因素的产生和发展,成为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一) 生产劳动实践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前提:(二) 生产劳动实践推动着思想和感情的产生,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一个必要条件(三) 生产劳动推动着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二个必要条件(四)生产劳动实践是原始艺术
14、发生的直接动因,从建筑,造型,装潢,舞蹈,音乐,诗歌的产生可以分析出来艺术发生的历史过程1 艺术发生的上限-人所创造的第一件工具三百年前,人类制造的第一把石刀就是第一件艺术品。 从工具的产生,到艺术的发生,大约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纯粹的实用品。第二阶段:即是实用品,又是艺术品。叫“准艺术”、“史前艺术”。第三阶段:纯粹的艺术品,就是文明社会的艺术。 工具和艺术都是人创造的,艺术发生的前提和条件都是在人们使用工具改造自然的基础上产生的,工具促进了形式美感的产生为什么我们说工具是艺术发生的上限?第一、工具与艺术都是人创作的,艺术的创造是工具创造的逻辑发展。第二、工具人类社会的起点,艺术发生的前
15、提和条件都是在人们使用工具改造自然的基础上产生的。第三、工具促进了形式美感的产生第四、工具促进技术的发展。2 “准艺术”的发生“准艺术”发生的标志是人体装饰,雕刻和岩画的出现3 “准艺术”的繁荣社会由狩猎经济向原始农耕经济转变,为了储存和加工粮食就产生了新的器皿陶器应运而生,陶器的的出现对于史前艺术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4 “准艺术”的衰落与艺术的发生真正的艺术产生的标志是实用价值下降、渗入等级观念、作为富人饰物或宗教祭器象征的玉器和青铜器艺术的繁荣和狞厉恐怖的艺术风格的产生第二节 .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第三节 一、历史上对艺术发展规律的研究:第四节 (一)艺术发展的模式论:第五节 (1) “草
16、创繁荣衰亡”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西方美术史之父”瓦萨里1.需树立以一个评判标准2.只适合主要艺术种类。第六节 (2) “否定之否定”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象征性-古典型-浪漫型。1.绝对观念,过于主观2.按此理论最后艺术灭亡第七节 (3) “两极之间的变化”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奥地利艺术史家里格尔第八节 (二)艺术发展的动力论:第九节 人的本性是艺术发展的终极原因(唯心主义,错的)人的本性在一定限度内是变动的,它像人的生命一样,经历童年、青年、壮年、老年这几个阶段,这也就决定了艺术经历了童年草创期、青壮年高峰期、老年衰落期这几个阶段。补充:艺术的社会本质“本质”,是
17、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此一事物同其他事物的内部联系。因为艺术的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社会,任何创造艺术品的人也是社会的人,没有社会,就没有现实的人,也就没有艺术,所以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一)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二).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它们的共性1)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宗教、艺术等观点或观念,以及这些观点或观念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2
18、)上层建筑包括两个部分:1、 政治、法律等制度及相应的机构、措施。2、 2、社会意识形态:政治观点、法律观点、道德观念、以及哲学、宗教、艺术、各种不同的情感、幻想等等。3、 3)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1、他们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都决定于经济基础;2、它们反过来有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即反作用于经济基础,3、而且它们之间也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是他们的共性。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艺术,同其他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一样,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它发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这种决定作用,表现在艺术的发生和发展上,经济基础最终决定了各个历史阶段的艺术的主要内容和形态。(三).艺术
19、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文学宗教、哲学等等在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中,是“更高的”“悬浮于空中的”“更远离经济基础的”特殊的意识形态。而政治、法律及道德属于艺术等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之间的“中间环节”。它们和经济基础的距离上有所不同,它们并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分出不同的地位。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方式与程度也使不同的。艺术通过政治、道德、法律等“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艺术与“中间环节”的关系:直接和密切。(四)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它同“中间环节”的关系。二、 艺术发展的他律性:三、 艺术发展的规律,就是艺术发展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的关系。艺术发展的他律性,就是指艺术发展
20、过程中,艺术与其他事物如经济、政治、道德、宗教、哲学等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也是揭示艺术的外因是怎样制约和推动者艺术的发展。四、 (一)经济是艺术发展的决定力量和终极原因:五、 艺术发展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这条规律包含着以下内容:六、 (1)经济决定艺术的发生。任何艺术的发生,都以经济的一定发展为前提,经济创造了艺术发生的条件,经济创造了艺术发生的原因,经济甚至决定了艺术的内容与形式。一切艺术,哪怕是充满神奇幻想的神话,都是一定社会经济的产物。一切艺术,不管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不管是写实的还是抽象的,不管是再现的还是表现的,不管是反映社会生
21、活的还是反映自然的,归根到底,都是由经济决定的。七、 (2)经济决定艺术的性质。由于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不同,在生产关系中地位不同,有人占据着统治阶级的地位,有人出于被统治阶级的地位。因而必然有表现统治阶级思想感情的艺术,也有表现被统治阶级思想感情的艺术。经济决定了艺术的不同的性质。八、 (3)经济决定艺术的发展。艺术是发展的,推动艺术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经济的发展。九、 (4)经济与艺术发展的不平衡性。经济高涨必将导致艺术繁荣,是无疑的,不可避免的,但是,艺术繁荣与经济高涨,并不是如影随形、亦步亦趋的绝对平衡的关系,而是复杂的、包含差别的关系,这就是艺术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艺术与经济发展的
22、不平衡性还表现在:首先,对历史发展不同时代做纵向比较,艺术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其次,对同一时代不同地区、国家做横向比较,艺术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再次,对艺术内部不同艺术种类做比较,艺术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以上三个方面从不同角度体现了艺术与经济发展的原理。(二) 政治对艺术的发展具有直接的,重大的,深刻的影响。(三) 经济是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但经济不是艺术发展的唯一动力。影响艺术发展的还有政治、宗教、哲学、道德等等。(四) 政治在艺术发展中的左右有两种错误:(五) (1)认为“政治是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政治决定艺术”。首先,从理论分析上说,把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归结为政治,也就
23、是归结为思想关系,从而否定“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经济”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误入历史唯心主义。其次,从实践检验来看,政治不能决定艺术。(六) (2)认为“政治不是艺术发展的任何动力,政治与艺术无关”。错误是:不管艺术家本人的主管意愿如何,“为艺术而艺术”只能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七)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整个上层建筑的核心,政治要求艺术为自己服务,用物质的、精神的力量去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八) 政治与艺术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关系,政治影响艺术,艺术也影响政治。当然两种影响的力量是不平衡的。政治对艺术的发展具有直接的,重大的,深刻的影响。(九) 1、政治对艺术的影响
24、是直接的,因为在上层建筑内部政治与艺术的联系是直接的,艺术像晴雨表一样灵敏地对政治做出反映;2、政治对艺术的影响又是重大的,因为政治集中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它拥有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和强大的物质力量。因此,政治既可以成为强大的动力促进艺术的繁荣,也可以成为巨大的阻力导致艺术的衰败。(十) 宗教对艺术发展的影响:(十一)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宗教与艺术像携手并进的孪生兄弟。在原始社会,原始宗教与原始艺术是混沌未分的混合体。在阶级社会,宗教与艺术虽然在分道扬镳的短暂时刻,更多地是相互渗透、共存共荣。(十二) 以致黑格尔说,最接近艺术的就是宗教。(十三) 1、宗教阻碍艺术的发展,从根本上说,宗
25、教是对艺术的否定。宗教之所以否定艺术,因为宗教与艺术确实存在根本对立的方面:(十四) (1)宗教是对社会生活的扭曲的反映;艺术是对社会生活的真实的反映。(十五) (2)宗教要求对彼岸世界的心灵感悟;艺术要求对现实世界和世俗感情的形象表现。(十六) (3)宗教的对象是神;艺术的对象是全面的社会生活。(十七) (4)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艺术是生活的教科书,净化人的心灵。(十八) (5)宗教相信自己创造的神的存在;艺术不相信自己创造的对象的真实存在。(十九) 2、宗教促进艺术的发展。这是宗教影响艺术的另一个方面,因为宗教与艺术确实有很多共同点(二十) (1)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形象的反映。(二十一)
26、(2)都蕴含了感情与幻想的成分。(二十二) (3)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全面反映。(二十三) (4)都能使人的精神得到抚慰,产生愉悦与希望。(二十四) 宗教推动艺术的发展表现在:(二十五) (1)宗教为艺术破除教义的束缚从而得到发展。(二十六) (2)为艺术提供题材。(二十七) (3)是艺术生产的组织者。(二十八) 道德给艺术的发展以巨大的影响:(二十九) 道德与艺术既不是绝对对立,也不是完全的同一的,它们既有本质的区别,又相互影响,道德和宗教一样,同时是艺术发展的动力或阻力。(三十) 道德在艺术发展中的作用,有两种反对两种错误:(三十一) (1)认为道德与艺术是绝对对立的,道德与艺术无关。这种观点
27、认为,道德的评价标准是善与恶,艺术的评价标准是美与丑,这是毫不相干的两件事。(三十二) (2)道德与艺术完全同一的,一切艺术都是道德教育的手段。(三十三) 以上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道德与艺术既不是绝对对立的,也不是完全同一的。他们既有本质区别,又相互影响。道德是艺术发展的动力或阻力。(三十四) 当艺术作品表现进步的道德准则的高尚的理想情操时,往往产生持久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促进艺术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丑恶的道德准则对艺术的发展起另外一种作用。(三十五) 哲学对艺术发展的影响:艺术与哲学有着本质的不同:第一,它们在精神世界中的地位不同:艺术是感性的最高形式;哲学是理性的最好形式。第二,反映
28、社会生活的方式不同:艺术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哲学用最一般的范畴和逻辑体系反映社会生活。第三,反作用于社会生活的方式不同:艺术以情感人,通过情感的感染英系那个人的行动进而影响社会生活;哲学以理服人,通过方法论影响社会生活。哲学如何影响艺术的发展:(1)哲学通过美学的中介影响艺术的发展。(2)哲学通过创作方法的中介影响艺术的发展:首先,哲学思想决定艺术创作的方法。从根本上说,艺术的创作方法来自艺术思想,艺术创作方法就是艺术思想在创作中的体现。艺术从根本上说,又来自哲学思想,艺术思想就是哲学思想在艺术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运用于艺术领域就会产生艺术是社会生活反映的艺术思想,这种艺术思想
29、运用于艺术领域就会产生“艺术不是也不可能是再现性的,艺术是情感的表现”的艺术思想,这种艺术思想必然产生西方形形色色的艺术创作方法。创作方法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艺术作品。其次,哲学思想决定艺术创作方法的选择与改变。最后,哲学思想的矛盾决定艺术创作方法的矛盾。三、 艺术发展的自律性:四、 艺术发展的自律性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五、 第一、从艺术的纵向发展来看,艺术发展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之间的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这就是艺术发展的继承与革新;六、 第二,从艺术的横向联系来看,不同民族艺术之间以及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之间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这就是多民族艺术的借鉴与创造,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的相互
30、联系与融合。七、 (一)历史继承性是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八、 所谓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就是前代艺术对后代艺术的巨大影响以及后代艺术对前代艺术的积极成果的继承保留。它揭示了艺术发展历史之间的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这是古今中外一切艺术发展都应遵循的普遍规律。九、 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主要表现在:十、 (1)艺术作品思想内容的继承。十一、 (2)艺术作品形式的继承。十二、 (3)艺术种类和艺术创作方法的继承。十三、 (二)艺术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的原因:十四、 (1)是由社会物质生活发展的连续性所决定的。十五、 (2)是由艺术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十六、 (3)是由艺术表现生活的任务决定的。(三
31、) 艺术遗产的原则:继承艺术遗产的原则是批判的原则(四) 怎样区分艺术遗产的精华与糟粕:(五) (1)要把统治者的艺术与被统治者的艺术区分开来。在阶级社会中,有两个对立的阶级;反映在艺术中,就有两种艺术,一种是反对的艺术,它反映统治阶级反动的思想感情,是艺术遗产中的糟粕;另一种是进步的艺术,它反映被统治阶级进步的思想感情,是艺术遗产中的精华。(六) (2)要把某一具体艺术作品中之精华与糟粕区分开来。要坚持继承艺术遗产的批判原则,即是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就要反对“肯定一切”与“否定一切”两种错误。“肯定一切”即全盘继承,表现为复古主义。“否定一切”即简单抛弃,表现为虚无主义。(七) (四)艺术
32、继承的条件和类型:(八) 艺术继承的条件决定艺术遗产继承的类型。艺术遗产继承的类型有两种:(九) (1)同一艺术风格渐进延续中继承。(十) (2)不同艺术风格飞跃断裂的继承。 艺术的发展遵循否定之否定规律。(十一) 现代派艺术认为原始艺术的价值在于:(十二) 首先,原始艺术稚拙简朴的形式。(十三) 其次,原始艺术丰富大胆的想象。(十四) 再次,原始艺术单纯直率的内心表露。(十五) 最后,原始艺术的混沌性。(五) 革新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六) 革新是一切时代、一切民族艺术发展过程的必然规律。(七) (1)革新是艺术的任务所决定的,艺术的任务是反映生活。生活是发展的,因此,反映生活的艺术也是发
33、展的。这是艺术革新的客观必然性。(八) (2)革新是艺术的本性所决定的,艺术的本质就在于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了艺术。(九) (3)革新是欣赏者的审美需要所决定的。欣赏者在艺术欣赏时总是求新、求异、求变,欣赏者的审美需求决定了艺术革新的必要性。(十) (4)革新是艺术家的个性和思想感情的独特性所决定的。不同的艺术家的思想感情虽有共同点,但必然具有独特性。一切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思想感情的独特的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感情的独特性决定了艺术革新的必然性。(十一) (六)艺术发展过程中革新的表现(十二) 第一,从艺术作品来说,革新可以表现为艺术作品内容的革新与艺术作品形式的革新。艺术内容的革新即创造新的艺术
34、形象、表现新的思想感情,这是艺术作品革新的主导方面。艺术内容来自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独特的审美认识与审美评价。(十三) 艺术内容的革新必然带来艺术形式的革新,即艺术作品组织结构与艺术语言的革新。(十四) 第二,从艺术家的角度来说,革新可以表现为对他人的超越和对自我的超越。(十五) 对于艺术家来说,革新首先表现在对他人的超越,即对先辈和同辈艺术家的超越。艺术的发展过程与科学的发展过程不同。(十六) 第三,从革新的程度来说,革新可以区分为同一艺术风格延续中的革新与不同艺术风格转变中的革新。在艺术发展过程中,所谓同一艺术风格延续中的革新,实际上是艺术发展的量的积累,是对某一艺术风格的完善。(十七) 所谓
35、不同艺术风格转变中的革新,实际上是艺术发展过程质的飞跃,是对某种艺术风格的根本变革,是新的艺术风格的产生。(七)艺术发展过程中继承与革新的关系 艺术发展过程中革新的表现:内容革新,形式革新,对他人的超越和自我的超越,艺术风格的革新。 艺术发展过程中继承与革新的关系:辩证统一。革新是继承的目的。继承是革新的基础。 第三节.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一、世界各民族艺术的多元存在世界上有许多民族,不同民族艺术的多元存在时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一)艺术民族性艺术的民族性就是表现民族的本质特点所形成的艺术上的特殊性,艺术的民族性不在于在艺术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是否具有民族性,艺术的民族性最重要最基本的内涵在
36、于是否表达了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艺术民族性的核心和灵魂(二)艺术民族性的根源 艺术的民族性来自民族精神,而民族精神来自民族的社会生活的特殊性。 民族的社会生活的特殊性(以古埃及和古希腊为代表)(三)、民族艺术的多元存在 由于多民族社会生活的特殊性必然造成民族精神的差别性。而民族精神的差别性就必然造成民族艺术的多元性。艺术的民族性,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艺术成熟的标志。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是创作成熟的标志。 各民族社会生活的差异性是长期存在的,因此,各民族思想情感的差异性和欣赏习惯的差异性将长期存在,这就决定艺术民族性的长期存在。 民族艺术的多元存在,是长期的、必然的,这也是艺术发展的一条规律。二、
37、 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与融合三、 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不同民族艺术的相互影响。另一方面是指不同国家的不同民族艺术的相互影响。四、 (一)各民族艺术相互交流的必然性五、 各民族艺术具有差别性、独特性、都有其长处和短处,对于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来说都要取长补短,以利本民族艺术的发展。这就是各民族艺术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必然性。六、 (二)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表现:七、 1. 民族艺术思想内容上相互影响 2. 民族艺术形式的相互影响3. (三)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的条件:4. 1、民族的社会生活类似性。A两个民族的艺术们没有影响,因为两个民族社会生活的了类似性为
38、零。B、两个民族的艺术有单方面的影响。C、落后的民族的艺术也可以对先进的民族的艺术产生影响。2、民族交往的可能性。A、 不同民族之间的经济上、政治上、或文化上的联系。是民族艺术相互影响的必要前提。B、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有其历史发展过程。一般来说,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时代,各民族相互影响是偶然的、自发的、局部的、短暂的;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时代,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才是必然的、自觉的、全面的、长久的。(四) 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过程:(五) 一个民族的艺术在吸取外来艺术营养是,要经历一个过程:(六) 第一步:把外来艺术原封不动的“拿来”(七) 第二步:鉴别的基础上吸取精华,吸取精华,抛弃糟粕(八)
39、第三步:把外来艺术与本民族艺术有机的结合,这也是艺术发展的一条规律。(九) 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的发展趋势是艺术的一般共性与民族特色的有机融合。三、 艺术的世界性和民族性的辩证关系(辩证统一)四、 (一)从民族艺术走向世界艺术五、 从文艺复兴到二十世纪,是西方艺术在世界舞台声融合交汇的伟大时代,也是从民族性走向世界性的伟大时代。六、 (二)世界艺术七、 世界艺术并不是凌驾于民族艺术之上的一种独立存在的艺术,它是民族艺术的一种。特征是:八、 1、世界艺术是为整个世界所共欣赏的民族艺术。九、 2、世界艺术是表现“人的一般本性”的民族艺术。十、 3、世界艺术是指表现人类共同美的民族艺术。十一、 凡是世
40、界的都是民族的、并非一切民族的都是世界的(三) 艺术的世界性和民族性的关系:(四) 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是既有差别又有联系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五) 联系在于:凡是世界的都是民族的。离开民族的,就没有世界的。(六) 差别在于:民族艺术成为世界艺术史有条件的,深刻地表现“人的一般本性”和人类的共同美,真实地反映社会发展趋势和时代精神的民族艺术,才有可能成为世界各民族所欣赏的艺术。(七) (四)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辩证统一原理对发展社会主义艺术的意义。(八) 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辩证统一原理对发展社会主义艺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九) 1、社会主义艺术必须坚持民族形式。(十) 2、坚持社会主义的开放
41、性。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会借鉴世界上一切优秀的艺术并与本民族的艺术传统结合起来,洋为中用,创造出新的更高级的社会主义艺术,满足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需要。第三章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第一节 艺术的社会功能艺术的产生是通过创造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审美价值是艺术最基本、最主要的特性。艺术的主要社会功能是审美认知、审美教育、审美娱乐。艺术的审美认知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社会、历史和人生。艺术的审美认知作用的特点: 艺术对于社会、历史、人生具有审美认识功能,往往能够更加深刻地揭示社会、历史、人生的真谛和内涵,反映社会的广度深度,常常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
42、形象,给人们带来难以忘却的社会生活知识。 对于大至天体、小至细胞的自然现象,艺术同样具有审美认识作用,可以增加人的科学知识。 对于艺术的认识功能也不能估价过高,在认识自然现象方面,比不上自然科学;在认识社会、历史方面,艺术也不可能像社会学、历史学那样完备翔实地占有资料。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从而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特点: 以情感人是艺术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最鲜明的区别,艺术作品总是灌注着艺术家的思想感情,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描绘,使人受到强烈的感染和
43、熏陶。 潜移默化艺术作品对人的感染,常常是在毫无强制的情况下,使欣赏着自由自愿、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心灵得到净化。(艺术常常成为宗教宣传教义的载体,爱国主义教育的范本。) 寓教于乐强调,应当把思想教育融合到艺术审美娱乐之中。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 艺术作品之所以受人欢迎,在于它能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人们通过欣赏艺术作品,能使其审美需要得到满足,精神上产生一种愉悦、美感。 使人们通过艺术欣赏得到积极的休息,从而更好地投入新的工作。 通过审美欣赏,人们不仅可以满足精神上的审美需要,身心
44、得到积极的休息,还能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第二节 艺术教育美育理论体系的建立18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正式提出来,席勒在美育书简这一美学理论名著中,席勒不仅仅从道德教育的特殊方式来看待问题,而是从自然与人、感性与理性等基本哲学命题提出人性的复归,使西方的美育理论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在中国最早公开将美育与德育、智育相提并论的是清末学者王国维,明国时期教育家蔡元培提出过“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认为这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将西方康德、席勒的思想和中国古代美育传统柔和到一起,突出了情感在美育中的重要地位,强调美育是陶冶人的感情,改造人的世界观,使人达到一种新的精神境界的最好途径。美育的核心是艺术教育,艺
45、术具有审美认识、审美教育、审美娱乐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具有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等特点,使艺术教育成为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式。艺术教育的意义: 狭义艺术教育被理解为为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 广义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艺术教育的根本目标和任务,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艺术教育的任务: 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 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人格。补充:艺术审美教育的意义(一)艺术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审美教育可以使人们更全面、更具体地感受到现实生活的意义。(一) 艺术
46、审美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位置审美教育已在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作用。当然,美育与其他教育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统一体。这种联系表现在:首先,德育、智育、体育是美育的基础。其次审美教育对德育、智育、体育也有反作用审美教育对直觉能力、想象力等方面的培养,对于人的智能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它能培养受教育者完整、健全的人格,从而使他们能更有效地在德智体方面得到发展。第三,审美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中属于更高层次的教育。审美教育能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审美趣味和正确的美学观念,提高人们欣赏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他们成为一个真善美、知情意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第四章 文化系统中的艺术第一节 作为文化现象的艺术19世纪最有影响的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文化或文明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