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态度医学宣教社会态度医学宣教一、社会态度的概念一、社会态度的概念二、社会态度的构成二、社会态度的构成三、社会态度的功能三、社会态度的功能第一节第一节 态度概述态度概述社会态度医学宣教2(一)态度概念的提出(一)态度概念的提出 1862年,斯宾塞.贝因提出:态度是一种先有之见,是把判断和思考导引到一定方向的先有观念或先有倾向。一、社会态度的概念一、社会态度的概念社会态度医学宣教3(二)态度的定义(二)态度的定义 F.H.Allport1924年在社会心理学中提出:态度是在神经肌肉系统中布置好的对于反应的准备。G.W.Allport1935年在社会心理学手册中提出:态度是这样一种心理的神经的准
2、备状态,它由经验予以体制化,并对个人心理的所有反应过程起指示性的或动力性的影响作用。一、社会态度的概念一、社会态度的概念社会态度医学宣教4(二)态度的定义(二)态度的定义 定义:态度是人们对社会存在所持定义:态度是人们对社会存在所持有的一种具有一定结构和比较稳定的内有的一种具有一定结构和比较稳定的内在心理状态。在心理状态。一、社会态度的概念一、社会态度的概念社会态度医学宣教5(三)特点(三)特点 1、统合性:对其他心理过程的统合 2、媒介性:使行为与心理吻合 3、压迫性:指向并倾注于某个对象 4、一元性:从正到负的连续状态一、社会态度的概念一、社会态度的概念社会态度医学宣教6(四)社会本质和分
3、类(四)社会本质和分类 1、社会本质:对象 主题 2、分类:普遍 个人 特殊 团体一、社会态度的概念一、社会态度的概念社会态度医学宣教7(五)个体态度和群体态度(五)个体态度和群体态度 1、个体态度 2、群体态度:群体中多数成员或全体成员对某一事件的共有态度。3、两者关系:(1)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由前者中的 共有部分组成的 (2)后者具有一致性,具有心理压力;前者 具有个体差异性一、社会态度的概念一、社会态度的概念社会态度医学宣教8 C.I.Hovland&M.J.Rosenberg:态度三要素说态度三要素说 可测的独立变量可测的独立变量 媒介变量媒介变量 感情:感情:交感神经系统反应刺
4、激(态度对象)刺激(态度对象)态度态度 认知:认知:知觉反应个人、事件、组织 行为:行为:外显行为社会问题、社会群体 1、认知和感情是反应中情境规定的主要因素、认知和感情是反应中情境规定的主要因素 2、动机是态度的内部力量、动机是态度的内部力量 二、社会态度的构成二、社会态度的构成社会态度医学宣教9(一)功能主义的观点:(一)功能主义的观点:在多种态度中,在多种态度中,人们选择的是符合特殊心理需要的态度。人们选择的是符合特殊心理需要的态度。丹尼尔.卡兹(D.Katz,美)提出有四种功能:调适作用 自我防卫作用 价值表现作用 知识作用三、社会态度的功能三、社会态度的功能社会态度医学宣教10(二)
5、对社会生活的统合、离合和调和(二)对社会生活的统合、离合和调和作用作用(三)工作态度影响工作效率(三)工作态度影响工作效率 三、社会态度的功能三、社会态度的功能社会态度医学宣教11一、影响因素一、影响因素二、具体研究二、具体研究三、态度转变的理论三、态度转变的理论四、态度转变的方法四、态度转变的方法第二节第二节 态度的形成和转变态度的形成和转变社会态度医学宣教12(一)同伴(一)同伴 实验:德福勒和韦斯提(1958)年的一项研究让被试说明他们是否愿意摆好姿势与一个不同种族的人照一张友谊像,并有权决定照片的使用场合。71的人说自己从一个或许多参考群体方面关心自己的形象。一、影响因素一、影响因素社
6、会态度医学宣教13(二)家庭(二)家庭(三)团体(三)团体(四)社会环境(四)社会环境(五)个体的学习:联想、强化、观察(五)个体的学习:联想、强化、观察 一、影响因素一、影响因素社会态度医学宣教14(一)(一)1924年Allport 在社会心理学中描述的关于暗示与模仿在态度形成中的研究形成方式:经验的积累 分化 特殊反应倾向凝固 模仿或学习二、具体研究二、具体研究社会态度医学宣教15(二)(二)凯尔曼(Kelman):服从、同化、内化精神内容:信念 价值观 态度 行为 强化过程:内化 同化 认同 顺从 服从 二、具体研究二、具体研究社会态度医学宣教16(一)学习理论:态度的转变是一个学(一
7、)学习理论:态度的转变是一个学习过程习过程 1、学习的基本过程实质上是在强化原理的支配和控制下所进行的特定刺激与特定反应的联结过程。2、改变他人态度前要了解刺激和强化作用的特性以及个体本身的情况。三、态度转变的理论三、态度转变的理论社会态度医学宣教17(二)强化理论:态度形成与转变是按(二)强化理论:态度形成与转变是按条件反射的模式进行。条件反射的模式进行。三、态度转变的理论三、态度转变的理论社会态度医学宣教18(三)认知平衡理论(三)认知平衡理论1、海德的一致性理论:海德的一致性理论:Heider(1958)提出POX 模型,指出人们的认知系统中几种评价态度或感情之间有趋向一致的压力。P为认
8、知者,O为认知的另一人,P与O建立了一定的感情,X是第三者的人或物三、态度转变的理论三、态度转变的理论社会态度医学宣教19OPXOOOOOOOPPPPPPPXXXXXXX+-+社会态度医学宣教20(三)认知平衡理论(三)认知平衡理论2、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Festinger(1959)认为人的认知因素有些是独立的,有些是相互关联的,当两个相互关联的认知不一致时,就会感到冲突,促使其改变或放弃认知之一,迁就另一认知(此认知泛指所有包含认知成分的一切思想、观念、态度、行为等等)三、态度转变的理论三、态度转变的理论社会态度医学宣教21(四)信息理论(四)信息理论 Hov
9、land(1953)认为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影响态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发信者提供信息的可信度、信息内容结构、收信者的特点、收信者参与传递活动等。1、信息对态度变化的影响:三、态度转变的理论三、态度转变的理论社会态度医学宣教22(四)信息理论(四)信息理论2、信息传递结构:单一传递和全面传递(1)当被试的立场与宣传的内容一致时,单一比全面好(2)被试文化水平低时,单一好;反之则全面好3、收信者参与传递效果好 三、态度转变的理论三、态度转变的理论社会态度医学宣教23(五)心理感应抗拒理论:(五)心理感应抗拒理论:Brehm(1966)1、基本观点:当一个人的行为自由受到威胁时,会处于一种动机唤醒状态
10、,驱使其恢复自己的自由,这种状态就叫做心理抗拒。三、态度转变的理论三、态度转变的理论社会态度医学宣教24(五)心理感应抗拒理论(五)心理感应抗拒理论2、影响因素(1)对自由的渴望(2)对自由剥夺的威胁(3)自由的重要性程度(4)剥夺某种自由是否会影响到其他自由的剥夺3、心理抗拒阻止态度的转变 三、态度转变的理论三、态度转变的理论社会态度医学宣教25(一)劝说宣传法:(一)劝说宣传法:借助语言、报纸、杂借助语言、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广告等各种传播媒介志、广播、电视、电影、广告等各种传播媒介来传播信息,影响人们,使之态度发生改变的来传播信息,影响人们,使之态度发生改变的方法方法。1、影响
11、因素(1)宣传者因素:专家身份、社会身份、吸引力、相似性、可信赖性四、态度转变的方法四、态度转变的方法社会态度医学宣教26(一)劝说宣传法:(一)劝说宣传法:1、影响因素(2)信息的传播:单一与全面、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传播渠道(3)接受者因素:原有态度、人格特点、信息加工(4)情境因素:信息繁多的情境、令人分心的情境、信息重复的情境 四、态度转变的方法四、态度转变的方法社会态度医学宣教27(一)劝说宣传法:(一)劝说宣传法:2、注意事项(1)实事求是地提供信息(2)说服宣传要晓以利害(3)单一宣传和全面宣传(4)逐步提出要求四、态度转变的方法四、态度转变的方法社会态度医学宣教28(二)角色扮
12、演法(二)角色扮演法 四、态度转变的方法四、态度转变的方法社会态度医学宣教29(三)活动参与法(三)活动参与法 四、态度转变的方法四、态度转变的方法社会态度医学宣教30(四)团体影响法:勒温(四)团体影响法:勒温 四、态度转变的方法四、态度转变的方法社会态度医学宣教31(四)团体影响法:勒温(四)团体影响法:勒温 四、态度转变的方法四、态度转变的方法社会态度医学宣教32(六)承诺(六)承诺 在一些研究中,那些同意接受较小请求的人,接下来更有可能同意接受较大的请求,即登门槛技巧:一旦人们有一只脚跨入了门槛,他们就能利用你的承诺感增加你随后的依从性。四、态度转变的方法四、态度转变的方法社会态度医学
13、宣教34(七)稀缺(七)稀缺 人们讨厌他们得不到某种东西的感觉(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人们喜欢获得其他人得不到的东西)。四、态度转变的方法四、态度转变的方法社会态度医学宣教35(八)示范(八)示范 让人们依从的一种方式就是营造一种信息性影响的情形:人们可以通过示范所期望的行为来促成改变。四、态度转变的方法四、态度转变的方法社会态度医学宣教36一、影响态度和行为关系的因素一、影响态度和行为关系的因素二、预测态度与行为的关系二、预测态度与行为的关系三、偏见三、偏见第三节第三节 态度与行为态度与行为社会态度医学宣教37(一)从态度的角度看(一)从态度的角度看1、个体态度内部的认知成分和感情成分的一致
14、性程度。2、个体对某一事物的态度若是以亲身经历、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对行为就具有较高的预测性。3、个体对事物的态度一般笼统,与行为的一致性低,反之则高。一、影响态度和行为关系的因素一、影响态度和行为关系的因素社会态度医学宣教38(一)从态度的角度看(一)从态度的角度看4、态度类型和论据类型之间的匹配 当广告商将基于认知的论据与基于认知的态度匹配,基于感情的论据与基于情感的态度匹配,那么态度改变的可能性比较高。一、影响态度和行为关系的因素一、影响态度和行为关系的因素社会态度医学宣教39(二)从行为反应所具有的特点看(二)从行为反应所具有的特点看1、单一行为和多重行为:前低后高2、即时行为和长久行为
15、:前高后低一、影响态度和行为关系的因素一、影响态度和行为关系的因素社会态度医学宣教40(三)从个体自身条件和情况看(三)从个体自身条件和情况看1、态度与个人的关联程度:程度高则一致,反之则不一致2、人格因素一、影响态度和行为关系的因素一、影响态度和行为关系的因素社会态度医学宣教41(四)环境压力:压力大不一致,反之(四)环境压力:压力大不一致,反之则一致则一致一、影响态度和行为关系的因素一、影响态度和行为关系的因素社会态度医学宣教42 1、态度的可获得性:二、预测态度与行为的关系二、预测态度与行为的关系社会态度医学宣教43 2、态度和行为的测量都处于同样 的特异性水平时,态度就是行为的良好预测
16、指标。二、预测态度与行为的关系二、预测态度与行为的关系社会态度医学宣教44 对某一个人或其他团体持有的缺乏对某一个人或其他团体持有的缺乏充分事实根据的态度。充分事实根据的态度。(一)特征:(一)特征:1、以有限的或不正确的信息来源为基础 2、其认知成分是刻板印象 3、由过渡类化的倾向(晕轮效应)4、含有先入为主的判断三、偏见三、偏见社会态度医学宣教45(二)产生的原因(二)产生的原因1、客观原因:社会原因2、主观原因:社会分类三、偏见三、偏见社会态度医学宣教46(三)消除(三)消除1、Allport:通过群体在追求共同目标的平等交往中减少三、偏见三、偏见社会态度医学宣教47(三)消除(三)消除2、大众媒体三、偏见三、偏见社会态度医学宣教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