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复杂性或难治性功能性胃肠病w 复杂性功能性胃肠病指的是目前检查不能发现有器质性损伤,多种功能性胃肠病同时存在,症状复杂且多变,涉及病变部位广泛,病情反复难愈的以功能性损害为特点的胃肠疾病。3功能性胃肠病的分类w 食管病变 w 胃病变 功能性消化不良w 小肠病变 w 大肠病变(包括盲肠、升结肠、结肠肝曲、结肠脾曲、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病变)w 胰腺病变w 胆道病变 w 血管病变 w 其他4食管病变w 1、癔球症w 2、胃食管反流病w 3、贲门失迟缓症w 4、弥漫性食管痉挛w 5、胡桃夹食管w 6、反刍综合征w 7、食管原性胸痛w 8、功能性烧心w 9、功能性吞咽困难w 10、未定型的食管功能
2、性疾病w 11、药丸性食管炎 5胃病变w 1、功能性消化不良w 2、胃轻瘫w 3、吞气症w 4、功能性呕吐w 5、胃电节律紊乱 6小肠病变w 1、小肠动力障碍性疾病w 2、功能性腹胀w 3、功能性腹泻w 临床盲区多,缺少系统完整的内科研究临床盲区多,缺少系统完整的内科研究7大肠病变w 1、结肠动力紊乱w 2、肠易激综合征w 3、功能性腹胀w 4、功能性便秘w 5、功能性腹泻w 6、功能性腹痛综合征w 7、慢性假性肠梗阻w 病情复杂,临床认识过于简单,诊治方法单病情复杂,临床认识过于简单,诊治方法单调调8肛门直肠w 1、功能性大便失禁w 2、功能性肛痛w 3、盆底功能失调 9手术后相关功能障碍w
3、 1、倾倒综合征w 2、小残胃综合征w 3、术后胃轻瘫综合征w 4、迷走神经切断术后腹泻w 5、Roux潴留倾倒综合征w 6、碱性反流性食管炎w 7、输入襻综合征w 8、输出襻综合征w 9、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w 10、短肠综合征w 11、小肠移植后动力异常10其他w 全身性疾病的关系(如肾脏、心脏、内分泌、神经精神、营养代谢、免疫等)11上胃肠道主要症状 w 嗳气w 烧心w 吞咽困难w 胸骨后疼痛w 纳呆w 恶心和呕吐w 早饱 w 痞闷 w 胃脘痛(上腹痛)w 12下胃肠道主要症状 w 腹痛 w 腹胀 w 慢性便秘 w 慢性腹泻 w 肠原性早饱(多伴有排便不畅、排便/矢气后减轻、朝轻
4、暮重或夜间不适明显)13变化的胃肠道症状w 结肠肝曲综合征 常与肝胆病变混淆,还可表现为右胸背腰腹不适w 结肠脾曲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左上腹不适,甚至是左胸背腰腹不适w 降结肠 主要表现左侧腹不适w 横结肠 容易和胃十二指肠病变混淆w 小肠 便溏/腹鸣/腹胀14w 可以是上腹及胸部不适感w 也可以是腰背痛w 精神、心理、心身等表现15其他少见胃肠道症状w 易饥饥嘈不适(非常明显的饥饿感,并且强烈需要进食,排除其他疾病原因),多数伴有多涎现象w 上腹空坠感(一种不易表述清楚的感觉,部分病员感到上腹空悬,有需要进食感,可以缓解可以不缓,可伴随心慌、疲乏、头昏甚至倒地)w 喜温喜按(多伴随腹痛出现,而
5、腹痛与受凉或者进食冷食有关)w 排便不畅或者是排便费力(并不一定有大便干燥)w 便意频繁(反复入厕,便量少或无便,并无直肠明显病变)w 生气、紧张、忧郁时则前述各种症状加重w 畏冷、怕凉、畏热、怕热(可有季节性)、阵发性潮热16w 异常出汗w 口腔粘膜病(唇)w 咽部疾患(多数在耳鼻喉科就医)w 游走性肌肉痛(或跳动)w 转筋w 水肿(面部、四肢、甚至全身)w 头昏、乏力、情绪低落w 眼科(干眼)w 妇科(外阴或阴道不适)(与盆底有关)w 泌尿科(小便不适)w 皮肤科(荨麻疹、湿疹、痤疮等)w 呼吸科(咯痰症、咽部不适等)w 心脏科(胸痛的复杂性)17实际是各种症状交替混杂出现w 上下消化同时
6、存在:嗳气伴有便秘,上腹和下腹,甚至是同时表现为上腹部症状(上腹痛,可以是真正胃痛可以不是)w 最难的是上腹部(左、右及中部)、单一症状、非常规系统症状(如唇、肛门、肌肉等)18w 1组症状体征(食道、胃、小肠、大肠)w 2组症状体征(食道加胃或肠,精神心理加胃肠或食道或肛门等)w 3组症状体征(食道胃小肠、胃大肠精神)w 4组症状体征w 5组症状体征w 6组症状体征w 更复杂化(没有比例标准,即那段或组的更突出)19w 出现组数越多,临床难度越大;反之简单w 反复、交替、慢性过程、周期长、单一用药反应不好、用药过多增加副作用及机体损伤w 临床最惧单一、非常规、非常见流程的临床最惧单一、非常规
7、、非常见流程的病情表达!病情表达!20中西医可否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治中结合w 不仅可以而且非常有互补性w 各有所长,非常有结合必要w 如何结合需要时间磨合w 诊断治疗体系相对独立矛盾21不仅可以而且非常有互补性w 都是以人体健康和疾病为对象w 采用了不同时期的先进思想和方法为指导、以人类所有生理病理现象为根本内容w 各自有其认识疾病与健康的体系,没有一者完美无缺22各有所长,非常有结合必要w 定位准确、系统性强西医(属于固定的点片面式)w 病机灵活、辨证认识高明、用药个体化突出中医(动态变化认识)23如何结合需要时间磨合w 体系时间差异太大w 融合的基本思想反差大(中医更多与历代先进的哲学、文化
8、、政治、数理化、人文社会内容结合,集防病、治病、修身、养性等于一体,而西医却是不断与现代先进的自然科技理论结合)w 一个采用高度的整体式的模糊诊治体系,另一个则是采用不断深入分析与不断交叉产生新识的过程24诊断治疗体系相对独立矛盾w 中医以阴阳概括人体基本组成,以五行概括人体五脏功能基本特征,强调疾病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的基础,临证时更强调诊者个人能力与修为w 西医则是以分析式地方法认识人体与疾病,受现代数理化思想影响,总在寻找某个疾病与某个基因的关系,很少关注总体的性能,更不会注意个人的感受,注重标准性、规范性、可重复性,很少关注个体差异与个体感受25分段辨证很有价值w 需要对两套体系精熟,反
9、复实践、对照、比较w 中医古籍的反复阅读和体会w 如何分段需要对微生态、营养、代谢、消化特性等的精熟w 最终达到西医结构功能与中医功能气机有机的统一,综合运用,快速诊断,精确治疗26举 例(结构与生理特性)w 西医西医:食道的症状w 胃的症状w 小肠的症状w 大肠肛门的症状w 口腔的症状特殊w 肝胆的症状w 胰腺的症状w 微生态的症状w 营养代谢的症状w 内分泌、免疫的症状w 中医中医:脾胃气机损伤的症状体征w 气血受损的症状体征w 五脏气机的关键是虚证加气机虚证加气机w 六腑、经络、六淫、饮食劳倦、病后状态、禀赋特质(关键)27关键都是在人体重复上论证w 都以相同的对象及需求作为任务与目标w
10、 都以恢复肌体正常生理作为最终目的28中医的脾胃与上下消化道w 中医认为整个脾胃功能重点就是主管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即气血w 简单的说就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后天养先天”、“升降枢纽”(临床多数不用,更谈不上理解和运用,对于复杂和疑难疾病非常需要重新审视这些基础!)w 基本表现特点就是“脾升胃降”29中医的脾相当于西医的肠道的吸收和免疫内分泌功能w 中医脾的消化生理相当于肠道,但是其范围又比西医的肠道内涵更广泛(阴阳、五行、脏腑气血津精均与其有关)30中医的胃相当于咽、食道及胃w 中医的胃包含了咽食道胃(包括肠道的部分功能)31分段辨证的基础与意义w 实际就是以现有理论知识为基
11、础,进行相互间的补偿完善关系w 西医的优势从规模上已经得到印证w 中医的优势从历史上已经得到印证w取长补短取长补短是所有科学发展的必是所有科学发展的必然基础然基础32疾病原因分析方法w 因果分析法:w 单因单果 单因单果w w 单因多果 单因多果w w 多因单果 多因单果w w 多因多果 多因多果33w 比如便秘的使用各种通便药物,其最终结果是以大肠为中心以大肠为中心的损伤加上继发的各系统损伤的综合!w 单单为通便而用药是简单的,但从长远看,损伤多是不可逆的!比如黑变病、肠壁结构(肌肉、血管、神经)的损伤、免疫变化,即是直接加间接损伤的结果!多数需要长期的观察留意方可明白!34中医的脾胃疾病基
12、本观点w“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内经w 生命是有限的,脾常虚w 脾易损,气血弱,脏易虚,邪易生(食积、湿及气滞)35古代经方价值w 开创了治疗消化疾病的先河w 其采用的诊治方法今人难以企望w 方法简单实用性重复性强(时间就是最好证明)w 为今人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华西的柴芩承气汤急性重症胰腺炎)36辛开苦降、通腑理气、健脾运脾、降逆和胃、消食祛湿w 辛开苦降半夏、生姜及甘草三泻心汤w 通腑理气枳术丸和枳术汤w 健脾运脾四君子汤、理中汤、枳实消痞丸(最妙!)、健中系列(非常符合脾胃特性!)等w 降逆和胃砂半理中w 枳实消痞丸籣室秘藏药物组成:人参10、白术6、茯苓6、炙甘草6、
13、干生姜3、半夏曲10、炙枳实15、厚朴12、麦芽曲10、黄连(姜汁炒)15w 小建中汤伤寒杂病论药物组成:桂枝15、芍药30、生姜15、炙甘草10、大枣12枚37运脾是关键核心w“运”的意义就是要促进水谷的不断流动,有利于“升清”、有利于“泄浊”,自然有利于“气血”、有利于“五脏濡养”w 关于“脾胃(中焦、枢纽)气机”的理解,西医不理解,中医必须明白!w“后天之本”的把握!38关键类药物w 理气类w 温中类w 化湿类w 健脾类w 清热类(多短期使用)w 泻下类(更多用于救急!)w 临床选择难度大,需要仔细斟酌39在老年病专业的指导价值w 立足老年生理和病理w 不离开普通人体的病变模式与过程w 针对老年生理特性及其机体变化选择使用40王再谟老师经验w 非常中西医结合的老人!w 药理、药化、解剖、炎症、抗感染等西医知识熟悉,喜欢两边基础知识对照使用,但又有中医特色师祖的“湿”论w 理气第一(枳壳)w 化湿第一(正气法、温胆法)w 清热第一(解毒法注重黄苔和疼痛)41用药如用兵论的精神境界w 明确患者五脏情况w 把握损伤的轻重缓急、病势发展、w 审时度势,寻找最佳方案(方向、时机、步骤、先后、病性特点等)w 掌握先机(“治未病”总体思想),适时下手42w 谢谢 谢谢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