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年安徽省宣城中学自主招生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24分)1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有关的4种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氯化钠是由b、c两种粒子构成的Bc、d两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C氯化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58.44gD氯化钠是由钠元素、氯元素组成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检查气密性B检验O2是否集满C收集H2D稀释浓H2SO43对于复分解反应M+HClN+H2O(未配平),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M一定是可溶性物质B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该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可能发生改变DN在物质的分类上属于盐4118号元素中X元素原子的最
2、外层只有1个电子,Y元素原子的第二层有6个电子,Z元素原子的第三层也有6个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Y只能形成X2YB根据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合价的关系判断Y、Z可形成ZY3CY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单质D、 X、Y、Z只能形成酸,不能形成盐5如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2时,将A、B、C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Bt2时,将A和C的混合溶液(两者均已达到饱和),降温至t1,析出的晶体含有A和CCt1时,A和C溶液浓度相等Dt1时,用A的饱和溶液配制10%的A溶液,只需要烧杯、量筒、胶头滴管三种玻璃仪器6将30gCO和CO2的
3、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铁,充分反应后气体的质量变为44g,则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30%B40%C50%D60%7化工生产中常利用碳酸钙、碱石灰等作为吸收剂对燃煤烟气进行脱硫处理。实验测得燃煤烟气中SO2的含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ppm是一种浓度的表示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碳酸钙的脱硫效果比碱石灰好B三次实验中固体总质量相同C延长时间至500s可使碱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效果更好D碳酸钙脱硫原理为:2CaCO3+2SO2+O22CaSO4+2CO28已知复分解反应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可进行。常温下,测得相同浓度的下列五种溶
4、液的pH:溶质NaHCO3CH3COONaNaCIONaCNNa2CO3pH8.68.810.311.111.6复分解反应规律之一:碱性较强的物质可以生成碱性较弱的物质。依照该规律和上表中数据,请你判断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ACO2+H2O+NaClO=NaHCO3+HClOBNaClO+CH3COOH=HClO+CH3COONaCCO2+H2O+2NaClO=Na2CO3+2HClODCH3COOH+NaCN=CH3COONa+HCN二、填空题(共26分)9黄铜是由铜和锌组成的合金,可用于制造钱币、机器零件等。我国古代将炉甘石(ZnCO3)、氧化铜(CuO)和木炭粉混合后加热到约800生成
5、黄铜,请回答有关问题。(1)试写出制备黄铜涉及的化学方程式。C+2CuO2Cu+CO2 ; 。(2)黄铜外观与黄金相似,常用灼烧法鉴别二者。小明同学将一金属样品放在蜡烛火焰上灼烧,发现其表面有黑色物质生成,则判断其为黄铜,因为铜加热生成黑色的氧化铜。但是小红同学认为小明的判断不正确,理由是: 。(3)利用黄铜制造各种物品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黄铜渣,主要含有Zn、Cu、ZnO、CuO。一种利用黄铜渣获取金属铜和硫酸锌溶液的实验流程如图:写出一种能加快“酸溶”速率的方法: 。试剂A是 。为进一步提高铜和硫酸锌溶液产量,如何处理图中的“滤渣”。请简要描述操作过程: 。10足球比赛中让意外昏迷的球员
6、快速恢复意识会用到“嗅盐”。同学们对“嗅盐”产生了好奇,并对其成分进行如下探究。【查阅资料】.嗅盐是由一种盐类物质和香料(不参与下列探究中的任何反应)组成,能释放出氨味气体,对人体神经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氯化钙稀溶液与碳酸氢铵稀溶液不发生反应。.铵盐与碱可反应生成氨气,硫酸可以吸收氨气。【提出问题】嗅盐中盐类物质是什么?【实验探究】填写表中空格。实验小军的实验小明的实验方案现象闻到较浓烈刺激性气味且试纸变蓝结论嗅盐中含有NH4+嗅盐中含CO32-确认了小军的实验结论证明嗅盐中盐类物质是碳酸铵【质疑】小明认为小军的实验结论不严谨,通过补做一个实验(方案见上表),进而确认了小军的结论。小明的实验目的是排除嗅盐中含有 离子的可能性(填化学式)。【继续探究】利用如图装置进一步测定嗅盐中碳酸铵的质量分数反应原理:(NH4)2CO3+2NaOHX+2H2O+2NH3,其中X的化学式为 。【数据记录】样品质量m1,烧杯及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分别为m2和m3。【数据处理】通过测得数据计算嗅盐中碳酸铵的质量分数为 。【实验反思】(1)停止加热后需要通入空气一段时间,操作目的是 。(2)若舍去盛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球形干燥管,则测定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