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3814863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PPT 页数:463 大小:7.7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培训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3页
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培训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3页
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培训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3页
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培训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3页
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培训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第3章 经络与腧穴v学习目标说出经络的基本概念、生理功能和经络系统的组成。描述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分布规律、表里关系和流注次序。知道奇经八脉的含义及生理功能。2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第1节 经络和经络系统v一、经络的概念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路。3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第1节 经络和经络系统v二、经络系统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两大部分组成。经脉可分为正经和奇经两大类,为经络系统的主要部分,在内连属于脏腑,在外连属于皮肤、筋肉。络脉包括别络、浮络、孙络。别络是较大的和主要的络脉,共有十五条,即十二经脉与督、任脉各分出一支别络,加上脾之大络,称为“十五别

2、络”。4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二、经络系统5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第2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 v一、经络的生理功能1联络脏腑器官,沟通表里上下 2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 3感应传导作用 4调节机体平衡 6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第2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v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1说明病理变化 2指导疾病的诊断 3指导疾病的治疗 4预防疾病 7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第3节 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v十二经脉(一)名称与分布规律(二)走向与交接规律(三)表里关系(四)流注次序v奇经八脉8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一)十二经脉名称与分布规律阴经(属脏)阳经(属腑)循行部位(阴经行于内侧,阳经行于外侧)手太阴肺经阳明大肠经上肢前缘厥阴心包

3、经少阳三焦经中线少阴心经太阳小肠经后缘足太阴脾经阳阴胃经下肢前缘厥阴肝经少阳胆经中线少阴肾经太阳膀胱经后缘9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二)十二经脉走向与交接规律v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有一定的规律。一般而言:手三阴经起于胸中,从胸走向手,交于手三阳经;手三阳经起于手指,从手走向头,交于足三阳经;足三阳经起于头面部,从头走向足,交于足三阴经;足三阴经起于足趾,从足走向腹、胸,交于手三阴经。v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是: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部交接。同名的手足阳经在头面部交接。相互衔接的手足阴经在胸部交接。如此构成一个“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的循环径路 10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十二经脉走向交接规律示意图 11中医

4、基础学专题讲座(三)十二经脉表里关系v手足三阴三阳经脉,通过经别和别络的互相沟通,组合成六对“表里相合”关系。即手太阳小肠经与手少阴心经为表里,手少阳三焦经与手厥阴心包经为表里,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为表里,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为表里,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为表里,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为表里。12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四)十二经脉流注次序 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肺中足大趾目外眦手厥阴心包经无名指端胸中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阴心经足小趾端目内眦小指端心中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阴肺经足大趾端鼻翼旁食指端13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二、奇经八脉v奇经八脉是督脉

5、、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14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第4节腧穴v一、腧穴的概念及命名v腧穴是分布在经络循行线上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处所,是针灸疗法施术的特定部位。15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二、腧穴的分类v人体腧穴大体上归纳为经穴、奇穴、阿是穴三类。(一)经穴 v经穴,指分布在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循行路线上的腧穴,共361个,有明确的固定位置和专用名称。(二)奇穴 v奇穴,指既有明确位置,又有一定的名称但未列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三)阿是穴v 阿是穴,指既无固定部位,又无具体名称,而是在机体病患处以压痛点或反应点作为腧穴,即“以痛为腧”。16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三、腧穴的

6、作用v(一)诊断作用v(二)治疗作用1.近治作用近治作用 每一个腧穴都可以治疗其所在部位局部和邻近组织、器官的病证。2.远治作用远治作用 主要是指十二经脉在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不仅能治疗局部病症,还能治疗本经循行所过处的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的病症。3.特殊作用特殊作用 特殊作用是指针刺某些腧穴时,对机体的不同状态起着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17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四、腧穴的定位方法v1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以人体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也称自然标志定位法。18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四、腧穴的定位方法v2骨度分寸定位法 是指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

7、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无论男女、老幼、高矮、胖瘦,均可按此标准在其自身测量。19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 人体各部常用骨度分寸表 部位起止点折量寸度量法 说明头面部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眉间至前发际大椎穴至后发际两额角之间耳后两乳突之间123399直寸直寸直寸横寸横寸用于量头部的纵向距离用于量头前部的横向距离用于量头后部的横向距离躯干部胸骨上窝至胸剑联合中点胸剑联合中点至脐中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两乳头之间肩胛骨内缘至后正中线98583直寸直寸直寸横寸横寸用于量胸部的纵向距离用于量上腹部的纵向距离用于量下腹部的纵向距离用于量胸腹部的横向距离用于量背腰部的横向距离四肢部腋前纹头至肘横纹肘横纹至腕横纹耻骨联合

8、上缘至股骨内髁上缘胫骨内侧髁下缘至内踝高点臀横纹至腘横纹腘横纹至外踝高点91218131416直寸直寸直寸直寸直寸直寸用于手三阴、手三阳经的骨度分寸同上用于足三阴经的骨度分用于足三阳经穴的骨度分寸同上20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四、腧穴的定位方法v3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是指依据患者本人手指所规定的分寸用以量取腧穴的方法,也称“手指同身寸定位法”、“手指比量法”。临床常用的手指同身寸定位法有三种。21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手指同身寸比量法中指同身寸示意图 拇指同身寸示意图 横指同身寸示意图 22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四、腧穴的定位方法v4简便取穴法 即简便易行的腧穴定位方法,如两手虎口交叉,食指尽端处取列缺;两

9、耳尖直上连线的中点取百会等。23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五、十四经脉常用腧穴v(一)手太阴肺经24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1 1中府中府v【定位】在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处。v【主治】咳嗽、气喘、胸满痛等肺部病证;肩背痛。v【操作】向外斜刺0.50.8寸,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引起气胸。25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2 2尺泽尺泽v【定位】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v【主治】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性病证;肘臂挛痛;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症。v【操作】直刺 0.81.2寸,或点刺出血。26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3 3列缺列缺v【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

10、,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v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图2-6)。v【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上肢痹痛、手腕无力等循行部位病证;头痛、项强、齿痛、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v【操作】向上斜刺0.50.8寸。27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4 4少商少商v【定位】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约0.1寸。v【主治】发热、鼻衄、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病证;昏迷、癫狂;手指麻木。v【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28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二)手阳明大肠经29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1 1合谷合谷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主治】头

11、痛、面肿、目赤肿痛、鼻渊、鼻衄、齿痛、咽喉肿痛、耳聋、口眼歪斜等头面五官病;热病无汗或多汗,外感病发热、恶寒;腹痛,痢疾,便秘;上肢疼痛,痿痹;闭经,滞产等妇科病。【操作】直刺0.51.0寸,孕妇禁针。30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2 2曲池曲池v【定位】当肘横纹头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v【主治】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等五官热性病;腹痛、吐泻等肠胃病;上肢不遂等上肢病;风疹、瘾疹、湿疹等皮、外科病;热病;高血压。v【操作】直刺1.01.5寸。31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3 3肩髃肩髃v【定位】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举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v【主治】肩臂疼痛,上肢不遂;

12、瘾疹。v【操作】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32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4 4 迎迎 香香v【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主治】鼻塞,鼻渊,鼻衄,面肿,面痒,口歪等局部病;胆道蛔虫。v【操作】斜刺或横刺0.30.5寸。33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三)足阳明胃经34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1 1地仓地仓v【定位】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v【主治】口角歪斜,流涎等局部病。v【操作】横刺,针尖向颊车刺1.01.5寸。35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2 2颊车颊车v【定位】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按之凹陷处,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处。v【主治】齿痛,牙关紧闭,口眼歪斜,颊肿等局部病。v【操作】直刺0.30.5

13、寸,或向地仓横刺0.51.0寸。36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3 3头头 维维vv【定位】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v【主治】头痛,目眩,目痛,流泪。v【操作】横刺0.51.0寸。37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4 4天枢天枢v【定位】脐中旁开2寸。v【主治】腹痛,腹胀,泄泻,便秘,痢疾等胃肠病;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病。v【操作】直刺1.01.5寸。38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5 5归来归来v【定位】当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v【主治】小腹痛,疝气;痛经,月经不调,闭经,v带下,阴挺等妇科病。v【操作】直刺1.01.5寸。39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6 6髀关髀关v【定位】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

14、上,平臀横纹。v【主治】下肢痿痹,股痛,屈伸不利。v【操作】直刺1.02.0寸。40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7 7足三里足三里v【定位】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中指)。v【主治】胃痛,呕吐,呃逆,腹胀,肠鸣,泄泻,痢疾,便秘等胃肠病;下肢痿痹;头晕,失眠,癫狂;乳痈,肠痈;虚劳羸瘦,为强壮保健要穴。v【操作】直刺1.02.0寸,保健常用灸法。41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8 8条口条口v【定位】犊鼻下8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v【主治】:脘腹疼痛;下肢痿痹;肩痛不举。v【操作】直刺1.01.5寸。42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9 9丰隆丰隆v【定位】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胫骨前嵴外2横指(中指)。v【主治】

15、咳嗽、痰多,癫、狂、痫证;头痛,眩晕;下肢痿痹;便秘、腹胀。v【操作】直刺1.01.5寸。43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1010下巨虚下巨虚v【定位】犊鼻下9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中指)。v【主治】小腹痛,腹泻、痢疾;下肢痿痹,乳痈。v【操作】直刺1.01.5寸。44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1111解溪解溪v【定位】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v【主治】腹胀,便秘;下肢痿痹,踝关节疼痛;头痛,眩晕,癫狂。v【操作】直刺0.51.0寸。45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1212内庭内庭v【定位】在足背,第2、3趾间缝纹端。v【主治】齿痛,面痛,口角歪斜,咽喉痛,鼻衄;胃痛,吐酸,腹胀,泄泻,痢

16、疾,便秘;足背肿痛;热病。v【操作】向上斜刺0.50.8寸。46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1313厉兑厉兑v【定位】第2趾外侧,趾甲根角旁0.1寸。v【主治】面肿,鼻衄,口角歪斜,齿痛,喉痹;热病;多梦,癫狂。v【操作】浅刺0.1寸。47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四)足太阴脾经48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1 1隐白隐白v【定位】在足大趾内侧,趾甲根角旁0.1寸。v【主治】月经过多,崩漏;癫狂,多梦,惊风;腹胀,便血。v【操作】浅刺0.1寸。49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2 2公孙公孙v【定位】在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v【主治】胃痛,呕吐,腹痛,腹胀,泄泻,痢疾,肠鸣;心痛,胸闷,逆气里急。v【操作】直刺0.

17、51寸。50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3 3三阴交三阴交v【定位】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v【主治】腹痛,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阴挺,不孕,滞产,遗精,阳痿,遗尿,小便不利,水肿;下肢痿痹;头痛,眩晕,失眠,健忘。v【操作】直刺1.01.5寸,孕妇禁针。51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4 4阴陵泉阴陵泉v【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v【主治】腹痛,腹胀,泄泻,痢疾,水肿,黄疸,小便不利,遗尿,尿失禁;膝痛。v【操作】直刺1.02.0寸。52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5 5血海血海v【定位】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v【主治】月经

18、不调,痛经,崩漏,闭经;风疹,湿疹,丹毒;股内侧痛。v【操作】直刺1.01.5寸。53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五)手少阴心经54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1 1通里通里v【定位】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v【主治】心悸、怔忡;目眩,咽喉肿痛,腕臂痛;暴喑,舌强不语。v【操作】直刺0.30.5寸。55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2 2神门神门v【定位】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v【主治】心痛,心烦,怔忡,惊悸,健忘,不寐,癫、狂,痫症;胁痛,掌中热,目黄。v【操作】直刺0.30.5寸。56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六)手太阳小肠经57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1 1少泽少泽v【定位】在手小指尺

19、侧,指甲根角旁0.1寸。v【主治】热病,昏厥;头痛,咽喉肿痛,目赤,目翳;乳少,乳痈。v【操作】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58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2 2后溪后溪v【定位】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五掌骨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v【主治】耳鸣,耳聋,咽喉肿痛,热病,癫狂;手v指挛急、麻木,肩臂疼痛;头项强痛,腰背痛;疟疾,盗汗。v【操作】直刺0.50.8寸,或透刺合谷。59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3 3肩贞肩贞v【定位】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指寸)。v【主治】肩臂痛,上肢不遂;瘰疬。v【操作】向外斜刺11.5寸。60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4 4天宗天宗v【定位】在肩胛部,当冈下窝

20、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主治】肩胛痛,肘臂外后侧痛;气喘。v【操作】直刺或斜刺0.51.0寸61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5 5肩外俞肩外俞v【定位】在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v【主治】肩背疼痛,颈项强痛。v【操作】斜刺0.50.8寸。62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6 6肩中俞肩中俞v【定位】在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v【主治】咳嗽、气喘;颈项强痛;肩背疼痛。v【操作】斜刺0.50.8寸。不宜深刺。63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7 7颧髎颧髎v【定位】在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v【主治】口眼歪斜,眼睑瞤动,面痛,齿痛,颊肿。v【操作】直刺0.30.5寸。64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8 8听宫听宫v【定位】在耳

21、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v【主治】耳聋,耳鸣,聤耳;牙关不利,齿痛。v【操作】张口,直刺1.01.5寸。65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v1睛明 v定位:目内眦上方0.1寸,当眶骨内缘凹陷处。v主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视物不清,近视等各种目疾。v操作:嘱患者闭目,医者左手轻推眼球向外固定,右手缓慢进针,沿眼眶缘直刺0.5寸,不提插行针,出针按压针孔12分钟,以防出血;禁灸。v 2攒竹 v定位:眉头凹陷处,即目内眦角直上,当眶上切迹处。v主治:眉棱骨痛,口眼歪斜,迎风流泪,视物不清,目赤肿痛,面肌痉挛等。v操作:平刺0.50.8寸;不宜灸。(七)足太阳膀胱经66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七)

22、足太阳膀胱经v3肺俞 v定位: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v主治:咳嗽,气喘,胸闷,潮热盗汗,鼻塞,感冒。v操作:向脊柱侧斜刺0.50.8寸;可灸。v 4心俞 v定位: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v主治:心悸,心痛,失眠,健忘,癫狂,癔病等。v 操作:斜刺0.50.8寸;可灸。v 5肝俞 v定位: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v主治:肝胆疾病,胁痛,鼻衄,目赤,视物不明,眩晕,癫狂,痫证,腰背痛等。v操作:向脊柱侧斜刺0.50.8寸;可灸。v 6脾俞 v定位: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v主治:腹胀,腹泻,痢疾,呕吐,胃痛,水肿,背痛,黄疸等。v操作:向脊柱侧斜刺0.51寸;可灸。67

23、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七)足太阳膀胱经v7肾俞 v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v主治:腰痛,阳痿,遗尿,遗精,月经不调,耳聋,耳鸣,肾虚气喘等。v操作:直刺0.51寸;可灸。v8.委中 v定位:腘窝横纹中央股二头肌腱与半肌腱的中间。v主治:腰背痛,半身不遂,吐泻,小便不利,遗尿,丹毒等。v操作:直刺11.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腘静脉放血;可灸。v9.承山 v定位:在腓肠肌肌腹下,用力伸足,当肌腹下出现“人”字凹陷处。v主治:腰背痛,霍乱转筋,下肢瘫痪,腹痛便秘,痔疮等。v操作:直刺12寸;可灸。68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七)足太阳膀胱经v10昆仑 v定位: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v主治:头

24、痛,项强,目眩,足跟痛,难产,癫痫等。v操作:直刺0.51寸;可灸。v11申脉 v定位:外踝高点直下方凹陷中。v主治:失眠,癫狂,痫证,头痛,目眩,腰腿痛等。v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v12至阴 v定位:足小趾末节外侧,趾甲角旁0.1寸。v主治:胎位不正,难产,胞衣不下,头痛,鼻塞,鼻衄。v操作:浅刺0.1寸;胎位不正用灸法。69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八)足少阴肾经 v1涌泉 v定位:足底(去趾)前1/3,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v主治:头痛,头晕,昏厥,小便不利,大便难,失音,小儿惊风,癫痫等。为急救穴之一。v操作:直刺0.51寸;可灸。v2太溪v定位:内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v主治:咽喉

25、痛,齿痛,耳聋,耳鸣,眩晕,失眠,遗精,阳痿,咳喘,消渴,月经不调,腰痛,足跟痛。v操作:直刺0.51寸;可灸。v3照海 v定位:内踝尖下方凹陷处。v主治:小便频数,尿闭,月经不调,子宫脱垂,失眠,咽喉肿痛,癫痫。v操作:直刺0.51寸;可灸。v 4复溜v定位:太溪穴直上2寸,跟腱的前缘取穴。v主治:腹胀,水肿,泄泻,下肢痿痹,身热无汗,盗汗等。v操作:直刺0.51寸;可灸。70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九)手厥阴心包经v(九)手厥阴心包经 v1曲泽 v定位: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v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热病,肘臂挛痛等。v操作:直刺0.51寸,或点刺出血。v2间使 v定位:内关穴上

26、1寸,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v主治:心痛,心悸,失眠,胸痛,胃痛,热病,呕吐,癫狂,疟疾,臂痛。v操作:直刺0.51寸;可灸。v3内关 v定位: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v主治:心痛,心悸,胸闷,失眠,胸痛,胃痛,呃逆,呕吐,上肢痹痛,瘫痪等。v操作:直刺0.51寸;可灸。71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十)手少阳三焦经v1中渚 v定位:在手背第四、五掌指关节后凹陷中。v主治:耳鸣,耳聋,头痛,喉痹,热病,手指屈伸不利,肩背部疼痛等。v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v2外关 v定位:腕背横纹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v主治:偏头痛,热病,耳鸣耳聋,胸胁痛,落枕,肘臂屈伸不利等。v

27、操作:直刺0.51寸;可灸。v3支沟 v定位:在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3寸,桡骨与尺骨之间。v主治:耳鸣,耳聋,暴喑,胸胁痛,瘰疬,热病,便秘等。v操作:直刺0.51寸;可灸。72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十)手少阳三焦经v4肩髎 v定位:在肩部,肩髃后方,前臂外展时肩峰后下方凹陷中。v主治:肩臂挛痛不遂,上肢痿痹等。v操作:向肩关节直刺11.5寸;可灸。v5翳风 v定位: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中。v主治:耳鸣,耳聋,面瘫,腮腺炎,齿痛,扁桃体炎,瘰疬等。v操作:直刺0.51.2寸;可灸。v6丝竹空 v定位:眉毛外端凹陷中。v主治:痛,目赤肿痛,齿痛,癫狂痫等。v操作:刺0.51寸。73中

28、医基础学专题讲座(十一)足少阳胆经 v1听会 v定位: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v主治:耳聋,耳鸣,面痛,齿痛等。v操作:张口,直刺0.51寸;可灸。v 2阳白 v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上,眉上1寸处。v主治:头痛,目眩,目痛,视物模糊,面瘫等。v操作:平刺0.30.5寸;可灸。74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十一)足少阳胆经v3风池 v定位:在枕骨之下,当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v主治:感冒,头痛,眩晕,耳病,颈项强痛,目赤肿痛,鼻渊,热病等。v操作:针尖微下,向鼻尖方向斜刺0.81.2寸,或平刺透风府穴,深部为延髓,必须严格掌握针刺角度与深度;可灸。v4环跳

29、v定位: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v主治:腰腿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风疹等。v操作:直刺23寸;可灸。75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十一)足少阳胆经v5阳陵泉 v定位: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v主治:胁痛,口苦,黄疸,半身不遂,下肢痿痹,脚气,小儿惊风等。v操作:直刺11.5寸;可灸。v 6悬钟 v定位:外踝高点上3寸,腓骨前缘处。v主治:胸胁胀痛,颈项强痛,咽喉肿痛,半身不遂,膝及踝关节疼痛,脚气。v操作:直刺0.81寸;可灸。v7足临泣v定位:足背第四、五跖骨结合部前方,小趾伸肌腱外侧凹陷处。v主治:目赤肿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瘰疬,足背肿痛等。v操

30、作:直刺0.30.5寸;可灸。v8足窍阴 v定位:第四趾外侧,趾甲角旁0.1寸。v主治:头痛,失眠,目赤,耳聋,耳鸣,咽喉肿痛,热病,月经不调等。v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可灸。76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十二)足厥阴肝经v1太冲 v定位:在足背第一、二 跖骨结合部前方的凹陷处。v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胁肋痛,癫痫,小儿惊风,月经不调,痛经,崩漏,黄疸,下肢痿痹,足背肿痛。v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77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十二)足厥阴肝经v2曲泉v定位:屈膝,当膝关节内侧横纹头上方凹陷处。v主治:膝痛,小便不利,遗精,月经不调,子宫脱垂,阴痒,带下,疝气。v操作:直刺11.5

31、寸;可灸。v3期门 v定位: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v主治:胸胁疼痛、胀满,呕吐,乳痈。v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直刺、深刺,以免伤及内脏;可灸。78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十三)督脉 1至阳 v定位:后正中线上,第七腰椎棘突下凹陷中。v主治:黄疸,咳喘,脊强,背痛,胸胁胀满等。v操作:向上微斜刺0.51寸;可灸。2腰阳关 v定位:后正中线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v主治:腰骶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阳痿,遗精,带下等。v操作:向上斜刺0.51寸;可灸。79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十三)督脉v 3命门 v定位: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v主治:腰痛,腹泻,月经不调,

32、阳痿,遗精,带下,手足逆冷等。v操作:向上斜刺0.51寸;可灸。v4大椎 v定位: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v主治:感冒,热病,疟疾,骨蒸盗汗,咳喘,神志病,癫痫,项背疼痛。v操作:向上斜刺0.50.8寸;可灸。v 5百会 v定位:头正中线上,后发际直上7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v主治:头痛,头晕,中风不语,失眠,健忘,泄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v操作:平刺0.50.8寸;升阳益气用灸法。v6水沟 v定位:人中沟上1/3处与中1/3交点处。v主治:晕厥,昏迷,癫痫,小儿惊风,口角歪斜,急性腰扭伤等。为急救穴之一。v操作:向上斜刺0.30.5寸,或用指甲按掐。80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

33、(十四)任脉 v1中极 v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中下4寸处。v主治:月经不调,痛经,阳痿,带下,遗尿,小便频数,尿闭,疝气,遗精,阴挺,不孕等。v操作:直刺0.51寸;可灸。孕妇慎用。v2关元 v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v主治:遗尿,小便不利,泄泻,脱肛,疝气,遗精,月经不调,痛经,阳痿,带下,不孕,虚弱羸瘦等。此穴有强壮固本之效,为保健要穴。v操作:直刺11.5寸;可灸。孕妇慎用。81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十四)任脉v3气海 v定位: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v主治:腹痛,泄泻,便秘,遗尿,疝气,虚脱,月经不调,痛经,阳痿,带下,不孕,身体羸瘦。此穴有强壮固本之效,为保健要穴。v操作:直

34、刺11.5寸;可灸。孕妇慎用。v4神阙 v定位:在脐窝正中处。v主治:腹痛,泄泻,痢疾,脱肛,虚脱等。v操作:禁针,多用艾炷隔盐灸或艾条灸。v5中脘 v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v主治:胃痛,腹胀,泄泻,胃下垂,呕吐,黄疸,癫狂,神经衰弱等。v操作:直刺11.5寸;可灸。82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十四)任脉v6膻中 v定位:胸骨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当两乳头连线的中点。v主治:咳喘,胸闷,胸痛,心悸,乳少,呕吐,噎膈。v操作:平刺0.30.5寸;可灸。v7天突 v定位:胸骨上窝中央。v主治:胸痛,咳嗽,气喘,暴喑,咽喉肿痛,梅核气,噎膈。v操作:先直刺0.2寸,然后将针尖转向下方,紧靠胸骨后方

35、,刺入11.5寸;可灸。v8承浆 v定位:在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v主治:口歪,齿痛,暴喑,流涎,癫狂等。v操作:斜刺0.30.5寸;可灸。83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六、常用经外奇穴v1 四神聪v定位:在头顶部,百会穴前后左右各1寸,共四穴。v主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狂、痫证,偏瘫等。v操作:平刺0.50.8寸;可灸。84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v2太阳 v定位: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凹陷处。v主治:偏正头痛,面痛,目疾,口眼歪斜,牙痛等。v操作:直刺或斜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85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v3安眠v定位:在项部,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的中点。v主治:头痛,头晕,失眠,

36、心悸,癫狂等。v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86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v4定喘v定位: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处。v主治:咳嗽,哮喘,肩背痛等。v操作:直刺或略向内斜刺0.51寸;可灸。87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v5夹脊 v定位: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0.5 寸。v主治:胸、腹、腰、背部疾患;和相应的脏腑病症。v操作:斜刺0.30.5寸,或用皮肤针叩刺;可灸。88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v6四缝 v定位:在第二至第五指的掌面,近掌指关节的横纹中点处,一手四穴,共8穴。v主治:小儿疳积,惊风,百日咳,发热。v操作:点刺出血,或挤出少许黄白色粘液。89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v7八邪 v定位:手背向上

37、,在第一、二,二、三,三、四,四、五掌骨小头之间,指掌关节后约0.5寸处(一手四穴,两手共八穴)。v主治:手背红肿,手指发麻,拘挛。v操作:直刺0.50.8寸。90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v8十宣 v定位: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图3-25)。v主治:昏迷,癫狂,高热,咽喉肿痛。v操作: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91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v9胆囊 v定位:小腿外侧上部,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阳陵泉)直下2寸。v主治:急性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胆结石,下肢痿痹等。v操作:直刺12寸;可灸。92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v10阑尾 v定位:小腿前侧上部,犊鼻穴下5寸,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v主治:急性

38、阑尾炎,消化不良,下肢痿痹。v操作:直刺0.52寸;可灸。93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v11印堂 v定位:两眉头之间。v主治:头痛,鼻疾患,抽搐等。v操作:向下沿皮刺0.30.5寸。94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v12鱼腰 v定位:在眉毛的中间,目正视,直对黑眼珠正中。v主治:眼病。v操作:沿皮向左右各刺1寸。95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v13金津、玉液 v定位:舌尖向上翻卷,上下门牙夹住舌头,在舌下两边的紫脉上,左边一穴叫金津;右边一穴叫玉液。v主治:舌强失语,舌肿,口疮,喉痹,消渴,呕吐,腹泻等。v操作:舌尖舔着上腭,在舌根部静脉上,用三棱针点刺出血。96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v14腰痛点v定位:手背,指总伸肌腱

39、的两侧,脘横纹下1寸处,一手两穴。v主治:急性腰扭伤。v操作:由两侧向肘中斜刺0.50.8寸。97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小 结 v经络系统主要由经脉系统、络脉系统和连属部分三方面组成,具有运行气血,濡养全身,内外联络,沟通人体,以及感应传导和调节功能等生理作用。经络系统有一定的循行分布规律,其中尤以十四经脉更为明显,腧穴的分布也主要集中在十四经脉。v腧穴是针灸取穴的刺激点,腧穴分为十四经穴、经外奇穴和阿是穴三类。针刺腧穴,可以起到防病保健和医疗效应。针刺治疗时,应掌握常用腧穴的定位方法、主治病证、针刺方法与深度等。98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目标检测题 v经络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有哪些生理功能?v简述十

40、二正经的名称及走向与交接规律。v试述腧穴的分类和作用。v何谓体表标志定位法?常用的骨度分寸定位法有哪些?99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目标检测题v说出常用腧穴尺泽、列缺、合谷、曲池、天枢、足三里、三阴交、关元、内关、环跳、百会、中脘等腧穴的定位、主治和操作。v详述风池、大椎、中极穴针刺操作的注意事项。100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第第 4 章章 病因病机病因病机v学习目标学习目标v说出六淫与七情的基本概念和致病特点。说出六淫与七情的基本概念和致病特点。v描述痰饮、瘀血的形成与致病特点;描述痰饮、瘀血的形成与致病特点;v记住饮食、劳逸、外伤、结石、虫兽等的致病特点。记住饮食、劳逸、外伤、结石、虫兽等的致病特点

41、。101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 中医认识病因的方法主要是中医认识病因的方法主要是以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对症状、以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对症状、体征的分析来推求病因。体征的分析来推求病因。“审证求因审证求因”“”“天人相应天人相应”破坏人体自身相对平衡状态而破坏人体自身相对平衡状态而引发疾病的原因引发疾病的原因。102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外感因素外感因素七七 情情 饮饮 食食劳劳 逸逸病病 因因六六 淫淫疫疫 疠疠痰饮痰饮瘀血瘀血结石结石内伤因素内伤因素病理产物病理产物其他因素其他因素外伤外伤兽伤兽伤医源医源103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六气六气是指是指风风、寒、寒、暑暑、湿湿、燥燥、火火 这六种自然界正常的

42、气候变化这六种自然界正常的气候变化一、六淫一、六淫(淫淫:太过浸淫不正常太过浸淫不正常)暑暑湿湿火火燥燥风风六淫六淫:六气变化与体质差异所形成的六气变化与体质差异所形成的一类外感性致病因素。一类外感性致病因素。104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六六气气太过太过不及不及急骤变化急骤变化导致人体发病导致人体发病六六淫淫105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六淫致病共同特点:六淫致病共同特点:1.1.外感性外感性:多从肌表、口鼻侵入人体。多从肌表、口鼻侵入人体。2.2.季节性季节性:例夏多暑病,秋多燥病等例夏多暑病,秋多燥病等。3.3.地域性地域性:西北高原地区多寒病、燥病西北高原地区多寒病、燥病,东南沿海地区多湿病、温热

43、病东南沿海地区多湿病、温热病。4.4.相兼性相兼性:六淫邪气可单独致病六淫邪气可单独致病,又可兼挟又可兼挟 致病。风热感冒,湿热泄泻。致病。风热感冒,湿热泄泻。5.转化性转化性:六淫邪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六淫邪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106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 4.4.风为百病之长风为百病之长 3.3.风性主动风性主动一、风一、风2.2.风善行而数变风善行而数变。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107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3.3.寒主收引寒主收引 (收缩、牵引收缩、牵引)2.2.寒性凝滞寒性凝滞 (凝结、阻滞凝结、阻滞)1.寒为阴邪

44、,易伤阳气寒为阴邪,易伤阳气108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三:暑邪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为阳邪,其性炎热。2.暑性升散,易耗气伤津。暑性升散,易耗气伤津。3.暑多挟湿。暑多挟湿。109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四四、湿邪湿邪 长夏主气长夏主气(大暑大暑白露)白露)3.湿性粘滞湿性粘滞(粘腻、停滞)粘腻、停滞)1.1.湿为阴邪,易阻气机、伤阳气湿为阴邪,易阻气机、伤阳气 4.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性趋下,易袭阴位2.湿性重浊湿性重浊110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性干涩,易伤津液温燥温燥(初秋初秋,燥与热结燥与热结)凉燥凉燥(深秋深秋,寒与燥结寒与燥结)2.燥易伤肺燥易伤肺111中医基础学

45、专题讲座3.火易生风动血火易生风动血2.火易扰心神火易扰心神六六:(热、温热、温)邪邪 1.为火阳邪,其性炎上为火阳邪,其性炎上4.火易耗气伤津火易耗气伤津5.火易致肿疡火易致肿疡112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1程度来分:渐进、渐强。程度来分:渐进、渐强。2病气来分:温、热属外淫。病气来分:温、热属外淫。火则内生。火则内生。3以正气而言:火是人体正气之一,以正气而言:火是人体正气之一,藏于脏腑,具有温煦、生化功能。藏于脏腑,具有温煦、生化功能。温、热、火温、热、火113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阳盛、邪郁化火而成 例:五志化火,阴虚生热津亏阴虚而成。津亏阴虚而成。例肺燥、肠燥例肺燥、肠燥内生内生“五邪五邪”

46、内风内风内寒内寒内湿内湿内燥内燥内火内火(暑无内生)(暑无内生)阳气亢逆变动而成。阳气亢逆变动而成。例例:肝阳化风肝阳化风阳虚温煦不足而成。例:心阳虚、肾阳虚衰 脾失健运而成。例:痰饮内停,水肿脾失健运而成。例:痰饮内停,水肿 114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二、二、疫疫疠疠 致病特点:急、强、似致病特点:急、强、似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邪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邪(温疫温疫、戾气戾气)疫:疫:“民皆疾也民皆疾也”传染的意思传染的意思疠:天地间一种不正常之气疠:天地间一种不正常之气115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 3.劳劳逸逸 过劳:过劳:劳劳 力、劳力、劳神、房劳。神、房劳。过逸:过逸:久卧伤气久卧伤气 久坐

47、伤肉久坐伤肉 1.七情七情 伤及脏腑伤及脏腑 影响气机影响气机 影响病情变化影响病情变化2.饮食饮食不节不节 不洁不洁 偏嗜偏嗜二、内伤致病因素二、内伤致病因素116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 七情七情:人的人的喜喜、怒怒、忧忧、思思、悲悲、恐、恐、惊惊七种正常情志活动。七种正常情志活动。二、内伤致病因素二、内伤致病因素致病特点:致病特点:1 1直接伤及脏腑直接伤及脏腑 2 2影响脏腑气机影响脏腑气机 3 3影响病情影响病情117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喜喜(喜伤心)(喜伤心)则气缓则气缓 1气机涣散不能收持气机涣散不能收持2神气涣散而不藏神气涣散而不藏 怒怒(怒伤肝)(怒伤肝)则气上则气上 1疏泄失常上逆

48、疏泄失常上逆 2肝不藏血而出血肝不藏血而出血 思思(思伤脾)(思伤脾)则气结则气结恐恐(恐伤肾)(恐伤肾)则气下则气下惊惊(惊伤心)(惊伤心)则气乱则气乱悲悲(悲伤肺)(悲伤肺)则气消则气消忧忧(忧伤肺)(忧伤肺)则气郁则气郁118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外伤、虫兽伤、医源性因素1痰饮痰饮: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2瘀血瘀血:体内有血液停滞体内有血液停滞3结石结石:体内形成的沙石样物体内形成的沙石样物三、其它致病因素三、其它致病因素四、病理产物性致病因素四、病理产物性致病因素119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痰饮痰饮体内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体内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质地稠厚者为质

49、地稠厚者为“痰痰”,清稀者为,清稀者为“饮饮”。有形之痰:视可见、听有声、触可及有形之痰:视可见、听有声、触可及无形之痰:有痰饮的特殊症状和体征无形之痰:有痰饮的特殊症状和体征但又看不到排出实质性痰浊或饮液。但又看不到排出实质性痰浊或饮液。一、形成一、形成 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节导致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节导致肺脾肾三焦功能失调形成的病理产物肺脾肾三焦功能失调形成的病理产物120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痰饮痰饮二、致病特点二、致病特点 1阻滞经脉气血运行阻滞经脉气血运行 2阻遏脏腑气机升降阻遏脏腑气机升降3影响机体水液代谢影响机体水液代谢 4易于上扰蒙蔽神明易于上扰蒙蔽神明三、诊断三、诊断

50、 临床病证结合舌苔滑腻,脉滑或弦,临床病证结合舌苔滑腻,脉滑或弦,形体胖瘦等综合分析,作出诊断。形体胖瘦等综合分析,作出诊断。121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 已经失去其本身生理功能的血液凝已经失去其本身生理功能的血液凝聚在机体某部而形成的一种病理产物。聚在机体某部而形成的一种病理产物。瘀血瘀血一、形成一、形成 1气虚、气滞、寒凝、热结气虚、气滞、寒凝、热结致血行不畅。致血行不畅。“血行失度血行失度”2外伤、气虚、血热外伤、气虚、血热迫血离开经脉。迫血离开经脉。“离经之血离经之血”122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瘀血瘀血二、致病特点二、致病特点 1疼痛疼痛2肿块肿块3出血出血4瘀斑瘀斑 5紫绀紫绀 三、诊断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医疗、心理类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中医基础学专题讲座培训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