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讲解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3814962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38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讲解培训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医基础理论讲解培训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医基础理论讲解培训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医基础理论讲解培训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医基础理论讲解培训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医基础理论讲解第一节第一节 经络学说概述经络学说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十二经脉十二经脉第三节第三节 奇经八脉奇经八脉 第四节第四节 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第五节第五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经络的生理功能和应用和应用主主 要要 内内 容容2第一节 经络学说概述一一.经络的基本概念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 导信息的通路。导信息的通路。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经即径,经络系统的主干;有固定循行路线即径,经络

2、系统的主干;有固定循行路线 络络经的分支,网络全身;无固定循行路线经的分支,网络全身;无固定循行路线3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脉十二经脉 经脉经脉 奇经八脉奇经八脉 十二经别十二经别 十五别络十五别络 络脉络脉 浮络浮络 孙络孙络 十二经筋十二经筋 连属连属 外连外连 部分部分 十二皮部十二皮部 内属内属 五脏六腑五脏六腑经经 络络 系系 统统 中医基础理论讲解4第二节第二节 十二经脉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的名称十二经脉的名称 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十二经脉的流注次

3、序 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中医基础理论讲解5一、十二经脉的名称一、十二经脉的名称(一)命名原则(一)命名原则 1、上为手,下为足:行于上肢者为、上为手,下为足:行于上肢者为手经,行于下肢者为足经。手经,行于下肢者为足经。2 、内为阴,外为阳:四肢内侧前中、内为阴,外为阳:四肢内侧前中后依次为后依次为太阴、厥阴、少阴太阴、厥阴、少阴;四肢外侧四肢外侧前中后依次为前中后依次为阳明、少阳、太阳阳明、少阳、太阳。3、脏为阴,腑为阳:阴经属脏,阳、脏为阴,腑为阳:阴经属脏,阳经属腑。经属腑。中医基础理论讲解6具体名称具体名称 前前 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 内侧内侧 手三阴经手三阴经 中中

4、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 后后 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 前前 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 外侧外侧 手三阳经手三阳经 中中 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 后后 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 前前 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 内侧内侧 足三阴经足三阴经 中中 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 后后 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 前前 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 外侧外侧 足三阳经足三阳经 中中 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 后后 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上肢上肢手手下肢下肢足足中医基础理论讲解7二、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二、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一)(一)走向规律走向规律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阴经,从胸走手,交手三阳经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

5、从手走头,手三阳经,从手走头,交足三阳经;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阳经,从头走足,交足三阴经;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足三阴经,从足走腹,手三阴经。手三阴经。头头(面面)胸胸 手手 足足手之手之 三阴三阴手之手之 三阳三阳足之三阳足之三阳足之足之 三阴三阴中医基础理论讲解8(二)(二)交接规律交接规律1、相相表里表里的阴阳两经在的阴阳两经在四肢末端四肢末端相交接相交接2、同名阳经同名阳经交接于交接于头面头面部部(头为诸阳之会头为诸阳之会)3、足足、手阴经交接于手阴经交接于胸部胸部 中医基础理论讲解9 三、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三、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一)(一)十二经脉头面部的分布

6、十二经脉头面部的分布 头为诸阳之会头为诸阳之会:阳明经阳明经分布于分布于面部面部,其中足阳明经行于其中足阳明经行于额部额部;少阳经少阳经分布于头分布于头侧部;侧部;手太阳经手太阳经行于行于面颊部面颊部,足太阳经足太阳经行行于于头顶、后头部头顶、后头部。总的来说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总的来说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阳在后。中医基础理论讲解10(二)(二)十二经脉在四肢部的分布十二经脉在四肢部的分布 阴经分布在四肢的内侧面:阴经分布在四肢的内侧面:“内侧前中后,太内侧前中后,太阴厥少阴阴厥少阴”。但足三阴经在内踝尖上八寸以下的分布,。但足三阴经在内踝尖上八寸以下的分布,前中后部位依次是厥

7、阴、太阴、少阴。前中后部位依次是厥阴、太阴、少阴。阳经分布在四肢的外侧面:阳经分布在四肢的外侧面:“外侧前中后,阳明外侧前中后,阳明少太阳少太阳”。前前 太阴太阴 阳明阳明 内内 厥阴厥阴 少阳少阳 少阴少阴 太阳太阳中医基础理论讲解11(三)(三)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分布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分布 手三阴经从胸部走向腋下;手三阴经从胸部走向腋下;手三阳经循经肩部和肩胛部;手三阳经循经肩部和肩胛部;足三阴经行于胸腹部(前);足三阴经行于胸腹部(前);足三阳经则阳明经在前(胸足三阳经则阳明经在前(胸腹面)、太阳经在后(背面)、腹面)、太阳经在后(背面)、少阳经在体侧。少阳经在体侧。分布于胸腹面的经脉,

8、从胸腹正中线(任分布于胸腹面的经脉,从胸腹正中线(任脉)自内向外依次为脉)自内向外依次为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肾肾经经胃经胃经脾经脾经肝肝经经中医基础理论讲解12四、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四、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J 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与与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相表里J 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与与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相表里J 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与与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相表里J 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与与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相表里相表里J 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与与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相表里相表里J

9、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与与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相表里中医基础理论讲解13五、五、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手指端手指端 头面部头面部 足趾端足趾端 手太阴肺手太阴肺 手阳明大肠手阳明大肠 足阳明胃足阳明胃 足太阴脾足太阴脾 心心 中中 手少阴心手少阴心 手太阳小肠手太阳小肠 足太阳膀胱足太阳膀胱 足少阴肾足少阴肾 胸胸 中中 手厥阴心包手厥阴心包 手少阳三焦手少阳三焦 足少阳胆足少阳胆 足厥阴肝足厥阴肝 肺肺 中中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脏中医基础理论讲解14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中医基础理论讲解15第三节第三节 奇经八脉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

10、冲脉、带脉、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奇者,异也。所谓奇经,是指这些经脉与奇者,异也。所谓奇经,是指这些经脉与十二经脉不同。它们与十二正经的区别是:十二经脉不同。它们与十二正经的区别是:“八脉八脉”是指奇经共有八条,故称是指奇经共有八条,故称“奇经八奇经八脉脉”。中医基础理论讲解16二、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和基本功能二、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和基本功能 督脉行于人体后正中线;督脉行于人体后正中线;任脉行于人体前正中线;任脉行于人体前正中线;冲脉行于腹胸部、下肢内侧及脊柱前;冲脉行于腹胸部、下肢内侧及脊柱前;带脉环行

11、腰腹部;带脉环行腰腹部;阳跷脉行于下肢外侧、腹部、胸后及肩、头部;阳跷脉行于下肢外侧、腹部、胸后及肩、头部;阴跷脉行于下肢内侧、腹胸及头目;阴跷脉行于下肢内侧、腹胸及头目;阳维脉行于下肢外侧、肩和头项阳维脉行于下肢外侧、肩和头项 阴维脉行于下肢内侧、腹部和颈部阴维脉行于下肢内侧、腹部和颈部。J 除带脉外,均自下而上行;除带脉外,均自下而上行;J 上肢没有奇经分布。上肢没有奇经分布。中医基础理论讲解18督督 脉脉1、循行部位循行部位 沿沿脊柱里面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脊柱里面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内,络脑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以头,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以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

12、上唇系带处顶、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龈交穴)。(龈交穴)。2、基本功能基本功能 督,有总督、统率之义。督,有总督、统率之义。(1)(1)调节阳经气血,为调节阳经气血,为“阳阳脉之海脉之海”。(2)(2)加强肾和脑、髓的联系。加强肾和脑、髓的联系。中医基础理论讲解19任任 脉脉1、循行部位循行部位 经阴阜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经阴阜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至咽喉,上行至下颌部,环绕口唇至咽喉,上行至下颌部,环绕口唇(内侧),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内侧),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分支分支:由胞中别出,与冲脉相并,由胞中别出,与冲脉相并,行于脊柱前。行于脊柱前。2、基本功能基本功能 任,

13、有担任,妊养之义,通任,有担任,妊养之义,通“妊妊”。(1)调节阴经气血,为调节阴经气血,为“阴阴脉之海脉之海”。(2)任主胞胎任主胞胎,与生殖有关与生殖有关。中医基础理论讲解20冲冲 脉脉1、循行部位循行部位 从气从气街起与足少阴经相并,挟脐上行,散街起与足少阴经相并,挟脐上行,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喉,环绕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喉,环绕口唇,到目眶下。唇,到目眶下。分支分支1 1:从少腹输注于肾下,浅:从少腹输注于肾下,浅出气街,沿大腿内侧进入腘窝,再沿出气街,沿大腿内侧进入腘窝,再沿胫骨内缘,下行到足底。胫骨内缘,下行到足底。分支分支2 2:从内踝后分出,向前斜:从内踝后分出,向前斜

14、入足背,进入大趾。入足背,进入大趾。分支分支3 3:从胞中分出,向后与督:从胞中分出,向后与督脉相通,上行于脊柱内。脉相通,上行于脊柱内。2、基本功能基本功能 冲,有冲,有“要冲要冲”的含义。的含义。(1)(1)调节十二经气血调节十二经气血:有:有“十二经脉之海十二经脉之海”之称。之称。(2)(2)与女子月经及孕育功能与女子月经及孕育功能有关有关:有:有“血海血海”之称。之称。中医基础理论讲解21带带 脉脉1 1、循行部位循行部位 起于季胁,斜向下行,交会起于季胁,斜向下行,交会于足少阳胆经的带脉穴,绕身一于足少阳胆经的带脉穴,绕身一周,并在带脉穴处再向前下方沿周,并在带脉穴处再向前下方沿髂骨

15、上缘斜行到少腹。髂骨上缘斜行到少腹。2 2、基本功能基本功能 (1)(1)约束纵行诸经:约束纵行诸经:带脉带脉围腰一周,状如束带,以约围腰一周,状如束带,以约束纵行的各条经脉,调节脉束纵行的各条经脉,调节脉气,使纵行诸脉之脉气不下气,使纵行诸脉之脉气不下陷。陷。(2 2)主司妇女的带下主司妇女的带下。中医基础理论讲解22 阴、阳跷脉阴、阳跷脉1、循行部位、循行部位 。2、基本功能基本功能 (1)主司下肢运动主司下肢运动 (2)主司眼睑开合主司眼睑开合中医基础理论讲解23 阴、阳维脉阴、阳维脉 1 1、循行部位循行部位 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足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足三阴经交会处,与任脉相会。三阴经交会

16、处,与任脉相会。阳维脉起于外踝下,与阳维脉起于外踝下,与督脉会合。督脉会合。2 2、基本功能基本功能 阳维脉维系联络诸阳经;阳维脉维系联络诸阳经;阴维脉维系联络诸阳经。阴维脉维系联络诸阳经。中医基础理论讲解24第四节第四节 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经别、别络、经筋、皮部一、十二经别一、十二经别 1 1、概念概念:经别,即别行的正经。十二经别是从十:经别,即别行的正经。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分出,深入躯体深部,循行于胸腹及头部的重二经脉分出,深入躯体深部,循行于胸腹及头部的重要支脉。要支脉。2 2、:“离、入、出、合离、入、出、合”。离离:从:从部位的十二经脉部位的十二经脉别出别出。入入:,联系脏腑

17、,呈向心性循行。,联系脏腑,呈向心性循行。出出:,而后上头面部。,而后上头面部。合合:阴经的经别合于相表里的阳经经别,然后一并:阴经的经别合于相表里的阳经经别,然后一并注入六条阳经(即注入六条阳经(即阳经之经别合于本经,阴经之经别阳经之经别合于本经,阴经之经别合于相表里的阳经合于相表里的阳经)。六阴六阳经别共有)。六阴六阳经别共有“六合六合”。中医基础理论讲解253 3、十二十二经别的生理功能经别的生理功能:(1)加强十二经脉中互为表里的两条经脉加强十二经脉中互为表里的两条经脉在体在体内的联系内的联系;十二经别进入体腔后,表里两经相十二经别进入体腔后,表里两经相并而行,经过相为的脏腑并而行,经

18、过相为的脏腑(2)加强了体表与体内、四肢与躯干的加强了体表与体内、四肢与躯干的向心性向心性联系联系;(3)加强十二经脉和头面部的联系加强十二经脉和头面部的联系;(4)加强足三阴、足三阳经脉与心脏的联系加强足三阴、足三阳经脉与心脏的联系;(5)扩大了十二经脉的主治范围扩大了十二经脉的主治范围;中医基础理论讲解26二、十五别络二、十五别络1、概念概念:即十二经脉各有一条,加上任脉、督即十二经脉各有一条,加上任脉、督脉的络脉和脾之大络。另外,如再加上胃之大脉的络脉和脾之大络。另外,如再加上胃之大络,也可称为十六别络。络,也可称为十六别络。2、生理功能生理功能:1加强十二经脉中表里经脉在体表的联系加强

19、十二经脉中表里经脉在体表的联系;2灌渗气血以濡养全身。灌渗气血以濡养全身。三、十二经筋三、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连属的筋肉体系。是十二经脉连属的筋肉体系。经筋的主要作用是约束骨骼,有利于关节的屈经筋的主要作用是约束骨骼,有利于关节的屈伸。正如伸。正如素问素问痿论痿论所说:所说:“宗筋主束骨而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利机关也。”中医基础理论讲解27第五节第五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和应用经络的生理功能和应用一、经络的生理功能一、经络的生理功能(一)(一)联络沟通作用联络沟通作用 通过经络的联络作用,将人体构成一个有机整体。通过经络的联络作用,将人体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其联络作用主要有:其联络作用主要有:1 1

20、、联络脏腑与体表联络脏腑与体表 。2 2、联络脏联络脏腑与官窍。腑与官窍。3 3、加强脏腑联系。加强脏腑联系。4 4、经脉之间的联系:经脉之间的联系:经别经别、别络别络;奇经奇经。(二)(二)运行渗灌作用运行渗灌作用 (三)(三)感应传导作用感应传导作用 :得气得气 、行气行气、(四)(四)调节作用调节作用中医基础理论讲解28二、二、经络学说的应用经络学说的应用(一)(一)阐释病理变化阐释病理变化 1 1、传递病邪传递病邪 外邪通过经络内传脏腑外邪通过经络内传脏腑:外邪外邪 皮毛皮毛 孙脉孙脉 络脉络脉 经脉经脉 脏腑脏腑脏腑之间疾病通过经络相互传变脏腑之间疾病通过经络相互传变:肝气犯胃、肝火

21、犯肺、肾阳虚水气凌心射肺。肝气犯胃、肝火犯肺、肾阳虚水气凌心射肺。反映脏腑的病变反映脏腑的病变 牙痛牙痛 胃肠火盛;目赤肿痛胃肠火盛;目赤肿痛 肝火上炎;肝火上炎;两胁、少腹胀痛两胁、少腹胀痛 肝气郁结肝气郁结中医基础理论讲解29指导疾病的诊断指导疾病的诊断 :头痛的辨证头痛的辨证:前额痛前额痛阳明经阳明经,头侧痛头侧痛 少阳经少阳经 ,头项强痛头项强痛太阳经太阳经;巅顶痛巅顶痛足厥阴足厥阴肝经肝经 。:脏腑疾病多在某些特定的部:脏腑疾病多在某些特定的部位(腧穴)有病理改变。如十二指肠溃疡位(腧穴)有病理改变。如十二指肠溃疡不不容穴压痛,胆囊疾病容穴压痛,胆囊疾病胆俞穴、胆囊穴压痛,胆俞穴、胆囊穴压痛,阑尾炎阑尾炎阑尾穴,胃癌阑尾穴,胃癌胃俞穴有结节状反应胃俞穴有结节状反应物,冠心病物,冠心病神堂穴(心俞旁神堂穴(心俞旁1.51.5寸)。寸)。中医基础理论讲解30(三)(三)指导疾病的治疗指导疾病的治疗 经络所通经络所通,主治所及主治所及。()指导循经取穴)指导循经取穴直趋病所直趋病所腰背腰背委中委中求,肚腹求,肚腹三里三里留,留,头项寻头项寻列缺列缺,面口,面口合谷合谷收。收。()指导推拿按摩)指导推拿按摩 (药物归经(药物归经:张元素、李杲)张元素、李杲)中医基础理论讲解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医疗、心理类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中医基础理论讲解培训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