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疗和治疗原则中华内科杂志 年 月第 卷第 期 ,参照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感染性疾病协作组(EORTC-IDG)和美国真菌病研究组(MSG)标准、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IDSA)指南 及欧洲白血病抗感染委员会(ECIL)等指南,对我国2013年版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进行了再次修订。结合我国在恶性血液病IFD流行病学的最新研究进展诊断体系分层:确诊 临床诊断 拟诊 未确定治疗方面按预防治疗、经验治疗、诊断驱动治疗、目标治疗的策略进行分层和修订。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2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疗和治疗原则侵袭性真菌病定义 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
2、gal disease IFD)系指真菌侵入人体,在组织、器官或血液中生长、繁殖,并导致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的感染性疾病。3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疗和治疗原则IFD学习内容学习内容一、流行病学一、流行病学二、诊断标准二、诊断标准三、三、IFD的治疗的治疗四、四、IFD的疗效评估的疗效评估4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疗和治疗原则一、一、IFD流行病学流行病学(一)、流行病学特征(一)、流行病学特征:接受化疗的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中,确诊和临床诊断IFD的总发生率为2.1%,其中MDSAML的IFD 发生率最高,尤其在诱导化疗期间。在接受HSCT的患者中,确诊和临床诊断IFD 的发生率为7.7,拟诊IF
3、D发生率为19.0。念珠菌和曲霉菌念珠菌和曲霉菌是血液病患者是血液病患者IFDIFD 最常见致病菌。最常见致病菌。血液病化疗患者IFD的病原菌以念珠菌念珠菌为主。有研究报道,确诊和临床诊断IFD且明确病原学的51例HSCT治疗者中,曲霉菌占36 例(70.6),念珠菌占14 例(27.5),毛霉菌仍相对少见。IFD IFD 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重要死亡原因之一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重要死亡原因之一 血液恶性疾病患者接受化疗的总病死率仅为1.5,确诊和临床诊断IFD患者接受化疗的病死率为11.7;5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疗和治疗原则一、一、IFD流行病学流行病学(二)、(二)、IFDIFD危
4、险因素和评估:危险因素和评估:1、导致IFD的常见因素()疾病因素疾病因素:基础疾病MDS/AML、疾病初发、复发或未缓解()治疗相关因素治疗相关因素:接受aLLo-HSCT、接受治疗出现ANC缺乏,ANC绝对计数(ANC)0.5 109/L、重度粒缺ANC 0.1109/L)和长时间粒缺(粒缺时间持续10d)、应用免疫抑制剂或移植后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患者合并症患者合并症:合并糖尿病、呼吸道基础疾病、既往真菌感染病史等()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全环境保护条件下接受化疗和或HSCT、接受治疗的医院存在建筑工地等。6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疗和治疗原则一、一、IFD流行病学流行病学
5、2 2、血液恶性病化疗、血液恶性病化疗IFDIFD相相关独立危险因素关独立危险因素:男性 既往真菌感染病史 未缓解疾病接受诱导或再诱导化疗、中心静脉置管 化疗后发生粒缺 粒缺持续超过 化疗后出现低蛋白血症 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7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疗和治疗原则二、诊断标准二、诊断标准 诊断分为确诊、临床诊断、拟诊和未确定诊断分为确诊、临床诊断、拟诊和未确定 个级别个级别(一)确诊(一)确诊IFD 确诊确诊IFD的诊断标准的诊断标准检查标本检查标本霉菌霉菌酵母菌酵母菌镜检无菌部位标本镜检无菌部位标本针吸标本或活检标本、组织病针吸标本或活检标本、组织病理学、细胞病理学或直接镜检
6、理学、细胞病理学或直接镜检显示真菌菌丝或黑色酵母样菌,显示真菌菌丝或黑色酵母样菌,伴随组织损害证据伴随组织损害证据正常无菌部位针吸标本或活检正常无菌部位针吸标本或活检标本,组织病理、细胞病理或标本,组织病理、细胞病理或直接镜检显示酵母细胞(如隐直接镜检显示酵母细胞(如隐球菌见芽生酵母;念珠菌见假球菌见芽生酵母;念珠菌见假菌丝或真菌菌丝)菌丝或真菌菌丝)培养培养 无菌部位标本无菌部位标本从临床及影像学显示的病灶部从临床及影像学显示的病灶部位(正常无菌部位),位(正常无菌部位),通过无通过无菌操作取得标本,培养出霉菌菌操作取得标本,培养出霉菌或黑色酵母样菌(不包括支气或黑色酵母样菌(不包括支气管肺
7、泡灌洗液、头颅窦腔、尿管肺泡灌洗液、头颅窦腔、尿液)液)无菌部位标本(包括无菌部位标本(包括 内内的引流液)的引流液)培养出酵母菌,并培养出酵母菌,并与临床及影像学符合与临床及影像学符合 血液血液血培养(曲霉菌除外)血培养(曲霉菌除外)酵母菌或酵母样菌酵母菌或酵母样菌抗原检测抗原检测 血清脑脊液血清脑脊液不适用不适用隐球菌抗原阳性隐球菌抗原阳性8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疗和治疗原则二、诊断标准二、诊断标准(二)临床诊断(二)临床诊断IFDIFD:至少具有至少具有 项宿主因素项宿主因素 项临床标准项临床标准 项微生物学标准项微生物学标准 详见下表详见下表9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疗和治疗原则临床
8、诊断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临床诊断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因素因素具体标准具体标准宿主因素宿主因素.近期发生中性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计数近期发生中性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计数 0.5 0.5 10109 9/L/L)并持续)并持续 10d 以上以上.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应用糖皮质激素超过应用糖皮质激素超过 3周(周(0.3 mg/Kg 以上,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除外)以上,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除外).90d 内应用过内应用过 细胞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细胞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肿瘤坏死因子、某些单抗如肿瘤坏死因子、某些单抗如)或核苷类似物或核苷类似物.侵袭性真菌
9、感染病史侵袭性真菌感染病史.患者同时患有艾滋病或遗传性免疫缺陷(如慢性肉患者同时患有艾滋病或遗传性免疫缺陷(如慢性肉芽肿或联合免疫缺陷病)芽肿或联合免疫缺陷病)注:注:试验为(,)试验为(,)-葡聚糖试验;葡聚糖试验;试验为半乳甘露聚糖试验试验为半乳甘露聚糖试验10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疗和治疗原则临床诊断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临床诊断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因素因素具体标准具体标准临床标准临床标准下呼吸下呼吸道真菌道真菌 检查至少存在以下检查至少存在以下 项之一:致密、边界清楚的项之一:致密、边界清楚的病变(伴或不伴晕征),空气新月征,空洞病变(伴或不伴晕征),空气新月征,空洞气管支气管支气
10、管炎气管炎支气管镜检发现以下表现:气管支气管溃疡、结节、支气管镜检发现以下表现:气管支气管溃疡、结节、伪膜、斑块或结痂伪膜、斑块或结痂鼻窦感鼻窦感染染至少符合以下至少符合以下 项:局部出现急性疼痛(包括放射至项:局部出现急性疼痛(包括放射至眼部的疼痛);鼻部溃疡伴黑痂;从鼻窦侵蚀骨质,眼部的疼痛);鼻部溃疡伴黑痂;从鼻窦侵蚀骨质,包括扩散至颅内包括扩散至颅内中枢神中枢神经系统经系统至少符合以下至少符合以下 项:影像检查提示局灶性病变;项:影像检查提示局灶性病变;检查提示脑膜强化检查提示脑膜强化播散性播散性念珠菌病念珠菌病此前此前 周内出现念珠菌血症,并伴有以下至少周内出现念珠菌血症,并伴有以下
11、至少 项:项:肝脾牛眼征;眼科检查提示进展性视网膜渗出肝脾牛眼征;眼科检查提示进展性视网膜渗出注:注:试验为(,)试验为(,)-葡聚糖试验;葡聚糖试验;试验为半乳甘露聚糖试验试验为半乳甘露聚糖试验11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疗和治疗原则临床诊断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临床诊断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因素因素具体标准具体标准微生物学标准微生物学标准直接检查(细胞学、直接检查(细胞学、直接镜检或培养)直接镜检或培养).在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支气管刷取物、在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支气管刷取物、窦吸取物中发现至少以下窦吸取物中发现至少以下 项提示霉菌感染:项提示霉菌感染:发现真菌成分显示为霉菌、培养提示
12、霉菌发现真菌成分显示为霉菌、培养提示霉菌.痰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经培养新型隐球菌痰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经培养新型隐球菌阳性或经直接镜检细胞学检查发现隐球菌阳性或经直接镜检细胞学检查发现隐球菌间接检查(检测抗间接检查(检测抗原或细胞壁成分)原或细胞壁成分)曲霉菌曲霉菌血浆、血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或脑脊液检测血浆、血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或脑脊液检测 试验阳性试验阳性侵袭性真菌病(隐球菌侵袭性真菌病(隐球菌病、接合菌病除外)病、接合菌病除外)血清血清 试验阳性试验阳性隐球菌隐球菌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阳性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阳性注:试验为(,)-葡聚糖试验;试验为半乳甘露聚糖试验12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疗
13、和治疗原则二、诊断标准二、诊断标准(三)拟诊(三)拟诊IFDIFD:至少具有至少具有 项宿主因素项宿主因素 项临床标准项临床标准 缺乏微生物学标准缺乏微生物学标准(四)未确定(四)未确定IFDIFD:至少具有至少具有 项宿主因素项宿主因素 临床证据及微生物结果不符合确诊、临床诊断及临床证据及微生物结果不符合确诊、临床诊断及 拟诊拟诊IFD 标准。标准。13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疗和治疗原则三、三、IFDIFD的治疗的治疗 分为分为:预防治疗、经验治疗、诊断驱动治疗、目标治疗。:预防治疗、经验治疗、诊断驱动治疗、目标治疗。(一)预防治疗(一)预防治疗 1、初级预防初级预防:指具有IFD 高危因
14、素的患者,出现临床感染症状前预先应用抗真菌药物预防IFD 发生。依据IFD 独立危险因素将恶性血液病接受化疗的患者分为高危(IFD 发生率15)、中危(5)和低危(12)三组,中高危患者从抗真菌预防治疗获益,而预防治疗未显著降低低危患者的IFD 发生率。具有具有IFDIFD高危因素的患者应行抗真菌预防治疗高危因素的患者应行抗真菌预防治疗(如下如下):allo-HSCTallo-HSCT治疗患者治疗患者 急性白血病(包括急性白血病(包括MDSMDS)初次诱导或挽救化疗患者)初次诱导或挽救化疗患者 预计粒缺持续大于预计粒缺持续大于10d 10d 的患者的患者 伴有严重粒缺伴有严重粒缺 接受抗胸腺球
15、蛋白(接受抗胸腺球蛋白(ATGATG)治疗)治疗 HSCT HSCT治疗的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的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14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疗和治疗原则三、三、IFDIFD的治疗的治疗 初级预防推荐抗真菌药物:初级预防推荐抗真菌药物:()粒缺化疗患者:泊沙康唑()粒缺化疗患者:泊沙康唑(200mg 200mg TIDTID)氟康唑氟康唑 (200-400200-400)伊曲康唑(伊曲康唑(200mg200mg BIDBID 静脉序贯口服)静脉序贯口服)伏立康唑(伏立康唑(4mg/Kg BID4mg/Kg BID 静脉序贯口服)静脉序贯口服)()()allo-HSCTallo-HSC
16、T治疗患者:治疗患者:泊沙康唑(泊沙康唑(200mg200mg,TIDTID)米卡芬净(米卡芬净(50mg50mg)氟康唑(氟康唑(200-400mg200-400mg 口服或静脉点滴)口服或静脉点滴)伊曲康唑(伊曲康唑(200mg200mg BIDBID 静脉序贯口服)静脉序贯口服)伏立康唑(伏立康唑(4mg/Kg BID4mg/Kg BID 静脉序贯口服)静脉序贯口服)卡泊芬净(卡泊芬净(50mg50mg)15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疗和治疗原则三、三、IFDIFD的治疗的治疗2 2、再次预防、再次预防指对既往确诊或临床诊断IFD的患者,在IFD达到完全或部分缓解后再次接受化疗或HSCT治
17、疗时,给予既往IFD治疗有效的抗真菌药物,以预防IFD 再次发生。再次预防推荐的抗真菌药物首选既往抗真菌治疗再次预防推荐的抗真菌药物首选既往抗真菌治疗有效药物,剂量与初级预防相同有效药物,剂量与初级预防相同.多采用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卡泊芬净、两性霉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卡泊芬净、两性霉素脂质体或泊沙康唑素脂质体或泊沙康唑等.16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疗和治疗原则三、三、IFDIFD的治疗的治疗3 3、预防治疗的疗程、预防治疗的疗程预防治疗的疗程主要取决于患者IFD高危因素的改善如AA或接受化疗患者应覆盖粒缺期(至ANC 0.5 109/L)HSCT治疗患者一般至少覆盖移植后个月,合并急性或慢
18、性GVHD 接受免疫抑制药物治疗的患者则疗程应延长至GVHD临床症状控制,免疫抑制剂基本减停为止。17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疗和治疗原则三、三、IFDIFD的治疗的治疗(二)经验治疗和诊断驱动治疗 1 1、经验治疗、经验治疗:以持续粒缺发热且广谱抗菌药物治疗以持续粒缺发热且广谱抗菌药物治疗4-4-7d7d无效作为启动治疗的无效作为启动治疗的主要标准主要标准。推荐用于推荐用于IFDIFD高危患者高危患者;对于低危患者,则推荐在具有临床影像学异常或血清GM/G试验阳性等IFD诊断依据时进行治疗,即诊断驱动治疗。血液病患者IFD病原体曲霉菌多见,且念珠菌感染中非白念珠菌比例渐增多,因此经验性抗真菌
19、治疗药物一经验性抗真菌治疗药物一般选择覆盖般选择覆盖曲霉菌曲霉菌的广谱抗真菌药物的广谱抗真菌药物。18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疗和治疗原则三、三、IFDIFD的治疗的治疗(二)经验治疗和诊断驱动治疗1 1、经验治疗:、经验治疗:目前可选择药物目前可选择药物:伊曲康唑(200mg Q12h,ivgtt 2d,以后200mg QD ivgtt)卡泊芬净(首日70mg ivgtt,以后50mg QD ivgtt)脂质体两性霉素(3mg/Kg/d ivgtt)两性霉素(0.5.5mg/Kg/d ivgtt)、米卡芬净(100-150mg ivgtt)伏立康唑(第天 6mg/Kg Q12h ivgtt以
20、后4mg/Kg,Q12h ivgtt,或200mg BID 口服)。对于接受覆盖对于接受覆盖曲霉菌曲霉菌广谱抗真菌药物预防治疗的患者广谱抗真菌药物预防治疗的患者,IFDIFD经验经验治疗药物选择仍不明确治疗药物选择仍不明确,一般推荐换用其,一般推荐换用其他类型抗真菌药物他类型抗真菌药物,如,如棘白菌素类(卡泊芬净)棘白菌素类(卡泊芬净)或或脂质体两性霉素脂质体两性霉素。19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疗和治疗原则三、三、IFDIFD的治疗的治疗2、诊断驱动治疗、诊断驱动治疗指患者在无临床感染症状无临床感染症状或出现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无效的持续性粒缺发热合并持续性粒缺发热合并IFDIFD临床影像学
21、标志临床影像学标志(肺部影像学检查提示IFD相关影像学改变)和微生物学标志(如微生物学标志(如GM/GGM/G试验阳性)试验阳性),且尚未达到确诊或临床诊断IFD时给予的抗真菌治疗。优势优势在于避免单纯依据发热进行的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的过度应用,并且根据IFD相关敏感标志,尽早开展抗真菌治疗以保证疗效。20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疗和治疗原则三、三、IFDIFD的治疗的治疗 2、诊断驱动治疗、诊断驱动治疗 与经验治疗比较,诊断驱动治疗尤其适用于IFD低危患者(如粒缺持续时间7d),显著降低临床抗真菌治疗使用率,且未明显增加临床诊断和确诊IFD发生率,对总体生存率无显著影响。诊断驱动治疗的药物选择
22、原则可参考经验治疗诊断驱动治疗的药物选择原则可参考经验治疗,选择药物包括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两性霉素及其脂质体。21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疗和治疗原则三、三、IFDIFD的治疗的治疗 3 3、经验治疗和诊断驱动治疗的疗程、经验治疗和诊断驱动治疗的疗程 经验治疗和诊断驱动治疗疗程经验治疗和诊断驱动治疗疗程根据根据 证据而定,至少应证据而定,至少应用至体温降至正常、临床状况稳定用至体温降至正常、临床状况稳定。而诊断驱动治疗的疗程依据应包括而诊断驱动治疗的疗程依据应包括 相关微生物学相关微生物学和和或影像学指标恢复正常。或影像学指标恢复正常。肺部真菌感染肺部真菌感染22血液病侵
23、袭性真菌感染的诊疗和治疗原则三、三、IFDIFD的治疗的治疗(三)目标治疗(三)目标治疗 指患者达到临床诊断或确诊IFD 标准时而进行的抗真菌治疗。由于感染病原菌较明确,可依据真菌种类、药物抗菌谱、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用药。口腔念珠菌感染口腔念珠菌感染23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疗和治疗原则 念珠菌感染的目标治疗念珠菌感染的目标治疗 1、念珠菌血症念珠菌血症:光滑念珠菌 推荐首选棘白菌素类药物推荐首选棘白菌素类药物,其次为脂质体两性霉素。近平滑念珠菌 推荐首选氟康唑和脂质体两性霉素推荐首选氟康唑和脂质体两性霉素。克柔念珠菌 可选择药物为棘白菌素类、脂质体两性可选择药物为棘白菌素类、脂质体两性霉素、
24、伏立康唑。霉素、伏立康唑。念珠菌血症患者应考虑拔除中心静脉置管,若保留静念珠菌血症患者应考虑拔除中心静脉置管,若保留静脉导管,推荐棘白菌素类和脂质体两性霉素治疗。脉导管,推荐棘白菌素类和脂质体两性霉素治疗。念珠菌血症患者抗真菌治疗应持续至临床症状和体征恢复且确认血培养转阴性后血培养转阴性后2 2周以上周以上。25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疗和治疗原则三、三、IFDIFD的治疗的治疗 2 2、播散性念珠菌病:、播散性念珠菌病:对临床情况稳定、非粒缺患者,使用氟康唑400mg 静脉点滴或伊曲康唑静脉注射。伴粒缺的播散性念珠菌病、治疗无效或临床情况不稳定患者,推荐棘白菌素类、两性霉素 及其脂质体、伏立
25、康唑等。播散性念珠菌病如肝脾念珠菌病,抗真菌治疗疗程至少应持续至血培养转阴和影像学提示病灶完全吸收,常需数月时间。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持续接受抗真菌治疗条件下,可根据原发疾病治疗需要进行后续化疗或HSCT治疗。26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疗和治疗原则三、三、IFDIFD的治疗的治疗 3 3、中枢神经系统念珠菌病:、中枢神经系统念珠菌病:中枢神经系统念珠菌病推荐脂质体两性霉素 和伏立康唑治疗。如果患者临床症状稳定、既往未进行三唑类药物预防、粒缺恢复且体外药敏试验证实敏感,可推荐氟康唑治疗。中枢神经系统念珠菌病治疗应持续至临床症状、体征持续至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异常完全恢复后至少和影像学异常完全恢
26、复后至少 周。周。27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疗和治疗原则三、三、IFDIFD的治疗的治疗 侵袭性曲霉菌病(侵袭性曲霉菌病(IA)的目标治疗)的目标治疗 1 1、IA治疗药物选择:治疗药物选择:临床诊断和确诊IA患者一线治疗推荐:伏立康唑(第1天6mg/Kg Q12h ivgtt以后4mg/Kg Q12h ivgtt)脂质体两性霉素(3-5mg/Kg/d)也有较好的治疗反应。IA目标治疗的其他备选药物还包括:卡泊芬净(第天70mgd ivgtt,以后50mg ivgtt)米卡芬净(100-150mg ivgtt)伊曲康唑(200mg/次 Q12h ivgtt 2d以后200mg/d ivgtt
27、)目标治疗疗程推荐为6-12 6-12 周周,根据IA 临床严重程度、相关症状和体征恢复速度以及免疫抑制状态改善情况决定。28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疗和治疗原则三、三、IFDIFD的治疗的治疗IA联合治疗:常规推荐抗真菌药物单药治疗,对于单药治疗失败或无法耐受、多部位或耐药真菌感染的高危病例,为扩大抗真菌谱覆盖范围并增强疗效,可采用两种药物进行联合治疗可采用两种药物进行联合治疗。临床试验提示对于高危IA患者(如长时间粒缺的血液恶性疾病化疗或接受HSCT 的患者),作用机制不同的抗真菌药物联合可能更有效如:棘白菌素类药物棘白菌素类药物+伏立康唑或脂质体两性霉素伏立康唑或脂质体两性霉素,对临床诊
28、断IA的患者有可能提高生存率。29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疗和治疗原则30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疗和治疗原则三、三、IFDIFD的治疗的治疗目标治疗抗真菌药物调整目标治疗抗真菌药物调整初始抗真菌治疗药物毒性无法耐受或初始抗真菌治疗初始抗真菌治疗药物毒性无法耐受或初始抗真菌治疗无效时,考虑抗真菌药物调整。无效时,考虑抗真菌药物调整。确定病原体对一线抗真菌药物天然耐药(如土曲霉对两性霉素耐药),根据病原体选择敏感抗真菌药物替代。出现药物治疗无法达到有效治疗浓度、患者脏器功能不全或药物毒性无法耐受,可根据药物毒副作用特点选择其他抗真菌药物替代。31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疗和治疗原则三、三、IFD
29、IFD的治疗的治疗判断抗真菌治疗无效而进行抗真菌药物调整时需谨慎。判断抗真菌治疗无效而进行抗真菌药物调整时需谨慎。患者临床情况稳定,一线抗真菌治疗应足剂量治疗14d后评估。治疗后周或中性粒细胞恢复,肺部影像学病灶体积变化不作为抗真菌疗效评价的主要标准。临床症状加重或进展时,应选择与一线抗真菌药作用机制不同的其他抗真菌药替代或联合用药,如棘白菌素类+三唑类或多烯类药物。32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疗和治疗原则三、三、IFDIFD的治疗的治疗(四)(四)IFD IFD 辅助治疗辅助治疗 宿主中性粒细胞数量、功能异常、免疫抑制状态是IFD危险因素,而中性粒细胞和免疫功能恢复则与IFD治疗预后相关。临
30、床适当减停免疫抑制剂、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减停免疫抑制剂、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或中或中性粒细胞输注有助于性粒细胞输注有助于IFDIFD治疗治疗。下列情况可考虑手术干预:下列情况可考虑手术干预:()急性咯血;()为获得组织学诊断;()预防已累及血管的真菌病灶出血;()去除残留病灶以防再次化疗或HSCT后疾病复发。33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疗和治疗原则四、四、IFD IFD 的疗效评估的疗效评估IFD 的疗效评估包括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像学和微生物学的定期评估。影像学评估影像学评估,如CT检查时间依据IFD临床进展及恢复速度而定。评估疗效:治疗后7-10 部分治疗有效或伴ANC恢复患者C
31、T病灶可呈一过性增大最高达4倍),故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的患者推荐治疗14后复查。微生物学检查微生物学检查,如IFD血清学标志(GM/G 试验结果)与抗真菌疗效相关,其水平持续增高提示预后不良,持续下降则提示治疗有效,但不推荐作为疗效评估尤其是抗真菌治疗停药的唯一指标,需与影像学、临床症状和体征评估相结合。抗真菌治疗疗效判断标准详见下表。抗真菌治疗疗效判断标准详见下表。34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疗和治疗原则侵袭性真菌病(侵袭性真菌病(IFDIFD)治疗的疗效评判标准)治疗的疗效评判标准治疗性治疗性质质疗效评判标准疗效评判标准预防治预防治疗疗开始抗真菌治疗至停药后 7d 内无新发(突破性真菌
32、感染)或原有真菌感染复发治疗期间未因药物副作用或不能耐受而停药经验治经验治疗或诊疗或诊断驱动断驱动治疗治疗开始抗真菌治疗至停药后 7d 内无新发真菌感染开始抗真菌治疗至停药后 7d内患者存活治疗期间未因药物副作用或缺乏疗效导致停药开始抗真菌治疗后患者在中性粒细胞缺乏期间退热确诊或临床诊断的(基线真菌感染)在治疗结束时达到完全或部分有效注:注:试验为(试验为(1,31,3)-葡聚糖试验;葡聚糖试验;试验为半乳甘露聚糖试验试验为半乳甘露聚糖试验35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疗和治疗原则侵袭性真菌病(侵袭性真菌病(IFDIFD)治疗的疗效评判标准)治疗的疗效评判标准治疗性质治疗性质疗效评判标准疗效评判
33、标准目标治疗目标治疗侵袭性念珠菌病念珠菌血症患者观察期为抗真菌治疗开始后至少 周;侵袭性霉菌病为初始抗真菌治疗后 周有效有效()完全缓解()()完全缓解():患者在观察期内存活,相关症状和体征、影像学异常全部消失,微生物学证据提示真菌清除。对于侵袭性念珠菌病或曲霉菌病患者,要求原感染部位再次或反复活检阴性,脑脊液、肺泡灌洗液和血液真菌培养连续 次或以上阴性(其他标本根据感染部位定),试验或 试验连续 次或以上阴性。肺曲霉病患者胸部 异常表现消失或只存在瘢痕的影像学表现。对于隐球菌病患者,要求血中或脑脊液中、原感染部位病原菌清除(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连续 次或以上阴性)。()部分缓解()()部
34、分缓解():患者在观察期内存活,相关症状和体征、影像学异常有所改善,微生物学证据提示真菌清除。对于侵袭性念珠菌病或念珠菌血症患者,需再次或反复活检、培养真菌阴性;对于肝脾念珠菌病患者,需退热且影像学稳定;对于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需要影像学上病灶直径缩小以上,若病灶直径缩小,则需全部临床症状和体征缓解或肺活检证实无菌丝且培养阴性。注:注:试验为(试验为(1,31,3)-葡聚糖试验;葡聚糖试验;试验为半乳甘露聚糖试验试验为半乳甘露聚糖试验36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疗和治疗原则侵袭性真菌病(侵袭性真菌病(IFDIFD)治疗的疗效评判标准)治疗的疗效评判标准治疗性质治疗性质疗效评判标准疗效评判标准目
35、标治目标治疗疗侵袭性念珠菌病念珠菌血症患者观察期为抗真菌治疗开始后至少 周;侵袭性霉菌病为初始抗真菌治疗后 周无效无效()稳定()()稳定():患者在观察期内存活,相关症状和体征无改善,且临床、影像学和微生物学综合评估未提示疾病进展。对于念珠菌病患者,可持续从血液或其他无菌标本中分离出念珠菌;而对于曲霉菌病患者,则可持续从感染部位分离出霉菌或镜检可见菌丝;对于隐球菌病患者,脑脊液或其他感染部位标本培养持续阳性。()疾病进展()()疾病进展():临床、影像学和微生物学综合评估提示疾病进展,包括临床症状及体征加重或恶化(如感染性休克、播散性真菌病),影像学出现新发病灶或原感染病灶加重或扩大,可持续分离出真菌或活检阳性。()死亡()()死亡():与 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各种原因导致的死亡。注:注:试验为(试验为(1,31,3)-葡聚糖试验;葡聚糖试验;试验为半乳甘露聚糖试验试验为半乳甘露聚糖试验37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疗和治疗原则38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疗和治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