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学(第五章)课件.pptx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3843097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PPTX 页数:90 大小:1.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科护理学(第五章)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精神科护理学(第五章)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精神科护理学(第五章)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精神科护理学(第五章)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精神科护理学(第五章)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五章:精神疾病治疗过程的护理精神科护理学第五章:精神疾病治疗过程的护理精神科护理学01020304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与护理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与护理心理治疗与护理工娱与康复治疗及护理目录CONTENTS0 1 0 2 0 3 0 4 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与护理无抽搐电休克心理治疗01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与护理0 1 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与护理第一节 精神药物(psychotropic drugs)主要是指一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并能影响活动的药物。其应用的原则是采用有效的剂量和充足的疗程。根据临床作用特点,可将精神药物分为4类:抗精神病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及其他重性精神病;抗抑郁药物,主要用于治

2、疗各种抑郁状态;心境稳定剂,主要用于治疗心境障碍;抗焦虑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焦虑状态、睡眠障碍。第一节 精神药物(p s y c h o t r o p i c d r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 抗精神病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精神障碍,能够有效控制精神障碍患者的精神运动性兴奋、幻觉、妄想、思维障碍和行为异常等阳性精神症状,改善部分阴性症状,但对患者的认知功能没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 抗精神病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一)分类1第一代抗精神病药n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又称传统、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主要是对多巴胺(D)受体、5-羟色胺(

3、5-HT)受体、肾上腺素受体、胆碱受体和组胺受体具有阻断作用,如吩噻嗪类、硫杂蒽类、丁酰苯类、苯甲酰胺类、苯二氮类等。2第二代抗精神病药n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又称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主要对5-HT2A受体和多巴胺(D2)受体起阻断作用。这类药物作用非常广泛,不良反应小。临床常用的有利培酮、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齐拉西酮等。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一)分类1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二)临床应用抗精神病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及预防其复发;还可用于治疗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症、反应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疾病和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及神经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1适应证抗

4、精神病药物慎用于具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急性肝炎、严重肾病、肾功能不全、严重感染、血液病、造血功能不良、昏迷、抗精神病药物过敏的患者。此外,老年人、孕妇、儿童慎用。2禁忌证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二)临床应用抗精神病药物主要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二)临床应用(1)兴奋躁动患者宜选用镇静作用强的药物,如氯丙嗪、氟哌啶醇等;妄想症状明显者选用氯氮平、三氟拉嗪、氟哌啶醇等;以淡漠、退缩等阴性症状为主的患者选用奥氮平、利培酮、舒必利等。(2)判断一种药物无效更换另一种药物时,需要确定前一种药物用足了剂量或时间,一般足量维持46周后无效才考虑换药。(3)尽可能避免联合用药,以免增加药物不良反

5、应;做到剂量个体化,老年、儿童应酌减。3用药方法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二)临床应用(1)兴奋躁动患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二)临床应用(4)急性期兴奋躁动明显、有冲动伤人及拒服药的患者,可采用深部肌内注射氯丙嗪等药物,初始剂量为50 mg,每天12次,一周内加至治疗剂量,每日300600 mg。由于此类药物对人体局部组织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因此病情好转后改为口服给药。(5)合作的患者,可采用口服给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达治疗剂量后,经68周症状缓解,再持续24周方可逐渐减至维持剂量,需要根据病情维持治疗相当长一段时间,一般需2年左右。维持治疗药量通常为出院时治疗量或最大治疗量的

6、1/22/3。3用药方法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二)临床应用(4)急性期兴奋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三)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1锥体外系反应锥体外系反应是第一代抗精神病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抗精神病药物阻断基底核的多巴胺受体,造成多巴胺和乙酰胆碱失衡,乙酰胆碱系统相对亢进,从而引起锥体外系反应。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的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三)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1 锥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三)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1)急性肌张力障碍 临床表现:急性肌张力障碍多出现在治疗早期,常在首次服药后几小时内或几天内发生,是最常见的锥体外系反应。表现为一个

7、或多个肌群突发的持续痉挛,以面部、颈、唇及舌肌多见,出现吐舌、挤眉弄眼、双眼向上凝视、斜颈、言语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波及躯干和四肢肌肉还可引起扭转性痉挛等异常姿势。患者常伴有焦虑、烦躁、恐惧等情绪,也可出现瞳孔扩大、心率增快、出汗等自主神经症状。处理:遵医嘱给予抗胆碱能药物山莨菪碱0.3 mg肌注,20 min即可缓解;或加服盐酸苯海索2 mg,每日3次,口服。反复发作的患者,需考虑减量或更换其他药物。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三)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1)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三)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2)静坐不能 临床表现:通常在治疗后12周出现,女性多于男性。表现为坐卧不安、躯

8、体摇摆、来回走动或原地踏步,常伴有焦虑、易激惹、烦躁不安等精神症状,易误诊为病情加重而加大药量,从而使症状进一步恶化。处理:遵医嘱使用抗胆碱能药物或苯二氮类药物治疗,如地西泮2.55 mg,每日23次;或加用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10 mg。必要时减少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三)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2)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三)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3)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 临床表现:一般发生于治疗后数周至数月,大部分于治疗后2周出现,发生率约30%。患者最初以静止性震颤表现为主,如唇舌震颤、双手节律性震颤呈“搓丸样”动作;其次表现为肌张力增高,面部表情呆板固定呈

9、“面具样脸”,走路呈“慌张步态”,严重者有协调运动丧失、吞咽困难、佝偻姿势、流涎等。处理:遵医嘱服用抗胆碱能药物,如盐酸苯海索212 mg/d;或加用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异丙嗪等。若患者病情允许,可遵医嘱减少抗精神病药的剂量。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三)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3)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三)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4)迟发性运动障碍 临床表现:多发生于长期大量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用药时间越长,发生率越高,一般见于持续用药几年后。表现为不自主、有节律的刻板式运动,以口、唇、舌、面部的不自主运动最为突出,称为“口舌颊三联征”。有时伴有肢体或躯干刻板式运动和舞蹈样运动。处理:

10、关键在于预防,避免长期大量应用抗精神病药物。一般可减药至最低有效量或换用锥体外系反应低的药物,如氯氮平。停用一切抗胆碱能药物,如东莨菪碱、苯海索等。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三)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4)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三)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2体位性低血压(1)临床表现:多由抗精神病药物大剂量口服或注射时血药浓度过高引起,多发生于药物治疗的早期肌内注射30 min或口服1 h后,使用氯丙嗪、氯氮平、硫利达嗪者尤其易出现。表现为突然改变体位时,出现头晕眼花、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可导致晕厥、摔伤,甚至出现休克。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三)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2 体第一

11、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三)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2体位性低血压(2)预防:治疗过程中,增加精神药物剂量时要缓慢;大剂量口服或注射药物后,应建议患者卧床休息12 h,并嘱患者站立或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年老体弱的患者,护士要密切观察服药过程中血压的情况,发现异常应及时联系医生。(3)处理:轻者应立即去枕平卧或取头低足高位,片刻即可恢复;严重者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升压药,去甲肾上腺素12 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00500 mg,静脉滴注;严重或反复出现低血压反应者,应调整原来的抗精神病药物的剂量或换药。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三)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2 体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三

12、)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3精神症状方面的不良反应(1)临床表现:首次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如所选药物镇静作用过强、剂量过大、服药次数过多等可引起过度镇静,表现为思维迟缓、行动呆滞、乏力、嗜睡、精神不振、对周围环境缺乏关注等。临床上常用的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及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均可引起该不良反应。(2)处理:轻者可不予处理,重者可遵医嘱予以减药或停药。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三)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3 精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三)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4消化系统不良反应(1)临床表现:常见于服药初期。表现有胃肠道不良反应,如口干、恶心、呕吐、食欲缺乏、上腹饱满、腹泻、便秘和麻痹性肠梗阻;吩噻嗪

13、类药物可引起无黄疸性肝功能障碍,症状严重者表现为食欲减退、腹胀和肝区疼痛。(2)处理:减药或停药后,不良反应多可快速恢复。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三)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4 消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三)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5内分泌系统不良反应(1)临床表现:抗精神病药物可导致体重增加、泌乳、性欲减退、男子乳房发育等。部分药物可能影响促生长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因此儿童不宜长期使用。(2)处理:一般无须处理,停药后可恢复。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三)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5 内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三)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6血液系统不良反应(1)临床表现:抗精神病药物尤其

14、是氯氮平常可引起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症、白细胞减少症等不良反应。造血系统不良反应发生时可表现为发热、乏力、倦怠、头晕等全身症状,以及轻重不等的继发感染症状。(2)处理:应用氮氯平治疗时,要坚持经常抽查血常规;发生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药并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三)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6 血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三)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7泌尿系统不良反应(1)临床表现:常发生在治疗初期,以应用吩噻嗪类药物的患者最常见,表现主要为尿潴留。前列腺肥大者及老年人尤其应予以注意。(2)处理:尿潴留发生时,首先采用物理方法诱导排尿;无效时遵医嘱给予新斯的明1020 m

15、g,3次/d,口服;效果不佳时可行导尿术。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三)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7 泌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三)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8恶性综合征(1)临床表现:为少见、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在1%左右。几乎所有抗精神病药物均可引起恶性综合征,常出现在合并用药时及更换抗精神病药物的种类或加量的过程中。表现为持续高热、肌肉强直、意识障碍、大汗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可迅速并发感染、心力衰竭、休克而死亡,死亡率达20%以上。(2)处理:目前对恶性综合征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强调早期发现、及时处理。一旦发生恶性综合征,应遵医嘱立即停用抗精神病药物;给予支持性治疗和对症处理,调节水

16、、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必要时人工辅助呼吸,物理降温,保持适当体位,防止压疮,预防感染,保证充足营养。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三)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8 恶第一节二、抗抑郁药的应用 抗抑郁药是一类用于治疗和预防情绪低落、抑郁消极等各种抑郁状态的药物。起效时间通常为服药后2周左右,故在起效前要注意加强对抑郁症患者的护理。第一节二、抗抑郁药的应用 抗抑郁药是一类用于治疗和预防情绪低第一节二、抗抑郁药的应用(一)分类1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该药物的作用机制为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增加突触间单胺递质的浓度,兴奋中枢神经而发挥作用。代表药物为吗氯贝胺。该药物的作用机制为阻断

17、了去甲肾上腺素(NE)能和5-羟色胺(5-HT)能神经末梢对NE和5-HT的再摄取,增加了突触间隙单胺类递质的浓度。代表药物为丙咪嗪、多赛平、阿米替林等。2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第一节二、抗抑郁药的应用(一)分类1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第一节二、抗抑郁药的应用(一)分类3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该药物的作用机制为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前神经元对5-HT再摄取而调整突触间隙的5-HT的有效浓度。代表药物为氟西汀、帕罗西汀等。该类药物包括5-HT和NE再摄取抑制剂(SNRI)、5-HT2A受体拮抗剂和5-HT再摄取抑制剂(SARIs)及NE和特异性5-HT抗抑郁药(NaSSA)

18、。代表药物分别为文拉法辛、曲唑酮、米氮平。4其他递质机制的新型抗抑郁药第一节二、抗抑郁药的应用(一)分类3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第一节二、抗抑郁药的应用(二)临床应用适用于治疗各种以抑郁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也可用于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等疾病的治疗。1适应证严重的心肝肾疾病患者慎用,孕妇应尽量避免使用。2禁忌证第一节二、抗抑郁药的应用(二)临床应用适用于治疗各种以抑郁第一节二、抗抑郁药的应用(二)临床应用应从小剂量开始,在12周内逐渐增加至最大有效剂量。抑郁症状缓解后,应以有效剂量维持巩固治疗6个月。随后进入维持治疗阶段,维持剂量一般低于有效治疗剂量,视病情及不良反应情况逐渐减量。复发性抑郁发

19、作患者应以治疗量1/22/3的剂量长期维持治疗。3用药方法第一节二、抗抑郁药的应用(二)临床应用应从小剂量开始,在1第一节二、抗抑郁药的应用(二)临床应用(1)阿米替林:本药为三环类抗抑郁剂代表药物,具有抗抑郁作用和较强的镇静作用。适用于抑郁症、焦虑症,抗抑郁作用强,尤其适用于抑郁症伴有失眠者。常见不良反应有口干、便秘、视力模糊、排尿困难、心动过速、体位性低血压、心电图改变、肝功能异常等。(2)舍曲林:本药为作用最强的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适合治疗各种抑郁障碍,包括伴有失眠、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的抑郁症患者。常见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腹泻和性功能障碍,常较轻且易缓解。(3)文拉法辛:本药为

20、一种选择性5-HT和NE再摄取抑制剂,起效快,抗抑郁效果与TCA类相当。用药剂量较大可引起血压升高,故高血压患者慎用。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性功能障碍、头痛、失眠、嗜睡等。突然停药,可出现恶心、头晕、失眠、紧张、多汗等停药综合征。4常用抗抑郁药第一节二、抗抑郁药的应用(二)临床应用(1)阿米替林:本药第一节二、抗抑郁药的应用(二)临床应用(4)曲唑酮本药兼具特异性5-HT再摄取抑制剂作用和5-HT受体拮抗作用,有明显的抗抑郁、镇静作用。适用于各种抑郁症、焦虑障碍、原发性睡眠障碍和各种慢性疼痛的治疗。常见不良反应有嗜睡、头晕、头疼、体位性低血压、心律失常等。(5)米氮平本药属NE和特异性5-HT抗

21、抑郁药,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抑郁症,尤其适用于伴焦虑、失眠、食欲差的抑郁症患者。常见不良反应有镇静、嗜睡、头晕、疲惫等。4常用抗抑郁药第一节二、抗抑郁药的应用(二)临床应用(4)曲唑酮4 常用第一节二、抗抑郁药的应用(三)不良反应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血压升高、体位性低血压和心电图异常。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测血压和心电图,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遵医嘱减药或停药。第一节二、抗抑郁药的应用(三)不良反应1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第一节二、抗抑郁药的应用(三)不良反应2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口干、便秘、瞳孔扩大、视物模糊、头晕、排尿困难等胆碱能反应。针对此类不良反应,多采用对症处理的

22、方法使其缓解。第一节二、抗抑郁药的应用(三)不良反应2 对自主神经系统的第一节二、抗抑郁药的应用(三)不良反应3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包括:镇静作用:常会出现嗜睡、乏力、软弱等反应;诱发癫痫:三环类抗抑郁药可降低抽搐阈值,可能诱发癫痫;共济失调:患者双手常出现细微震颤,若药物剂量过大可导致共济失调。出现此类不良反应时,可遵医嘱应用抗胆碱药对症治疗。第一节二、抗抑郁药的应用(三)不良反应3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第一节二、抗抑郁药的应用(三)不良反应4对代谢和内分泌系统的影响。部分患者可出现轻微的乳腺胀满、溢乳,多数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体重增加、性功能障碍、月经失调等。随抑郁症状

23、的好转及药量的减少,性功能障碍可得到改善。第一节二、抗抑郁药的应用(三)不良反应4 对代谢和内分泌系第一节二、抗抑郁药的应用(三)不良反应5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多数抗抑郁药可引起恶心、厌食、消化不良、腹泻、便秘等不良反应,多为一过性反应。小剂量起始、饭后服药可减轻上述不良反应。第一节二、抗抑郁药的应用(三)不良反应5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第一节三、心境稳定剂的应用(一)分类临床上常用的心境稳定剂主要为锂盐(碳酸锂),其次为抗癫痫药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钠等。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氟哌啶醇等)和苯二氮类药物(如氯硝西泮、劳拉西泮等)对躁狂发作也有一定的疗效。第一节三、心境稳定剂的应用(一)分类临床上常用的心

24、境稳定剂第一节三、心境稳定剂的应用(二)临床应用心境稳定剂主要适用于躁狂,同时对双相情感障碍的躁狂或抑郁发作还有预防作用。1适应证心境稳定剂禁用于患有急性肾炎、肾功能不全、严重心脏疾病、重症肌无力、妊娠后期及缺钠或低盐饮食者,哺乳期妇女用药期间应停止哺乳。2禁忌证第一节三、心境稳定剂的应用(二)临床应用心境稳定剂主要适用第一节三、心境稳定剂的应用(二)临床应用(1)碳酸锂的应用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饭后口服。锂盐的中毒剂量和治疗剂量非常接近,口服锂盐治疗的患者应每半个月查血锂浓度1次。急性期治疗最佳血锂浓度为0.81.2 mmol/L,维持治疗为0.40.8 mmol/L,超过1.4 mmo

25、l/L易产生中毒反应。老年人和器质性疾病患者更易发生中毒反应。(2)急性躁狂发作患者可快速注射具有镇静作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氟哌啶醇,使患者快速镇静。(3)锂盐治疗无效或因不良反应不能耐受的患者可选用卡马西平或丙戊酸钠。卡马西平开始剂量为200 mg,每日2次,口服,以后每35天增加200 mg,直至达到有效治疗量;丙戊酸钠的治疗剂量为6001 200 mg,每日3次,口服给药。3用药方法第一节三、心境稳定剂的应用(二)临床应用(1)碳酸锂的应用第一节三、心境稳定剂的应用(三)不良反应1锂盐的不良反应。锂盐的不良反应与血锂浓度有关,钠在肾脏中可与锂盐竞争重吸收,因此常饮淡盐水可减少不良

26、反应;而缺钠或有肾脏疾病患者易导致体内锂蓄积中毒。(1)早期不良反应:表现为疲乏、无力、嗜睡、手指震颤、厌食、上腹不适、恶心、呕吐、稀便、腹泻、多尿、口干等。(2)后期不良反应:表现为持续多尿、烦渴、体重增加、甲状腺肿大、黏液性水肿、手指震颤。如出现手指粗大震颤,提示血锂浓度接近中毒。(3)锂中毒先兆:表现为呕吐、腹泻、手指粗大震颤、抽动、呆滞、困倦、精神迟钝、倦怠、构音不清、意识障碍等。(4)锂中毒:表现为共济失调、肢体运动协调障碍、肌肉抽动、言语不清和意识模糊,重者昏迷、死亡。锂中毒的处理:应立即停药,大量给予生理盐水或高渗盐水加速锂的排泄,或进行人工血液透析。每46 h重复检测血锂,使血

27、锂浓度保持在1.0 mmol/L以下,必要时反复透析。第一节三、心境稳定剂的应用(三)不良反应1 锂盐的不良反应第一节三、心境稳定剂的应用(三)不良反应2抗惊厥药的不良反应。(1)卡马西平可引起口干、便秘、视物模糊等不良反应,极少数患者也可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2)丙戊酸钠常引起恶心、呕吐、腹泻及一过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等不良反应。第一节三、心境稳定剂的应用(三)不良反应2 抗惊厥药的不良第一节四、抗焦虑药的应用 抗焦虑药是一类能够消除或减轻焦虑、紧张、恐惧症状,且具有稳定情绪、镇静、催眠、抗惊厥作用的药物。第一节四、抗焦虑药的应用 抗焦虑药是一类能够消除或减轻焦虑、第一节四、抗焦虑药的应用

28、(一)分类1苯二氮类 本类药物能够增强大脑边缘系统的-氨基丁酸(GABA)受体的活性,从而抑制神经中枢而发挥作用。常用药有地西泮、硝西泮、艾司唑仑等。常用药为丁螺环酮,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5-羟色胺受体和多巴胺受体,降低5-羟色胺能神经元功能而发挥作用。2非苯二氮类第一节四、抗焦虑药的应用(一)分类1 苯二氮类 本第一节四、抗焦虑药的应用(二)临床应用(1)苯二氮类适用于各型神经症、各种心身疾病、睡眠障碍、酒精戒断综合征及癫痫等疾病导致的焦虑、紧张、失眠、抽搐的治疗。(2)丁螺环酮适用于急、慢性焦虑状态,而无镇静及催眠作用。1适应证禁用于严重心血管疾病、肾疾病、药物依赖、药物过敏、青光眼、急性酒

29、精中毒、早期妊娠及重症肌无力患者。2禁忌证第一节四、抗焦虑药的应用(二)临床应用(1)苯二氮类适用第一节四、抗焦虑药的应用(二)临床应用(1)苯二氮类药物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间隔3日或数日后再增加剂量,直到效果满意为止。急性期患者开始时剂量可稍大些或静脉给药,以控制症状。用药不宜超过6周,对于需长期服用的慢性焦虑患者,连续用药不能超过6个月,以避免依赖性;撤药应缓慢进行;病情迁延或难治性患者,应考虑采用抗抑郁药或丁螺环酮等长期治疗。(2)丁螺环酮初始剂量为15 mg/d,分3次口服,逐渐加量至2030 mg/d。3用药方法第一节四、抗焦虑药的应用(二)临床应用(1)苯二氮类药物第一节四、抗焦虑

30、药的应用(三)不良反应1苯二氮类药物 常见不良反应为倦怠、头晕、嗜睡、乏力等,长期服用可产生耐药性及药物依赖。一次性大量服用的患者常进入睡眠状态,可行洗胃、输液等措施进行处理。如合并服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或酒精,可导致死亡。2丁螺环酮 不良反应较少,常见不良反应为头晕、失眠、胃肠道不适、恶心、腹泻、头痛、失眠等。长期用药也无明显戒断反应。第一节四、抗焦虑药的应用(三)不良反应1 苯二氮类药物 第一节五、精神药物治疗过程中的护理2药物依从性评估护理评估1躯体状况评估3精神状况评估6社会支持评估4药物不良反应评估5药物知识评估第一节五、精神药物治疗过程中的护理2 药物护理评估1 躯体3第一节五、精神

31、药物治疗过程中的护理(1)不合作 与缺乏自知力、拒绝服药或不能耐受不良反应等因素有关。(2)卫生/进食/如厕自理缺陷 与药物不良反应、运动障碍、活动迟缓等因素有关。(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吞咽功能下降、进食少、自理能力下降等因素有关。(4)睡眠型态改变:失眠/嗜睡 与药物不良反应引起过度兴奋、过度镇静等因素有关。(5)有感染的危险 与药物不良反应所致白细胞减少、过敏性皮炎等因素有关。(6)便秘 与药物不良反应、活动减少等因素有关。(7)知识缺乏 与缺乏疾病、药物和预防保健相关知识等因素有关。(8)有受外伤的危险 与药物不良反应所致的步态不稳、共济失调、体位性低血压等因素有关。(9)有

32、暴力行为的危险 与药物不良反应所致的激越、焦虑、难于耐受不良反应等因素有关。第一节五、精神药物治疗过程中的护理(1)不合作 与缺乏自知第一节五、精神药物治疗过程中的护理(1)注意药物剂量,定期检测血药浓度,防止药物中毒。(2)用药后,嘱患者减少活动,避免突然起身,防止发生直立性低血压,避免摔伤。(3)注意观察患者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相应的措施。(4)观察治疗效果,及时发现并纠正藏药行为,避免意外事件发生。1安全护理第一节五、精神药物治疗过程中的护理(1)注意药物剂量,定期检第一节五、精神药物治疗过程中的护理精神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经常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所以药物治疗

33、期间应加强对患者饮食、睡眠、排泄、皮肤等基础护理,保证患者基本生理需求,保障药物治疗的顺利进行。(1)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三查”即取药时查、抽药时查、放回药时查;“八对”即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用法、时间、患者面貌。(2)发药时,确认患者将药服下,提防患者弃药、藏药、吐药。(3)口服给药时,长效缓释片不可研碎服用,以免降低药效。患者处于兴奋冲动、意识障碍或者不合作时,不可强行喂药,可遵医嘱改为注射给药。(4)肌内注射时,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如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注射时进针应深,两侧交替注射。(5)静脉注射给药,速度必须缓慢,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2基础护理第一节五、精神药物

34、治疗过程中的护理精神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经常第一节五、精神药物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对于缺乏自知力、不配合治疗的患者,应加强心理疏导,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与配合。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使患者了解药物治疗的目的,帮助其从烦躁、不安、消极或抑郁情绪中摆脱出来,安心配合治疗。3心理护理第一节五、精神药物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对于缺乏自知力、不配合治疗第一节五、精神药物治疗过程中的护理u(1)药物治疗是否达到预期效果。u(2)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及患者能否耐受。u(3)患者能否配合治疗,坚持服药。第一节五、精神药物治疗过程中的护理(1)药物治疗是否达到预期02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与护理0 2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与护理第二节电痉挛治疗

35、(electric convulsive treatment,ECT)属于物理治疗方法,具体操作如下:使用短暂、适量的电流刺激患者的大脑,使其意识丧失,皮层广泛性脑电发放和全身痉挛,以达到控制精神症状的目的。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ic convulsive treatment,MECT)又称改良电痉挛治疗,对电痉挛进行了改良,即在ECT治疗前使用静脉麻醉剂和肌肉松弛剂,使患者在麻醉状态下接受治疗,痉挛明显减轻或消失。该疗法具有适用范围广、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等特点,已成为标准治疗。第二节电痉挛治疗(e l e c t r i c c o n v u l s i v e

36、t第二节一、适应证与禁忌证(一)适应证u 严重抑郁,有强烈的自伤、自杀行为者。u 极度兴奋躁动、冲动伤人者。u 拒食、违拗和紧张木僵者。u 精神药物治疗无效或对药物治疗不能耐受者。第二节一、适应证与禁忌证(一)适应证 严重抑郁,有强烈的第二节一、适应证与禁忌证(二)禁忌证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无绝对禁忌证,但下列疾病可能使治疗的危险系数增加。u 大脑占位性病变及其他颅内压升高的病变。u 新发的颅内出血。u 导致心功能不稳定的各类心脏病。u 出血或不稳定的动脉瘤畸形。u 视网膜脱落。u 嗜铬细胞瘤。u 各种导致麻醉危险的疾病(如严重的呼吸系统与肝肾疾病等)。u 60岁以上的老年人、12岁以下的患者及孕

37、妇。第二节一、适应证与禁忌证(二)禁忌证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无绝对第二节二、护理(一)治疗前护理保持治疗室内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避免其他闲杂人员在治疗过程中进入。治疗过程中避免其他患者在场,以减少紧张情绪。1环境的准备需准备的物品:电抽搐治疗仪、心电监护仪、血氧饱和度检测仪、牙垫、导电膏、电极片、胶布、25%葡萄糖溶液或0.9%氯化钠溶液、硫酸阿托品、异丙酚、氯化琥珀胆碱、皮肤消毒剂及必要的急救药物和器械。2用物的准备第二节二、护理(一)治疗前护理保持治疗室内安静、整洁、温湿第二节二、护理(一)治疗前护理(1)治疗前一天,协助患者清洗头发,以免油污影响通电效果。(2)治疗前禁食、禁水6 h以上

38、,避免治疗时患者呕吐引发吸入性肺炎。(3)常规检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和体重,如有异常,及时向医生报告。(4)治疗前督促患者排空大、小便,取出活动性义齿、发夹及各种装饰物品,解开领扣、裤带,并去除指甲油。(5)治疗前8 h,停服抗癫痫药和抗焦虑药或治疗期间避免应用这些药物,治疗期间应用的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或碳酸锂,应采用较低剂量。3患者的准备第二节二、护理(一)治疗前护理(1)治疗前一天,协助患者清第二节二、护理(二)治疗中护理u(1)协助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身体放松。连接心电监护仪和血氧饱和度检测仪,开放静脉通道。麻醉开始前应给予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紧张情绪。u(2)协助医生做好诱导

39、麻醉,遵医嘱准确、顺序给予准备好的药物。u(3)待患者睫毛反射迟钝或消失、自主呼吸停止时,给予机械通气,并在患者上下臼齿间置牙垫。u(4)患者全身肌肉松弛后,选择治疗参数,开始通电。u(5)痉挛发作时,患者表现为面部及四肢肢端出现细微的抽动。此时注意观察血氧饱和度变化,随时使用面罩加压给氧,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u(6)痉挛发作后,取出牙垫、清理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继续给氧直至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呼吸频率均匀、睫毛反射恢复、血氧饱和度平稳。u(7)取出静脉穿刺针,将患者推至恢复室休息。第二节二、护理(二)治疗中护理(1)协助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第二节二、护理(三)治疗后护理u(1)治疗后嘱

40、患者卧床休息,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意识恢复情况,如出现意识模糊、烦躁不安等症状,应由专人护理并通知医生。u(2)患者意识恢复,能回答问题并认识周围环境后,才能起床活动,并协助进食少量流质或半流质饮食。u(3)密切观察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如有头痛、呕吐、大汗、面色苍白等,应立即通知医生并给予及时处理。第二节二、护理(三)治疗后护理(1)治疗后嘱患者卧床休息,第二节三、合并症及处理1常见症状。部分患者治疗后可出现头痛、眩晕、焦虑、恶心、呕吐等症状。轻者无须处理,重者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颅压增高的体征,是否有脑血管意外迹象。头痛剧烈者可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第二节三、合并症及处理1 常见症状。部分

41、患者治疗后可出现头痛第二节三、合并症及处理2记忆障碍。记忆障碍主要表现为近记忆损伤,治疗结束后1个月内,多数患者可恢复,故无须特殊处理。第二节三、合并症及处理2 记忆障碍。记忆障碍主要表现为近记忆第二节三、合并症及处理3呼吸系统并发症。中枢抑制、呼吸道阻塞或镇静剂剂量过大等原因可致呼吸不能及时恢复,应立即给予人工呼吸、吸氧,至少在治疗室休息30 min,专人护理,观察生命体征和意识的变化,待患者清醒后方可离开。第二节三、合并症及处理3 呼吸系统并发症。中枢抑制、呼吸道阻03心理治疗与护理0 3 心理治疗与护理第三节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指专业人员运用心理学原则和技巧,有计划地治

42、疗患者的认知问题(思维异常)、情感问题(痛苦或情绪不舒适)或行为问题(行为不恰当)的过程。心理因素是精神障碍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心理治疗对于减轻患者精神症状、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具有重要作用。第三节心理治疗(p s y c h o t h e r a p y)指专业人员运用心第三节一、心理治疗的原则及方法(一)心理治疗的原则2以患者为中心5注意灵活性3做好保密工作4充分计划1建立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第三节一、心理治疗的原则及方法(一)心理治疗的原则2 以患第三节一、心理治疗的原则及方法(二)心理治疗的方法1支持性心理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是利用心理治疗的基本技术(如建议、劝告和鼓励等),

43、给患者精神支持,加强其心理防御功能。支持性心理治疗的具体步骤:倾听:耐心地倾听患者的诉说;解释:对患者的困惑或症状提出切合实际的、真实的解释;保证:安慰患者时态度要诚恳,向患者保证要以事实为依据;建议:帮助患者了解问题所在,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调整关系:引导患者独立选择与决定,而非依赖治疗者。第三节一、心理治疗的原则及方法(二)心理治疗的方法1 支持第三节一、心理治疗的原则及方法(二)心理治疗的方法2精神分析法精神分析法主要用于治疗癔症、心理创伤、性心理障碍、人际关系障碍、焦虑症、抑郁性神经症、强迫症、恐惧症、抑郁症、适应障碍等。基本原理为通过挖掘潜意识的心理过程,将患者症状产生的真正原因

44、和意义由潜意识引导至意识范围内,协助患者认识到自我潜意识的欲望与现实环境的差距,从而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以消除症状,提高自知力,促进人格的成熟。第三节一、心理治疗的原则及方法(二)心理治疗的方法2 精神第三节一、心理治疗的原则及方法(二)心理治疗的方法3行为疗法行为治疗又称行为矫正,是以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桑代克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华生的学习理论等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对个体进行反复训练,以达到矫正不良行为、建立新的适应行为的一种心理治疗。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任何适应性和非适应性的行为都是通过学习形成的,也可通过学习来增强和消除。患者通过行为治疗学会调整自己的身心功能,靠自己的行动改变心理状态、

45、克服对环境或社会不适应的异常行为,使自己与环境保持和谐一致。常见的行为疗法及适应证:系统脱敏疗法:社交恐惧症、广场恐惧症、考试焦虑等;冲击疗法:恐惧症、强迫症等;厌恶疗法:酒精依赖、海洛因依赖、同性恋、恋物癖、强迫症。第三节一、心理治疗的原则及方法(二)心理治疗的方法3 行为第三节一、心理治疗的原则及方法(二)心理治疗的方法4认知疗法认知疗法主要用于治疗情绪障碍、抑郁症、抑郁性神经症、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疑病症等。认知疗法的基本观点: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经历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即来自于认知。因此,情感和行为受制于认知,适应不良行为和情感与适应不良认知有关。认知疗法通过分析患者

46、的思维活动,找出错误的认知加以纠正,从而改善情感与行为障碍。第三节一、心理治疗的原则及方法(二)心理治疗的方法4 认知第三节一、心理治疗的原则及方法(二)心理治疗的方法5森田疗法森田疗法由日本的森田正马创立,主要用于治疗神经症。该疗法提倡患者与不安或冲突共存,即顺其自然。启发患者不要指望,也不可能立即消除自己的症状,而是学会带着症状生活,从反复想消除症状的泥潭中解脱出来,才能逐渐恢复正常。治疗分为静卧期、轻作业期、一般作业期和生活训练准备期。治疗过程中,可嘱患者把感受记录下来以用于治疗者进行辅导与交流,帮助其逐渐恢复正常功能。第三节一、心理治疗的原则及方法(二)心理治疗的方法5 森田第三节一、

47、心理治疗的原则及方法(二)心理治疗的方法森田疗法与心理健康“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是森田疗法的基本思想,随着继承和发展,森田疗法的适应证已从神经症扩大到精神病、人格障碍、酒精药物依赖等,甚至成为一门人生学问,帮助正常人调节心理健康。森田理论教育人们把烦恼当作一种正常的感情来顺其自然地接受和接纳它。因为拼命地想摆脱烦恼,只会加重自己的内心冲突,苦恼更甚。对于无法解决的困境,只能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忍受痛苦、投入生活,坚持去做自己更应该做的事。当个体在行动中体验到自信与成功的喜悦,原来的烦恼也会逐渐淡化直至消失。第三节一、心理治疗的原则及方法(二)心理治疗的方法森田疗法第三节二、心理治疗过程(一)心

48、理诊断阶段心理治疗的初始阶段为探索心理、行为问题的成因及相关因素,常需13次交谈以收集患者的相关资料,找出其心理的核心冲突问题。治疗者在此阶段应耐心地向患者解释心理治疗的目的、方法及预期效果,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鼓励患者配合及参与治疗。第三节二、心理治疗过程(一)心理诊断阶段心理治疗的初始阶段第三节二、心理治疗过程(二)分析和解决问题阶段该阶段是心理治疗的主要阶段,治疗时间因患者心理问题的复杂程度而异。在信任的医患关系的基础上,治疗者应用鼓励、倾听、解释、保证等方法让患者进一步开放自己,从而弄清问题形成的经过,明确精神障碍的可能原因,制订治疗计划,确定治疗目标。在治疗计划实施过程中,治疗者通过

49、解释、建议、训练等方法,促使患者在治疗互动关系中产生理解、领悟、模仿、重建认知等正常功能。第三节二、心理治疗过程(二)分析和解决问题阶段该阶段是心理第三节二、心理治疗过程(三)结束阶段当患者症状减轻或消除时,认知、情感和行为得以改善,基本达到治疗目标时,可终止心理治疗。为巩固疗效,防止病情复发,治疗者可提出进一步训练建议,并对患者今后的生活进行适当地指导。第三节二、心理治疗过程(三)结束阶段当患者症状减轻或消除时第三节三、心理治疗过程中的护理(一)治疗前的护理1环境准备心理治疗室的基本要求是安静、整洁、舒适、无他人干扰。房间布置以创造家庭化的温馨氛围为宜,使患者感觉亲切,有益于消除顾虑,接受治

50、疗。2充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及病史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障碍、性格、家庭、职业、生活习惯、对治疗的期望等,才能更好地在治疗中给予护理。3患者的准备督促患者在治疗前30 min到达治疗室休息放松,初步了解患者的情况,做好必要的记录与治疗的准备;同时为患者讲解心理治疗的相关知识,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更好地配合治疗。第三节三、心理治疗过程中的护理(一)治疗前的护理1 环境准备第三节三、心理治疗过程中的护理(二)治疗中的护理治疗中应尽量协助医生,如保持安静的环境、做好资料的收集、提供患者需要的帮助及担任某些特殊治疗场合(如睡眠治疗)的见证人。(三)治疗后的护理治疗结束后,主动为患者预约下次治疗时间;询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医疗、心理类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精神科护理学(第五章)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