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容简介 2015一季度传染病报告管理督查情况简介 相关法律法规 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 传染病疫情信息管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督查情况简介 报告质量:本次共督查全县33家乡镇及中心卫生院,共查出法定传染病90例。其中报告80例,漏报10例,报告率88.9%。报告及时数79例,及时报告率98.8%。报告卡与网络一致数69例,一致率86.3%。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数51例,完整率63.8%。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准确数56例,准确率70%。主要存在问题:1、门诊日志填写不规范;2、传染病报告卡填写不规范;3、传染病报告存在漏报、报告不及时、纸质与网络报告信息不一致;4、传染病疫情报告来源单一,报告病
2、种单一;5、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缺乏责任心,报病意识淡薄。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 什么是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报告的流程?广义就是发现国家规定的法定传染病并通过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给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狭义就是登记、填卡、网报。首诊医生发现传染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在法定传染病登记本上登记)上报给防保科防保人员检查、核对(登记到防保科法定传染病登记本)录入,上报(保存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
3、 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的意义?监测、报告、分析、预警、控制 作为传染病控制工作的一部分,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及时、准确,关系到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采取。按规定进行疫情报告是有关决策机关掌握传染病发生、发展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及时采取处理和控制措施的重要前提。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 属地管理原则 遵循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传染病报告实行首诊医生报告责任制,即谁接诊,谁报告。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 报告病种 法定传染病(39种,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
4、其他传染病: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不明原因的传染病 不明原因肺炎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传染病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报告时限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H7N9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
5、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 病例分类与分型 传染病报告病例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结果五类。其中,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等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阳性检测结果仅限采供血机构填写;乙型肝炎、血吸虫病应分为急性和慢性;手足口病仅报告临床诊断和实验室确诊病例;乡村两级发现疑似手足口病登记即可,门诊日志上可备注疑似手足口病已转诊至上级医院就诊,不需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 慢性传染病的报告遵循以下原则:医疗卫生机构在做出乙
6、肝、肺结核、艾滋病、血吸虫病等慢性传染病诊断时,如已知该病例曾经作出诊断并被报告过,则本年度可不再进行报告;如对该病例的 报告情况不清楚,或在同年内多次接诊的 该类病例(包括复发病例),则仅对首次 就诊进行一次报告,再次就诊且诊断结果 未发生变跟时则可不再进行报告。传染病相关登记 门诊日志 出入院登记 检验科室、影像科室登记 传染病疫情登记传染病相关登记 门诊日志至少要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发病日期、病名(初步诊断)、初诊或复诊等9项基本内容。传染病相关登记传染病相关登记 出入院登记本至少要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
7、转归情况(是否死亡、死亡原因、死亡日期)等12项基本内容。传染病相关登记传染病相关登记 检验科室登记至少要包括送检科室、医生、病人姓名、年龄、检验结果、检验日期等。影像科室登记至少要包括开单科室、医生、检查日期、病人姓名、年龄、检查结果等。检验科室登记本影像科室登记本传染病相关登记 传染病疫情登记至少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14岁以下儿童家长姓名、现住详细地址、病名或诊断、发病日期、诊断日期、病例分类、报告人、报告时间、订正时间12项基本内容 传染病相关登记传染病相关登记 注意: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簿、传染病登记簿、化验室登记簿和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和网络直报系统中的上报信息必须一致。传染
8、病报告卡填写要求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要求 传染病报告卡的内容填写要完整、准确,字迹要清楚可认。卡片编号:由报告单位自行编制填写。患者姓名:填写患者的名字(性病/AIDS等可填写代号),如果登记身份证号码,则姓名应该和身份证上的姓名一致。家长姓名:14岁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身份证号:尽可能填写。既可填写15位身份证号,也可填写18位身份证号。性 别:在相应的性别前打。出生日期:出生日期与年龄栏只要选择一栏填写即可,不必既填出生日期,又填年龄。实足年龄:对出生日期不详的用户填写年龄。年龄单位:对于新生儿和只有月龄的儿童请注意选择年龄单位,默认为岁。工作单位:填写患者的工作单位,如果无工作单
9、位则可不填写。联系电话:填写患者的联系方式。病例属于:在相应的类别前打。用于标识病人现住地址与就诊医院所在地区的关系。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要求现住地址:至少须详细填写到乡镇(街道)。现住址的填写,原则是指病人发病时的居住地,不是户藉所在地址。职 业:在相应的职业名前打。病例分类:在相应的类别前打。发病日期:本次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本次诊断日期死亡日期:死亡病例或死亡订正时填入。疾病名称:在作出诊断的病名前打。其他传染病:如有,则分别填写病种名称,也可填写不明原因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名称。订正病名:直接填写订正后的病种名称。退卡原因:填写卡片填报不合格的原因。报告单位:填写报告传染病的单位。报 告 人
10、:填写报告人的姓名。填卡日期:填写本卡日期。备 注:用户可填写一些文字信息,如传染途径、最后确诊非传染病病名等。传染病报告卡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填写传染病疫情信息管理 什么是传染病疫情信息管理?传染病疫情报告数据管理 疫情分析与通报 疫情资料保存与管理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传染病疫情信息管理 传染病疫情报告数据管理 传染病报告卡录入人员对收到的传染病报告卡须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对有疑问的报告卡必须及时向填卡人核实。在同一医疗卫生机构发生报告病例诊断变更、已报告病例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由该医疗卫生机构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对报告的疑似
11、病例,应及时进行排除或确诊。转诊病例发生诊断变更、死亡时,由转诊医疗机构填写订正卡。补报、查重 责任报告单位发现本年度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每日对报告信息进行查重,对重复报告信息进行删除。传染病疫情信息管理 疫情分析与通报 疫情分析:医疗机构应建立疫情分析与通报制度,定期对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进行汇总分析,并对相关科室进行反馈。承担部门:院内传染病疫情分析工作由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部门(如预防保健科)承担。分析周期:常规监测,各乡镇医疗机构按季度、年分析。分析病种:常规分析病种包括本院诊治和报告的所有传染病,重点是本地区的常见病种、
12、卫生厅公布的重点防治传染病。专题分析病种根据事件类型确定。对于报卡较少的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可按现住址统计辖区内报告的传染病进行常规分析,但需要注明。传染病疫情信息管理 分析内容 常规分析:本院报告疫情概况:发病数、死亡数三间分布的简要描述;病种发病数、死亡数排序以及与上期、上年同期相比病种排序的变动(主要是前五位的病种);本院所报告传染病的分类构成(呼吸道类、肠道类、虫媒及自然疫源类、血源及性传播类)、科室分布、报告质量,以及本院近期有关传染病报告管理及防治的重要事件及相关规定等。经分管院长审阅后的本院传染病疫情分析结果和疾控机构反馈的疫情分析应及时向各医技科室进行通报。通报可采取例会或召开临
13、时会议、文件或简报、院内信息交流平台等形式。传染病疫情信息管理 疫情资料保存与管理 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应按月将报至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传染病卡片导出后保存。医疗机构应建立传染病相关记录保存制度,与传染病有关的临床诊疗记录应妥善保管,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应由录卡单位保留三年。除国家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依法发布传染病监测信息外,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以及传染病防治相关人员无权向社会和无关人员透露,不得泄露传染病患者个人隐私。传染病疫情信息管理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根据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有关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要求,信息报告系统使用人员应采取实名制,填写网络直报用
14、户申请表,经本单位分管领导签字批准后,向属地的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交申请。获取账号和密码后,应妥善保管,定期修改密码,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账号和密码。实行网络直报的计算机应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并定期杀毒。传染病疫情信息管理 发现账号、密码已泄露或被盗用时,应立即采取措施,更改密码,同时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应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查询、使用制度。未经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县区级及以上医疗机构需经同级卫生行政部门、乡镇级及以下医疗机构需经县区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不得扩大系统使用的范围和权限,其他政府部门和机构查询传染病疫情信息资料,应经同级卫生行
15、政部门批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概念 什么是突发事件?什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事件指的是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的是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对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传染病疫情、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危害公众健康的突发公共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特征 突发性、公共属性、危害的严重性 分级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红色)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橙色)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黄色)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蓝色)突发
16、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级)(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3)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4)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5)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6)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事
17、件。(7)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级)(1)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6天)发生5例以上肺鼠疫、肺炭疽病例,或者相关联的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县(市)。(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3)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市(地)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病20例以上,或流行范围波及2个以上市(地)。(4)霍乱在一个市(地)行政区域内流行,1周内发病30例以上,或波及2个以上市(地),有扩散趋势。(5)乙类、丙类传染
18、病波及2个以上县(市),1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6)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尚未造成扩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级)(1)发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5例,流行范围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2)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连续发病10例以上,或波及2个以上县(市)。(3)霍乱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1029例,或波及2个以上县(市),或市(地)级以上城市的市区首次发生。(4)一周内在一个县(市)行政区
19、域内,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5)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6)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7)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8)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49人,或死亡4人以下。(9)市(地)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级)(1)腺鼠疫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一个平均潜伏期病例数未超过10例。(2)霍乱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9
20、例以下。(3)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4)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9人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应急处置原则 边调查、边处置、边抢救、边核实 应急处置的目的 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和蔓延 快速救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受害公众 维护社会秩序和增强公众健康意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处置工作 设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 根据事件级别,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开展调查 采取控制措施 信息的发布与通报 公众的引导与参与 响应终止 善后处理 应对评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发生疑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乡镇医疗机构该做些什么?初步核实调查 报告:逐级上报,2小时之内 报告内容:事件报告人姓名、联系电话和地址、事件概况(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伤亡情况)、事件类别、已采取的措施 填写疑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登记表和信息报告卡 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开展调查,落实执行各项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