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桃花源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册别及单元 部编教材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课 题 9 桃花源记 课时 第1 课时 一、课标要求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 。 3.诵读古代诗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 情趣 。 二、教材分析 桃花源记 是部编版教材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 元所选四篇文言文都是“记”一类的散文,其单元教学目标主要是:引导学生弄 懂文言词语的含义,积累文言字词知识,疏通文意。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在学 习现代游记类散文和其他记事散文中掌握的知识、 形
2、成的能力, 在反复诵读中理 解课文、领会文章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 三、学情分析 学生虽已在七年级和八年级上学期学过一定数量的文言文, 但是文言功底还 比较薄弱,而本文又有较多古今异义、一字多义及句子成分省略的现象,因此会 形成文意疏理的一定障碍。 四、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课文。 2积累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现象。 3反复诵读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累文言现象 难点:诵读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六、教学过程 一、单元阅读提示的学习 自然美景,幸福生活,人所向往;奇绝艺人,精湛技艺,令人赞叹。这个单 元所选的古诗文,有的记事,有的记游,有的状物,有的抒情。阅读这些诗文,
3、 能够让我们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感受他们的智慧,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学习本单元,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通过反复诵读,领 会诗文的丰富内涵,品味精美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这段文字不仅告诉了我们古诗文的特点和学习的意义, 同时也告诉了我们学 习古诗文的好方法。 2 二、文学常识介绍 记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 点。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在六朝获得文体生命,唐代进入文苑,宋代其内容得 到拓展,形式更加稳固。明清时主体性色彩更加浓厚,逐渐成熟稳固。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前的序文,在古代属“杂记体”,是 借游记 之体讲述虚构故事表达社会
4、理想,与真正的游记不是一回事。(播放PPT)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先生, 自号五柳先生。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风,是我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三、学习目标 1朗读并背诵课文。 2积累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现象。 3反复诵读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四、学习方法 诵读法。在诵读中正其音,晓其律,通其意,品其蕴。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夹岸 (ji) 豁然开朗(hu) 俨然(yn) 阡陌交通(qin) 垂 髫(tio) 怡然自乐 ( y ) 便要(yo) 还家(hun) 邑人 ( y ) 语 云(y) 诣太守(y) 刘子骥(j) (二)再读课文,读准停顿
5、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 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 其林。 (三)三读课文,读通文意 文中有一个通假字,便要还家 的 要,同邀请的邀。 有两组同义词,悉,并,咸,皆都译为(全、都)言,道,云,说都译 为(说)。 还有一处词类活用现象,渔人甚异之的异,翻译为(对感到诧异,是意动用 法)。 文中共有六个典型的一词多义现象,志 为 作 舍 乃 寻 另外, 在文中还有五个较为典型的古今异义词。 分别是 交通 妻子 绝境 无论 鲜 美,请同学们记下这些词的古义和今义。 除了我们归纳整理的文言现象外,
6、这篇含标点之内尚不足四百字的散文, 衍生了 许多的成语分别是豁然开朗, 怡然自乐, 无人问津 , 鸡犬相闻, 阡陌交通 , 黄发垂髫,落英缤纷 ,世外桃源。 3 (四)四读课文,读出文韵 可以通过语气、节奏的变化反应渔人的情感变化。 同时注意忘路,忽逢,鲜美,缤纷, 甚异,大惊,叹惋等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 另外,这篇散文从句法上看是以短句,散句为主的,音节短促,少有修辞,叙事 写景时,以省略句居多。即便是桃花源里的种种,在渔人转述时也仅仅写为三个 字,说如此。这种简洁精炼的语言风格,也是陶渊明散文的一大特色。 六、作业布置 1.积累文言词句2.背诵课文 七、教学反思 时间限制导致指导诵读的环节做得还不够深入、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