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完善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示范文本).docx

上传人(卖家):gjxwyhcr 文档编号:3957007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进一步完善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示范文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进一步完善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示范文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进一步完善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示范文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进一步完善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示范文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进一步完善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示范文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进一步完善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根据*精神,为推进分级诊疗,充分发挥医疗卫生资源的整体效益,推进完善医疗联合体建设,形成以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为基础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让群众就近享受到优质医疗卫生服务,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全区及全市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认真落实国家、自治区医改工作的决策部署,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双下沉、两提升”,督促各级政府落实办医主体责任、落实公立医院投入政策,发挥医保经济杠杆作用,完善人员保障和激励机制,强化医疗服务信息系统建设,促进资源下沉共享,引导二级、三级公立医院履行责任、完善措施,进一步完善医疗联合体建设

2、,主动帮扶基层,切实发挥引领作用,引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积极参与,逐步建立完善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助力构建分级诊疗制度,实现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防病为中心的转变。(二)目标任务。以城市和县域为重点,根据群众健康需求,整合优化区域内医疗卫生资源,以市、县(区)级公立医院为核心,全面启动多种形式医联体建设。深化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探索以纵向合作医联体为重点开展医保总额付费等方式改革。通过医联体内管理、技术、人才等资源的纵向、横向流动,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服务能力、服务效率、技术水平、管理水平,逐步

3、实现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格局。进一步改善群众看病就医体验,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到2020年,县域内就诊率不低于90%。医联体建设全覆盖。医联体建设成效逐步提升。区域内启动医联体建设工作的三级公立医院、县级公立医院的数量达到100%,市域内参加医联体建设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县域内参加医联体建设的乡镇卫生院覆盖率均达到100%。到202*年底,每个县区至少建成1个有明显成效的医联体,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自治区第五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至少建成1个有明显成效的医联体。推动服务效果提升。推动双向转诊机制有效落实,基层医疗机构上转病人例数及其占比逐年提高。由二级、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

4、卫生机构、接续性医疗机构下转病人例数及其占比逐年提高;居民健康持续改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诊疗和管理率逐年提高;202*年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5%以上,并逐年提高;医联体牵头医院辐射带动作用发挥明显,主动接收基层医疗机构人员进修学习,每年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不少于5项,帮扶基层医疗机构建设专科不少于5个,带动基层医疗机构床位使用率稳步提升。持续优化服务效率。医联体牵头医院三、四级手术占比逐年提高,急、危重症患者比例稳步提升,平均住院日逐年下降,促使优质资源逐步下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派出专业技术、管理人才数每年不低于5人,基层医疗机构诊疗

5、量逐年提高,增长率不低于5%。二、建设模式坚持医联体内各单位行政隶属关系不变、财政补偿政策不变、产权归属不变、基本功能不变、职工身份不变的原则,以市(含自治区第五人民医院)、县(区)级公立医院为龙头,联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多种形式建设和发展医联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和贫困地区流动,实现医联体内“资源共享、双向转诊、预约诊疗、技术扶持、人才柔性流动、学术交流”等功能。(一)城市医共体模式。以三级公立医院为主体,和业务能力较强的二级医院牵头纵向联合城区其他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护理院、康复机构组建城市医共体,以章程为共同规范,以管理为联结纽带,通过开展纵向管理帮扶、技

6、术合作、人才交流和横向设施设备、业务支持相互交流补充等多种形式,突出学科专业特色,以技术合作为主,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医疗质量管理、技术支持、人员培训、双向转诊、远程医疗收费等制度,促进医联体内医疗机构之间的业务协作,构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一体化的城市医共体。(二)医疗集团模式。以管理和资产为纽带,整合医疗资源,优化管理体制,制定管理章程,实现集团管理理事会下的院长负责制,实现医联体内人员调配考核、财务管理、设备管理、药品管理、业务管理“五统一”,打造管理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服务共同体。(三)县域医共体模式。由县级公立医院牵头,通过托管、联办、协作等方式纵

7、向联合县(区)域内全部或部分乡镇卫生院(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组建医共体,形成县(区)、乡(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模式,构建三级联动的县(区)域医疗服务体系,实现以县级医疗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四)专科联盟模式。充分发挥公立医院优势专科资源作用,特别是国家、自治区和市临床重点专科项目建设医院及市级各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和诊疗中心所在医院要带头利用专科技术优势,联合其他医疗机构相同专科组建专科联盟,形成补位发展模式。重点支持脑卒中、胸痛、儿科、妇科、产科、眼科、精神病、口腔等专科联盟建设,不断丰富专科联盟,推进专科疾病诊疗质量管理,促

8、进医疗质量同质化,提升重大疾病救治能力。有条件的专科联盟,应联合开展重大疾病研究和适宜技术推广。(五)远程医疗协作网模式。以国家建设首个“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区为契机,鼓励和引导“互联网+医疗”业务有序开展,主要立足于实体医院开展网上预约远程门诊服务、远程健康管理和合理用药指导服务。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在现有远程医疗服务系统的基础上,依托电子政务外网、与微医集团联合共建的*互联网医疗联合体和“爱加健康”等医疗服务平台,建设覆盖全市各级医疗机构的远程医疗协作网;三县区根据实际可依托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建设本区域远程医疗协作网,形成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资源纵向流动、分级远程医疗模式。县以上综合医

9、院应根据实际情况建设远程诊断中心。县(区)级医疗机构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诊断、远程医学影像诊断、远程教学培训;三级医院要向下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多种形式的远程医疗服务,特别是远程病例讨论和远程医学影像诊断、远程病理诊断等服务。加强京石、沪石、闽石、浙石、川石等医疗卫生合作项目建设,鼓励各受援医院加入对口支援医院远程医疗协作网络。综合水平高的公立医院,除参加属地医联体建设外,可按照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原则,与若干个医联体建立合作关系,建设体量更大、覆盖范围更广、人才流动更畅、服务能力更强的高层医疗协同体,开展创新型协同研究,开展前沿新技术跟踪与协同推广,开展临床关键技

10、术的质量协同控制与管理,辐射带动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鼓励医联体通过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等模式,吸引社会办医疗机构加入并发挥作用。三、推进医联体建设(一)网格化布局组建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按照“规划发展、分区包段、防治结合、行业监管”的原则,以县(区)为单位,将服务区域按照医疗资源分布情况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由一个医疗集团或者医共体负责。三级医院和康复、护理等慢性病医疗机构可以跨网格提供服务,检查检验、消毒供应、特殊临床专科技术等可以区域内资源共享。医疗集团和医共体为网格内居民提供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护理等一体化、连续性医疗服务。鼓励中医医院牵头建设医联体,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

11、未病、疾病治疗和康复中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妇幼保健机构预防、保健和诊疗作用,为网格居民提供妇幼保健服务,建立牵头医院负总责、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分工负责、防治康协同机制,逐步形成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牵头医院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医疗集团和医共体医疗质量管理,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对单一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监管转变为对医联体的医疗质量监管,逐步提升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二)加快远程医疗协作网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26号)有关要求,大力推进远程医疗服务发展,完善市县乡村四级远程医疗服务网络,推动远程医疗服务覆盖所有医

12、联体。医保、物价等部门积极制定出台收费等相关政策,促进远程医疗服务可持续发展。市、县级公立医院要按照健康扶贫工作要求,重点发展面向贫困地区的远程医疗协作网,确保实现贫困村远程医疗全覆盖。要充分利用远程医疗、远程教学等信息化手段下沉优质医疗资源,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四、工作任务(一)推进医联体内部资源整合1.人力资源整合共有。推进建立有利于医联体建设的人事和分配政策,探索医联体内用人进人、岗位管理、薪酬分配实施统一管理,建立医联体内人员流动、交流渠道,促进人力资源整合共有。医联体牵头单位要强化对成员单位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统筹做好在职培训、对口支援、卫生系列职称“凡晋

13、必下”等工作,为基层培育一批高水平人才。同时允许下沉医务人员参与基层机构绩效分配,将基层机构的业务工作与人员紧密绑定,确保利益共享。在医联体内,医务人员在签订帮扶或者托管协议的医疗机构内执业,不需办理执业地点变更和执业机构备案手续。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在医共体内实行人员统一招聘、统一使用、统一薪酬、统一考核的统筹使用管理方式,使人员在医联体内部合理调配及流动。2.设备资源整合共用。医联体内建立医学影像中心、检查检验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等,为医联体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提供一体化服务。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医联体内医疗机构间互认检查检验结果。探索建立医联体内统一的药品集中采购、管理平

14、台,形成医联体内处方流动、药品共享与配送机制。3.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加强规划设计,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对医联体的支撑作用,统筹推进医联体相关医院管理、医疗服务等信息平台建设,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和信息共享,实现医联体内诊疗信息互联互通。医联体共享区域内居民健康信息数据,便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健康管理、远程医疗等服务,方便患者看病就医。4.专科资源整合共建。医联体内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针对区域内疾病谱和重点疾病诊疗需求,派出医务人员通过专科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学查房、科研和项目协作等多种方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和下沉基层,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提升基层

15、医疗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医联体牵头单位的管理优势和品牌效应,推动联合体内部各医疗机构实行统一的医疗护理管理制度、服务行为规范和诊疗规范,共享各成员单位的先进管理经验,提升医联体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二)完善医联体运行机制1.建立纵向紧密型组织结构。在机构性质、隶属关系、人员身份、工作职责、财政投入等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医联体成立理事会、监事会,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通过制订医联体章程或签订合作协议等方式,明确各自的责权利关系,构建由理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组成的决策、监管、营运三者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2.建立规范双向转诊机制。医联体内部上下机构间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落

16、实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和双向转诊临床标准,结合专科会诊意见,本着急慢分治、治疗连续、科学有序、安全便捷的原则,引导患者自觉自愿配合,实行畅通的双向转诊。加强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延长医联体服务链条,拓展医联体服务范围,为患者提供一体化、便利化的疾病诊疗康复长期护理连续性服务。重点畅通向下转诊通道,将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及时转诊至下级医疗机构继续治疗和康复。3.扎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为重点,在医联体内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重点人群,以需求为导向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通过签约服务,鼓励和引导

17、居民在医联体内到基层首诊,上级医院对签约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对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需要长期服药的签约慢性病患者,实行长处方制度。探索根据双向转诊患者就医需求,通过延伸处方、集中配送等形式加强基层和上级医院用药衔接,方便患者就近就医取药。(三)建立医联体政策保障机制1.落实政府办医主体责任。落实公立医院投入政策,建立财政补助资金与绩效评价结果挂钩机制。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的产权归属保持不变,继续按照原渠道拨付财政补助经费。鼓励医联体通过技术支援、人才培养等方式,吸引社会办医疗机构加入并发挥作用。2.完善医疗保险支付政策。进一步发挥医保经济杠杆作用。发挥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供需

18、双方的引导作用,结合分级诊疗模式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总额控制下的按病种分值、按病种、按人头、按床日等付费制度,配合自治区探索实施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医保差异化支付政策,适当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单次门诊报销限额和年度门诊报销最高限额;对符合规定的转诊住院患者连续计算起付线;对不符合规定的转诊住院患者,按规定报销比例的50%支付,合理引导双向转诊。探索对纵向合作的医联体等分工协作模式实行医保总额付费等多种付费方式,引导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形成责任和利益共同体,调动开展分级诊疗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医保、物价等部门要研究制定远程医疗、家庭病床、居家护理、签约服务等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与医

19、保报销政策,适应服务需求和服务模式转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3.完善药品供应保障机制。探索以医联体统一联合方式,按有关规定与入围企业进行价格谈判,确定采购产品及价格。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配备要满足常见病、慢性病等患者用药需要,适应专科、专病患者和康复期(恢复期)患者下转需求,为基层就诊、转至基层治疗患者提供必要的药品供应保障。4.建立人员保障激励机制。按照“两个允许”(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的要求,完善与医联体相适应的绩效工资政策,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分配激励

20、机制。落实医院用人自主权,实行按需设岗、按岗聘用,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灵活用人机制。创新人事管理制度,完善与医联体相适应的职称晋升办法,实行科学评价,拓展医务人员职业发展空间。5.开展医联体综合绩效考核。强化考核和制度约束,按照关于印发医疗联合体综合绩效考核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国卫医发202*26号),建立医联体考核指标体系,按照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和以基层为重点的目标,建立指标权重动态调整机制,明确指标的衡量标准和评分标准,充分发挥指标的导向作用。重点考核医联体运行机制建立完善情况、医联体内部分工协作情况、医疗资源共享情况、技术辐射带动情况、可持续发展情况等,不单纯考核业务量,将三级

21、医院医疗资源下沉情况、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协作情况以及基层诊疗量占比、双向转诊比例、居民健康改善等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引导三级医院履行责任、完善措施,主动帮扶基层,切实发挥引领作用,引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积极参与。财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和卫生计生部门要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导向作用,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人事任免、评优评先等的重要依据,并与医院等级评审、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等工作挂钩,有效调动医院及医务人员积极性。五、管理模式及职责分工(一)医联体管理模式。医联体的管理模式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牵头医院负责制。由各成员单位共同协商组成理事会,统筹协调医联体的总体发展规划、资源配置、学科布局、人员培养

22、等重大事项的决策管理。理事会科学制定医联体章程。牵头医院要与各成员单位签订医疗联合协议书,章程和协议书报市卫生计生局备案。1.各医联体内医疗机构均为独立法人单位。以技术、服务为纽带,以签署长期协作协议为依据,相互协作,共同发展。2.理事会设理事长(由牵头医院院长担任)、副理事长若干名,由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负责人(或由理事长提出拟任人选,报理事会审核批准)担任,负责协助理事长工作;理事若干名,由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相关部门负责人(或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负责人)组成。理事会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和解决医联体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具体负责上下联动、双向转诊以及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等协调工作。3.医联体理事会下设办

23、公室,办公室设在牵头单位内,设主任1名及副主任12名,由理事长提出拟任人选,报理事会审核批准;成员若干名,由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指定的专门联络人组成。办公室负责理事会的日常工作。4.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医联体运行中本单位的有关管理工作,协调落实医联体理事会确定的各项医疗工作与协调工作等。(二)医联体成员单位职责分工1.牵头市级医院:负责联合医联体区域内的二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构建分工协作机制。承担医联体理事会及办公室的筹建,负责办公室日常运行。组织成员单位共同制定双向转诊、重点专科对口扶持、人员带教与培训、检查检验绿色通道和远程会诊等工作细则。承担疑难复杂危重疾

24、病的诊疗,开展各专科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医疗技术,承担对所有下一级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负责组织召开医联体日常工作例会以及工作信息和数据的收集汇总。2.县(区)级(二级)医院:承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承担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指导,开展常规诊疗技术。完成医联体理事会规定的相应工作。3.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公共卫生预防保健,一般疾病和慢性病康复治疗,开展部分常规诊疗技术。完成医联体理事会规定的相应工作。六、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实施医疗资源纵向整合,进一步推进医联体建设是医改综合试点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三县区、有关部门和医疗卫生单位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调推进机

25、制,完善配套措施,明确建设目标及工作进度,积极稳妥推进落实。(二)强化协调配合。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和联动互动,及时出台配套文件,发挥政策的叠加效应,保证改革措施有效落实。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组织制定医联体建设规划,建立医联体效果评估机制和绩效考核方法,加强对医联体建设的监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医保医疗服务监管,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绩效工资分配机制。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责,及时出台相关配套文件,落实药品采购、财政投入等保障政策。(三)加强督查指导。市医管委要通过调研、专项督查、定期评估等方式,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指导各单位有序推进医联体建设,保障医疗质量安全。鼓励创

26、新探索,及时总结推广有益经验,发挥典型带动作用,调动积极性。坚持问题导向,防止和破解大医院垄断资源、“跑马圈地”、“虹吸”基层资源、挤压社会办医空间等问题,要建立重点工作跟踪和督导制度,对重点任务设置量化的年度指标,强化政策指导和督促检查,及时掌握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工作推进和落实情况。(四)强化宣传培训。各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要组织开展宣传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参与医联体建设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完善医联体建设和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加强对医联体建设的宣传,提高社会认可度和支持度,引导群众改变就医观念和习惯,逐步形成有序就医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医疗、心理类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进一步完善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示范文本).docx)为本站会员(gjxwyhcr)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