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 文本研习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维克多雨果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生于法国东部的一个小镇,出身贫民,参加过革命军,自幼多才多艺,尤其热衷于文学,14岁开始写诗,18岁时获“文艺竞赛硕士”荣誉,被誉为“神童”。1831年(29岁)写的巴黎圣母院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蜚声世界文坛,是其代表作品之一。1885年5月,雨果病逝于巴黎,法国人民为他举行了国葬,遗体也被送到专门安葬伟人的先贤祠。其它代表作:悲惨世界笑面人海上劳工等 作者简介:创 作 缘 起 数年前,雨果参观圣母院时,在一座尖顶钟楼的阴暗角落里,发现有个手刻的字:ANAKH(希腊语”命运”的意思)这几个大写的希腊字母,经岁
2、月侵蚀,黑黝黝的,深深凹陷在石头里面。所蕴藏的宿命和悲惨的意义,深深震撼了作者的心灵。作者左思右想,这苦难的灵魂是谁,非把这罪恶的烙印,或者说苦难的烙印留在这古老教堂的额头上不可,否则就不肯离开这尘世。基于这样一种深刻的体验,他开始了创作。据雨果夫人回忆:他买了一瓶墨水和一身灰色羊毛披肩,将全身从脖子到脚尖统统包住。他把衣服锁在柜子里,免受出门的诱惑,一心钻在小说里,像走进牢房一样从此之后,他除了吃饭睡觉,不离书桌。唯一的消遣是晚饭后同来访的朋友谈一小时天。有时把白天写的东西读给他们听文艺创作占据了他的身心。他不感疲乏,也不觉寒冬的来临,12月他却开着窗子工作终于,他用了六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这部
3、伟大的作品。故事梗概 巴黎圣母院以15世纪的法国为背景,叙述了美丽的吉普赛姑娘爱斯梅拉达被陷害致死的故事。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在看到美丽的吉普赛姑娘爱斯梅拉达之后,被禁欲主义压抑的情欲蠢动起来,疯狂地想占有她。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伽西莫多也爱慕爱斯梅拉达。爱斯梅拉达一往情深地爱上了救过自己的贵公子弗比斯,又为了救穷诗人的命而宣布愿意和诗人结为夫妻,却保持着自己的纯洁。在爱斯梅拉达和弗比斯幽会时,道貌岸然的克洛德杀死了弗比斯,却嫁祸于爱斯梅拉达,把她送上了绞刑架。从小被克洛德收养、对他唯命是从的伽西莫多,被养父的残暴、无耻所激怒,把他从教堂的高塔上推了下去。爱斯梅拉达 她是作者理想化的美的艺术
4、形象。在她身上体现了真善美三者的完美统一。她年轻美丽,舞姿迷人,以至使人“不能一下子肯定地看清楚这个女郎究竟是人,是仙,还是天使。”她不仅外貌美,而且灵魂更美,她善良热情,一身清白,天真纯洁,对生活充满美好憧憬,对他人富有同情心。克洛德 孚罗洛 本来一心专心于“圣职”,忽然有一天欣赏到爱斯梅拉达的歌舞,于是千方百计要把她据为己有,对她进行了种种威胁甚至陷害,同时还为此不惜玩弄卑鄙手段,去欺骗利用他的义子伽西莫多和学生甘果瓦,眼看无论如何也实现不了占有爱斯梅拉达的罪恶企图,最后竟亲手把那可爱的少女送上了绞刑架。这是个道貌岸然而内心丑恶无比的人物。伽西莫多 外形奇丑而心地善良的悲剧形象。他虽然十分
5、丑陋而且有多种残疾,但心灵却异常高尚纯洁,作者用这个人物的外貌丑与心灵美形成鲜明的对照,而着力揭示了他心灵的美和高尚,伽西莫多曾对埃斯梅拉达安慰吟唱到道:“别望脸形,少女啊,要望那心灵。漂亮的少男心往往丑恶,有些心灵不存在爱情。”伽西莫多受刑爱斯梅拉达送水给他喝节选事实 快速浏览课文,抓住关键信息,分别找出小说三要素中的环境,人物和情节,并分别概括出选文的典型环境,主要人物和情节的发展脉络 典型环境:伽西莫多(核心人物)看客(围观群众)爱斯梅拉达 克洛德2、地点主要人物:1、时代中世纪的蒙昧时代格雷沃广场上的刑台情节的发展脉络:一、行刑前的格雷沃广场景象(1-5)二、受刑人的出现和围观者的态度
6、(6-16)三、接受笞刑的具体经过(17-23)四、围观者的侮辱与诅咒(24-39)五、受刑人的愤怒和希望的破灭(40-47)六、在无人理睬后有人给他水喝(48-67)深入课文,具体探究:1、伽西莫多为什么会受笞刑的?说明了什么?2、请概括爱斯梅拉达的人物形象?3、作者用如此之多的语句描写观众的哄笑、咒骂、愤恨,你能看出围观群众怎样的心理?4、第16段第29段描写妇女姑娘与孩子的笑与报复有何目的?5、你能找到伽西莫多受刑后围观者不同表现的句子并回答这说明什么吗?6、在伽西莫多受刑结束后,观众都做了些什么?伽西莫多作了怎样的反抗?7、你能从伽西莫多的一大颗眼泪中读到什么?8、正因为如此,人们也被
7、感动了,这说明了什么?如何理解这“好极了”的呼声?1、伽西莫多为什么会受笞刑的?说明了什么?答:劫持爱斯梅拉达。说明克洛德的邪恶、阴险、自私 伽西莫多的无知、朴实、善良。2、请概括爱斯梅拉达的人物形象?对待劫持过她的人:善良、纯真对待爱情:忠贞不渝、真挚热烈对待陷害利诱:勇敢坚强、不屈服 她是个善良真诚勇敢纯洁又美丽的埃及姑娘3、作者用如此之多的语句描写观众的哄笑、咒骂、愤恨,你能看出围观群众怎样的心理?把别人的受罪当作娱乐、嘲笑怒骂别人的痛苦的落井下石的变态心理。4、第16段第29段描写妇女姑娘与孩子的笑与报复有何目的?作者借助他们更有力地表现了“中世纪人民”的无知和缺少应有的善良。5、你能
8、找到伽西莫多受刑后围观者不同表现的句子并回答这说明什么吗?(练1)由嘲笑辱骂变为赞赏肯定说明群众是可以从愚昧无知启发引导为有觉悟有同情心的。6、在伽西莫多受刑结束后,观众都做了些什么?伽西莫多作了怎样的反抗?诅咒、嘲笑、叫骂、投石子投去恫吓的目光7、你能从伽西莫多的一大颗眼泪中读到什么?对弱者的同情与帮助是世上最美的人性。第一次有人同情并帮助他,他感动级了!他流的是悔恨、感激的泪,也是善良、知恩的泪。8、正因为如此,人们也被感动了,这说明了什么?如何理解这“好极了”的呼声?说明人性中的良知被唤醒,人性中的善的一面又生长起来了。写民众为之欢呼,正是对人性之美的呼唤和赞颂。归纳与总结 雨果在克伦威
9、尔序言中说:“丑存在美的旁边,畸形接近着优美,丑恶滑稽藏在典雅高尚的里面,恶与善相共,阴影与光明相共。”他正是以这种审美的对照原则来进行艺术实践的。根据以上的探讨,你能归纳出哪些对照?伽西莫多的美与丑伽西莫多与爱斯梅拉达伽西莫多与副主教克洛德爱斯梅拉达与群众群众前后表现的对比总结:小结 人们常说一滴水中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我们看到了这滴水感动了伽西莫多感动了群众,而人只要还有能让他们感动的东西,就是可以救治的人就是还没有完全丧失人性之善的人,是这滴爱与善的水唤醒了沉睡的人性,而不是残酷的刑罚,不是冷嘲热讽不是打骂而是真善美爱的人道主义的关怀。雨果就是想借伽西莫多受刑的大场面的描绘,用对比的手法把美与丑,善与恶、崇高与卑下展示在这个看台上,并通过爱斯美拉达这个美善的化身的塑造,揭示真善美的真谛,呼唤人道主义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