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颈椎病患者的护理颈椎病患者的护理处理原则颈椎病辅助检查临床表现分类病因 颈椎病(cervival spondylosis)指因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相邻脊髓、神经、血管和食管等组织,并引起相应的症状和体征。50岁以上人群的常见病,男性多见,好发部位为颈56,颈67。脊柱由脊柱由2424块椎骨、骶骨、尾骨构成块椎骨、骶骨、尾骨构成Cervical Cervical 颈椎颈椎 C.7C.7Thoracic Thoracic 胸椎胸椎 T.12T.12Lumbar Lumbar 腰椎腰椎 L.5L.5Sacral Sacral 骶椎骶椎 S.5S.5Coccyx Coccyx 尾骨尾骨
2、 CO.3-4CO.3-43脊柱的四个生理弯曲脊柱的四个生理弯曲颈曲颈曲-前凸前凸胸曲胸曲-后凸后凸腰曲腰曲-前凸前凸骶曲骶曲-后凸后凸4椎骨基本构成椎骨基本构成椎体椎体椎弓椎弓椎弓根椎弓根椎板椎板上关节突上关节突下关节突下关节突横突横突棘突棘突椎孔椎孔椎体椎体椎孔椎孔横突横突棘突棘突椎弓根椎弓根上关节突上关节突横突横突下关节突下关节突棘突棘突椎板椎板5椎骨的连结椎骨的连结椎间盘、韧带、关节椎间盘、韧带、关节椎间盘椎间盘髓核髓核-胶冻状胶冻状纤维环纤维环-后外侧薄后外侧薄弱弱7椎骨的连结椎骨的连结韧带韧带-三长两短三长两短三长三长前纵韧带前纵韧带-椎体前椎体前后纵韧带后纵韧带-椎体后椎体后棘上
3、韧带棘上韧带-棘突后棘突后两短两短棘间韧带棘间韧带-棘突间棘突间黄韧带黄韧带-椎弓间椎弓间8脊柱三柱理论脊柱三柱理论19831983年年DenisDenis提出,提出,8484年年FergusonFerguson完善完善前柱前柱:前纵韧带、椎体和椎间盘的前前纵韧带、椎体和椎间盘的前 2/3 2/3 中柱中柱:椎体和椎间盘的后椎体和椎间盘的后 1/31/3、后纵韧带、后纵韧带 后柱后柱:椎弓根、椎板、小关节、以及后方韧带复合体椎弓根、椎板、小关节、以及后方韧带复合体中柱是维持脊柱稳定的关键中柱是维持脊柱稳定的关键9病 因 一、椎间盘退行性变一、椎间盘退行性变二、损伤二、损伤三、先天性颈椎管狭窄三
4、、先天性颈椎管狭窄分类及临床表现 一、神经根型一、神经根型二、脊髓型二、脊髓型三、椎动脉型三、椎动脉型四、交感神经型四、交感神经型五、混合型五、混合型神经根型神经根型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发病率最高,约占颈椎病的50%60%颈部僵直,活动受限,颈部肌肉痉挛,受累节段棘突压痛。颈肩臂痛,向前臂或手指放射,手麻,手或臂无力感,持物不稳或失落。症状和相应神经根支配区有对应关系。X线:退变在神经根出口处 CT、MR:神经根受压,和症状相关 肌电图:神经肌肉表现脊髓型脊髓型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脊髓受压表现:手
5、足麻木、僵硬;握持不稳;行走不稳;可有大小便症状。肌力下降同时张力增高 不完全性损害,节段不定,左右不定,上下肢不定 X线:颈椎退变 CT、MR: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或骨质增生压迫脊髓椎动脉型椎动脉型 cervical spondylotic vertebroarterial impairment 椎动脉受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转头时眩晕、恶心呕吐 四肢无力,共济失调,甚至倾倒,但意识清醒 X线:退变在椎动脉孔 CT、MR:椎动脉受压;严重者脑干或小脑缺血萎缩(有相关症状)头颅多普勒: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交感型交感型 cervical spondylotic sympathetic imbal
6、ance 交感神经受累导致交感神经功能紊乱 40岁左右女性,伏案工作 主观症状多,客观体征少 头昏、面麻、出汗或无汗、眼涩、心律不齐、情绪不稳等。X线:颈椎退变 CT、MR:颈椎退变受累部位疼痛部位感觉异常区无力的肌肉受累反射颈45,颈5上臂外侧上臂外侧三角肌区冈上肌、冈下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菱形肌肱二头肌腱颈56,颈6上臂外侧、前臂桡侧拇指、食指肱二头肌、肱桡肌、腕伸肌肱二头肌腱、桡骨膜颈67,颈7上臂外侧、前臂桡侧食指、中指、腕桡侧肱三头肌、腕屈肌、指伸肌肱三头肌腱颈7T1,颈8上臂及前臂尺侧小指、无名指指屈肌胸12,胸1上臂内侧上臂内侧骨间肌体格检查体格检查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X线骨的
7、细微结构显示清晰骨的细微结构显示清晰正侧位、斜位正侧位、斜位CT很高的密度分辨力很高的密度分辨力骨刺、韧带钙化、椎管狭窄骨刺、韧带钙化、椎管狭窄MRI清晰、精细、分辨率高清晰、精细、分辨率高对比度好,信息量大对比度好,信息量大对软组织层次显示得好对软组织层次显示得好处理原则 一、非手术治疗一、非手术治疗枕颌带牵引、颈围、推拿按摩、理疗、枕颌带牵引、颈围、推拿按摩、理疗、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二、手术治疗二、手术治疗常用有颈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常用有颈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术、前路侧方减压术、颈椎半椎管切术、前路侧方减压术、颈椎半椎管切除减压或全椎板切除术、椎管成形术除减压或全椎板切除术、椎管成
8、形术评估评估诊断诊断计划计划实施实施评价评价护理护理入院入院术后术后术前术前出院出院术前术前-评估评估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诊断:现病史:入院时:既往史:个人史:专科检查:社会心理状态:诊断诊断1、焦虑:担心手术及预后有关2、舒适的改变:与颈椎病引起的疼痛麻木有关3、知识的缺乏:与缺乏疾病的相关知识有关诊断:诊断:焦虑焦虑评价评价患者焦虑减轻患者焦虑减轻目标:患者焦虑减轻目标:患者焦虑减轻4.4.采取现身说法,介绍同种病例的病人的治疗效果,让病人有安全感采取现身说法,介绍同种病例的病人的治疗效果,让病人有安全感 措措 施施 1.1.向病人讲解有关手术的目的及转归方面的知识,让病人认识到手术向
9、病人讲解有关手术的目的及转归方面的知识,让病人认识到手术治疗的必要性治疗的必要性3.3.对手术可能导致的不适及并发症,在术前做充分的交待,以取得病人对手术可能导致的不适及并发症,在术前做充分的交待,以取得病人及家属的理解与合作及家属的理解与合作2.2.鼓励病人表达自己内心感受,说出对手术、用药、生活方面的要求,鼓励病人表达自己内心感受,说出对手术、用药、生活方面的要求,给予合理满足给予合理满足5.5.术前给予充足的营养支持术前给予充足的营养支持 措施及评价措施及评价诊断:诊断:舒适的改变舒适的改变评价评价患者自觉较舒适患者自觉较舒适目标:病人能讲出疼痛程度和止痛效果,达到有效止痛目标:病人能讲
10、出疼痛程度和止痛效果,达到有效止痛4.4.指导并协助患者采取较舒适的体位或姿势以缓解疼痛指导并协助患者采取较舒适的体位或姿势以缓解疼痛 措 施 1.1.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程度、性质及持续时间,疼痛发生时的伴随症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程度、性质及持续时间,疼痛发生时的伴随症状及心理反应,给予疼痛评分状及心理反应,给予疼痛评分3.3.指导并帮助病人转移注意力和实施松弛疗法,如听音乐等指导并帮助病人转移注意力和实施松弛疗法,如听音乐等2.2.减少或限制增加疼痛的因素减少或限制增加疼痛的因素6.6.疼痛评分大于等于疼痛评分大于等于4 4分遵医嘱使用止痛剂,观察止痛效果及药物副作用分遵医嘱使用止痛剂,观
11、察止痛效果及药物副作用5.5.稳定情绪,减轻心理压力使之面对现实,增加病人对疼痛的耐受性稳定情绪,减轻心理压力使之面对现实,增加病人对疼痛的耐受性 措施及评价措施及评价诊断:诊断:知识缺乏知识缺乏评价评价患者能掌握疾病的术前相关知识患者能掌握疾病的术前相关知识目标:知识缺乏目标:知识缺乏4、术前指导患者禁食、术前指导患者禁食8小时,禁饮小时,禁饮4小时小时 措措 施施 1、讲解有关疾病知识及手术前后注意事项、讲解有关疾病知识及手术前后注意事项 3、指导患者做术前训练:前路术前做气管和食管推移训练。后路手术、指导患者做术前训练:前路术前做气管和食管推移训练。后路手术做俯卧位训练做俯卧位训练2、指
12、导并训练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床上大小便及肢体的活动、指导并训练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床上大小便及肢体的活动 措施及评价措施及评价术后术后-评估评估手术情况生命体征伤口及引流情况疼痛及康复情况认知状况1、生命体征改变的可能:与术中出血、麻醉等有关2、有窒息的可能:与切口血肿、喉头水肿压迫气管、喉痉挛有关3、疼痛:与手术创伤有关4、躯体移动障碍:与术后疼痛、颈部制动有关5、排尿模式的改变:与全麻后排尿反射障碍有关6、脑脊液漏的可能:与术中可能损伤硬脊膜有关 7、有跌倒的可能:与体质虚弱、肌力低有关8、知识缺乏:缺乏术后功能锻炼的知识诊断诊断诊断:诊断:生命体征改变的可能生命体征改变的可能评价评价
13、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目标:目标: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患者生命体征平稳4 4、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措措 施施 1 1、观察病人的血压、体温、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保持呼吸道通、观察病人的血压、体温、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畅,给予氧气 吸入吸入3 3、观察尿量、观察尿量2 2、观察切口敷料情况,观察切口引流管的颜色、性质、量,发现异常、观察切口敷料情况,观察切口引流管的颜色、性质、量,发现异常应立即汇报医生应立即汇报医生 措施及评价措施及评价诊断:诊断:有窒息的可能有窒息的可能评价评价患者呼吸道通畅,未发生窒息患者呼吸道通畅,
14、未发生窒息目标:目标:病人呼吸道通畅;伤口引流通畅,无血肿压迫;病人未出现窒息。病人呼吸道通畅;伤口引流通畅,无血肿压迫;病人未出现窒息。4.4.颈围固定,颈部两侧置沙袋制动,严防头颈部突然转动致颈部植骨块松动,压颈围固定,颈部两侧置沙袋制动,严防头颈部突然转动致颈部植骨块松动,压迫气管而窒息。迫气管而窒息。措 施 1.1.术前适应性准备:术前作气管推移训练。术前适应性准备:术前作气管推移训练。3.3.观察切口敷料渗血情况,警惕血肿压迫脊髓、气管引起窒息。观察切口敷料渗血情况,警惕血肿压迫脊髓、气管引起窒息。(1 1)保持引流通畅)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
15、、性状、量。(2 2)观察颈部切口敷料渗血及颈部肿胀情况。()观察颈部切口敷料渗血及颈部肿胀情况。(3 3)一旦发现血肿压)一旦发现血肿压迫,出现呼吸困难、烦躁、气促、紫绀等窒息先兆,立即汇报医生予以紧急处理。(协助医生敞开伤口迫,出现呼吸困难、烦躁、气促、紫绀等窒息先兆,立即汇报医生予以紧急处理。(协助医生敞开伤口,剪开缝线,清除血肿。若血肿清除后呼吸仍未改善,协助医生行气管切开。,剪开缝线,清除血肿。若血肿清除后呼吸仍未改善,协助医生行气管切开。2.2.给予氧气吸入,密切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及深度,有无呼吸困难等缺氧症状给予氧气吸入,密切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及深度,有无呼吸困难等缺氧症状,
16、监测血氧饱和度,床边备吸痰装置、气切包。,监测血氧饱和度,床边备吸痰装置、气切包。6.6.遵医嘱使用脱水剂和少量激素,以减轻颈部脊髓水肿,防止窒息。遵医嘱使用脱水剂和少量激素,以减轻颈部脊髓水肿,防止窒息。5.5.进食注意事项:(进食注意事项:(1 1)术后)术后6 6小时后进食温凉流质饮食(进食流质小时后进食温凉流质饮食(进食流质-半流质半流质-软食)软食)(2 2)饮水、进食速度宜慢且均匀,观察有无呛咳。)饮水、进食速度宜慢且均匀,观察有无呛咳。措施及评价措施及评价诊断:诊断:疼痛疼痛评价评价患者自觉较舒适患者自觉较舒适目标:病人能讲出疼痛程度和止痛效果,达到有效止痛目标:病人能讲出疼痛程
17、度和止痛效果,达到有效止痛4.4.指导并协助患者采取较舒适的体位或姿势以缓解疼痛指导并协助患者采取较舒适的体位或姿势以缓解疼痛 措 施 1.1.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程度、性质及持续时间,疼痛发生时的伴随症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程度、性质及持续时间,疼痛发生时的伴随症状及心理反应,给予疼痛评分状及心理反应,给予疼痛评分3.3.指导并帮助病人转移注意力和实施松弛疗法,如听音乐等指导并帮助病人转移注意力和实施松弛疗法,如听音乐等2.2.减少或限制增加疼痛的因素减少或限制增加疼痛的因素6.6.疼痛评分大于等于疼痛评分大于等于4 4分遵医嘱使用止痛剂,观察止痛效果及药物副作用分遵医嘱使用止痛剂,观察止痛效
18、果及药物副作用5.5.稳定情绪,减轻心理压力使之面对现实,增加病人对疼痛的耐受性稳定情绪,减轻心理压力使之面对现实,增加病人对疼痛的耐受性 措施及评价措施及评价诊断:诊断:躯体移动障碍躯体移动障碍评价评价患者皮肤完好,卧床期间生活需要得到满足患者皮肤完好,卧床期间生活需要得到满足目标:目标:患者皮肤完好,卧床期间生活需要得到满足。患者皮肤完好,卧床期间生活需要得到满足。4 4、告诉病人疾病康复的过程,增加自信心,并逐渐增加自理能力。、告诉病人疾病康复的过程,增加自信心,并逐渐增加自理能力。措措 施施 1 1、术后早期进行肌肉和关节的主动活动。、术后早期进行肌肉和关节的主动活动。3 3、协助病人
19、卧床期间洗漱、进食、排泄及个人卫生活动等。、协助病人卧床期间洗漱、进食、排泄及个人卫生活动等。2 2、轴线翻身,移动病人时,动作协调一致,平移时应多人将患者平直、轴线翻身,移动病人时,动作协调一致,平移时应多人将患者平直托起,专人固定头部。翻身时保持颈肩腰在一直线,避免扭曲。托起,专人固定头部。翻身时保持颈肩腰在一直线,避免扭曲。措施及评价措施及评价诊断:诊断:排尿模式的改变排尿模式的改变护理目标:患者能适应留置导尿、拔除尿管后小便能自解护理目标:患者能适应留置导尿、拔除尿管后小便能自解 措措 施施 1.1.妥善固定导尿管,防止受压、扭曲、牵拉、折叠、滑脱。妥善固定导尿管,防止受压、扭曲、牵拉
20、、折叠、滑脱。2.2.保持导尿管引流通畅,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保持导尿管引流通畅,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3.3.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饮水量达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饮水量达2000ml2000ml以上,以稀释尿液达到冲以上,以稀释尿液达到冲洗膀胱的作用。洗膀胱的作用。4.4.每日会阴护理两次,保持会阴部清洁,定期更换尿袋。每日会阴护理两次,保持会阴部清洁,定期更换尿袋。5.5.导尿管拔除后,清洗会阴部,协助患者穿衣裤,嘱病人少量多次导尿管拔除后,清洗会阴部,协助患者穿衣裤,嘱病人少量多次饮水,每饮水,每2-32-3小时排尿一次。小时排尿一次。评价评价 拔除导尿管,患者小便自解。拔除导尿管,患者小便自
21、解。措施及评价措施及评价诊断:诊断:脑脊液漏脑脊液漏护理目标:病人出现脑脊液漏时能及时被发现并得到妥善处理护理目标:病人出现脑脊液漏时能及时被发现并得到妥善处理 措措 施施 1.1.密切观察伤口引流液的量与色(淡红色血性液体或清亮液体),密切观察伤口引流液的量与色(淡红色血性液体或清亮液体),出现脑脊液漏时,及时报告医师。出现脑脊液漏时,及时报告医师。2.2.观察有无脑脊液流出过多后颅内压降低所致头痛、头晕、呕吐、观察有无脑脊液流出过多后颅内压降低所致头痛、头晕、呕吐、血压下降等症状血压下降等症状,并做相应的处理。(并做相应的处理。(1 1)平卧位或头低足高位。()平卧位或头低足高位。(2 2
22、)遵医嘱口服淡盐水或静脉滴注氯化钠溶液。遵医嘱口服淡盐水或静脉滴注氯化钠溶液。3.3.预防感染(预防感染(1 1)及时更换被脑脊液污染的敷料。()及时更换被脑脊液污染的敷料。(2 2)更换引流装)更换引流装置、倾倒引流液时严格无菌操作,以防逆行感染。(置、倾倒引流液时严格无菌操作,以防逆行感染。(3 3)遵医嘱使用)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抗生素。(4 4)观察体温及有无颅内感染征象。()观察体温及有无颅内感染征象。(5 5)加强营养,增)加强营养,增加抵抗力。加抵抗力。评价评价 引流管拔除,未发生脑脊液漏。引流管拔除,未发生脑脊液漏。措施及评价措施及评价诊断:诊断:与体质虚弱、肌力低有关与体质虚
23、弱、肌力低有关护理目标:患者下床活动期间不发生跌倒护理目标:患者下床活动期间不发生跌倒 措措 施施 1.1.向患者及家属宣教预防跌倒的重要性,取得理解和配合。向患者及家属宣教预防跌倒的重要性,取得理解和配合。2.2.指导患者改变体位速度缓慢,无头晕等现象,可从床边站立逐步指导患者改变体位速度缓慢,无头晕等现象,可从床边站立逐步过渡到室内、走廊行走。过渡到室内、走廊行走。3.3.颈托固定,有专人陪同,穿防滑鞋,地面潮湿时避免行走。颈托固定,有专人陪同,穿防滑鞋,地面潮湿时避免行走。4.4.病区跌倒的高危环境放置防跌倒的标识。病区跌倒的高危环境放置防跌倒的标识。评价评价 患者未发生跌倒不良事件患者
24、未发生跌倒不良事件 措施及评价措施及评价诊断:诊断:知识缺乏知识缺乏护理目标:患者能掌握功能锻炼的相关知识护理目标:患者能掌握功能锻炼的相关知识 措措 施施 1.1.术后当日麻醉过后,患者可进行按摩双下肢肌肉的被动锻炼,由术后当日麻醉过后,患者可进行按摩双下肢肌肉的被动锻炼,由下至上,每日下至上,每日2 23 3次,每次次,每次3030分钟。分钟。2.2.患者还可进行双手握力,手指屈伸练习,即用力握拳与伸手指交患者还可进行双手握力,手指屈伸练习,即用力握拳与伸手指交替进行。单手或双手练习手指屈伸、内收、外展及协调动作,每日替进行。单手或双手练习手指屈伸、内收、外展及协调动作,每日2 23 3次
25、,每次次,每次15153030分钟。分钟。3.3.进行四肢关节活动练习,如腕、肘关节屈伸,肩关节内收、外展进行四肢关节活动练习,如腕、肘关节屈伸,肩关节内收、外展,膝关节屈伸及踝泵运动练习,每日,膝关节屈伸及踝泵运动练习,每日2 23 3次,每次次,每次15153030分钟。分钟。4.4.术后术后3 35 5天时遵医嘱取半坐位,一周左右下床活动,或遵从医嘱天时遵医嘱取半坐位,一周左右下床活动,或遵从医嘱带颈托、支具选择下床时间。带颈托、支具选择下床时间。评价评价 患者能正确进行功能锻炼。患者能正确进行功能锻炼。措施及评价措施及评价 其他并发症其他并发症(1)植骨块脱出植骨块脱出:术中内固定不牢
26、固、术后搬运护理不当、术后过早进食固体食物等造成。指导术后颈部制动,颈围固定,勿进食坚硬大块食物,避免呛咳。(2)切口感染切口感染:出现体温升高、伤口压痛、颈部活动受限,保持伤口敷料的清洁、干燥,更换时应严格无菌操作。(3)喉返神经损伤喉返神经损伤出现声音嘶哑,喉上神经损伤出现呛咳等。出院指导出院指导3 3个月内继续使用颈托。逐步解除颈托固定,先是在睡眠时个月内继续使用颈托。逐步解除颈托固定,先是在睡眠时去除,适应一段时间后再间断使用,直至颈托完全解除。去除,适应一段时间后再间断使用,直至颈托完全解除。合适的枕头与睡眠姿势对合适的枕头与睡眠姿势对颈椎病颈椎病患者很重要,应选择合适的患者很重要,
27、应选择合适的枕头。枕头的长度为枕头。枕头的长度为4060cm4060cm或超过肩宽或超过肩宽1016cm1016cm,高度为,高度为1012cm1012cm,以中间低、两端高为宜。,以中间低、两端高为宜。养成良好的工作和学习习惯,不要长期低头工作,要定期改养成良好的工作和学习习惯,不要长期低头工作,要定期改变头颈部体位;不要躺在床上看书。冬秋季节应注意保暖,变头颈部体位;不要躺在床上看书。冬秋季节应注意保暖,避免各种诱发因素。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定期复查:出院后在第定期复查:出院后在第3 3个月、个月、6 6个月、个月、1212个月到医院复查。个月到医院复查。颈椎病的预防颈椎病的预防7 7、功能锻炼、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