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中考讲练:古诗词曲鉴赏 渔家傲秋思、 江城子密州出猎、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满江红(小住京华)、 课外古诗词曲重点篇目梳理 一、渔家傲秋思一、渔家傲秋思 作者: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北宋名臣,吴县(今属江苏)人, 少年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 也曾主持过“庆历新政”。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词文词文 翻译翻译 重点赏析重点赏析 塞 下 秋 来 风 景 异,衡阳雁去无 留意。 秋天到了,边塞的景物与 江南迥然不同,大雁过早
2、向衡阳飞去,毫不留恋。 “异” 字统领全篇景物的特点, 突出塞外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后句用典(衡阳回雁峰),写塞外天气极其寒冷,与词人家乡 吴地截然不同。 四 面 边 声 连 角 起千嶂里,长 烟落日孤城闭。 风吼、马嘶,同号角声连 在一起,构成塞下特有的 声音。夕阳西下,暮霭沉 沉,座落在群山中的小城 城门早已关闭。 军中号角声响起,形成浓厚悲凉的气氛;“千嶂里”点出处 在崇山峻岭之中的孤城; “长烟落日孤城闭”表面写夕阳西 下孤城紧闭之景,实写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这 三句动静结合,为下片抒情蓄势。 浊 酒 一 杯 家 万 里,燕然未勒归 无计。 乡思涌起,然而浊酒一杯 消不散万里
3、乡愁。但边患 未平,燕然未勒,功业未 成,没有办法回去。 这两句正面揭示自己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一杯”与“万 里”悬殊对比,诉尽杯酒难消之乡愁。后句化用典故(勒石 燕然),表明战争未胜,军事不利,归乡无从谈起。据后 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 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羌 管 悠 悠 霜 满 地,人不寐,将 军白发征夫泪。 夜深寒重,寒霜满地,羌 笛悠悠,将军和征夫们难 以入睡,白发轻染双鬓, 不觉早已热泪盈眶。 “羌管”(发出的是凄切之声),加上大地上铺满的秋霜,从 听觉和视觉方面写出征人的愁思。 “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 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是说征人和将军因有家难归,
4、功业难 成而哀伤流泪。 这里的悲怆情调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 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主旨主旨:通过对边塞秋季肃杀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辛和忧国思乡、孤独愁苦、壮志 难酬的心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课内探究】【课内探究】 1.这首词写的是何时何地的景色?哪个字统领了全部景色的特点? 【答案】描写塞下秋景。用一个“异”字统领了全部景色的特点。 2.这首词都写了哪些景物?异在哪? 【答案】“衡阳雁去”,实为“雁去衡阳”,“无留意”用拟人手法突出了边塞的异常苦寒秋一到, 雁就无留恋之情,这是与家乡大“异” 的。
5、“边声连角起”表明战事紧,“孤城闭”暗示敌人强恶,戒备森严。再加上群山连绵,狼烟落日,构成一 幅边塞黄昏的苍凉景色图。这与内地的繁华的景象迥然有“异”的。 3.下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从哪些语句可以读出? 【答案】哀伤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不寐”的是将军也是征夫,流下的是思念家乡的泪,更是 功业无成、壮志未酬的英雄泪!运用了互文修辞。 4.请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答案】全词的核心,运用了东汉窦宪出击匈奴至燕然山,刻石记而还的典故,“浊酒”表明边塞生活艰 苦,也是作者的寄托,“家万里”表现了思乡心切。“燕然未勒归无计” 慨叹功业未建,边患未除归乡无 期。本句揭示了作者
6、和征夫们的的矛盾心理:既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又为家国未定,功业难成而不甘 归退。表现了作者慷慨悲壮的爱国情怀,也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 懑不平。 5.“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由此可以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的什么诗 句? 【答案】描绘出了边塞荒凉而又壮阔的景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真题回顾】【真题回顾】 1.(2017 襄阳卷)全词用语精炼传神。上片一个“ ”字,点明边塞战事吃紧;下片一个“ ” 字,尽显征人无尽悲怆。 【答案】闭 泪 【解析】“闭”字写出边关戒备森严、战事吃紧的状况;“泪”字直接抒情,表达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2.
7、(2018 广西北部湾卷).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上阕首句“塞下秋来风景异”,点明地域是边塞,季节是秋天,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 出了塞下风景与中原地带风景的大不相同。 B.上阕后半部分景物描写极具感染力,边声、号角声写动,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写静,动静结合,生 动地展现出一幅充满样和之气的战地画面。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正面揭示了词人与征夫们的一种矛盾心理: 他们思念家乡,却又因战功未建,不能如愿而归。 D.整首词意境苍凉悲壮,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词中描写的是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表达的是词 人和他所理解的征夫们的感情,
8、读来真切感人。 【答案】B 【解析】B 中的“充满样和之气的战地画面”是错的。 3.(2018 怀化卷)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B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C“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D“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崇山峻岭。 【答案】B 【解析】“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寒冷,生活很艰苦。 4.(2018 泰安卷)下列最能体现塞下秋天季节特点的一项是( ) A.衡阳雁去 B.四面边声 C.长烟落日 D.孤城
9、紧闭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没有丝毫想 留下来的意思。“大雁”体现塞下秋天季节特点。故选:A。 5.(2018 泰安卷)下列对词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词人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浊酒一杯”怎能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燕然未勒”是借用东汉大将窦宪燕然勒石记功而还的典故,这里用来表现将士们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决 心。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在悲怆的情调中,鲜明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的控诉和批判。 D.全词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深沉,语言质朴凝练,读来真切感人。 【答案】C
10、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这首词抒发了边关将士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 忧国的情怀。而结尾三句“羌管”发出的是凄切之声,加上秋霜,加重的是征人的愁思,“将军白发征夫 泪”则采用互文的手法,悲怆含蓄的抒发了边关将士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是全词的主旨所 在。所以 C 项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 C。 6.(2018 泰安卷)下列诗句中与“羌管悠悠霜满地“使用的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B.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白居易观刈麦) C.无为在绞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
11、忆舍弟)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使用的表现手法。例句:“羌管悠悠霜 满地“借悠悠的笛声和满地的秋霜渲染出“塞下”悲凉而哀伤的气氛,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用了“以 景衬情”的手法。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意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句诗以景衬情,既实 写白露节的清寒,又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写故乡月明,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7.(2018 怀化卷)这首词的上下片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上片侧重描写;下片侧重抒情。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壮志难酬)的哀伤,有凄清悲 凉之感,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
12、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之情。 【解析】本题考察赏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时可根据叙事、议论、抒情、描写等表达 方式的表现形式,结合本首词上下阕的内容做出判断。 8.(2017 襄阳卷)“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揭示了征人的矛盾心理,请具体谈谈。 【答案】征人们都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解析】本句运用了东汉窦宪出击匈奴至燕然山,刻石记而还的典故。“浊酒”表明边塞生活艰苦,也是 作者的寄托,“家万里”表现了思乡心切。“燕然未勒归无计” 慨叹功业未建,边患未除归乡无期,以此 揭示了作者和征夫们的的矛
13、盾心理。 【对比探究】【对比探究】 1. 从军行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渔家傲秋思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比较阅读这两首作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军行中,“孤城遥望玉门关”应理解为“遥望孤城玉门关”,作者是出于平仄需要而颠倒了词序。 B.从军行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的意思是黄沙滚滚,战斗频繁,战士们穿着坚固的铠甲奋勇杀 敌。 C.渔家傲秋思中,“四面边声连角起”是说一切带有
14、边地特色的声响都从各个角落传来。 D.渔家傲秋思中,“燕然未勒归无计”是说战争还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事还不能谈起。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赏析。 两首诗词皆为边塞诗歌 ,在内容上以描写军营生活,思想都是爱国情感。 A 项,王诗中孤城并非指玉门关,而是诗人站在孤城遥望远方的玉门关。B 项,“黄沙百战穿金甲” 运用夸 张手法,意为守边将士,经百战,铠甲磨穿。C 项,范诗中“四面边声连角起”指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和着号 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 2. 渔家傲秋思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
15、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山行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甲、乙两首诗词都写秋,试分别说说两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甲表达了作者慨叹功业未成和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乙表达了作者对深秋山林美好景色的喜爱与赞 美之情。 【解析】渔家傲秋思是一首抒怀词,是当时第一首描写边塞题材的作品 ,也是宋代最早表现军旅生活 的词作。表达了将士功业末立,无计归家的责任感,披露爱国衷肠。山行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 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 展现出一幅
16、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诗人没有 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 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2)“一切景语皆情语”,从甲、乙两首诗词中画线句中任选一处,从“景”和“情”的角度,作些描写 和赏析。 【答案】甲: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 点明了战事吃紧、戒 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乙: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诗人通过 这一片
17、红色,看到了秋天有春天一样的生命力 , 歌颂了对秋天山林生机勃勃景象的喜爱之情。 【解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三句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景象,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 起,凄恻悲凉。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 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 的军事形势。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 肃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画,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特异的风景。“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 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 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
18、,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 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二、江城子密州出猎二、江城子密州出猎 写作背景:宋神宗熙宁八年,是苏轼到密州上任的第二年。当时,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 断袭扰边境。作为爱国心切、一贯主张抗敌御侮的苏轼,年届“不惑而雄心勃勃”,在贬官外任中,不但 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而且时刻准备要驰骋疆场,为国效力。这年十月,他祭常山回来,与同僚出猎,作 此词。这首词,是他写的第一首,也是最为典型的一首豪放词。 词文词文 翻译翻译 重点赏析重点赏析 老夫聊发少年 狂, 左牵黄,右擎 苍。 老夫(我)姑且发一发
19、少年疯狂, 左手牵黄狗,右手举苍鹰. “狂”字笼罩全篇,抒写词人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 落之气。 锦帽貂裘,千 骑卷平冈。 戴锦帽,披貂裘,千骑驰骋,犹如 疾风席卷山冈。 形象地写出猎人很多,气势庞大,其中“卷”字极具 表现力既写出了出猎时千骑奔腾的壮阔场景,又表 现了出猎者情绪高昂的豪迈气概,为凸显“老夫”的 狂放形象营造氛围。 为报倾城随太 守,亲射虎。 看孙郎。 为了报酬满城的人跟随我的盛情, 我要亲手射杀猛虎,像三国的孙郎 那样。 “看孙郎”以孙权自比,说明自己打猎的英勇,突出 地表现了词人的豪情。亲射虎,看孙郎为“看孙郎, 亲射虎”的倒句。孙郎:指孙权,这里是作者自喻。 据三国志吴志吴
20、主传载, 孙权曾经“乘马射虎”。 酒酣胸胆尚开 张,鬓微霜,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 边白发有 “酒酣”之后,更觉心胸开阔、壮志满怀。以“鬓微 霜”“何 又何妨! 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 壮。 鬓间虽已染白霜, 那又有何妨! 妨”衬“少年狂”,表现出作者壮志未已的英雄本色。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手持符节前往云中,何时朝廷才能 再谴冯唐? 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匈奴曾一度来犯魏尚亲 率车骑出击,所杀甚众。后被削职,经冯唐代为辨白 后,文帝就派冯唐“持节”(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去 赦免魏尚的罪 让魏尚仍然担任云中郡太守。 化用 “冯 唐出使”的典故,以魏尚自比,含蓄地表达
21、了作者希 望重新受到皇帝任用的愿望。 会挽雕弓如满 月,西北望, 射天狼。 (到那时)我定将手中的雕弓拉成 满月的形状,朝着西北方,射杀西 夏的敌人。 天狼:星名,一称犬星,旧说主侵掠。这里借指自西 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抒发词人想要报效祖国、抵御 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坦荡胸怀和豪情壮志。 主旨主旨: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 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的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课内探究】【课内探究】 1.上阕描绘的是怎样的内容?词中哪个字写出了词人当时的心情? 【答案】描绘出猎时的盛大场面。“狂”字:狂在装备齐全,随从众多;
22、狂在百姓倾城,观看狩猎; 狂在自比孙郎,乘马射虎。 2.找出描写出猎队伍的句子,并说说出猎队伍有什么特点? 【答案】“千骑卷平冈”。威武雄壮,场面浩大。 3.上阕描绘这样盛大的出猎,目的是什么? 【答案】上阕写出猎的盛况,表现了他英武的身姿;进而又将自己与孙权相比,表达了词人非凡的气概。 同时也为下阕抒情作了铺垫。 4.上阙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案】塑造了一个不减风华正茂之年、充满英雄豪气、意气风发的人物形象。 5.应该怎样理解作者的“狂”? 【答案】作者的“狂”其实是报效国家,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是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6.请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大意及其所
23、蕴含的情感。 【答案】定将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去抵抗西北的侵略者。表达了作者要报效祖国,抵御入侵 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真题回顾】【真题回顾】 1.(2018 铜仁卷)上阙一个“ ”字,不仅表现了出猎场面的盛大壮观,而且写出了随猎者矫健的身 委和如虹的气势。 【答案】卷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在上阙找到描写出猎场面的语句,然后找出其中的动词即可。 “千骑卷平冈” “卷” 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 2.(2018 襄阳卷)词的上下片都用了一个“射”字,情感内涵却不尽相同。前者突出表现的是作者的 ,后者抒发的是强烈的爱国情感。 【答案】少年狂气(狂气) 【
24、解析】孙权曾骑马射虎,马被虎抓伤,他用长枪投刺,虎被吓退,此处是苏轼以孙权自比。三国志记载 在一次出行中,孙权的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打死了老虎。这就在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猎的群众场面 后,又特别突出地表现了作者的少年狂气。 3.下列对本首词中“狂”内涵的分析不给当的项是( ) A.“狂”在外在。身着锦帽貂袋,手中左牵黄犬,右擎苍鹰。 B.“狂”在行为。率千骑“卷平冈”,“亲射虎”“射天狼”。 C.“狂”在姿态。尽兴“酒酣”,“胸胆开张”,不惧鬓霜。 D.“狂”在志向。期盼着朝廷“遣冯唐”,早日能报效国家。 【答案】B 【解析】“亲射虎”“射天狼”并不是“狂”的行为,是用典的手法。 4.对这
25、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全词由叙事而抒怀,开篇以“老夫”自况,着一“狂”字体现情怀,统领全词。 B.词中两次用典,上阙自喻孙权,下阙又自比冯唐。 C.全词塑造了一个慷慨激昂、走马挽弓,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志士形象。 D.这首词从题材、情感、艺术形象到语言风格都体现了粗犷、豪放的风格。 【答案】B 【解析】词中一共三次用典,“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也是用典。 5.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卷”字,写出猎队武士乘马飞驰的勇武。 B.上片“亲射虎,看孙郎”,体现了作者身手不凡。 C.下片作者自比魏尚,感叹身世,抑郁不得志。 D.下片结尾三句抒发自己抗击侵略者的雄心壮志。
26、 【答案】C 【解析】词人并没有“抑郁不得志”,而是以魏尚自比,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希望重新受到皇帝任用的强烈 愿望。 6.下列对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千骑卷平冈”形象地写出出猎的人很多,气势很大。 B.“亲射虎,看孙郎”表明词人已功成名就,对孙权有蔑视之意。 C.“酒酣胸胆尚开张”是说词人饮酒到尽兴之时,更觉心胸开阔、壮志满怀。 D.这首词表面写的是一次出猎,实则表达了词人报效国家的志向和豪迈气概。 【答案】B 【解析】“看孙郎”以孙权自比,说明自己打猎的英勇,突出地表现了词人的豪情。 7.(2018 铜仁卷)请对下阙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作简要赏析。 【答案】运用
27、典故,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像汉文帝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词人 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以报效国家的思想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解答这类题一般先要点明诗句使用的手法,然后揭示诗询表达的作者的 思想感情。下阕苏轼借出猎的豪兴,将深隐心中的夙愿和盘托出,“持节云中 ,何日追冯唐”以西汉魏尚 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渴望报 效朝廷的思想感情。 8.(2019 河南卷)词的上阕从哪些方面写出了词人出猎时的豪情“狂”态?请简要概括。 【答案】示例 1 :以孙郎自喻(用典) , 出猎时英姿潇洒( 装束气派)
28、, 出猎的队伍浩大,观看出猎的百姓众 多, 体现狂气。 示例 2 :“狂”字为全篇定下豪放的基调:上片主要写打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词人举止神态之“狂”, 彰显豪 气 ,狂放。 示例 3:“卷”字,极言出猎队伍行走之快,人数之多,好-幅壮观的出猎场面,表现了出猎者高昂的情绪,抖擞 的精神,少年狂气。 【解析】一个人的性格通过他的言行举止即可看出来,结合诗歌中词人的言行举止分析,动作“卷”, 极 言出猎队伍行走之快,人数之多,好幅壮观的出猎场面,表现了出猎者高昂的情绪,抖擞的精神,少年狂气。 自比“孙郎”,出猎时像孙权一样英姿潇洒(装束气派) ,出猎的队伍浩大,观看出猎的百姓众多,体现狂气。 语言,老
29、夫聊发少年狂。“狂” 字为全篇定下豪放的基调:上片主要写打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词人举止神态 之“狂” , 彰显豪气,狂放。” 9.(2019 河南卷)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 【答案】将拉开的弓箭比作满月,( 或运用“射天狼”的典故) , 表达了作者欲驰骋沙场、杀敌报国(或报 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解析】赏析诗歌,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赏析:从浓厚的表达情感的词、句或表达感情地事物入手;从带 有诗人主观色彩的景物入手:紧扣诗眼入手;从意象入手;从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入手等。这句话的特 点是用典,因此可以从表现手法这个角度进行赏析,天狼:星名,又称犬星,旧说
30、指侵掠,这里隐指西夏。词中 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作者运用这个典故,表达了作者欲驰骋沙场、杀敌报国(或报效国家、 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10.(2018 襄阳卷)词中“又何妨!”一句反问语气强烈,感情丰富。联系上下句,说说该句表达了作者哪 些情感。 【答案】自己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希望朝廷能够重新重用自己,给自己机会去建功立业。 【解析】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 来犯之敌。心境: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言外之意:尽管“老夫”老矣,鬓发斑白,又有什么关系! 以“老”衬“狂”,更表现出作者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 【
31、对比探究】【对比探究】 1. 祭常山回小猎祭常山回小猎 苏轼 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 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 【注】这首诗与江城子密州出猎为苏轼的同题材作品,所写地点一样,所描写的出猎场面一样。 青盖:青色的车篷。皂旗:黑旗,此指打猎的马队。西凉簿:官名,代指晋朝书生将军谢艾,本书 生,善用兵,胜仗无数。白羽:即白色的羽扇,儒将所持。 结合江城子密州出猎和祭常山回小猎,简要说明这两首诗词共同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诗词均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词以魏尚自比,诗以谢艾自喻,都表达了作者宝刀未老、志
32、在 卫国戍边的英风与豪气。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对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回答此题时,需要掌 握句子翻译,从而 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根据这两首诗词的题目和内容可知,这两首诗词均写出猎之行。“持节云 中 ,何日追冯唐”词以魏尚自比,“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挥”诗以谢艾自喻,都表达了诗人宝刀未 老、志在卫国戍边的英风与豪气。 2. 蝶恋花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33、,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柳词抒写儿女之情,苏词抒写家国天下的抱负。 B.柳词借景抒情,苏词多用典故。 C.柳词委婉含蓄,苏词豪放激越。 D.柳词结尾出现名句,苏词通篇是名句。 【答案】D 【解析】D.两首词的名句都出现在最后,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江城子密 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故选 D。 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作者: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
34、,山东济南人,南宋大词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值得 纪念的民族英雄,也是最负盛名的伟大词人之一。辛弃疾与苏轼齐名,世称“苏辛”。著有稼轩长短句, 南渡录二卷,窃愤录一卷等。 辛弃疾词风:辛词艺术风格以豪放为主,不拘一格,沉郁、明快、激励、妩媚兼而 有之。作词不为格律所 拘束,语言多有创新,善于熔铸经史诗文乃至民间口语入词,使词体散文化,丰富了词的表现力,大大地 发展了宋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词文词文 翻译翻译 重点赏析重点赏析 醉里挑灯看 剑, 梦回吹角连 营。 喝醉时,我挑亮油灯,细看 宝剑。 梦里醒来,听见号角声在各 个军营中响起。 “醉里”点明酒醉之中,“挑灯看剑”写动作神态,表现词 人
35、杀敌报国的迫切愿望。“吹角连营”表现士气的高涨、军 心的振奋。描绘了一幕词人曾经历过而今已失去的军旅生活 场景。“醉里挑灯看剑”一句有三层意思:“看剑”表示雄 心, “挑灯”点出时间,醉里还挑灯看剑是写念念不忘报国。 八百里分麾 下炙, 五十弦 翻塞外声, 沙 场秋点兵。 军营里兵士们分吃烤熟的牛 肉。各种乐器合奏出雄壮悲 凉的军歌。 肃杀的深秋,我站在疆场上 大阅兵。 “八百里”“五十弦”与“吹角连营”相照应,营造出了雄 浑阔大的意境。“塞外声”指悲壮粗犷的战歌,衬托出了军 容的威严和气氛的肃穆。 “点兵”二字透露出战斗即将开始, “秋”点明了季节,烘托了出征前肃杀的气氛,隐含着词人 仍企羡
36、军中生活, 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 建功立业的愿望。 马作的卢飞 快, 弓如霹雳弦 惊。 战马像的卢马那样飞跃驰 骋,弓箭声像惊雷那样令人 心惊。 下片写投入战斗的惊险场面。夸张的修辞,马快弦急说明战 斗的激烈和顺利,刻画了一个杀敌报国、冲锋陷阵的英雄形 象。 了却君王天 下事, 赢得生 前身后名。 我很希望能完成收复中原、 统一国家的伟业,赢得生前 死后的一世英名。 “天下事”在这里指收复北方的国家大事。表现了词人渴望 率师北伐,统一南北的美好愿望,也充分表达了词人的爱国 激情和雄心壮志。 可怜白发生! 可惜,我壮志未酬,却已经 满头白发,空怀一腔报国情 无人赏识啊! “可怜”这里指可惜,笔
37、锋陡转,使感情一落千丈,尽吐词 人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 的经历只是一种追忆;另一方面说明了词人已年近半百,两 鬓染霜,理想难以实现,表达了词人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 之情。 【课内探究】【课内探究】 1.词人通过哪四个片段写边塞的军旅生活? 【答案】片段一:军营中接连响起雄壮的号角声。表现出军营中紧张的气氛。 片段二:写与一起出生入死的将士们在营中分吃牛肉。表现出将士们的豪迈。 片段三:写边塞特有的音乐声。表现出征战沙场的悲壮。 片段四:写作者在训练场上阅兵。预示着激战即将开始。 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怎么解释?其作用是什么? 【答案】在大醉后,拨亮油灯
38、,抽剑抚摩观看,一觉醒来,只听到营地里嘹亮的军号声。渲染了浓厚的战 斗气氛,表达了词人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3.“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军营生活的?从中表现了怎样 的思想感情和精神?有什么作用? 【答案】从军中用餐、演奏军乐、检阅军队三个方面具体描写了军营生活。表现了词人豪迈的情怀和乐观 的精神。内容上:既展示出一幅壮阔的画面,又渲染了悲壮的气氛;思想上:表露出作者壮心不已和杀敌 报国的昂扬斗志。 4.上阕描绘的是什么生活?具体写了哪些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上阕描述军旅生活。具体写了看剑,闻号,分炙,奏乐,点兵等生活情景。 表达了作者
39、杀敌报国 的雄心壮志。 5.“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描写了怎样的场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在谴词造句上有什么特 点(即写作上用了什么修辞) ? 【答案】描写了想象中的战斗场面,前句写骑马驰骋,后句写弯弓射箭,从形象(视觉)和声音(听觉) 两个方面,抓住特点,极其概括而生动地写出战斗的激烈紧张。表达了自己能够驰骋沙场而冲锋陷阵的强 烈愿望和战斗激情。上句用典,下句夸张,用对偶的形式,句式工整,含义丰富。 6.“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案】写了自己凯旋而归,了却心愿的快感,表达自己恢复中原的壮志,使词的感情上升到了最高点。 【真题回顾】【真题回顾】 1.(20
40、18 常德卷)本词作者是 (朝代)爱国词人辛弃疾。词中的“天下事”是指 。 【答案】南宋 收复中原,统一天下的大业 【解析】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词人,君王天下事是统一国家的大业,此特指恢复中原事。 2.(2018 百色卷)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 ;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 ;从语言风格上看是 。所以,词作者在题目中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 【答案】军旅生活(军营生活、战斗场面) 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爱国激情、雄壮、悲壮、壮志难酬) 刚健(豪放壮美、壮丽) 【解析】一问,读懂词句是作答的关键。如“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几句明显是写军
41、旅生活。二问,从“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等直抒胸臆的句子中,可分析出词人有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可怜白发生”一句可分析出作者壮志难酬 的郁闷。三问,可分析具体词句。如“八百里分磨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有声有色地描绘了 沙场点兵的壮盛军容。下片“马作的卢飞快“两句写自己希望能够驰骋沙场,冲锋陷阵。写得酣畅淋漓,大气 磅礴,充分反映了豪放派刚健壮美的风格。 3.下列对本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承接上阕的“沙场秋点兵”,下阕一开始就给人大气磅礴的感觉。“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将军率领铁骑,风驰电掣般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 B这是一场反击战。一战获胜,大
42、功告成,既“了却君王天下事”,又“赢得生前身后名”,确实壮哉! C本词的确够得上是“壮词”,但主人公立下这样的功绩,也耗费了自己的青春,想想青春已逝,不禁发 出“可怜白发生”的感叹,豪壮中隐隐露出一丝伤感。 D这首词布局独特。“醉里挑灯看剑”一句,突然发端,接踵而来的是闻角梦回、连营分炙、沙场点兵、 克敌制胜,有如鹰隼突起,凌空直上。而当翱翔天际之时,陡然下跌,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喟叹,使 读者不能不为作者的壮志难酬洒下同情的泪。 【答案】C 【解析】词中所写的壮举,并非现实,不过是词人的理想而已。 4.下列对本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片描写军旅生活,下片前四句描写战斗场面,充
43、分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B.“沙场秋点兵”五个字紧凑有力,渲染出战争浓烈的氛围.一个“秋”字更给整个场面增添了肃杀之气。 C“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表现了词人渴望实现抗金大业的理想,也表现出他 对君王因忧愁国事而生出白发所产生的怜惜之情。 D这首同意境开阔,在内容上能把个人命运和国家民族命运联系起来,表现出慷慨纵横、自由奔放的艺术 风格。 【答案】C 【解析】“可怜白发生”词人是说的自己,不是君王。 5.对破阵子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梦回”应该理解为“梦中回到”。 B.写作顺序是“现实梦境现实”显示了作者在艺术上的独创精神。 C.词作揭示
44、了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之间的矛盾。 D.词作表现了词人壮志未酬、报国无路的悲愤之情。 【答案】A 【解析】“梦回这里指梦醒的意思,A 选项理解错误。 6.对破阵子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雄健勇猛的军营生活场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 语言风格上看是豪放壮美的,故将其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 B. 上片描写的都是作者曾经经历过而今天已失去的军旅生活情景,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这 些表明,被迫退隐的作者仍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C. 由下片描写的内容来看,作者的最高理想便是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这些显得非常功利
45、庸俗, 对此我们应持批判的态度。 D. “可怜白发生”,表明自己年纪已大,恐怕没机会实现抗敌救国的理想了,体现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 的抑郁、愤慨之情“可怜”二字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 【答案】C 【解析】作者的最高理想是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是积极向上的,表达出强烈的爱国激 情;“赢得生前身后名”有其思想认识方面的时代局限性,但这也是封建文人人生价值的体现,故不应批 判。 7.(2018 西宁卷)虚实结合是这首词最突出的写法。词中除了“醉里挑灯看剑”外,请你找出另外一句实 写的句子。 【答案】可怜白发生 【解析】本词有实写,有虚写,答题时要看清题目的要求。“可怜白发生”属
46、于实写自己英雄已老,壮志 未酬。 8.(2018 西宁卷)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抒发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痛苦和愤慨 (一腔悲愤)之情。 【解析】本题考察分析诗歌的思想主旨。解答本题要整体阅读诗歌,回忆老师在课堂时的讲解,再结合自己 的理解去解读诗歌的内容和主旨。 9.(2018 常德卷)请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表达效果。 【答案】示例:作者运用刘备与的卢马的典故以及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绘了 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表达了自己希望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解析】赏析这句词可从句子的修辞
47、(比喻、夸张)、表现手法(用典、视觉和听觉)、词句的内容及作者的 情感人手。辛弃疾的这首投赠之作自称“壮词”,全篇以“壮”语贯串始终。作者根据他三十年前抗金的 战斗经历和他矢志恢复中原的理想,适用浪漫主义手法,在词里描绘了一个幻想中雄壮的兵营生活画面。 首句“醉里挑灯看剑”形象地显示出杀敌的壮志。“梦回”以后,写绵延的兵营中响起了号角声、军乐声, 战旗飘扬,兵士饱餐,这一切有声有色地描绘了沙场点兵的壮盛军客。下片“马作的卢飞快”两句写自己 希望能够驰骋沙场,冲锋陷阵。想象着实现“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壮志。然而现实却是 “可怜白发生”,为壮志难酬表示极大愤慨。前九句写得酣畅淋漓,反
48、衬了这一句的分量,正是对苟且偷 安的南宋朝廷的有力批判。 10.(2018 百色卷)赏析句子“醉里挑灯看剑”。 【答案】动作描写(神态、细节描写) , 写出词人在夜里酒醉后挑亮灯芯观看宝剑,表达词人渴望早日奔赴 杀敌战场的急切心情。 【解析】此题可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分析这一词句。 作者满怀家国之愁,在友人纵谈离去之后,借酒浇愁 愁更愁,他拨亮油灯,抽出宝剑,醉眼朦胧中,恍惚回到当年战斗的情境。“挑灯”:拨动油灯的灯心,使灯火 明亮。“看剑”:久久地端详着曾伴随自己征战杀敌的宝剑,渴望着重上前线,挥师北伐。作者用这两处动作 描写,抒犸了他梦寐以求、终生不变的抗敌救国的理想。 【对比探究】【对比
49、探究】 1. 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注】貂锦:装备精良的精锐之师。这里指战士。无定河:在陕西北部。 (1)陇西行中哪两个词表现了唐军将士忠勇敢战的气概和献身精神? 【答案】“誓扫”、“不顾” ,表现了 唐军将士忠勇敢战的气概和献身 精神。 【解析】唐军誓死杀敌,奋不顾身,但结果五千将士全部丧身“胡尘”。汉代羽林军穿锦衣貂裘,这里借指精 锐部队。部队如此精良,战死者达五千之众,足见战斗之激烈和伤亡之惨重, 这种感情通过“誓死“和“不顾” 充分表现了出来。 (2)陇西行和破阵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