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l定义:脑积水是脑脊液在脑室或蛛网膜下腔过度积聚。l病因:1 脑脊液分泌过度 2 脑脊液通路梗阻 3 脑脊液吸收障碍l梗阻性脑积水l交通性脑积水l室间孔梗阻l中脑导水管狭窄l第四脑室正中孔和外侧孔阻塞 l通过CT和MR检查,lMRI可鉴别梗阻性或交通性脑积水。lMR还可显示梗阻部位等情况。l第三脑室底造瘘术l导水管成形术l透明隔造瘘术l脉络丛烧灼术l脑室-腹腔分流术l 第三脑室底造瘘术主要优势:l免带分流管。l自然内分流。第三脑室扩大明显,三室底平坦或下疝。桥前池无明显狭窄或变形。室间孔无明显狭窄或变形。脑室压大于80mmH2O。l交通性脑积水l第三脑室底较厚,宽度小于7mm l 严重的第三脑
2、室底下疝,造成脚间池粘连l 有反复出血或感染病史;先天性导水管狭窄;常压性脑积水等应慎重考虑。l通常采用冠状缝前12 cm,中线旁23cm处钻孔,手工穿刺。l立体定向或导航下穿刺侧脑室。l参照患者的年龄和头皮情况选择切口。l成人采用直切口,钻孔。l儿童采用弧形切口,小骨瓣开颅。l多采用硬性内镜l冲洗装置l专用双极电凝:长杆手柄,剪式电极头l专用的活检钳和显微剪刀l专用的球囊导管,用于扩张瘘口。l入路要使内镜能顺利通过室间孔,抵达第三脑室底。l操作轻柔,避免出血。l内镜选择下疝平坦松弛缺损l造瘘口选在漏斗隐窝和乳头体之间。l瘘口直径不应小于5mm。l需 将 内 镜 通 过Liliequist膜,
3、观察桥前池情况确保内分流通畅。l术后第1天做腰穿,放脑脊液2030ml.l第2天取半坐位,以利脑脊液循环通路建立。l术前和术后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的变化。l术后CT和MR改变,MR脑脊液电影可判断造瘘口的通畅程度。l约60%患者术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的改善,而脑室的大小无改变或变化不明显。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后,2/3以上的患者无须再行分流术。术前 术后 l瘘口过于偏前,术后可出现短暂的尿崩;l损伤乳头体,可引起术后记忆力缺失。l瘘口过于偏外,可导致动眼神经麻痹。l术中打通Liliequist膜,沿着斜坡操作,可能 损伤外展神经。l50%的患者术后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和头晕。l52%的患者术后出现发
4、热。l继发感染。l用于治疗交通性脑积水。l手术用双极电凝烧灼脉络丛。l注意保护脉络丛附着结构,如穹窿、丘脑和海马等。l术中用林格氏液冲洗脑室,将烧灼产生的组织碎屑冲出。脉络丛烧灼前 脉络丛烧灼后 l用于治疗非对称性脑积水。l多在三角区入路,在透明隔上无血管区进行造瘘。l采用额角入路,在冠状缝前1cm,中线旁开45cm处钻孔。l造瘘口直径不小于510mm。l脑室或脑池相关囊性病变,引起梗阻性脑积水l。l瘘口尽量开大,使囊液进入正常的脑脊液循环,防止瘘口闭塞。l由各种炎症粘连所致,脑室内分隔形成多腔,脑室系统不规则扩张,治疗较为困难。l在内镜引导下尽可能打通分隔,恢复脑脊液循环。炎症后的组织内有大
5、量的新生血管,结构较脆,易引起出血。l脑室腹腔分流术中,内镜作用是将分流管脑室端置于合理的位置。l在内镜引导下置管,避开脉络丛,尖端与脑室壁保持一定距离。l若导水管阻塞部位长,应采用第三脑室底第三脑室底造瘘术造瘘术。l若导水管由一薄膜闭塞或阻塞部位短,可采用导水管成形术导水管成形术。l肿瘤引起的导水管闭塞,或导水管易发生闭塞,可在闭塞部位放置支架放置支架。l恢复脑脊液通路的生理状态。l。l有时第三脑室底不宜造瘘 。l眼球运动不协调lParinaud综合征l动眼神经或滑车神经麻痹l损伤导水管周围灰质l脑室系统炎性改变,常伴有脑脊液的吸收障碍引起的脑积水,脑室内形成炎性分隔。l内镜下可见脑室壁有一层乳白色颗粒状附着物,在内镜下庆大、激素盐水反复冲洗脑室。l炎性组织多较脆,新生血管较多,易出血,操作时应小心。Thank YouThank Youl室间孔梗阻l中脑导水管狭窄l第四脑室正中孔和外侧孔阻塞 l 第三脑室底造瘘术主要优势:l免带分流管。l自然内分流。下疝平坦松弛缺损 术前 术后 l脑室系统炎性改变,常伴有脑脊液的吸收障碍引起的脑积水,脑室内形成炎性分隔。l内镜下可见脑室壁有一层乳白色颗粒状附着物,在内镜下庆大、激素盐水反复冲洗脑室。l炎性组织多较脆,新生血管较多,易出血,操作时应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