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详细教案全册.doc

上传人(卖家):卧龙小子 文档编号:399735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160 大小:1.9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详细教案全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0页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详细教案全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0页
亲,该文档总共1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 / 160 总第 1 课时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例 1 及练习一第 1、2 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能分析和分辨从不同 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推测和拼搭图形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 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 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根据从正面、上面或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 方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与直观演示法。 教学

2、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玩过积木吧,老师给你们 4 个小正方体木块,请你们摆出从正面看到 的是下图的图形。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观察物体(三) 。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学生探究。 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若干个小正方体。 师:现在同学们每个小组都有若干个小正方体,请你们自主探究一下,怎样拼 搭立体图形,才能从正面看到的是,看一看哪个小组得出的方法最多。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交流。 2探究结果汇报。 2 / 160 (1)一共有 4 个小正方体,从正面看到的是,可以先一行摆

3、3 个小正方 体,剩下的 1 个小正方体的摆放位置有如下几种情况: 可以摆在这 3 个小正方体任意 1 个的后面,如下图。 可以摆在这 3 个小正方体任意 1 个的前面,如下图。 师:摆出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是不同的,但是从正面观察时,看到的图形是相同 的。还有其他的拼搭方法吗? 学生思考,动手实验。 学生接着展示: 大家在拼搭的过程中要多思考,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会发现不同的结 论。 3学生探究。师:如果再增加一个同样的小正方体,也就是用 5 个同样的小正 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的形状不变,应该怎样拼搭呢?下面就请各小组的同学用手 中的小正方体进行拼搭,看哪个小组得出的结论最多。 学生分小组

4、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既可避 免重复也可避免遗漏 学生分组自主探究,相互交流。 4汇报探究结果。 小组分别汇报自己小组拼搭的图形。 可以摆在这 3 个小正方体任意 2 个的后面,如下图。 可以摆在这 3 个小正方体任意 2 个的前面,如下图。 可以摆在这 3 个小正方体任意 1 个的后面,如下图。 可以摆在这 3 个小正方体任意 1 个的前面,如下图。 3 / 160 可以把 1 个摆在后面,1 个摆在前面,如下图。 教师分别对各个小组所拼搭的图形点评,给学生以肯定和鼓励。 三、课堂小结,梳理提升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根据从一个角度观察物体得到的平面图形进行拼搭立体

5、图 形,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是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三) 1由几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立体图形,从同一个方向观察,看到的图 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2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有多种摆法。 作业:教材第 3 页练习一第 1、2 题。 4 / 160 总第 2 课时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例 2 及练习一第、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 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问 题。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

6、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通过思考和分析, 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过程,根据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物体的三视图,推 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与直观演示法。 教学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根据从某个角度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拼搭出立体图形的 方法,这节课,我们再来研究怎样根据从多个角度观察得到的三视图来拼搭立体图 形。 教师出示从正面观察某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如。 请

7、同学们猜一猜,它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 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是 2 个,有的说 3 个 师: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只看一面是不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根据 三视图摆立体图形。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投影出示例 2。 2分小组探究。 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 5 / 160 师:现在每个小组都有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请你们自主探究一下,怎样拼搭, 能拼搭成符合兰兰看到的三视图的立体图形,看一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并说一说是 怎样摆的。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3探究结果汇报。 我们拼搭的图形为。因为兰兰从正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和从左面看得 到

8、的平面图形都是由 2 个小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 因此说明这个立体图形只有一层, 并且它的前面是 2 个小正方体,它的左面也是 2 个小正方体。而从上面看是两排, 它的前排是 2 个小正方体,第二排是一个小正方体并且应该在左边,因此我们组拼 成了上面的图形。 师生共同评价总结:各小组都能积极地思考,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并说出了自 己的思考过程。 3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 2 页“做一做” 。 学生根据题意自行操作,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拼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 及时指导。 三、巩固练习 1第 3 题:呈现了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个图形,让学生用正 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教师可

9、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组织全班同学讨论 并流拼搭的方法。注意引导学生有步骤、简洁地进行操作。 2第 4 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流。 对于第(2)小题,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摆法,通过交流,使 学生进一步体会只看到一面是无法确定物体的形状。 3第 5 题:可以让学生先直接作出判断,再组织交流。 4第 6 题:让学生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所观察的物体是什么立体 图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 图形。如果搭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最少需要 3 个正方体,还可能是 4 个、5 个 6 / 160 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或在方格纸上

10、画出,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自己所搭的立体 图形得到的图形;还可以让学生小组活动,由一名学生增加所给的条件,使其他人 能准确地摆出这个立体图形。 5第 7 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根据题意要求动手摆一摆,以此来验证自己 的想法。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梳理提升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根据物体的三视图拼搭立体图形,同学们都能积极地动手 参与,积极地思考。在按照物体的三视图进行拼搭时,先根据平面图分析出要拼搭 的立体图形共有几层要拼搭的立体图形共有几排,再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 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和位置。 板书设计: 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 先根据平面图分析出要拼

11、搭的立体图形有几层; 然后确定要拼搭的立体图形百几排; 最后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7 / 160 总第 3 课时 第三课时第三课时 练习课 一、填空题: (每空 2 分,共 30 分) 1、一次最多能看见长方体的( )个面。 2、 从( )面看到的图形是 。 3、 从 ( ) 面看到的图形是 ; 从 ( ) 面看到的图形是 ;从( )面看到的图形是 。 4、请分别在括号里注明下面四张照片是从房子的哪一面拍的。 ( ) ( ) ( ) ( ) 5、 从(从( )面看)面看 从(从( )面看)面看 从(从( )面看)面看 从(从( )面看)面看 从(从( )面看)面看 从(

12、从( )面看)面看 8 / 160 二、填一填,连一连。(每空 2 分,每条线 2 分,共 26 分) 1.是谁看到的?(在括号里填动物名称。) 2、哪个图是小朋友从正面看到的? (在括号里填人物的名称。) 3、他们看到 的形状分别是什 么?请你连一连。 4、请你填一填。 (小鸡在车的右侧) 猴在车尾 狗在车的左侧 ( ) ( ) ( ) 红红红红 兰兰兰兰 东东东东 ( ) ( ) ( ) 正面 左侧面 右侧面 上面 9 / 160 (把编号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1)从侧面看是图 A 的有( )。 (2)从侧面看是图 B 的有( )。 (3)从正面和上面看都是图 B 的有( )。 三、 “对

13、号入座”选一选。 (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每题 3 分,共 1 5 分) 1、从正面观察 ,所看到的图形是( ) 。 2、下面( )立体图形从左面看,所看见的图形是 。 3、从上面观察 所看到的图形是( ) 。 4、从右面观察 所看到的图形是( ) 。 5、 一个由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 从不同方向观察分别是 , 这是 由( )个正方体组成的立体模型。 4 6 9 我会 算 A B 正面正面 右面右面 左面左面 10 / 160 三、画图高手。 1、看图画出它的正面和左侧面图形。(6 分) 2、猜一猜,可能是什么形状.(答案不唯一,一种即可。 )(5 分) (1)我在正面看到的是

14、,它可能是( )。 (2)我在正面看到的是 ,它可能是( )。 3、下面立体图形从上面、正面和左面看的形状分别是什么?画一画(每个 2 分,共 18 分) 上面: 正面: 左侧面: 上面上面 正面正面 左面左面 上面上面 正面正面 左面左面 上面上面 正面正面 左面左面 11 / 160 总第 4 课时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因数和倍数因数和倍数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三维目标: 1、 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 或倍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 主义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

15、习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学会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种关系,你们和爸爸(妈妈)的关系是? 生:父子(父母、母子、母女)关系。 师:我和你们的关系是? 生:师生关系。 师:对,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是我的学生,我们的关系是师生关系。在数学 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关系,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两数之间的因数与倍 数关系。 (板书课题:因数与倍数)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 出示:因为 26=1

16、2 所以 2 是 12 的因数,6 也是 12 的因数; 12 是 2 的倍数,12 也是 6 的倍数。 12 / 160 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 (指名生说一说) 4、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 那你还能找出 12 的其他因数吗? (二) 、学习求一个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 A、找因数: 1、出示例 1:18 的因数有哪几个? 从 12 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 18 的 因数有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汇报 (18 的因数有: 1,2,3,6,9,18) 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 36

17、,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 11818,2918) 师:18 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 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 36 的因数有那些? 汇报 36 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 师:你是怎么找的? 举错例(1,2,3,4,6,6,9,12,18,36)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 所以不需 要写两个 6) 仔细看看,36 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看来,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 ) ,而最大的一定是( ) 。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

18、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 上写一写,然后汇报。 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 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从最小的自然数 1 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 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B、找倍数: 13 / 160 1、我们一起找到了 18 的因数,那 2 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 汇报:2、4、6、8、10、16、 师:为什么找不完?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 (生:只要用 2 去乘 1、乘 2、乘 3、乘 4、) 那么 2 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 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 1、2 小题:

19、找 3 和 5 的倍数。 汇报 3 的倍数有:3,6,9,12 改写成:3 的倍数有:3,6,9,12, 你是怎么找的?(用 3 分别乘以 1,2,3,倍) 5 的倍数有:5,10,15,20, 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 表示 2 的倍数 3 的倍数 5 的倍数 师: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 的呢?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呢?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14 / 160 总第 5 课时

20、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练习二第 1、2(1)、6 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学会用列举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过程与方法:借助直观图,先引导学生观察后列出乘法算式,最后结合乘法算 式来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能及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出示教材第 5 页例 1。 122=6 95=1.8 306=5 23=0.6

21、268=3.5 1972.71 2010=2 2121=1 639=7 (1)观察。 引导:观察例 1 中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都是除法算式) (2)分类。引导:你能把上面的除法算式分类吗? 学生分类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根据是否整除分为以下两类: 第 一 类 122=6 2010=2 306 =5 2121=1 639=7 第 二 类 95=1.8 1972.71 2 3=0.6 268=3.25 2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数的整除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因 数和倍数) 二、探索新知: 15 / 160 1明确因数与倍数的意义。 (教学例 1) (1)教师引导。教师指出:

22、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 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例如:122=6,我们说 12 是 2 和 6 的倍数,2 和 6 是 12 的因数。 (2)学生尝试。 教师让学生说一说第一类的每个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3)深化认识。师:通过刚才的说一说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因数和倍数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又是相互依存的,二者不 能单独存在。我们不能说谁是因数,谁是倍数,而应该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 倍数。例如,306=5,30 是 6 和 5 的倍数,6 和 5 是 30 的因数。 教师强调

23、,并让学生注意: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 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 O) 。 (4)即时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 5 页“做一做” 。 小结:如果 ab =c(a,b,c 均是不为 0 的自然数) ,那么 a 就是 b 和 c 的倍 数,b 和 c 是 a 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2探索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教学例 2) 出示例 2:18 的因数有哪几个? (1) 学生独立思考。 师: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想一想 18 除以哪些整数的结果是整数。 181=18,l 和 18 是 18 的因数; 182=9, 2 和 9 是 18 的因数; 183=6, 3 和

24、 6 是 18 的因数。 引导学生把 18 的因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每两个因数之间用逗号隔开, 全 部写完后用句号结束,即 18 的因数有:1,2,3,6,9 ,18。 (2)小组合作交流。交流时教师要让学生说明找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只要想 18 除以哪些整数的结果是整数,并且要从 1 开始,一对一对地找,避免遗漏。如果 学生还有其他想法,只要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3)采用集合图的方法。 教师指出也可用右面的集合图来表示 18 的全部因数。 16 / 160 明确:用图示法表示 18 的因数时,先画一个椭圆,在椭圆的上面写上“18 的 因数” ,再把 18 的因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

25、有规律地写在椭圆里,每两个因数之间也 用逗号隔开,全部写完后不加句号。 (4)即时练习。让学生找出 30 的因数和 36 的因数,并组织交流。 30 的因数有 1,2,3,5,6,10,15,30。 36 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 也可以表示如下: 老师举错例。(1,2,3,4,6,6,9,12,18,36。)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 生: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 6。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 78 页“练习二”第 1、6 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部练习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证正。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

26、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 122=6 12 是 2 和 6 的倍数 2 和 6 是 12 的因数 18 的因数有 1,2,3,6,9,18。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作业:教材第 7 页“练习二”第 2(1)题。 总第 6 课时 1,2,3,6,9,18 3030 的因数的因数 1,2,3,4,6,9,12,18,36 3636 的因数的因数 17 / 160 第三课时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例 3 及练习二第 2(1)、38 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自主探究,找出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进一步认

27、识自然数之间存在因数和倍数的 关系,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用所 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概括、分析和比较的能力,使学 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因数和倍数两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0,28,42 的因数有哪些?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出这些数的因数个数的?一个数的 因数中,最大的是几?最小的是几? 二、探索新知 1探索找倍数的方法。 (教学例 3) 出示例 3:2 的倍数有

28、哪些? 师:你会找 2 的倍数吗?给你们 1 分钟的时间,看谁写得又对、又快、又多! 准备好了吗?开始! 师:时间到,你写了多少个 2 的倍数?生 1:15 个。生 2:24 个。 师:大家都是用的什么方法呢? 生 1:我是用乘法口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这样写下去的。 生 2:我也是用乘法,用 2 去乘 1、乘 2 师:哪些同学也是用乘法做的? 师:你们都是用 2 去乘一个数,所得的积就是 2 的倍数。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 3:我用的是除法,用 22=1,42=2 62=3依次除下去。 18 / 160 师:很好!如果给你更长的时间,你能把 2 的倍数全部写出来吗? 师:为什么?(因为 2

29、的倍数有无数个) 师:怎么办?(用省略号) 师:通过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初步体会 2 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追问:你能用集合图表示 2 的倍数吗? 学生填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核对。 (4)即时练习。让学生找出 3 的倍数和 5 的倍数,并组织交流。学生举例时可能 会产生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错例进行适时剖析。 4反思提炼。师:从前面找因数和倍数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组织全班集体交流,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 以下三点: (1)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 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2)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 (3)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30、,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三、巩固提升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 78 页“练习二”第 4、5、6、7 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部练习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证正。 集体订正时,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认识以下几点: (1)第 4 题“15 的因数有哪些?”和“15 是哪些数的倍数”答案是一样的。 (2)第 5 题中的第(2)小题是错的,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第(4) 小题也是错的,因为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不含小数。 (3)思考题:两数如果都是 7(或 9)倍数,它们的和也一定是 7(或 9)的倍 数,即如果两数都是 n 的倍数,它的和也是 n 的倍数。 2利用求倍数的

31、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出示:妈妈买来几个西瓜,2 个 2 个地数,正好数完,5 个 5 个地数,也正好数 完。这些西瓜最少有多少个? 理解题意,分析解答。 19 / 160 教师提示“2 个 2 个地数,正好数完,说明西瓜的个数是 2 的倍数,5 个 5 个地 数,也正好数完,说明西瓜的个数是 5 的倍数,所以西瓜的个数同时是 2 和 5 的倍 数。 交流汇报:2 的倍数有 2,4,6,8,10,12,14,16,18,20, 5 的倍数有 5,10,15,20,25,30, 2 和 5 共同的倍数有 10,20,所以 2 和 5 共同的倍数最小的是 10。 答:这些西瓜最少有 10 个。

32、 四、课堂小结 1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 2让学生自学“你知道吗?” 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 21=2 22=1 22=4 42=2 23=6 62=3 24=8 82=4 2 的倍数有 2,4,6,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作业:教材第 7、8 页“练习二”第 2(1) 、3、8 题。 第二课时 2、5 的倍数的特征(总六) 教学三维目标: 1、经历探索 2、5 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 2、5 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 是 2 或 5 的倍数。 2、知道奇数、偶数的含义,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或偶数。 3、在观察、猜测、讨论过程中,提

33、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找出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理解和掌握奇数、偶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卡片,投影 教学过程设计: 20 / 160 一、谈话导入 师:我们在前面已经学过了因数、倍数的意义,大家能否很快说出一个数的因 数和倍数呢? 师出示:1、在 2、3、5、8、10、12、25、40 这几个数中,40 的因数有几?5 的倍数有几? 2、在 6、10、12、15、18、20 这几个数中,哪个数是 2 的倍数?哪个数是 5 的倍数? 师:对于较小的数我们能很快判断它是 2 的倍数还是 5 的倍数。现在老师给几 个多位数大家来判断一下。 (师板书:3

34、245 2963 8037 7231) 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讨论、交流并计算。 集体汇报。 师:大家通过计算判断出了结果。老师不用计算就能判断出一个数是 2 的倍数 还是 5 的倍数,不信,你们随意报一个数来考考老师。 生报数师回答并请两名学生计算。 师:通过计算,你们发现老师的判断正确吗?老师判断得又对又快,这其中有 什么奥秘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一起来探索的新知识。(板书: 2和5的倍数的特征。 ) 二、教学探究 1、探索 2 的倍数的特征。 (1) 、师:学校要组织大家去博物馆参观,拿到票后,你们决定从哪个门入场 呢?为什么? 生观察主题图后发言阐述自己的想法。 师:请拿到票后决定走双号入口

35、的同学起立,报出你们的座位号。 生报号,师板书。 师:这些数是双数,还可以怎么说?(也可以说是 2 的倍数)这些 2 的倍数看 上去排列很乱,但它们却有一个规律。请你们小组合作,先按一定的顺序给它们排 排队,在发现其中的规律。 学生小组讨论,老师巡视。 (2) 、生集体汇报。 师根据生的汇报概括并板书:个位上是 0、2、4、6、8 的数都是 2 的倍数。 21 / 160 (3) 、举例验证。 师:同学们发现的这个规律是普遍规律吗?我们现在举些较大的数来验证一下 吧。 生举例验证并交流。 师:由于 2 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无法一一验证,我们通过验证有限个数, 结果是符合上面的结论。所以今后我

36、们在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2 的倍数,只要看射个 数的个位上是不是 0、2、4、6、8,符合这个特征,这个数就是 2 的倍数。 2、学习奇数、偶数的概念。 (1) 、自学教材第 17 页的奇数、偶数的含义。 (2) 、师: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 生汇报交流。 师:如果把自然数作为一个整体,从自然数是不是 2 的倍数这个角度分类,可 以怎样分? 师板书:奇数 偶数 师:刚才拿到票决定去双号入口的同学,你们的号码就是偶数,其他同学的就 是奇数。 请学生分别举几个奇数、偶数的例子。 3、探索 5 的倍数的特征。 (1) 、分组探索。 师:2 的倍数的特征同学们都很清楚了,那么 5 的倍数又有什么特征呢

37、?请你 们小组合作,共同探讨,然后大家交流。 (2) 、汇报交流。 (3) 、举例验证。 师:同学们想出不同的方法对 5 的倍数的特征进行了探索,你们有没有发现普 遍规律呢? 生举例验证。 师根据汇报板书:个位上是 0 或 5 的数是 5 的倍数。 4、探索通时是 2、5 倍数的特征。 师出示数字卡片 8、5、0,请同桌按要求排列。 摆出是 2 的倍数的数:580 850 508 22 / 160 摆出是 5 的倍数的数:580 850 805 摆出同时是 2、5 的倍数的数:580 850 老师把学生摆出的数依次填在圈里,板书。 生观察,并填好集合圈,说说自己的发现。 三、巩固练习。 1、判

38、断。 (1)是 5 的倍数的数的个位上不是 0 就是 5。 ( ) (2)自然数中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 ) (3)最小的两位偶数是 12。 ( ) (4)同时是 2、5 的倍数的数的个位上一定是 0。 ( ) 2、下面的数在( )里填几有因数 2?填几有因数 5? 35( ) ( ) 、用、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三位数。 ()是的倍数。 ()是的倍数。 ()同时是、的倍数。 、猜数。 ()一个三位数,它书最大的的倍数。 ()一个三位数,它同时是和的倍数,它可能是几?(请写出个) 四、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3 / 160 总第 7 课时 第四课时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

39、例 1 及练习三第、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奇数、偶数的意义,学会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2、5 的倍数的特征,并学会正确地判断一个数 是否是 2、5 的倍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探索过程中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 2、5 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观察法和操作法。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课件,百数表。生:彩笔,百数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因数和倍数的知识,谁能举例说明什么叫因数?什 么叫倍数?学生举例说明。 揭题:我们已经学会了求一个

40、数的倍数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 2、5 的倍 数的特征。 (板书课题:2、5 的倍数的特征) 二、互动新授: 1认识 5 的倍数的特征。 (1)操作感知。出示教材第 9 页“百数表” ,让学生认真观察。 提问:5 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在上表中找出 5 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让学生拿 出课前准备的“百数表”按要求进行操作) 。 (2)组织交流。提问:5 的倍数究竟有什么特征呢?你能根据刚才的操作把自己 的发现向同学说一说吗? 小组交流后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呈现表 1: 24 / 160 表 1 表 2 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概括出 5 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 0 或 5 的数都是

41、5 的倍数。 2认识 2 的倍数的特征。 (1)操作感知。提问:2 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让学生在“百数表”中找出 2 的倍数,做上记号,并与同伴说一说这些数有什 么特征。学生各自独立动手操作。 (2)组织交流。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呈现表 2: 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概括出 2 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 0、2、4、6、8 的 数都是 2 的倍数。 (3)认识奇数、偶数。理解奇数和偶数的意义 从百数表中可以看出,自然数中有一半的数是 2 的倍数,另一半的数不是 2 的 倍数。我们把 2,4,6,8,10,这些是 2 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O 也是偶数) ,把 l,3,5,7,9,这些不是

42、2 的倍数的数叫做奇(j)数。 教师提示:如果用 a 表示自然数,那么可以用 2a 来表示偶数,用 2a+l 来表示 奇数。 举例验证。54 是 2 的倍数54 是偶数;728 是 2 的倍数,728 是偶数;245 不是 2 的倍数,245 是奇数由此可以得出:自然数按是不是 2 的倍数可以分为 奇数和偶数两类,也就是说,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一定是偶数。 奇数和偶数的特点: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奇数和偶数的个数也是无 限的,没有最大的奇数和偶数,只有最小的奇数和偶数,最小的奇数是 1,最小的 偶数是 O。 3即时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 9 页“做一做” 。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组织交流,

43、交流时,教师让学生说一说做完这些题目,你 发现了什么?不同的学生对这个问题可能有不同的回答,只要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 25 / 160 定。如有的学生说:判断一个数是否是 5 的倍数不是看数位中是否含有 5,而是看 个位是否是 0 或 5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 1112 页“练习三”第 1、2 题。 1第 1 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交流时,教师要让学生举例说明 判断奇数和偶数的具体方法。 2第 2 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再组织交流。交流时,教师要让学生说明每道小题 的思考过程,特别要让学生详细说明第(3)题的解题策略。 (先想个位是 O,再想百 位是 1,十位是 O) 四、

44、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2、5 的倍数的特征 5 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 0 或 5 的数。如:20,75,95 2 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 0,2,4,6,8 的数,如:8,22,90 偶数:2 的倍数,如:54,728 奇数:不是 2 的倍数,如:245 作业:教材“练习三”第 6、7 题。 26 / 160 总第 8 课时 第五课时第五课时 教学三维目标: 经历在 100 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 3 的倍数的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 3 的倍 数的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特征。 使学生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 3 的倍数。 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妙

45、;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掌握 3 的倍数的特征。 2、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 3 的倍数。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新 1、用 5,6,7 三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使这个数是 2 的倍数? 说说什么样的数一定是 2 的倍数,可以摆成 5 的倍数吗?怎样摆出的数一定是 5 的倍数呢? 2、 引入:我们已经知道看一个数是不是 2 或 5 的倍数,只要看这个数的个位, 那么你能从个位上发现 3 的倍数的特征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 3 的倍数的特征。 (揭示课题:3 的倍数的特征) 二、探索猜想,初步感知 师:3 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1、学生进行猜想。 (1

46、)个位上是 3、6、9 的数是 3 的倍数。 (2)个位上是 3、6、9 的数不一定是 3 的倍数,如 23、26、29 都不是 3 的倍 数。 (3) 学生面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猜想,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猜想进行适当的引导。 2、可能出现的问题。 (1)猜测个位上是 3、6、9 的数是 3 的倍数。 27 / 160 (2)个位上能被 3 整除的数且被 3 整除。 3、探索猜想。 (1)学生用 3、4、5 三个数字组成是 3 的倍数的 3 位数。 (2) 学生如果提出 345 或 354 的例子, 可板书并多加评论作为后面要学的内容。 (3)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猜想的结论。即个位上是 3、

47、6、9 的数是 的倍数。 4、验证猜想。 (1)让学生举例子对猜想的结论进行验证。 (2)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有可能也会发现以下情况: 45 是 3 的倍数,但是,个位上的数字是 5,不是 3、6、9 等。 26 个位上的数是 6,但它不是 3 的倍数。 (3)猜想的结论不成立。 (4)让学生对猜想结论不成立的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师:对于一个结论是否成立,只举一个正例是不够的,如举一个反例就可以 推翻这个结论,这个结论就不能成立。请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要注意。 三、自主探索,总结 3 倍数的特征 1、在质疑中引导学生探究 3 的倍数的特征。 师:请在下表中找出 3 的倍数,并做上记号。那么

48、多的数,我们怎么找呢? 我们要聪明地找,从比较小的数开始找。 (师出示 100 以内数表,每小组各一张,在 小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汇报,并呈现学生圈出 3 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 表,如下图。 ) 2、引导观察。 (1)请同学们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 3 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把你的发现在小 组里说一说。 (小组交流后,再组织全班交流。 )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巡视,认真倾听学生有什么发现,有什么不懂的 地方。 (3)学生可能发现 3 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有 1、2、3、4、5、6、7、8、9、0, 没有什么特别规律,十位上的数字也没有什么规律。 3、教师引领。 28 / 160 (1)斜着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在学生观察思考的基础上,概括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新的思考问题: 观察每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与 3 有什么关系?将每个数的各个数字加起来看一看会 怎样? (3)试着概括出 3 的倍数特征。 4、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详细教案全册.doc)为本站会员(卧龙小子)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