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学文化常识文化常识中国传统艺术(上)主讲人主讲人xxxxxx考点解读 中国传统艺术最早起源于新石器时代,主要代表性艺术有书法、绘画、音乐、戏曲和舞蹈等。中国传统艺术的遗产极其丰富并且辉煌,都有伟大的创造,都透着五千年文明古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01 书法书法分类 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从广义讲,书法是指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等。
2、字体分类甲骨文金 文篆 书隶 书草 书行 书楷 书甲骨文 现存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最先用于卜辞,是对未来事情结果的占卜,盛于殷商。甲骨文发现于1889年,是殷商晚期王室占卜时的记录,发现于河南省安阳小屯村一带,距今已3000多年。甲骨文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块瑰宝,其笔法已有粗细、轻重、疾徐的变化,下笔轻而疾,行笔粗而重,收笔快而捷,具有一定的节奏感。笔画转折处方圆皆有,方者动峭,圆者柔润。其线条比陶文更为和谐流畅,为中国书法特有的线的艺术奠定了基调和韵律。甲骨文结体长方,奠定了汉字的字型。甲骨文的结体随体异形,任其自然,其章法大小不一,方圆多异,长扁随形,错落多姿而又和谐统一。
3、后人所谓参差错落、穿插避让、朝揖呼应、天覆地载等汉字书写原则,在甲骨文上已经大体具备。金文 金文是指铸或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旧称“钟鼎文”“吉金文”等。商周时期铜也称金,青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当时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因为铸刻在钟鼎上铭文字数最多,因而又称“钟鼎文”。商周金文字体圆隽精严,笔道肥粗,浑朴可爱,春秋以后出现了鸟虫书,属于金文里的一种特殊美术字体,有着很强的装饰性。篆文 汉字的字体之一,“大篆”“小篆”的统称。大篆,一般人都认为是周宣王时太史籀所造,所以大篆又称为“籀文”。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在籀
4、文的基础上发展形成,字体较籀文为简化、规范。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统一文字的政策,采取李斯的意见,立小篆为正字。隶书 字体名,也称“佐书”“史书”等,是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的一种字体。始于战国后期,普遍使用于汉魏。隶书的代表作有张迁碑乙瑛碑曹全碑等。行书 介于草书、正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笔势不像草书那样潦草省略,也不要求如楷书那样端正谨严。行书分为两种: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写得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代表作有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唐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宋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分别被古人评为“天下第一、第二、第三行书”。此外,著名的作品还有杨凝
5、式的韭花帖、黄庭坚的松风阁、米芾的蜀素帖等。楷书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楷书,由钟繇所创。楷书是我国封建社会南北魏到晋唐最为流行的一种书体,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始于汉末,通行至今,长盛不衰。书体技法分类魏 碑飞 白瘦金书台阁体“六分半书”毛 体魏碑 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是魏碑,以北魏为最精,大体可分为碑刻、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四种。魏碑的特点是字形方正,刚劲厚重,既兼有隶书格调,又蕴含楷书因素。魏碑风格多样,朴拙险峻,舒畅流丽。清中叶后,为扫除帖学和馆阁体的陋习,书坛开始提倡魏碑书法,渐渐形成风潮。飞白 一种特殊风
6、格的书体,指在书法创作中,笔画中间夹杂着丝丝点点的白痕,且能给人以飞动的感觉,故称其为“飞白”。相传东汉某年。书法家蔡邕路过鸿都门,看见工匠用帚子蘸白粉刷字,笔画现出丝丝露白,觉得很有趣,受此启发创造出了“飞白书”。它的笔画有的部分呈枯丝平行,转折处笔画突出。今人把书画的干枯笔触部分也泛称飞白。传世的唐宋御制碑有以飞白题额的,如晋祠铭升仙太子碑等。瘦金书 又叫“瘦金体”或“瘦筋体”,亦有“鹤体”的雅称,楷书的一种,由宋徽宗赵佶所创。宋徽宗赵佶正楷学唐薛曜、薛稷,略变其体,杂糅各家,出以新意,创成一体,自号“瘦金书”。其运笔挺劲犀利,笔道瘦细峭硬,而笔势则取黄庭坚大字楷书,舒展洒脱。作品有楷书千
7、字文秾芳诗等传世。台阁体 明清官场使用的书体,以结体方正、大小统一为原则,媚态十足却缺乏骨气与神韵。台阁原指尚书,后来泛称官场为台阁,台阁体即官场使用的一种书体,带有官方的味道。台阁体始于明初,明成祖喜爱沈度的书法,誉为“我朝王羲之”。沈氏兄弟因备受帝王宠爱,坐享高官厚禄,声名大噪,于是读书人也纷纷效仿。沈度的小楷工整、严谨,使效仿者更容易模仿,也更趋规范,于是逐渐形成了方正、大小一律、刻板呆滞的字体。清代称这种方正光洁却拘谨刻板的字体为馆阁体,尤其流行于科举考场。“六分半书”也叫“板桥体”。“六分半书”是郑板桥对自己独创性书法的一种谐谑称谓。所谓“六分半书”其意大体是隶书(八分书),但掺杂了
8、楷、行、篆、草等别的书体。行书曹操诗轴可视为“六分半书”体的代表作,字体隶意颇浓,兼有篆和楷;形体扁长相间,字势以方正为主而略有摆宕。毛体 “毛体”是毛泽东的书法,毛泽东不但是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还是诗人和书法家。他的书法,特别是草书,和怀素自叙帖有相同的地方:一是笔画都较细圆;二是字形都较大;三是在大草的布局上,都采用了行行逶迤,翩翩恣肆的写法;四是“神”上很相似。毛体书法章法纵横驰骋,笔墨潇洒淋漓。毛泽东的书法艺术有三个坚实的支撑点:一是创新精神,二是天纵自然,三是豪雄之气。经典的“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就是毛体书法。历代书法家 书法家是擅长书法的人,是具有汉字书写
9、能力,并能将其推至艺术高度的简单来说就是以书法为主要创作的艺术家,或者说是精通书法的人。李 斯 李氏,名斯,字通古,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人,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李斯是中国汉字书法艺术史上第一个真正留名的书法家。鲁迅曾经大力称赞李斯,称其为“书法笔祖”。李斯和赵高、胡毋敬等人写了仓颉箱爱历篇和博学简等范本,供大家临摹。李斯书写的刻石有泰山封山刻石琅琊刻石和峄山刻石等。被誉为“千古一相”钟 繇 字元常。三国时期颍川长社人,官至太博,故世称钟太傅。擅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推动了小楷的发展,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唐张怀瓘在书断中则评其书法为“神品”。
10、被尊为“书史之祖”王羲之 字逸少,东晋琅邪临沂人,后迁会稽山。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道美健秀。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被誉为“书圣”王献之 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幼年随父王羲之学书法,兼学张芝。书法众体皆精,尤以行草著名。与其父一样同为具有革新精神的书法家,他的楷书在王羲之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加妍媚流变的书体,故与其父合称“二王”。被誉为“小圣”欧阳询 字信本,潭州临湘人。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欧
11、阳询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其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楷书以九成宫醴泉铭等,行书以梦奠帖张翰帖等最为著名。“楷书四大家”之一颜真卿 字清臣,唐京兆万年人,其书初学褚遂良,后得张旭传授。他突破了二王书派的平稳的笔意,创造出一种端庄雄伟、气势开张、刚劲挺拔的书风,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世称“颜体”。主要作品有多宝塔碑颜家庙碑等。“楷书四大家”之一柳公权 字诚悬,唐代大书法家,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少师,故世称“柳少师”。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吸取了颜、欧之长,自成一体。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
12、,骨力道劲,结体严紧。传世碑刻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最能代表其楷书风格。“楷书四大家”之一赵孟頫 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浙江吴兴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道号“文敏”,故称“赵文敏”。传世书迹有洛神赋道德经胆巴碑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临黄庭经、独孤本兰亭十一跋四体千字文等。“楷书四大家”之一贺知章 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人。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墨迹有草书孝经、石刻龙瑞宫记等。孝经全卷纵笔如飞,一气呵成,龙蛇飞舞,神采奕奕。略取隶意,融入章草,以求高古,既有唐人的严谨作风,又有晋人流润飞扬的风姿,对晚唐和宋代的书风影响巨
13、大。“唐草三杰”之一张 旭 唐代书法家,江苏吴县人。书学“二王”、张伯英,精草书,尤以狂草著称,被后世尊称为“草圣”。相传他往往在饮酒大醉后,乘兴而书,走笔如龙,姿态纵横,故世称“张颠”。他的草书狂而不乱,并能在草书中抒发情感,把传统的功力与表现个性相结合,时人将其草书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合称“三绝”。主要作品有古诗四帖肚痛帖等。“唐草三杰”之一怀 素 字藏真,俗姓钱,长沙僧人,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和张旭齐名。怀素好饮酒,每当饮酒兴起,不分墙壁、衣物、器皿,任意挥写,时人谓之“醉僧”。后世有“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之称。怀素草书,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如骤雨旋风
14、,随手万变。他的书法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而法度具备。怀素与张旭形成唐代书法双峰并峙的局面,也是中国草书史上两座高峰。传世书法作品有自叙帖苦笋帖圣母帖论书帖小草千字文诸帖。“唐草三杰”之一苏 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东坡之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上迫晋唐诸贤,而自创新境,用笔丰腴跌宕,极得天真烂漫之趣。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他曾经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再将王僧虔、徐浩、李邕、颜真卿、杨凝式等名家的创作风格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存世作品有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和祭黄几道文等帖。“宋四家”之一黄庭坚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人,北宋著名文学家、词人、
15、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黄庭坚书法独树一格,风格纵横拗崛。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著有山谷词。书法主要作品有松风阁诗帖李白忆旧游诗卷诸上座帖荆州帖等。“宋四家”之一米 芾 字元章,号襄阳居士,祖籍山西太原。北宋书法家、画家、鉴赏家创立了“米点山水”。其个性怪异,举止癫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宋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又称“米襄阳”“米南宫”。其书法体势展拓,笔致浑厚爽劲,俊迈豪放,自谓“刷字”,擅篆、隶、
16、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主要作品有多景楼诗虹县诗研山铭拜中岳命帖等。“宋四家”之一蔡 襄 字君谟,兴化军仙游县人。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宋四家中,蔡襄年龄辈分应在苏、黄、米之前。蔡襄擅长正楷、行书和草书。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展卷蔡襄书法,顿觉有一缕春风拂面,充满妍丽温雅气息。传世墨迹有自书诗帖谢赐御书诗,以及陶生帖郊燔帖蒙惠帖等。蔡襄以督造小龙团茶和撰写茶录一书而闻名于世,而茶录本身就是一件书法杰作。“宋四家”之一02 国画国画分类 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
17、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写意。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知。流派分类文人画院体画民间画文人画 也称“士大夫写意画”、“士夫画”,古代艺术教育内容,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的绘画。别于民间和宫廷画院的绘画,始于唐代王维。作者一般回避社会现实,多取材于山水、花木,以抒发个人“性灵”,其中也有对民族压迫或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标榜“士气”、“逸品”,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并重视书法、文学等修养及画中意境之表达。对传统美育思想及水墨、
18、写意等技法的发展颇有影响。中国古代文人以诗书入画,于山水、花鸟等自然物象中寄兴托志、抒情达意,自王维,经苏轼、赵孟頫、沈周、唐寅、董其昌、张宏、仇英、徐渭等人,成文人画一脉。文人画讲究笔墨情趣和诗书画印综合修养的传统、画格简淡的境界追求,以及崇尚和谐仁爱的审美理想。院体画 简称“院体”、“院画”,中国画的一种。一般指宋代翰林图画院及其后宫廷画家比较工整细致一类的绘画。亦有专指南宋画院作品,或泛指非宫廷画家而效法南宋画院风格之作。这类作品为迎合帝王宫廷需要,多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及宗教内容为题材,作画讲究法度,重视形神兼备,风格华丽细腻。因时代好尚和画家擅长有异,故画风不尽相同而各具特点。民间
19、画 民间画指的是在中国画中指除专业画家、文人画家等之外的专以绘画为生存手段而迎合一般市井习俗而从事绘画的街头艺人所作的种种画作。其作品倾向艳丽甜俗细腻,不同于专业画家、文人画家,所作的画作较为讲究诗意,画境等文化内涵。而为一般文化层次的平民喜爱。民间画又称匠人画,比起院体画缺乏严格的技巧训练;比起文人画,缺乏文学和理论修养。但是,它有些又趋于朴实、热烈某些优点也是文人画与院体画所不及的,也有时为文人画和院体画所吸收。内容分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博古画人物画 人物画是绘画的一种,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之通称。中国的人物画,是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出现较山水画、花鸟画等为早;大体分为道释画、仕女画、肖
20、像画、风俗画、历史故事画等。人物画力求人物个性刻画得逼真传神,气韵生动、形神兼备。其传神之法,常把对人物性格的表现,寓于环境、气氛、身段和动态的渲染之中。故中国画论上又称人物画为“传神”。历代著名人物画有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五代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北宋李公麟的维摩诘像,南宋李唐的采薇图等。山水画 简称“山水”,中国画的一种,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山水画在我国绘画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分为青绿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和没骨山水等种类,是为东方绘画中极为富有特色的艺术。代表画家有展子虔、王维、范宽、张宏。花鸟画 中国画的一种,以花、鸟、虫等植物和动物为描绘对象的画。在
21、中国画中,凡以花卉、花鸟、鱼虫等为描绘对象的画,称之为花鸟画。花鸟画中的画法中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三种。工笔花鸟画即用浓、淡墨勾勒对象,再深浅分层次着色;写意花鸟画即用简练概括的手法绘写对象;介于工笔和写意之间的就称为兼工带写,形态逼真。博古画 博古是指摹写古代器物形状的绘画,或用古器物图形装饰的工艺品,属杂画范围。后来有人还在博古画上加花卉等成图画,增添博古画的新颖性。这种摹写传播有助现代人博识古代器物、拓宽知识。北宋大观时,徽宗就曾命人撰宣和博古图。古代具有较高艺术的古器物如鼎、瓷器、玉器、石雕等,因其珍贵而见者甚寡,所以绘成博古图、博古屏等,为人们提供一条认识古玩的途径。形
22、式分类水墨画青绿画金碧画浅绛画水墨画 水墨画是由水和墨调配成不同深浅的墨色所画出的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更多时候,水墨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也就是国画的代表。也称国画,中国画。墨水画是中国传统画之一。墨水是国画的起源,以笔墨运用的技法基础画成墨水画。线条中锋笔,侧锋笔,顺锋和逆锋,点染,擦,破墨,拨墨的技法。墨于水的变化分为五色。画成作品,题款,盖章。就是完整的墨水画作品。基本的水墨画,仅有水与墨,黑与白色,但进阶的水墨画,也有工笔花鸟画,色彩缤纷。后者有时也称为彩墨画。在中国画中,以中国画特有的材料之一,墨为主要原料加以清水的多少引为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等,画出不同浓淡(黑、白、灰)
23、层次。别有一番韵味称为“墨韵”。而形成水墨为主的一种绘画形式。青绿画 “青绿山水”作为一种中国画的技法,以矿物颜料石青和石绿为主,宜表现色泽艳丽的丘壑林泉。青绿山水又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钩廓,皴笔少,着色浓重;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施青绿,在古代绘画艺术上占有重要地位。金碧画 金碧,中国画颜料中的泥金、石青和石绿。凡用这三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画,称“金碧山水”,比“青绿山水”多泥金一色。泥金一般用于钩染山廓、石纹、坡脚、沙嘴、彩霞,以及宫室、楼阁等建筑物。但明代唐志契绘事微言中另持一说:“盖金碧者:石青石绿也,即青绿山水之谓也。后人不察,加以泥金谓之金笔山水,夫以金碧之名而易以金笔
24、之名可笑也!”浅绛画 浅绛,山水画的表现方法。中国画可大致上分为白描、水墨、设色三种。其中设色分为淡彩、重彩和泼彩。淡彩是指在画好的水墨画的基础上略施一些浅淡的颜色,而其中施以淡淡花青和赭石的山水画又被称为”浅绛山水“。清代晚期至民国早期,在景德镇出现了一种釉上彩绘瓷,浅绛彩瓷。技巧分类泼墨工笔写意皴法白描没骨指头画泼墨 泼墨又名“王墨”,用笔蘸墨汁大片地洒在纸上或绢上,画出物体形象,像把墨汁泼上去一样。相传唐人王洽每于酒酣作泼墨画,后世把笔酣墨饱、或点或刷、水墨淋漓、墨如泼出的画法称为“泼墨”。工笔 工笔是中国画中属于工整细致一类的画法,是以细腻精工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与“写意”
25、对称。如宋代的院体画,明代仇英的人物画等。工笔画要求“有巧密而精细者”(北宋韩拙山水纯全集),水墨、浅绛、青绿、金碧、界画等艺术形式均可表现工笔画。写意 写意是要求通过简练的笔墨,写出物象的形神,来表达作者的意境。写意画纵笔挥洒,墨彩飞扬,多画在生宣上。写意人物画大致可分为写意线描、写意着色、大写意三类。传唐代王维的诗画俱佳,“一变勾斫之法”,创造了“水墨淡,笔意清润”的泼墨山水,故后人称他的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皴法 皴法用以表现出石和树皮的纹理。山石的皴法主要有披麻皴、雨点皴、卷云皴、解索皴、牛毛皴、荷叶皴、折带皴、括铁皴、大小斧劈皴等;表现树身表皮的,则有鳞皴、绳皴、横皴等,都是以其
26、各自的形状而命名的。随着中国画的不断革新演进,此类表现技法还会继续发展。白描 白描源于古代的“白画”,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也有略施淡墨渲染,多用于人物和花卉画。没骨 没骨不用墨线勾勒,直接以彩色绘画物象。五代后蜀黄筌画花勾勒较细,着色后几乎不见笔迹,因有“没骨花枝”之称。北宋徐崇嗣效学黄筌,所作花卉只用彩色画成,名“没骨图”,后人称这种画法为“没骨法”。另有用青、绿、朱赭等色染出丘壑树石的山水画,称“没骨山水”,也叫“没骨图”,相传为南朝梁张僧繇所创,唐代杨升擅此画法。指头画 指头画简称“指画”。用指头、指甲和手掌蘸水墨或颜色在纸绢上作画,指头画要立意在先。胸有成竹,然后心手相应得
27、其自然,浑然天成,不现手画的痕迹,方称上乘,所以说“物成手却无”。国画名家 中国画主要分为人物、花鸟、山水这几大类。表面上,中国画是以题材分为这几类,其实是用艺术表现一种观念和思想。所谓“画分三科”,即概括了宇宙和人生的三个方面:人物画所表现的是人类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山水画所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花鸟画则是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与人和谐相处。中国画之所以分为人物、花鸟、山水这几大类,其实是由艺术升华的哲学思考,三者之合构成了宇宙的整体,相得益彰,是艺术之为艺术的真谛所在。顾恺之 字长康,小字虎头,汉族,晋陵无锡人。东晋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顾恺之博学多才,擅诗赋、
28、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世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六朝四大家”之一张僧繇 字号不详,吴郡吴中人。南北朝时期梁朝大臣,著名画家。梁天监中,为武陵王国侍郎,直秘阁知画事,历右军将军、吴兴太守。苦学成才,长于写真,并擅画佛像、龙、鹰,多作卷轴画和壁画。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即出自于有关他的传说,记载他在金陵一乘寺用讲求明暗、烘托的“退晕法”画“凸凹花”,有立体感,可知他已接受了外来的绘画技法,“笔
29、才一二、像已应焉”,很像现在的速写,被称为“疏体”。今有唐人梁令瓒临摹的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传世,现已流往日本,但这幅画的用笔和记载并不相同他还善于雕塑,有“张家样”之称。“六朝四大家”之一阎立本 唐朝时期宰相、画家,隋朝殿内少监阎毗之子。隋朝时,阎立本门荫入仕,累迁朝散大夫、将作少监。阎立本擅长工艺,富于巧思,工篆隶书,对绘画、建筑都很擅长。兄长阎立德擅长书画、工艺及建筑工程。阎毗、阎立德、阎立本父子三人并以工艺、绘画闻名于世。代表作品步辇图历代帝王像等。被誉为“丹青神化”吴道子 又名道玄,唐代著名画家,画史尊称“画圣”。汉族,阳翟人。约生于公元680年,卒于公元758年前后。少孤贫,年轻时即
30、有画名。曾任兖州瑕丘县尉,不久即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宁王友。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被誉为“画圣”文 同 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著名画家、诗人。文同以善画竹著称。他注重体验,主张胸有成竹而后动笔,他画竹叶,创浓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学者多效之,形成墨竹一派,有“墨竹大师”之称,又称之为“文湖州”,“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就是起源于他画竹的思想。被誉为“墨竹大师”黄公望 本名陆坚,字子久,号一峰,江
31、浙行省常熟县人,元代著名画家。后过继永嘉府平阳县(今浙江苍南县)黄氏为子,居于虞山小山,因改姓黄,名公望。中年当过都察院掾吏,后皈依“全教”,别号大痴道人,在江浙一带卖卜。擅常山水画,师法董源、巨然,兼修李成之法,得赵孟頫指授。所作水墨画笔力老到,简淡深厚。存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等。被誉为“画中兰亭”唐 寅 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唐寅绘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
32、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唐寅的作品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等绘画作品,藏于世界各大博物馆。“吴中四才子”之一郑板桥 本名陆坚,字子久,号一峰,江浙行省常熟县人,元代著名画家。后过继永嘉府平阳县(今浙江苍南县)黄氏为子,居于虞山小山,因改姓黄,名公望。中年当过都察院掾吏,后皈依“全教”,别号大痴道人,在江浙一带卖卜。擅常山水画,师法董源、巨然,兼修李成之法,得赵孟頫指授。所作水墨画笔力老到,简淡深厚。存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等。
33、“扬州八怪”之一 清代乾隆年间,江苏扬州地区活跃着一批画家,他们个性孤傲清高,行为狂放,作画时不守墨矩,离经叛道,被当时所谓正统画风的画家们视为“怪异”,故称“八怪”。“八怪”具体是哪八位画家说法不一,因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是记载“八怪”较早而又最全的,所以一般人还是以他所提出的八人为准,即汪士慎、郑燮、高翔、金农、李鱓、黄慎、李方膺、罗聘。扬州八怪齐白石 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祖籍安徽,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1953年被国家文化部赋予“人民艺术家”称号徐悲鸿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县屺亭镇(今属江苏宜兴)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代表作奔马图。被誉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人”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