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的再认识(一)第63和64页内容。教材分析:分数的再认识(一)是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的第1课时的内容,是在已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后面继续学习分数的基础,它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所以这节课既要对以前的知识的重点回顾,又要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本节课结合教材各种问题设计,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丰富学生对分数的再认识,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及交流中进一步理解分数,有层次地推进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已经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
2、简单的分数,能够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但整个四年级没有安排分数知识的学习,到了五年级,学生再次认识分数,此时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加之这里学习的分数意义有一定的难度,分数意义范畴扩展并体会分数的相对性,对他们而言,分数的意义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教学中要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直观、操作中展开充分的交流,主动探索分数意义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概念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学目标:1在猜一猜、拿一拿、说一说、画一画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经历概括分数意义的过程。2在已知一个图形的1/4,画出原图形以及拿笔的情景中,进一步理解分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以及
3、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学生数感,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体会分数意义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数的本质是表示多少,分数也不例外,但还必须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展示台、分给各小组的不同数量的彩笔、数学书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1.出示三个不同的成语,通过猜一猜用分数表示其中的意思。2.结合图形说一说如何表示1/4?3.利用西游记的小片段引入新课,同是果子的1/2,悟空和八戒拿出的果子数量却不一样,并提出疑问,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表示同一个分数的意义,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情形。一
4、是单个图形表示分数的意义,二是多个物体表示分数的意义。【设计意图: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是教师教学的重要资源。利用学生已对分数意义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1/2的不同表现情形,感知分数意义。】(二)活动探究,理解概念活动一:拿彩笔1、同桌2人一小组,每组从彩笔盒中拿出彩笔总数的1/2。2、汇报、展示:小组汇报所分铅笔总数、拿出的支数及拿法。3、学生质疑:你发现了什么?4、学生验证。经过验证是对的。5、各组都是拿全部彩笔的1/2,拿出的彩笔支数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请台上的三位同学把所有的水笔都拿出来,并告诉同学们总支数是多少,1/2是多少支,验证刚才的结果。师生小结:
5、总支数不一样,同样是1/2,所表示的支数却不一样。从而发现悟空和八戒的果子数量不同的奥秘。【设计意图:在复习过1/4的基础上,激发学生思考怎样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拿一拿,展示对比彩笔不同的总数,同样是1/2,所表示的支数却不一样。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经历概括分数意义的过程,从而再次理解分数的意义。】活动二:说一说1、小明看了一本书的1/3,小军看了一本书的1/3,他们看的一样多吗?2、比较、讨论:“都是一本书的1/3 ,但表示的页数不一样多,为什么?”3、质疑:怎么样的情况下,两本书的1/3是一样的?师:通过刚才拿彩笔、看书的活动,你发现了什么?小结: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一样,
6、那么分数所表示具体的数量也不一样。活动三:一个图形的1/4是 ,画出这个图形。1、先提出问题,在学生探究前,引导其想象:原图形是由几个 组成的?2、学生动手,独立画出原图形。3、展示有代表性的图形,交流想法。引导学生发现:几种画法的形状各不相同,可以吗?4、小结:不管画出的图形是什么样子,都是由四组一连方组成,每组一连方看成一份,即整体的1/4。【设计意图:这是上一个问题的逆问题,先让学生想象原图形的样子再动手画出图形,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再让学生交流想法,为学生打开了思路,启发了学生的思维,由部分推知整体,从逆向的角度促进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活动四:圈一圈,填一填,再说一说。【设计意图:
7、 小组合作拿出1/2的铅笔,通过“先想一想怎样拿”和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分数的产生和意义。然后引导学生在猜一猜、观察、比较、验证等活动中,逐步明白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认识到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三)分层练习,巩固概念1. 64页练一练第二题独立完成。 汇报,并说说理由。364页5 为帮助灾区人民,奇思捐献了零花钱的1/5,妙想捐献了零花钱的3/5,妙想捐的钱一定比奇思多吗?请说明理由。同桌先交流想法。指名回答并举例说明。【设计意图:数学学科的课堂练习是课堂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恰到好处的习题,不仅能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而且能启发思维、培养能力。】(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举例说一说。分
8、数的再认识一教学反思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的再认识”的第一课时。对于学生而言,分数是在三年级下册教材“分一分(一)”中,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在“分一分(二)”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本节课的课题是分数的再认识,一个“再”字,就明确的告诉我们:这节课所学习的分数知识与三年级所学的相比,是有深度的,一方面表现在,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理解分数的意义;另一方面表现在,要结合具体的情境,
9、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在初次接触这节课的时候,只是觉得应该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但对于“怎么进一步认识”、“认识到什么程度”,我不是很清楚。于是我再一次重新阅读教材和教学用书,并且与三年级教材进行横相对比,我逐渐明白北师大版教材确实留给我们思考的空间太大了:“再认识”应该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分数的意义,二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会“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数量也不同”,从而体验数学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我感觉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启示和不足:启示一:在这节课当中,我的教学语言不够精炼,包含了能不能、对不对等口头语言,以后我会减
10、少这些重复、无效的问题。启示二:要让学生自己多说、多做,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评价其他同学的回答,让他们自己对知识不断地吸收完善。 启示三:要有实践空间。一幅好的水墨画,必须留有一定的空白。同样,在研究中,一定要给学生留下充分的实践空间。学生只有亲历动手、动口、动脑过程,才能提出属于自己的问题,才能充分验证、得出结论。启示四: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参与、合作交流。课堂上确保学生有充分的合作交流时间与机会,让学生在动脑思考、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新知、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并且教师要适时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和交流当中,较好地扮演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角色。启示五:新课的练习题不必太难、太深入,不仅占用时间,还让学生失去信心。以上是我对分数的再认识一这节课的教学感想,通过教学设计给我以许多新的思考,很不成熟。但我深切地感受到,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课堂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满信心迎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