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设计方案周长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初步认识与掌握周长的含义,能说出“围绕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2、会根据周长的含义和具体图形的特点,计算“直线形图形”的周长。3、通过观察、描绘、测量、计算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同时渗透“化曲为直”的辩证思想。4、经历交流合作的过程,体验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正确测量并计算物体周长的方法。教学难点:周长概念的形成过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一些图形的卡片等。二、制定依据:1.内容分析面积概念在第五册中是通过“哪个图形大”引入的,对学生来说相对比较容易。周长概念的引入比面积概念难一些,要
2、让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围绕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教材通过呈现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景,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周长的一般含义,即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感悟周长的实际含义。2.学生实际学生已经认识了面积,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接触到周长,比如:沿着操场跑步等,但对于周长的实际含义不清楚。教 学 过 程时间教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2分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1、多媒体演示:小青虫爬桑叶观察:小青虫在干什么? 2、小青虫要告诉我们什么呢?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桑叶的周长。3、揭示课题:周长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一定会对周长有进一步的认识。 仔细观察,指名回答。齐读课题。
3、从蚕沿桑叶爬一周的生动情景,初步认识并积累周长的经验。16分二、探究新知,建立模型1、像小青虫爬桑叶那样,描一描书中枫叶、荷叶等图形的边线,描完后学小青虫的话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周长指什么?2、交流反馈,理解一周。(1)出示上述图片,指一指、说一说它们的周长。(2)怎样就是一周?(3)小结:从图形边上任何一点开始,沿着图形的边顺时针或逆时针再回到这一点,就是一周。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3、操作:描出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等图形的一周。(同桌相互说说所描图形的周长)4、归纳:(1)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2)板书:绕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3)教室里哪些地方也有周长?5、理解周长是封闭图形。刚才我
4、们看到的图形,虽然大小、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自己的周长。判断下面图形是否都能找到周长,为什么?学生描画。交流反馈,理解一周。学生操作。尝试归纳。学生判断。从书本上的描边着手,让学生体会到周长的含义,就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也能让学生在描边的过程中,体会到周长是平面图形表面一周的长度,初步理解周长的含义。15分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1、出示三种基本图形:三角形、正五边形、长方形(1)说说这些图形的周长是什么?(2)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这样计算?(3)总结方法:我们能够利用身边的测量工具来计算出图形的周长。将图形所有边的长度相加就是周长。2、出示一张组合图形:讨论:若只提供两条边的长度,如何计算它的周长?3、完成课本第58页第3题。4、比较两个图形的周长:一片长方形草地被分成A、B两部分,小鼹鼠和大象要分别绕A、B两块草地跑一圈,他们跑的路一样长吗?独立计算。归纳总结。相互讨论。独立计算。同桌讨论。通过设计对比性的题目,如:比较两个图形的周长,让学生辨别分析,在比较分析中加深对概念的认识,使知识达到内化。2分四、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1、出示圆形:想想如何测量它的周长?2、同桌合作:测量圆形(巧克力金币)的周长。独立思考。同桌合作。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板书设计:周长绕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