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一、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二、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二、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学中的落实 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 十八大报告提出: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
2、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体魄强健。对青少年一代的殷
3、切期望。对青少年一代的殷切期望。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之魂。任务,就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之魂。为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充分发为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各级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2014年年3月,教育部印发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
4、任务的意见(教基二(教基二20144号)号)一、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一、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学科课程改革、课标修订学科课程改革、课标修订的标识性追求的标识性追求 意见意见肯定了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就:新时期课程改革肯定了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就:新时期课程改革在立德树人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世纪以来特别是教育规划在立德树人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世纪以来特别是教育规划纲要发布实施以来,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积极纲要发布实施以来,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推动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德育为先、能力探索,勇于实践,推动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
5、发展的教育理念得到普遍认同。符合素质教育和时代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得到普遍认同。符合素质教育和时代要求的课程教材体系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自要求的课程教材体系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方式不断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方式不断推广,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分类考试、综合评价推广,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科学多元的评价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课程改革为
6、进一步本、科学多元的评价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课程改革为进一步推动立德树人工作奠定了基础。推动立德树人工作奠定了基础。意见意见指出课程改革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差距:指出课程改革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差距:课程改革面临新的课程改革面临新的挑战挑战。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突飞猛进,各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突飞猛进,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学生成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青少年学生思想意识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学生成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青少年学生思想意识更加自主,价值追求更加多样,个性特点更加鲜明。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强国战更加自主,价值追求更加多样,个性特点更加鲜明
7、。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人才。这些略深入实施,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人才。这些变化和需求对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变化和需求对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前,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改革从总体上看,整体规划、协同推进不够,与立德当前,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改革从总体上看,整体规划、协同推进不够,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差距。主要表现在: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生。主要表现在: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高校、中小学课程
8、目标有机衔接不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高校、中小学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部分学科内容交叉重复,课程教材的系统性、适宜性不强;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考,部分学科内容交叉重复,课程教材的系统性、适宜性不强;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考试招生、评价制度不配套,制约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有待加试招生、评价制度不配套,制约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支撑保障课程改革的机制不健全。这些困难和问题直接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支撑保障课程改革的机制不健全。这些困难和问题直接影响着立德树人的效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切实加以
9、解决。影响着立德树人的效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切实加以解决。意见意见提出的具体措施:提出的具体措施:一个一个“抓手抓手”课程改革课程改革 五项主要任务(五个统筹)五项主要任务(五个统筹)统筹小学、初中、高中统筹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研究生等学段(包括职业院校);统筹各学科,、本专科、研究生等学段(包括职业院校);统筹各学科,特别是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统筹课标、特别是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统筹课标、教材、教学、评价、考试等环节;统筹一线教师、管理干部教材、教学、评价、考试等环节;统筹一线教师、管理干部、教研人员、专家学者、社会人士等力量;统筹课
10、堂、校园、教研人员、专家学者、社会人士等力量;统筹课堂、校园、社团、家庭、社会等阵地。、社团、家庭、社会等阵地。着力推进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改革(十项)着力推进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改革(十项)(一)研究制订(一)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和学业质量标准。(一)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要根据(一)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要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深入回答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
11、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的问题。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研究制订。研究制订中小学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和高等学校相关学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中小学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和高等学校相关学科专业类
12、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根据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标准,根据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指导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指导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使考试评价更加准确反映人才培养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和广度,使考试评价更加准确反映人才培养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教学中。(二)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二)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依据学生发展核心依据学生发展核心
13、素养体系素养体系,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完善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教学有关标准。要增强思想性,有机融入社会完善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教学有关标准。要增强思想性,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全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全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充分体现民族特点,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充分体现民族特点,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增强科学性,客崇高追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增强科学性,客观反映人类
14、探索自然和社会发展的规律,确保课程内容严谨准确。要观反映人类探索自然和社会发展的规律,确保课程内容严谨准确。要增强时代性,充分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根据社会发展新增强时代性,充分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根据社会发展新变化、科技进步新成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要增强适宜性,各学科变化、科技进步新成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要增强适宜性,各学科的学习内容要符合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年龄特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的学习内容要符合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年龄特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要增强可操作性,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充实学业经验。要增强可操作性,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充实学业质量要求,
15、对教学实施、考试评价提出具体建议。要增强整体性,强质量要求,对教学实施、考试评价提出具体建议。要增强整体性,强化各学段、相关学科纵向有效衔接和横向协调配合。化各学段、相关学科纵向有效衔接和横向协调配合。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教育的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014年年3月,教育部印发月,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社科(教社科20143号)号)指导思
16、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为不息的民族精神为主线主线,以推进大中小学中
17、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推进大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体化为一体化为重点重点,整体规划、分层设计、有机衔接、系统推进,促,整体规划、分层设计、有机衔接、系统推进,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基本原则:基本原则: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时代精神教育和革命传观相结合;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时代精神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坚持弘扬中华优秀
18、传统文化与学习借鉴国外优秀统教育相结合;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相结合;坚持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坚持学校教文化成果相结合;坚持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坚持针对性与系统性相结合。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坚持针对性与系统性相结合。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开展以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开展以正心笃志、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
19、。教育部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先行启动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教育部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先行启动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2014年年12月至月至2016年,修订课标。年,修订课标。2016年至年至2017年初,完成高中教材修订。年初,完成高中教材修订。2017年秋季,实施修订后的课标,起始年级使用修订后的教材。年秋季,实施修订后的课标,起始年级使用修订后的教材。高中课程改革的顶层设计:高中课程改革的顶层设计: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灵魂、主题、精髓、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灵魂、主题、精髓、基础。24个字个字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必备品格
20、: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必备品格: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 4.关键能力: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关键能力: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在此基础上进入各学科:在此基础上进入各学科:学科的核心素养学科的核心素养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学科学业质量标准教材、教学、评价、考试教材、教学、评价、考试2016年年9月,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总体框架正式发布。根本出发点是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根本出发点是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升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升21世纪国家人才核心竞争力。世纪国家
21、人才核心竞争力。素养:人们通过后天的修习涵养,形成具备一定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素养:人们通过后天的修习涵养,形成具备一定知识、能力和态度的过程与结果,是知识、能力与态度的综合化形态。过程与结果,是知识、能力与态度的综合化形态。核心素养:在一定时期,帮助个体实现自我、成功生活与融入社会的核心素养:在一定时期,帮助个体实现自我、成功生活与融入社会的最关键、重要的知识、能力与态度。最关键、重要的知识、能力与态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价值)(核心价值)
22、。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一个核心、三个方面、六大素养)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文化基础文化基础自主发展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社会参与人文底蕴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学会学习健康生活健康生活责任担当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实践创新人人文文积积淀淀人人文文情情怀怀审审美美情情趣趣理理性性思思维维批批判判质质疑疑勇勇于于创创新新乐乐学学善善学学勤勤于于反反思思信信息息意意识识珍珍爱爱生生命命健健全全人人格格自自我我管管理理社社会会责责任任国国家家认认同同国国际际理理解解劳劳动动意意识识问问题题解解决决技技术术运运用用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到学科核心素养: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到学科核心素养:“学生
23、发展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解决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它本身是超越学科的。不能将学生发展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它本身是超越学科的。不能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解为各学科的核心素养的机械叠加。核心素养理解为各学科的核心素养的机械叠加。“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课程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独是学科课程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独到贡献,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到贡献,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但仍具有跨学科的性质。提炼学科核心素养必须基于学科,但仍具有跨学科的性质。提炼学科核心素养必须基于学科本质。本质。把握学科本质基
24、础上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充分彰显学科把握学科本质基础上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充分彰显学科育人价值,是未来高中各学科课程、教材、教学改革的方向育人价值,是未来高中各学科课程、教材、教学改革的方向。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三维目标”的关系:的关系:高中课程标准不再提高中课程标准不再提“三维目标三维目标”,而是以,而是以“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代代之。之。并不意味着对并不意味着对“三维目标三维目标”的全面否定,而是依据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否定,而是依据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学科特点,使学科课程更好的彰显育人功能。体系和学科特点,使学科课程更好的彰显育人功能。与与“三维目标三维目标”相比,学科核
25、心素养更多强调跨学科的必备品质相比,学科核心素养更多强调跨学科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和关键能力。“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中往往不对学科知识作明确要求,但观念的确中往往不对学科知识作明确要求,但观念的确立、思想的形成、思维的进行都离不开知识,因此,这并不意味着否立、思想的形成、思维的进行都离不开知识,因此,这并不意味着否定或轻视知识的价值,而是更加注重学科知识与核心素养的相关性。定或轻视知识的价值,而是更加注重学科知识与核心素养的相关性。有学者认为:素养有学者认为:素养=(知识(知识+能力)能力)态度态度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确定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根据,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
26、确定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根据,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成就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条件。养是成就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条件。思想政治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思想政治素养,而不是政治学、思想政治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思想政治素养,而不是政治学、法学、经济学、哲学等学科素养的组装。法学、经济学、哲学等学科素养的组装。思想政治素养思想政治素养哲学哲学经济学经济学科学科学精神精神政治政治认同认同法治法治意识意识公共公共参与参与政治学政治学法学法学 课程内容的整合,依循课程内容的整合,依循“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具体”的路径,先从相关学科的路径,先从相关学科内容中提炼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内容
27、中提炼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然后依据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确然后依据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确定课程内容。定课程内容。思想政治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思想政治学科素养思想政治学科素养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政治认同 我国公民的政治认同,就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8、坚持和发展中我国公民的政治认同,就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弘扬和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29、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形成全国值追求。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形成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学科意义)(学科意义)青少年的政治认同是他们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支柱、价值追求和道德准青少年的政治认同是他们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支柱、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发展政治认同素养,才能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成则;发展政治认同素养
30、,才能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育人价值)(育人价值)2.科学精神科学精神 我国公民的科学精神,就是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我国公民的科学精神,就是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取向,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对来的一种精神取向,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选择。(内涵)(内涵)当代中国正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进行宏大而独特
31、的实践当代中国正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进行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在这一社会变革和实践创新的过程中发扬科学精神,必创新。在这一社会变革和实践创新的过程中发扬科学精神,必须坚持辩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义思想,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各时俱进、求真务实,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各种挑战。种挑战。(学科意义)(学科意义)
32、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价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价值取向和道德定力,提高辩证思维能力,立足基本国情、拓展国际视野,值取向和道德定力,提高辩证思维能力,立足基本国情、拓展国际视野,在实践创新中增长才干。在实践创新中增长才干。(育人价值)(育人价值)3.法治意识法治意识 我国公民的法治意识,就是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参加我国公民的法治意识,就是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内涵)(内涵)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
33、持党的领导、人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实现合,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全社,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会树立法治意识。(学科意义)(学科意义)增强青少年法治意识,有助于增强青少年法治意识,有助于他们在生活中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严守道德底线,维护他们在生活中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严守道德底线,维护公平正义,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公平正义,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
34、守者、坚定捍卫者。捍卫者。(育人价值)(育人价值)4.公共参与公共参与 我国公民的公共参与,就是有序参与公共事务、承担社会我国公民的公共参与,就是有序参与公共事务、承担社会责任,积极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责任,积极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内涵)(内涵)广泛的公共参与,彰显人民主体地位,是公民广泛的公共参与,彰显人民主体地位,是公民行使知情权、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表现,有助于更好地表达民意、集的表现,有助于更好地表达民意、集中民智,提高国家立法和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有助于中民智,提高国家立法和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有助于鼓励人们热心公益
35、活动,激发社会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鼓励人们热心公益活动,激发社会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学科意义)(学科意义)培养青少年公共参与素养,有益于他们了解民主培养青少年公共参与素养,有益于他们了解民主管理的程序、体验民主决策的价值、感受民主监督的作用,增管理的程序、体验民主决策的价值、感受民主监督的作用,增强公德意识和参与能力,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强公德意识和参与能力,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育人价值)(育人价值)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就是思想政治,就是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在学生身上的表现。作为课学科核心素养在学生身上的表现。作为课程目标的每个素养,都是知识、能力和情程目标的
36、每个素养,都是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整合。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整合。科目科目 必修必修选择性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选修语文语文80-60-6数学数学80-60-6外语外语60-80-6思想政治思想政治60-60-4历史历史40-60-4地理地理物理物理40-60-4化学化学40-60-4生物生物40-60-4技术(信息技术(信息/通用)通用)60-180-4艺术(或音、美)艺术(或音、美)60-180-4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120-180-4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16校本课程校本课程8合计合计884214全体学生必须修全体学生必须修习,是普通高中习,是普通高中学生发展的共同学生发展的共同
37、基础。基础。学生根据个人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考需求与升学考试要求选择修试要求选择修习习;也可供有有也可供有有兴趣的学生选兴趣的学生选修,计入毕业修,计入毕业学分。学分。学生自主选择学生自主选择修习,包括拓修习,包括拓展、提高、校展、提高、校本课程。本课程。思想政治思想政治课程与学分安排课程与学分安排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设置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设置表必修必修选择性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选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学分)学分)+社会活动社会活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2学分)学分)法律与生活(法律与生活(2学分)学分)逻辑与思维(逻辑与思维(2学分)学分)财经与生活财经与生活
38、法官与律师法官与律师历史上的哲学家历史上的哲学家经济与社会(经济与社会(1学分)学分)+社会活动社会活动政治与法治政治与法治(2学分)学分)+社会活动社会活动哲学与文化哲学与文化(2学分)学分)+社会活动社会活动二、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二、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活活动型学科课程是本次课改的最大亮点动型学科课程是本次课改的最大亮点 本课程的实施,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发展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本课程的实施,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发展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力求将学业质量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要求,体现教学与评心素养为目标,力求将学业质量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要求,体现教学与
39、评价的一致性。价的一致性。本课程的教学要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本课程的教学要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活动体验是其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学习和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活动体验是其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的重要重要途径;评价要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着重评估学生途径;评价要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着重评估学生解决情境化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反映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政治学科核解决情境化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反映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具体教学目标的制订与评价方式的选择应该聚焦学生心素养发展水平。具体教学目标
40、的制订与评价方式的选择应该聚焦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整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整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就需要从总体上把握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要素之间的相度价值观。这就需要从总体上把握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各自的独特价值。互关系和各自的独特价值。把握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要看到把握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要看到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有机整体,在内容上相互交融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有机整体,在内容上相互交融、在逻辑上相互依存。其中,、在逻辑上相互依存。其中,“政治认同
41、政治认同”关乎学生的成长方关乎学生的成长方向和理想信念的确立,也是向和理想信念的确立,也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法治意识法治意识”和和“公公共参与共参与”有中国特色的共同标识。有中国特色的共同标识。“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既显示学生认既显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和态度,也显示人自身自由发展的文识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和态度,也显示人自身自由发展的文明程度,体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有关原理和方法,是达明程度,体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有关原理和方法,是达成成“政治认同政治认同”、形成、形成“法治意识法治意识”、实现、实现“公共参与公共参与”的基的基本条件。本条件。“法治意识法治意识”体现当
42、代中国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体现当代中国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必备品质,是义务的必备品质,是“公共参与公共参与”的必要前提,也是的必要前提,也是“政治认政治认同同”和和“科学精神科学精神”的必然要求。的必然要求。“公共参与公共参与”体现人民当家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责任担当,是作主的责任担当,是“政治认同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和和“法治意识法治意识”的行为表现。的行为表现。把握每个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要素的独特价值,可依次把握每个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要素的独特价值,可依次归结为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所谓有信仰,是科归结为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所谓有信仰,是科学
43、理论支撑的信仰,即基于政治认同的理想信念;所谓有思想学理论支撑的信仰,即基于政治认同的理想信念;所谓有思想,是源于科学理论的思想,即科学精神的集中表现;所谓有尊,是源于科学理论的思想,即科学精神的集中表现;所谓有尊严,是凝结自由、平等、公正价值取向的尊严,唯有法治意识严,是凝结自由、平等、公正价值取向的尊严,唯有法治意识才能使人切实感受到这样的尊严;所谓有担当,实质上是行使才能使人切实感受到这样的尊严;所谓有担当,实质上是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义务,唯有公共参与才能真正体现这种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义务,唯有公共参与才能真正体现这种责任担当。责任担当。本课程教学与评价的具体建议包括:活动型学科
44、课程的教本课程教学与评价的具体建议包括: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设计,辨析式学习过程的价值引领,综合性教学形式的有效学设计,辨析式学习过程的价值引领,综合性教学形式的有效倡导,系列化社会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倡导,系列化社会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基于生本理念核心 素养 目标采取整体性评价凸显观念 关注过程活动型学科课程活动型学科课程的的特色特色:注重实践性 参与性指向促 进 知 行 合 一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合作探究 教学相长方式倡导倡导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教育资源和教育空间高中学生思想活动和行为方式多样性、可塑性特点基于生本理念学习者为中心教学转型讲授者 为中心学习者为中心生活化、过程化课程转型学习
45、过程的思辩、体验、表现凸显观念 关注过程知识建构、能力发展、价值引领观念过程内容结果 本课程关注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着眼于学生的真实生活与长远发展,使理论观点与学生生活经验有机结合,学生能够在社会活动的历练中、在自主辨析 的思考中感悟真理的力量,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知行合一突出实践性 参与性新课程新课程理念理念学科自身的性质要求学科自身的性质要求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学生学生成长成长特特点点和发展规律和发展规律 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目标,就是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 养在学生身上的具体表现。指向素养目标作为课程目标的每个素养,都是知识
46、、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整合。学科核心素养是面对复杂情境,学生动用知识与能力,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科核心素养在学生身上的具体表现立德树人1.围绕议题,优化设计教学活动2.强化辨析,体现积极价值引领3.优化案例,注重情境综合教学4.走出教室,迈入社会实践大课堂实施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建议实施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建议 1.围绕议题,优化设计教学活动2.强化辨析,体现积极价值引领3.优化案例,注重情境综合教学4.走出教室,迈入社会实践大课堂实施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建议课堂教学如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关键
47、关键抓手:学业质量评价抓手:学业质量评价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成就表现。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依据不同水平学业成就表现的关键表现的总体刻画。依据不同水平学业成就表现的关键特征,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特征,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并描述了不同水平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思想政治,并描述了不同水平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思想政治学科学业质量是阶段性评价、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和学科学业质量是阶段性评价、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和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